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能行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叁、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
《三藏法数》 / 437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经云: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 一、重业轻受,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二、轻业重受,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藏法数》 / 45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经)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
《三藏法数》 / 36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
《三藏法数》 / 170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地,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 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
《三藏法数》 / 23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求菩提者,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作大法师,谓人深达妙义,作大法师,为众演说;以其正行,令彼进修,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叁、闻思修慧,谓人以闻思修之叁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
《三藏法数》 / 16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
《三藏法数》 / 54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于兜率天宫,将欲降生,先观五事而后托胎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一、观诸众生熟与未熟,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根机,熟与未熟。以此土众生根机成熟可度,故现降生也。 二、观时至未至,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可度之时至与未至。以度生时至,故现降生也。 叁、...
《三藏法数》 / 309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藏法数》 / 13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藏即含藏之义。谓佛说大小乘诸经,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声闻藏,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佛说阿含等经,含藏小乘声闻等修因证果之法,是名声闻藏。(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菩萨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佛说华严、法华等经,含藏大乘菩...
《三藏法数》 / 13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顺流,流即生死流也。盖六道众生,顺从生死之流,唯务趣下,而不知返;所谓顺生死流,逆涅槃道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逆流,谓初果须陀洹,依戒定慧,精勤修习,则能断叁界见惑,出离四趣生死,而证真空涅槃;所谓逆生死流...
《三藏法数》 / 162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
《三藏法数》 / 35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于说法之处常乐听受,不为他缘所害,故名天摄利益。 叁、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有诸相好;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庄严种姓,令生尊贵,故名福摄利益...
《三藏法数》 / 170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自不作恶,既作而能忏悔,更不复作,乃是有力量人,故名健儿。 一、自不作罪,谓此健儿,身口意业,常自清净,永无过恶,故名自不作罪。 二、作已能悔,谓此健儿,虽先作恶,后能改悔,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力故,水即为清,故名作已能悔。
《三藏法数》 / 11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叁、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
《三藏法数》 / 22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
《三藏法数》 / 12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世语,谓如来为诸声闻、缘觉说于世间有为之法,名为世语。 二、出世语,谓如来为诸菩萨说出世间无为之法,名为出世语。
《三藏法数》 / 5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并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证,承佛化导,即得证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舍。故诸经首,列...
《三藏法数》 / 18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此四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
《三藏法数》 / 497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世间精进,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福业,如是精进,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有漏有取,是名世间精进。 二、出世间精进,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如是精进,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是名出世间精进。
《三藏法数》 / 107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印师二教者,唐初印法师立此二教也。 一、屈曲教,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着,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叁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叁教之异,归圆教...
《三藏法数》 / 192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惑障,谓诸众生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惑,根性昏钝,障蔽正道,是名惑障。 二、业障,谓诸众生由贪嗔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 叁、报障,报即果报。谓诸众生由烦恼惑业为因,而感地狱畜生饿鬼诸趣之报,不闻正道,是名报障。 四、...
《三藏法数》 / 164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着于邪...
《三藏法数》 / 22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经云:佛有叁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经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意。(叁达即叁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一、正道,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三藏法数》 / 36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
《大方等如来藏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4846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一、布施无尽,谓菩萨好喜布施,不吝财物乃至躯命,悉能施与,心不疲厌,是名布施无尽。 二、持戒无尽,谓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舍。见犯戒者,怜愍悲哀;见奉戒者,尊重爱敬。复以戒法传化他人,心不疲厌,是名持戒无尽。 叁、博闻无尽,谓菩萨闻如是法,即当奉行,思欲化他,...
《三藏法数》 / 15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善能知人种种疾病;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风湿,或由冷热,乃至饮食色欲之类,发于众病。以喻如来善知众生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 叁、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善...
《三藏法数》 / 310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恒行法施,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起大悲心,谓修菩萨行者,常运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诸破戒众生,方便遮止,不令为恶。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三藏法数》 / 250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贤劫千佛之前因也。杂宝藏经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波罗奈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於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有雌鹿来舐,即便有身。生一女子,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时梵豫国王求索此女,立為第二夫人。后时有身。相师占言:当生千子。日月满...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小儿啼为力,谓小儿欲有所求,不能言语,唯事啼哭,故名小儿啼为力。 二、女人嗔为力,谓女人柔弱,有所争说,必依嗔恚而起,故名女人嗔为力。 叁、沙门忍为力,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御诸恶境,无所嗔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四、国王憍慢为力,谓...
《三藏法数》 / 22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世间方便,谓诸菩萨,或为自利,或为利他,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有所得,有所执着,是名世间方便。 二、出世间方便,谓诸菩萨,但为利他,不为自利,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无所得,无所执着,是名出世间方便。
《三藏法数》 / 101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身病,谓身因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以致诸病所生,故名身病。(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以此四者,遍满世界,故名为大。人揽外之四大,而成内四大之身,坚湿暖动之性,在内交攻,不相和顺,毒害如蛇,故曰四大毒蛇。) 二、心病,谓心体灵明,虚圆湛寂,其或欢喜不...
《三藏法数》 / 155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盐水海,金刚叁昧经云:海有金刚轮随时转故,令大海水同一碱味,故名盐水海。 二、乳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乳,故名乳海。 叁、酪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酪,故名酪海。 四、酥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酥,故名酥海。 五、蜜水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蜜,故名蜜水海。...
《三藏法数》 / 158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威仪戒,威仪戒者,谓受戒已,惟务修饰容止,诳惑于世,盖由好求名利,欲人恭敬者也。 二、从戒戒,从戒戒者,谓顺从佛制,清净叁业。盖其内外相称,不为世事,但求真实利益,不要虚誉者也。(叁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藏法数》 / 9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之灵塔有八。经云:若人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名称,是人命终,即得生天。然佛之舍利,人间、天上,建塔甚多,此经所载,乃如来降生等处所建之塔也。(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一、在迦毗罗城龙弥你园,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梵语龙弥你,...
《三藏法数》 / 489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命尽死,谓天命当尽,舍所受身,故名命尽死。然或有命尽非是福尽,或有福尽非是命尽,或有福命俱尽,皆为命尽死也。(福,谓财物等。) 二、外缘死,谓不顺天命,以丧其身,故名外缘死。如非分自害,或横遭他人所害,或二人怒气相加,自他俱死,皆为外缘死也。
《三藏法数》 / 11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龙树论师乃西天第十叁祖。尝立四教判释经论,故云龙树四教也。 一、有门,谓阿含小乘等经,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是为有门。(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空门,谓大品般若等经,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叁、亦有亦空门,...
《三藏法数》 / 19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以摧碾为义。佛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具足净信,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业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 二、具足惭愧,谓众生具足惭愧之心,凡有所作,身...
《三藏法数》 / 47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叁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一、勇猛强记,谓南洲之人,于诸教法,勇猛读诵,记闻广博,心不忘失;其余叁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二、勤修梵行,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证道果;其余叁洲,则不能然...
《三藏法数》 / 17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藏,即含藏之义。谓佛灭度后,阿难结集如来所说经法。以此八藏,类摄无遗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胎化藏,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经。是也。 二、摩诃衍藏,梵语摩诃衍,华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说法华、涅槃、华严等诸大乘经。是也。 叁...
《三藏法数》 / 366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梵语阿那律陀,华言无灭,佛之弟子。) 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
《三藏法数》 / 51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二宗释题者,谓天台、贤首二宗,解释诸经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同也。 一、天台通别释题,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余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 二、贤首能所释题,...
《三藏法数》 / 190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不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戒,是名不缺戒。 二、不破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若能持护不犯,无有破损,是名不破戒。 叁、不穿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穿漏,不堪受物。若能持...
《三藏法数》 / 471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第一田,此田渠流便利,无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以喻菩萨根性猛利,智慧明了,利益众生,无有穷尽,是为第一田也。(卤音鲁。) 第二田,此田虽无沙卤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以喻声闻根性稍钝,虽得无漏,但能自利,不能度生,是为第二田也。(无漏者,谓声闻惑业...
《三藏法数》 / 20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不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犯戒杂僧,谓其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常共亲附,同其事业,杂处熏习,因而破戒,是名犯戒杂僧也。 二、愚痴僧,谓其虽在阿兰若处,诸根不利,闇钝愚鲁,经律论藏不能解了;于诸弟子,或犯禁戒,亦不能教令清净忏悔,是名愚痴僧也。(梵语阿兰若,华言闲静处。) 叁...
《三藏法数》 / 17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端正,谓因见佛相好发欢喜心,而生渴仰,以此因缘,来世即得相貌端正也。 二、好声,谓因见如来相好已,叁称佛号,南无如来,以此因缘,来世得好音声也。(梵语南无,华言归命。) 叁、多财饶宝,谓于如来所,而作大施散华、然灯而供养之,以此因缘,来世获大财宝也。 四...
《三藏法数》 / 19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天也。 一、世间天,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即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之因,受其果报,或生欲界天,或生色界天,或生无色界天,是名生天。(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藏法数》 / 16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受者,领纳也。谓六根之识,领受六尘之境也。(六根之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苦受,谓于六尘违情之境而有逼迫之苦,是名苦受。 二、乐受,谓于六尘顺情之境而有适悦之乐,是名乐受。 叁、不苦不...
《三藏法数》 / 140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如来,谓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 二、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
《三藏法数》 / 23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未有名无,谓梵志妄计涅槃之法,在众生烦恼心中不可说有。譬如瓶未出泥,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众生烦恼心中实具涅槃之德。故佛答言,如是涅槃,非是先无,同泥无瓶。(梵语梵志,华言净裔。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灭已名无,谓梵志妄计灭烦恼已,名为涅槃,涅槃即无,...
《三藏法数》 / 33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世俗智,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法智,谓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下,苦法等无漏之智,能断欲界见惑烦恼,故名法智。(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
《三藏法数》 / 56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经云:佛于俱舍犁国坐夏将竟,难提以久不见佛,特往瞻礼。佛告难提云:汝若见我,若不见我,常当行内五法。然此五法,亦名内五事。皆称内者,以此五法皆从心发故也。 一、舍不信意,谓佛弟子当于如来之法,常存正信之意,则无量法门,皆可从此而入,所谓信者道之源、功德之母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具兹十德,名为法师。(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善知法义,善知法义者,谓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句义差别也...
《三藏法数》 / 47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智度论十叁云:舍利弗目连遇雨宿陶家。暗中先有女人,二人不知。女人夜梦失精,晨朝水浴。瞿伽离见之谓二人行不净,叁度為佛所呵,不改。遂生疮死,堕於大莲华地狱。杂宝藏经叁。杂阿含经四十八。十诵律叁十七亦见之。涅槃经二十曰:「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分者,分即分限。谓诸经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晋道安法师判节诸经,皆具叁分。尔后亲光论自西天传至此土,果有叁分之说。是故诸经皆以叁分而科节也。(亲光论者,谓亲光菩萨所造之论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别序。通序者,谓如是我闻。一...
《三藏法数》 / 47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佛世难遇,谓诸佛不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而况众生不修胜因,不行众善,虽佛出世,亦不得遇。故云佛世难遇。 二、正法难闻,谓虽值佛出世,或缘有违逆,身有障难,根有愚钝,不能听受。又若佛灭后,或有说正法处,身为他人制伏,不能往听;或生邪见,虽听不能信受。故云正...
《三藏法数》 / 374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田以生长为义。谓人于应供养者而供养之,则能获诸福报。如农服力田亩,而有秋成之利,故名福田。 一、有作福田,谓于诸佛菩萨父母师长之所,生恭敬心,修诸供养,不惟得福,亦可成道;若有冀望福报之心,乃是有为而作,故名有作福田。 二、无作福田,谓于诸佛菩萨父母师长之所...
《三藏法数》 / 16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转轮王出游之时,即集此四兵,随从而卫护也。 一、象兵,谓转轮王出游之时,其军士皆乘象也。 二、马兵,谓转轮王出游之时,其军士皆乘马也。 叁、车兵,谓转轮王出游之时,其军士皆乘车也。 四、步兵,谓转轮王出游之时,其军士皆带甲胄,随从步行也。
《三藏法数》 / 114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叁、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藏法数》 / 129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经云:虚空藏菩萨、梵释天等白佛言:若诸国土,有能讲说此金光明,微妙经典,于其国土获四利益。 一、国土吉祥益,谓若有国土讲说此经者,国王军众,势力强盛,无诸怨敌,疾疫消除,寿命修长,吉祥安乐,正法兴隆也。 二、辅臣和乐益,谓若有国土,讲说此经,则辅相大臣,和悦...
《三藏法数》 / 278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疑惑佛法,谓人宿无善种,于佛法中心生疑惑,而不爱乐,是以离于菩萨行也。(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我见贡高,谓人妄执我见,心怀贡高,嗔恚一切众生,是以离于菩萨行也。 叁、嫉他利养,谓人见他所得利养,妄起贪爱,而复憎嫉,是以离于菩萨行也。 四、不敬信,...
《三藏法数》 / 152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世间法施,谓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名世间法施。(五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叁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 二、出世间法施,谓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叁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而修,即得出离世间,故名出世...
《三藏法数》 / 14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叁际,横亘十方也。(叁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
《三藏法数》 / 335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叁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劫时...
《三藏法数》 / 72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二、毗舍阇,梵语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叁、鸠槃荼,梵语鸠槃荼...
《三藏法数》 / 309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恩养苍生可爱乐法,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二、英勇具足可爱乐法,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锡,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摄护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 叁...
《三藏法数》 / 315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叁、...
《三藏法数》 / 188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界知止足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叁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天托生。天数寿命四千岁。天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3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不坚财贸易坚财,谓一切世间财物,体非坚固,聚散无常,不可久保。若能持用布施清净梵行之人,远求无上安乐涅槃,或求当来天人乐果,即为坚固之财,永久不坏矣,是为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坚身贸易坚身,谓父母所生之身,乃四大假合而成,危...
《三藏法数》 / 288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内护,内即自己身心也。谓佛所制大小乘戒,人若受持,则能防护身口意业之非,成就种智菩提之果,此禁戒所以为内护也。 二、外护,外即族亲眷属也。谓人之修行,须屏绝缘务,凡有所需衣服饮食汤药之类,必藉族亲眷属左右供给,庶得身心安隐,成办道业,此族亲眷属所以为外护...
《三藏法数》 / 12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未起塔处起塔,塔,梵语具云塔婆,华言高显。谓人能起塔者,当来之世,受初禅天福。经云:若有善信男子女人,求梵天福者,未曾起塔婆处,于中能起,是为初受梵天之福也。 二、补治故寺,谓修补破坏故寺,当来之世,受二禅天福。经云:补治故寺,是为第二受梵天之福也。 叁...
《三藏法数》 / 22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有漏因,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叁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有漏果,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人者,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虽同观十二因缘,然随智浅深,法成高下,故有叁种之异也。 一、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声闻之人,用体空之智,初观十二因缘生,次观十二因缘灭。观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证真空之理,是名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
《三藏法数》 / 40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圣行,圣即正也,谓菩萨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圣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梵行,梵即净也。谓菩萨无空有二边爱着之染,名之为净;以此净心,运于慈悲,与众生乐,拔众生苦,故名梵行。 叁、天行,天即是第一义天。谓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
《三藏法数》 / 194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自饿外道,谓外道修行,不羡饮食,长忍饥虚,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自饿外道。 二、投渊外道,谓外道修行,寒入深渊,忍受冻苦,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投渊外道。 叁、赴火外道,谓外道修行,常热炙身,及熏鼻等,甘受热恼,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赴...
《三藏法数》 / 25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二种立题者,谓凡诸经题目,有佛自立者,有结集经家之所立者。 一、佛自立,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二、经家立,经家立者,谓佛入灭后,诸经题目,有阿难等结集之人所立。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梵...
《三藏法数》 / 12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叁、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
《三藏法数》 / 19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叁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叁界生死逼迫之苦,证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
《三藏法数》 / 123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
《三藏法数》 / 553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火不能烧,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嗔恚之火,所不能烧也。 二、刀不能割,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
《三藏法数》 / 51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信具足,谓在家之人,于如来所,起敬信心,闻胜妙法,心开意解,不生疑谤,信根坚固,是名信具足。 二、戒具足,谓在家之人,起净信心,受佛禁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持此五戒,一无毁犯,是名戒具足。 叁、施具足,谓在家之人,受前戒法,能于一切所有之财,不...
《三藏法数》 / 20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眼触受,触,即触着,亦对也。受,领纳也。谓眼与好恶之色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眼触受。 二、耳触受,谓耳与好恶之声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耳触受。 叁、鼻触受,谓鼻与香臭之物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鼻触受。 四、舌触受,谓舌与美恶之味相触对时...
《三藏法数》 / 207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近善知识,谓善知识常谈善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恶法,增长一切善根也。 二、能听受法,谓既亲近善知识,又能听受正法,生长善根也。 叁、能思惟义,谓既闻正法,即当思惟微妙之义,而契会于心也。 四、如说修行,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
《三藏法数》 / 133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庄严毕竟,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究竟毕竟,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
《三藏法数》 / 14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杂宝藏经一曰:「佛言:过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彼国土中,有老人皆远驱弃(云云)。」记一大臣置老父於密室,由老父之智救国难之说话。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苦。(四大者,地大...
《三藏法数》 / 269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人生于世间,当勤修佛法,敬依国法,不作诸恶,奉行众善,斯能尽其天年。不然,则必遭横逆而死。故有此九种也。 一、得病无医,谓人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或遇常医而不投以良药。又有不知正法,惟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卜问吉凶,杀诸众生,求...
《三藏法数》 / 40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阿难,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生时举国欣庆,故云庆喜。随佛出家,得阿罗汉果。多闻第一,能持法藏。如来灭后,与文殊师利集诸大众于铁围山等处,结集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优波离,梵语优波离,华言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第...
《三藏法数》 / 237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