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条搜索结果

四王生八子

四王同出师子颊王,各生二子,故通有八子也。 一、净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华言顿吉。以其生时诸吉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二、白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

《三藏法数》 / 290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刘虬五

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故名刘虬五。(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 二、有相,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遮利耶

Ācārya,阿闍梨之新称。南海寄归传曰:「阿遮利耶,译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先云阿闍梨,讹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分科经

晋道安,初科节诸经而立分。及后亲光之佛地论来,果有分之说。由是诸经皆科分:一、序分,起本经之由序因缘也。中有通序别序之二。通於诸经曰通序,局於本经曰别序。二、正宗分,正為本经之所说也。、流通分,举本经之利益劝正说之流通也。见法华文句一。佛地论之分:一...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

宝有四种:一、一体宝,又云同体宝,又云同相宝。宝一一之体有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祖相承

天台宗种相承之一。龙树、惠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惠威、玄朗、湛然之九祖、顺次承继天台教也。盖天台宗虽為智顗所创,而顗承慧思,思承慧文,文由龙树大智度论智一心中得之文,并论四諦品之偈,而了悟观相即之旨,故以龙树為同宗之高祖。又智顗以下,次第相承,及...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没时七秽行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薄贱不随师教,谓法...

《三藏法数》 / 44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顿顿

二顿之一。见[二顿]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长行

谓经文中,直宣说法相,而不限定字句之文句。以文句之行数长故也。是对於偈颂之称,十二分教之中第一修多罗是也。故诸经自能詮之文体分之,则惟长行与偈颂之二者而巳。百论疏上曰:「总谈设教,凡有门:一但有长行,无有偈颂,如大品之类。二但有偈颂,无有长行,如法句之流。...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车者,车即运载之义。喻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运出界,而至涅槃也。(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羊车,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

《三藏法数》 / 375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淘汰

天台所立五时教之说,以第四时之般若经為淘汰教,说诸法皆空之理遣荡一切之执情也。四教仪集註上曰:「以空慧水荡其执情,故曰淘汰。」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后得智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

《三藏法数》 / 298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时年限

大悲经说末法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聚懺悔经也。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饮食时供

苏悉地经偈曰:「晨朝时,日中时,及日没时。」不动使者轨曰:「旦时,午时,黄昏时。」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说听四句

同教者,谓会乘归一乘也。(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唯说无听,谓佛真心外,无别众生,以众生真心,即佛真心故。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唯说无听。 二、唯听无说,谓众生心外,更无别佛;以佛真心,即众生真心故。故所说教,即众生自现,是名惟听无说。...

《三藏法数》 / 200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下品上生

观无量寿经所说九品往生之一。经曰:「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诸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眾恶,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為讚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中略)智者復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中略)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酪味

五味之第二,台家以喻第二时之小乘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凡

内凡外凡也。乘之行人,见諦已前為凡位,凡位分為二,但闻教法而信之者為外凡。正行其法,近於圣位者為内凡。小乘之贤,大乘之十信位,是外凡也。小乘之四善根,大乘之十住已上,是内凡也。法华玄义曰:「四教并以外凡為教,内凡為行,圣位為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竺

印度以一岁分為期,而立名者,亦云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期冥加,世尊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轮

真諦藏,及论宗嘉祥,法相宗玄奘所立。判一代教於法轮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小乘

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量四谛

者,别前藏、通,别后圆也。无量四谛者,谓此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

《三藏法数》 / 41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每日时讽经

时之勤行也。粥罢与斋罢与放参罢之时,上佛殿讽经,是為祈天下太平檀信安稳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涅盘经二十六说佛言我昔住波罗捺国,舍利弗二弟子,一令观白骨,一令数息。经歷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尔时唤舍利弗呵责之:汝不善,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性各异,一主浣衣,一金师。金师...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善恶

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岌法师

岌,武丘人也。谓其以此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有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二、无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

《三藏法数》 / 192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红衣派

喇嘛之旧也。见[红]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说古来世时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波罗奈仙人鹿处。尔时,诸比丘饭食已后,会于讲堂而共讲议:“设有长者所行平等,有净戒比丘奉行真戒,来入其舍从受分卫,若复曰获致百斤金,何所胜乎?”或有比丘报之曰:“百斤千斤有益耶,熟思计之。奉戒比丘,遵修正真,受其分卫,念彼长者,其福最上。”于...

《古来世时经》 /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 227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1日

印度佛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相大乘

法相宗為大乘,故称曰法相大乘。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化仪四

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即华严经也。 二、渐,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性具

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断盐

於神咒之法不食盐也。五部律二十六曰:「有诸比丘,诵咒时,不噉盐,不眠床上,称言南无伽神婆。生疑我将无堕异见受餘师法耶?以是白佛。佛言神咒法尔,但莫堕其见。」穰麌利童女经曰:「修行者欲成就此法者,先断五辛,亦不食盐,不食油。断语。於一静处,时澡浴,时澡衣。结...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饮食四时

胎藏时,常事也,金刚界四时,是以此界取一切之物类四故也。四时者於平常之时加半夜。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昧耶身

与[昧耶形]同。但从佛身谓為身。法报应之身。密教如其次第谓為种子,昧耶,尊形之身。塔婆,宝,珠,莲华,五鈷等為大日之昧耶身。当於显教之报身。依通门,则一切之事物,尽為大日之昧耶身,依别门,则以塔婆為大日之昧耶身,乃至以莲华為弥陀之昧耶身等,各有别...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人四依

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五为

一、正为,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余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兼为,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

《三藏法数》 / 39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闍梨

Ācārya,旧称阿闍梨,阿祇利。译曰授。新称阿遮利夜,阿遮梨耶。译曰轨范正行。可矫正弟子行為,為其轨则师范高僧之敬称。玄应音义十五曰:「阿闍梨,经中或作阿祇利,皆讹也。应言阿遮利夜,此云正行,又言阿遮梨耶,此云轨范。旧云:於善法中,授令知,名阿闍梨也。」南海寄...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体宗用

天台释经题立名体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证之大日经心目立体宗用之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亦立体宗用之重。此体宗用即体相用之大也。弘法以曼荼罗為体,以昧為宗,以方便為用。以曼荼罗為体者,即六大。据种悉地仪轨五论皆号為曼荼罗也。昧者為心佛生,自语意等之...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轮教

真諦藏依金光明经而立轮教:一、转法轮。佛成道后於七年中转小乘四諦之法轮而说空。二、照法轮。七年后说诸部之般若而明空,以空照有,故名照法轮。、持法轮。十年后说解深密经等,双说空有,持转照之二轮,故名持法轮。见华严玄谈四。 又轮之嘉祥依法华经信解品而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最胜子

Jina utra,造瑜伽师地论释之菩萨名。西域记十一曰:「鉢伐多国,周五千餘里。(中略)城侧有大伽蓝,僧徒百餘人,并学大乘,即是昔慎那弗呾罗(唐言最胜子)论师,於此製瑜伽师地释论。」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种摄

摄即摄取,亦摄受也。谓菩萨以此六种摄诸众生,过去已摄,现在今摄,未来当摄,乃至历尘数劫,无有疲厌,故名六种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顿摄,顿,遽也。谓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众生作父母想,随力所能,直以一切乐事饶益而摄取之,是名顿摄。(菩萨,...

《三藏法数》 / 38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起十因

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教,尚书令闞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教之名,起於国之时。 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為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真言宗八祖

一大日如来,二金刚萨埵,龙猛,四龙智,五金刚智,梵云缚曰罗菩提,六不空,七惠果,惠果以下,吾国未闻有继之而為祖者。日本则以空海继之而為八祖。诸宗中以如来加列祖中者,仅真言教而已。且显教相承,仅為法之相承,不问年代之相去。密教之相承,乃以亲就师受灌顶為限,故谓...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自知录

一卷,元中峰着。附於时繫念之后。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忿怒

如不动尊现忿怒威猛相之尊体為忿怒。又谓之明王。凡诸佛菩萨皆有二轮身,一正法轮身,由所修之行愿所报得之真实身也。二令轮身,由大悲而现威猛之相,奉行大日令之明王身也。希麟音义六曰:「案忿怒像,金刚顶瑜伽经云:诸佛菩萨,依二种轮现身有异。一者正法轮,现真实身,所...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梯蹬

渐渐昇高之木阶也,以譬渐。止观一曰:「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隥。」同辅行曰:「梯者,说文木阶也。极高用梯,次高用隥故。隥字亦可从足,谓昇躡也。从木者雉茎反,非此所用,从石者谓山坡渐高也。亦可义用。正应从邑。何,此蹬字亦梯类也,可以昇高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禪宗之教法。又禪与教。藏所詮之法门為教。教外别传之宗旨為禪。禪家者流之判也。传通缘起上曰:「或禪教两门,或显密二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种本迹

本,谓根本,如树之有根也。迹,犹足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故名本迹。 一、理事本迹,谓从实相真谛之理为本,出生一切诸法,俗谛之事为迹。此迹虽名为事,乃理中所具之事,亦属于理,故名理事本迹。(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 二、理本迹,谓...

《三藏法数》 / 41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刘虬所立五时教

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乘差别之教门。、佛成道后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空始

华严宗所立五教中第二為大乘始教,此始教,分空始教,相始教之二,詮般若论等诸法皆空之理者為空始教。建立深密瑜伽等诸法者為相始教。俱為大乘之初门,故谓為始教。起信论义记上曰:「一、随相法执宗,即小乘诸部是也。二、真空无相宗,即般若等经,中观等论所说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常住

岌法师教之一。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别理随缘

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刘虯所立五时教

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乘差别之教门。、佛成道后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被十机

者,谓华严一乘圆顿之法也。盖毗卢遮那如来演说此经,化被群机,通有十类,故云被十机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被无信机,谓邪见众生,无有善根,不能信受。或时闻已,反生诽谤,堕诸恶道。虽堕恶道,由闻名故,熏成其种,是名被无信机。 二、被违真机,...

《三藏法数》 / 726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德

一、智德,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眾生所具之缘因至於佛性果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 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 又一、性德,本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光宅四乘

光宅者,梁光宅寺,云法师也,立四乘教。谓临门车,为乘,即权教也;四衢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即实教也。 一、羊车,谓声闻之人,以析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证真谛理,得离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观者...

《三藏法数》 / 48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末法

正像末时之一。谓去佛世长远而教法转微未之时期也。法华嘉祥疏五曰:「转復微末,谓末法时。」时有四说。一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多取此说。见[时]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师

业鍜冶者之称。涅槃经二十六曰:「我昔住於波罗奈国时,舍利弗二弟子,一观白骨,二数息。经歷多年,各不得定。(中略)唤舍利弗而呵责之:汝不善,云何乃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数息。浣衣之人,应骨观。以汝错,令是...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方便

疏云:方是智所诣之偏法,便是善权巧用之能。巧用诸法,随机利物,故云方便。(偏法者,即小乘偏权之法也。) 一、自行方便,谓佛及四十一位,心内所证不思议二谛之理,是名自行方便。(四十一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

《三藏法数》 / 28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有相宗

撰择集本呼法相宗為有相宗,对於所谓无相宗之论宗而言。曰:「且如有相宗,立时教,而判一代理教。」在彼大乘,以心外之境為无,心内之法為有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跡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迹者,即是法佛自证之,即秘密平等也。為於此中诸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诸菩萨说真言,各欲引摄同类行者,若有修行,即同於[我]。今法佛自说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从虚空眼(佛名之异名),而生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露盘

塔上所建重重之相轮(俗云九轮),名為承露盘谓承露之盘也,略云露盘。谷响集曰:「又重重相轮,名承露盘。故高僧传中云:承露金盘一十一重,铁锁角张,盘及锁上皆有金鐸。承露盘或略云露盘,九重或云露盘九重。」又塔之重重屋根也。行事钞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若十二因缘经八种塔...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经為明镜。观经疏序分义曰:「经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戒疏一上曰:「以行观说,如人照镜,镜即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涅槃宗五时教

论玄义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製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鵠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於渐教内开為五时:一、乘别教,於阿含经等,别说四諦、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机者。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化仪

化导之仪式。谓释尊一代间化眾生之仪式方法。天台判一代,分化仪与化法二门,各立四。见[八]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妄语十罪

谓作虚誑语所生之十种祸也。智度论曰:「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气臭。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勅,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為...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梵语优婆罗叉U arakṣa,译曰律,毘尼Vinaya。译曰律者,义翻也(毘尼之正译曰灭,或调伏)。律犹言法,禁制之法也。又詮量,詮量罪之轻重也。大乘义章一本曰:「律者,外国名优婆罗叉,此翻名律。解释有二:一就论,二就行辨。若当就,詮量名律。若当就行,调伏名律。毘尼之...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抱佛脚

孟郊诗曰:「垂老抱佛脚,妻读黄庭。」刘敞中山诗话曰:「王丞相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亦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上去投,下去脚,岂不的对。王大笑。」张世南宦游纪闻曰:「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有犯罪应诛...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外学

学外之典籍及世间法也。毘奈耶杂事六记舍利弗降伏拨无后世之外道,佛因听比丘学外论。其文曰:「佛告诸苾芻,非一切处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听诸苾芻学卢迦耶等诸外俗论。时诸苾芻闻佛世尊许学书论,遂无简别,愚昧之类亦学外书。佛言: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学外...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优婆尼沙曇

U an-iṣ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ā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於阿兰若迦Āraṇ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曇。优婆尼沙曇,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於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见[五时教]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杂藏

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為藏之结集。大眾部為四藏或五藏之结集。四藏者藏与杂藏也。此中摄一切菩萨之教行。增一阿含经序品曰:「方等大乘总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草即药草也。药草既蒙云雨之润,即得生长,而能遍治众病,变体成仙,以譬五乘之人,既闻法华之教,无漏智慧即得增长,能破无明之惑,开佛知见,故以草喻之。(五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天乘、人乘也。) 一、小草,小草喻人、天也。谓法雨既沾,无不蒙润,而人、天之...

《三藏法数》 / 21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部五部

印度小乘教,佛灭之年结集时,分上座大眾之二部。佛灭百年优婆毱多之时,分曇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麤富罗部之五部。行宗记一上曰:「二部,结集上座大眾二部。五部,横分五部者是。」论玄义曰:「言诸部异执者,或二部,或五部。」参照[结集]条。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时教

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区别為五时者。天台涅槃等所立,有种种之不同。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声缘二乘

一、声闻乘,闻佛之声,观四諦而生空智,因断烦恼者。二、缘觉乘,又名独觉乘。机根锐利,非由佛之声,独自观十二因缘而生真空智,因断烦恼者。此二乘有二类:一、愚法二乘,於现世之中不回心向大,而入於涅槃者。二、不愚法二乘,於现世之中回心而為菩萨乘之人者。天台之藏...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道

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判释

判断经论之旨趣,解释其义理也。又裁断如来一代所说义之大小浅深曰相判释。四仪曰:「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判释东流一代圣,罄无不尽。」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尊

释迦与弥陀也。观经玄义分曰:「今乘二尊,广开净土门。」观经散善义曰:「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时教

法相宗有空中时之教判也。见[教判]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真言

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方等戒坛

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立,摄人最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於京城建之,其后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后,使於方等戒坛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月二十八日,勅大兴善寺,方等戒坛所须,一切官给。至四月,勅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现图曼陀罗

胎藏金刚之两部曼荼罗,流布於世者。本為现於空中者,故云现图。或為现所图示者,故云现图。金曼者,金刚智,不空所传,胎曼者,善无畏所传,或云两曼皆善无畏所传。曼陀罗大钞一曰:「此现图曼陀罗者。善无畏藏捨国位入秘密教,奉值金刚智受两部大法,為北天竺坚陀罗陀国大王授...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俱密

真如实相等之圆理曰理密。印契禁咒等之密曰事密。而法华為理密之秘密教,大日金刚等之诸经,為事理俱密之秘密教。是日本慈觉之判释,台密诸师以之与东密抗衡者也。慈觉之苏悉地经疏一曰:「诸乘教是為显,(中略)未说事理俱密故也。(中略)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种净业

经云: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于是世尊以种净业,答思惟十六妙观酬正受。故知种净业,乃往生净土之因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十六妙观者,日观、水观、地观、宝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

《三藏法数》 / 297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性横修纵

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如来,正了缘之佛性,行智理之法,法般解之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德明之,则此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小二乘

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者即大乘之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為小乘。其餘诸经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

《佛学大辞典》 / 95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半满

涅槃经以梵书之悉曇章阿阿(引)等半体字譬小乘经,毘伽罗论之成字譬大乘之经典。曇无讖藏依之判一代教立半满之二教。谓小乘為半字教,大乘為满字教也。大乘义章一曰:「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也。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华严玄谈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南方佛

北方佛之对,阿育王以后,传播印度南部,锡崙,暹罗,缅甸等地之佛也。现存此等地之经典,皆為巴利语,小乘也。其由北印度存在於西藏支那等之经典殆為原文,大乘也。如斯南北异其趣,故以地理区分称為南方佛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渐顿

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凉以华严经為顿教法华经為渐顿教是也。前之渐顿教者,陈真諦藏等以渐顿二教,判一代教。渐悟菩萨,先习小乘,后迴心向大,而学大乘,佛对此机所说之诸经為渐教。鹿园以下之大小乘经是也。此中之小乘為渐教小乘,而大乘為渐教大乘。直...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理秘密

日本台密於密中立理秘密,事理俱密之二,华严法华等之一乘為理秘密,且立大日释迦同体之义。东密不许之也。菩提心义一末曰:「问:仁王经云五千女人现身成佛者,是於佛世闻仁王经而成佛也?菩萨处胎经云:魔梵释女皆不捨身,不受身,悉於现身成佛者,是於无佛世自观而成佛也...

《佛学大辞典》 / 48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亲光分科经

谓亲光菩萨造论,释佛地经,科分分也。 一、教起因缘分,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二、圣教所说分,谓因缘分后,...

《三藏法数》 / 193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时中渐教之教也。即鹿苑,方等,般若是。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要品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一方便品,第二安乐行品,第寿量品,第四普门品。是法华一部之主要,故称曰四要品。此四品即教行体用之四也。方便品开显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之教法,是教也,安乐行品示法华行者所修之一心观行法,是行也,寿量品显久远本觉之佛身,是体也,普门品示佛陀自在...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故纸

旧纸也。以譬不用物。临济录曰:「藏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Āgama,梵语阿含。译曰。圣人之言,被於下者。在心云法,法发於言云。玄义一上曰:「者,圣人被下之言也。」止观一上曰:「是上圣被下之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权实二

如来以权智初开乘之教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教為权教,圆教之一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论者,止於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作

无因缘之造作也。如言无為。七帖见闻七曰:「圆教意十界千万法皆中道,法尔任运自然体,始令造作法无之故,名无作教也。」 又心无造作物之念也。如无作昧是。无量寿经下曰:「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又不假身口意之动作,自然相续之法也。如无作戒,无作色等是。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品净土

又曰九品净剎,九品安养,九品莲臺。有九品差别之净土也。愿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别,故所生之极乐净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说虽基於观无量寿经。而彼经但谓眾生之机,有九品之别,各修其品之行者,有来迎之真化,华开之迟速,悟道之早晚。实未明言极乐有九品之别。惟据无量清净平等觉...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有空中

法相宗分佛一代之教法為有空中之教,谓佛,最初為破凡夫外道之我执,说阿含经等,示法有我无之理,次為破彼法执,说般若经等,示诸法皆空之理,终為破有空之二执,说解深密经等,示非空非有中道之理。此為大乘之至诚。依之而言初时之说為有教,第二时為空教,第时為中道教。见...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南中

南中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转法轮十二行

此有二种:一為教之十二,四諦一一有示劝证之转而為十二之教法者。二行之十二,转一一生眼智明觉四种之智者。若以四諦各别论之,四则有四十八行。眼智明觉者,见道十六心中四法智忍為眼,四法智為智,四类智忍為明,四类智為觉。是就见道而解之。又眼者观见之义,智者决断之义...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大章

天台之摩訶止观以十大章统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章之大意,此有五略:一、发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观之行也。、感大果,近者初住,远者妙觉也。四、裂大网,裂所化之疑网也。五、归大处,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释名,止观之名也。体相,止观之体相也。四摄法,摄诸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塔之层级

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支,声闻,四轮王也。真諦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萨,七盘。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那含,四盘。六斯陀含,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若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经通别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 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势至宝冠戴父母遗骨

观无量寿经曰:「顶上肉髻如盋头摩华,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定善义楷定记八引本缘经记此瓶中盛父母之遗骨,本缘经未详。童子曰:「观音為师敬,宝冠戴弥陀,势至為亲孝,顶戴父母骨。」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家

地持论七说四家:一般若家,二諦家,捨烦恼家,四苦清家。章安以之配於台家四教,般若家為别教,諦家為圆教,捨烦恼家為通教,苦清家為藏教。见法华玄义十。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五

华严宗立小、始、终、顿、圆之五而判释一代。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為形象以人。故又谓之象。王巾头陀寺碑曰:「正法既没。象陵夷。」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时年限

见[正像末]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化行

又云化制。通道俗之人,使汎知因果道理,邪正差别之法,谓之化,特明佛弟子当守之戒行,谓之行。又曰制。律宗之人,以此二判一代也。行事钞上一曰:「显理之,乃有多途,而可以情求,大分為二:一谓化,此则通道俗。但汎明因果,识达邪正。(中略)二谓行,唯局...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思惟

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对於定心之无思无想而定前一心之思想,谓之思惟。观无量寿经曰:「我思惟,我正受。」善导序分义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相

具名大乘法相。圭峰所立五之一。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声闻

梵语,舍罗婆迦Śrāvaka,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悟四諦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也。是為佛道中之最下根。胜鬘宝窟上末曰:「声闻者,下根从立名,声者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授记说

梵音曰和伽罗Vyākāraṇa,佛於菩萨,缘觉等,授与未来悬记之说也。十二部经之一。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末尼火祆

见[末尼]项。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拜懺

释氏礼佛為人懺悔。俗谓之拜懺。因沿称其所诵经典亦曰懺。其事始盛於南朝梁武帝时。今所传梁王懺是也。文言谓之礼懺。梁书庾说传。晚年以后。尤遵释。宅内立道场。环绕六时。礼懺不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秘密

天台所立化仪四之一,见[四]条。 又為真言宗之总名,见[秘密藏]条。 又為圆之别名。以圆甚深,非二乘之所见闻也。五章上曰:「四名圆,谓法界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华严是也。亦名秘密,以声闻等不见闻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中道

时教之一。说有空不偏中道之教也。是法相宗所立。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宝所立五时教

唐法宝约於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着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一卷,闕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於五...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自性会

大日如来之自性身会从心流出之诸内眷属為世常自受法乐,说两部之大经,名為自性会。此会场,因人之实机,不得参加之,但未来世有一类顿大之机,闻此教,能信解,能修行,能证入者,乃為自性会之因人。但谓自性会之自性身有说法者,真言古义派之说也。若依其新义派则谓自性会之加...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乘九部

对於小乘之九部而立大乘之九部。见[九部]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世间相常住

是示俗諦常住之金言,大乘之极说,台家之眼目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於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法位者,真如也。住於法位者,谓十界千之诸法住於真如也。即性具之谓也。故真如常住,世间之相亦常住也。智度论十九曰:「中论说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世...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华涅槃时

台家五时之一。法华涅槃二经同為醍醐味,故合為一时也。见[五时教]条。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善夜经

一卷,唐义净译。栴檀天子比丘诣佛请善夜经,佛為说经及咒,善夜者此经功德离恶梦险难等不祥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界外

对於断见思惑离界,於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法身菩萨教断无明而成佛之法门也。天台立四教,藏通之二教為界内教,别圆二教為界外教。玄义五上曰:「若随界外好乐,说后两教位。」同六下曰:「藏不说界外,今以大乘意望之。」四教仪集註下曰:「此教明界外独菩萨法,教理智断,行...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般若波罗蜜多称赞分第十三

尔时释迦牟尼佛,复说无量无边不可尽如来真实之义诸法平等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无边故,一切如来亦无量无边;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无边故,一切法自性坚固亦无量无边;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故,诸法亦无二;般若波罗蜜多究竟故,一切事业亦究竟。若人于此法门,听闻...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35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

粪除

长者置穷子於家為奴,付价使除粪尿,喻佛置小乘教,使小机除界之见思。出於法华经信解品。十七尊出生义曰:「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而诱之。」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说听四句

别教者,圆融具德,异前诸教。 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故则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惟说无听。 二、惟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故,则因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即众生心中自现,是名唯听无说。 、说听双存,谓生佛互在,则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

《三藏法数》 / 212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乳中杀人

台家用语,以乳等五味配一代五时之经。第一华严时,為乳味时。於此乳味时中,说华严经对於别圆之机是顿之相也,同时復说小乘之提谓经,使闻者得大乘之益,称曰乳中杀人,以為不定之相。乳中杀人者,谓乳中置毒,毒气发,能毒人,此取涅槃经之喻也。毒,即实相之理。法华玄义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一

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為四一之开显。一教,能詮之经典也,能詮之经典唯说一佛乘,谓之教一。经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是其证也。二行,依其教而修之行法也。其行法唯為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独觉

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於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部行二种,独身无伴侣,如麟一角,為前者,有伴侣而同一独悟,為部行。出於无佛世,不藉佛之法,则一也。是不依佛之声,故胜於声闻,自脱生死而止,不能兼济他,故不及...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巖头

唐鄂州巖头全豁禪师,参德山而契旨。住於巖头。值武宗汰教,隐身為渡子,后庵於洞之卧龙山,徒眾辐凑。光啟年入寂,勅謚清巖禪师。见传灯录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台

一顿教,二渐教,不定教,是於化仪四教中除秘密教一者,此称為大纲之教。此教惟摄法华已前之诸经。法华玄义十曰:「大纲种:一顿二渐不定,此名同,旧义异也。」 又一渐教,二顿教,圆教。圆教即法华经。此教摄一代。日本智证之唐决曰:「经云唯此一事实,餘二则...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教相

法华之说教,有异於其他诸经之意:一根性融不融相,法华说法之时,眾生之根性,一味而无差别,而其以前则眾生有二乘乘之差别。二化道始终不始终相,由释尊思化道始,说至其愿意满足终者,惟限於法华经。师弟远近不远近相,释尊与其弟子,非但為一时之关係,实从久远之古,已...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略戒

戒经有广略之二,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眾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戒,又云略。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戒,又云广。略局於利根,广通於利钝二机。四分僧戒本曰:「善护於...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真言

真言陀罗尼之法,阿乃至訶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眾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法。云何真言法?谓(訶)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化仪四

天台宗於形式上分释尊一代之说為四种。即顿,渐,秘密,不定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古今诸师向佛一代教而立之教门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华严之五教是也。是曰教相判释。法华玄义十列南北七之十家立教,五教章上举古今之十家。华严大疏四叙二十餘家。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行仪

行事之仪则也。言出家僧侣行為之作法。四分律行事钞上曰:「扬显行仪,匡摄像。」资持记上一之一释之所谓:「行仪者,谓行事之轨式。以像末之,不显行仪,安能久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日

又云实相日。越过现未时无相平等之日时也。大日经一曰:「越时如来之日。」同疏一曰:「以净眼观之,际之相了不可得,无终无始,亦无去无来,此实相之日。觉明常住,湛若虚空,无有时分修短之异。然以佛神力故,令瑜伽行者於无量劫谓如食顷,或演食顷以為无量劫,延促自在,...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己身有一主宰而常住者。外道认定我者為外道,否定之者為。唯识论一曰:「我谓主宰。」述记一本曰:「我如主宰者,如国之主有自在故,及如辅宰能割断故。有自在力及割断力义,同我故。或主是我体,宰我所。或主如我体,宰如我用。」佛指五蕴之和合者為假我,非有实之我体。佛地...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外尘

尘者六尘。六根所对之事物。凡夫以為此六尘在於心外,故曰外尘。六祖坛经曰:「分别一切法,為外尘相。」释门归敬仪曰:「大圣示,境是自心。下愚迷执,尘為识外。」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性空

南山教之一。小乘教也。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慧

瓔珞本业经上说六种之智慧,即别教菩萨六位之分也。一闻慧,於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之相也。二思慧,於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之智慧也。修慧,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发生之智慧也。四无相慧,於十地位中,证知中道之理,离二边之相之智慧也。五照寂慧,照為...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