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為汉语。梵语為般遮。旬為梵语之神通。即五神通也。玄应音义叁曰:「五旬,或言般遮,旬即五神通也。案阿闇世王女阿术达经云:悉得五旬是也,大品经等云五神通同一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於阎浮提立针,以一芥子自忉利天坠下,使贯其针锋。喻值佛之至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止观五曰:「盲龟由何值浮孔,坠芥岂得下贯针锋?」辅行五曰:「如针锋竪阎浮提,以一芥子从忉利天投阎浮提,何由可得贯针锋上?」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Vāṣ 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五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於窟外领界外之大眾结集叁藏者,即大眾部之祖也。佛本行集经叁十四曰:「次长老婆沙波,隋言起气。」叁论玄义曰:「界外大眾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眾生而泪...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 《五母子经》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叁、相似觉。於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觉也。五、究竟觉,於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叁藏法数二十。 又五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见五鈷印条(CBETA註:疑為见[五股印]条)。合两手之小指,而形一鈷,合左右之中指而又形一鈷,开左右之头指,各形一鈷,合左右之拇指而形一鈷通成五鈷。而交叉左右之无名指,容於掌内,為内五鈷印,出於手背,為外五鈷印。见图印集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自性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外散乱者,谓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分别也。 叁、内散乱,内散乱者,谓心生高下,念念迁流不定也。 四、粗重散乱,粗重散乱者,谓计我、我所...
《三藏法数》 / 17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叁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叁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叁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Nāman,又作娜麼,曇麼。译曰名。俱舍光记五曰:「梵云那摩,唐言名,是随义、归义、赴义、名义。谓随音声归赴於境,呼召色等名能詮义。」演密钞五曰:「梵语娜磨,此译為名,娜具多义各随义辨。」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心為集起之义。意為思量之义。识為了别之义。唯识论於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於第八识与第七识及餘六识。俱舍论以之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為识,是故说唯心。」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叁种别义:集起名...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五摄论也。 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叁卷成文,是为无着摄论。 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着菩...
《三藏法数》 / 262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叁、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
《三藏法数》 / 25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五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五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叁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眾世界海,一切眾生海,法界业海,一切眾生欲乐诸根海,一切叁世诸佛海。」是也。据华严经探玄记第叁谓第一是所依之义,第二是萌发或积聚之义,第叁是轨用之义,第四是行...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以利养身也。法华经序品曰:「贪着利养。」菩萨戒经曰:「為利养故。為名闻故。恶求多求。」智度论五曰:「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穀,利养名闻亦復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於上示观行即之位,成就五品之功德,故云观行五品之位。五品者法华分别功德品所说:一、随喜品,二、读诵品,叁、说法品,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也。天台大师居於此位云。四教仪曰:「依教修行,為观行即五品位。」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Vijayā,又作微惹耶,毘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為胜,微誓耶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五曰:「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眾。在八马輅车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秘藏记末曰:「微舍耶天,肉色持弓箭。」 又五佛顶尊之第二曰誓耶。第叁曰微誓耶。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罗夷。二、十叁僧残。叁、二不定。四、叁十捨堕。五、九十单提。六、四提舍尼。七、百眾学。八、六灭諍。参照[戒]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叁、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Yoga,一作瑜誐。男声呼曰瑜伽,女声呼曰瑜祇Yogin,与物相应之义(瑜祇Yogin為瑜伽Yoga之修行者,其体声第一格為Yogi女声為Yogini此解及末出大日经疏之解有疑)。相应有五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叁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此中显宗多取理相应之义,瑜伽唯识之瑜...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叁、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二、不量食,食无节制也。叁、不习食,食不习食之食也。四、不出食,食未消化而又食也。五、止熟,强制止大小便也。六、不持戒,不持戒行,而遂触世法也。七、近恶知识,近於恶友也。八、入里不时,不时入里井也。九、可避不避,恶疫...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泰山之神也。吴澄山岳碑曰:「岳者地祇,其祭坛而弗庙。五岳四瀆总立庙,自拓拔氏始。唐乃各立庙於五岳之麓。东岳之徧於天下,则肇於宋之中叶。」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十二处之一。即心王也。在五蕴中為识蕴,在十八界中為七心界。此六识界与意界之七心界,有能使心心所法作用生长之义,故於十二处中,略立為意处。盖由十二处者,為愚於色者所说之法门,故开色者為详,心略而唯為一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又曰生空人空。眾生虽尽有心身,而是為五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眾生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叁藏法数十曰:「我空,谓於五蕴法,强立主宰,名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无自性,不见我体,是名我空。」同六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变即转变,化即幻化。谓此四禅诸天,于五欲胜妙之境,悉能次第种种变化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初禅天二变化,初禅天二变化者,一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二、第二禅天叁变化,第二禅天叁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
《三藏法数》 / 26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毱多之下有五弟子,同时於律藏生五部之派别:一、曇无德部Dharmagu ta,又曰曇摩毱多,是部主之名,译為法正、法护、法镜、法密等,律本於此土曰四分律。二、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a,或曰萨婆諦婆,译言一切有。从宗计而取名,律本曰十诵律。叁、弥...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
《三藏法数》 / 17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佛眼有叁种:一金刚萨埵所变之佛眼尊,瑜祇经说之。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时金刚萨埵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莲,身作白月暉,两目微笑,二手住脐,如入奢摩他,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作礼敬本出生,於剎那间,一时化作一字顶轮王,皆执...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