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条搜索结果

摄论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摄论也。 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叁卷成文,是为无着摄论。 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着菩...

《三藏法数》 / 262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支,二禅四支,叁禅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小乘七十

小乘七十法,摄为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根,色声香味触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修忍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说法福德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叁、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

《三藏法数》 / 25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部律

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片。佛言:表我灭后,初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叁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眾世界海,一切眾生海,法界业海,一切眾生欲乐诸根海,一切叁世诸佛海。」是也。据华严经探玄记第叁谓第一是所依之义,第二是萌发或积聚之义,第叁是轨用之义,第四是行...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大月轮中央轮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利养

以利养身也。法华经序品曰:「贪着利养。」菩萨戒经曰:「為利养故。為名闻故。恶求多求。」智度论曰:「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穀,利养名闻亦復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苏跋陀罗

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观行品位

於上示观行即之位,成就品之功德,故云观行品之位。品者法华分别功德品所说:一、随喜品,二、读诵品,叁、说法品,四、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也。天台大师居於此位云。四教仪曰:「依教修行,為观行即品位。」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微誓耶

Vijayā,又作微惹耶,毘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為胜,微誓耶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曰:「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眾。在八马輅车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秘藏记末曰:「微舍耶天,肉色持弓箭。」 又佛顶尊之第二曰誓耶。第叁曰微誓耶。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二百十戒

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罗夷。二、十叁僧残。叁、二不定。四、叁十捨堕。、九十单提。六、四提舍尼。七、百眾学。八、六灭諍。参照[戒]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一)华严之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心裁

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无间

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无间。有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叁、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天子

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净居天,净居眾,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师子吼喻十一事

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瑜伽

Yoga,一作瑜誐。男声呼曰瑜伽,女声呼曰瑜祇Yogin,与物相应之义(瑜祇Yogin為瑜伽Yoga之修行者,其体声第一格為Yogi女声為Yogini此解及末出大日经疏之解有疑)。相应有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叁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与机相应。此中显宗多取理相应之义,瑜伽唯识之瑜...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八大经

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叁、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九横

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二、不量食,食无节制也。叁、不习食,食不习食之食也。四、不出食,食未消化而又食也。、止熟,强制止大小便也。六、不持戒,不持戒行,而遂触世法也。七、近恶知识,近於恶友也。八、入里不时,不时入里井也。九、可避不避,恶疫...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位,位次第转生,故名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转,即...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六

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二妄想

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种藏

佛性论二谓真性有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东岳

泰山之神也。吴澄山岳碑曰:「岳者地祇,其祭坛而弗庙。岳四瀆总立庙,自拓拔氏始。唐乃各立庙於岳之麓。东岳之徧於天下,则肇於宋之中叶。」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意处

十二处之一。即心王也。在蕴中為识蕴,在十八界中為七心界。此六识界与意界之七心界,有能使心心所法作用生长之义,故於十二处中,略立為意处。盖由十二处者,為愚於色者所说之法门,故开色者為详,心略而唯為一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圆教也。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厕之位置

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我空

又曰生空人空。眾生虽尽有心身,而是為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眾生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叁藏法数十曰:「我空,谓於蕴法,强立主宰,名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法,皆无自性,不见我体,是名我空。」同六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四禅变化

变即转变,化即幻化。谓此四禅诸天,于欲胜妙之境,悉能次第种种变化也。(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初禅天二变化,初禅天二变化者,一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二、第二禅天叁变化,第二禅天叁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

《三藏法数》 / 26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部律

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同时於律藏生部之派别:一、曇无德部Dharmagu ta,又曰曇摩毱多,是部主之名,译為法正、法护、法镜、法密等,律本於此土曰四分律。二、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a,或曰萨婆諦婆,译言一切有。从宗计而取名,律本曰十诵律。叁、弥...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二十种外道冥谛

二十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叁障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无间业者,一杀父、...

《三藏法数》 / 17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叁种佛眼

佛眼有叁种:一金刚萨埵所变之佛眼尊,瑜祇经说之。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时金刚萨埵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莲,身作白月暉,两目微笑,二手住脐,如入奢摩他,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作礼敬本出生,於剎那间,一时化作一字顶轮王,皆执...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性恶

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行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四方

密教次第东南西北,东方為因陀罗方,南方為焰魔罗方,西方為嚩嚕拏方,北方為毗娑门方,又东北為伊舍尼方,东南為护摩方,西南為涅哩底方,西北為嚩瘦方。是皆因护方神而名之。见大日经疏。又以四大,四显色,四佛,阿字之四转等各配於此四方。见[大]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无间狱

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妄想

一、坚固妄想,坚固妄想者,即色阴也。谓诸众生,体因想生,心因想起,命因想传,诸想交固,以成色身。经云: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二、虚明妄想,虚明妄想者,即受阴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

《三藏法数》 / 37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思修六意

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四药

行事钞二谓报命之支持,无过於药,分之為四:一时药,日日為新由旦至日中听服之,种之蒲闍尼Bhojanīya(译曰正食),麨,饭,乾饭,鱼,肉是也。又种之佉闍尼Khādanīya(译曰不正食),枝,叶,华,果,细末磨食是也。此等是比丘之常食。此外有时食与时浆,时食者蔓菁根,葱根...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师子

自如来之指出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闍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闍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於尔时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於指出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又...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恐怖经

佛说恐怖世经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持明院

胎藏界十叁大院之第,亦名大院。安置不动尊等尊。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布嚕那跋陀罗

Pūrṇabhadra’,夜叉八大将之一。译曰满贤。见大日经疏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跋闍子比丘十事非法

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扫地种胜利

(亦名扫地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菩提

一、发心菩提,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叁、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得无生法忍而出叁界,到一切智者。、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魔界

又云魔道。恶魔之境界也。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止观曰:「首楞严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见[魔佛]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六知见

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於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歷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於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為我。二、眾生,於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眾生而生,故名為眾生。叁、寿者,於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秘密仪轨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教令轮身

行教令轮之身也。诸明王现忿怒之相者。凡一一之佛,有叁种之轮身:本地之佛体,為自性轮身,现菩萨之身為正法轮身,现明王忿怒之相為教令轮身。例如大日如来為自性轮身,般若菩萨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為教令轮身。又金刚萨埵為正法轮身,降叁世明王為教令轮身也。秘藏记钞二曰:「...

《佛学大辞典》 / 458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一、住处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于此之处唯独我住,不容余人,是名住处悭。 二、家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独我出入此家,不容余人;设有余人,我当于中为胜,是名家悭。 叁、施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我于此中,独得布施,勿与余人;设有余人,勿令过我,是名施悭。(过...

《三藏法数》 / 198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佛生菩萨金刚忿怒

佛各出现菩萨,金刚,忿怒。此叁者如其次第為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又為境智行之叁轨。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叁乘通相

通於叁乘所立之逆。又曰小乘之逆。常言之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逆经曰:「有...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大乘十喻

一、如幻喻,谓如幻师,幻作种种诸物及男女等相,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明幻作,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于诸幻法,心无所着,皆悉空寂,故说如幻。(空观者,谓观一切法皆空也。) 二、如焰喻,谓无智之人,初见阳焰,妄以为水。诸烦恼法,亦...

《三藏法数》 / 814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精舍

释迦谱云:息心所栖,故曰精舍,行者精练之所也。 一、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之名,以其仁而聪敏,积而能散,赈乏济贫,哀孤恤独,时美其德,号给孤独。尝侧金布地,以买只陀太子园,遂名给孤独园。因建精舍奉佛,佛于其中说法也。(梵语只陀,华言战胜。) 二、鹫岭,鹫岭,...

《三藏法数》 / 41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八正道

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应音义叁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 一、正见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

《佛学大辞典》 / 59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正像末

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叁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叁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证果者,是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奇特梦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明,故云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二种法施

一、世间法施,谓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神通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名世间法施。(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叁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石壁无碍也。) 二、出世间法施,谓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叁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而修,即得出离世间,故名出世...

《三藏法数》 / 14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為阴,又译為眾,新译為蕴。阴者积集之义。眾者眾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法...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百法

百法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八不正见

一、我见,谓众生于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阴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阿难具八法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一智

一、世俗智,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法智,谓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下,苦法等无漏之智,能断欲界见惑烦恼,故名法智。(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

《三藏法数》 / 560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般遮

Pañca,又作半者。译曰。瑜伽伦记一上曰:「梵言般遮,此云。」梵语杂名曰:「,半者。」 又(行事)见[般遮于瑟]条。 又(天名)见[般遮于旬]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竹林精舍

梵名Veṇuvana天竺精舍之一。迦兰陀竹林之精舍也。在王舍城之傍。迦兰陀长者归佛以竹园奉佛而立精舍,是為印度僧园之嚆矢。见[迦兰陀]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尘沙

如尘如沙,喻物之多也。行事钞上一曰:「法界尘沙。」资持记上一之叁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也。」 又(术语)天台所立叁惑之一,谓為尘沙。尘沙之惑,称為化道障之惑,菩萨教化物之障也。菩萨教化物,必通达如尘沙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间昧。不能通达此尘沙之法门,...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阴。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清凉山

唐代州臺山之别名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眾,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眾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探玄记十曰:「清凉山,即是代州臺山是也。於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蜡印

印蜡印於泥,蜡印溶解,同时泥中成字形。以譬现在之阴灭,中有之阴生也。涅槃经二十九曰:「如蜡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蜡印不变在泥,文非出泥不餘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為中阴阴,中阴阴亦非自生,不从餘来。因现阴故,...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佛说大施经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有种大施,今为汝说。何等为?所谓:一、不杀生,是为大施;二、不偷盗;三、不邪染;四、不妄语;、不饮酒。是为大施。 “以何义故,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

《佛说大施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172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佛子

佛最初所度之比丘也。一憍陈如,二頞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摩男拘利。出於法华玄义六下。详见[比丘]条。 又预流果之人,一来果之人,不还果之人,阿罗汉果之人,辟支佛之人。见大藏法数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迹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慾金刚

见[秘密]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游行

歷游诸处也。即行脚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渐渐游行,遇向本国。」释氏要览下曰:「毘奈耶律云:如世尊言,法成就,夏已满,得离依止,游行人间。法者:一识犯,二识非犯,叁识轻,四识重,於别解脱经善知通塞,能持能诵。」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龙鬚

以龙鬚之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犹如牛皮繫体而向日,以喻利养之害身。智度论曰:「夫利养者,如龙鬚绳缚身入水,初损戒皮,次损定肉,后损慧骨。」止观曰:「狂计邪黠,逾迷逾远,渴更饮咸,龙鬚缚身入水转痛,牛皮繫体向日弥坚。」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白莲社十八贤

白莲社中,緇白之翘楚有十八人,称十八贤:一东林慧远法师,二西林慧永法师,叁慧持法师,四道生法师,曇顺法师,六僧叡法师,七曇恒法师,八道昺法师,九曇詵法师,十道敬法师,十一觉明法师,十二佛驮跋陀叁藏,十叁刘程之,十四张野,十周续之,十六张詮,十七宗炳,十八雷...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譬喻

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六转依

转依从所得之位,分為六种:一,损力益能转,叁贤资粮位与四善根加行位之转依也,此位未断种子,未证真如,原非转依,但依胜解惭愧之二力,能损本识中染种之势力,益本识内净种之功德,故名為转依。二,通达转,為见道位之转依,由此已去,為断恶证理,则真实之转依也,但為分证。...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布施离种法

一、不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不择冤亲。于有德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人,起怜愍心,是名不选有德无德。 二、不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慈,于善不善,各随所愿,普皆饶益,是名不说善恶。 叁、不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

《三藏法数》 / 196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根,色声香味触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纳衣

释氏要览上曰:「粪扫衣有种:一道路弃衣。二粪扫处衣。叁河边弃衣。四蚁穿破衣。破碎衣。又有种:一火烧衣。二水渍衣。叁鼠咬衣。四牛嚼衣。嬭母弃衣。已上衣,天竺人讳忌,故弃之以不任用。义同粪扫。故共纳成衣,名粪扫衣也。」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随缘

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於诸法,佛陀之於教化,皆然。最胜王经曰:「随缘所在觉群迷。」又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齐书陆法和传曰: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种不翻之一也。(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