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 条搜索结果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相成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涅槃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槃,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根

一根,即耳根也。盖由此方之人,耳根最利,闻法易入。故文殊选拣圆通之门,取耳根为第一也。然以耳根为圆通门者,特假其通入而已,必期脱去声尘,反闻自性,然后为复本归源之至。一根既然,诸根亦寂。经云: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是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

《三藏法数》 / 121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缚一脱

摩訶止观一上明涉於内外十之发心:一火途、二血途、叁刀途、四阿修罗、五人、六天、七魔罗、八尼犍色无色、十二乘。此中前者為缚,后一者為脱。缚脱虽异,同是邪非之发心也。「种是生死。如蚕自缚。后一是涅槃。如獐独跳。虽得自脱。未具佛法。俱非...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分法身

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是名五法身。戒者防非止恶。定者心住一境。慧者缘中决断。解脱身者。绝缚离羁。解脱知见身。解脱缘中。审之明白。此五分法身。是佛德体故。言为说身。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叁、善恶无记之叁性,四、欲色无色之叁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巡堂

巡僧堂也,此有数种:一住持之巡堂(入院,旦望之茶,坐禪),二大眾之巡堂(叁八念诵),叁首座之巡堂(坐禪,大座参,结制),四维那之巡堂(圣节),五参头之巡堂(掛搭),六都寺之巡堂(库司汤),七知事之巡堂(结制,旦望茶),八请客烧香之巡堂(方丈茶),沙弥之巡堂(...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有情居之略。寄归传一曰:「住持八纪,弘济居。」行事钞四之二曰:「叁界居既是眾生居处。」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见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机

机谓机关,即发起之处也。一机以喻耳之一根,一根返源,诸根解脱。经云:虽见诸根动,要在一机抽。是也。

《三藏法数》 / 50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南泉斩猫

「一日东西两堂争猫儿,南泉见之,提起猫儿曰:得,即救取猫儿,不得即斩。眾无对,泉斩猫儿為两断。」见传灯录南泉章,碧严六十叁则,无门关第十四则,从容录第则。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乾屎橛

拭人粪之橛之乾者。取至秽之意。屎橛又作厕筹、净筹、净木、厕简子等。用之者印度之风。会元十五曰:「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乾屎橛。」禪林集句曰:「不念弥陀佛,南无乾屎橛。」指月录曰:「临济曰: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未证据者看看。有僧出问。济曰:是乾屎橛。又僧问...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末陀

Madya,酒之总名。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為窣罗。酝餘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令醉,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瑜伽略纂十一曰:「末陀蒲桃酒也。」翻梵语曰:「摩陀池,译曰醉也,增一阿含经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难行,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故名难行。(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177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五种外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之所计也。盖此外,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八不共法

一者诸佛身无失。身行善顺。名身无失。二者口无失。口业善顺。名口无失。叁者念无失。念顺无差。名念无失。四者无异相。怨亲等节护。名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常住叁昧。无散须臾。故名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无知已舍。七者欲无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杀多生

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如来藏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六大药叉将

一达哩底囉瑟吒大将。二禁毘嚕大将。叁嚩日嚕大将。四迦尾嚕大将。五弥覩吒大将。六哆怒毘大将。七阿儞嚕大将。八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十波夷嚕大将。十一摩尾嚕大将。十二娇尾嚕大将。十叁真特嚕大将。十四嚩吒徒嚕大将。十五尾迦嚕大将。十六俱吠嚕大将。如是十六大将各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毘舍浮

Viśvabhū,又作毘舍符,毘湿婆部,鞞恕婆附,毘摄罗,毘恕沙付,毘舍婆,鞞舍,随叶,浮舍。第叁十一劫中第二佛之名。智度论曰:「鞞恕婆附,秦言一切胜。」慧苑音义上曰:「毘舍浮,正云毘湿婆部。言毘湿婆者,此云徧一切也。部,自在也。言徧一切皆得自在,或翻為一切有也。」...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解脱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毘婆尸

Vi aśyin,又作毘鉢尸,微鉢尸,鞞婆尸,毘婆沙,维卫,过去七佛之第一佛。译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又名弗沙,或底沙。释迦菩萨第叁阿僧祇劫满时,遭此佛初修百大劫种相之福,以為七佛之首。又由讚其佛之精进力,超劫而成佛,可知此佛出世,在十一大劫之前也。智度论...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身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内六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叁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

《三藏法数》 / 137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种沙门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嗔痴等烦恼,得证胜,是名胜沙门。 二、说沙门,谓已调伏贪嗔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是名说沙门。 叁、坏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

《三藏法数》 / 163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者涅槃之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谓先於叁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叁学之位也。二无间,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叁解脱,无间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為既解脱惑之正智。...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叁卷,唐输婆迦罗译。与赵宋法贤译之妙臂菩萨所问经同本。属於密叁藏中毘尼藏之秘经要典也。开元录曰:「苏婆呼童子,唐言妙臂童子。」希麟音义七曰:「苏摩呼,此云妙臂。」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途对叁毒

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之计也。(六者,即天、人、修罗、饿鬼、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正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见四谛分明,破外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者即戒定慧。修此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二面观音

经轨无十二面观音,是誌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通载曰:「梁武令僧繇写誌公像,公以指[(改-己+牙)/力]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山谷外集十四曰:「十二面观音无正面,注僧伽至临淮,尝卧贺跋氏家,现十二面观音形。其家欣庆,遂捨宅归焉,即今寺也。见宋高僧传。」临济录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无碍、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一识

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叁,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言说识。依於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冥初外

中论所说八计外之一。见[外]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佛二种十身

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又云居。叁界中有情乐住之地处有所。名曰有情居,又云眾生居。略云有,又云居:一欲界之人与六天,二初禪天,叁二禪天,四叁禪天,五四禪天中之无想天,六空处,七识处,八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中除无想非想名七识住)。俱舍论八曰:「前七识住及第一有无想有...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伊赊那论师

二十外之一。见[外]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昔维卫佛在世时,国中诸大姓,各各一时供佛及比丘众。时有一大姓,贫无以供佛者,白言:“愿比丘众有欲得药者,某悉当给之。”时有一比丘,身体有疾,大姓以一甘果与之食,比丘得安隐除愈。大姓后寿尽生天上,胜诸天有五事:一者身无病,二者端正,三者命长,四者得财富,五者智慧。...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313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十五种外十六种外

经论中举西域外之总数有十五种与十六种之二说。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其结文曰:「如是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增益福德品第六

我今略说福生法 大慈悲故顺有情 菩萨分身遍一切 随彼众生所乐心 又复安立诸珍藏 种种法门各不同 百千万国所随者 一一勤求皆悉成 或说相法或无相 随顺众生性所趣 建立佛法护世界 大圣力势不思议 奉现一法速超越 于一法中复现三 三部各别有三种 就中最...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733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相貌品第一

我今当说思惟法 三种真言而次第 初用大心外加持 第二根本复想内 第三小心内外通 应可存心无错乱 如是三妙真言 安立行者明王地 若有修此三昧耶 须具七种殊胜相 犹如轮王持七宝 王四天下皆降伏 次说顺诸念诵法 复择清净吉祥地 或在山间及池边 或在伽...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285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下棒

禪宗之师,执柱杖打学人,谓之下棒。五灯会元七曰:「德山禪师小参,示眾云:今夜不答话,閒话者叁十棒。」又示眾云:「得叁十棒,不得亦叁十棒。」德山由来以下棒有名。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宿作外

十一宗之一。此外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成就世间出世间除灾护摩念诵品第五

我今顺于莲花部 略说如意摩尼轮 能胜诸部最秘密 成就世法出世法 念诵都有四种相 行者谛听我说之 初作息灾加持法 第二增益福智成 第三随心爱念法 第四降伏一切怨 此四种持护摩事 上中下法次第陈 若欲成就息灾者 先发安忍慈悲心 须求无上妙觉地 莫乐声...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361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优陀夷

Udāyīn,又作乌陀夷,鄔陀夷。人名。译曰出现。法华经义疏曰:「优陀夷,亦乌陀夷,此云出也。」唯识述记七本曰:「鄔陀夷,此名出现。日出时生,故以名也。」佛本行集经五十二优陀夷品曰:「长者优陀夷。」 又(经名)出於顺正理论十二,依人而名经者。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故名实智菩提。 叁、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 120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龙女

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心裁

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见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健陀

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叁曰:「诸经应云旋右叁匝,若云佛边行者非也。经云右绕叁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疾。」尊胜陀罗尼经曰:「於四衢,造窣堵波,安...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种小乘外涅槃

【一小乘外论师】此外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方论师】此外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风仙论师】此外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南山

宣,四分律宗之祖也,住终南山之紵麻兰若,故号南山大师。见[宣]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心密言品第二

先用大心真言王 澡浴洗净结护法 咒水洒身加持衣 复须想念皆成就 如此五种随次第 都用大明及本印 唵波怛摩进跢末尼摩贺惹嚩(引)啰吽 澡豆沐浴之具。各咒七遍。然后澡洗。 想水白色 犹如甘露 又想自身 垢秽烦恼 受此水已 一切尘劳 皆悉落尽 洗浴毕已 ...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356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教,教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无间

之一。方断惑而不為惑间隔之无漏智也,旧译谓之无碍。已断惑已正证理之智曰解脱,即无间乃前念之因解脱乃后念之果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七最胜

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逆路伽耶陀

梵云路伽耶陀Lokāyata,译曰顺世外。立顺世情之教外名。梵云缚摩路伽耶陀Vāma-lokāyata,译曰逆顺世外。又曰左顺世外。反於顺世外而立逆世情之左教之外名。玄赞曰:「路伽耶陀者,先云恶答对人。正言路迦耶底迦,云顺世外,逆路伽耶陀者。先云恶徵问人,正言缚摩...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不净观

五停心观之一。為治贪心,观身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观自身不净,有相:一死想,二胀想,叁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噉想,八骨锁想,分散想。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见[想]条)。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通教无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即能通之义,谓六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 一、天,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 二、人,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 叁、阿修罗,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佛具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种外

一时外,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平常心是

赵州问南泉如何是,泉云平常心是。见会元四赵州章,光明藏中,无门关。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梵志

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曰:「梵者西国音,此翻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於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叁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大事

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叁,非七非,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叁七,故名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名为色空外,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习因

一、媱习因,习即数习之义。媱习因者,谓媱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贪习因,贪习因者,谓贪习之心,往来计算,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三藏法数》 / 527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旃陀罗

Caṇḍāla,又作旃荼罗。译曰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杀為业者。男曰旃陀罗。女曰旃陀利。玄赞曰:「旃陀罗,云屠者不律仪也,正言旃荼罗,此云严炽。恶业自严,行持标帜,摇铃持竹為自标故。」玄应音义叁曰:「旃陀罗,或云旃荼罗,此云严炽,谓屠杀者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眷属

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大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大日各有内大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众生居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众生居处,是众生所居之处。云何为?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所谓天及人也;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现也;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或有众生,一身一...

《增壹阿含经》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 6864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水喻真心有十义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谓如来成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华严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随心忆念品第七

我今复说随顺事 人与非人及畜生 又取盐和大麦面 所求随心作其形 男左女右从脚兴 须用宾铁刀细截 每日三时各百八 乃至千八自随心 若欲罗遮令忆念 所造形持称彼名 护摩亦须念名号 不过八百即随心 若摄诸龙作随顺 先作一龙似蛇形 若欲祈雨须青色 复若涝...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304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腊八

十二月八日释尊成日之法会。即成会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功德聚

功德之聚魄。佛之德称。涅槃经叁十二曰:「右膝着地,以偈讚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浴佛功德经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讚阿弥佛偈曰:「斯等宝林功德聚,一心合掌头面礼。」大日经疏五曰:「制底,翻為福聚,谓诸佛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為...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亿家

舍卫城叁亿之家不见闻佛之出世。智度论曰:「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亿家叁亿家眼见佛,叁亿家耳闻有佛,叁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二十五。而此眾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止观四曰:「振丹一国不觉不知,舍卫叁亿不闻不见,着乐诸天及生难处,不来听受。」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小心密言品第四

复说最胜小心王 能成一切诸悉地 三业齐用结妙印 诵秘真言而付嘱 又于想中除结界 次奉遏伽洒四方 后责已过深惭愧 引大圣者还本宫 安置尊者彼殿已 辞别自念还本方 又复行者 每持诵已 须作付嘱 结此密印 及诵真言 付嘱圣者 作如是语 所有遍数 及持功...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733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僧兵

明嘉靖癸丑,倭兵入犯苏淞海滨。其兵民御之,败而走者叁十七阵矣。操江蔡公克廉募僧兵殄灭之。自后我师与倭战多凯旋。凯旋自天员一阵始也。(中略)倭犯杭城,叁司令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於是交兵,大破倭奴。倭人走袭上海太仓。蔡公驻节於苏,走金...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