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福建建阳县人。姓蔡,字永觉。幼修儒学,二十岁补弟子员。二十五岁,闻僧诵法华经,嘆曰:周孔之外,果别有一大事。自是留意教乘,博通经典。寿昌慧经,开法於邑之董岩,师随而参禪,四十岁落髮。慧经迁化后,依止於同门之博山元来,受具戒。寻辞归闽。舟过剑津,偶闻僧诵法华经,...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诸法实相之一法印也。即对於叁法印而谓诸法实相之一理也。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曰:「无量眾所尊,為说实相印。」嘉祥疏四曰:「為人说於实相,印定诸法。」叁藏法数四曰:「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有罗汉畜一沙弥。知七日后命终,使归家。路见蚁穴欲被水漂,以土救之,七日后归至。师怪问之。具说其事。师曰:可延寿命者心也。见杂宝藏经,七帖五。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餘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叁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於其门外闻一苾芻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芻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叁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传灯录曰:「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达磨大师於禹门千圣寺端坐而化,其徒為之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后二年,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於葱岭,手携隻履,翩翩独逝。问师何往?曰:西天去。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壙视之,惟见空棺,一革履存焉。」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 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叁、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三藏法数》 / 12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叁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叁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归於叁宝及戒而生四不坏信,称為四归法。瓔珞本业经下曰:「佛子,次第為受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广西全州之湘山寺,无量寿佛真身在焉。其法名曰全真。唐肃宗时,脩道於衡山。后居湘山者七十年。涅槃於此。其徒漆其身而龕之。僖宗时,奉為无量寿佛。歷朝香火甚盛。明一统志八十叁曰:「全真,柳州人。唐至德初来游湘源,刱净土院。宋州刺史韦宙,遣使礼请,翌日即至,四门各见其...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正食前后之小食也。小食点空心之义。畷耕录曰:「今以早饭前及饭后,午前午后晡时食為点心。唐史郑修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饌。夫人顾其弟曰:治粧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则此语唐时已然。」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叁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叁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面如弓背,朝东西南叁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树為城,臺高四十九丈。刀山為坡,砌就六十叁级,犯鬼登此臺照镜见闻之后,押入叫唤大地狱内。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诸说不同,梁摄论十四曰:「如来报障清净,由除七种生死」。而同十卷明四种生死。谓一方便生死,菩萨為利生之生死也,於地前及初叁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四地。二因缘生死,八相示现之生死也,於四五六地感之,灭之而入於七地。叁有有生死,有后有也,於七八九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十地...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相传在酆都殿后之左。无论男妇,好宰杀血溅厨灶神佛庙堂经典书章字纸一切祭祀器皿之上者,及虐待婢僕打扑出血者,皆入此池。或云无论男女,凡不顾神前佛后,不忌日辰如五月十四十五日夜八月初叁十月初十此四日犯禁交媾者,除降恶疾暴亡外,死后浸入此池。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叁、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叁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U āsaka,梵称优婆塞,译云信男,又云信士。在家之信者,受叁归五戒或八斋戒者。通俗编曰:今人出财布施曰信士。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某五百,义士即出资助刊者。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士皆改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义士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昼夜六时之一。夜间区分初中后叁时,此為其后分故有此称。即寅刻,近日出之时也。佛遗教经曰:「初夜后夜,亦废勿有。」弥勒所问经论叁曰:「初夜后夜,精勤修行。」即其例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曰:「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婆沙论九十九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儿,字大天。商主往他国,久不还,其母与其子有染。后闻父还,与母设计杀父,是第一无间业也。事恐灵,与母逃於摩竭陀国华氏城,彼后遇在本国供养之罗汉,復恐事彰,而杀罗汉,是第二无间业也。其后,母通於他人,大天怒,杀母,是...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宋秀州长水子璿,字仲微,号长水。以华严為宗。初依本州洪敏法师,学楞严经。后参瑯琊山慧觉禪师,豁然大悟,欲嗣其法,瑯琊谓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以报佛之恩德,勿以殊宗為介。乃再拜奉教。后住长水。以贤首之宗製楞严经等疏,总行於世。见五灯会元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即[浮屠]也。汉书霍去病传曰:「收休屠祭天金人。顏註,金佛像是也。」汉武故事曰:「毘邪王杀休屠王,以其眾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餘,其祭不用牛羊,惟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祀之。」鱼豢魏略西夷传曰:「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為须陀洹果Srotā anna hala,巴Sotā anna hala,斯陀含果Sakrdāgāmi,阿那含果Angā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叁果翻名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唐百丈山怀海禪师初立禪家一门之宗规,谓之百丈清规。后世称之谓古清规。宋景德元年,翰林学士杨亿有古清规序,则此时尚存。其后灭亡,仅有颂偈等,散见於诸书,后来诸师收集而出於世。有宋徽宗崇寧二年,宗賾所集之崇寧清规,宋度宗咸淳二年,惟勉所集之咸淳清规,及元武宗至大四...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向修禪而无正闻慧之比丘,所谓暗禪师是。如善星比丘,得第四禪定谓证涅槃,及其后退失四禪,拨无涅槃之法,谤阿罗汉尚有后身,堕於无间地狱,是曰无闻比丘。楞严经九曰:「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谤后生,堕阿鼻地狱。」...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正像末叁时之一。像者似也。谓与佛灭后五百年后一千年间所行之正法相似之佛法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大论佛法凡有四时:一佛在世时。二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叁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四转復微末,谓末法时。」叁藏法数曰:「正犹证也,像像似也。」顺权方便经...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禪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也。碧巖初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来,单传心印。」祖庭事苑曰:「传法诸祖,初以叁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矣,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於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叁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Mahā-māya,译曰大术,大幻。天臂城释种善觉长者之长女,净饭王之夫人,生悉多太子。七日而没,生於忉利天。西域记六曰:「摩訶摩耶,唐言大术。」慧苑音义上曰:「摩耶,此云幻也。」眾许摩訶帝经二曰:「尔时酥鉢罗没駄王,忽於后时妃乃有娠怀。九月诞生一女,顏貌端正,诸相具...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修駄都法时於本尊供白芥子也。盖駄都法即如意宝珠之法,其宝珠边,诸魔必伺,故為辟除之,乃行此供也。若无白芥子,则用菜种。又,降伏者,用芥菜之子,其作法於小土器或铜器等,盛芥子,后供养时,於华傍置閼伽以前,取其芥子器,以字供之,后置本处,不令他人见,若人多时,以时...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定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定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荼毘佛身时,全身悉為细粒之舍利,其一分之牙不损,现形在灰烬中,是云佛牙舍利。时有捷疾鬼盗佛牙去,其后毘沙门天之那吒太子以其佛牙授南山道宣律师云。后分涅槃经曰:「帝释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剎隐身随帝释后,眾皆不见,盗取一双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眾...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又云叁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為之事物,一剎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為未来世,生了為现在世,灭了為过去世。此於事物迁流上,假立叁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叁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為时之经过之叁世,则过去為前,未来為后,其次第為过现未...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叁、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
《三藏法数》 / 17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Pāṭali utra,又作波吒釐子,波吒利弗,波吒罗,波吒梨耶,波罗利弗多罗,巴连弗。本為树名。遂以名城,摩竭陀国之帝都也。初云拘苏摩补罗城,后改名波吒釐子城,以此城為波吒釐树之神子而筑也。阿输迦王於是建都。西域记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Kuśāgāra ura...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毘奈耶杂事九曰:「佛记恶生王於七日后為猛火焚烧,堕在无间大地狱中。恶生闻之,大惧怖。苦母曰:如乞索婆罗门,入舍乞求,不得物时,欲使其家生种种不吉祥事。何况沙门乔答摩所有亲族,被王诛尽,寧无深重怨恨之言耶。随其恶心為咒诅耳。王若惧,则於后园中池水内造一柱楼,王应...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谓综括华严经所詮之义理,有五周之因果也。一所信因果,二差别因果。叁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证入因果。说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八。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后汉失译。有十四偈。讚往生净土之胜妙。贞元录曰:「后出阿弥陀偈经一卷(或无经字),一纸(后汉失译两译一失)。」日本未知此偈為何人所造,别云一切经中弥陀偈,令人取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 《后出阿弥陀佛偈》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梵Kukkuṭa ada,迦叶尊者入定之山,在摩揭陀国。又曰狼迹山。西域记九曰:「莫訶河东入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吒播陀山,(中略)唐言鸡足。亦谓窶卢播陀山Guru ada,唐言尊足。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昆奈耶杂事四十曰:「旧云鸡足,由尊者在中...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戒禁取见之一种。天竺之外道有执牛行以為生天之因者。百论疏上中曰:「持牛戒者,如俱舍论说,合眼低头食草以為牛法,彼见牛死得生天上,即寻此牛八万劫来犹受牛身。不达尔前有於天因,谓牛死得生天,是故相与持於牛戒。成论云:持牛戒,若成则堕牛中,如其不成则入地狱。然外道苦...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不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不净,叁十六物之不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灭后,摩訶迦叶,於摩揭陀国大石窟结集叁藏时,使阿难结集经藏。见智度论二,西域记九。佛灭度后。文殊师利,弥勒诸大菩萨将阿难集摩訶衍。见智度论百。参照「[结集]」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眾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於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下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於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於地内得容膝地。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地於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阿难七梦经说:「阿难在舍卫国得七梦,来佛问:一陂池火焰。二日月星宿没。叁比丘在不净坑中,白衣登头。四群猪来觝突旃檀林。五头戴须弥山不以為重。六大象弃小象不顾。七师子王头上有七毫毛,在地死,一切禽兽见而怖畏,后身中虫出食之。佛言汝七梦表当来遗法弟子,不依佛教。第...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梵名婆毘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破护法之有宗而立空宗,是在印度為空有二宗諍论之嚆矢。西域记十曰:「论师雅量广远,外示僧佉(数论)之服,内弘龙猛(龙树)之学,曾闻护法菩萨隆名,怀谈...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即初善,中善,后善。谓佛说法初中后之叁时。皆為善味也。乃七善中之时节善。法华经序品曰:「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 又叁善根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如意元年,蒙勅度,配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足戒,寻学律仪。又博究经论,精通涅槃,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禪师共商榷禪要,然...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此宗以华严经為所依,故称曰华严宗。我国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為叁祖,清凉澄观法师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师為五祖。至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為七祖,大唐道璿律师於日本天平八年齎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祖庭事苑四曰:「感通传云:西国修多罗院有一石鐘,形如吴样,色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叁十叁天像,四面以金银隐。东西两面有宝珠,大如五升。一角分耀,状如华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至日出时,鐘上有诸化佛,说十二部经。舍卫城童男童女,悉来听之,闻法证圣。犯欲者...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二十二根中最后之叁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捨根,及信,勤,念,定,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叁道而立叁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巴Vebhāra-guhā,梵Vaibhāra,又作卑鉢罗窟,宾鉢罗窟。以窟上有毕鉢罗树繁生,故名,或言毕鉢罗為大迦叶名(父母祈树神而生,故名,又迦叶所居之窟,故名毕鉢罗窟,此虽古释,然非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之西,大迦叶结集叁藏处也。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辞如来往耆闍崛...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Kāuṇḍinya,巴Koṇḍañña,旧称憍陈如。亦曰拘邻。尊者之姓。译曰火器,了本际。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憍陈那,旧云憍陈如,讹也。此云火器,是姓也。阿若是名,亦云初智,以最初悟无生而得智由本愿也。」五比丘之笔头人。初释尊出家求道,净饭王命供奉共為苦行。后释尊观破苦行於成...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释迦佛之弟子也。从释迦师之教化而出生,故名释子。大般若经四百五十叁曰:「非沙门,非释迦子。」楞严经六曰:「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释子。」维摩经慧远疏曰:「从佛释师教化出生,故名释子。」增一阿含经云:佛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復本性,但言沙门释子。所...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天台宗所说。叁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叁大阿僧祇劫,不得至於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於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於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九种无為之意。即不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叁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是為大眾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与萨婆多部之叁无為同,惟萨婆多部计择灭非择灭為多体而大...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枚之文,有次第前后,而印之於纸时,则现於同时,譬有次第前后之物,现於同时而用之。五教章上曰:「依此普法,一切佛法,并於第二七日,一时前后说。前后一时说,如世间印法,读文则句义前后,印文则同时显现。同时前后,理不相违。」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谓四种死生之人也。见[四种死生]条。 又顺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顺流者顺生死之流也。逆流者,除灭五盖而修觉意截生死之流而名。 又一,常没人,不习修涅槃之法,常没流转於生死大海者。二,暂出还没人,生於世间五种之善根持不坚固,还復流转生死者。叁,出观人,乍沈...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慧果和尚影像之傍,有童子侍立,是法全童子也,童子之纪传不详。相传天稟颖悟,果公入寂后,剃髮学道,号青龙之法全阿闍梨,製作之诸轨,称為青龙之仪轨。受胎藏界於慧果之弟子法润,智满,息怤,造玄,及日本宗叡,徧明,圆载,圆仁,圆珍等从之受法。稟金刚界於慧果之弟子义操,...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梁曇鸞就念佛者立叁不叁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叁信心不相续。是曰叁不。反之则曰叁信。净土论註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叁者信心不相续,餘念间故。此叁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贤劫千佛之前因也。杂宝藏经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波罗奈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於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有雌鹿来舐,即便有身。生一女子,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时梵豫国王求索此女,立為第二夫人。后时有身。相师占言:当生千子。日月满...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叁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拾遗记下曰:「叁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叁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摩訶摩耶经下曰:「摩訶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訶迦叶於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毘婆沙论百叁十五曰:「尊者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叁峰,如仰鸡足,尊者入中结跏趺坐。」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窶卢播陀山(唐言尊足...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梵名希那衍Hinayānā,对於大乘之称。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為尽未来际眾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為灰身灭智归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舍利之分量也。长阿含十二游经曰:「尔时香姓,以一瓶受一石许,即分舍利均為八分已。」后分涅槃经下曰:「造八金壜,八师子座,各以七宝而為庄严。其七宝壜各受一斛。」佛母般泥洹经曰:「我般泥洹后,二百岁时。阿育王从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万四千佛图。」毘奈耶杂事...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五「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禪林晨朝鸣版,开觉静睡之谓也。有小大二种:五更四点之后,鸣库前之版,先起行者,是云小开静。五更五点之后,库前之版及诸堂之版一齐鸣,令闔寺之大眾起,是云大开静。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Hastin,象之别名。百论疏上之下曰:「象有七肢,以手胜故,从胜受名為有手。故外国人,呼象以為有手。婆沙云:佛经说信是象手,如象手能取眾生数非眾生数物。信能取善法,故知外国道俗,通名象為有手。」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叁智於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叁观,次第发得叁智。而在天台圆教,则叁观融於一心,故即所发之叁智,亦同时於一心证得,无前后并别云。原出大智度论二十七,彼文自為问答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趣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於眾人,...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台州国清寺湛然,姓威氏,唐晋陵荆溪人,时人尊其道,号為荆溪。天宝载剃落,持律森严,极止观之奥旨。法华释籤,文句记,止观辅行,其他净名广略疏,涅槃后分疏,金刚錍等。着书颇多。中兴天台之道。智者之后,第六代也。建中叁年二月寂,寿七十二。宋开宝年中吴越王钱氏请諡圆通...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為大乘经之结集。第叁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毘舍离城之结集...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小乘十智中第一世俗智之差别也。一生得慧,生即得之之智慧也。二闻慧,闻圣教而发之智慧也。叁思慧,自思惟理而发之智慧也。四修慧,修习禪定而发之智慧也。其中对第一之生得,谓后叁者曰加行得,又前叁為散慧,后一為定慧。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唐德宗元和年中百丈山怀海禪师始立天下禪林之规式,谓之清规,即百丈清规也。后称曰古清规。其后一家之祖师各应时处而制寺规,皆谓之清规。清规者,清净之仪轨也,所立之仪轨,能清净大眾,故名清规,我国有备用清规,勅修清规,日用清规等。日本有大鑑清规,永平清规,莹山清规等...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又曰叁无漏根。谓见,修,无学叁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於见道,无漏智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諦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於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諦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法华经陀罗尼品所说:一、蓝婆,正法华谓之结缚。能繫缚眾生而杀害之,故名结缚。若从於归佛之后,则缚烦恼之贼。二、毘蓝婆,正法华谓之离结。即结缚人,或脱离之而得自在,故名离缚。若从於归佛之后,则远离烦恼之结使。叁、曲齿,正法华谓之施积。齿牙生於上下甚可怖畏,故名曲...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偈,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Gokulika(Kaukkutika),小乘二十部之一。又曰灰山住部,窟居部,高拘梨訶部。佛灭后二百年顷,自大眾部中分出者。主张过未无体论。且以论為主,以经律為应於机类之方便而轻视之。宗轮论述记曰:「憍矩胝部,此婆罗门姓也,此云鸡胤。上古有仙,贪欲所逼,遂染一鸡。后所生族,因...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讳允炆。明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即建文帝也。燕王迫金川门,帝将自尽。王鉞曰:先帝升遐时,附一篋,命临大难时发之。即进一红篋,封锁甚严。帝碎篋观之,内有度牒叁叶,一云应文,二云应能,叁云应贤。并有袈裟,帽鞋,剃刀及白金十锭。帝曰:命也。即令程济祝髮,改名应文...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四卷。明释智旭撰述。其后序曰:「犹忆初发心时,便从事於禪宗。数年之后,涉律涉教,着述颇多。独此楞伽,拟於阅藏毕后方註。壬辰结夏晟溪,无处借藏。乃以六月初叁日举笔,至八月十一日阁笔於长水南郊之冷香堂,谨阅七旬。而佛事魔事,病障外障,殆无虚日。叁易地而稿始脱。」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心念不澄净。於叁宝之实德不乐欲也。俱舍论四曰:「不信谓心不澄净,是前所说信所对治。」唯识论六曰:「不信,於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為性,能障净心惰依為业。」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迦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义而分别判断也,观心者观念自宗所立之真理也。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為教相,以一心叁观為观心,乃至如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為教相门,以阿字不生為观心。此二门虽通诸宗,而天台一家之发挥,冠於诸宗。止观大意曰:「略述教观门户大...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对无法之语。如龟毛兔角体性都无者,谓之无法,如他之事物体用非无者,谓之有法。涅槃经十曰:「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叁世有法,无有是处。」 又於因明宗之前句,名為有法,后句名為法。即前句有后句之法之义。例如声(是有法),无常(是法)合二者而名為宗。因明大疏上本曰:「...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以香造篆文点之以火而测时者。后唯為闻香烧於饮席或佛前。谷响集七曰:「洪芻香谱云: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烧一昼夜。」释门正统叁曰:「后又有以盘摹香篆号无声漏者,缔创若易。而久久之后,末香有燥湿,山童有勤惰,岂若壶更之罕失乎?」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梨师达多,此云仙授,或翻仙施,又云仙餘。谓从仙人边求得子故也。富那罗,又名富兰那,此翻故旧,或云宿旧。是仙授之兄。此兄弟二人,是波斯匿王大臣,於拘萨罗国,钱财巨富,无与等者,而能於佛及四部眾等共受用,不计我所。杂阿含经曰:「富兰罗耑修梵行,离欲清净,不着香华,...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於说戒之日诵之。或称為戒经,或称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註,称為四分含註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律抄出者也。本书之注释如下:四分...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叁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 一、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
《三藏法数》 / 27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佛灭后再造祇园精舍之王名。法苑珠林叁十九曰:「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年,被贼烧尽。经十叁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庄丽,皆宝庄严。」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唐延兴寺吉藏,原為安息国人,其祖避仇移於南海,家於交广之间。后,移金陵而生藏,年七岁,从道朗法师出家,有颖悟誉,具戒之后,声闻转高,陈桂阳王深钦奉之,及隋定南地,东游而止於嘉祥寺,开皇末岁,煬帝置四道场於晋藩,引藏入慧日道场,优赏殊渥,藩王又置日严寺於京师,别...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柰女生於柰树上,后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為世之名医,能治种种之奇病,并出往昔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梵唄有叁节,初唄单云梵唄。復有如来唄与云何唄,在显行之法事,用如来唄,在密行之法事,用云何唄。如来唄曰:「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我归敬。」云何唄曰:「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復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中唄曰:「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復然,一切法常...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元崔氏女子名法珍。后出家為尼。法名弘道。明刻方册大藏缘起,陆光祖序云:「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叁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產鬻儿应之者。圣朝道化宏广,越前朝远甚,岂无胜心豪杰乎!不能倡而成之,而諉以為难。是丈夫之志,不如一女子也。」又冯梦禎序云:「宋元...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人海记曰:「成祖靖难后,於都城四达之衢,必建一听经楼。每夜令僧於上讽诵经义。俾臣民席地静听之。既迁都。百年后,旧制尽失。尚存其一於北门桥。与十庙相近。嘉靖初,僧復新之。人莫知其為听经楼之故址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才明见贵。目犍连,豪爽取重。此二人者,才智相比,德行互同。(中略)后俱厌世,出家学道作梵志弟子,精求道门,久而无徵。以问师(师名删闍耶),自我求道,弥歷年岁,不知為道果无耶?我非其人耶?(中略)他日其师寝疾,舍利弗在头边立,大目连在足边...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祖者始也,始立法為人之师表者。通於显密教禪。春秋正义曰:「啖助曰:叁传之义,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着竹帛,而以祖师之目题之。」汉书外戚传曰:「定陶丁姬,易祖师丁将军之元孙。」师古注曰:「祖始也,丁宽易之始师。」故释老二氏,称其创立宗派之人曰祖师。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一、佛世难遇,谓诸佛不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而况众生不修胜因,不行众善,虽佛出世,亦不得遇。故云佛世难遇。 二、正法难闻,谓虽值佛出世,或缘有违逆,身有障难,根有愚钝,不能听受。又若佛灭后,或有说正法处,身为他人制伏,不能往听;或生邪见,虽听不能信受。故云正...
《三藏法数》 / 374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元杭州南天竺演福寺蒙润,号玉冈。年十四出家,从古源法师受天台之教观,会古源归寂,从竹堂傅公卒其业。由集庆寺维那,分座於演福寺,后主演福,宗风大振。居六年,归白莲华院,修念佛叁昧。誓不出山。行宣政院强起之,再主南天竺,时寺新燬。由师力再復旧观,居叁年復归老白莲院...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禪林或安普菴像於佛殿背后,普菴為临济十二世之孙,牧菴忠禪师之法嗣,名印肃,号普菴,宋孝宗乾道五年入寂。初,师振化於袁洲之南泉山,道场之盛甲於天下,没后有灵,凡有祷者,其应如响。元朝加赠大德慧庆之号,因之号曰慧庆禪师。后元仁宗延佑年中南康沙门宗[王忽]相姑苏城西五...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