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条搜索结果

建爪

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叁十种外道中有建立净外道与建立无净外道两种,是曰建。爪者,长爪梵志,外道名。大日经疏二曰:「建立净,建立无净等。种种宗计,皆相应。乃至长爪梵尼诸大论师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天华着舍利弗衣

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时维摩詰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能令去。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為如法,所以者何?是华...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对出家送丧

僧中有死者,则一山之僧眾送之,附於四葬之一,令诵经咒愿。毘奈耶杂事十八曰:「送丧苾芻,可令能者诵叁啟无常经并说伽陀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净洁,身近死尸身洗浴。佛言:应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事可久保

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根有四事增上

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身,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身,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身也。 二、导养身,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

《三藏法数》 / 26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使散,持恶法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宿作外道

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净居天

色界第四禪,证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叁、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净,会归败坏;知身既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出叁境:一、性境,二、带质境,叁、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三藏法数》 / 32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横竪

横与竪也。与纵横同。次第曰竪,次第曰横,又亘於时间曰竪,空间曰横。例如法华文句九曰:「若但性德叁如来是横,修德叁如来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今经圆说横叁如来。」又选择决疑钞叁曰:「若横若竪,具足叁心,而行念佛者,百千皆生,万无一失。」皆有次第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退

一位退,既修得之位次退失也。二行退,於所修之行法退失也。叁念退,於正念退转也。此叁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退失,谓之行...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净华

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受戒,谓菩萨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菩萨十戒

一、杀戒,杀戒者,谓慈心怜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盗戒,盗戒者,谓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戒斋

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与取,取他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邪婬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杨枝

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梦虎

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异之四邪,执断常之双计。怖梦虎於长眠,翫空华於久翳。」止观十曰:「今於观支忽发先解,梦虎空华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善见律十二曰:「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和,梦虚实。」梁僧传佛图...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八共法

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如水与波,水与波相别,故云即,水波之性无别,故云离。如言异也。圆觉经曰:「离,无缚无脱。」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穿耳僧

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蓝,唐言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般荼迦

Pāṇḍaka,又曰般吒、半托、半择迦、半释迦。译曰黄门,男。男根之具者也。玄应音义十七曰:「般吒,此讹略也,应言般荼迦,此云黄门。其类有五,般荼迦总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半释伽,此云黄门。」此有五类,见[五种男]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戒

一、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作是事,名杀戒。 二、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作是事,名偷盗戒。 叁、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

《三藏法数》 / 22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常念

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净,叁十六物之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同,皆名善道。(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 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种

法华经云:菩萨应亲近五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男,谓人从生来,男根满,是名生男。 二、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根,是为犍男。 叁、妒男,谓男根似无,见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根,是名妒男。 四、变男,谓根能变现也,遇男则变...

《三藏法数》 / 156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翻中,第二多含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翻者,秘密翻、多含翻、此方无翻、顺古翻、尊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生净土五退

一、大悲摄持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舍,故得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退转也。 叁、常闻法音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

《三藏法数》 / 23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叁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

《三藏法数》 / 26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可见而能对色,耳识可见而能对声,鼻识可见而能对香,舌识可见而能对味,身识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善友七事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空处定

此四通言空处定者,以其定体无形色,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定也。 一、空处定,谓行者厌患色质,有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叁种色故,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定。(叁种色者,可见有对色、可见有...

《三藏法数》 / 338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向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也。十善者,杀、...

《三藏法数》 / 364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战捺罗野

Candrāya,是月天子之名,即其真言也。息除一切世间之热恼,施以清凉之乐,故谓之為甘露。今以最初之战字為真言之体,战是死之义,一切甘露味中无过於净月叁昧,其服之者,即离诸变迁而生也。捺是施与之义,囉是无尘之义,又為净月之用,以加曳字之声,即名月天乘。见大日...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性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三藏法数》 / 315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梵

八种之梵音也。梵者,清净之义。如来之净梵,名為梵音。玄应音义一曰:「八梵,八种梵音者。按十住断结经云:一男音、二女音、叁强音、四软音、五清音、六浊音、七雄音、八雌音。」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乐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食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叁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

《三藏法数》 / 313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摩竭陀

Magadha,又作摩訶陀,摩竭提,摩伽陀。中印度国名,王舍城所在。译言持甘露,善胜,无恼,无害等。或為星名。或為古仙人或帝释前身之名。仁王经吉藏疏一曰:「摩訶陀者,名持甘露处。」西域记七曰:「摩竭陀国,旧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讹也。」玄应音义一曰:「摩竭提,或云...

《佛学大辞典》 / 543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一物将来

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严云:一物将来,放下个甚麼?州云:恁麼则担取去。」是问一物将来,即為既担一物来,故為赵州所勘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果

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為须陀洹果Srotā anna  hala,巴Sotā anna  hala,斯陀含果Sakrdāgāmi,阿那含果Angā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叁果翻名為预流果,一来果。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性成佛

一、定性半成佛,定性者,根性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乐度生,求佛道,故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事生天上

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生于天上也。 一、慈心,谓人杀众生,爱惜物命,令众得安,是名慈心。 二、贤良,谓人盗他人财物,布施无悭,济诸穷乏,是名贤良。 叁、贞洁,谓人犯外色,护戒奉斋,是名贞洁。 四、诚信,谓人欺于人,护口四过,永无谄佞,是名诚信。(口...

《三藏法数》 / 15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变真如如水,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欲天五淫

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

《三藏法数》 / 228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觉,长夜昏迷,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翻译四例

一、翻字翻音,翻字翻音者,谓如诸咒,字是此方之字,音是彼土之音是也。 二、翻音翻字,翻音翻字者,谓如卍字,以此方万字之音翻之,而卍字之体,犹存梵书是也。 叁、音字俱翻,音字俱翻者,谓诸经文,音与字二者,皆就此方言音字体翻之是也。 四、音字俱翻,音字...

《三藏法数》 / 143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种精进

一、庄严精进,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叁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休息,是名庄严精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摄善法精进,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

《三藏法数》 / 22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瞻病五德

僧祇律云: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曾。佛言:汝既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知病人可食可食,谓供给病人...

《三藏法数》 / 32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种

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男,生来男根发育者。二、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叁、妒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因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故说偈破云:诸法自生,亦从他生,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生,故名自生。(六根者,眼根、...

《三藏法数》 / 275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一字

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自恣五德

安居竟日行自恣举罪之式,选僧眾而為自恣举罪之任者,必具二种之五德:一爱,二恚,叁怖,四痴,五知自恣与自恣,此名自恣之五德。又:一知时,二真实,叁利益,四柔软,五慈心,此名举罪之五德。行事钞上四曰:「四分律取具二五法者,谓爱恚怖痴,知自恣自恣,此名...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种性行

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三藏法数》 / 324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圣言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见言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可言见。是名见言见。 二、闻言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可言闻。是名闻言闻。 叁、觉言觉,谓鼻觉香、舌觉...

《三藏法数》 / 20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