530 条搜索结果

五分法

五分法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谓二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故名戒。(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 二、定...

《三藏法数》 / 366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土

一、自性依法性土,自性者,以真如自性为,即法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即自报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根有四事增上

五根者,眼耳鼻舌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不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也。 二、导养,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

《三藏法数》 / 262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自性,自性者,即法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自受用者,即自报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他受用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即他报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部般若

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种

即能依之色,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土。 一、自受用土,自受用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名自受用,亦名圆满报。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孔雀闻雷妊

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又如青雀饮雄雀泪而便得,如命命鸟见雄鸟舞即便得。」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雪山大士半偈杀

涅槃经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释為试我变其為罗剎,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於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餘半偈,吾终為汝弟子。罗剎云:我今实飢,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奉大士。罗剎於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开敷华王如来

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叁昧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切法界自

表者,表现之义,於一切法界中表现自。而使一切眾生知见,谓之一切法界自表。大日经五曰:「法界生如来,一切法界自表,化云徧满。」义释十一曰:「一切法界自表者,谓能令一切眾生悉知见也。谓如来表普现色,如彼大云,徧於法界。云是徧满义也,言化之云,徧满於...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分法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故曰五分法。小乘以之為叁中之法: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世间四义

世间者,即叁藏教四加行中,最后世第一位也。以其是有漏法,故名世间;于中最胜,故名第一,有四义焉。(四加行者,谓一暖、二顶、叁忍、四世第一也。以其加功进行故也。) 一、可破坏,谓世间有漏烦恼等法,体本虚妄,自性不实,皆是无常,故名可破坏也。 二、有生灭,谓世间...

《三藏法数》 / 20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浴佛

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大小二化

一、大化,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或现微尘数相好之,满虚空中,是名大化。 二、小化,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二相,一丈六尺之,是名小化。(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

《三藏法数》 / 255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断

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世间七丈夫

谓能制心离欲,无过恶,心怀道德,修诸梵行,具此七法,名为世间丈夫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长寿,长寿者,谓寿命延长,久住世间,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二、妙色,妙色者,谓形仪英伟,色相端严,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叁、无病,无病者,谓宿福深厚,无病少恼,能...

《三藏法数》 / 260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文殊捉剑迫佛

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证无生法忍。时文殊知其念已,於大眾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忍,...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种观

观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观,遣其着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观,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臰烂不净之相,心生猒恶。我不净,亦复如是,云何着是色欲,贪求无猒。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臰烂不...

《三藏法数》 / 234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生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

《三藏法数》 / 444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种意生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亦随至,故名意生。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坐海丈夫

经律异相九,有「坐海以救估客」一章。昔菩萨与五百商人入海採宝,遇大飘风。菩萨曰:我為眾生捨,海神所恶者死尸也。即引刀自害,海神恶之,漂舟上岸。天帝释覩菩萨弘慈,以天之神药灌口。菩萨忽苏,起坐与眾相劳。出杀济估人经及度无极集。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器世间说法有叁义

一、约通力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性本融通,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叁、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

《三藏法数》 / 124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魂魄

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註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曰:「魂是灵,魄是尸。」 又主肝為魂,主肺為魄。楞严经九曰:「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十叁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叁昧示现之叁十叁种变化也:一佛,二辟支佛,叁声闻,四梵王,五帝释,六自在天,七大自在天,八天大将军,九毘沙门,十小王,十一长者,十二居士,十叁宰官,十四婆罗门,十五比丘,十六比丘尼,十七优婆塞...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土二不相离

二不相离者,谓土二法,皆不离法性也。 一、法性属佛为法性,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 二、法性属法为法性土,谓真如法性之理,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乃是法所证之体,即为所依之土,故名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三藏法数》 / 110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枯

(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不审

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重,岂能动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六度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乌仗那

Udyāna,又曰乌杖那,乌萇,鄔荼,乌孙,乌儞也曩等。国名。西域记二曰:「乌仗那国,唐言苑,昔轮王之苑囿也。旧云乌孙场,或曰乌茶,皆讹。北印度境。」开元录六曰:「乌萇国,正音应云鄔荼。」慈恩传二曰:「乌仗那,旧称乌长,讹也。」梵语杂名曰:「乌儞也曩。」在北印度境,...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者,即是法,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悉达太子二相

梵语悉达,华言顿吉,即佛幼时之名也。二相者,谓佛初生时,净饭王令相师占之。相师云:太子相好,具有轮王及成佛之相也。 一、轮王相,轮王相者,谓转轮圣王,亦具叁十二相也。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其在家,当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也。(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

《三藏法数》 / 34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种世间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十界假名、五阴、国土叁种,一一差别不同,故名叁种世间。(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阴即众生,以此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间(亦名众生世间。)假名者,于十界...

《三藏法数》 / 32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无边菩萨

即如来之异名。传心法要下曰:「问无边菩萨為什麼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梵语,那伽Nāga,长,无足,蛇属之长也。八部眾之一。有神力。变化云雨。智度论曰:「那伽,秦言龙。」梵语杂名曰:「龙,梵名曩誐。」善见论十七曰:「龙者长无足。」慈云之天竺别集上曰:「天龙一鳞虫耳,得一渧之水,散六虚以為洪流。」辅行四曰:「龙得小水以降大雨。」五...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复因此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雪山半偈

雪山童子為半偈捨也。见[雪山大士]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苦行外道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华梵

(亦名叁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毗卢遮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故名法。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

《三藏法数》 / 33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二因缘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十叁观音

叁十叁体异形之观音。见[叁十叁]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无闻比丘

一向修禪而无正闻慧之比丘,所谓暗禪师是。如善星比丘,得第四禪定谓证涅槃,及其后退失四禪,拨无涅槃之法,谤阿罗汉尚有后,堕於无间地狱,是曰无闻比丘。楞严经九曰:「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谤后生,堕阿鼻地狱。」...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明王

称教令轮。受大日觉王教令现忿怒降伏诸恶魔之诸尊称為明王,如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义,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是通於诸教令轮忿怒尊之称也。但常说之明王,多指不动明王而言,总即别名也。真偽杂记十叁曰:「明者光明义,即象...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种色

一、实色,实即实有。谓诸如来因中于无数劫所修相好等业,至于果成,感得无量相好庄严,其周遍法界,是名实色。 二、化色,化即变化,谓诸如来,由大悲愿力,为大菩萨众现种种,种种相好,种种言音,随时随处,随众所宜,所现形,其量不定,是名化色

《三藏法数》 / 114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十叁尊观音

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种法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地上菩萨应现之应也。天台谓之為胜应,法相谓為报中之他受用。四变化法,台家所谓劣应,法相家所谓变化也。五虚空法,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七种无上

一、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毛上靡相、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中有生缘

欲界之胎卵二生,成中有之当有者,一依於倒心。虽住远方,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而起倒心。若為男,则缘母而起男欲,若為女,则缘父而起女欲。翻此缘二俱起瞋心(男於父起瞋,女於母起瞋),时健达婆(谓中有),由起此二种倒见,便谓己与所爱合,所憎之人不...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法供养

二种供养之一。佛说百千法门,眾生随而信解修行,长养法,守护大法,名為法供养。维摩经法供养品曰:「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中略)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為诸眾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同註:「肇曰:如是等经,...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也。二、边见,谓于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十六物

有叁十六之不净物。涅槃经二十四曰:「凡夫叁十六物不净充满。」分為叁类:一、外相十二:髮、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二、器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叁、内含十二: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藏、赤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火车地狱

地狱名。此地狱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冷如冰。欲热时,狱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上,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上。支节燃火,体燋散。狱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洗浴五利

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耆域。耆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室。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遂听入洗浴,故说此五种利也。(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耆域,华言能活。) 一、除垢,除垢者,谓澡浴体,则诸垢...

《三藏法数》 / 23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归命

Namas Namb Namo,梵语曰南无。译曰归命。有叁义:一,命归趣於佛之义。二,归顺佛之教命之义。叁,命根还归於一心本元之义。惣為表信心至极之词。起信论净影疏上曰:「内正报中,命根為要,故举要命。属彼叁宝,名之為归。」起信论义记上曰:「归者趣向义,命谓己性命。生...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九应

宝光大士為观音之应化,故称為十九应。十九者,指法华普门品叁十叁十九说法中十九说法而言。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种变易

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叁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

《三藏法数》 / 230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施果感五不死

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患头痛。薄拘罗尊者,持一诃梨勒果施彼食之,其病即愈。因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苦厌拘罗,五度加害,皆无所损。及年既长,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果。(梵语毗婆尸,华言胜观。梵语薄...

《三藏法数》 / 35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处莲华藏世界

密教立叁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叁重之佛,一加持,二本地,叁行者。今约此叁而成义,则加持即他受用报,是阿弥陀佛也,其住处名华藏世界。由是过西方十万亿净土即有其处。青龙轨名弥陀為莲华藏。是五部中莲华部报之土也。本地即大日如来也,此佛之住处名...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树提伽往昔给病道人缘

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少,其富过国王。一时国王与树提伽同车诣佛所问言:世尊,树提伽是我臣,前有何功德,而妇女家宅过我甚?佛言:树提伽布施功德,现天上受乐也。往昔五百商主,将诸商人齎持重宝,经遇险路,於空山中逢一病道人,给草屋,厚敷床褥,给...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义证有本识

谓第八识是出生一切善恶诸法之根本,故名本识。今论以此八义,证第八识之相也。 一、依止执受,谓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执持不失,是名依止执受。 二、最初生起,谓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如磁石吸铁,是名最初生起。(磁石喻识,铁喻父精母血。) 叁、有明了性,谓此...

《三藏法数》 / 42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菩萨七相怜愍

一、无畏怜愍,谓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愍心,随顺众生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愍。(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如理怜愍,理即法也。谓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愍,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愍。...

《三藏法数》 / 32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念

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 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

《三藏法数》 / 59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乾闥婆

叁十叁之一。乾闥婆者,帝释执法乐神名。八部眾之一。观自在菩萨现种种之,应入诸国土时亦示此形。法华经普门品所谓「应以天、龙、夜叉、乾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得度者,即皆现之而為说法。」首楞严经六所谓「若乾闥婆乐脱其伦,我於彼前现乾闥...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Nirmāṇakāya,叁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名应。」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定应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為应,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教佛

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即如来之也。如来之,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相。即有五教佛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种佛土

唯识论十以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為四佛,而佛土亦有四: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叁他受用土、四变化土也。此中法性土,為无色无相之理土;自受用土,為实佛自託之报土;他受用土,為对於初地已上菩萨示现之净土;变化土,為示现於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之佛土。因之而...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无常狼

无常之可畏,譬如狼也。智度论十五曰:「菩萨虽上妙五欲,不生贪着,以有无常等观故。譬如王有一大臣,覆藏自罪。王欲罚罪,语曰:若得无脂肥羊,当许汝罪。大臣有智,繫一羊养以水草,日日叁时以狼怖之。羊得养肥而无脂。王问如何得尔?答以上事。菩萨亦尔。见无常空狼消结使脂,...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依正四句

依正者,依即所依国土,正即能依之也。 一、依内现依,依内现依者,谓于国土中又现一切国土也。如成就品云:一一尘中难思刹,随众生心普现前,一切刹海靡不周,如是方便无差别。是也。 二、正内现正,正内现正者,谓于一中,复现一切也。如现相品云:如来一一毛孔中,一...

《三藏法数》 / 28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如来胜德六义

一、自性义,谓诸佛法,皆依真如理体而为自性,是名自性义。 二、因义,谓诸佛于无量无数劫中,修习胜果之因,是名因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叁、果义,谓诸佛永断一切烦恼等障,证得无上菩提之果,是名果义。(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业义,谓诸佛以...

《三藏法数》 / 355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部眾

有二说:一為舍利弗问经等之说,通常用之。一天眾Deva,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禪天,无色界之四空处天也。具光明,故名為天,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為天。二龙眾Nāga,為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眾,列八大龙王。叁夜叉Yakṣa,新云药叉,飞行空中之鬼神也。四乾闥婆Gandhar...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最后菩萨

又名最后生,最后有,或后菩萨。即住於生死最后之生之菩萨也。俱舍论十八曰:「住最后有,名最后生。」俱舍光记十八释之曰:「即是王宫所生。」又瑜伽论略纂十一曰:「最后,谓已生欲界,即於此成道。此為生死最后有,故名最后。」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转轮王為半偈剜燃千灯

昔有转轮圣王為婆罗门剜燃千灯,以供养之,闻半偈曰:夫生輒死,此灭為寂。见大方便佛报恩经叁,经律异相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行愿胜义菩提心

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為行愿,胜义,叁摩地叁种。第一起利益一切眾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餘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辈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故名乞士。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佛初不度女人出家,成道之后,因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恳求出家,佛乃度之,故名比丘尼。(梵语摩诃波阇波提,华言大爱道。) 叁...

《三藏法数》 / 221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鲁达罗

Rudra,又作涝达罗,嚕捺罗。译曰暴恶,黑天。自在天之别名也。俱舍光记七曰:「恒以苦具逼害有情,名恒逼害。或时乐食血肉髓,故名鲁达罗,此云暴恶,大自在天异名。大自在天总有千名,今现行世唯有六十,鲁达罗即一名也。」大日经疏二曰:「黑天梵音嚕捺罗,是自在天眷属。」同...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取

一、欲取,欲即贪欲,取即取着。谓于彼欲界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贪欲取着,故名欲取。 二、见取,邪心分别,名之为见。所谓见、边见等。因见取着,故名见取。(见者,于五阴等法,妄计为也。边见者,于断、常二见中,随执一边也。) 叁、戒取,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

《三藏法数》 / 261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有相安乐行

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為,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懺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也。正由业力感报此,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十叁十九说法

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而说法。其中化现之有叁十叁,说法二字有十九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法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由法性化现之化佛也。二五分法,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有叁种:一法化生,金刚是也。二五分法。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叁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

《三藏法数》 / 175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毘俱胝观音

八大观音之一。毘俱胝天女,从观音额上生之忿怒也。见[毘俱胝]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阿毘罗吽欠

又作阿尾罗吽欠,阿毘罗吽剑,阿味罗[合牛]欠。khaṁ,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也。大日经叁曰:「尔时毘卢遮那世尊,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刚戏叁昧,说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句字:南麼叁曼多勃駄喃,阿味罗[合牛]欠。」大日经疏十一曰:「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毘...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种精进

一、精进,谓勤修善法,昼夜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名精进。(劝助者,奖劝赞助也。开化者,说法开导,化度于人也。) 二、心精进,谓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无有间歇,是名心精进。

《三藏法数》 / 84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字严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香集

佛国名。虚空藏菩萨之本土。虚空藏菩萨经曰:「西方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一切香集。彼国有佛,名胜华敷藏如来。彼佛今正為诸大眾转妙法轮。彼有菩萨,名虚空藏。已从彼佛,闻深妙法,得诸禪定。时虚空藏菩萨,即与八十亿菩萨俱顶礼佛足,昇虚空,诣娑婆世界。」陈文帝...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方行七步

谓如来初降生时,于四方面各行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行七步已,先观东方,口自出言:世间之中,我为最胜。我从今日,生分已尽。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余方悉然。 一、东行七步,东行七步者,涅槃经云:示为众生,而作导首也。 二、南行七步,南行七步者,经云:示...

《三藏法数》 / 186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药珠二

药树王如与如意珠王也。佛為拔眾生苦化现之,谓之药树王(见[药树王]条),為与眾生以乐化现之,谓之如意珠王。法华玄义六曰:「示轮者,即是示药树王如意珠王。」法华嘉祥疏二曰:「菩萨有二种:一如意珠王,能与一切乐。二药树王,见闻之者无不苦灭。...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持

一、止持,止即制止,谓止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二、作持,作犹行也。谓既不杀生,又能放生;既不偷盗,又能布施;既不邪淫,又能恭敬;既不妄语,又能实语,是名作持。

《三藏法数》 / 8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种清净

一、心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不生染心,不生嗔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名心清净。(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常得化生,是名清净。 叁、相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其...

《三藏法数》 / 12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天堂地狱

宗教家谓善人死后,当升天堂,受诸福乐。恶人则入地狱,受诸苦痛也。宋史曰:「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勅,孰与从理以端心。」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眾宝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坐地上,右手按地,立左手安於左膝,现长者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之座处。在摩朅陀国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上达地面,下据金轮。一大石之顶平圆板者。俱舍论十一曰:「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上,起金刚喻定。以无餘依及餘处,有坚固力,能持此故。」智度论叁十四曰:「地皆是眾生虚誑业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六根清净

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铁剌林地狱

犯邪婬人所堕之处。智度论十七曰:「若犯邪婬,侵他妇女,贪受乐触,如是等种种因缘。堕铁剌林地狱中,剌树高一由旬,上有大毒蛇,化作善女,唤此罪人:上来共汝作乐。狱卒驱之令上,剌皆向下贯剌罪人,被剌害,入骨彻髓。既至树上,化女还復蛇,破头入腰,处处穿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种常

一、本性常,本性常者,即法也。谓法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 二、不断常,不断常者,即报也。谓报常依法,无间断也。 叁、相续常,相续常者,即应也,亦名变化。谓应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大海十相

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相,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地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地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二随眠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叁、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

《三藏法数》 / 443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