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条搜索结果

四种信心

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 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叁、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三藏法数》 / 128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境叁諦

空假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假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於

於有所依之义。叁论之嘉祥依叁种之所依立叁种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本之二諦。故曰本於之二諦。二、教於二諦,依佛之言教,而说二諦。即佛之言教,為二諦之所依,故曰教於之二諦,一代佛教是也。叁、末於二諦,於佛灭后,迷於教於,执為有,...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智母

生智之母也。犹言觉母。新译仁王经中曰:「实相即是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 又论藏之异名也。摩得勒迦,译曰智母。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雪山部

Haimavatāḥ,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初,上座部始生说一切有部之新派,根本之上座部移转於雪山中,称曰雪山部。宗轮论述记曰:「上座弟子,本弘经教,说因部(说一切有部别名)起,多弘对法。既闲义理,能伏上座部僧。说因时遂大强,上座於斯乃弱。说因依旧住处,上座移入雪...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字本不生

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為元初根本者,必為不生之法。生法必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於知此為不生之义,故託於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吽

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

一、大乘光明,谓此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谓此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 叁、贤守,谓此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祖图正宗记,西天之二十八祖,谓付法藏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边

一、增益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边。(因缘所生法者,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中间一念心起,即是所生法也。) 二、损减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边。

《三藏法数》 / 11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惑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止观

一卷,华严宗之初祖杜顺着。约五教而明止观。五教章冠经上一曰:「杜顺禪师乃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中略)弘以华严训以一乘,遂造法界观一卷五教止观一卷,是华严根本之章,圆宗最初之观。彼五教止观者即约五教各别止观,故五教之名正始彼观。」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住地

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解脱幢相衣

袈裟之异名。袈裟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於此起恶心,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诵律

有八十诵律与十诵律二种:八十诵律為根本律,五部之分派,皆自此出,其本律今不传。十诵律為现存四律之一,萨婆多宗之戒律本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说一切有部

略名有部。梵名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āḥ,别名说因部。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初,自根本之上座部别立者。立有為无為一切诸法之实有,且一一说明其因由為宗,故称说一切有部。又曰说因部。发智六足等诸论,皆属此宗。小乘部中最极旺盛。宗轮论述记:「说一切有者,一切有二:...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途八难

叁途与八难也。净心诫观曰:「四百四病以根本為本,叁途八难以女人為本。」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善根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 叁、无...

《三藏法数》 / 182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铜轮王

四轮王之一。感得铜製轮宝而王二大洲之转轮圣王也。见[转轮王]条。 又十住菩萨习种性之人為铜轮王,化二大洲,故十住為铜轮位。圆教分证即之位也。仁王经上曰:「习种铜轮二天下。」同天台疏曰:「十住菩萨习种性人作铜轮王,王二天下。」止观二曰:「进入铜轮,破弊根本,本谓无...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穷生死蕴

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相续随转之根本蕴,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蕴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散二善

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量

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叁、圣教量,谓于...

《三藏法数》 / 13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不空叁昧大教王经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叁昧大教王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胎藏界曼荼罗

胎藏界真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叁大院而成,以大日為中心輳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之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為十二大院。见现图曼荼罗条。(CBETA註:疑為见[现图曼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十七尊

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於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蜜菩萨属於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為德。此数自应於叁十七菩提分法之数也。参照[九会曼陀罗]条。因於密教依诸尊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来禪

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即首楞严也。依此禪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慕攞萨婆悉底婆拕尼迦耶

Mūlasarvāstivādanikāya,译曰根本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僧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宗

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於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时无悔

叁时无悔者,谓人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心无改悔者,是名上品极恶之业,即感地狱之报也。(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一、加行心时,加行犹方便也。谓人欲作恶业之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时。...

《三藏法数》 / 18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惑

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 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叁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

《三藏法数》 / 23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识

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叁、现识,谓有...

《三藏法数》 / 24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见爱

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着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餘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為见。若於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

,即禅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五种无明

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香芻

香草。自恣之比丘以為座。祖庭事苑六曰:「根本百一羯磨云:受随意比丘,应以生茅与僧伽為座,诸比丘并於草上坐。(中略)随意即自恣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爱染王根本

左右两手於掌内交叉為缚,竪两方之中指使相交而染着。见瑜祇经爱染王心品。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守笼那

根本律云:说笼拏,此翻二百亿。瞻波城有长者,豪贵。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輒赐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有云父闻欢喜,施子金钱二百亿。二百亿形貌端严,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增一阿含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染心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

《三藏法数》 / 816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依次五百年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虽云无修无证,亦有解脱、禅、持戒、多闻、布施者。佛知其法渐衰,故说其次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

《三藏法数》 / 29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中间

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禪。大梵天王所得之禪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根本。其中初禪地之近分根本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禪以上,七地之近分根本,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根本咒一与治病咒六。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障

一、皮烦恼障,即叁界中思惑也。谓贪嗔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肉烦恼障,即叁界中见惑也。谓断常有无等见,皆属内心分别。如...

《三藏法数》 / 15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烦恼

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无明住地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无漏根

二十二根中最后之叁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捨根,及信,勤,念,,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叁道而立叁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解脱

一,有為解脱。為阿罗汉无漏之真智。二,无為解脱。是為涅槃。俱舍论二十五曰:「解脱体有二种:谓有為无為。有為解脱谓无学胜解,无為解脱谓一切惑灭。」 又一,性净解脱,谓眾生之本性清净,无繫缚染污之相。二,障尽解脱,谓眾生之本性,虽為清净,然由无始已来烦恼之惑,不得...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寻思观

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禪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未到。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心一境性

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他心智

十智之一。知他人心念之智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禪已上,得发无智,於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曰:「他心智者,非己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智度论二十叁曰:「他心智,缘他心有漏无漏心心数法。」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本初

根本元始也。或以名如来之觉体,或以名真如法界,或以名事物之元始。大日经叁曰:「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即身成佛义曰:「我者大日尊自称,本初者本来法然,证得如是大自在一切法之本祖。」瑜祇经曰:「自觉本初。」显密二教论下曰:「自觉本初平等性智。」理趣释曰:「本初...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善

一、善,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也。唐善导释观经以此二善,以十叁观為善,以叁福為散善。谓一经之所明,不出散之二善也。观经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散二门是也。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逊婆明王法

内作业灌顶品所说。经疏叁曰:「逊婆明王五部吽迦罗具叁十七尊,内外火法之护磨也。」经说逊婆明王之根本真言曰:唵嚩日罗吽(引),迦罗吽吽吽,尔逊婆,吽吽。金刚顶十八会初,教王会四大品中第二降叁世尊有六曼荼罗,所谓大叁法羯之四各具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印,四印会十七,...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难陀

Nanda,比丘名。译曰善欢喜。亦名牧牛。对於孙陀罗难陀而谓為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根本律云:「难鐸迦尊者,佛遣彼為尼眾说法教诫时,五百苾芻尼闻法得阿罗汉果。」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於世,為眾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扫地五种胜利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枝末无明

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眾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叁细,名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地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印母

称十二合掌也。是為一切契印之根本,故云印母。大疏十叁曰:「今此中先说十二合掌名相,凡诸印法,此十二极要,宜明记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来识

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為一切眾生之根本识,第九之菴摩罗识為如来之清净识。菴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之无明烦恼故也。但法相宗以菴摩罗耶识為阿赖耶识之净分,不立為第九识,法性宗则立為第九识。光明玄曰:「菴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之即是佛识。」宗镜录曰:「摩罗净...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十二见

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惑

一、理惑,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三藏法数》 / 6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种论

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故名为论。 一、言论,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二、尚论,尚,高也,尊也。谓世间一切事理,随所尊尚,随所应闻,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尚论。 叁、诤论,诤,止也。谓以言论互止其失也。或因诸欲更相侵夺而起,或因身口恶行互...

《三藏法数》 / 29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惑

一、见惑。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也。我见边见等是也。又此等之惑,為於见道之位见理而断之惑,故谓之见惑。二、思惑。新译谓之修惑。為凡夫之思念,对於事事物物而起之惑,谓之思惑,贪瞋痴等是也。又此等之惑,為修道之位,屡屡思惟真理而断之惑,故谓之思惑,或名修...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难见金為毒蛇

义楚六帖十九曰:「根本律云:佛行,见有宝伏藏,佛曰此毒蛇也。有人得之。被王知,禁夺。阿难白佛言:毒蛇不谬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以得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心真见道

唯识论所明菩萨乘之见道,有真见道相见道之二。於世第一法之后念生无漏之根本智,断分别起二障之位為无见道,於次一念证所显真理之位為解脱道,此二道称為真见道。次生后得智分别思想所证之真理,谓之相见道。此有叁心相见道,十六相见道之二。而真见道有无间解脱之二道,虽涉於多...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祖

天台宗之所奉者。佛祖统纪七所。高祖龙树菩萨、二祖北齐之慧文、叁祖南岳之慧思、四祖天台之智顗、五祖章安之灌顶、六祖法华之智威、七祖天台之慧威、八祖左溪之玄朗、九祖荆溪之湛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使

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

Sarvāstivāda,梵名萨婆多部。译名说一切有部。是於佛灭后叁百年之初,上座部中立一部者。尔后犊子部等诸部由此分出。故对於其等末部而谓為根本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种法

一、叁叁味,二、四禪,叁、四无量心,四、四无色,五、八背捨,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八、十一切处,合為五十法。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金刚乘

真言教之异名。教法坚利如金刚也。瑜祇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徧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说如来叁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āna,但於印度特指佛教中阴阳和合派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篇配五刑

一、波罗夷配死,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此即根本极恶之戒也。谓修行之人,若犯此戒,道果无分,死堕地狱。四分律云:譬如断人头,不可复生;若犯此法,不复成比丘。以由此罪极重,故以死配之。 二、僧残配流,毗尼母云: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盖言人若犯...

《三藏法数》 / 418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第八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般若峰。承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礼佛双足。右膝着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大菩萨回向庄严陀罗尼门。诸佛菩萨大悲事业。菩萨璎珞大光普照庄严法门。云何修得彼一切法。为以何法而为根本。云何得已永不忘失。慈念养育一切众生。 尔时世尊告般...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 4564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优罗尼沙土

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

《佛学大辞典》 / 77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百一羯磨

百一之义,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数多,故曰百。其数多之法各有一种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眾同意赞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决

者,断然不易之谓。如来令阿难甄别真妄,一以审因心果觉之异同,一以审烦恼根本之生起,故有二种决义也。 一、审因心果觉,佛语阿难:若欲捐舍小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者。盖为阿难不知众生本具之因心,即如来所证之果觉,如来所证之果觉,...

《三藏法数》 / 29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归依

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叁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叁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叁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叁归依。(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三藏法数》 / 37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唯一神道

日本神道之一派,两部神道之对。神代不混外教,纯粹相续之意,其教相亦有用天台真言之教理仪式者。其言曰神道者根本也,儒教者,枝叶也,佛法者,华实也。故依世间显露之浅义,别佛為本地,神為垂迹,依隐幽之密义,则神為本地,佛為垂迹也。如真言之秘密,单為秘密而浅,神道之密...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义证有本识

谓第八识是出生一切善恶诸法之根本,故名本识。今论以此八义,证第八识之相也。 一、依止执受,谓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执持不失,是名依止执受。 二、最初生起,谓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如磁石吸铁,是名最初生起。(磁石喻识,铁喻父精母血。) 叁、有明了性,谓此...

《三藏法数》 / 421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叁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又云调直。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紇利俱字塔

石造或木造之塔,中心书紇利俱字者。塔是鍐字,表金刚大日果位之法界宫殿。紇利俱字為西方无量寿如来之根本种子,又為观音萨埵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金刚九喻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叁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叁、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818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不成

一、两俱不成,谓声是无常,非眼所见,若言声是眼见,而声与眼俱不能成,是名两俱不成。 二、随一不成,谓声是所作性,故以声显论,声是实法;若不将名句文等共相为用,则不成其论矣,是名随一不成。 叁、犹豫不成,谓如见云雾等,即起疑惑,以为是火非火,疑心不决,是名犹豫...

《三藏法数》 / 15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染污意

第七识之异名。以七识為迷染之根本,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烦恼俱起,缘八识之见分而生我执故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五十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之根本大律藏。梵Māla-sarvāstivāda-vinaya。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乞食遮五处

谓比丘乞食,此之五处,当避嫌疑,不可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唱令家,唱令家者,谓歌唱曲令,但取欢娱,能乱禅。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二、淫女家,淫女家者,行止不洁,声名不正,色欲因缘,障道根本。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叁、酤酒家,酤...

《三藏法数》 / 26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惑

一、现行惑,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嗔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种子惑,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三藏法数》 / 115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不赴请

根本毗柰耶云:有一长者,请佛及僧就家设供。比丘皆去,惟世尊独留在寺,令人取食,不赴其请。故说此五种因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为宴默而居,为宴默而居者,谓如来深入禅,寂然宴默,故不赴请。 二、为诸天说法,为诸天说法者,谓如来为诸天众宣说法要,故不...

《三藏法数》 / 252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昧耶戒

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叁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於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懺悔,归依,发心遮难,请师,羯磨及杨枝打,涂香,花鬘,烧香灯明,齿木,金刚线,金刚水是也。诸仪轨诀影一曰:「密教修行,先叁摩耶戒,初门也。今修四度加行终,传法灌顶之时,初...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

又名根本禪,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识

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叁,现识,伴能见之作用而现所见之妄境界者。已上叁识当於唯识论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见分,相分。四,知识,向自心所现之境界而生种种之邪分别者。五,相续识,由邪分别而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之戒本也。说二百五十戒之戒相。说戒时诵之者,谓為戒本。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药师印相

开左手置脐下,以右手重於上,二大指之头相合,名為法界印。是药师如来之根本印也。见图印集一。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五部

佛灭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上座大眾之根本,以大天而生部别,此时优婆毱多阿罗汉之下於律藏分出五部。故此五部之分派為古来律宗之所用。然其五部与有部宗所传之五部及南山一家之五部,稍有相违。但义净叁藏於二者皆不取之。见[五部律]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土体五重

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神力

楞伽经云: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听受问义。(建立,犹加被也。) 一、现身面言说神力,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入于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力等者,由佛神力加被,...

《三藏法数》 / 27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教亨

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寧州治)人,姓王氏,字虚明,七岁出家,十五岁游方。闻郑州普照寺宝和尚法席盛,往参叩。一日至睢阳,偶忆击板因缘,凝情如入禪,不觉已到河口。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师乃下马,悲喜交集。及归,语之宝公,宝曰:此似僵卧人欲转动。犹未印可,曰:曾看日...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碍

(亦名二障,出宗镜录并演义钞) 一、烦恼碍(即烦恼障),谓见、思二惑,起种种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以致障碍无漏法性,是名烦恼碍。 二、智碍(即所知障),谓由根本无明之惑,覆蔽法性,而于中道种智则成障碍,故名智碍。

《三藏法数》 / 93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心法

一切诸法,分色心二法,有质碍為色法,无质碍而有缘虑之用,或為缘起诸法之根本者為心法。此心法,显密二教相违。显教以心法為无色无形,密教以為有色有形。显密共立种种之心法。见[心]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文殊仪轨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金毛狮子

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捨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结

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法令他欢喜

一、身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为礼敬烧香散华,种种供养;若见其病苦,随时供给,令他欢喜,是名身业行慈。(梵行,即净行也。) 二、语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语赞叹,彰其实德;他不闻者,令他得闻;复读诵经典,昼夜精勤,...

《三藏法数》 / 323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腊

腊者岁末祭神之名。即以為岁末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叁月安居,其安居竟,即為比丘之岁末,谓之法腊。又名夏腊,戒腊。比丘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数此夏腊。以法腊之多少比丘之坐次,谓之腊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转叁心得叁身

一、转根本心得法身,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二、转依本心得报身,依本心者,即第七识。谓依于根本而生,故名依本心。此识转时,一切智慧无不具足,即得报身。 叁、转起事心得化身,起事心者,即第六...

《三藏法数》 / 174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觉分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叁觉分,属;念觉分兼属、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涅盘经二十六说佛言我昔住波罗捺国,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观白骨,一令数息。经歷多年各不得。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尔时唤舍利弗呵责之:汝不善教,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性各异,一主浣衣,一金师。金师...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苦本

贪欲者是苦之根本。法华经方便品曰:「诸苦所因,贪欲為本。」龙树传曰:「是时始知欲為苦本。」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觉观叁种发相

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 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叁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 二、半明半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观烦恼念念不...

《三藏法数》 / 21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教起十缘

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叁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劫时...

《三藏法数》 / 72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出小无量寿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附隋录未详作者) 昔长安僧睿法师。慧崇。僧显。慧通。近至后周。实禅师。景禅师。西河鸾法师等数百余人。并生西方。西...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 61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以摄心,则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所生之果也。足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掌珍论

具名大乘掌珍论,一卷,清辩菩萨造,唐玄奘译。明诸法无相之义,破护法之诸法有相,即破相宗之根本论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迹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矜羯罗根本印言

印為不动刀印。明為唵地哩矜娑婆契。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转法轮日

佛初在鹿野园说法之日,八月八日也。俱舍宝疏一曰:「转法轮日者,诸经论中皆云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转四諦法轮,说中间事日数不同,然不指陈说法月日者不可凭準。唯有婆沙及释律论,分明指陈说法月日,应依此文。婆沙一百八十叁云:佛於迦栗底迦月日半第八曰度阿若憍陈那,...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业

一引业,於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 又不之二业:一业,受苦乐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叁种。二不...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渐次

叁渐次者,乃楞严经中,佛欲说修行地位,而先说此叁等渐次以为根本。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不同,而皆以此叁种而为进行之本。故经云:如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也。 一、除助因,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薤、韭、蒜、兴渠也...

《三藏法数》 / 40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戒

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正,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叁昧,心行正直,故名叁昧。 一、有觉有观叁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叁昧。(空、无相、无作,即叁解脱门也。)...

《三藏法数》 / 22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也。故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

一卷,唐不空译,阅藏知津谓之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先有偈颂,次说种种之印咒,终说如意轮之根本与心及随心之叁印咒。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那伽

Nāga,译言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為摩訶那伽,喻其有大力用也。玄应音义叁曰:「那伽,此云龙,或云象也。言其大力故以喻焉。」同二十叁曰:「那伽有叁义:一云龙,二云象,叁云不来。孔雀经名佛為那伽,由佛不更来生死故也。」智度论叁曰:「摩訶那伽,名阿罗汉。摩訶...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叁藏

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铸像之始

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波斯匿王,闻优填王彫像,乃以紫磨黄金造佛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内始有二像。」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五曰:「若佛世尊自居眾首為上座,便有威肃,眾皆严整,世尊不在,即无上事。是时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礼双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我今欲造赡部...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性罪

比丘之四波罗夷罪Pārajikā也。十轮经叁曰:「出家受具足戒,於四根本性罪中精勤守护。」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十四音

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註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為根本。(中略)所言字者其义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為字义。(中略)此十四音名曰字本。」而次下经文虽就摩多及体文之五...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唯识导论

护法菩萨释世亲之唯识二十论,称曰唯识导论。二十述记上曰:「西域註释数十餘家。根本即有世亲弟子瞿波论师。末后乃有护法菩萨。护法所造释名唯识导论。」法相之学匠单称导论者,成唯识论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贫女一灯

阿闍世王授决经曰:「阿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沓婆摩罗子

沓婆,或作达婆,或作陀婆。又曰陀驃陀驃。翻云主摩罗。此云力士,或云壮士。根本律曰:波波国中有一壮士大臣,名胜军。大富多财,受用丰足。所有貲產,如毘沙门王。虽非王种,时诸壮士作灌顶法,扶以為王。后生一儿,色相端美,天然净洁。彼国之法,若天然净洁者,名实。此儿亦尔...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阎曼德迦仪轨

有四本:一,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二,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第叁十,一卷。叁,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讚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毘遮嚕迦仪轨品第叁十一,一卷。四,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叁卷。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智境四相

谓于有所证取之心,迤逦浅深,有此四相之异,故后之叁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与金刚般若四相所言不同,盖彼于迷妄之心,执为四相故也。 一、我相,我相者,谓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相。经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是也。(梵语...

《三藏法数》 / 358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颂

四卷,尊者毘舍佉造,唐义净译。摄略有部毘奈耶之偈颂。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因地倒者因地起

迷悟不离心,倒与立不离地也。玄义六下曰:「若信若谤,因倒因起。如喜根虽谤,后要得度。」禪林类集正觉逸颂曰:「堪悲堪笑修山王,因地起兮因地倒。」宗镜录七曰:「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一切眾生,因自心根本智而倒,亦因而起。」文句记十之中曰:「因谤堕恶,必由得益。如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限分

南山律宗之意,佛之制戒,有深防与限分之二。制戒本為止业因。业因必由叁毒。凡夫未能了心性,卒然制之甚难,故约於身口二业而制四重。二业既清净,则心自沈静。能见过本。故制四重為道体。是根本制也。更制其餘种类以防四重名為深防。又因过犯尚未穷极,豫加重制,禁微以防着,亦...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随缘真如之波

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於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昧

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正受,调直,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於一处而不动,故曰。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心之散,故曰调直。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萨叁修学

一、百劫顶寂中修诸叁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叁昧,华言正。顶寂者,在众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叁昧已,入金刚叁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叁昧者,金刚最坚至利...

《三藏法数》 / 253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

又曰根本。伏下地烦恼所得之上地禪,谓為近分。断下地烦恼所得之上地禪,谓為根本,即地有色界无色界之八地,故有八根本禪八近分禪。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识缘境广狭

一、第八识缘境最广,谓此根本识,染净同依,能变能现种子、根身及器世间叁种境故,是名缘境最广。(种子者,一切善恶种子也。根身者,眼等诸根也。器世间者,谓世界如器也。) 二、第七识缘境最狭,谓此识无别体相,但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识见分而为相分,是名缘境最狭...

《三藏法数》 / 204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住地

常略名四住。叁界见思之烦恼也。一见一切住地,叁界之一切见惑也,二欲爱住地,欲界之一切思惑也,思惑之中以贪爱為重过,故举重而摄他。叁色爱住地,色界之一切思惑也。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一切思惑也。於此加入无明住地,称為五住地,皆言住地者,以此五法為生一切之过,恒沙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德本

犹言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為佛果菩提之本者。法华经序品曰:「於诸佛所植眾德本。」无量寿经上曰:「消除诸漏,植眾德本。」 又德中之根本也,依是义而弥陀之名号名為德本。无量寿经上曰:「係念我国植诸德本。」教行信证六本曰:「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足论

一、舍利弗之集异门足论,二、大目乾连之法蕴足论,叁、大迦多衍那之施设足论,四、提婆设摩之识身足论,五、筏苏蜜多罗之品类足论,六、同人之界身足论也。前叁论為佛在世之作,后叁论為佛灭后之作,皆论一切有部宗之法义。智度论二谓為六分阿毘曇者是也。后迦多衍尼子作发智论,...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律五论

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

与[说一切有部]同。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学

学佛人可通学者有叁:一、戒学,戒者禁戒也,能防禁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二、学,者禪也,能使静虑澄心者。叁、慧学,慧者智慧也,观达真理而断妄惑者。戒学者律藏之所詮,学者经藏之所詮,慧学者论藏之所詮。依戒而资,依而发慧,依慧而证理断恶。因位之修学,过此叁...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西天二十八祖

天台於天竺二十四祖之付法,禪家立二十八祖之传灯。见[二十八祖]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