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条搜索结果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浊

又名五滓,五浑等。住劫人寿二万劫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一、劫浊,谓至二万岁已后见等之四浊起时也。二、见浊,身见边见等之见惑也,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叁、烦恼浊,贪瞋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四、眾生浊,劫浊时之眾生為见浊烦恼浊之结果,人间之...

《佛学大辞典》 / 47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人死六验

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 二、验生天上,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金杖

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然灯佛

梵名Di aṁkara,提洹竭,提和竭罗,瑞应经译曰锭光,智度论译曰然灯。锭為灯之足,释迦如来因行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买五华之莲,以供养佛,髮布於泥,令佛蹈之,以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叁、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叁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三藏法数》 / 214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化地部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地之人,故名化地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地也。化地上人庶,故言化地。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化地部。真諦法师云:正地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饿鬼

梵语,薜荔哆Preta,译曰饿鬼。叁涂之一。法华经云:受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是也。又為六趣之一。饿鬼趣常苦飢饿,由其所受果报不同,而有胜劣。有福德者,则為山林塚庙之神。下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刀杖之苦。杂心论八曰:「从他希求故,说饿鬼。」婆沙论百七十二曰:「有说飢...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密教阿弥陀

大日如来五智妙观察智之所现也。胎藏界在臺八叶,西方之叶上,当大日之前面。以字為种子,其主德叁昧耶形,密号同胎藏界大日,其相好如曼荼罗大钞一,叁所记。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在理教

异教名。白莲教之支流,起於清初。其祖曰杨莱如,山东即墨县人,明万歷进士。明亡后,从劳山程杨旺学道,后传道於燕齐间,遂立在理教。在理者,言在儒释道叁教之理,奉佛教之法,修道教之行,习儒教之礼也。不设像,不焚香,戒烟酒,不禁茹荤。多用咒歌偈语,北人颇信奉之。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尊胜法

念尊胜佛顶尊诵尊胜陀罗尼之修法也。尊胜佛顶,一名除障佛顶,释迦如来五佛顶之一。释迦如来為救善住天子七徧堕恶趣之苦,由佛顶现轮王而说尊胜陀罗尼也。见尊胜轨。本尊乃大日如来也。百二十尊法曰:「观想坛有八叶大莲华,莲华上有八师子座,座上有七宝楼阁,阁有大叶宝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堂

他宗云讲堂,禪家云法堂。演说大法之堂也。华严经五曰:「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同七十五曰:「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同七十六曰:「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剎鬼王,名曰善眼。」大方等日藏经一曰:「於当来世,是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经法形像。」毘奈耶杂...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热地狱

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

《三藏法数》 / 665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沤

沤者,水泡也。海本澄湛,因风飘鼓,发起水泡。以譬大觉之性,真净明妙,因心妄动,生起虚空世界,虚空世界在大觉性,如大海之一沤耳。经云:空生大觉,如海一沤发。是也。

《三藏法数》 / 78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习因

一、媱习因,习即数习之义。媱习因者,谓媱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贪习因,贪习因者,谓贪习之心,往来计算,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三藏法数》 / 527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识住

一、色识住,色即眼根所对之色。谓内意识缘于外色之时,识于色,生喜住着,故名色识住。 二、受识住,受即领纳之义。谓意识领纳六尘之时,识于受,生喜住着,故名受识住。(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以其能染,故名尘也。) 叁、想识住,想即思想。谓...

《三藏法数》 / 186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十戒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修

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Laṅkāvatāra-sūtra,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為本经叁译之最古者。楞伽者,山名,阿跋多罗者,入之义,佛入此山说法,故名入,新译云入楞伽经者是也。宝字乃译人添加,因楞伽宝表经义之无上宝也。或言阿者,无也,跋多罗者,上也,阿跋多罗宝即无上宝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添品妙法莲华经

八卷,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斗胜

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教之优劣,帝许可之,於其月之十五日,自临幸白马寺,使佛典与道经共焚。道经归於灰烬,佛典其轴為火,纸為黄色,而一字无损,故谓之斗胜。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印土

指印度。印度国土之义。出生义曰:「收迹都史天宫,下生印土。」梵网经本疏曰:「是故印土持菩萨戒者,无不背诵。」肇论新疏曰:「天竺或曰印土身毒。」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空一切空

空假叁观,空不唯為空之一,假皆為空也。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而不空,总空观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舍卫四德

梵语舍卫,华言闻物,亦云丰德,以其具四德故也。 一、具财宝德,谓舍卫国,多出一切珍宝,胜于余国,是名具财宝德。 二、妙五欲德,谓舍卫国,五欲胜妙,非余国所及,是名妙五欲德。(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叁、饶多闻德,饶,益也。谓舍卫国财...

《三藏法数》 / 164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戒经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入我我入

如来叁密入於我,我叁业入於如来,即如来之叁密与眾生之叁业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之功德於吾身也。是谓之叁平等。以是称為叁平等观。秘藏记本曰:「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诸佛於吾身,是曰入我。引入吾身於诸佛身,是曰我入。入我我入故诸佛之无数劫所修集功德具足我...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陈弃药

又云腐烂药。南山旧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说谓為大小便,义净新律家依有部律谓為人所遗弃之医药。僧祇律四曰:「若被毒,医言应服大便汁。若自己许不须復受,若他许者当受。比丘病,医言当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应取。若自己许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许当受。」四分律四十二曰:「尔...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乃指心之所缘之境也。故大智度论二十一曰:「初学繫心缘,若眉间,若额上,若鼻端。」此是所缘之境。非缘亦是境之名目。若缘亦是境之名目。下当云及。不当用若字。小止观曰:「尔时当繫念鼻端,令心住在缘,无分散意。」可知繫念鼻端,即是心住缘。若谓缘是境,...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阴。) 一、生有,谓从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

《三藏法数》 / 21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梵经臺

汉明时道释二教烧经决真偽之处也。名义集七曰:「唐太宗梵经臺诗: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谷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偽筑高臺。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随烦恼

谓昏烦恼乱之法,长时随逐不舍,故名随烦恼。 一、小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十种,各别而起行位局故,是名小随烦恼。 二、随烦恼,谓无惭、无愧二种俱生,非各别起,行通前之忿恨覆恼等,唯遍在不善法,是名随烦恼。 叁、大随烦恼,谓掉举、...

《三藏法数》 / 160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业

日本叡山所学之课业。一止观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叁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也。四苏悉业,习苏悉地经之经记也。五一字业,习一字顶轮王经之经释也。六瑜祇业,习瑜祇经之经记也。初传教立止观遮那二业,於遮那业摄大日业等诸业,后来渐分业於遮那...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莲华夫人

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观之一。观諦之理也。诸宗各以观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徧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為观,叁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為观,天台宗以观叁千诸法一一绝待為观。然天台所立之观,有隔歷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為隔歷之,圆教所说,為圆融之。隔歷之...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铁塔

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龙猛菩萨(旧译龙树)入其,值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金刚智叁藏口传,其弟子沙门智藏(不空叁藏之法讳),记之於金刚顶经义诀,是铁塔说之本据也。日本东密台密皆依用之而不疑。安然之教时问答叁曰:「沙门智藏金刚顶义诀云:此经有百千颂...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叁昧

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后五百岁

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第五之五百年,斗諍坚固之时也。见[五五百年]条。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五百岁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五百岁浊恶世。」 又佛灭度五百岁之后也。论一曰:「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人根转钝,深着诸法。」论疏一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讲堂

说法讲经之堂舍。无量寿经下曰:「无量寿佛,為诸声闻菩萨大眾班定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定道教演畅妙法。」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恶果报

谓众生前世造十恶业,感饿鬼、畜生、地狱叁恶道报。受是苦尽,若生人,余业未尽,每一恶,复受二种果报,故名十恶果报也。 一、杀生果报,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叁恶道。若生人,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 二、偷盗果报,谓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

《三藏法数》 / 544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佛之尊号。天為人之所尊,佛更為天之所尊,故曰天天。又天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天,即佛也。佛為天之至极,故曰天天。又為佛之小字。释氏要览曰:「一日抱太子謁释迦增长大天神庙,庙神石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於天神更為尊胜,宜名天天。」法华经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芥子

以芥子投针锋难,譬佛出世之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 又喻极小也。白居易僧问曰:「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又(物名)芥子為性坚辛者,密教以之為降伏之相应物,於此加持真言,投...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金刚王

金刚之最胜者,云金刚王。犹言牛之最胜者,為牛王也。楞严经四曰:「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般若二种相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叁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 二、出世...

《三藏法数》 / 19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广果天

Vṛhat hala,色界第四禪天八天第叁天之名。在第四禪天為凡夫得生之天最胜处,自此已上五天(八天)称為五净居天。独為圣者之生处。俱舍颂疏八曰:「於色界,异生生,此最殊胜故,名广果天。」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求闻持

念虚空藏菩萨而求记忆力成就之法也。闻持者见闻忆持不忘。其修法画虚空藏菩萨於圆满之月轮,安置之於室内,具种种之供物,诵虚空藏菩萨之心咒,及一百万徧,即得悉地。又於日月蚀时置菩萨及坛於露地之净处,於种种供物外,取苏(牛乳煮者)一两盛於铜器,置之於坛上,以乳木搅乳...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迦那伽牟尼

Kanakamuni,又作羯诺迦牟尼。佛名。旧称拘那含牟尼。译曰金寂,金仙人。贤劫之第二佛。过去七佛之第五。人寿叁万岁时生於清净城。智度论九曰:「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诺迦牟尼,旧言拘那含牟尼,此云金寂也。」慧琳音义十八曰:「羯诺迦牟尼,唐...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藏与识;有财,金刚与人;相违,眼与耳;带数,五与蕴;邻近,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火天

胎藏界曼陀罗第十二外金刚院之一眾。大日如来為引摄事火梵志示现火神之形者。其形与[梵天王]同。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大尊配置

或不动(),军荼梨(东),金刚药叉(北),降叁世(军荼梨之东),大威德(金刚药叉之西),或不动(),降叁世(东),军荼梨(西),金刚药叉(降叁世之东),大威德(军荼梨之西)立状不同。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悭法七报

财、法不能惠施曰悭。此专言悭吝于法,而不施与人者,得七种报。 一、生盲报,谓从母胎出,便不能见日月光明,名为生盲。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而得此报也。 二、愚痴报,谓于诸法迷惑不了,名为愚痴。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而得此报也。 叁、生恶家报,谓不...

《三藏法数》 / 338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加行

(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

《三藏法数》 / 293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塚间第一

优多罗比丘常离人,而在塚间思味法乐,為佛弟子第一位。增一阿含叁曰:「常乐塚间,不处人,所谓优多罗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世间四义

世间者,即叁藏教四加行,最后世第一位也。以其是有漏法,故名世间;于最胜,故名第一,有四义焉。(四加行者,谓一暖、二顶、叁忍、四世第一也。以其加功进行故也。) 一、可破坏,谓世间有漏烦恼等法,体本虚妄,自性不实,皆是无常,故名可破坏也。 二、有生灭,谓世间...

《三藏法数》 / 205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叁、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

《三藏法数》 / 223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烧香

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諦所释,则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諦所释,则為使所修之功德,周徧一切处。陔餘丛考叁十叁曰:「李相之贤已集,因谓烧香始於佛图澄。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澄,澄曰:今当勅龙取水。乃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云。然烧香实不自此始。叁国志孙策...

《佛学大辞典》 / 396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无所畏

无所畏有二种:一、佛无所畏,二、菩萨无所畏。今此四无所畏,皆言菩萨也。盖菩萨具诸智慧,明了决定,而于众说法,则无恐畏之相,故名无所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能持无所畏,能持者,谓菩萨闻一切法,常能受持,忆念不忘,故于众说法得无所畏...

《三藏法数》 / 26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十二见

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首座

即座之首位者。僧史略曰:「首座之名,即上座也。居席之端,处僧之上,故曰也。寻唐世勅辩章,捡校修寺,宣宗赏其功,署叁教首座。(略)次復经论之学,或置首座。叁教首座,则辩章為始也。朱梁洎周,或除或立,今大宋有讲经讲论首座,乃僧录之外则立耳。」是為官许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正勤

又名四意断,四正断,四正胜。為叁十七科道品,次四念处所修之行品也。法界次第之下谓:「一对已生之恶為除断,而勤精进。二对未生之恶,更為使不生而勤精进。叁对未生之善為生而勤精进。四对已生之善為使增长而勤精进。」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名四正勤,能断懈怠,故名四正...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上下,上,下,下上,下,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叁佛,现在贤劫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

《三藏法数》 / 278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九会曼陀罗由来

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叁卷出初会四品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叁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阿那律天眼

佛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此人為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叁曰:「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天眼是六神通之天眼通也。楞严经二曰:「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菴摩罗果。」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识境四相

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故名识境四相。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阴法,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阴也。)...

《三藏法数》 / 218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度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庄严劫

叁世之叁大劫,过去之大劫,名庄严劫。大劫总有成住坏空之八十增小劫,其住劫之二十小劫有千佛出世,华光佛為首,毘舍浮佛為末。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见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波吒利弗城结集

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贤劫

过去之住劫,名為庄严劫,未来之住劫,名為星宿劫,现在之住劫,名為贤劫,现在之住劫二十增减,有千佛出世,故称讚之為贤劫。亦名善劫。大悲经叁曰:「阿难!何故名為贤劫?阿难!此叁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诸妙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枯

(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

《三藏法数》 / 32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初果

声闻乘四果之第一预流果也。俱舍论二十叁曰:「言初果者,谓预流果,此於一切沙门果必初得故。」见[四果]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胎藏界五佛

胎藏界曼陀罗之心部云胎藏,又称臺八叶院,八叶莲华开敷之形也。臺是大日如来,四方之四叶现四佛,四维之四叶现四菩萨,即南方开敷华王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臺之大日如来合為五佛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转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為能见之识者。 又唯识论所说八识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餘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 又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四智,谓之转识。见[转识得智]项。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波颇五教

波颇,梵语具云波颇蜜多,华言明支,天竺叁藏沙门也。唐贞观年间,于大兴善寺,译星陀罗尼经等。以如来所说诸经圣教,约其义趣浅深不同,令众生修行有序,而立五教,故名波颇五教。(天竺,即西土之国名也。叁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一、四谛教...

《三藏法数》 / 32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毘舍离

Vaiśāli,又作毘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釐。国名。译曰广严。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闍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叁城郭,开扩庄严,名毘舍离,详说於善见律,载离车之部...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两足尊

佛之尊号也。以佛在有两足之有情,為第一尊贵故也。又,两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於此等功德為二足而游行法界故也。法华玄赞叁曰:「佛於二足多足无足一切尊,今云两足尊於叁类两足為贵。能入道故,谓人天类。佛亦两足,故言两足尊。」法华嘉祥疏四曰:「两足尊者,...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种食

一、乞食。人有下上叁品,下品者自為邪命而得食,品者受一食,且赴请,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得施与福利故也。二、次第乞食。凡愚者贪味弃贫从富,上行之流,不选贫富,等慈眾生,次第乞食。叁、不作餘食法。律说人復次第乞食,於求处数数正食,得贮餘食。...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心叁观

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得之文。又得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障者

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祇经第七品曰:「时会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密

於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為理密,以真言部诸经為事理俱密。苏悉地经疏曰:「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叁世如来身语意密,是為事密。问:华严维摩般若法华等诸大乘教於此显密何等摄耶?答:如华...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寒山

宋高僧传十九(丰干传)曰:「寒山子,世谓為贫子,风狂士也,幽止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巖。时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恆拾眾僧残食菜滓,断巨竹為筒,投藏於内,若寒山子来,即负去。或经行廊下,或时叫唤凌人,或望空漫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则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隔歷叁諦

空為但空,破见思之惑。假為但假,破尘沙之惑。為但,破无明之惑。又自空观而入於假观,自假观而入於观,如此空假叁者,次第各别。名為隔歷之叁諦,别教之分际也。玄义一上曰:「隔歷叁諦,麤法也。圆融叁諦,妙法也。」四教仪集註下,明别教之理智曰:「理则隔歷叁諦,智...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有

叁界之异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叁有者,叁界之生死也。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也。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也。叁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也。新译仁王经曰:「叁有业果,一切皆空。」智度论一曰:「叁有爱着心。」颂疏界品一曰:「名叁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遁麟记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