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条搜索结果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摄论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五摄论也。 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叁卷成文,是为无着摄论。 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着菩...

《三藏法数》 / 26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

昔者旭照高山。天宫御一乘之驾。流晖原隰。鹿苑转四谛之轮。虽复发轸分逵。而涂无乱辙。一云普洽。而卉木各茂。自鹄林变色慧日寝光。达学电谢以息肩。真人长往而寂虑。且前贤述圣。难令各解。后进孤陋。更异亲承。况乎正法既往。久当像末。定慧与福德异时。醇化与浇风殊运。然则一...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72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空

对於小乘之偏空,而谓大乘究竟之空寂為大空。空亦為空。是為究竟之大空。即大乘之涅槃也。密教以阿字為此大空。证之谓為大空智。宝积经二十二曰:「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空寂亦復如是,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眾生没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取蕴

谓有漏之五蕴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為贪爱之别名。取着於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為取,五蕴以烦恼為因而生,故云取蕴(第一义),五蕴常从属烦恼,故云取蕴(第二义),五蕴能生烦恼,故云取蕴(第叁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蕴。(中略)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复有智慧广大功德。庄严威仪具足诸尊。菩萨摩诃萨等。为闻法故皆悉来集。于众会中有大慧妙吉祥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释迦牟尼佛。愍念未来世...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 2547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四

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闻虚空中净光天子赞佛法僧无量功德相好庄严之事。心大欢喜正意系心端坐思惟。彼佛世尊具足功德。所说妙法真实无谬。声闻弟子梵行清白。又复思惟轮回大苦。一切众生愚痴障蔽不觉不知。常以身见起诸惑染广增过失。生死轮回相续不绝。诸有智者应当远离...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445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四依

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常念

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不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不净,叁十六物之不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愚法

小乘二类之一。声闻缘觉二种之小乘,单迷执自法而愚於大乘法空之妙理者。谓為愚法小乘。一旦虽取小果。然解大乘之理。遂迴心向大者,谓為不愚法小乘。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小中有二种人:一愚法人,执小迷大,名愚法人。知小解大,名不愚法人。」冠註五教章上之叁曰:「一小乘教,...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龙树宗

龙树虽為八宗之祖。然单曰龙树宗。為叁论之空宗。是在天竺,与弥勒之瑜伽宗并行,大乘宗之随一也。寄归传一曰:「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假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羯磨僧

四人已上之比丘,居同一结界内,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义章七曰:「羯磨僧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上,不简凡圣,在一界内。於彼百一羯磨之法,同遵不乖,名羯磨僧。」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御 制 盖闻:摩罗山顶,既最崇而最严,楞伽城中,实难往而难入;先佛弘宣之地,曩圣修行之所。爰有城主,号罗婆那,乘宫殿以谒尊颜;奏乐音而祈妙法,因鬘峰以表兴,指藏海以明宗。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洞明深义,不生不灭,非...

大乘入楞伽经》 / 50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二藏

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二,律藏。论藏者,但為诸经中詮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 又摩訶僧祇律叁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藏,无论藏之结集。 又大乘亦立二藏:一,叁藏。经律论结集於别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訶衍藏。说...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萨藏

二藏之一。大乘经之都名。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含藏大乘菩萨修因证果之法,故名菩萨藏。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僧五净德

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道妙,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毁其形好,谓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去世俗之尘,衣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为世福田,是为第二净德也。 叁、永割亲爱,谓投佛出家,割...

《三藏法数》 / 23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声闻叁释

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汎解有叁: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论曰:「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地持论所说:我,眾生,人等,唯有名而无实,故目之為声。观此声(即我眾生等)而闻解无我无眾生之义,谓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定学

一、大乘光明定,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定,谓此定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定。 叁、贤守定,谓此定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伽耶山顶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山顶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其先悉是长发梵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心得自在到于彼岸。复与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 尔时世尊得成正觉其日未久。寂然宴坐入于三昧观察法界。作是念言。我已证菩提。...

大乘伽耶山顶经》 /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 364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

伽耶山顶经

有二经:一秦罗什译之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又名伽耶山顶经。一元魏之菩提留支译之伽耶山顶经,一卷。此二本,与隋毘尼多流支译之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之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合為四译同本。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时,最初文殊菩萨问佛发菩提心之深义,次应诸天子等交相...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伽耶山顶经》

顿悟

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遍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部

十二部经中去方广与授记及无问自说之叁部者。是小乘教之九部也。又有大乘教之九部。十二部中除因缘与譬喻及论义之叁部者是也。然常言之九部,则多指小乘教。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此九部法,随顺眾生说,入大乘為本,以故说是经。」梁僧传叁(求那跋麼)曰:「洞明九部,博晓四含。...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无着菩萨所造,有叁译:一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二為陈真諦译,叁卷。叁為唐玄奘译,叁卷。前二谓之摄大乘论,后一谓之摄大乘论本。法华玄义私记一末曰:「玄赞要集云:西方摄大乘经有七百卷,此方不来,有一品名摄大乘品,造摄大乘论解之。」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萨

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十位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陀园林给孤独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一切漏尽离烦恼缚。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神用变化。诸所应作无所未办。除去重担逮得己利。心智解脱诸法自在。善能修习到彼岸行。复有尊者阿难。多闻利根而为上首。复有五百菩萨摩诃萨。...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 / 宋西天同译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462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

叁大

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穷生死蕴

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定,相续随转之根本蕴,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蕴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

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印度之人美玄奘叁藏曰大乘天,以叁藏能鼓吹大乘也,印度之俗,总称物之美者為天。慈恩传五曰:「诸眾欢喜為法师竞立美名,大乘眾号曰摩訶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天,小乘眾号曰木叉提婆,此曰解脱天。」梵Mahāyāna-deva,Mokṣā-deva。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眾生

梵语萨埵Sattva,僕呼善那。新译曰有情,旧译曰眾生。眾生有多义:(一)眾人共生之义。法华文句四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据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法鼓经曰:「万法和合施设,名為眾生。」注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戒十忍

大乘授戒之精神列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叁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梵女首意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同本。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密

於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為理密,以真言部诸经為事理俱密。苏悉地经疏中曰:「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叁世如来身语意密,是為事密。问:华严维摩般若法华等诸大乘教於此显密何等摄耶?答:如华...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六王子

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宗

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於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佛身

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性恶

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通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共比量

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毒鼓

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心地观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叁宝

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舍卫国,尔时弥勒菩萨叉手白佛言: “世尊!我欲小有所问,若世尊听所问者乃敢陈之。” 佛言:“若有所疑便问,吾当为汝解说,使意欢喜。” 弥勒问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法,于大乘有进而不耗减,行菩萨道并降伏魔怨,如其状貌,悉还教知诸法根之...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 31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9日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普遍殿内,坐宝师子之座,与大苾刍众万二千五百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及百千缘熟所度之众。 尔时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 259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

空宗

以空理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叁论宗是也。原人论於大乘中分叁教,一為大乘法相教,二為大乘破相教,叁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叁十四谓此叁宗如其次第,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叁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叁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叁第一性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

梵名希那衍Hinayānā,对於大乘之称。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為尽未来际眾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為灰身灭智归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有同名异译二经:一、叁卷,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叁),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病难治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

《三藏法数》 / 31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

慈恩大师窥基,為大乘家之泰斗,故尊之曰大乘基。宋高僧传窥基传曰:「慈恩寺传中云:奘师龙朔叁年,於玉华宫译大般若经终笔,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奉表奏闻。(中略)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琮不全斥故云大乘基。」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摩訶耶那提婆

Mahāyānadeva,译曰大乘天。印度人称玄奘叁藏為大乘天。西域记十二曰:「印度学人咸仰盛德,既曰经笥,亦称法。将小乘学徒号木叉提婆(唐言解脱天),大乘法眾号摩訶耶那提婆(唐言大乘天)。」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求不得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止观

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慧思说。说止观二门之深义。唐末经典,流散海外,咸平叁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為作序。见佛祖统纪二十五。明智旭释之曰止观释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一卷,马鸣菩萨集。宋日称等译。尼犍外道诣大乘学者所,问无我之义,大乘学者為说无我之义,有偈颂。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海中娑伽罗龙王宫庄严道场。与大比丘众七千五百人俱。并诸得大智慧菩萨摩诃萨。自十方世界皆来集会。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誐噜拏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亦来集会。 尔时世尊见彼一切大众来集会已。告娑伽罗龙王言。龙主。观...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 391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教王经

有叁部: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叁卷,唐不空译。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唐不空译。一、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叁昧大教王经,叁十卷,赵宋施护译。此中常称為教王经者,指不空译之叁卷。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寺宾头卢為上座

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為上座,后依不空叁藏之奏请,以文殊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於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使

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内凡

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叁贤位為外凡。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為内凡。大乘之行位,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已上之叁贤位為内凡。天台之六即,观行即以前為外凡,相似即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金刚理趣经

大乘金刚不空真实叁摩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同性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大摩罗耶精妙山顶摩诃园林华池沼边大持咒神所居止处人不能行最得道者所居之处。共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摩诃声闻所作已办。已过一切凡夫之地。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连。与如是等诸大声闻...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7131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大乘无量寿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同会坐。尔时世尊。告曼殊室利童子。曼殊上方有世界。名无量功德聚。彼土有佛。号无量智决定王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为众生开示说法。曼殊谛听。南门浮提人皆短寿。大限百年。于中夭...

大乘无量寿经》 / 528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八人地

通教十地之第叁地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地。」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叁本曰:「内心涉境,说名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义叁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於叁世也。...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窗一猿

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獼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獼猴徧歷,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為正义。六窗一猿,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谓於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諦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為疑?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於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為是人為非人等。...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密严经

具名大乘密严经,前后有两译,前译為唐之地婆訶罗译,叁卷,后译為唐之不空译,叁卷,佛住出过叁界密严国有金刚藏菩萨,问佛第一义法性,佛答以如来藏不生不灭。次对金刚藏菩萨诸士,开说如来藏阿赖耶识等大乘法相。一经始终,皆係此说。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断肉

佛於小乘律,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律,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律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沓婆迴心

沓婆罗汉迴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律之大乘,五证之一也。见[五义分通]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女有五障

法华经中谓舍利弗不知龙女是大乘根器,宿习圆因而得成佛,以为例同报障女流,故说女人有五种障也。然说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当发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也。 一、不得作梵天王,谓梵天因中,修持戒善,得获胜报,而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则不得作梵天王。 二...

《三藏法数》 / 378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

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门也。法相之叁时教,第二时空教已上也。叁论之二藏教,菩萨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上也。华严之五教,始教已上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缘大乘心已上也。参照[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论释

释无着之摄大乘论者。有二本:一為世亲菩萨作,一為无性菩萨作。前之一本有叁译,一為陈真諦译,十五卷,二為隋笈多译,十卷,叁為唐玄奘译,十卷。后之一本,唯玄奘译,十卷。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无上法

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於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於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為后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金刚萨埵仪轨

大乘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律仪

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华严时

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叁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佛灭度后,阿难结集如来所说经法。以此八藏,类摄无遗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胎化藏,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经。是也。 二、摩诃衍藏,梵语摩诃衍,华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说法华、涅槃、华严等诸大乘经。是也。 叁...

《三藏法数》 / 366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业

一身业,作於身者。二口业。说於口者。叁意业,思於意者。此叁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种,意业唯為实之一种。身业之假法,為取捨屈伸等身形之表色,摄於色处之中。语业之假法,為音声之屈曲,摄於声处。小乘立之為实之业体。身语意叁业之实法,為意识相应之思...

《佛学大辞典》 / 696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摩訶止观

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虚空无為

叁无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為虚空,二无為虚空也。凡现於无色像所者,是有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為虚空也。有為虚空者有分限,有生灭,属於眼识之所见。因是称此為空界之色,為五蕴中色蕴之所摄,六大中空大之所摄。是有為无常也。无為虚空者,无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

《佛学大辞典》 / 51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神力

楞伽经云: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听受问义。(建立,犹加被也。) 一、现身面言说神力,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入于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力等者,由佛神力加被,...

《三藏法数》 / 27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声闻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猒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叁、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

《三藏法数》 / 236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悟真理谓為入。大乘义章一曰:「证会名之為入。」 又解知事物曰入。无量寿经上曰:「入眾言音。」净影疏曰:「入谓解也。」 又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如十二入。新译言十二处。大乘义章八末曰:「根尘互相顺入亦名為入。」止观五曰:「入者涉入。」 又二入见本条。十二入...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二

尔时世尊。告尊者护国言。有四种法。于诸菩萨而为缚法。何等四法。一者轻慢他人。二者于世间事方便趣求。三者散乱用心如行险难。四者于其眷属一心贪着。如是四法。为菩萨缚。复说颂曰。 若行轻慢于他人 方便唯求世间事 散乱如行险道中 如象陷身深泥里 于自眷属生爱着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549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人四依

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众中。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乘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义。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云何说有哀啼戏笑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生。是我所疑。愿赐除断。 如来所言。身与本性。有无云何。佛言外道。谛听谛受。...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 125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龙树四教

龙树菩萨以四门判释经论,是曰龙树四教:一有门,谓四阿含经等,说一切因果皆实有者。二空门,谓般若经等,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眾生之情执者。叁亦有亦空门,谓深密经等诸大乘经,说性空相有者。四非有非空门,谓中论等双破有空者。见华严经疏钞六。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