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条搜索结果

瑞像

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鄔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昇天宫為...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半者珂但尼

Pañ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闍尼,半者佉但尼。译言嚼食,不正食。可啮嚼而食之物也。寄归传一曰:「呵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谓也。(中略)半者呵但尼应译為嚼食:一根,二茎,叁叶,四华,果。」饰宗记末曰:「种佉闍尼(此谓不正食),谓枝,叶,花,果,细末磨...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又曰荤。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眾生求叁摩提,当断世间种辛菜。此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种外道冥谛

二十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天

摩訶提婆Mahā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后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為大眾部。先是虽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乘之别。其中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圆觉经

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卷,唐...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风中灯

世间之转坏,人命之无常,譬之风中之灯火也。智度论二十叁曰:「世间转坏如风中灯。」方广大庄严经曰:「无有坚实,如风中灯,如水上泡。」坐禪叁昧经曰:「谁能知死时,所趣从何道?譬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须弥灯王佛

维摩詰,借师子座於须弥灯王佛。维摩经不思议品曰:「过东方叁十六恒沙国有世界,名為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於是长者维摩詰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叁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使来入维摩詰室。」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无记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思,是名遍行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人将死时,现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叁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衰相现。何等為?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蕴宅

蕴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譬之家宅。最胜王经四曰:「了蕴宅悉皆空,求证菩提真实处。」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四、雨水难,、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印度

又曰天竺。以印度区画东西南北中之处。西域记二曰:「印度之境,周九万餘里。」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

二十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智金刚杵

即[鈷金刚杵]。

《佛学大辞典》 / 9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海中有一国名私诃叠,中多出珍宝唯无石蜜。时有贾人,持百余车石蜜往,念欲上王,所得赏报必胜市卖,便以石蜜置王宫门,作事自陈。如是月日之中无有问者,恚曰:“彼王亦是人,我亦是人,眼耳鼻口四大俱尔,乃不可得一见与言语也。何则?王福德胜人故也。吾亦当作功德,当令王不...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774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十一识

一,身识。眼等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叁,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於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堙罗那

Airāvaṇa,又作[[口垔]]罗婆那,白象王名也。天帝释所乘。」同十六曰:「伊罗跋象,此象王名。天帝释常所乘,有大神通。」华严经六十六曰:「伊罗婆拏大象。」 又龙王名。本行集经叁十七曰:「尔时海内伊罗鉢王,既受龙身。」经注曰:「尹罗鉢,隋言霍香叶。」慧琳音义叁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丈六

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四寸,阿难身长丈叁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叁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相成身

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相成身观,转成身,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成此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智

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龙王

一,莲华龙王。二,翳罗叶龙王。叁,大力龙王。四,大吼龙王。,小波龙王。六,持驛水龙王。七,金面龙王。见最胜经一。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空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十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摄為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根,二境,叁无表色也。 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喜见菩萨

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身,尝為供养法华经而烧身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菩萨,乐习苦行,於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得现一切色身叁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通仙

谓得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禪定而得通者多。独极叁乘之证果者。於通之上,得漏尽通(尽断烦恼),而具六通。维摩经不思议品曰:「或现离婬欲,為通仙人。」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十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草二木

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初度比丘

佛成道初度之比丘也。见[比丘]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鈷印

鈷印条(CBETA註:疑為见[股印]条)。合两手之小指,而形一鈷,合左右之中指而又形一鈷,开左右之头指,各形一鈷,合左右之拇指而形一鈷通成鈷。而交叉左右之无名指,容於掌内,為内鈷印,出於手背,為外鈷印。见图印集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心裁

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婆师波

Vāṣ 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於窟外领界外之大眾结集叁藏者,即大眾部之祖也。佛本行集经叁十四曰:「次长老婆沙波,隋言起气。」叁论玄义曰:「界外大眾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眾生而泪...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在世,有小儿与兄㛐共居,儿日日至佛所受经戒,兄㛐谏不止。后取儿牵抱之,以杖捶之言:“佛比丘僧当救汝。”儿啼呼恐怖,自归三尊,则得须陀洹道,乘佛威神,便与木抱缚相随俱飞去,出壁入壁出地入地自在所为。兄㛐见之,惶怖叩头悔过,儿便为兄㛐说善恶之行,俱到佛所受戒。佛则...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136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宾头卢颇罗堕

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堕,又曰宾头卢突罗闍,宾度罗跋罗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无我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大月轮中央轮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定中起不净观,捨爱着之所而发善根也。叁、慈心善根发相。於定中起慈悲心,入深定,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於定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念佛善根发相。於定...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慈力王刺身血施夜叉缘起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洹精舍坐夏安居,时阿难陀于日中分食毕收钵,与诸比丘共诣林间,经行往来宴坐消息,乃相议曰:“今佛世尊出兴于世,甚为奇特,第一希有,于诸众生多所饶益。今此上首憍陈如等大比丘,最初遇佛成等正觉,趣鹿野苑说四谛法,先得悟解。种何善本?有何因缘?初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831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

六剑

色,声,香,味,华服,邪念之六法,譬如剑刃,即六尘是也。六度集经曰:「吾以国為怨窟,以色声香味华服邪念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降叁世尊形

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蕴为魔也。盖贪着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云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师子吼神通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光法门。法蜂法门。法鼓法门。法宝法门。法藏法门。法力法门。法动法门。三匝法门。大地法门。难近法门。一切缨络法门(梵本长一)善男子。是...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7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乘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趣杂居地,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母子经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禁。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弃家去作沙门。随师在山中。从师学法。精进不懈。年八岁。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能飞行变化。四者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坐自思念。即见先世宿命所更。为母作子。时即还自笑。师问言。若何以笑。我...

母子经》 / 吴优婆塞支谦译 / 606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9日

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叁、相似觉。於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觉也。、究竟觉,於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叁藏法数二十。 又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坠芥

於阎浮提立针,以一芥子自忉利天坠下,使贯其针锋。喻值佛之至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止观曰:「盲龟由何值浮孔,坠芥岂得下贯针锋?」辅行曰:「如针锋竪阎浮提,以一芥子从忉利天投阎浮提,何由可得贯针锋上?」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准提求愿观想法

若求无分别,当观无分别无记念,若求无相无色,当观文字无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门,当观两臂,若求四无量,当观四臂,若求六神通,当观六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当观十臂,若求如来普徧广地,当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当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若求叁...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秘密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為汉语。梵语為般遮。旬為梵语之神通。即神通也。玄应音义叁曰:「旬,或言般遮,旬即神通也。案阿闇世王女阿术达经云:悉得旬是也,大品经等云神通同一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法界

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觉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提婆达多

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天热,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叁十相,诵六万法藏,為利养造叁逆罪,生堕於地狱。但其本地為深位之菩萨,於法华受天王如来之记别。释迦谱六曰:「由中本起...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缘发菩提心

一、见闻为增上缘,增上即增进之义。谓世间之人,或见或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之事,既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佛菩萨功行具足,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闻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闻诸佛菩萨神通...

《三藏法数》 / 338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百岁

大集经所说百年中,第百年,斗諍坚固之时也。见[百年]条。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百岁浊恶世中。」 又佛灭度百岁之后也。中论一曰:「佛灭度后,后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中论疏一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神通品第十七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妙胜。具足六度善权方便。所在教化靡不周遍。处处入众见靡不喜。正观定意为世福田。若善男子善女人遭此菩萨摩诃萨。诸恶除尽普发福庆。思惟平等不二法门。恒以如幻如化如梦法。济渡群生修治佛道无有彼我。尔时妙胜菩萨即从坐起。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 1084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海底四宝

经云:譬如大海,有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有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

《三藏法数》 / 321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雕像之始

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佛一夏昇忉利天為母说法,拘翼国优填王,思念佛,以旃檀造如来像,高尺。」西域记曰:「鄔陀延王(即优填王)请尊者没特伽罗子(即目连),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位,位次第转生,故名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转,即...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母子经

佛说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五母子经》

仁王般若坛法

个坛供养大力菩萨即大明王之法也。是仁王经之佛说。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论师

一、阿湿缚窭沙论师,梵语阿湿缚窭沙,华言马鸣。摩诃衍论云: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众,能令此鸟鸣...

《三藏法数》 / 41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支,二禅四支,叁禅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化

大品经十喻之一。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或以禁咒禪定等变化现出种种之物名為化,此化事化物,空而无实也,以譬一切诸法之实无性。智度论六曰:「是变化復有四种:欲界药草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是一),诸神通人力故能变化诸物(是二),天龙鬼神等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是叁...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虚无身

佛身通融自在,而离一切如光影,谓之虚无身。无量寿经上曰:「类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曰无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无之身。」述文赞中曰:「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乘七十

小乘七十法,摄为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根,色声香味触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请

一、言请,言请者,谓以言说而请问也。即华严第一会叁昧品中,普贤菩萨以言重请下之叁品是也。(叁品者,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也。) 二、念请,念请者,谓不兴言说,唯以念想而请问也。即第二会如来名号品中,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为现神通等,是名念请。

《三藏法数》 / 119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身菩萨

二种菩萨之一。又云法身大士。断一分无明而显现一分法性之菩萨也。初地以上之菩萨是也。若依台家四教之位次,则初住以上方名法身菩萨。智度论叁十八曰:「法身菩萨断结使得六神通,生身菩萨不断结使,或离欲得神通。」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云门六不收

「僧问云门:如何是法身?门云:六不收。」见碧巖四十七则,种电钞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微誓耶

Vijayā,又作微惹耶,毘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為胜,微誓耶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曰:「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眾。在八马輅车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秘藏记末曰:「微舍耶天,肉色持弓箭。」 又佛顶尊之第二曰誓耶。第叁曰微誓耶。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海导师喻菩萨十种善法

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摄论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摄论也。 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叁卷成文,是为无着摄论。 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着菩...

《三藏法数》 / 26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修忍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