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条搜索结果

五佛顶

五佛顶者,在释尊之左方,表五智也。大日经一曰:「救世释师子,圣尊之左方,如来之五顶,最初名白伞,胜顶最胜顶,眾德火光聚,及与捨除顶,是名五大顶。大我之释种,应当依是处,精进造眾相。」一、白伞佛顶,又作白繖佛顶,名曰白伞盖佛顶轮王,以白色伞盖為叁昧耶形之佛顶尊也...

《佛学大辞典》 / 835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身体性

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生佛一如

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弘誓

具曰弘誓愿。谓佛菩萨弘大之誓也。无量寿经上曰:「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同下曰:「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法华经普门品曰:「弘誓深如海。」文句十下释之曰:「弘,广也。誓,约也。广制要心,故言弘誓。」辅行一之叁曰:「僧那西音,此云弘誓。」法界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观自在妙香印法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徧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佛十无碍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空际

涅槃之异名。涅槃為空寂之际极,故名空际。又曰实际。楞伽经叁曰:「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註解「如如即真如,空际即实际,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即佛法界,此是一体异名。」见[实际]条。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乖理之行。於现在与将来招苦之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 又aḥ,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為阿之转声,即於无点之阿字傍加涅槃点者也。谓為沈没之声,又谓有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杜顺

唐法顺,姓杜氏,万年人。十八出家,依圣僧道珍,受学定法,现神验。唐太宗詔问朕苦劳热,师之神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病遂愈,因赐号曰帝心。正观十四年坐亡。师着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弘华严,以授云华智儼,儼授贤首...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如如

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智度论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大乘义章叁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广长轮相

大日如来将说真言,出周徧法界之广长舌,证其言之為诚实,谓之如来广长轮相。大日经二曰:「如来有如来出世广长轮相。」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佛境界庄严叁昧

普贤菩萨之叁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证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证体,有无量德自庄严云。义释七谓此佛境界,即是诸佛自证不思议平等心地之庄严,谓从大悲胎藏曼陀罗,普现色身,徧满虚空法界,一时行菩萨行,庄严种种佛剎,成就一...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剎海

如言水陆。剎者梵语,译作土田。唐华严经二曰:「剎海微尘数。」法界观门曰:「不坏一尘而能广容十方剎海,广容十方剎海而一尘不大。」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无畏

一、一切智无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也。二、漏尽无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也。叁、说障道无所畏,佛於大眾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於大眾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也。见智度论二十五、法界次第下之下...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种法界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一事法界,谓诸眾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宗

此宗以华严经為所依,故称曰华严宗。我国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為叁祖,清凉澄观法师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师為五祖。至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為七祖,大唐道璿律师於日本天平八年齎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陀罗尼叁重配释

守护经一有迴向陀罗尼,据密教之深义,以此陀罗尼叁字,配於叁世之佛,叁世之父母,及地空天之叁神,而迴向供养也。一陀為过去之佛,罗為现在之佛,尼為未来之佛。其义陀罗尼者,梵字字。是据随求陀罗尼仪轨所谓:「陀者过去佛等」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愿波罗蜜十德

一,尽成就一切眾生。二,尽庄严一切世界。叁,尽供养一切诸佛。四,尽通达无障碍之法。五,尽修行徧法界之行。六,身恒住而尽未来劫。七,智尽知一切之心念。八,尽觉悟流转还灭。九,尽示现一切之国土。十,证得如来之智慧。见唐华严经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本觉

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单名法界,又曰法性。合云法界性。法界即法性也。圆觉经曰:「法界性,究竟圆满徧十方。」华严经十九曰:「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经题七字义

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叁际,横亘十方也。(叁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

《三藏法数》 / 335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神文表白

诵神分已,次对住持之叁宝,读表白文。其表白有六事:一先讚修善之体。二嘆施主之意。叁愿成圣灵之菩提。四愿成就听眾之愿。五言所修之善根,迴向於法界之眾生。六终请增诸天威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法华经第二十五品之名。说观世音菩萨开周徧法界之门而济度眾生者,河西王沮渠蒙逊之代,使别行此一品,称為观音经。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六通

於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Āsravakṣaya-jñāna之一。漏尽知证通者,叁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於叁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叁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观见四种之法界也。此中事法界之一,虽不单独以之為观法,而其他叁观则不离事法界,故相续而谓之四法界观。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人相印

法界生之印印弟子,使决得大人之相也。义释十一曰:「如王以印印之,一切信受。今以一切法界印印之,即法印也。即是大人相印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真言四释

一行之大日经疏,处处以浅略释与深秘释解教义,又不可思议(僧名)之供养次第法疏末,就阿字本不生之说者立叁重之秘释,因而总合二者开四重之释义,是真言一家之释例也。一浅略释,解阿字為梵王之说(显教中处处说之)是也。二秘密释,如解毘卢遮那佛说阿字本不生是也。叁秘密中秘...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字名号一遍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圆教四门

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於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观见思之假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叁諦相即之假也。二空门。观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叁諦相即之空也。叁亦有亦空门,空假相即,故為亦有亦空,是空假相双之中也。四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疑盖

疑惑之情,盖覆心识,使不彻见真理也。五盖之一。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痴心求理,犹豫不决,名之為疑。盖者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心善,不得开发,故名為盖。」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摄菩萨

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四金刚菩萨也。一金刚鉤菩萨,二金刚索菩萨,叁金刚锁菩萨,四金刚铃菩萨。此四摄菩萨是化他之德也。此叁十七尊皆有自行化他二德,叁十七尊位於五轮塔婆中之五解脱轮中者,无為安乐之内证也,此四摄菩萨与叁十七尊中之随一同居塔中,是為内证,然住於月轮外塔之...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同相

六相之一。有為之万法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之缘起不相违背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字轮观

观者空而青又杂色也。其详见於秘藏记四等。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叁观

华严宗所立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徧含容观之叁观也。见[叁观]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苏波訶

Svāhā,又作苏婆訶,娑婆訶,莎缚訶,萨婆訶,率缚訶,娑嚩贺,苏和訶,馺婆訶,馺皤訶,沙訶,娑訶,莎訶等。真言之结句也。仁王经仪轨下曰:「娑缚贺,此云成就义,亦云吉祥义,亦云圆寂义,亦云息灾增益义,亦云无住义。今依无住义,即是无住涅槃。依此无住涅槃尽未来际,利乐...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无碍智

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证法界无碍理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科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叁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叁门皆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於心偏重者,合色而為一,开心而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识,心之差别也。次為迷於色偏重者开色而為十,合心而為二,立十二处。五根五境之十处,色也。...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乘十地

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轮对位

轮有二义,一运转,二摧碾。谓佛菩萨转于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对诸位次也。 一、铜宝轮对十住位,铜似金色,不具金用。虽无铁之粗垢,而犹有查滓,若炼磨攻治,则能成诸器皿,济用于世。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如离粗垢,于四十一品无明之惑未能尽断,如铜之...

《三藏法数》 / 783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疑使

為疑惑所驱役,而流转於叁界,谓之疑使。十使之一。大乘义章六曰:「使者如地论说:随逐缚义,名之為使,盖乃就喻以名烦恼。如世公使随逐罪人,得便繫缚。烦恼亦尔,久随行人,繫缚叁有,不令出离,故名為使。有人释言,驱役名使,於义无爽,但非经论。」法界次第上之上曰:「使以...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住心

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普门

华严经所明一门之中摄入一切法,谓之普门,又云普法。探玄记二曰:「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又曰:「一门有一切门名普门。又若依普门一位即一切位。」 又佛菩萨神通之力开通无量之门,示现种种之身,圆通一切眾生,亦名普门,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大日之普...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体性观

密家观阿毘罗吽敛之五字,谓之字轮观。以字轮观所用之阿等五字即法界之体性故也。叁摩地仪轨曰:「结叁摩地印,入法界体性叁昧,修习五字旋陀罗尼。(中略)旋復諦思惟,字字悟真实,初后虽差别,果证皆归一。」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真言教

真言陀罗尼之教法,阿乃至訶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眾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谓(訶)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圣胎

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贤位。谓為圣胎。因其以自种為因,善友為缘,闻正法而修习长养,至於初地而见道,生於佛家故也。仁王经中曰:「是為菩萨初长养心,為圣胎故。」同良賁疏曰:「於叁贤位俱名圣胎。所谓胎者,自种為因,善友為缘,闻净法界等流正法,修习长养,初地见道,诞佛家矣...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地品中所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之愿,以十无尽而成就,若此十句有尽,则我愿亦尽,此十句无尽,故我愿亦无尽,名為十无尽:一、眾生界无尽,诸眾生皆依世界而住,世界无尽故眾生无尽。二,世间无尽,一切世界依虚空而住,虚空无尽故世界无尽。叁、虚空界无尽,虚空徧十...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归依

於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归以反还為义,依者凭也。」义林章四本曰:「归依者,归敬依投之义。」胜鬘经曰:「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藏与极乐

华藏世界本就释迦之果报而说者,其实通於诸佛,弥陀之极乐,亦即佛藏世界也。探玄记叁曰:「叁世诸佛,严华藏界,皆与此同。」秘藏记本曰:「华藏界义,华者理也,理徧法界,藏诸法於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教被十机

教者,谓华严一乘圆顿之法也。盖毗卢遮那如来演说此经,化被群机,通有十类,故云教被十机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被无信机,谓邪见众生,无有善根,不能信受。或时闻已,反生诽谤,堕诸恶道。虽堕恶道,由闻名故,熏成其种,是名被无信机。 二、被违真机,...

《三藏法数》 / 726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印契

印相者,标示法界之性德,而非偽者,故云契。契者契约。不改之义也。即身成佛义曰:「手作印契,口诵真言,心住叁摩地,叁密相应加持故,早得大悉地。」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观心释华严经题七字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叁、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

《三藏法数》 / 331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恒沙定

多如恒河沙数之禪定。乃地藏菩萨每日晨朝所入观眾机之禪定也。玄奘记十轮经一曰:「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朝时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往生要集上末曰:「地藏菩萨,每日晨朝入恒沙定,周徧法界拔苦眾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等流

持无尽之法而生无量之性功德,名為法界,由此法界应眾生之机而等流出,谓之法界等流。名如来之教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叁观

法界叁观者,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法界即所观之境,叁观即能观之观。此叁种观,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观外别有二叁,良以举一即叁,全叁是一,故也。 一、真空观,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使见色非实...

《三藏法数》 / 328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空有无碍宗

清凉所立十宗之第九。為五教中终教所詮之旨归,当於贤首之真德不空宗。诸法原非偏有偏空。空為即有之空,有為即空之有也。故為互融双绝而不碍两存之宗。约於四法界中理事无碍法界而立。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為

梵语Asaṁskṛta。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為,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為法有叁种六种之别,叁无為中之择灭无為,六无為中之真如无為,是正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為之异名也。无量寿经上曰:「无為泥洹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註华严法界观门

一卷,唐宗密撰。华严法界观门之註释书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度说意

有二义:一对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对治之故,对於善法有六事:一慳法,二恶业,叁恚心,四懈怠,五乱心,六愚痴也。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為欲坏六法之故,说六波罗蜜。次第生者,菩萨捨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学道,名為檀波罗蜜。既出家,受菩萨戒,名為尸罗波罗蜜。以...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乘叁藏

藏即含藏之义也。谓经律论叁各含文理,故名叁藏。 一、大乘经藏,经,法也,常也。谓华严等诸大乘经,唯谈法界中道之理,诠示大乘菩萨修行证果之法,是名大乘经藏。 二、大乘律藏,律,即法也。谓梵网等经,唯制大乘菩萨所持之戒,是名大乘律藏。 叁、大乘论藏,论即论议。谓...

《三藏法数》 / 147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佛境

佛之境界也。华严经二曰:「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徧。」中阿含经十叁曰:「我今获此义,得入佛境界。」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為华严经所证之理,犹法华言实相。声闻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如法华之入理,有叁周之别,菩萨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则华严之入理亦有叁处之别:一、十住初心入法界,是上根之菩萨於初住证法界之理者。二、迴向终心入法界,是中根之菩萨於十迴向之满位证法界之理者。叁、初地...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种法界

又华严家就所入之法界立五门:一有為法界,是前之事法界也。二无為法界,是前之理法界也。叁亦有為亦无為法界,是前之事理无碍法界也。四非有為非无為法界,是亦事理无碍法界也。以事即理,则非有為,理即事,则非无為故也。五无障碍法界,是前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已上五法界就有為...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同别二教

华严一家之教判,分第五同教為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别教一乘者,永别异於二乘叁乘等诸乘,一多无尽之一乘法也。五教章上明其十别。同教一乘者,為使二乘叁乘等机入於一多无尽之法界,以一乘无尽之法寄显於始教之叁乘法,或终顿之一乘法而说也。然则同教一乘约於所寄之法则為终顿二...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周遍含容观十门

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徧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叁、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剎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

《佛学大辞典》 / 553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别解四类

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大

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徧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盖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相

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种不净

愚痴有十种之不净:一、身不净。不惯上品清净之佛性律仪,其身在於生死之泥中,故身不净也。二、口不净。不说上品真如藏性之诚言,徒说烦恼戏论之杂言,故口不净也。叁、意不净。不知自性清净之心体,起妄想不净之诸念,故意不净也。四、行不净。不游行根本智之大地,而游六道轮迴...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两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為自证叁昧故名法界定。金刚界之大日印,金刚顶谓之智拳印者,是两部差别门也。若依通门,则金刚界之大日亦名法界定印。无畏之尊胜轨名此智拳印曰法界印。因之法界定通於两部之大日。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禪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繫缘

广於法界之事物悬思也。对一念之语而言。一念者一思而止也。止观上曰:「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繫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重法界

华严宗所立叁种之观门也。一、理法界,观一切诸法,尽為平等之真如。界者性之义也。二、理事无碍法界,观诸法即真如,真如即诸法。故界具分与性之二义。事者分之义,理者性之义。叁、事事无碍法界,观诸法既具性,则诸法一一復如性融通,而一切事事,悉相融相即。界具性分之二义,...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同如来庄严具

称密印也。密印者,是一切诸佛以此庄严之故成法界之身,又以此加持眾生之故得同於法身,故云同如来庄严具。大日经密印品曰:「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义疏十曰:「一切佛以此為庄严故,得成如来法界之身。若有眾生修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毘输駄

Viśuddha,译曰清净。大日经疏九曰:「毘输駄是清净,达摩湿闍多法界生义,此言如来顶相。」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空无我

苦諦四行相中之二。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异相,曰空,无我我所曰无我。法界次第中之下曰:「空行者,观五受阴,一相异相无故。无我者,观五受阴中。我我所法,不可得故。」又无我所曰空。无我见曰无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 又空与无我,异名同义。...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标帜

密教之意,谓一切种种之俗事,皆悉為无上菩提之标帜。大日经疏四曰:「种种世諦门,皆是法界标帜。所谓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中略)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修习瑜伽行。」演密钞五曰:「谓军旅既行,幢旗為前导,则识其主也。法界标帜亦復如是,诸佛如来於一切大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华六瑞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定智悲

大定大智大悲,是佛之叁德也。佛心澄明,谓為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是曰大智。以照一切法界故,於苦眾生生救济心。是為大悲。又谓之智断恩之叁德。以大定断一切之妄惑。是断德。大智即智德。大悲即恩德也。此中前二者為自利之德,后一者為利他之德,此叁者以之圆具自他之万...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清净法界

佛所证之真体也。七佛经曰:「佛有清净法界,证真觉智无不了知。」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使

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世之公使随逐罪人而繫缚之,烦恼亦随逐行人。繫缚叁界使不出离,故名使。又使者驱役之义,烦恼能驱役人,故谓之使。大乘义章六曰:「使者如地论说,随逐繫缚义名之為使。盖乃就喻以名烦恼,如世公使随逐罪人得便繫缚。烦恼亦然,久随行人,繫缚叁有,...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諦

法相宗於世俗諦开四重,於胜义諦立四重,世俗胜义,合為八諦。瑜伽论六十四明两种之四諦,唯识论九说胜义之四諦。世俗之四諦者,一世间世俗諦又名有名无实諦。瓶衣军林等之假法也。是為隐覆真理世谷之法,故曰世间。為凡法之认為实有者,故曰世俗。二道理世俗諦,又名随事差别諦,...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名字

梵语那摩Nāma,译曰名。阿乞史囉Akṣara,译曰字。名者实名,字者假名,总為事物之名称也。法界次第上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密教六大

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為一识大。此中五大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见大

七大之一。如色性周徧於法界,见性亦徧满於法界,名為见大。见闻觉知中,就初而独立见大。见楞严经叁,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食时咒愿

愿施食之咒文也。盂兰盆经曰:「时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中略)然后受食。」资持记下叁之叁曰:「咒愿即為施主求愿也。」禪苑清规赴粥饭曰:「粥云:粥有十利(见[粥]条),饶益行人,果报昇天,究竟常乐。又云:粥是大良药,能除饥渴消,施受获清凉,共...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佛种姓

佛之种族也,名继绍佛道者。维摩经佛道品曰:「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同註:「什曰:佛种姓即是无生忍。肇曰:得无生忍必继佛种,名生佛种姓中也。」无量寿经上曰:「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同净影疏曰:「法界诸度是佛种姓。」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十一科

大藏一览叁引指要录曰:注出般若名相八十餘科,庶发披阅者智智尔: 一、五蕴,二、六根,叁、六尘,四、六识,五、六触,六、六缘所生,七、四缘,八、六大,九、十二因缘,十、六度, 十一、我者,十二、生者,十叁、寿者,十四、命者,十五、有情者,十六、养育者,十七、眾数...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谓一切世间之事法,染污真性者。四尘五尘六尘等。法界次第曰:「尘即垢染之义,谓此六尘能染污真性故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能坌名尘,坌污心故。」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密教四无量观

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唯心

总该万有而名法界,此法界悉為自己一心之变造,谓之法界唯心。华严一经之所明是也。华严经十九曰:「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法界观门

即[华严法界观]。

《佛学大辞典》 / 9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调伏法

修法四种之一。念五大明王等而修护摩,以退治恶魔怨敌之法也。「调伏法取黑月日中亦夜半起首。不论善恶日行之,不得叁时行。若急速者不论白黑,其火曜星宿等尤吉。行者面向南方蹲居,以右足蹈左足上,即观自身徧法界,成青黑色叁角曼荼罗。我身一法界,我口即炉口。我作降叁世忿怒...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妙华布地胎藏庄严世界

胎藏大日所住之世界,即大悲胎藏曼荼罗也。大日经百字果相应品曰:「尔时世尊於无量世界海门,徧法界慇懃劝发成就菩提,出生普贤菩萨行愿。於此妙华布地胎藏庄严世界种种性海中受生,以种种性清净门净除佛剎,现於菩提场而作佛事。」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体大

叁大之一。一切眾生之心性,唯一绝待,不生不灭,真实如常為体,周徧法界而无限量為大。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金龟

此世界之最底為虚空,是曰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為须弥山及海陆。密教以金轮之形為方角,观如金龟也。按秘藏记末,谓密教之道场观,於水轮之上观波罗字為金龟,观此金龟,周徧法界,背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之须弥山。而此金龟為佛性。何...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菩萨修十种得地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盖地之为德,博厚平静,物无不载,生育滋长,不自为功;包含摄受,周遍无量,于净于秽,了无憎爱。菩萨修行,得其叁昧,有似于地,故名得地叁昧。 一、广大无边,谓菩萨功德智慧,不可思议,庄严愿行,无量无边,譬如大地周遍十方,无有界限也。 二、存济...

《三藏法数》 / 680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种法性

法界有事理二种,法性亦然,一事法性,如地之坚性,水之湿性等是。二理法性,诸法平等之实性是。止观曰:「地持明二法性:一事法性,性差别故。二实法性,性真实故。」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盖

盖即盖覆之义。有五法,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一、贪欲盖,执着五欲之境以盖心性者。二、瞋恚盖,於违情之境怀忿怒以盖心性者。叁、睡眠盖,心昏身重,而不為其用以盖心性者。四、掉悔盖,心之躁动,谓之掉,於所作之事而心忧恼,谓之悔,以盖心性者。五、疑法,於法犹豫而无决...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止观十门

一、心行称理摄散名止。二、止不滞寂,不碍观事。叁、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四、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五、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故不碍一味而心境。六、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法界玄镜

二卷,唐清凉澄观着。释杜顺之华严法界观者。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诸法实相异名

诸法实相,有种种之语。智度论叁十叁曰:「如法性实际,此叁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大乘玄论叁曰:「大圣随缘善巧於诸经中说名不同,故於涅槃经中名為佛性;则於华严名為法界;於胜鬘中名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楞伽名為八识;首楞严经名首楞严叁昧;法华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贤首十宗

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為通理,而在佛教中立有我,故谓之附佛法之外道。俱舍论破我中,严破此宗。二、有法无我宗。此立法即实有而我即空无之宗也。叁、法无去来宗。此立现在法為有,过未法為无之宗也。四、现通假实宗。此立现在...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秘密教

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之一,见[四教]条。 又為真言宗之总名,见[秘密藏]条。 又為圆教之别名。以圆教甚深,非二乘之所见闻也。五教章上曰:「四名圆教,谓法界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华严是也。亦名秘密教,以声闻等不见闻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观察妄惑之谓,又达观真理也。即智之别名。梵之Vi aśyanā(毘婆舍那),又Vidarśanā也。观经净影疏曰:「观者,繫念思察,说以為观。」大乘义章二曰:「麤思名觉,细思名观。」净名经叁观玄义上曰:「观以观穿為义,亦是观达為能,观穿者即是观穿见思恒沙无明之惑,故名观穿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部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二真如

又名十二无為,十二空:一真如,二法界,界者所依之义。是為诸法所依之所也。叁法性,是乃诸法之体性,故曰法性。四不虚妄性,对於诸法有為之虚妄性而云不虚妄性。五不变异性,对於诸法之生灭变异而云不变异性,六平等性,对於诸法之差别不同而云平等性。七离生性,离生灭故云离生...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种发心

一、信成就发心,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

《三藏法数》 / 331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种性

地持经一说:一性种性,性者本性,谓自无始以来,法尔六处殊胜,而未种解脱分之善也。二习种性,习為习修,闻法界等流教法,习修眾善而成之种性也。唯识论九曰:「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住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字香印

以香作阿弥陀种子是也。(中略)我作其图。」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於所对之境记忆不忘也。唯识论叁曰:「云何為念?於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内心存意之异名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守境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又心之发动,迁流於叁世,谓之念。如前念,后念,念念等是...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忿怒明王

忿怒尊即明王也,如不动尊现奋怒之形相,教令法界,故称之為明王。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华八年

据叁论法相两家之说,则法华為佛七十五岁以后之说法,八十入灭,则為足五年之说法(法华义疏七,法华玄赞九)。然台家谓由七十二岁始说至八十岁為足八年云:是据法界性论十二年说阿含,叁十年说大品等,八年说法华之说。法界性论為菩提流支着,今已不传。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一切处

新曰十徧处。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之十法,使其一一周徧於一切处也。十中之前八者,如前之第叁净解脱,观色之清净,其所依之禪定亦如前,依第四禪定缘欲界之色也。后二者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定為所依,缘其他受想行识之四蕴也。修观行者由解脱入於胜处,由胜处入於一切处,起於后...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徧至法界

烧香之真言。译曰徧至法界。烧香之功德周徧於法界也。大日经疏九曰:「达摩驮赌拏蘗帝。译云徧至法界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善恶

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贪欲

引取顺情之尘境而无厌,谓之贪欲,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无厌足為贪欲。」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种叁昧

一一善知识於法门身真实相中,心住於缘,不生妄想戏论,是等持之义也。如入阿字门,一念法界,是毘遮那叁昧也。於莲华印,一心不乱,是观自在叁昧也。於金刚慧印,一心不乱,是秘密主叁昧也。乃至释梵之诸尊各於一法界门得自在,若於彼解脱身一缘不乱,名為净天眼叁昧。若於大悲藏...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圆融

圆者周徧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徧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槃,曰眾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此法门為性宗之枢机,实大乘之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通明禪

於四禪四无色及灭尽定而观身息心叁事之禪法也。修此禪者,必通观身息心之叁故云通明,又能发六通叁明故名通明,见止观九,法界次第上之下。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能通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云海

譬物之多也。大日经疏一曰:「以徧一切处净菩提心,兴供养云,普作佛事。」金刚界礼懺文曰:「徧法界一切供养云海菩萨摩訶萨。」秘藏宝钥上曰:「八供天女,起云海於妙供。」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圆坛

梵语曼荼罗Maṇḍala,旧译曰坛。新译曰轮圆具足,圆满具足。安置诸尊之坛场,故曰圆坛。大日经疏一曰:「於萨婆若平等心地画作诸佛菩萨乃至二十八部等四重法界圆坛。此一一本尊身语心印皆是一种差别乘也。」止观二曰:「作圆坛彩画。」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苦苦

梵语Duḥkha-duḥkhatā之译。叁苦之一。苦眾生身心之苦,从飢饿疾病风雨寒热鞭打劳役等苦缘而生之苦也。大乘义章叁曰:「从彼苦缘逼而生恼,名為苦苦。刀杖等缘能生内恼,说之為苦。从苦生苦,故曰苦苦。」法界次第中之下曰:「苦受从苦缘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 又有情之心身...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万威仪

叁千之威仪,為小乘比丘之事。大乘之菩萨,有八万之威仪。按八万為八万四千之略,是亦示数之多量。然作法数者说云。叁千威仪,配身口七支而成二万一千,约之於贪瞋痴之叁毒与叁毒等分而成八万四千。见大藏法数六十八。法界次第下之上曰:「叁千威仪,八万律行。」撰择集曰:「不犯...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观门十法界

天台正修止观之法於所观立十境為十法界:一、阴界入法界,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诸法悉為中道不可思议之法界也。二、烦恼法界,如无行经说贪欲即是道,维摩经说行於非道,通达佛道烦恼即不可思议之法界也。叁、病患法界,如维摩之託疾,双林之现病,病患即不可思议法界也。四、业...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有所缘

心识谓之有所缘,心识以外之物谓之无所缘。所缘者如眼识之於色,耳识之於声。心识攀缘寄託之境界也。总之,心识必有此所缘,故名有所缘。俱舍论二曰:「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四种法界之一。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两部

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於第九住心,故準於因果之胜劣,而次第為金胎。盖以胎藏界為因门,金刚界為果...

《佛学大辞典》 / 944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种华严经

天台差别华严经為四种:一前分华严,又曰初顿华严,寂场华严,叁七日华严。谓成道后叁七日之说法八会中之前七会也。二后分华严,谓叁七日以后之说法,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会中以舍利弗等声闻在座,故知非叁七日之说法。叁时长华严。谓叁七日后,佛将尽未来际对於其机说华严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事理无碍法界

法界之一。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四神九王

华严经末会之初,文殊菩萨由善住楼阁出拜辞世尊时,随从之神王也。一、常随侍卫之诸金刚神,二、普為眾生供养诸佛之诸身眾神,叁、久发坚誓愿常随从之诸足行神,四、乐闻妙法之主地神,五、常修大悲之主水神,六、智光照耀之主火神,七、以摩尼為冠之主风神,八、明练十方一切仪式...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五藏之一。持一切染净之有為法,故名法界。内含一切功德之性德,故名藏。见[五藏]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达磨驮都

Dharmadhātu,译作法界。或谓诸法之身体,或谓佛舍利。大日经疏七曰:「梵云达磨驮都。名為法界,界是体义,分义。佛之舍利,亦名如来驮都,言是如来身分也。」同六曰:「莲华臺达磨驮都,所為法身舍利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金刚起

以印明惊觉法界之诸佛,曰金刚起。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玄镜

具名华严法界玄镜。澄观着。释杜顺之法界观门。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独一法界

显曰一真法界。密曰独一法界。一切诸法,真如平等,故為一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举一法,则一切诸法悉归,以一法该收万法,谓之独一法界。大日如来之智拳印,标帜此独一法界之一也。大日经疏一曰:「如来独一法界加持之相。」同十七曰:「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独一法界故言一...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行苦

行者迁流之义,一切有為法,迁流叁世,无剎那常住安稳之苦,谓之行苦。叁苦之一。法界次第中之下曰:「常為无常迁动,即是行苦也。」止观七上曰:「念念流炎,是為行苦。」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周遍法界

法之所在,名法界,法无尽,故法界亦无边。法身之功德,及於无边之法界,谓之周边法界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密教五大

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轮。其种子為阿尾罗吽欠,或阿缚罗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 善无畏於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於东西南北中。不空...

《佛学大辞典》 / 1243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护身寺自轨法师所立五教之第五,指华严所明法界自在无碍之法界谓之法界宗。见五教章上。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佛顶念诵法

大妙经说心中观字,白色,成大月轮,徧於量法界,无上中下之际,成大八轮之金轮,又於一一轮中,右旋布八色金刚轮,依前观身,為大我,於轮脐中作顶轮王形,即结成就一切事业佛顶诸佛心本叁昧耶印。以二手散开十指并二掌根。即以此印於指上散安十字真言。一一字上散无量百千杂色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尽法界

重重无尽之法界缘起也。见次条。(CBETA註:见[无尽缘起]条)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寻声救苦

弥陀摄取念佛之眾生也。般舟讚曰:「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剎那间。」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性异名

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也。对法论七,有七名,真如,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也。唯识论九,有四名,胜义,真如,法界,实际也。智度论叁十二,有四名,如,法性,实际,实相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六行相

於苦集灭道之四諦各浮四种影像於心而解了之也。见俱舍论二十六,法界次第中之下。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宗

是护身寺自轨法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叁不真宗,此叁者同前。四真宗,如涅槃等经明佛性真如等者是也。五法界宗,如华严经明法界自在无碍之法门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玄缘起

此為四种缘记中之法界缘起,具体的说明者,缘起之义理,穷极於此,是為华严一家之特色。其為缘起精神之点,在於一多相即。於此有钱货十钱,此十钱為成自一钱者,何则?本来自性无十,十為积一得成之缘成法,无一即十亦无。反之而可知一钱由十钱而成,何则?本来自性非有一,一是对...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用指头作种种之形,以為法德之标帜者。由小指次第数至大指,此為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又左手為定,右手為慧,以此左右十指為种种之印相。例如标火德而结火印,标水德而结水印等。菩提心论曰:「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眾是也。」大日经疏十叁曰:「此印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愚痴

叁毒之一。梵曰慕何Moha,译曰痴。心性闇昧,无通达事理之智明也。与[无明]同。瑜伽论八十六曰:「痴异名者,亦名无智,亦名无见,亦名非现观,亦名惛昧,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迷惑之性,立之為痴。若迷一切事理,无明不了,迷惑妄取,起诸邪行,...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於诸法中住平等故。」是说实相观也。谓诸法之实相,以寂灭无相之故,无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经疏註

华严经论一卷,后魏灵辨造。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华严还源观科叁卷,隋吉藏撰。华严经合论一百叁十卷,唐李通玄造论,志寧釐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大意一卷,唐李通玄造。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骨目二卷,唐实叉难陀撰述。华严法界玄镜...

《佛学大辞典》 / 1318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胎藏叁昧

周徧法界之大悲胎藏叁昧也。大日经二曰:「住法界胎藏叁昧,从此定起,说入佛叁昧耶持明。」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空观破怖畏

小乘有魔鬼等之怖畏时,以叁念八念破之。大乘修空观破之。但大乘中有相违,显教观豁虚无物為空,本来无物,则谁為能障,谁為所障。密教不然,观我之身口意,与佛之身口意,魔之身口意,平等而周徧於法界,泯此中自他能所之相,為不二一如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边法界

法界广大而无边际,无尽诸法存於其中,诸法无尽,故法界亦无边。法界者,容法之界域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非情成佛

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於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中道即法界

止观辅行一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法界诸法,迄至一色一香无非為中道。故换言之,中道即法界也。而此中道法界為所缘之妙境,若就能缘之妙智言之,则為止观,盖繫缘於法界,而广缘事理之诸法,是止即妙观,念与法界為一而泯亡事理之法相,是观即妙止...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眾生界尽

令一切眾生界尽成佛也。华严经十地品曰:「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所谓眾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眾生界尽我愿乃尽,(中略)若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见法

谓真言行者,对於所愿成就之相,住於无染无着清净真实之心,諦观实相善通其实义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唯愿復说此正等觉句悉地成就句,诸见此法善男子善女人等,心得欢喜,受安乐住,不害法界。」同疏十一释之谓此即是随此中修学者,若得成就,即名见...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梵语曰迦他(迦為遏之误Artha之音译),见梵语杂名。事者对於理之称。显密异其义,显教以离因缘之无為法為理,因缘生之有為法為事。密教解理為摄持之义,一切之事相,各各摄持其体,则是即理,举其体為地水火风空识之六大,称之為六大法界。但依台家性具之义,则十界叁千之诸法,...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本门事观

日本日莲宗之意,法华本迹二门之法体,不出十界十如叁世间。然迹门明九界之修因门,故以心為法本,使十界十如叁千之事法,悉归於一心,一心叁观一念叁千之妙观,使行人开觉法界唯心。故约於空门理观归於唯一心性。使泯绝他之事相也。本门明佛界之感果门。故以身為法本,使十界十如...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鬱鬱黄花

秦道生法师之语。言草木尽具佛性,而述一真法界之理。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花,无非般若。(中略)禪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第一义諦

二諦之一。对於世俗諦之称,又云真諦、圣諦、胜义諦、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真理,諦者真实之道理也。此道理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真实故云真,為圣者所见,故云圣,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大乘义章一曰:「第一义者,亦名真諦。第一是其显胜...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间隔

谓无始之间隔,一念之间隔等。乃真言宗之用语,根本无明之异名,不达法界平等之理而执差别之妄念也。由此差别之妄念而起贪瞋等之烦恼,造诸恶业,轮迴於生死。一切生死之根本皆在此一念之间隔。此妄情為凡夫之自性,由无始而相续,故云无始之间隔。菩提心论有此名,起信论谓之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偷盗

十恶业之一,新译作不与取,他人不与而自取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盗取他财物,故名為偷盗。」俱舍论十六曰:「要先发欲盗故思,於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窃起盗加行,不误而取,令属己身。齐此名為不与取罪。」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凡圣

凡夫与圣者也。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為圣者,其已下未断惑之人為凡夫。止观辅行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庶品多故。圣者,风俗通云:圣者声也。以其闻声知情,通天地,畅万物故也。易曰:圣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节,与鬼神合吉凶。今出世圣不闻其声知九界...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甚深

法界有十种之甚深。见[甚深]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毘梨耶

Virya,又作毘离耶,尾唎也。六度之一。译曰精进,又曰勤。或曰忍辱。大乘义章十二曰:「毘离耶者,此云精进。练心於法,故说為精。精心务达,故称為进。」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梵语杂名曰:「勤,尾唎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无差别论

具名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明菩提心。本论之疏着如下: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唐法藏撰。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科文一卷,宋普观录。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二卷,宋普观述。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乘现证叁昧耶

修秘密乘,现证法界体性智。谓之大乘现证。叁昧耶者,本誓平等等之义也。金刚顶经上曰:「一切如来大乘现证叁昧耶名一切如来心。」同疏曰:「修行秘密乘,现证本界体故名大乘现证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晓公四教

海东元晓,立四教:一叁乘别教,如四諦缘起经等為声闻缘觉菩萨叁乘所共学,其中二乘又明法空,异於菩萨,故曰叁乘别教。二叁乘通教,如般若深密经等為声缘菩叁乘所共学,其中皆说二空,故曰叁乘通教。叁一乘分教,如梵网经等,菩萨不与二乘共学,名為一乘,其中未显法之周徧圆融,...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禪定法界

观门十法界之一。见[法界]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师子夺迅叁昧

师子奋迅时,开张诸根,身毛皆竪,现威怒哮吼之相。佛入此叁昧。则奋大悲法界之身,开大悲之根门,现应机之威,使外道二乘之小兽慑伏,故名為师子奋迅叁昧。探玄记十八曰:「从喻為名。谓如师子奋迅之时。诸根开张。身毛皆竪。现其威怒哮吼之相。令餘兽类失威窜伏。令师子儿增其雄...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广大智

佛之智慧广大不可识量,因而谓佛智為广大智。大日经叁曰:「奇哉真言行,能具广大智。」同义释八曰:「此广大梵音曰毘富攞Vi ula,真言声,普徧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当知佛心亦尔,故曰广大智。」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加持

诸佛真言,眾生之实相互相加持,谓之法界加持。演密钞二曰:「疏释云:毘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為毘富罗法界,诸佛实相真言实相眾生实相,皆是毘富罗法界。以此更相加持,故名法界加持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乌龙

法华传八曰:「李遗龙者,并州人。其家书业,相继究微。龙父名曰乌龙,偏重此土道教,不信佛教。性耽嗜酒肉,谤佛经。(中略)凡一生中,不书佛经。设復有人,赠投金玉利,都不见经,况自书写。遂发狂乱,语遗龙曰:若汝吾子,不可信佛经。信而犯者,灾横不少。即吐血而卒。后并州...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知

昏闇之心不知照事理也。小乘教立二种之无知:一染污无知,二不染污无知。见[二无知]条。 又真智寂静而不动,绝一切分别,谓之无知。起信论曰:「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徧照法界义故。」净土论註下曰:「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中略)无知故能无不知。」维摩...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根

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叁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一信根,信叁宝四諦者。二精进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叁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事事无碍法界

华严宗四种法界之一。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尘唯识

尘為尘境,即叁界之诸法。谓万法唯為阿赖耶识所作,识外无尘境也。真諦译摄论五所谓「实无有尘,唯有识体显现為尘。无尘法界」说唯理。无尘唯识说唯识。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次第

具名法界次第初门,六卷,隋智者撰。随义理之次第而解释法数者。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缘觉法界

法界之一。诸佛眾生之本体谓之法界。有十种之差别。缘觉為其中之一。天台所立。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大

有叁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徧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无尽藏

有十种之法,各含藏无尽之法海,故名十无尽藏:一、行藏,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於如来之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為眾生使所闻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萨奉持叁世诸佛无尽之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念诸眾生之颠倒破戒,我欲成菩提说真实之法,使离...

《佛学大辞典》 / 583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海慧

法界之平等大慧,深广如海,故名。圆觉经曰:「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法界绝虚妄,故云真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般若证真法界。」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种法界

华严之四法界也。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灭諦

Nirodha-āryasatya,四諦之一。梵曰尼楼陀,译曰灭。灭為灭无之义。以择灭无為(即涅槃)為体。涅槃者,生死因果灭无,故曰灭。此理真实,故曰諦。法界次第中之上曰:「灭以灭无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累,故名為灭。」法华玄义二曰:「二十五有子果缚断是灭諦。」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诸见法界

见[法界]条附录观门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恶口

骂詈恼人之言。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為恶口。」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曰:「两舌恶口,妄言綺语。」法华经不轻品曰:「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大乘义章七曰:「言辞麤野,目之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法界

大乘究竟之理,法华经谓之实相(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华严经名為法界(第八会名入法界品)。法界者就体之名,实相者就义之称,其实一也。华严一经以此法界為体,一部始终不外乎明此法界之理,故云华严法界法界有四种。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两垢

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无碍

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六根中之意根(谓之七心界),六境中之法界也。此八法皆為无障碍之法,故曰无碍。俱舍论二曰:「八无碍者,七心法界。」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尘法界

尘者色等之六尘,即叁界之诸法也,法界為真理之异名,理体清净,一切叁界诸法唯由理缘起,理外无尘境,故云无尘法界。观经玄义分曰:「无尘法界凡圣齐圆。」起信论曰:「叁界虚偽,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心為真心,即真如之心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和融,不二,不离之义,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也。台家立叁种之即而判之。一二物相合之即。如金与木合,烦恼与菩提,本来各别,烦恼為相,菩提為性,性相合而彼此不离,故曰烦恼即菩提。是通教所谈,义為不能确断烦恼,则不能得菩提,二背面相翻之即。如烦恼菩提虽為一体,而...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实相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又曰清净法界,真如也。真如之体离一切垢染故曰净,為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所依,故曰法界。佛地论叁曰:「净法界,真如為体。」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真佛子

别教菩萨,始到初地,即证我法二空之真如,故谓為生於如来家之真佛子。唯识述记九末曰:「绍继佛种,令不断绝。乃至般若证真法界,名於中生,名真佛子。」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遍至法界

烧香之真言。译曰徧至法界。烧香之功德周徧於法界也。大日经疏九曰:「达摩驮赌拏蘗帝。译云徧至法界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一真法界大智慧。大光明徧照一切,故云法界佛。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证入华严经所说之法界之观法也。华严家之初祖杜顺修之而立叁重,一真空观,二理事无碍观,叁周徧含容观。见法界观门。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无边智

十种智之一。眾生色心之诸法,即是法界,此法界广大无边际,谓之法界无边。周徧此法界之智,谓之法界无边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周徧法界

法之所在,名法界,法无尽,故法界亦无边。法身之功德,及於无边之法界,谓之周边法界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徧周法界

法者有形无形事理色心之通称,法之有限,谓為法界。瀰满於其法界,而无不至,谓為徧周法界。以名法身之功德。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又曰称性。华严经之所说。称於法界之真性也。华严传记一曰:「此乃圆满法轮称法界之谈耳。」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叁昧

观见华严经所明一真法界之玄理之叁昧也。配之於华严之叁圣则為普贤菩萨之所得。又密教观等五字谓之法界体性观,一名法界叁昧。莲华部心轨曰:「结叁摩地印,入法界叁昧。」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事理法界

事理无碍法界之略。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实相法界

又曰法界实相。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同体异名也。见[实相]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缘法界

无差别平等之义也。无缘者,谓不分别彼此之境也(境為所缘,心為能缘)。法界者,谓法之有限也。普及分别彼此有限之法谓之无缘法界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遍周法界

法者有形无形事理色心之通称,法之有限,谓為法界。瀰满於其法界,而无不至,谓為徧周法界。以名法身之功德。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駄都

Dhātu,译曰界,体性。事物固有之自体也。事物各有界畔而持自性之义也。又谓如来之舍利。是為金刚不坏之身界,以其為实体故也。又曰达磨駄都,译為法界法体。惟具略之异耳。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駄都谓坚实也,此亦如来体骨,舍利之异名。」慧琳音义八曰:「駄都此云法界,界体也...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圆融

法界之诸法事事涉入交彻。是华严之无碍,天台之性具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无缘

法界无缘之眾生,法界无缘之功能等。法界中於佛道无缘之眾生也。周徧法界而起无缘大悲之佛之功力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