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世王害父王,身生恶疮,既遇世尊月爱光,身疮渐愈,即还本宫,都不知如来涅槃。於涅槃夜,梦月落,日自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陨,復有烟气自地出,七彗星现於天上,復见天上有大火聚。徧空炽燃,而堕於地。见后分涅槃经下。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有余涅槃,谓见、思烦恼已断,尚余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余涅槃。(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余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余,是名无余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阴为我,余四阴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谈也。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见[即]条及烦恼即菩提条。大集经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於诸欲中实无染。」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叁、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徧诸处犹如虚空。见涅槃经二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入涅槃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般舟讚曰:「念佛即是涅槃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為涅槃门。北方為阴之极,故以配於寂静之涅槃。见[四门]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Śuddhi anthaka又Kṣudra anthaka,又作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迦,周梨槃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半託迦,翻曰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槃特。后又於路上生一子,名曰周利槃特。槃特者,路之义。周利槃特者,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摩訶提婆Mahā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后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為大眾部。先是虽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眾皆默然,唯迦叶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訶迦叶。」古今禪宗以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法性之体,离诸相而寂灭无餘,是云离,法性之用,微妙不可思议,是云微。离者涅槃也,微者般若也,宝藏论离微体净品曰:「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无我无造谓之离,有智有用谓之微;无心无意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般若故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餘...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為常。二乐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為乐,又运用自在,所為适心,名之為乐。叁我德,解我有二种:一就体自实名為我,如涅槃经哀嘆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胜义法,胜义法即涅槃也。谓涅槃之法,其义最胜,故名胜义法。(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法相法,法相法,即四谛法也。谓四谛之法,各有相状,是名法相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藏法数》 / 8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我者自在之义。凡夫虽认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心无一自在者,思為我者。惟迷倒之见耳。无我之实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见。然彼但知无凡夫之倒我小我,更不知佛之有真我有大我。佛所证之涅槃,真我也,大我也,佛得八自在,离一切之繫累,於万法自在,以之為涅槃之大我。涅槃经一部...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母生佛后,七日而命终。姨母代养之。因果经一曰:「太子既生,始满七日,其母命终。(中略)尔时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养太子,如母无异。」佛本行集经十一姨母养育品曰:「时净饭王,见其摩耶国大夫人命终之后,即便唤召诸释种亲年德长者,皆令云集,而告之言:汝等眷属,并是国...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菩萨摩訶萨,译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华文句二曰:「若具存应言菩提萨埵摩訶萨埵,什师嫌烦,略提埵二字。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摩訶此言大,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眾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槃,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
《三藏法数》 / 21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Panthaka,又曰半他迦,槃陀迦,般陀,槃特。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又曰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曰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曰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罗汉果。善见律十六曰:「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通,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对於生死之河而譬涅槃於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又佛之入涅槃,如日之入山,故譬涅槃於山。涅槃经十四曰:「佛日将没大涅槃山。」大日经疏二十曰:「如是大涅槃迹极通本,眾生有缘薪尽,即如来方便之火息,故涅槃也。佛日既隐於涅槃山,故黑色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对於小乘之偏空,而谓大乘究竟之空寂為大空。空亦為空。是為究竟之大空。即大乘之涅槃也。密教以阿字為此大空。证之谓為大空智。宝积经二十二曰:「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空寂亦復如是,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眾生没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胜劣之叁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无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即四諦也。苦集二者如上。灭者谓灭生死苦果之涅槃。道者谓可得涅槃果之正道。盖苦集灭道者為世间与出世间,即生死与涅槃之一双因果,苦為生死之果,集為生死之因,灭為涅槃之果,道為涅槃之因也。但先果而后因者,以果显着易知,因幽微难知故也。此四种之理,皆是真实,故云諦。声...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Mahāvairocana,台家依普贤观经译為徧一切处,密家译為大日,皆為法身如来之极称。普贤观经曰:「释迦牟尼,名毘卢遮那徧一切处。」法华文句九曰:「法身如来名毘卢遮那,此云徧一切处。」大日经疏一曰:「梵音毘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徧明之义也。然世间日则别方分,若照...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涅槃於拘尸城之因缘也。涅槃经二十九曰:「往昔此地有转轮圣王,唱如是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能断如是无常大苦。我是时始闻佛之名号,发菩提心。自是已来,以是法转教无量眾生。是故我今於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佛身是常住之法。我忆往昔所行...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支那十叁宗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道登,曇度,道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道绰等,多以涅槃為宗。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凡禪家讽唱之末,必有十方叁世等语,此名略叁宝。谓十方叁世一切佛者,佛宝也,诸尊菩萨摩訶萨者,僧宝也,摩訶般若波罗蜜者,法宝也。其鸣磬之法,十方一下,诸尊一下,摩訶般若一下,以分叁宝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口尸]罗拏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駄天急追取还,至唐代授南山道宣律师。鬼盗双牙之说,出后分涅槃经。曰:「尔时帝释,持七宝瓶,至荼毘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言:莫輒自取,可待大眾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灭。於佛口...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觉有叁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唯妙觉果佛,具足叁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
《三藏法数》 / 17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如来之教法,譬之甘露。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為世尊,无能及者。安稳眾生,故现於世,為大眾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说涅槃。」佛地论叁曰:「如来圣教,於诸外道一切世间邪劣教中,最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永不死故。」註维摩经七:「什曰:佛法中以涅...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於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為理密,以真言部诸经為事理俱密。苏悉地经疏中曰:「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叁世如来身语意密,是為事密。问:华严维摩般若法华等诸大乘教於此显密何等摄耶?答:如华...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数本:一罗什所译摩訶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為佛说摩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徧智藏...
《佛学大辞典》 / 91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阿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阿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阿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Śāṭaka,旧云舍勒,又云涅槃僧。译内衣及裙。所善轻重仪下曰:「舍勒,四分云涅槃僧,此名内衣,即舍勒也。」玄应音义十五曰:「舍勒,此翻為衣,或云内衣也。」梵语杂名曰:「裙,舍吒迦。」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波颇,梵语具云波颇蜜多,华言明支,中天竺叁藏沙门也。唐贞观年间,于大兴善寺,译星陀罗尼经等。以如来所说诸经圣教,约其义趣浅深不同,令众生修行有序,而立五教,故名波颇五教。(中天竺,即西土之国名也。叁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一、四谛教...
《三藏法数》 / 328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為诸法之生因者。叁风仙论师,以风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為正行者。七毘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為涅槃之正因...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经圣行品所说之生灭灭已寂灭為乐八字也。谓之雪山八字。叁教指归二曰:「雪山八字者,即圣行品,雪山大士从罗剎求半偈而捨全身也,八字即生灭灭已寂灭為乐。」涅槃经十四曰:「谁当信汝如是之言,為八字故弃所爱身。」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隋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叁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
《三藏法数》 / 45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E,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曀,蔼,曳[口垔]。字记曰:「短蔼字去声,声近樱係反。」大日经作「翳」,金刚顶作「曀」,涅槃经作:「[口垔]」。金刚顶经字母品曰:「曀字门一切法求,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曀字时,是起所求声。」大庄严经曰:「唱翳字时,出所...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通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经二,诸比丘再叁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為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訶迦叶,是迦叶者当為汝等作大依止。」舍利弗问经曰:「我寻涅槃,大迦叶等当共分别,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迦叶传付阿难,(中略)舍那婆私传付优波毱多。」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志名。略曰婆吒,译曰最胜。為邪见外道,执涅槃之无常,且计草木有命。涅槃经叁十九曰:「復有梵志姓婆私吒,復作是言:瞿曇!所说涅槃常耶?」(已下广与佛对论涅槃之常无常)。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私吒,此云最胜,或云无上,亦同闍提,邪见宗也。」楞严经十曰:「是人则堕...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经叁十二曰:「大海有八种不思议。以譬涅槃:一渐渐转深,二深难得底,叁同一咸味,四潮不过时,五有种种宝藏,六大身眾生居住,七不宿死尸,八万流大雨入海亦无增减。」又以此八喻譬僧伽。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转烦恼依菩提,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证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
《三藏法数》 / 22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珍宝之洲渚也,涅槃经以譬究竟之涅槃。同於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处採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眾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叁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常没,谓人不能修习涅槃之法,则不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常没。(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不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叁、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
《三藏法数》 / 174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毘罗城龙弥儞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叁、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眾分离...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