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叁卷,长阿含经第二至第四。因阿闍世王问伐邻国事,广為比丘说七法六法。乃至歷叙入涅槃分舍利之事。佛般泥洹经二卷,大般涅槃经叁卷,般泥洹经二卷,皆為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諦。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諦。」涅槃经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諦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尔时诸因坻天、诸梵天、诸波那和提天、诸伊沙天、诸那提乾天,同时三反作是称誉法:“贤者须菩提所说法甚深,怛萨阿竭皆从是生。其有闻者,若讽诵读有行者,我辈恭敬视如怛萨阿竭,我辈恭敬视菩萨摩诃萨持般若波罗蜜者。” 佛语诸天人:“如是,如是!昔我于提和竭罗佛前,逮得般...
《道行般若经》 /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 11100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阿难尊者夜见饿鬼,名焰口(不空译焰口,实叉难陀译面然)。鬼请阿难施一斛食。阿难还白佛,佛说施饿鬼食之法。又名斛食法。使一切道俗修之。比丘每日生饭,亦施饿鬼之法也。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曰:「阿难独居,静处夜叁更,有饿鬼现前,名焰口。形丑陋,口中吐火。白阿难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3178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忉利天之善法堂,有鼓,不击而自发妙音者。唐华严经十五曰:「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眾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偽。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中略)叁十叁天闻此音,悉共昇善法堂。帝释為说微妙法,咸令顺寂除贪爱。」法...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叁、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叁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瓔珞经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汝等修德奉行众善,必获景福。譬如农夫宿有良田,耕犁调熟,雨润和适,下种以时,应节而生。芸除草秽,又无灾害,何惧不获?昔我前世未为佛时,心弘普爱,愍济众生,犹若慈母育其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勋着。寿终,魂灵上为...
《六度集经》 / 479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大乘经中选定五部者,天台大师也。一华严经,二大集经,叁大品般若经,四法华经,五涅槃经。法华玄义曰:「究竟大乘,无过华严大集大品法华涅槃。」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ānta者,古师一译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悉為汉语普徧之义,檀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眾生,故云悉檀。天台随於南岳,愚案悉檀与新译之悉曇同,成就之义也。一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眾生...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俗云杜鹃。见别都顿宜寿条。(CBETA註:查无此条,参考《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卷1:「我汝旧里化成[监鸟]鷜示怪语鸣别都顿宜寿(此鸟近吴语云析家命鸣)我汝旧里化成乌鸟示怪语鸣阿和萨加(此鸟远吴语病来将命尽)」)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為譬。涅槃经二十叁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訶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復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经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事一切如来。欲广积集诸大菩萨福德资粮。欲证佛智。欲以无碍等持总持诸解脱门神通游戏。欲令虚空...
《佛说回向轮经》 / 1541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无他适也。修行之人,若能摄心敛念,不涉余缘,则所修行业,决可成办。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八十万。菩萨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复有自在大自在等诸梵天子。及无数百千净光天子。如是等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 尔时圣观...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5643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顺於如来藏申二水指(第四指),使指头相柱如山峰,其二火指(中指),头亦相柱稍屈如连环状,又开二空指(大指),相去二寸已下,即是。真言曰:南磨萨婆怛他揭帝弊(归命一切如来等),萨婆佩也微揭帝弊(能除一切悕障等也,亦是嘆佛归命也),微湿囀目契弊(种种门也亦是巧妙养...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唐朝置管领天下僧尼之官,谓為功德使。僧史略中曰:「会要云:大历十四年,勅内外功德使并宜停置。若然者,代宗朝早置功德使。」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菩萨於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於叁途,得六根互用之功德。於此安其分,着其法,不更进修而入十住之位,是名顶堕。离叁界之惑之位,故云顶,於此顶位堕落不进,是即顶堕。八教大意曰:「若专住似位名為法爱,已得相似六根互用,已破两惑永无坠苦,若爱此似位名為顶堕。」智...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梵语刹那,华言一念。经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俱舍论云: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刹那者小念也。)
《三藏法数》 / 73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八功德水之池。在极乐。无量寿经上曰:「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叁十乃至百千由旬。纵横深浅,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上。与大苾刍众俱。尔时大智舍利子法将中最。哀愍世间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咨问。愿垂听许。佛告舍利弗。随汝所问我当为说。时舍利子即以伽他请世尊曰。 大师所授记 当来佛下生 彼号为慈氏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 3253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5日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说不空罥索神咒王法。若成就者福不唐捐。能令无量无边诸众生界。一切业障悉皆清净。能集无量福德资粮。增长善根方便善巧。通达无边智慧境界。六波罗蜜多皆得圆满。复能证得无上菩提。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及四圣谛神足根力菩提分法。复能示现静虑...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457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Sundari,孙陀罗难陀尊者之本妻,译曰艳。 又Sundari罗汉名。一聚落之小儿,生而端正,名孙陀利,波斯匿王率小儿诣佛所,佛说四諦之法,小儿悟道,佛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十。 又有婬女名孙陀利,在大眾中诽谤佛,是佛十难之一。佛说其往昔之因缘。名為孙陀利宿缘经。摄於兴起行经...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
《六度集经》 / 235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為此异名。密严者,以叁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严经上曰:「今此世界名曰密严,是中菩萨。悉於欲、色、无色、无想、有情之处,以叁摩地力生智...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尔时如来,在舍卫国,厌患利养。有一深林,名贪庄严,逃避利养,往至林中。林中有寺,时一罗汉,名那弋迦,作此寺主。佛至彼林,到后日中,有诸人等,持衣供养,满于林中,作是言曰:“我不用利养,而此利养常逐我后。”有万二千比丘,亦至彼处。佛语诸比丘:“利养者是大灾害,能作...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58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圣勇菩萨等造 求彼真实无修可得,最上颠倒成就灾祸,善因无有憍慢情深,无我远离。是处伽蓝寂静无缚,布施虽多全无诤讼,有情所居广大清净,声闻动转大乘安固,彼天如空智慧最胜,秘密甚深因行无倒,了知边际力用无尽,虚空无性随顺容物,贪爱颠倒自性迁移,彼彼复增听闻诚实。...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10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吉祥天女於过去念此佛,得今之富乐自在。故诸人欲得富乐者对於吉祥天之像,应归命於此佛云。见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法野菩提道场,坐金刚摩尼宝师子之座,有菩萨摩诃萨众周匝围绕,复有十佛刹百千俱胝那由他众听佛说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不思议光王,即从座起,瞻视大会诸菩萨已而白众言:“汝诸佛子,今当谛听!此娑婆世界满一大劫,较量时分,是彼...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618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
《妙法莲华经》 / 417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闻如是: 一时众祐在无夷国,坐于树下,颜华韑韑,有逾紫金,欣然而笑,口光五色。当时见者靡不踊豫,咸共叹曰:“真所谓天中天者也。” 阿难整服稽首而曰:“众祐之笑,必欲济度众生之冥也。” 众祐曰:“善哉!实如尔云,吾不虚笑,即兴法也。尔欲知笑意不乎?” 阿难对曰...
《六度集经》 / 1362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众比丘以食时持应器入城求食,而日未中,心俱念言:“入城甚早,我曹宁可俱到异学梵志讲堂坐须臾乎!”佥然曰:“可。”即俱之彼,与诸梵志更相劳来,便就座坐。是时梵志自共争经,生结不解,转相谤怨:“我知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于道,...
《六度集经》 / 994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锡兰岛本名楞伽,佛说楞伽经处也。山中拔海叁千尺,有胜区曰坎第,有湖作牛形,周遭可十里,故宫在焉。宫外一寺,有卧佛供养此中。岛中最高峰突出如方域,上有佛迹,长可二尺,土人往往於鸡鸣时攀躋瞻礼,谓可消灾难。殆即佛说经处矣。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摩揭陀国闲寂法林,坐妙菩提金刚坚固无量妙宝共所庄严红莲华台师子座上,与十不可说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土极微尘数大菩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不可思议光王,承佛威神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 628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一卷,唐玄奘译。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叁善勇猛,四胜諦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天台之说。一大藏经之题,不出人法譬之叁,此中由单復具足之不同,而生七种之别:一,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為能说之人,阿弥陀為所说之人,是以两土之果人立名也。二,单法立题。如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為经中所说之法也。叁,单譬立题。如梵网经,梵网為梵天之罗网,以譬...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尽智,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智,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叁界受生,是名无生智。(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叁乘之种子皆具,或可為阿罗汉,或可為辟支佛,或可為佛,无有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此有四类:一具菩萨声闻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二具菩萨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叁具声闻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四叁乘皆具而开果不定也。此中第叁...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有四部:一,旧杂譬喻经二卷,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二,杂譬喻经,一名眾经撰杂譬喻经一卷,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叁,杂譬喻经二卷,失译。四,杂譬喻经一卷,后汉支娄迦讖译。五,譬喻经十卷,不入藏经。有坊刊。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3790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归命三尊具奉十善,德被遐迩靡不承风,兵刃不施,牢狱无有,风雨时节国丰民富,四表康休,路无怨嗟,华伪小书举国绝口,六度真化靡人不诵。时有梵志,执操清净,闲居山林不豫流俗,唯德是务。夜渴行饮,误得国人所种莲华池水,饮毕意悟曰:“彼买此池,以华奉佛...
《六度集经》 / 73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1508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177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断断,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 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 叁、随护断,谓于无漏真实叁昧相中,随顺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四、...
《三藏法数》 / 14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香醉山五髻乾闼婆王宫。彼有种种鼓乐弦歌出微妙音。 尔时世尊处大殿中。与诸菩萨摩诃萨众俱。复有诸大圣众皆来集会。所谓有学无学诸声闻众。并无量无边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复有无量无边成就持明持金刚者。金刚手及忿怒王持明...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2589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昔者叶波国王号曰湿随,其名萨阇,治国以正,黎庶无怨。王有太子,名须大拏,容仪光世,慈孝难齐,四等普护,言不伤人。王有一子宝之无量,太子事亲同之于天。有知之来,“常愿布施拯济群生,令吾后世受福无穷。愚者不睹非常之变,谓之可保。有智之士照有五家,乃尚布施之士。十方...
《六度集经》 / 4676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昔者菩萨,时为凡人,年十有六,志性开达,学博睹弘,无经不贯练精深。思:“众经道术,何经最真?何道最安?”思已喟然而叹曰:“唯佛经最真,无为最安。”重曰:“吾当怀其真处其安矣。”亲欲为纳妻,怅然而曰:“妖祸之盛莫大于色,若妖蛊臻,道德丧矣。吾不遁迈,将为狼吞乎?”于是遂...
《六度集经》 / 524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乃至我今同说。即说大明曰。 娜么飒哆南(去音下同一)三藐三勃陀(去音)俱(去音)胝(上音)南(二)怛侄(停也反)他(三)唵(四)折隶(五)主隶(六)准提(七)莎...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3206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叁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叁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八宗之一。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詮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諦相品之意。又名普為乘...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昔者菩萨,生钵摩国。时为梵志,名曰儒童。白师学问,仰观天文,图谶众书,闻见即贯,守真崇孝,国儒嘉焉。师曰:“尔道备艺足,何不游志教化始萠乎?”对曰:“宿贫乏货无以报润,故不敢退也。母病尤困,无以医疗,乞行佣赁以供药直。”师曰:“大善!”稽首而退,周旋近国,睹梵志五百...
《六度集经》 / 996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有诸天及持明仙等。师信大梵者众。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诸天...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131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陀罗尼名。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唐代失译。二经同本异译。此中说之。经曰:「我今说过去沙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中略)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真言教叁部经之一。是為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总名,故通於现行流布金刚界之诸经,然特以叁本為主:一為不空所译叁卷之教王经,具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十八会之第一会四品中译其第一品者。二為施护所译叁十卷之教王经,具名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叁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 109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闲居深惟:“众生自始至终,厌五欲者鲜。”过日中后,至向佛所,稽首毕退白言:“唯世尊!吾闲坐深惟:“众生知足者鲜,不厌五欲者众。”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如尔之云。所以然者?往古有王,名曰顶生,东西南北靡不臣属。王有...
《六度集经》 / 109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缘,谓须弥山,佉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阤罗山,伊沙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
《三藏法数》 / 564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如来所应供养,谓如来出现世间,咸欲利乐一切众生,于天人中,最尊最上,不降伏者而降伏之,无救护者而救护之,未度脱者而度脱之,以是因缘,一切天人所应供养。 二、阿罗汉所应供养,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而能利益有情,为世福田,以是因缘...
《三藏法数》 / 186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净居天中。与诸天大众净居天王。伊首罗天王魔醯首罗天王。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及诸天众。宝莲华师子之座而说妙法。逾如日光照明一切。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礼佛足已整理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罗尼。名不空罥...
《佛说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 / 4525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有二:一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称。一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唐宝思惟译。此二為同本,校量数珠之体质而以菩提子為至极者。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 /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生身,生身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身也。 二、法身,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 6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一切诸佛威神恩,诸过去、当来、今现在亦尔。 佛在摩竭提国时,法清净处,其处号曰在所问清净。 始作佛时,光景甚明。自然金刚莲华,周匝甚大。自然师子座,诸佛过去时亦悉于上坐,仪法等无有异。 极相法中,出生极过度已。诸佛身体行,悉等具足,明无所复挂碍。 不可...
《佛说兜沙经》 / 239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6日昔者菩萨守戒行净,积功累德,遂获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游处舍卫国。天龙鬼神、帝王臣民靡不归宗,虫道邪术值佛影隆,犹日明盛萤火隐退。贪嫉之兴,不睹亡身之火,邪党构谋,劝女弟子名曰好首,以毁天尊。国人未获真谛者,有沉吟之疑,心疑诸沙门,王亦怪焉。蛊道贪浊,...
《六度集经》 / 1918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佛言。夙夜不学老不止淫。得财不施不受佛言。是四出心。还自侵身。往古豪富。傲尊自恣。国王帝主。世俗愚人。但知昼夜过疾不觉命尽。常欲瞋怒强佷。自用淫憍贪富。今为所在。不好经道恶闻自侵。走心恣意放逸无禁。当尔之时。不觉饥渴。不能自惟九孔疮痍。臭处不净。行止卧觉。百端...
《佛说四自侵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922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4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优梨聚中。时,诸比丘,中饭之后坐于讲堂,私共讲议:“人命致短,身安无几,当就后世。天人众物无生不死。愚闇之人,悭贪不施,不奉经道,谓善无福,恶无重殃。恣心快志,恶无不至,违于佛教,后悔何益?”佛以天耳,遥闻诸比丘讲议非常无上之谈,世尊即...
《六度集经》 / 147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昔者菩萨,伯叔二人,各资国货俱之裸乡。叔曰:“夫福厚者衣食自然,薄祐者展乎筋力。今彼裸乡,无佛、无法、无沙门众,可谓无人之土矣,而吾等往,俯仰取其意,岂不难哉?入国随俗,进退寻仪,柔心言逊,匿明扬愚,大士之虑也。”伯曰:“礼不可亏,德不可退,岂可裸形毁吾旧仪乎?”...
《六度集经》 / 435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佛之大悲,摄化眾生,常住於叁种之念:第一念住,眾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第二念住,眾生不信佛,佛亦不生忧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第叁念住,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见俱舍论二十七。 又谓叁念处。见法界次...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叁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髮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髮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髮际?...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对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极之涅槃為第一义空。小乘之涅槃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叁藏法数四十六曰:「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无有相,是為第一义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於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叁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当谛听。我有六字大明王陀罗尼。乃是过去无量诸佛。为诸大士之所宣说。阿难。我今复为汝等及末世有情。宣说是陀罗尼。当使有情。于未来世。得此陀罗尼者。而得大利。 尔时阿难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709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四姓家遭宿命殃,贫窭尤困,草衣草席,菜糜自供;虽为极困,足不蹈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众邪不能染其心。朝禀暮讲,经戒不释于口,世尊所叹,众智所敬,虽衣食不供于身口,奉养圣众,随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忽一日。诸...
《六度集经》 / 507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