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於拘睒弥国。鳩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使留其本,至龟兹国,王抑留之,以妹妻之。生罗什。使齎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迎请此像,还江左,止於龙光寺。世号龙光之瑞像。见资持记下叁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智度论十叁云:舍利弗目连遇雨宿陶家。暗中先有女人,二人不知。女人夜梦失精,晨朝水浴。瞿伽离见之谓二人行不净,叁度為佛所呵,不改。遂生疮死,堕於大莲华地狱。杂宝藏经叁。杂阿含经四十八。十诵律叁十七亦见之。涅槃经二十曰:「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中吴纪闻曰:「灵巖寺,乃智积开山之地。智积当东晋末。自西土来刱立伽蓝,泗州僧伽至无锡,闻智积在苏即回。曰:彼处已有人矣,由是名遂显,有贫嫗持角黍為献,智积受之,嫗因得度,至今上已日号智积生日,聚数百嫗為角黍会。」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无断绝故,发起常见,是名常论。 二、边无边论,谓外道若忆念坏劫,坏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成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无边想,是名边无边论。(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32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累积珍宝之库藏也,妙法能济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无量寿经曰:「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眾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慧远有二人:一,庐山东林寺慧远,俗姓贾氏,雁门人。初学儒,二十一岁出家,以道安為师,达大乘之奥旨。时襄阳有寇乱,道安散徒眾,远辞而至荆州,将往罗浮,抵潯阳,爱庐峰清静,住於山阴。时有沙门慧永,在西林寺,原為同门。永劝刺史桓伊兴东林寺,使远居之。於是隐士刘遗民雷...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许出家之公验也,又云祠部牒。以从尚书省之祠部司出之故也。编年通论十六曰:「天宝五年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唐会要曰:「天宝六载,制僧尼道士令祠部给牒。」唐书食货志曰:「安禄山反,杨国忠遣御史崔眾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音封,即橐驼也)比牛。以形软发黑,轻举色美,比知是少;以面皱发白等,比知是老。以具如来...
《三藏法数》 / 574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具名徧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普徧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真言曰:南麼。(中略)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印度以一岁分為叁期,而立名者,亦云叁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叁期冥加,世尊叁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叁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七圣之一。旧译為见得,新译為见至。声闻乘之人,入於修道之位而為利根者。利根自见法得理,故云见得。得由因之见至果之见,谓之见至。见四教仪集註中。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弥勒上生经曰:「佛告优婆离:弥勒先於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生,劫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家本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伽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誓愿与修行也。此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也。大智度论七曰:「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讚阿弥陀佛偈曰:「一切菩萨增愿行。」玄义五上曰:「念念开发,一切法界,愿行事理,自然和融。」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Śāṇakavāsa,又作Śāṇavāsa,旧云商那和修、舍那和修、舍那波私,阿难之弟子也。商那,商诺迦為衣名。世世着设诺迦衣,因以為名,设诺迦衣,此译麻衣,旧云胎衣者,义翻也。西域记一谓彼在先身中以设诺迦草续成為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以此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常服此衣,今世...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七岁至十叁,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於进具故也。叁、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名根本禪,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定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叁会说法。故云龙华叁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
《三藏法数》 / 46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月天也。月天之名云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应现也。法华经文句二曰:「名月是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有经云: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珍宝之所也。法华经化城喻品以譬究竟之涅槃。经曰:「欲过此道至珍宝所,(中略)前至宝所。」又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止观一曰:「如是道品,直通宝所。」戒本一上曰:「利者以慧资成,便至宝所。」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叁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Kun-dgāgrags,西藏名。译言普喜名闻。又名胆巴Daui a,译言微妙。西藏甘突斯旦麻人。幼孤,為季父所养。十一岁,侍法王上师,习得经科,咒式,坛法,明方等。二十四岁,讲演大喜乐本续等文。寻奉上师命,至西天竺,就古达麻室利学梵典,尽得其传。元中统年中以国师发思八之蔦,...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叁者,名為駈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為应法沙弥。叁、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提醯国王战败,更以象令战,得一大白香象於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无养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来,於王告战諍之非。王听言,遣象至比提醯国讲和。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為大小乘通说之法门,位於大乘所说八识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称為前六识。此六识在欲界,六识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识,无鼻舌之二识,又第二禪天以上...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说阿闍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阿闍世王之女,名无畏德,年十二,与舍利弗,目连等诸声闻论难,尽使屈服。与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第叁十二同本异译。摄於方等部。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十四卷,梁释僧祐撰。凡十篇。皆东汉以下至於梁代阐明佛法之文。其辩难攻詰者,亦具载其往復之语。六代遗编。流传最古。梁以前名流着作,今无专集行世者,颇赖以存。佛教中雅驯之言也。唐释道宣有广宏明集叁十卷。虽為此书之续编。而体例小殊。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论云:若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毕竟得生安乐国土,成就种种功德庄严,获此二种世间清净。(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一、器世间清净,谓世界如器,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故名器世间。谓彼安养国土,广大无边,如太虚空,清净光明,如日月轮,具足珍宝庄严,是名器世间清净。...
《三藏法数》 / 20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时舍卫城有婆罗门家,应以声闻得度。迦留陀夷,念言我復度此家,则於舍卫城满千数。晨朝持鉢至其家,主妇闭门煎饼。迦留陀夷现种种神变以化其心,使至祇洹以其饼供僧。因说法使得初果证,与五戒為优婆夷。彼还家导其夫来,其夫亦得初果為优婆塞。夫妻既入道,尽力供养迦留陀夷,命...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十八卷,补遗一卷,明释德清笔记。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於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叁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叁月十日抵戌所(憨山师以弘法罹难),於四月朔即命笔。(中略)至七月朔甫完卷半。(中略...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净土论所云:得往生於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為配於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眾门,叁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為生彼...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Mahā rajñā āramitā,译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智度论十八曰:「摩呵,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心经法藏疏曰:「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净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如言六阴十叁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有為极度,无第二十九有。十住毘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叁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諦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於地,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叁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復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若着悭贪,人天所贱,是以智者应当布施。所以者何?我昔曾闻,有大长者,名曰卢至,其家巨富财产无量,仓库盈溢如毗沙门,由其往昔于胜福田修布施因,故获其报。然其施时不能至心,以是之故,虽复富有,意常下劣;所著衣裳,垢腻不净;所可食者,杂谷稗莠藜藿草菜,以充其饥;酢...
《卢至长者因缘经》 /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 500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6日為人生原因之行為也。生享尊贵者,施惠普广,敬礼叁宝及长者,忍辱不瞋,柔和谦下,博闻经戒故也。又布施贫穷,持戒不犯十恶,忍辱不乱精进劝化,一心奉孝尽忠,故具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受卑贱之生者,憍慢,刚强,不恪,放逸,不礼事叁宝,盗窃以為生活,负债不返纳故也。至...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见图。 妙玄(约五差释)────┐ ┌地狱┐ ┌十界│┌ 恶{┼畜生┼}叁恶┐文句(约四番释){┤佛界││ └饿鬼┘ │ │离合││ ┌修罗┐ │ └约位│├ 善{┼人 ┼}叁善┤ └┤ └天 ┘ ...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禪道至难,险如鸟道,鸟道者地名也,又至道寥廓,如空中鸟迹也,洞山录曰:「我有叁路接人,鸟道玄路展手。」玄中铭序曰:「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空体寂然,不乖群动。」同铭曰:「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祖庭事苑四曰:「鸟道犹虚空也。」南中入...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利他者,他力之意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见净土论。开会一心,则為无量寿经之至心,信乐,欲生叁心。此对於观无量寿经至诚心,深心,迴向发愿心等自力之叁心,而谓為利他之叁心,一心叁心,於行者之信上非有相异。叁心者,非言初至心,中信乐,后欲生。归命...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菩萨自极乐来迎念佛之行者也。观无量寿经曰:「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会法事讚曰:「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是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之誓愿也。然净土门中净土真宗之一流不敢期此来迎。见[来迎不来迎]条。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臈。岁终祭神,汉谓為腊。因而比丘受戒后,终叁旬之安居,名為腊。取岁终之义也。出家之年岁,与俗异,以受戒以后之安居数為年次也。故有戒腊夏腊法腊等称。玄应音义十四曰:「腊力盍切,案风俗通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腊猎也,猎取禽兽祭先祖也。此岁终...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比丘之乞食也。正字通曰:「托同拓,手承物也。」手承鉢而乞食之义也。续传灯录惟正禪师章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生以享。」又粥饭之时,擎鉢而赴僧堂,曰托鉢。联灯会要雪峰章曰:「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自水际至尽第一层。相去有十千踰缮那量,如是乃至有第叁层至尽第四层亦有十千之量,此四层级自妙高山傍出而围绕之,尽其下半,最初之层级,出為十六千。第二第叁第四之层级,如其次第為八千四千二千。有药叉神,名為坚手,住於初层级。有名持鬘者,住於第二级...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大日经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於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大之深义者也。其先本不生為字,空大之义,而一切诸法等虚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诸法本来不生不灭,故其為空与虚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观,有遮...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师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愿,拋家散走作什麼?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麼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天台一家依成实论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之语,解真应之二如来。如实者是如如之境,乘者是如如之智,道是因,觉是果,境智契合,而未穷满之位(是因),谓之乘如实道,已穷满之位(是果),谓之来成正觉,即真身如来也。又境智契合,谓之乘如实道,来至叁界示现八相成道,谓之来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闢,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餘部而归。其...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毘奈耶杂事叁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於此城中有一婬女,名莲华色。衒色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梵曰波栗湿缚Pārśva,又作波奢。付法传中第十祖。小乘有部眾人,劝迦腻色迦王為婆娑结集者,即第四结集之人。其所以称胁者,西域记二曰:「波栗湿缚,唐言胁,初尊者之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城中少年便誚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浅智。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叁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一、曇无德,二、摩訶僧祇,叁、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然大集经二十叁,则為一、曇摩毱多,二、萨波若帝婆,叁、迦叶毘部,四、弥沙塞部,五、波蹉富罗。...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以十二因缘配於叁世言之。一、识,胎内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為名。身為色。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叁、六处,六根具足,将出胎内之位。四、触,既出胎内而触於外境之位。五、受,分别苦药之位。即十二因缘中自第叁至第七者。以无明与行之二者為过去之因,以此五者為现在之果,...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弘大之誓愿。為渡一切眾生於彼岸,故譬之於船。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眾生,令乘大愿船,送着西方。」(此文,清净觉经无之。迦才净土论下有此文。又龙舒净土文二引净土传,举此文)。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般若為母,二、方便為父,叁、檀為乳母,四、尸罗為养母,五、忍為庄严具,六、勤為养育者,七、禪為浣濯人,八、善知识為教授师,九、一切菩提分為伴侣,十、一切善法為眷属,十一、一切菩萨為兄弟,十二、菩提心為家,十叁、如理修行為家法,十四、诸地為家处,十五、诸忍為...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禪规谓久参之弟子入师室参问道也。是勘责弟子之得分者,故非久参之人则不许之。在古时则临机行之别无入室之规,马祖百丈已后,别立方规,定日行之。世谓得师法,為入室之弟子。然言入室者,未必尽得师法也。祖庭事苑八曰:「祖师传云:五祖大师至夜,密令侍者於碓坊召卢行者入室,...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经中有数无垢女,一為维摩居士妻之名。见月上经。一為须达多婆罗门女之名,在母胎中闻佛说出生后至佛所变為男子。见无垢贤女经。一為舍婆提城优婆夷之名,问佛早起拂佛塔之功德。见无垢优婆夷问经。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有二种之大中小:一、一增(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而至八万四千岁者)又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而至人寿十岁者)為小劫,合一增一减而為中劫,成住坏空之四期,各经此一增一减之中劫二十也。而经此成等四期之间,即八十中劫為大劫。是俱舍论之意。二、合一增一减而為...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高丽人。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长五六寸。乾祐顷来汉土,至天台山云居寺见韶国师,又於螺溪义寂闻一心叁观之旨,以為圆顿之学,悉於兹彻。遂留受业,又為天台之第十六祖。将归乡里,经四明,郡守钱维治固止其行,漕使顾承徽舍宅為传教院使居之。宋太宗赐宝云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於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於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槃。是北枕之起因也。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入拘尸那城,向本生处沙罗双树间,告阿难曰:汝為如来於双树间敷置床座,使头北首而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对曰唯然。即敷座令...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十卷,北凉曇无讖译。宝海梵志,劝无諍念王及其千子诣宝藏如来所,发无上心,使各取净土。无諍念王受无量寿佛之记,王之第一子,受观世音之记,第二子受大势至之记,乃至千子悉受记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叁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為叁藏之结集。大眾部為四藏或五藏之结集。四藏者叁藏与杂藏也。此中摄一切菩萨之教行。增一阿含经序品曰:「方等大乘总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此為区划日月之运行以平常目见之群星為标据,而為天之分野者。其数所以举二十八者,似划白月一日至黑月终之分野為一日一宿者。今记宿之名目及其分配,如次表。法苑珠林四引大集经云:「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眾生。」此所以以一一之星视為神化而祈其吉凶也。然其本来之意味...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性者体也。」探玄记十八曰:「性是因义。」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一者种子因本之义,二体义名性,叁不改名性,四性别為性。」智度论叁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传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空,无相,无愿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位叁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訶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 又叁叁昧门也。但有通别之差。解脱门之名,局於无漏,叁昧门之名通於有漏无漏。同良賁疏中一曰:「若叁叁昧门通漏无漏,言解脱门即无漏。」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玄素之法嗣。始驻锡於径山。唐代宗大历叁年詔使至闕。召对叶旨。赐号国一。辞归本山。德宗贞元八年寂。寿七十九。諡為大觉禪师。见宋高僧传九。传灯录四。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言造显曼荼罗时,為区别各重位,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瞿醯坛跢罗经中曰:「中臺,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应用叁色。第叁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着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大日经疏六曰:「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為周界竟,次於其外...
《佛学大辞典》 / 54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於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芻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於此一寺或可一房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国名。百一羯磨五曰:「羯荼国,此属佛逝。舶到之时,当正二月。若向师子洲,西南进舶,传有七百驛。停此至冬,汎舶南上一月许,到末罗逝洲,今為佛逝多国矣。」Kaccha。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女子之色相也。訶欲经曰:「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哀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智度论十四曰:「寧以赤铁宛转眼中,不以散心视女色。」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胎藏界之法弟子受灌顶已后,阿闍梨以字在其顶上,转成中胎藏。又从此字生叁重光焰:一重徧绕咽上,随所照及之处诸尊随现,即成第一院曼荼罗。次一重光徧绕心上,诸尊随现成第二重曼荼罗。次一重光徧绕脐上,诸尊随现成第叁重曼荼罗。尔时弟子都成曼荼罗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叁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Vajra,梵语缚曰罗(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罗。译言金刚。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刚石是也。抱扑子曰:「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鐘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虽铁锥击之,亦不能伤。唯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西使记曰:「金刚钻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网经...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观经所说十六观中之第十叁观,观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叁尊种种变现杂相之观法也。天台观经疏曰:「普杂何异而為二耶?普观作自身往想,称彼境界一一具观。杂观明佛菩萨神力自在,转变非恒,大小不定,或随物现,故名為杂。」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殊妙之谈话。教行信证叁末曰:「律宗用钦师云:至如华严极唱法华妙谈,且未见有普授眾生一生皆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记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瘞於葬处之钱也。释门正统四曰:「唐王岐传云:玄宗时,岐為祖祭使,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覡。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俚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岐乃用之。则是丧祭之焚纸钱,起於汉世之瘞钱也。其祷神而用寓钱,则自王岐始耳。」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起信论所说。分别根本无明之相状者。对於枝末无明之六麤而谓為叁细:一、无明业相,业者动作之义,不达於一法界之理,真心之初动作者。二、能见相,既有由动作,有能见之相。叁、境界相,有能见之相,则必有所见之相。此叁相中动作就体,能见所见就用。体用不离,一时具叁相。此相...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心体原為清净,离诸妄染,然因依於不觉,忽起无明,遂有六种染心之相:一、执相应染,我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执着外境以染净心者,是六麤中之第叁执取相与第四计名字相也,二乘之极果及菩萨之十住位断之。二、不断相应染,不断為相续之义,於苦乐等境,法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塑土為像也。陔餘丛考叁十二曰:「自佛法盛而塑像徧天下,然塑像实不自佛家始。史记:帝乙為偶人以象天神,与之博。则殷时已开其端。国语:苑蠡去越,越王以金写其形而祀之。国策:宋王偃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厕。则并有铸金者。孟子有作俑之语。宋玉招魂亦云像设。魏文侯曰:吾所学...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叁十卷,明曾凤仪撰。其自序曰:「余於憨山称莫逆,自癸已造访牢山后,音问寥寥,得笔记(憨山之楞伽笔记)读之,不啻面谭。始读洒然,再读之则疑,叁读之则有所更定,不觉盈纸。復取叁译覈之,宋译雋永有味,故不可易。至棘句倒语,非证魏唐二译则不可晓。笔记节分条列,灿如指掌...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因明用语,叁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亦名圣教量。」见[量]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经云: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于是世尊以叁种净业,答思惟十六妙观酬正受。故知叁种净业,乃往生净土之因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十六妙观者,日观、水观、地观、宝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
《三藏法数》 / 29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梁书扶南国传曰: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处掊视之。得金像,未有光趺。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车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每至中夜,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卢志长者,留志长者。佛在世中,舍卫城中有一长者,名卢至。家有巨财而慳贪,服弊衣,食糠菜,常為世人所笑。偶城中有节会,人民庄严舍宅,饮食歌舞,卢至归家,开宝库,取五钱,自念若在家食,则有母妻眷属,不可周徧,即以两钱买麨,两钱酤酒,一钱买葱,自家中取盐一把,出...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马祖号也。六祖慧能有二大弟子:一為青原之行思,二為南岳之怀让。青原之法嗣有湖南,南岳之弟子有江西,禪法之盛,始於此二师云。江西名道一,以姓马氏而称為马祖,以振道於江西而号為江西。唐开元中习禪於衡岳让和尚,而得其心印。始自建阳之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九无学之一。钝根之罗汉,唯离烦恼之障,谓之慧解脱。若利根之罗汉,与之俱离一切禪定之障(即定解脱),至於得所谓灭尽定之至极定,是為俱解脱。即离慧与定之二障而得自在者。颂疏二十五曰:「定慧障,名之為俱。」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仁王经所说。一伏忍,别教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叁贤间,未断烦恼种子,而制伏之不使起之位也。二信忍,於初地至叁地间,既见法性而得正信之位也。叁顺忍,於四地至六地间顺菩提道而趣向无生果之位也。四无生忍,於七地至九地间悟入诸法无生理之位也。五寂灭忍,於第十地及妙觉间...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旃闍,战遮。婆罗门名。又名遮摩那。梵音Ciñca Mānavika。光明玄上曰:「若饥得食,病得差,狱得出,獼猴得酒。旃遮婆罗门饱食指腹,皆是世人畅情為涅槃尔。」此婆罗门女,名孙陀利,為腹盆而谤佛,佛九恼之一。兴起行经下曰:「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有佛名尽胜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真言行者,渐次证入六无畏与自二地至佛地之十地,合有十六重,以到一切地(第六无畏即初地也),但此一一重各有因根究竟叁心,而起证者,依重重之一法门得到一切智地,即十六生之义也。而此十重初后更更收,圣凡互摄,一法门具无尽之法门,故谓之重玄。大日经疏叁曰:「渐次证入者...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五种之推理法也:一、相比量,就所见而推理其他也。显扬圣教论十一曰:「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二、体比量,如由甲之体性而推乙,由一部之体而推理全部也。同上曰:「由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同於[紺青]。紺者青而含赤,琉璃者,青色也。佛之毛发及佛国等之色也。观佛经一曰:「至於成道以髮示父王,即以手伸其髮,从尼拘楼陀精舍至父王宫,如紺琉璃遶城七匝。」心地观经一曰:「尔时世尊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其师子座色紺琉璃。」观无量寿经说极乐之地相心曰:「见琉璃地内...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曰:「河南少林寺后殿西壁前设供桌,供一石。高几二尺强,上下宽五七寸不等。即之一麤石,了无异处。向之后退至五六尺外,渐有人形。至丈餘,则儼然一活达摩坐镜中矣,腮边短髭,若有动意。寺僧言乾隆叁十六年,驾幸嵩山,欲观祖师面壁石。石在少室山洞中,故浮...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诸法有自共二相,局於自体之相曰自相,通於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於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四处者一為王舍城之鷲峰山,二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叁為他化自在天宫,四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鷺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於鷲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於鷲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訶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讚般若,同為...
《佛学大辞典》 / 85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传法正宗记曰:释迦以化期為近,乃命迦叶,以清净法眼及金缕僧伽梨衣付汝。一旦往拘尸那城右胁而卧。泊然大寂。内之金棺。待迦叶至。而后叁昧火燔然而焚。舍利光烛天地。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Vaiśākha,又作薛舍佉。二月名,佛之生月也。从唐歷二月十五日至叁月十六日也。西域记二曰:「春叁月,谓制呾罗Caitra月,吠舍佉月,逝瑟吒Jyeṣṭha月。」有部目得迦六曰:「佛告长者:薛舍佉月,日月圆时,是我生日。」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是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叁昧,初地分证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為利宝所伤,谓為蛇毒,以作毒想故...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Mahāsthāma rā ta,译曰大势至。可洪音义二下曰:「摩訶那鉢,此云大势至菩萨。」见[大势至]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宋慈光院晤恩。高论尊者清竦之旁出,山外宗之祖也。初就志因学叁观之旨,道名大播。雍熙叁年入寂,寿七十五。稽古略四曰:「初天台宗,自唐德宗建中叁年荆溪尊者灭后,五传至清竦,竦有二弟子,曰义寂,曰志因。寂以教观之正脉传於义通,通传於四明之知礼,下竺之遵式,源源授受。...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晋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值竺法汰而出家,遂姓竺。入庐山。幽栖七年,钻仰群经,后与慧叡慧严同游长安,从罗什受学。后还都,止青园寺。着二諦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守文之徒,多生嫌嫉。又六卷之泥洹经,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立阐提成佛之义,时大本未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诸心心所四分中自证分為第叁分。 又就於佛寿而言。佛出於人寿百岁时,以佛之果报,胜於世人,寿命可至百二十岁,為灭后之弟子分其福分捨第叁分即后之四十岁,故八十岁而入灭也。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為眾生,弃捨身寿命。為增叁精气,悲愍眾生故,捨寿第叁分,令我法...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 《佛说因缘僧护经》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谓息恶行慈也。 一、驱乌沙弥,谓能驱遣乌鸟,即七岁至十二叁岁者,皆名驱乌沙弥也。 二、应法沙弥,谓能与出家之法相应,即十四岁至十九岁者,皆名应法沙弥也。 叁、名字沙弥,谓能止息诸恶,勤行众慈,可以沙弥名字称之。即二十岁已上,皆号名字沙弥也...
《三藏法数》 / 123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本尊叁昧品所说,字印形之本尊各立二种。字之二种者:一观字义,阿字是菩提心,故即向阿字观自性清净之菩提心也。二唱阿之声,唱之如铃鐸等之不绝也,又以此声调出入之息也。印形之二种者:一有形,形是青黄赤白等色,方圆叁角等形,屈伸坐立及所住处之类也。印谓所执之印,即刀轮...
《佛学大辞典》 / 501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昼叁时夜叁时合為六时也。昼叁时為晨朝日中日没,夜叁时為初夜中夜后夜。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西域记二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叁夜叁。」 又西天之法分一岁為六时。西域记二曰:「又分一岁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叁月十五日,渐热也。叁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是华严天台所说幽远玄妙之教,一箇一箇之事物,山川草木勿论,即至一尘一芥之微,悉皆具备圆满常住之道,无不有真理之全体者。圆有完全圆满意味,常有常住不灭意味,佛法至极之道理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如来灭后,若比丘等,闻此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於餘处,若為父母,若為善友,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復行转教,餘人闻已,復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其第五十善男善女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有大施主,满八十年布施一世界人以种种娱乐之具,知...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安住於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毘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禪门起。勅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餘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缘觉乘之人,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希佛陀妙果之心,谓之住果缘觉。此住果之二乘,更能发心而至佛果否,是佛教上大问题也,小乘及大乘中法相叁论之权家不许彼等发心成佛,华严天台等之实家则许之。台宗二百题四,有住果声闻,住果缘觉之论目,而问答此义。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五浊之一。谓至末世而寿命短缩也。是為烦恼与邪见之结果,浊者秽浊,以烦恼与邪见,為浊之本体,命之短缩為其结果,故曰命浊。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曰报通。五种通力之一。如中有之身及鬼神,依宿业自然而得之通力也。俱舍论九曰:「一切通中,业通最疾,凌空自在,是谓通义。通由业得,名為业通。此通势用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法界藏殿诸佛所会无边道场。与大比丘众菩萨摩诃萨俱。时此道场有一夫人。名曰功德庄严开敷花。合掌向佛退坐一面。 尔时夫人白佛言。若有初修行菩萨。何等之人非善知识不应共住。佛告夫人。若三界中梵释四王沙门婆罗门。皆与修行菩萨为善知识。惟除声闻非善知...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 1335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城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四十二亿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人。是时世尊自念命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即告长老大目健连。汝当遍告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沙门求三乘者。皆来集此大林精舍。于是目连敬受佛教。以神通力一念之间。至须弥顶发大音声。令此三千...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 终南山至相寺上座将军师智严重翻译 / 7421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唐太宗製。述玄奘法师至西域求经译布中夏之事。后有高宗在青宫所作述圣记。末附玄奘所译心经。弘福寺沙门怀仁集王羲之草书以勒石。今按原文。记作於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至高宗咸亨四年始立碑。世谓之集王圣教序。别於褚圣教而言。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毘蓝,鞞嵐,毘蓝婆,鞞蓝婆,吠蓝婆,吠嵐婆,吠嵐僧伽。译曰迅猛风。暴风名。玄应音义一曰:「毘嵐,或作毘蓝婆,或作鞞嵐,或云吠蓝,或作随嵐,或言旋蓝,皆是梵之楚夏耳。此译云迅猛风也。」慧苑音义上曰:「毘蓝风,正云吠蓝婆。吠者散也,蓝婆者所至也。曰:此风所至之...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魏书释老志曰:「统万平惠始到京师,多所训导。时人莫测其迹,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始自习禪,至於没世,称五十餘年未尝寝卧。或时既行,虽履泥尘,初不污足,色愈鲜白,世号之白白脚师。」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懺悔罪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一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懺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毘尼增一法曰:「佛告比丘言:汝自懺悔,於我法中能至诚如法懺悔者,便得增长。汝懺悔应...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作胁侍,挟侍,立於佛两胁之菩萨也。士為大士,菩萨之译名,常侍佛赞佛化眾生之大士也。观音势至為阿弥陀佛之胁士(观经),日光月光為药师佛之胁士(药师经),文殊普贤為释迦佛之胁士(华严经),若在小乘,则以大迦叶阿难為胁士。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与[叁藏]同。梵语比多迦Pitaka,译作藏或篋,经律论之叁,或声缘菩之叁。大唐叁藏圣教序曰:「八藏叁篋之文。」可洪音义一曰:「叁篋,篋藏也。谓菩萨藏独觉藏声闻藏為叁篋。」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唐玄觉,字明道。温州永嘉人。初精天台之止观,常修禪观。后至曹溪,一宿而契旨,有一宿觉之名。还永嘉,学者辐輳,号為真觉大师。着证道歌并永嘉集。先天二年寂,勅謚无相大师。见宋僧传八传灯录五。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释迦如来之出世灭度,非实之生灭,其本身之寿量,无量无数,而為眾生化益,非生现生,非灭现灭也。法华经寿量品曰:「诸善男子,若有眾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復现言当入涅槃。」同文句九曰:「非生现生,非灭现灭。」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他力之信心,為恶人凡夫速遂成佛不思议之法,易往之捷道,故曰捷径,然於世间得信,难中至难,故曰世间难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部眾。」八大菩萨者:东方文殊,东南药王,南方妙音,西南精进,西无尽意,西北观音,北方普贤,东北弥勒也。四大声闻者:东北迦叶,东南善吉,西南身子,西北目连也(已...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实色身,诸佛如来因中修无量之德,至於果感无量之相好庄严,是為实色身。二化色身,诸佛如来由大悲愿力為眾生变化种种之身形,是名化色身。见佛地经论七。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為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之略称。十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下半品之疏也。天台贤首皆不疏上半品,盖卢舍那佛為诸菩萨说心地法门,非凡位所能测知之故。其下半品亦至心心顶戴,喜跃受持而止。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善财童子南询第八参诣毘目仙人举十喻嘆其功德:一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二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叁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四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五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隔生则尽忘前世之事而不记忆也。凡夫不足言,天台六即位中,至观行即之位亦云尔。玄义六下曰:「若相似益,隔生不忘。名字观行益,隔生即忘。」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每月有两回六度之讽经也。初二日為土地堂,初叁日為祖师堂,初四日為火德神,初五日為韦天将军,初六日為普菴禪师,初七日為镇守堂。自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亦如上之次第,是皆為报其恩也。虽為此方禪林通规,然不知為何人创制。见象器笺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有二说:一,仁王经仪轨曰:「若息灾法从月一日至八日。若求增益从月九日至十五日。若求敬爱从十六日至二十二日。若调伏者从二十叁日至月尽日。」二,诸部要目曰:「一日分為四时。月生一日至八日应作息灾,从九日至十五日应作增益,从十六日至二十叁日应作降伏,从二十四日至月尽...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大日经疏叁曰:「经云: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现如来之身者。」前现庄严藏时,普门一一之身,各徧十方,随缘应物,今欲说曼荼罗位故通约佛身上中下之体以部类分之,由脐已下现生身之释迦,人法示同,及二乘六趣种种之类形,色像威仪,言音檀座各殊异,及其眷属不同,周於八方,如曼荼...
《佛学大辞典》 / 332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简约说法之枢要者,即枢要之法义也。维摩经弟子品曰:「佛為诸比丘略说法要。」心地观经七曰:「是名為出世法要。」大日经疏一曰:「於此真言法要,方便修行,得至初地。」註维摩经五:「什曰:以要言说法,谓简要之言析繁理也。肇曰:善以约言而举多义,美其能得说法之要趣也。」...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如世流布之观音籤,以竹策刻善恶之语句者。此灌顶梵天神策经梵天王所说也。经曰:「我(梵王)常见诸异道辈九十五种,各有杂术,為人决疑。而今世尊,正觉最上。更无此法,是故啟问,唯愿听许。佛言:梵王善哉善哉!(中略)若四辈弟子,欲為人行此神策法时,当以竹帛书此上偈,以...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Kāmarū a,国名。在东印度。周万餘里,人体卑小,语言少异於中印度,崇奉天神,不信佛法。自佛教兴至唐世,未建立伽蓝,招集僧侣,净信之徒惟窃念佛耳。王拘摩罗,闻玄奘叁藏在摩揭陀,频遣使延请叁藏。叁藏由戒贤论师劝至彼处盛颂大唐天子圣德,与王同行还,会於戒日王之无遮会...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夫人摩利生一女,安波闍罗Vajra,此云金刚。极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头髮粗强,如马尾。至嫁期,王求豪姓贫士嫁之,举女婿為大臣。女夫常使其妻闭居深宫,自开闭其户,使出入人不见妻面貌。丑女深悔责自罪,向佛至诚懺悔。佛忽现前光照其身,化丑女為殊顏...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诸佛有法报化叁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叁),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53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起信论所说:一、信成就发心,於初住至第十住之位,信心成就之人之发菩提心也。二、解行发心,於十行乃至十迴向之位,解理行道之人之发菩提心也。叁、证发心,於初地至第十地之位,证法性之人之发菩提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应机而作。与[应现]同。文句二下曰:「名月是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中略)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Śūraṁgama,新云首楞伽摩。译曰健相,健行,一切事竟。佛所得叁昧之名也。健相者,譬幢旗之坚固也。以比佛德坚固,诸魔不能坏。一切事竟者,佛德之究竟也。智度论四十七曰:「首楞严叁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復次,菩萨得此叁昧,诸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有餘涅槃者,对无餘涅槃而言。有餘无餘其解有叁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於寂灭,谓之无餘涅槃。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时,乃无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无生死之因,唯...
《佛学大辞典》 / 701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徧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禪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佛学大辞典》 / 788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法处摄色五种之一。分析物质而至於细微者。即极微也。小乘有部宗立之為实物,摄於眼识所缘之色处,然大乘唯识宗以之為假想上之分析,入之於意识所缘之法处中。义林章五末曰:「极略色,极者至也,穷也,边也。略有二义:一者总义,总略眾色析至极微,名极略色。二者小义,析诸根境...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Aṇu,译曰极微。色法分割至最微之极度者。俱舍光记十二曰:「梵云阿菟,此名微,眼见色中最微细也。应知為天眼,轮王眼,后有菩萨眼所见。」见[阿拏]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十五之智德与断德也。涅槃经曰:「月爱叁昧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色渐渐增长,又从十六日至叁十日光色渐渐损减。」是以光色增长譬十五智德之摩訶般若,以光色渐减,譬断德之无累解脱。以地前之叁十心為叁智断,十地為十智断,等觉妙觉各為一智断,合為十五智断也。以月之体譬法身。...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四念处观中之身念处观也。观身之不净由头至足,次第巡歷,观叁十六物皆不净,故名循身观。大日经疏叁曰:「如修循身观时,见此身叁十六物之所集成。五种不净,恶露充满,终不為此而生贪爱。」慧苑音义二曰:「循身观,循巡也。今谓四念处中第一观身不净,从头至足次第巡歷,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据叁论法相两家之说,则法华為佛七十五岁以后之说法,八十入灭,则為足五年之说法(法华义疏七,法华玄赞九)。然台家谓由七十二岁始说至八十岁為足八年云:是据法界性论十二年说阿含,叁十年说大品等,八年说法华之说。法界性论為菩提流支着,今已不传。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深妙之禪定也。禪定有种种,先於世间禪总有未至中间四禪四无色之十种,上地之禪望於下地,谓之深禪定。又就出世之无漏禪而有种种浅深之不同。见[禪]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法华经之说会也。二处者,灵山与虚空,叁会者,自初至宝塔品之半,在灵山说,故曰灵山会。自以大音声普告四眾至神力品之终坐於虚空中之多宝塔中,又佛以神力使大眾亦在虚空,故曰虚空会。嘱累品已下由塔出还本座说,故曰復灵山会。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依天台四教之判,别教菩萨,至十回向之位,则所修之行德。事理和融,渐称於圆教之性德,是曰别向圆修,亦曰十向圆修。四念处叁曰:「别向圆修。」杂编五曰:「十向圆修。」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又(人名)禪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叁岁丧父。及长,家益贫。採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謁蘄州黄梅山五祖弘忍禪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华严二祖云华智儼法师,又号至相尊者。俗姓赵氏。生於开皇二十年也。初剃染时,祷於大藏前,抽得华严首卷。终日诵阅。遂往杜顺和尚所。侍听未久,尽得玄旨。尚以所集观法传与祖习,令其讲授。偶遇异僧谓曰:欲解华严一乘之宗者,十地中六相之义是也。静摄思之,当自知耳。因即淘研...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二卷,隋那连提黎耶舍译。佛将入涅槃,勅使阿难諦观金身,為说舍利弗所作之佛事。又為现将来坏法之恶事,使生厌离。次至菩提树下,诸天哀叹,佛為悬记莲华面破佛鉢。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弥陀如来為菩萨时立四十八愿已,更立誓,斯愿不满足我不成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我於无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所闻,誓不成正觉。」谓之叁誓偈。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十卷,清释绩法编。戴京曾叙曰:「慈云伯亭法师者,疏十经,註五教,洵贤家之标指也。与余為方外交,因请其会通,不暮年而纂成。余阅之,见其宜分宜属,根枝不紊。或合或离,函盖相投。云云。」案此书卷首列名,唐西京沙门法藏述疏,终南草堂沙门宗密录註,宋秀州长水沙门子璿修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自一佛至一佛,自一佛至多方之佛,授手,嘱累法也。祖庭事苑四曰:「泥洹云:佛将入灭,命罗汉十万比丘授手,又将左手伸向阿难,罗云:又将阿难。罗云手授与他方化佛。表嘱累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制懈怠而不听受正法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一。新学之菩萨,每有讲法,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諮问之,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之一切说法处,亦应悉至而听受。此戒即诫菩萨自抱无知,懈怠不听法者。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不听经律戒,太贤谓為不能学戒。今依天台。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无障碍义,诸色法中无障碍故。二周徧义,无所不至故。叁平等义,无简择故。四广大义,无分际故。五无相义,绝色相故。六清净义,无尘累故。七不动义,无成坏故。八有空义,灭有量故(為有之空)。九义空空,离空着故(為空之空)。十无得义,不能执取故。见释摩訶衍论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于是如来将归舍夷,与大比丘僧——皆得应真,神静通微,明晓三世众生行源——贤者舍利弗、大目揵连、郁俾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等,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时迦维罗越王阅头檀,遣梵志忧陀耶,来诣竹园,请佛还国。尔时忧陀耶,见佛相好,明晖天地,五情实喜。头脑礼足,却住一面,心意...
《中本起经》 / 后汉西域沙门昙果共康孟详译 / 248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23日又云四圣諦,四真諦。圣者所见之真理也。梵语Catvāri-Āryasatyāni,巴利语Cattāri-Ariyasaccāni。一苦諦Duḥkha-āryasatya,叁界六趣之苦报也。是為迷之果。二集諦Samudya-āryasatya,贪瞋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叁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諦。叁灭諦Nirodha-āryas...
《佛学大辞典》 / 849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十界分凡圣时,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界称四圣,餘称六凡。 又罗什门人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四人曰关中四圣,或曰什门四圣。佛祖统纪叁十六曰:「罗什弟子有生肇融睿,时号关中四圣。」释氏稽古略二曰:「师之第子曰生肇融睿,谓之什门四圣。」 又禪林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弥陀之本愿,渡眾生於彼岸,故譬以船。迦才净土论下曰:「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净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眾生,令上大愿船。」龙舒净土文二引此文,言出净土传往生要集中本引此文,言出清净觉经。而经无其文。教行证文类二曰:「乘大悲愿船,浮光明广海。至德风...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睒子為童子之名。佛说往昔為睒子童子,孝养瞽亲之事。有二译:一失译,附於西晋录,谓為菩萨睒子经。一乞伏秦圣贤译,名為佛说睒子经。出於六度集经。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 《佛说睒子经》 / 本站介绍:佛说睒子经无量寿经上四十八愿中,第叁十八愿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讚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之大经钞四科之,谓為衣服随念愿。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佛灭后二百年顷有迦旃延阿罗汉由大眾部中独立一部,名说假部,又名多闻分别部。而此阿罗汉者,传為佛在世之迦旃延,入定保寿,而此时出定者也。宗轮论曰:「次后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更出一部,名说假部。」同述记曰:「旧释言:大迦旃延,先住无热池侧。佛入灭后,二百年时,方...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叁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异其论,小乘以分析之极為极微。至於极微,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之部分(此曰极微无方分),故不可更為分析。若果欲分析之,则惟以意识之观慧,於一极微中分别有能造之四大,有所造之色香等而已,然如此分析之色香等二十,但為想像,故非实之极...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至诚之心也,又至极之心也,心源彻到也。晋书王嘉传曰:「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无量寿经上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金光明经上曰:「至心念佛。」同文句二曰:「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言至心。」同文句记曰:「至犹极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法处所摄五种色之一。除一切之有形物质外,见空漠之明闇。是名空界之色。此色至远,故名迴色。分析此至远之空界色至於极微,谓為极迴色。此极迴色非為眼识之所对,但為意识之所缘,故於十二处中不摄於色处,而摄於法处也。见义林章五末法处色章。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了了自觉也。禪源诸詮二曰:「问:诸缘绝时,有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证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可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察。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谓至佛果而成就我德之波罗蜜行也。波罗蜜,译曰到彼岸,总為至佛果之行法名。普贤观经曰:「释迦牟尼,名毘虑遮那徧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所成摄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梵语Ghana,又作伽訶那。译曰坚,坚厚,凝厚,或硬肉。昭内五位之第四。即託胎后,至第四七日,胎儿渐為坚厚之位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所谓:「键南渠偃反,亦云伽訶那,此云坚,至第四七日时,肉团方坚实。」是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假与实也。顺正理论叁十二曰:「然许极微略有二种:一实二假。其相云何?实谓极成色等自相,於和集位现量所得,假由分析,比量所知,谓聚色中,以慧渐析,至最极位。然后於中辨色声等极微差别,此析所至,名假极微。」成唯识论八曰:「依他起性有实有假,聚集相续分位性故,说為假...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初地之菩萨得百法明门,二地以上各地十倍而至第十地。越之而至第十一地之佛果,则所得之明门,不可限量,故譬之為虚空与云与海,而称為虚空云海明门。大疏七曰:「至十一地畔,於虚空云海法明门中,一一皆见莲华藏世界。」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能通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今更名六法不异:一捨,二无起,叁无念,四离相,五无住,六无戏论。如是六法,随事方便,假立名字。至於妙理,无二无别。」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良友也。释迦如来称誉念佛者為观音势至之胜友。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為其胜友。」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风大之自性也,令四大所造之物质,相续而自此至彼也。俱舍论一曰:「风界动性,由此能引大种造色令其相续生至餘方,如吹灯光,故名為动。」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初名神光。北魏洛阳人。达摩大师居嵩山少林寺时,神光请道甚挚。至雪夜,断其左臂,达摩感而许之,改其名曰慧可。后受达摩衣鉢,继禪宗之法统,為第二祖。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真言之边际,即至极之义,空平等之真性也。仁王经上曰:「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维摩经阿閦品曰:「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楞严经一曰:「不能折伏娑毘罗咒,為彼所转溺於婬舍,当由不知真际所指。」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定之别名。梵名叁摩鉢底,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通於有心无心,若有心定,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為平等,谓之等,以定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定,则约定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皆六祖之后。临济宗,溈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也。法眼流入高丽,溈仰至石晋时已亡。今惟云门曹洞临济存。而临济尤盛。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一景德传灯录,二广灯录,叁续灯录,四联灯录,五普灯录也。禪宗正脉序曰:「已而六传至曹溪,而支分派别,洋溢汎滥,徧满天下。不有文字纪录事缘,又何以知其投鍼玄趣,激电迅机,开示妙明之真性哉!此吴僧道原传灯录之所有作。(中略)后斯辙者曰广灯、续灯、联灯、普灯,虽各详...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禪林僧堂中央所安置之像,称為圣僧。每日设食供之。其像有文殊,有憍陈如,有空生,而无一準,但多以宾头卢為圣僧。此自秦之道安為始,正安置形像,由於宋末之法愿法镜等云。释氏要览下曰:「传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次立宾头卢庙,即今堂中圣僧也。始因道安法师梦一...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占察经所说四种成佛之一,华严宗唱导之。彼宗之行位,有行布圆融之两门。行布门,自十信至佛果,六位之次第不同,其圆融门则得一位随得一切位也。其义以六相圆融十玄缘起而知之。故经中说十信之满心胜进分上,得一切位及佛位(旧经第六第七新经第十四第十五贤首品),谓之信满成佛...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谓独觉有捨大悲心之障也。盖独觉之人,但能自度,无利他心,故不能起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从而不能至於佛果,故谓之捨悲障。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其母於妊娠中出家為比丘尼,后生男子,字童子迦叶。年至八岁出家,成阿罗汉果。尝浴於恒河,现神通於波斯匿王前,使王起敬信僧宝之念。见经律异相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上辈叁品之往生人临终时,西方极乐之佛菩萨皆执金刚臺至行者前,授手迎接行者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中略)观世音菩萨执金刚臺,语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欣尚之意。心所名。对於厌而言,即令心欣慕功德之精神作用也。入阿毘达磨论上曰:「欣谓欣尚,於还灭品,见功德已,令心欣慕,随顺修善。心有此故,欣乐涅槃。与此相应,名欣作意。」顺正理论十一曰:「欣谓善心希求过患出离对治,此增上力所起顺证修心欣尚性。此於离喜未至等地,...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四中劫之一,谓自成劫至坏劫间此界有情住之一期也。其间有二十增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岁减一岁,而至十岁,為一减。自十岁更每百年增一岁,而至八万四千岁,為一增。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苻秦道安,常山扶柳人,家世世业儒,早丧父母。十二岁出家。神智聪敏,而形貌甚陋,不為师所重。数年驱役,安精勤不倦。后求经,师与一经,殆有一万言,安一日诵之,不差一字。师大惊,為授具戒。次使游方,入鄴都,遇佛图澄师之。澄讲,则安每覆述,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后歷...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六愿,怀感谓之无诸不善愿,静照谓之不闻恶名愿。谓至极乐者,不使有不善名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翻译名义集叁曰:「宋僧传云:译场经馆;设官分职,可得闻乎?曰:此务所司,先宗译主,即斋叶书之叁藏,明练显密二教者。是也,次则笔受者,必言通华梵,学综有空。相问委知,然后下笔。西晋偽秦已来,立此员者,即沙门道含玄賾,姚嵩聂(女涉切)承远父子。至於帝王执翰,即兴梁...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雍州新丰(陕西临潼东北)人。十五岁出家,师事曇延。受具后,就洪遵学四分律,涉猎律部者叁年。又於曇迁稟摄论,研讨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论,百论等。又造经四藏,备尽庄严。常慨懺悔授戒之法有亏,寻讨诸懺法,严饰道场,每春於受戒之首,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
《佛学大辞典》 / 430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Manāyāna,梵语摩訶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谓之小乘。此中有声闻缘觉之别,使开一切智之教,為大乘。此中有一乘叁乘之别。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眾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乌窠道林禪师,姓潘,名香光,富阳人也。九岁出家。二十一,於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復礼法师处,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禪那。代宗詔国一禪师至闕下。师謁之,发明心地。及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盘曲如盖,遂栖止其上。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问道。师曰:诸恶...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律以自晨朝至於日中為时。自日中至於后夜之后分為非时。萨婆多毘婆沙七曰:「非时者从日中至后夜后分,名為非时。从晨至日中名时,何以故?以日初出,乃至日中,明转盛,中则满足,故名為时。从中至后夜后分,明转减没,故名非时。」此解不可。非时者,非正时之意也。起自食时之制...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方者方所,诣者所至,谓事物之方针也。行事钞上之一曰:「薄知方诣。」同资持记曰:「方诣明有所归,方谓方所,诣谓至诣。」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又云未到定。上界八地各有根本定与近分定,断欲界修惑所发之禪定,為初禪之根本定,乃至断无所有处修惑所得之禪定,為非想处之根本定。又伏欲界烦恼,发近似初禪根本定之禪定,為初禪之近分定,乃至伏无所有处烦恼,发近似非想处根本定之禪定,為非想处之近分定,如此八根本定八近...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寄归传云:取衣作叁襵,其肩头叠处,安其方帖以安衣[巾句],长可两指,结作同心,向外牵出,十字交繫,便成两[巾句]。其胸前叠处缘边安纽,以纽内於[巾句],以衣右角宽搭左肩,垂之背后。此古法也。至於中古,袈裟之着法,甚失古法,其滥觴殆起於宋之灵芝律师,彼着六物图,引感通...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