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条搜索结果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是也)。解行住(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相住(七地是)。开发相住(八地是)。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处

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他适也。修行之人,若能摄心敛念,不涉余缘,则所修行业,决可成办。经云:制之一处事不办。是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相性。二名生性。叁性性。相性者。根尘等法据理本寂。名相性。生性者。本识等心据理不起。名生性。性性者。双泯前二名性性。性体一。以从诠故立其叁名。真法离相。名为性性。

《法门名义集》 / 77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弘誓愿

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諦而发此四愿也。止观大意谓一眾生边誓愿度,是缘苦諦而度边眾生之愿也。二烦恼数誓愿断,是缘集諦,而断尽烦恼之愿也。叁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空

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谓真如之性,本生灭。然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 98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我解。永断见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漏。既有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根

一、浮尘根,浮尘根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也。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见闻觉知之用,故名尘。经云:眼如蒲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是也。 二、胜义根,胜义根者,谓眼等六根,有增上胜力,能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名胜义。如眼能...

《三藏法数》 / 142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见,二、有对对,叁、善恶记之叁性,四、欲色色之叁界,五、有漏漏,六、有寻有伺伺,七、有所缘所缘,八、有执受执受,九、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能坏、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心道人

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心道人者,...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佛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佛处。佛為说法,王见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佛曰:我虽...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为而向有为。则为所不俱。有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智

一、如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减,是名如理智。 二、如量智,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三藏法数》 / 95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上分结

上分结者,即色界、色界之结惑也。 一、色爱结,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色界众生,虽欲界粗染贪爱,而于上妙五欲取着厌,由此爱惑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色爱结,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色界众生,虽...

《三藏法数》 / 318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净居天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安乐行

谓身危险故安,心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生忍,同於上之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竭,以破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吉祥果

鬼子母所持之果名。訶利帝母真言经有曰:「以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於右手中持吉祥果。」今以石榴充之。鹰峰群谈五曰:「问曰:鬼子母所掌吉祥果,或谓之石榴,是乎不也?答曰:有云:吉祥果西方有之,此间矣。画像方式云:吉祥果如苽蔞,黄赤色,此方所之(已上)。忆是以石榴...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业报

一、现报,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极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受善恶之果报也。 二、生报,生报者,谓今生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受善恶果报也。 叁、后报,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 四、报,报者,谓由记业,而受不善不恶之果报也。(记业者,即不...

《三藏法数》 / 13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智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异。如人闭目,外分别。由此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三藏法数》 / 118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顺流十心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明昏闇,谓诸众生,从始来,闇识昏迷,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性

一、有性,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涅槃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3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观行

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明所覆,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盖

盖即盖覆之义。谓诸众生,由此贪等五惑,盖覆心识,而于正道不能明了,沉滞叁界,不能出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 一、贪欲盖,贪欲者,引取厌曰贪,希须乐慕为欲。谓诸众生贪爱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有厌足,以此贪欲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

《三藏法数》 / 39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答云。此称赵州字,而為禪家之公案。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观心

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心為万法之主,一事漏於心者,故观察心,即观察一切也。因而凡究事观理,尽称為观心。对於是而商量释迦一代之教法,谓之教相。此二者,大乘诸宗,不具备,法相宗叁时之判為教相,五重唯识為观心,乃至天台之五时八教為教相,一心叁观為观心,十界二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性种性有十行菩萨

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得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得之利故。曰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曰饶益行。叁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二故。曰嗔恨行。四尽行。以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息故。曰...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漏善业,而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常、四观法我也。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布施偈

又名叁轮清净偈。叁轮者,能施,所施,施物也,清净者,於此叁轮所得也。心地观经所谓:「能施所施及施物,於叁世中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邻虚

又曰邻虚尘。新译曰极微。色法之最极少分,邻似虚空者,此為色法之根本。胜论外道谓此邻虚於叁灾劫末时亦不坏,分散於虚空而常住。佛教之小乘有部宗,虽立极微為实有。然以為因缘所作,业力尽,极微亦坏,故明為常生灭。是内外道之区别也。楞严经叁曰:「汝观地性,麤為大地,细...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閦

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译曰动,不动。瞋恚。往昔於去此东方千佛剎,出现於阿比罗提国之大目如来所发愿,修行后,成佛於东方,其国土名善快,今现於其土说法。又依密教谓阿閦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於东方之如来。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黄金色。阿弥陀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不增长业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知所作业,知所作者,谓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故思所作业,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授学学人记品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148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七常住果

常住者,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应供养

一、如来所应供养,谓如来出现世间,咸欲利乐一切众生,于天人中,最尊最上,不降伏者而降伏之,救护者而救护之,未度脱者而度脱之,以是因缘,一切天人所应供养。 二、阿罗汉所应供养,梵语阿罗汉,华言学。谓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而能利益有情,为世福田,以是因缘...

《三藏法数》 / 18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空见

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路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槃,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

《三藏法数》 / 128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恩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叁、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

《三藏法数》 / 187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空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光音天下生人间

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地更始,盪盪空虚,了所有,亦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十一品思惑

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嗔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为四地,色界空处、识处、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嗔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三藏法数》 / 206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所记别,故名记。 一、能变记,谓第八识心王,是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所分别,故名能变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途对叁毒

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自在

一、得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生智慧,舍于叁界,性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一乘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碍。顿教但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碍,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面观音

经轨十二面观音,是誌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通载九曰:「梁武令僧繇写誌公像,公以指[(改-己+牙)/力]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山谷外集十四曰:「十二面观音正面,注僧伽至临淮,尝卧贺跋氏家,现十二面观音形。其家欣庆,遂捨宅归焉,即今寺也。见宋高僧传。」临济录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兰若

Āriṇya,寺院之总名。是比丘之住处。又作阿兰那,阿兰攘,阿兰若迦,阿练若,阿烂拏,阿练茹,曷剌[羊儿]等。译曰諍声,闲寂,远离处。离人里五百弓之处。华严经一曰:「阿兰若法,菩提道场。」大乘义章十五曰:「阿兰若者,此翻名為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阿兰若言阿兰那...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量心

量心者,慈悲喜舍也。通名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也。所缘众生既量,而能缘之心亦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量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量心。 二、悲量心,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断一切断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智,妄外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三藏法数》 / 80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不共法

一者诸佛身失。身行善顺。名身失。二者口失。口业善顺。名口失。叁者念失。念顺差。名念失。四者异相。怨亲等节护。名异想。五者不定心。常住叁昧。散须臾。故名不定心。六者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知已舍。七者欲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质直

质者正也,正直之心,諂曲也。佛道在悟达眾生本有之天真,故示其意曰质直是净土。法华经寿量品曰:「眾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眾僧,俱出灵鷲山。」又曰:「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维摩经佛道品曰:「直心是菩萨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空定

又云四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边之虚空心,与空边相应,故名空边定。二识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边之解,心与识边相应,故名识边处定。叁...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体非伪妄曰真,性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 10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魔

四魔又加净之四為八魔。是前四為凡夫之魔,后四為二乘之魔也。涅槃经二十二曰:「八魔者,所谓四魔净。」法华文句六曰:「圆教法身安处空理,復通别二惑八魔等畏,故言踞师子床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束芦二义

一、互相依,谓如束芦互相依倚。以譬六根六尘,更相由藉而成染惑也。以由根依尘故,而发妄知,尘依根故,而有幻相,是名互相依。(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取中空,谓取芦苇中本空虚,自性不实,...

《三藏法数》 / 130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通教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逼迫相,集和合相,灭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能坏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量义经曰:「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相,以何因缘名為相?善男子!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如是相。故名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