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条搜索结果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舍利

Śāri,鸟名。 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见[舍利弗]条。 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鎦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叁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髮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禅天五支功德

一、舍支,离喜不悔之心为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叁禅即发。若证叁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叁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乐则增长,故名念支。 叁、慧支,解知之心为慧。谓行者既发叁禅...

《三藏法数》 / 228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转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中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為能见之识者。 又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餘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 又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四智,谓之转识。见[转识得智]项。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此传附於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之后。作者不详。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力

一、佛之威力,二、叁昧之力,叁、行者之本功德力。此叁力和合,能於中见佛谓之般舟叁昧。般舟译作佛立。见止观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数论外道

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众

一、发起众,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 二、当机众,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植者,种也。德本者,众善之根本也。) 叁、影响众,影响众者,谓古往诸佛、菩萨...

《三藏法数》 / 27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向记

向人问与以决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当死。」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数论

萨婆多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萨婆多论师也。涅槃疏云:数人宗萨婆多,纯明无我,破诸外道。」又迦毘罗仙所造之论,亦称為数论。即金七十论是也。见[数论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根本

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觉

一本觉,一切眾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觉。二相似觉,既觉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觉悟,是乃始觉之初,尚餘无明之细惑,未得真觉,故名相似觉,谓与真觉类似也。是别教之叁贤位圆教之十信位。叁随分觉,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觉,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义净译之一字咒王经同本,是一字文殊法之本经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摄

一、折伏摄,折即折挫,伏即摧伏。谓六道众生,于叁界中贪着五欲,流转生死,卒难度脱。故如来说诸善恶果报,及以地狱等种种苦切之言,折伏其心,而摄受之,是名折伏摄。(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16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中起不净观,捨爱着之所而发善根也。叁、慈心善根发相。於中起慈悲心,入深,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於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五、念佛善根发相。於...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后得智

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现法乐住

七名中之一。禪者,离一切之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安住不动,故名。了义灯五本曰:「有七名。(中略)七云现法乐住。(中略)现法乐住,唯在静虑,根本非餘,净不通散。」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善根

对於叁毒而立叁善根:一无贪,二无瞋,叁无痴。此叁者皆為生无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见集异门足论叁。 又即施,慈,慧之叁者。反於贪瞋痴之叁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叁不善根,起施慈慧叁种善根。」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赖耶

Ālaya,又作阿剌耶。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旧称阿梨耶。译曰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十诵律

根本之律藏也,如来灭后结集叁藏之时,优婆离比丘於一夏九旬之间,八十番诵出之,故名八十诵律。至其后四分律五分律等诸律,由此分立,此根本律遂世无存者。戒疏上曰:「时接利机,各体权实。虽闻异制,不相是非。故但通為八十诵律,大毘尼藏。」同行宗记一上曰:「八十诵者即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准提佛母根本身契第四

其契相先以二手小指二无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竖头相着。二头指头附二中指上节侧。二大指各附二头指侧即成。 妙言诵根本陀罗尼(诵七遍以契顶上解散以下诸契结成挥触印了亦并须顶上散之)。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9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六大烦恼

一,贪烦恼,染着為性,生苦為业。二,瞋烦恼,憎恚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為业。叁,痴烦恼,於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為业。四,慢烦恼,恃己於他高举為性,生苦為业。五,疑烦恼,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信心為业。六,恶见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闻经十益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

《三藏法数》 / 54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儿文殊

佛在世生於梵德婆罗门家之形也(出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日本传教大师由唐携回本国,纳於根本之经藏,日本修五字文殊法时用此像。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东密

日本真言宗所传之密教对於天台宗所弘之密教而称為东密。以东寺為其根本道场故也。东台二密有种种之差异。见[东台二密]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羯磨会

此為金刚界九会曼陀罗之中央会。亦曰根本会,成身会。此為示诸尊之本体者,故名成身会。於四曼中為大曼(為身相之全体故),然名之為羯磨会者,以於真实之人体上,作业之义胜故也。秘藏记钞二说此会中有叁十七尊,贤劫千佛二十天,四执金刚,一千六十一尊。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法身。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灵鷲山,观音菩萨说一根本咒与一结界咒与一奉请咒。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香殿

佛殿之雅名。见[香室]条。求法高僧传一曰:「根本香殿。」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金刚香菩萨

Vajradhñ a,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根本成身会叁十七尊中,居於外四供养菩萨之第一位。司供养香於大日本尊。秘藏记末曰:「外四供养右下角金刚烧香,黑色持香炉。」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焚香云供养叁摩地,自受用故。从金刚云海叁摩地智流出金刚焚香,光明徧照十方...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烦恼

又云四惑。於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即无明,愚於我之相而迷无我之理也。二我见,即我执,於非我之法妄计為我也。叁我慢,即倨傲,持所执之我,令心高举也。四我爱,即我贪,於所执之我深生耽着也。见成唯识论四。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宝楼阁法

宝楼阁经之修法也。道场观有千叶之大莲华,七宝庄严,於中有曼荼罗,曼荼罗中心有字,字变成佛鉢,鉢变成释迦如来。住於说法印,相好圆满,大眾围绕。有根本陀罗尼,能诵持之,则成就一切所愿。见宝楼阁经,百二十尊法。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信心

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 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叁、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三藏法数》 / 12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境叁諦

空假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假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於

於有所依之义。叁论之嘉祥依叁种之所依立叁种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本之二諦。故曰本於之二諦。二、教於二諦,依佛之言教,而说二諦。即佛之言教,為二諦之所依,故曰教於之二諦,一代佛教是也。叁、末於二諦,於佛灭后,迷於教於,执為有,...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智母

生智之母也。犹言觉母。新译仁王经中曰:「实相即是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 又论藏之异名也。摩得勒迦,译曰智母。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雪山部

Haimavatāḥ,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初,上座部始生说一切有部之新派,根本之上座部移转於雪山中,称曰雪山部。宗轮论述记曰:「上座弟子,本弘经教,说因部(说一切有部别名)起,多弘对法。既闲义理,能伏上座部僧。说因时遂大强,上座於斯乃弱。说因依旧住处,上座移入雪...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字本不生

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為元初根本者,必為不生之法。生法必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於知此為不生之义,故託於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吽

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

一、大乘光明,谓此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谓此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 叁、贤守,谓此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祖图正宗记,西天之二十八祖,谓付法藏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边

一、增益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边。(因缘所生法者,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中间一念心起,即是所生法也。) 二、损减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边。

《三藏法数》 / 11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惑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止观

一卷,华严宗之初祖杜顺着。约五教而明止观。五教章冠经上一曰:「杜顺禪师乃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中略)弘以华严训以一乘,遂造法界观一卷五教止观一卷,是华严根本之章,圆宗最初之观。彼五教止观者即约五教各别止观,故五教之名正始彼观。」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住地

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解脱幢相衣

袈裟之异名。袈裟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於此起恶心,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诵律

有八十诵律与十诵律二种:八十诵律為根本律,五部之分派,皆自此出,其本律今不传。十诵律為现存四律之一,萨婆多宗之戒律本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说一切有部

略名有部。梵名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āḥ,别名说因部。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初,自根本之上座部别立者。立有為无為一切诸法之实有,且一一说明其因由為宗,故称说一切有部。又曰说因部。发智六足等诸论,皆属此宗。小乘部中最极旺盛。宗轮论述记:「说一切有者,一切有二:...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途八难

叁途与八难也。净心诫观曰:「四百四病以根本為本,叁途八难以女人為本。」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善根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 叁、无...

《三藏法数》 / 182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铜轮王

四轮王之一。感得铜製轮宝而王二大洲之转轮圣王也。见[转轮王]条。 又十住菩萨习种性之人為铜轮王,化二大洲,故十住為铜轮位。圆教分证即之位也。仁王经上曰:「习种铜轮二天下。」同天台疏曰:「十住菩萨习种性人作铜轮王,王二天下。」止观二曰:「进入铜轮,破弊根本,本谓无...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穷生死蕴

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相续随转之根本蕴,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蕴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散二善

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量

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叁、圣教量,谓于...

《三藏法数》 / 13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空叁昧大教王经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叁昧大教王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胎藏界曼荼罗

胎藏界真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叁大院而成,以大日為中心輳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之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為十二大院。见现图曼荼罗条。(CBETA註:疑為见[现图曼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十七尊

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於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蜜菩萨属於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為德。此数自应於叁十七菩提分法之数也。参照[九会曼陀罗]条。因於密教依诸尊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来禪

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即首楞严也。依此禪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慕攞萨婆悉底婆拕尼迦耶

Mūlasarvāstivādanikāya,译曰根本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僧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宗

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於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时无悔

叁时无悔者,谓人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心无改悔者,是名上品极恶之业,即感地狱之报也。(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一、加行心时,加行犹方便也。谓人欲作恶业之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时。...

《三藏法数》 / 18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惑

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 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叁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

《三藏法数》 / 23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识

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叁、现识,谓有...

《三藏法数》 / 24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见爱

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着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餘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為见。若於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

,即禅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五种无明

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香芻

香草。自恣之比丘以為座。祖庭事苑六曰:「根本百一羯磨云:受随意比丘,应以生茅与僧伽為座,诸比丘并於草上坐。(中略)随意即自恣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爱染王根本

左右两手於掌内交叉為缚,竪两方之中指使相交而染着。见瑜祇经爱染王心品。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守笼那

根本律云:说笼拏,此翻二百亿。瞻波城有长者,豪贵。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輒赐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有云父闻欢喜,施子金钱二百亿。二百亿形貌端严,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增一阿含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染心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

《三藏法数》 / 816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依次五百年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虽云无修无证,亦有解脱、禅、持戒、多闻、布施者。佛知其法渐衰,故说其次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

《三藏法数》 / 29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中间

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禪。大梵天王所得之禪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根本。其中初禪地之近分根本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禪以上,七地之近分根本,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障

一、皮烦恼障,即叁界中思惑也。谓贪嗔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肉烦恼障,即叁界中见惑也。谓断常有无等见,皆属内心分别。如...

《三藏法数》 / 15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根本咒一与治病咒六。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烦恼

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无明住地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无漏根

二十二根中最后之叁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捨根,及信,勤,念,,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叁道而立叁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解脱

一,有為解脱。為阿罗汉无漏之真智。二,无為解脱。是為涅槃。俱舍论二十五曰:「解脱体有二种:谓有為无為。有為解脱谓无学胜解,无為解脱谓一切惑灭。」 又一,性净解脱,谓眾生之本性清净,无繫缚染污之相。二,障尽解脱,谓眾生之本性,虽為清净,然由无始已来烦恼之惑,不得...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寻思观

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禪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未到。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心一境性

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他心智

十智之一。知他人心念之智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禪已上,得发无智,於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曰:「他心智者,非己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智度论二十叁曰:「他心智,缘他心有漏无漏心心数法。」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本初

根本元始也。或以名如来之觉体,或以名真如法界,或以名事物之元始。大日经叁曰:「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即身成佛义曰:「我者大日尊自称,本初者本来法然,证得如是大自在一切法之本祖。」瑜祇经曰:「自觉本初。」显密二教论下曰:「自觉本初平等性智。」理趣释曰:「本初...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善

一、善,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也。唐善导释观经以此二善,以十叁观為善,以叁福為散善。谓一经之所明,不出散之二善也。观经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散二门是也。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逊婆明王法

内作业灌顶品所说。经疏叁曰:「逊婆明王五部吽迦罗具叁十七尊,内外火法之护磨也。」经说逊婆明王之根本真言曰:唵嚩日罗吽(引),迦罗吽吽吽,尔逊婆,吽吽。金刚顶十八会初,教王会四大品中第二降叁世尊有六曼荼罗,所谓大叁法羯之四各具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印,四印会十七,...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难陀

Nanda,比丘名。译曰善欢喜。亦名牧牛。对於孙陀罗难陀而谓為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根本律云:「难鐸迦尊者,佛遣彼為尼眾说法教诫时,五百苾芻尼闻法得阿罗汉果。」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於世,為眾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扫地五种胜利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枝末无明

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眾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叁细,名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地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印母

称十二合掌也。是為一切契印之根本,故云印母。大疏十叁曰:「今此中先说十二合掌名相,凡诸印法,此十二极要,宜明记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来识

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為一切眾生之根本识,第九之菴摩罗识為如来之清净识。菴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之无明烦恼故也。但法相宗以菴摩罗耶识為阿赖耶识之净分,不立為第九识,法性宗则立為第九识。光明玄曰:「菴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之即是佛识。」宗镜录曰:「摩罗净...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十二见

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惑

一、理惑,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三藏法数》 / 6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种论

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故名为论。 一、言论,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二、尚论,尚,高也,尊也。谓世间一切事理,随所尊尚,随所应闻,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尚论。 叁、诤论,诤,止也。谓以言论互止其失也。或因诸欲更相侵夺而起,或因身口恶行互...

《三藏法数》 / 29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