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 条搜索结果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者,一切、道种、一切种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璎珞庄严

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真法界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三藏法数》 / 72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根本,根本,亦名无分别。谓此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 二、后得,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后而得此,是名后得...

《三藏法数》 / 118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实相。方便。复有二。如理。如量

《法门名义集》 / 16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白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世出世利益安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13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有诸天及持明仙等。师信大梵者众。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诸天...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131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观自在菩萨授记品

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而为众生演说安立。劝进随喜解其理趣。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及获二乘人天之果。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示现佛身。安立寂静无住涅槃。若有...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223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二法

一、自得法,谓佛自行证得之法,与十方佛无增无减,是名自得法。 二、本住法,谓法界之法,本来常住,有佛无佛,性相常然,是名本住法。

《三藏法数》 / 62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身塔

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种子形,圆似塔故也。金刚顶义决曰:「鍐字法界种,相形如圆塔,是名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尽,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叁界受生,是名无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行叁昧

心定於一行而修叁昧也。又名真如叁昧或一相叁昧。叁藏法数四曰:「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叁昧者。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叁昧。(中略)入一行叁昧者,尽知恆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根本

又作如理,无分别、正、真等。根本之名,对於后得而言。正冥符於真理,而无能缘所缘之差别,一念之真也。此為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曰根本。唯识论十曰:「根本无分别,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叁藏法数五曰:「根本亦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鈷金刚杵

又作五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略之五鈷金刚,又云五鈷。鈷者支之义,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五个支之金刚杵也。原為坚手天手所执之武器,真言家以之与叁鈷,独鈷,共為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為显永断所谓难断之惑之金刚德者,表五佛五。中鈷表佛之实,弯曲於内部...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界

真如之理体也。界,為所依及所因之义。真如為生圣法之所依所因,故曰法界。唯一无二,故名一也。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义记中本曰:「一法界者,即无二真心,為一法界。此非算数之一,谓如理虚融,平等不二故,称為一,依生圣法故云法界,中边论云:法...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切

中之一切,混声闻缘觉之,故為分别彼一切,而名佛為一切。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Sarvajñāna,即是一切,今谓一切,即是中之也。」又「一切,如实了知,名為一切者。」又谓一切,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独影境

叁类境之一,第六意识之妄想分别,浮实我实法之相如,现空华兔角之境,所现之相,多為相分。此相分非有实体,惟為意识之见分所变现之影像。故名之為独影境。对於带质境之相分有本质,而谓為独。对於性境之相分有实性,而谓為影。故独影境者,為一时妄分别之反应。為情有理无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圆成实性

叁性之一。空烦恼所知二障而显之真理。诸法真实之体性也。曰真如、曰实相、曰法界、曰法性、曰涅槃、皆同体异名也。為圆满成就诸法功德之实性,故名圆成实性。从其具德也。唯识论八曰:「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一切,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即声闻、缘觉之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道种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大圆镜,谓如来真,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 二、平等性,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 叁、妙观察,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真法界

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曰:「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復无际,动静一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迴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钞一曰:「以一真法界,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尘尽足為一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曰一,真实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金刚爱菩萨

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常住果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印

印也,於金刚界五如来中除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谓其餘阿閦如来之大圆镜,宝生如来之平等性,无量寿如来之妙观察,不空成就如来之成所作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佛二种十身

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身、法身、虚空身、即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常住果

楞伽经四明七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叁真如、四佛性、五菴摩罗识、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证谓之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界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

《三藏法数》 / 235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摩呼洛伽

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檀那

Dāna,又作陀那。译曰施。陀那鉢底Dāna ati,译曰施主。遂略称施主為檀那或檀越。慧琳音义上曰:「檀,具云檀那,此云施。」寄归传一曰:「梵云陀那鉢底,译為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翻译名义集曰:「要览曰:梵语陀那鉢底,唐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為檀,去鉢底留那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敬礼遍照尊 我今依契经 略说阿閦佛 修行念诵仪 行者应当礼 五方诸如来 尽想虚空中 遍满如胡麻 即对一一佛 尽心而忏悔 随喜及劝请 我所积集福 回向诸有情 次即对本尊 应当结跏坐 端身应正直 闭目离攀缘 即起悲愍心 观察无边界 初结三昧耶...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45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界体性

密家所立五之一。无尽之诸法名法界。其诸法所依之体性,名法界体性者,对之决断分明也。此以之配於五如来中之大日如来。菩提心论曰:「中方毘卢遮那佛,由成法界為本。」秘藏记本曰:「法界体性叁密差别,数过剎尘,名之法界,诸法所依故曰体也。法然不坏,故名為性。决...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梵语駄都Dhātu,译曰界。差别之义。彼此之事物,差别而无混滥也。大乘义章八末曰:「界别為界,诸法性别,故名為界。」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 又性之义。谓事物固有之体性。大乘义章八末曰:「经名為界,亦名為性。」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亦名性分。」俱舍光记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种

十种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 二、佛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欲界定

欲界所属之禪定也。然欲界為散地不当有禪定,谓欲界定乃未至定之异名,是一义也。或谓欲界虽為多分散心,亦非无少分之定心,取其少分之定,故名欲界定。其定心不永续,灭去甚速,故又谓之电光定,是一义也。见七帖见闻叁末。若依成实之义,则欲界有确然之禪定,能发无働。见止观...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界

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觉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舍利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叁。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

《三藏法数》 / 24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菩提,谓能照真性之,称理不虚,名为实。以此实为道,故名实菩提。 叁、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 120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观察,谓以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证所证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能证者,谓能证之;所证者,谓所证之理。) 二、取相,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也。

《三藏法数》 / 10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界

法界之略。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毘卢印

毘卢遮那(即大日如来)之入定印也。大日之入定印為法界定印,其印相,仰左手右手重於其上,二大指相拄,舒着头指。左右头指之中节上下重合。深入禪定而观见法界眾生之相也。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一。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见取见

五见之一。确执诸邪见及自身以為最胜為一切斗諍之本者,以一切劣為胜者。唯识论六曰:「见取,谓於诸见及所依蕴,执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諍所依為业。」俱舍论十九曰:「於劣為胜,名為见取。有漏為劣,圣所断故。执劣為胜,总名见取。理实应立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见取。」法...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又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旧曰六入,新曰六处,即十二入十二处也。六境為外之六入,六根為内之六入。十二因缘中之六入為内之六入,即六根也。入為涉入之义,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识,故名处。处為所依之义,六根六境為生六识之所依,故名处。大乘义章四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佛树王

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下菩提心种子於一切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法

谓利衰等之八风也。见[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见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二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般若者,谓本觉之理,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 二、观照般若,观照般若者,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也。(非照而照者,...

《三藏法数》 / 13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观自在多罗菩萨经画像品

尔时释迦牟尼佛。又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汝今次应为多罗菩萨说画像法。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从坐而起。礼佛双足复遍观察净居天宫。而敕天龙夜叉健闼婆阿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伽。及一切世界持明咒仙。作是誓言。汝等应当听受忆本三昧耶勿生疑惑。若当...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62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鉤菩萨

金刚界四摄菩萨之一。具名金刚鉤菩萨。黑色,左為拳,右取叁股之鉤,示大日如来以大悲之鉤召,摄一切眾生之德。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请召金鉤叁摩地,从金刚像叁摩地流出金刚鉤光明,徧照十方世界,请召一切如来金刚道场,及拔一切眾生恶趣,安於无住涅槃之城。(...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无碍

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义名下所以。称之为义。法自义之名。称之为法。辞说法之言。名之为辞。乐说随欲善授。名为乐说。善通无滞。故言无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忍

一、安受苦忍,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二、观察法忍,谓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是名观察法忍。

《三藏法数》 / 8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无垢识

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叁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叁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切普门身

具足四重法界之徧一切身也。大疏八曰:「供养一切普门身。」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佛陀之慧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是佛之别号也。其真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度论四十六曰:「佛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名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為多罗菩萨,金刚部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见诸部要目。明王与明妃,其叁摩地相异,明王安立其种子,明妃含藏此种子使之能出生也。大日经疏九曰:「復次若男女交会因缘种子託於胎藏而不失坏,即是相加持义。如是诸佛国王明妃和合共生毘富罗种子,為大...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度论所说十一之一,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諦法之无漏也。是初知法,故名法。又知现在之法,故名现。大乘义章十五曰:「言法者,亦名现。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為法。以知现法,故名现。」 又(人名)四明山延庆寺知礼,宋太宗赐法大师之号。见佛祖统纪五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心。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后于净室。山林流水最为上胜。建立道场安置本尊。修真言者面向东方。应以瞿摩夷涂拭其地。以白檀香磨为香泥。以用涂坛。或方或圆随意大小。而于坛上散诸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937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明,又曰证明,证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证明,死生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转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中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為能见之识者。 又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餘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 又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四,谓之转识。见[转识得]项。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观自在多罗菩萨第二画像品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告多罗菩萨言。若修行人复欲成就第二画像法者。先于中台画无量寿佛。倚菩提树。左边画离垢菩萨白色种种庄严衣纱縠衣。手持白拂侧顾向佛。右边画四臂观自在菩萨。右第一手作无畏印。以中指大指捻数珠。展手作摩顶势。第二手作执杖形。左第一手持红莲华。第...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10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