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条搜索结果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小乘七五法

小乘七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有六,不相应行法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身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叁昧示现之叁叁种变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叁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毘沙门身,小王身,一长者身,二居士身,叁宰官身,四婆罗门身,五比丘身,六比丘尼身,七优婆塞身...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甘露明

阿弥陀之大咒也。咒中阿蜜[口栗]多即為甘露之言有个,故云甘露明。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故云闻经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

《三藏法数》 / 54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药师如来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

《三藏法数》 / 583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信觉灭相,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乐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月喻菩萨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具足戒

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八戒),比丘之二百五戒,為四波罗夷,叁僧残,二不定,叁捨堕,九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八戒,為八波罗夷,七僧残,叁捨堕,一百七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肉眼,见一切之色故。二天眼,见一切眾生之心故。叁慧眼,见一切眾生之诸根境界故。四法眼,见一切法之实相故。五佛眼,见如来之力故。六智眼,见诸法故。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涅槃故。九无碍眼,所见无碍故。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之法界故。出於华严...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乘观

乘者,车乘也,叁諦之妙观,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乘云者,非有观法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為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有二种:(一)顺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不二门

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妙,立此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妙大纲,故撮妙为观法大体。然此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病用叁药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本尊

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提谓波利

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罗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律五曰:「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说遍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位,分為四位: 第一、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顶心也。此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尊观音

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多罗菩萨

Tārā,是观音院之一尊,即多罗观音,莲华部之部母也,观音,有定慧之二德,毘俱胝主其慧德,多罗主定德。女性。从观如来眼生,故云眼观音。又以人之爱者在於眼,故表爱而谓之眼。大日经曰:「彼右大称名,圣者多罗尊。青白色相杂,中年女人状。合掌持青莲,圆光无不徧。暉发犹净金...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我空

又曰生空人空。眾生虽尽有心身,而是為五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眾生空。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叁藏法数曰:「我空,谓於五蕴法,强立主宰,名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无自性,不见我体,是名我空。」同六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金刚心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尊观音

一、正观音,二、千手观音,叁、马头观音,四、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轮观音,七、不空羂索观音,八、白衣观音,九、叶衣观音,、水月观音,一、杨柳观音,二、阿摩[齿来]观音,叁、多罗观音,四、青颈观音,五、香王观音。见诸尊真言句义抄中。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苦行外道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行者,谓由前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恶果报

谓众生前世造恶业,感饿鬼、畜生、地狱叁恶道报。受是苦尽,若生人中,余业未尽,每一恶中,复受二种果报,故名恶果报也。 一、杀生果报,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叁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 二、偷盗果报,谓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

《三藏法数》 / 54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无差别

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叁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界、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

《三藏法数》 / 33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位

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住而明位,又同经明地之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地之位,智度论明叁乘合说之位,金光明经明地妙觉之一位,唯识论明迴向地妙觉之四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二位(四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波帝

Pati,一作鉢底,译曰主。梵语杂名曰:「主,波底。」名义集二曰:「波帝,此云夫主。」起世经曰:「诸恶法中,即得如是波帝波帝之名字也(梵语波帝,隋言人主)。」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玄门无碍

玄门者,即玄门也。以此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根本烦恼

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谓之随眠或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无明住地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缠者,缚也。谓一切众生,被此法缠缚,不能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槃之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惭,惭即惭天。谓人于屏处作诸过恶,不自惭耻也。 二、无愧,愧即愧人。谓于人所见处为诸过非,不知羞愧也。 叁、嫉,嫉者,妒也。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也。 四...

《三藏法数》 / 323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地寄报

地寄报者,谓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跋闍子比丘事非法

毘奈耶杂事四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证知净」,五「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种自在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

《三藏法数》 / 54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大罗剎女

一,訶利底罗剎女。二,难陀罗剎女。叁,冰揭罗罗剎女。四,商企儞罗剎女。五,哥夷迦罗剎女。六,提婆蜜怛罗罗剎女。七,君多罗剎女。八,槊牙罗剎女。九,蓝毘迦罗剎女。,頞捺罗罗剎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玄门

又曰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辈事佛

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种天

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天也。 一、世间天,谓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即一切众生,修行善之因,受其果报,或生欲界天,或生色界天,或生无色界天,是名生天。(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藏法数》 / 16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大数

大数者,华严经阿僧祇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下等数法,变之,即一变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随眠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叁、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

《三藏法数》 / 44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邪正二戒

一、邪戒,谓外道之人,执邪为道,非因计因,自计前世因从鸡中来,便即独立,行于苦行,或计因从狗中来,便即啖食粪秽,行于苦行,是名邪戒。 二、正戒,谓佛未出世时,轮王亦教人行于不杀、不盗等善,即此善戒法,是名正戒。(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三藏法数》 / 138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缘起

缘起者,谓诸法所起因缘,递相摄持,涉入无碍,分为种,以释前玄门之义也。 一、诸缘各异义,诸缘各异者,谓诸法缘起各不同也。盖诸法递互相望,要须体用各别,不相杂乱,方成缘起。经云: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是也。 二、互遍相资义,互遍相资者,谓诸法所起,更互周...

《三藏法数》 / 80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种法

一、叁叁味,二、四禪定,叁、四无量心,四、四无色定,五、八背捨,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定,八、一切处,合為五法。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信满足,入住位,乃至行、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六师迦王

佛灭后再造祇园精舍之王名。法苑珠林叁九曰:「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不及一,经於百年,被贼烧尽。经叁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庄丽,皆宝庄严。」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云不与取。叁邪婬,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云虚誑语。五两舌,新云离间语。六恶口,新云麤恶语。七綺语,新云杂秽语。语含婬意者。八贪欲。九瞋恚。邪见,拨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恶為苦报之业因,故名曰...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无尽句

华严经地品中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如法界之愿,以无尽而得成就。若此句乃有尽者,我愿有尽;以此句而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是名无尽句也。 一、众生界无尽,谓诸众生,皆依世界而住其中,众生无有尽故,是名众生界无尽。 二、世界无尽,谓一切世界,皆依...

《三藏法数》 / 529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律仪

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观音顶上一面

千光眼秘法经曰:「顶有一面。当前叁面為菩萨相,右边叁面白牙出上相,左边叁面忿怒相,当后一面暴笑相,顶上一面如来相。」见[一面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一,不相应行法二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金刚喻定

其体坚固,其用锐利,得断一切烦恼之禪定谓之金刚喻定。若以麟之一角喻之,其觉悟犹言麒喻独觉。是由梵之语法译者。与金刚定,金刚叁昧,金刚心等同。此為叁乘行心最后心之禪定,由此禪定而断尽最极微细之烦恼各得其极果。在声闻乘谓之阿罗汉向之最终,在菩萨乘谓之等觉位。俱舍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面神咒心经

一卷,唐玄奘译,慧沼疏,遁论疏,各有一卷。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 《十一面神咒心经》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不二门指要钞

二卷,宋智礼着。发挥荆溪湛然不二门之真意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净名居士方丈

说维摩居士之居室也。以其室广一丈而為四方,故有此名。法苑珠林叁八曰:「於大唐显庆年中,勅使卫长史,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笏。故号方丈之室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地

瑜伽论一部所明之法门,有七种,是為瑜伽论所观之境,故云七地。一、五识身相应地,二、意地,叁、有寻有伺地,四、无寻有伺地,五、无寻无伺地,六、叁摩呬多地,七、非呬叁摩多地,八、有心地,九、无心地,、闻所成地,一、思所成地,二、修所成地,叁、声闻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名色

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為名,色蕴之一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為色。色者质碍之义,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詮目,故号...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於别之生,加总之一生谓之一生。详见[一生类]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种供养

一华,二香,叁瓔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繒盖幢幡,八衣服,九妓乐,合掌。法华经法师品说之,故名法华经為种供养经。其滥觴由於罗什叁藏。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车

叁车者,车即运载之义。喻叁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运出叁界,而至涅槃也。(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羊车,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叁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

《三藏法数》 / 37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人四依

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贤

住、行、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叁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灌顶住...

《三藏法数》 / 28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面观自在法

此道场观,当金刚合掌而观想,妙高山之顶,有宝楼阁,其殿以无量之眾宝而成,处处悬列珠鬘瓔珞铃鐸繒丝,微风摇激,出和雅之音,以种种之摩尼半满月等校饰之。復有无量之诸供养具,徧满楼中。於其殿内观大曼荼罗,曼荼罗之中心,有莲华臺,莲上有月轮,轮内有字,字变為贤瓶,贤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迹门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如之境,二、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多相容不同门

玄门之一。详见[玄门]条下。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即多多即一

见[一即]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密教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