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条搜索结果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建爪

之种类。大日经所说叁十种外中有建立净外与不建立无净外两种,是曰建。爪者,长爪梵志,外名。大日经疏二曰:「建立净,不建立无净等。种种宗计,皆不相应。乃至长爪梵尼诸大论师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故名实智菩提。 叁、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 120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龙女

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五心裁

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叁曰:「诸经应云旋右叁匝,若云佛边行者非也。经云右绕叁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疾。」尊胜陀罗尼经曰:「於四衢,造窣堵波,安...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五见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种小乘外涅槃

【一小乘外论师】此外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方论师】此外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风仙论师】此外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南山

,四分律宗之祖也,住终南山之紵麻兰若,故号南山大师。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无间

之一。方断惑而不為惑间隔之无漏智也,旧译谓之无碍。已断惑已正证理之智曰解脱,即无间乃前念之因,解脱乃后念之果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逆路伽耶陀

梵云路伽耶陀Lokāyata,译曰顺世外。立顺世情之教外名。梵云缚摩路伽耶陀Vāma-lokāyata,译曰逆顺世外。又曰左顺世外。反於顺世外而立逆世情之左教之外名。玄赞九曰:「路伽耶陀者,先云恶答对人。正言路迦耶底迦,云顺世外,逆路伽耶陀者。先云恶徵问人,正言缚摩...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通教无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即能通之义,谓六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 一、天,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 二、人,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 叁、阿修罗,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种外

一时外,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菩萨十戒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平常心是

赵州问南泉如何是,泉云平常心是。见会元四赵州章,光明藏中,无门关。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名为色空外,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眷属

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大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大日各有内大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摩陀罗

小乘外二十论师之一。执那罗延天為万物之生本者。见[外]条。 又(物名)宝名。义楚六帖十九曰:「般若论云:摩陀罗宝,此宝金翅鸟中出,綵色辟一切邪媚。」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善

对於叁恶而立叁善。由善业所赴,故名善。一、天,由上品之善所赴者。二、人,由中品之善所赴者。叁、阿修罗,由下品之善所赴者。智度论叁十曰:「善有上中下,故有叁善,天人阿修罗。」同九十六曰:「善业亦有上中下:上者天,中者人,下者阿修罗等。」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香严上树

「禪师云:如人上树,口啣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与麼时,作麼生对?有虎头上座云:上树即不问,未上树,请和尚。师呵呵大笑。雪竇云:树下即易,树上即难。老僧上树,致将一问来。」见传灯录十一,会元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二摄

一、折伏摄,折即折挫,伏即摧伏。谓六众生,于叁界中贪着五欲,流转生死,卒难度脱。故如来说诸善恶果报,及以地狱等种种苦切之言,折伏其心,而摄受之,是名折伏摄。(六者,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16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涅槃宗

支那十叁宗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登,曇度,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绰等,多以涅槃為宗。至唐朝,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经行

於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禪而欲睡眠时,為此防之,又為养身疗病。寄归传叁曰:「五天之地,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或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贝多罗

Pattra叶。但传说贝者叶之义,多罗(Tāla)树之叶,谓之贝多罗,叁藏之经典皆记之。多罗树之形如棕櫚,叶亦相似,或翻岸者,直然脱出之义歟。古师以之為菩提树者讹也。翻梵语曰:「贝多罗,译曰脱也。」名义集叁曰:「多罗,旧云贝多,此翻岸,如此方棕櫚。」法显传曰:「菩萨前到...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世人

世间之人。对於出世间之人而言。无量寿经下曰:「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心地观经报恩品曰:「世人為子造诸罪,堕叁途长受苦。」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数论外

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戒

一、共戒,谓于见、修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俱发,是名共戒。此戒既是初果、二果、叁果所得,即是无漏戒也。(见即初果,修即二果、叁果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定共戒,谓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

《三藏法数》 / 139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行

盛大行之仪式也。见[行]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恶

即能通之义。谓一切众生,造作恶业,而生其处,故名恶也。 一、地狱,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狱,即造作极重恶业众生堕于此,故名地狱。(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

《三藏法数》 / 26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恩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路迦耶底迦

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讚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嘉祥法华义疏十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中略)注经云:...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恶果报

谓众生前世造十恶业,感饿鬼、畜生、地狱叁恶报。受是苦尽,若生人中,余业未尽,每一恶中,复受二种果报,故名十恶果报也。 一、杀生果报,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叁恶。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 二、偷盗果报,谓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

《三藏法数》 / 544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论师

一、阿湿缚窭沙论师,梵语阿湿缚窭沙,华言马鸣。摩诃衍论云: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众,能令此鸟鸣...

《三藏法数》 / 412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善

叁善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天,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根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及助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者,即四念处观也。助...

《三藏法数》 / 256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结缘

於佛法结缘。创未来得度之缘也。止观六上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文句二下曰:「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眾。」文句记二下曰:「结谓结构,立机之始。缘即缘助,能成其终。则成未来修得叁德之先萌也。」往生要集下末曰:「当知生谤亦是结缘,我...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一、无间,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法忍、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谛也。) 二、解脱,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衣名义

一、僧伽梨,梵语僧伽梨,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而合成也。义净法师云:梵语僧伽胝,华言重复衣。律师云:此叁衣名,皆无正翻。今以义译之:大衣名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也。若从用为名,则曰入王宫衣,又曰入聚落衣;谓于王宫说法时着,及聚落乞食时着也。萨婆多论云:大衣分叁...

《三藏法数》 / 262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衢

譬苦集灭四諦之理。以小乘之人依止於四諦之理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於四衢中露地而坐,无復障碍。」法华文句五曰:「衢正譬四諦,四諦观异名為四衢。」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即能通之义。谓叁更互相通。从烦恼通至业,从业通至苦,从苦复通至烦恼,展转相通,生死不绝,故名叁。 一、苦,苦即生死之苦也。谓叁界六众生,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苦,(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者,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

《三藏法数》 / 190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Ajitakeśa-kambara,又作阿耆多颈舍甘婆罗。新称阿末多。外六师之一人。执现世受苦则来世為乐之外也。维摩经什註曰:「阿耆多翅舍,字也。钦婆罗,麤衣也。」同肇註曰:「其人着弊衣,自拔髮。五热炙身,以苦行為。」希麟音义九曰:「阿末多,旧云阿耆多颈舍甘婆罗。阿耆多...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七法不可避

一、生不可避,依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生者不可避老。叁、病不可避,生者不可避病。四、死不可避,生者不可避死。五、罪不可避,有罪业,则恶之苦果不可避。六、福不可避,有善业,则善之乐果不可避。七、因缘不可避,如是之因,和於如是之缘,生吉凶祸福...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临济真人

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禪床把云:。其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便归方丈。见临济录,人天眼目上,从容录(叁十八则)。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四加行

(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内外四执

又云四宗。叁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毘曇宗,即萨婆多,虽已得人无我,而执法之有性者。叁成实宗,虽具辨二空,而明空犹不了者。四大执,大乘中一切有所得之见也。叁论玄义曰:「但邪谬纷论,难可备序。叁论所斥,略辩四宗:一摧外,二析毘曇...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浴佛

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烧香

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諦所释,则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諦所释,则為使所修之功德,周徧一切处。陔餘丛考叁十叁曰:「李相之贤已集,因谓烧香始於佛图澄。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澄,澄曰:今当勅龙取水。乃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云。然烧香实不自此始。叁国志孙策...

《佛学大辞典》 / 396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 二、人,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散华

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曰:「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曰:「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苦对叁界

一、苦苦对欲界,谓叁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者,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叁、行苦对无色界,谓虽无苦乐...

《三藏法数》 / 162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相成

佛陀以成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成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訶利帝母画像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曰:「先於白[(畾/(冗-几+互))毛]上或素绢上,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形。极令殊丽,身白红色天繒宝衣,头冠耳璫,白螺為釧,种种瓔珞,庄严其身,坐宝臺。埀下右足,於臺两边,傍膝各画二孩子,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梵Priṇi...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五种眷属

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之人也。人受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

《三藏法数》 / 352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南山叁观

南山叁观者,即终南山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也。谓藏...

《三藏法数》 / 216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去来实有宗

十六宗之一。计过去未来亦如现在实有之外一派也。法苑义林章第一所谓:「去来实有宗者,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是也。為胜论及时计外之所计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说一切有部宗亦為此说。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相部律

四分律叁派之一。相部之法礪。对南山之,东塔之怀素而立一派,谓之相部律。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二门

绰所判。一、圣门,此土由凡至圣修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绰禪师,立圣净土二门,而捨圣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摩奴闍

Mānusa,又作Manuṣya,末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曰摩[少/(兔-、)]。又曰摩拏赦,摩[少/(兔-、)]舍喃。译曰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末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曰:「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戒

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皆色界天也。) 叁、...

《三藏法数》 / 190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苦行外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智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种...

《三藏法数》 / 20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枯木龙吟

意谓绝灭一切妄念妄想,至大死一番处,更甦生还来,而得大自在也。碧巖二则颂评曰:「僧问香严如何是?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中人?巖云髑髏里眼睛。」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才配叁世间

世间者,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诸法间隔不同也。 一、天配正觉世间,正觉即佛也。谓天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也。 二、地配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地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

《三藏法数》 / 21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