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条搜索结果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青黄赤白黑為五。亦曰五正。亦曰五大。又緋,红,紫,绿,琉黄為五间。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也;緋红紫绿琉黄,五方间也。」各配方位,则如图。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鉢多罗

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舍利

Śāri,鸟名。 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见[舍利弗]条。 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鎦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叁种:白骨舍利,黑髮舍利,赤肉舍利。」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界、无界,、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自在悦满意明

自在天变现欲乐之真言也。大日经疏十一曰:「如欲界有自在悦乐意明,(中略)自在天主以此悦乐意明力故,现种种杂欲乐之具能满於一切,(中略)為一切天子天女等示现内外有情无情之境,如现食味音乐一一可提现前受用,若见女等身亦可五欲自娱,各随彼心之所欲,何况如来真言而...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流

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叁惑之所流转,漂泊叁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见流,见即叁界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

《三藏法数》 / 307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袈裟味

五正之杂曰袈裟,六味之杂味云袈裟味。大疏六曰:「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也。」行事钞下一之一曰:「染作袈裟,味有袈裟味。」同资持记曰:「袈裟味者,此示非正食名。」戒疏下一之一曰:「如六味中有袈裟味,可是食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剑

,声,香,味,华服,邪念之六法,譬如剑刃,即六尘是也。六度集经五曰:「吾以国為怨窟,以声香味华服邪念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有顶

天名。界之第四处,本名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之顶也。」 又无...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空处定

此四通言空处定者,以其定体无形,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定也。 一、空处定,谓行者厌患质,有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叁种故,不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定。(叁种者,可见有对、不可见有...

《三藏法数》 / 33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等五法,以成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蕴实相,即质碍之义。谓是质碍幻,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而明真空,是名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释迦密教成佛

一切义成就菩萨,既依显教,经叁无数劫修行,坐於究竟天金刚座而证无上菩提,住於空观而作佛果圆满之思。然犹未见自心之本性,因是而徧空之诸佛来集,惊觉之使自禪定起,授五相之观门,使得五智圆满之佛果。见金刚顶经一。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法十一,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数

一、数量数,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二、心有为数,身,心即所起之心,皆有生灭,名曰有为。此、心二法,别而言之,则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数目不同,故名心有为数。(五阴者,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十二入...

《三藏法数》 / 18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界,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事毘婆沙论

二卷,唐玄奘译。尊者法救作。释世友尊者之五事论。五事者,心,心所,不相应,无為之五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世间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十界假名、五阴、国土叁种,一一差别不同,故名叁种世间。(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阴即众生身,以此身是受想行识五阴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间(亦名众生世间。)假名者,于十界...

《三藏法数》 / 32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

一、可见有对,可见有对者,即一切尘也。谓世间之,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不可见有对,不可见有对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衍众

(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三藏法数》 / 23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魔

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眾魔,新译云蕴魔,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叁,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為魔之本法,他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佛叁密

密即秘密。谓如来身口意叁业,或现通,或说法,或思惟,皆非诸菩萨等之所思议,故名叁密。 一、身密,谓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身,或黄金,或白银,或杂宝,或长丈六,或长一里十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故名身密。 二、语密,语密即口密也。谓佛说法之时,或一里...

《三藏法数》 / 19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性成佛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末利

Māllikā,花名。末利又名摩利,末罗。译言鬘,因其花可以造鬘,故名。胜鬘宾窟上本曰:「末利,亦云摩利,此是华名。有江南寺安法师,多所博识。云:此华白而形小,此间无物以翻之,犹存末利之称。」慧苑音义上曰:「末利者,花名也。其花黄金,然非末利之言即翻為黄。」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界、无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佛顶

在释尊之右方,表胎藏界叁部之眾德,而立叁佛顶。大日经一曰:「於毫相之右,復画叁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皆应善安立。」一、广大佛顶,又作广生佛顶、极广生佛顶、黄佛顶、高佛顶、大转轮佛顶。秘藏记末曰:「大转轮佛顶,黄,右手持莲华,上有一股跋折...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天子

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病用叁药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即是空

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不异空,空不异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梵Rū aniśūnyat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兽渡河

叁兽喻叁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叁界,取证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叁界者,欲界、界、无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

《三藏法数》 / 368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界、无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法

八法者,地、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蕴喻

五蕴,、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如聚沫喻,即众生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香染

茶褐,即黄带黑之,袈裟之本。同於[木兰]。此名香染者,以取乾陀罗香树之汁染之也。谷响集五曰:「宝楼阁经中云:若以乾陀罗树香和白芥子油,伏一切龙。自註云乾陀罗树香,安息香也。翻译名义集叁云:乾陀罗耶,正言犍达,此言香。金刚顶念诵经四云:若出家人,合着乾陀...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金刚藏王

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萨埵异名同体,金刚藏王即金刚萨埵之变化身也。又释迦為金刚萨埵之变化身(金刚萨埵部释之),故释迦与金刚藏王,其能变之体,可谓同一。陀罗尼集经七,金刚藏威力叁昧法印咒品说金刚王之本体曰:「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訶萨,名金刚藏。在大眾中即...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卧具

卧时之资具。床榻被褥等。智度论叁十曰:「卧具者,床榻被褥幃帐枕等。」 又四分律名叁衣袈裟曰卧具,十诵律曰敷具,从其形似而為名也。萨婆多论五曰:「敷具者,衣名也。」行事钞中之二曰:「言卧具者,是叁衣也。即叁衣总名卧具,犹如此方被之相,故取通号。」同下之一曰:「此...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变

一、因缘变,谓心心所变现相分,不借能缘之分别力,由自己种子之因缘而生,有心之实体实用者,即叁类境中之性境是也。二、分别变,谓藉能缘之分别力而反起之相分。此有二种:一、偏随能缘之分别力,不带本质,亦不具能生之种子,即是叁类境中独影境之相分也,如缘龟毛兔角之相分...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袈裟之异名。袈裟有定之叁种坏。是為一种之间,故名间服。非言彼五间也:一青之间,二黑之间,叁木兰之间。六物图曰:「或名间服,叁成故。」见[袈裟]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情

眼耳等之五根也。根能有情识,故曰情。有财释也。智度论十七曰:「入道渐愧人,持钵福眾生。云何纵尘欲?沈没於五情。」同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等五尘名為外身。」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曰:「摄五情不。」参照[六情]条。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现在五果

谓以十二因缘分为叁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是过去之因;爱、取、有叁者,是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是未来之果;识与名、六入、触、受五者,是现在五阴之身,故名现在五果也。(五阴者,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一、识,识者,谓初入胎,阿赖耶现行之识种也。以...

《三藏法数》 / 366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二因缘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木兰

叁种如法之一。以木兰树皮染成。其赤而带黑。行事钞下一之一曰:「余於蜀都亲见木兰树皮,赤黑鲜明,可以為染。微有香气,有用作香者。(中略)善见云:善来比丘,瓦钵贯左肩青,袈娑赤鲜明(准此木兰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召请童子

八大童子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左五位。梵名阿羯囉洒也,译言召请,密号称為普集金刚,主召请眾生於菩提道之德。為童子形,叁髻,黄,右手持独股戟,左手持细叶青莲,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情

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亲

二亲者,父母也。末罗王经云:人受父母遗体乳哺养育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也。(二十八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

《三藏法数》 / 227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应器

铁鉢也。比丘之食器。梵语,鉢多罗Pātra,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谓应法之食器也。又应受人供养者所用之食器也。又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二之叁曰:「鉢是梵言,具云鉢多罗,此翻应器,应量之器,对法為名。準章服仪云:堪受供者用之,名当应器,此即对人為目。或...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

一、显,显即明显,即质碍之,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烟云、尘雾、虚空等,明显可见,故名显。 二、形,形即形相,谓长短方圆、粗细高下,若正不正,皆有形相,故名形。 叁、表,表,显也、对也,谓行住坐卧,取舍屈伸,虽是所行之事,而有表对,显然可见,故...

《三藏法数》 / 11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十二见

谓外道之人,于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大我小,我在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小,在我中,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之最极微分也。是实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邻虚五尘

尘即尘,谓眼、耳、鼻、舌、身五种胜义根,及、声、香、味、触等法。乃至禅定中所发之识,心缘想过去未来之境,皆是尘也。以此尘微细难见,不可分析,邻于虚空,故名邻虚。然于此极微之中,又有五种不同,非人、天之眼能见,乃慧眼等所见之也。(胜义根者,即五根所具...

《三藏法数》 / 29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訶利底

Hāriti,又作呵利底、呵利帝、訶利帝、訶哩帝、呵利陀,鬼母名,译曰欢喜。暴恶,青,黄等。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月满生女,容貌端严,见者爱乐。其女生时,诸药叉眾,咸皆欢喜,诸亲立字,名曰欢喜。」同卷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则是恶贼药叉。何名欢喜?因此诸人皆唤為...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地藏

地藏菩萨秘记引莲华叁昧经曰:「一檀陀地藏,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地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叁宝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地地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见性

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平等

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乌波髻使者

文殊之使者。胎藏界曼陀罗第七文殊院二十五尊中之一,位於文殊之左方第一。秘藏记下曰:「乌波髻使者,黄,左手青莲华,右手利剑。」梵U akeśini。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二随眠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叁、贪,谓于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贪,谓于无界,识处等...

《三藏法数》 / 44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间

对於青等五正有绿等五间。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叁本曰:「内心涉境,说名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义叁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於叁世也。...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见

此二种见,即十使中之边见也。外道之人,于身见上计我断常,执常非断,执断非常,随执一边,故名边见。(十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邪见、四见取、五戒取、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也。) 一、常见,论云:见五众常。即外道自谓受想行识今世虽灭,未来复生,相续不断,...

《三藏法数》 / 167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不正见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十一

叁十一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烟、云、尘、雾、空,此十叁种,名为显,以其显现为故也;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与不正,此十种,名为形,以其形量为故也;取、舍、屈、伸、行、住、坐、卧,此八种,名为表,以其表彰为故也。

《三藏法数》 / 9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位,以质碍为义。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华严宗叁观

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观。法界者所观之境,叁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土体五重

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

一、内,内者,谓眼识乃至意识,是名内。又眼耳鼻舌身意名内,以其属内身故。 二、外,外者,谓眼根乃至身根,是名外。又声香味触五尘名外,以其属外境故。

《三藏法数》 / 78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衰

等六尘,能衰耗人之真性,故曰六衰,犹言六贼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经曰:无五趣五阴六衰,则是泥洹。」同记曰:「衰祇是贼,能损耗故。」中论疏四末曰:「六尘亦名六衰,令善衰灭。」见[六贼]条。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琉璃坛

以琉璃宝所筑之戒坛也。义楚六帖二十一曰:「嵩岳有玉石坛,大鄴有琉璃坛。僧受戒羯磨说戒作法,集僧唱共结之坛矣。」又言佛坛社坛之為琉璃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虚空无為

叁无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為虚空,二无為虚空也。凡现於无像所者,是有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為虚空也。有為虚空者有分限,有生灭,属於眼识之所见。因是称此為空界之,為五蕴中蕴之所摄,六大中空大之所摄。是有為无常也。无為虚空者,无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

《佛学大辞典》 / 510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地慧童子

又曰持慧童子。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左第四位。八大童子之一。地慧又作财慧。主富财之愿。童子形,叁髻,黄。,右手持独股戟头之幡,左手持细叶青莲。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理事无碍十门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

《三藏法数》 / 74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

一,息灾為白,白着水也。二,增益為黄,黄者金,又為地形也。此二者準上之形可知。叁,敬爱為赤,世人爱乐赤,故用之。四,降伏為黑,降伏所以用黑者,黑為风大之,风為大力之义。水火风叁灾之时,风灾力强,故能坏第叁禪,如来成道时,亦以风指降伏恶魔。降伏之法,摧...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车

叁车者,车即运载之义。喻叁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运出叁界,而至涅槃也。(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叁界者,欲界、界、无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羊车,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叁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

《三藏法数》 / 37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光喻智

一、日光喻佛智,谓日光照世,无幽不烛,以喻佛之智慧,无事不了,无理不照,故云日光喻佛智。 二、月光喻菩萨智,谓月之光明,有亏有盈,以喻菩萨虽具智慧,而惑业尚未尽断,则其智慧或亏或明,故云月光喻菩萨智。 叁、星光喻缘觉智,谓星虽有光,其照不远,以喻缘觉之人,虽...

《三藏法数》 / 26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列次

一、白赤黄青黑(大日经一、叁,略出经叁,瞿醯经中,大疏六,不空羂索经九所说五界道;大疏四所明五佛,同五所出五线)。二、白青黄赤黑(摄真实经下,大集轨所示五佛,但至黑彼经作杂,又轨云绿)。叁、白黄赤青黑(大疏六所说受染,又十六所明五宝,陀罗尼集经七...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如来宝菩萨

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梵号怛他誐多摩尼,译言如来宝。密号曰实相金刚。是為入释尊宝珠叁昧之尊,与大日经之毫相尊相当。黄,左手持莲上有宝珠,右手為胎拳,立头指当胸,坐赤莲。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火聚佛顶

释迦如来之变身,五佛顶尊之一。坐於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左第四。梵名帝聚罗(火聚),斫羯罗,缚哩底,密号曰神通金刚,主以佛光聚一切眾生之德。虽有称為高顶佛者,然非广生佛顶。黄,左手持莲,上安宝珠,右手屈无名指,竪餘指当胸,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问答

一、定答,谓决定以实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云:受想行识常不变异否?佛答言:无有受想行识常不变异。盖言五阴之法本空,实非常不变异,是名定答。(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五阴者,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分别答,谓分别果报而答也。如梵志问佛云:人作身口意...

《三藏法数》 / 39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憍配八鸟

憍,即矜也。谓人矜夸自己,有胜于他。如鸟有凌高下视之过。故文句引文殊问经,八憍配八种鸟也。 一、盛壮憍如鸱,谓人恃己强盛壮大,凌他劣弱,如鸱鹞之鸟,恃强凌弱,故名盛壮憍如鸱。 二、姓憍如枭,谓人恃己种姓强大,凌慢于他,如枭,不孝之种,而食其母,故名姓憍如枭。...

《三藏法数》 / 364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坚固法身

公案名。又作大龙法身。大龙山智洪弘济,答僧问:示身之外,法身不可觅者。碧巖录八十二则曰:「僧问大龙: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又云真。如来藏中之妙也。性即是,故云性。台家所谓性具之也。楞严经叁曰:「如来藏中,性真空,性空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地寄乘

十地寄乘者,谓十地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叁地,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地,寄于出世间叁乘;惟不动、善慧、法云叁地,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叁乘者,声...

《三藏法数》 / 870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法十一,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人观十二因缘

叁人者,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虽同观十二因缘,然随智浅深,法成高下,故有叁种之异也。 一、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声闻之人,用体空之智,初观十二因缘生,次观十二因缘灭。观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证真空之理,是名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

《三藏法数》 / 401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