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条搜索结果

揭罗

Tagaraka,又作伽罗。伽娄。香名。最胜王经七曰:「零凌香揭罗。」玄应音义一曰:「伽罗香,云根香。」同二十曰:「伽娄香,又作伽楼,译曰木香相也,一作不没香。」慧琳音义叁曰:「揭罗香名也,正云蘗罗,即零凌香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天王如来

提婆达未来成道时之佛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為极恶人。佛言彼為权者。往昔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於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佛。彼实非恶人,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品所说。经曰:「告诸四眾,提...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梦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叁、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若...

《三藏法数》 / 193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故名为道。(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路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无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门。是也。(梵语涅,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

《三藏法数》 / 128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卑帝利

Pitṛ,又曰毕帝黎。饿鬼之梵名。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娑罗林

Śālavana,娑罗者坚固之义,因而谓之坚固林。慧苑师云高远之义也。佛在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四方各二株双生中间入灭,故佛之入灭处谓之娑罗林,而曰娑罗树间。又云牛角娑罗林。牛角者表双树。或言角者拘尸那城之别名。又佛涅时,双树悉变白如白鹤,故谓之鹤树。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425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帝释与修罗战

法华义疏二曰:「问:何故常与帝释战?答:婆沙云: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斗战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為夺其女,起此斗諍。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為求四种陀味故,共相战諍。」长阿含经二十曰:「有大阿修罗王名罗呵...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正法眼藏

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掌涅堂事者。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人死六验

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中,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二、验生天上,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中,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佛涅

见[涅会]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财鬼

叁种饿鬼之一。饿鬼之得食物者。见[饿鬼]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六字章句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善无畏

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种子

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佛為父担棺

佛担父王之棺也。净饭王般涅经曰:「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為是不孝之者。為是当来之眾生等设礼法故。如来躬身,自欲担父王之棺。即时叁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中略)尔时世尊,威光益显,如万日并。如来躬身,手执香炉,在丧前行。」又舁姨母大爱道...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阑,修单兰。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罗,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孤独园

给孤独园之略。祇园精舍所在之处。给孤独者,须达之译名。此园為须达长者所布施,故曰给孤独园。见[给孤独园]条。又,后世养老院,孤儿院之类。南史梁武帝纪,普通二年春,詔置孤独园以恤孤幼。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第一义空

对於小乘之涅而云大乘至极之涅為第一义空。小乘之涅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者空亦空,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叁藏法数四十六曰:「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涅之法空无有相,是為第一义空。」涅经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

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訶迦叶欲结集叁藏,议言谁能结集毘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常住果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梵语涅,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门游观

释尊為悉太子时,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四苦,深生厌世之心。见本行集经。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口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阴即身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百目

土製之灯笼也,穿小孔,故曰百目。毘奈耶杂事十叁曰:「苾芻夏月然灯损虫。佛言:应作灯笼,(中略)应作百目瓶。苾芻不知云何应作。佛言:令瓦师作如灯笼形,傍边穿小孔。」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

梵语涅,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者,谓涅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佛於双林树下头北面西横卧入涅之相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目

又作一曰伽。见[十二部经]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阿逸

Ajita,旧称阿逸,阿嗜。新称阿氏,阿制。译曰无能胜,最胜之义。是弥勒菩萨之字。维摩经什註曰:「弥勒,姓也。阿逸,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氏,此云无胜,旧言阿嗜,或作阿逸,皆讹也。是弥勒今生名也。」慧苑音义上曰:「阿逸,正...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涅

一、有余涅,谓见、思烦恼已断,尚余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余涅。(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余涅,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余,是名无余涅。(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最胜

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力士生地

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处,故云力士生地。涅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涅经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敌千人,凡叁十万共為群党,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不乱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僧兵

明嘉靖癸丑,倭兵入犯淞海滨。其兵民御之,败而走者叁十七阵矣。操江蔡公克廉募僧兵殄灭之。自后我师与倭战凯旋。凯旋自天员一阵始也。(中略)倭犯杭城,叁司令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於是交兵,大破倭奴。倭人走袭上海太仓。蔡公驻节於,走金...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须陀洹

Srota-ā 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阿半那,窣路陀阿鉢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於生死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曰:「须陀洹者是外国语。义释有叁: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饿鬼

梵语,薜荔哆Preta,译曰饿鬼。叁涂之一。法华经云:受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是也。又為六趣之一。饿鬼趣常苦飢饿,由其所受果报不同,而有胜劣。有福德者,则為山林塚庙之神。下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刀杖之苦。杂心论八曰:「从他希求故,说饿鬼。」婆沙论百七十二曰:「有说飢...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瑜伽师

观行者之总名也。瑜伽為相应之义。相应有五义。见[瑜伽]条。其中取第二行瑜伽之义,观行即禪定相应之人,名為瑜伽师。又此名虽通於显密二教。然以名密教之观行者。盖总即别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此言瑜伽,法相应称,取与理相应。说唯以禪定為相应,瑜伽之师即依士释。师...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转

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德

经所说大涅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恶生王灭释种往昔因缘

毘奈耶杂事九详说之。兴起行经上曰:「过去久远世,於罗阅祇大城中时穀贵飢饉,(中略)其时罗阅祇有大村数百家,名曰吱越。村东不远有池名曰鱼,吱越村人将妻子诣鱼池,止於池边捕鱼食之。时捕鱼人採鱼着岸上,在於陆跳。我尔时為小儿,年适四岁,见鱼跳而喜。时池中有两种鱼...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周利

Śuddhi anthaka又Kṣudra anthaka,又作周利陀伽,周利特迦,周梨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半託迦,翻曰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特。后又於路上生一子,名曰周利特。特者,路之义。周利特者,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宿作外道

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善事太子

贤愚经九善事太子入海品曰:「昔宝镜王有二王子,兄云善事,弟云恶事。二人共入海求宝,弟窃刺兄眼,使為盲人,夺其财而还,后兄还国,眼目已癒,父王闻之大怒,欲罪弟,兄请免其罪。善事太子今释迦如来是也。恶事太子提婆达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见

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阴为我,余四阴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夜阿闍世王梦

阿闍世王害父王,身生恶疮,既遇世尊月爱光,身疮渐愈,即还本宫,都不知如来涅。於涅夜,梦月落,日自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陨,復有烟气自地出,七彗星现於天上,復见天上有大火聚。徧空炽燃,而堕於地。见后分涅经下。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优婆毱

U agu ta,又作优婆鞠,优婆掘,优波毱,鄔波毱,优婆毱提,鄔波级,乌波屈,乌波毱,优波毱等。译曰大护,近藏,近护,小护等。阿育王经七曰:「优波毱,翻大护也。」西域记四曰:「鄔波毱,此云近护。」毘奈耶杂事四十曰:「鄔波笈,此云小护。」俱舍宝...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界者藏之义,涅能藏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涅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涅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涅界。唯识论十曰:「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施有四事

一、施得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而无福报,是名施得福少。 二、施少得福,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得福。 叁、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是名施少得福少。 四、施得福...

《三藏法数》 / 182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生死即涅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是大乘之通谈也。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见[即]条及烦恼即菩提条。大集经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於诸欲中实无染。」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罗,梵语修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离微

法性之体,离诸相而寂灭无餘,是云离,法性之用,微妙不可思议,是云微。离者涅也,微者般若也,宝藏论离微体净品曰:「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无我无造谓之离,有智有用谓之微;无心无意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又离者涅,微者般若。般若故兴大用,涅故寂灭无餘...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山部

Jetavanīyā,小乘二十部之一。大眾部大天住制山所立之部。制者梵语,译曰灵庙。宗轮论述记曰:「制者,即先云支提,讹也。此云灵庙,即安置圣灵庙处也。此山有此制,故因此立名。」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圆教无作四谛

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满,是名顺喻。(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豆,又曰婆修陀,译曰天亲,新作伐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豆传曰:「婆藪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果果

谓涅也。菩提為修行之结果,故谓之為果。依其菩提而证涅,故涅曰果果。涅经二十七曰:「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罗叁藐叁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四教仪十曰:「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杂碎衣

叁衣中大衣之异名。以割截之条数最故也。六物图曰:「梵云僧伽梨,此云杂碎衣,条相故。」此解恐為不妥。当是拾集破碎杂布所作之衣之意。即粪扫衣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夏坐竟将般涅。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乾闥婆城

又作犍闥婆城、犍闥缚城、巘达嚩城。译寻香城、蜃气楼。乐人名為乾闥婆,彼乐人能幻作楼阁以使人观,故名之為乾闥婆城。而现於空中之蜃气楼类是,故亦称為乾闥婆城。以譬物之幻有实无也。智度论六曰:「犍闥婆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櫓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优婆鞠

U agu ta,又作优婆鞠,优婆掘,优波毱,鄔波毱,优婆毱提,鄔波级,乌波屈,乌波毱,优波毱等。译曰大护,近藏,近护,小护等。阿育王经七曰:「优波毱,翻大护也。」西域记四曰:「鄔波毱,此云近护。」毘奈耶杂事四十曰:「鄔波笈,此云小护。」俱舍宝...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阿耆翅舍钦婆罗

Ajitakeśa-kambara,又作阿耆颈舍甘婆罗。新称阿末。外道六师之一人。执现世受苦则来世為乐之外道也。维摩经什註曰:「阿耆翅舍,字也。钦婆罗,麤衣也。」同肇註曰:「其人着弊衣,自拔髮。五热炙身,以苦行為道。」希麟音义九曰:「阿末,旧云阿耆颈舍甘婆罗。阿耆...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法

一、胜义法,胜义法即涅也。谓涅之法,其义最胜,故名胜义法。(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法相法,法相法,即四谛法也。谓四谛之法,各有相状,是名法相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藏法数》 / 87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梵语薜荔Preta,旧译饿鬼。新译鬼。名义集二曰:「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佉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為鬼,谓彼饿鬼,恆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文句四下曰:「鬼者,胡言闍梨(闍闭之写误),秦言祖父。眾生最初生彼道,故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又慳贪...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闍提首那

经所说十仙之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闍提首那,此翻為愿勇。远法师云:邪见外道,以执涅是无常也。」了义灯二本曰:「有云:涅经云:上古有仙,名闍提首那。彼仙造论,名叁弥叉,此云观察。广明二十五諦,準此观察即无智慧,与数论名同,数即智慧故。」梵Jati-sena。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见

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数论

萨婆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萨婆论师也。涅疏云:数人宗萨婆,纯明无我,破诸外道。」又迦毘罗仙所造之论,亦称為数论。即金七十论是也。见[数论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葬法

印度之葬法有叁种,四种。叁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殯葬,其仪有叁: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叁曰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支那十叁宗之一。依涅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道登,曇度,道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道绰等,以涅為宗。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种涅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

《三藏法数》 / 21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梵语曰曼乳。Mañju,萨Sat,Su,不可思议之义,绝待之义,无比之义也。法华玄义一曰:「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法也。」法华游意曰:「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法华玄赞一曰:「萨者,正妙之义。」梵语杂名曰:「妙,曼乳。」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曰坛,又云道场,新译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近善友,闻法音,修不净观也。又供养佛,事善友,问法要也。或以名天台之叁观等,叁不一种也。辅行序曰:「叁之妙运遽阶。」四念处一曰:「叁倍际。」助览曰:「或云:叁止叁观所蕴法;或云叁种止观,所蕴法,故曰叁。」四教集解中曰:「言叁者,长阿含...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缚曰罗

Vajra,又作嚩馹囉,跋曰罗,嚩曰囉,跋折罗,跋闍罗,波闍罗,伐闍罗,髮闍罗,伐折罗,跋折(斫迦罗)。译曰金刚,金刚杵。陀罗尼集经二曰:「跋折囉唐云金刚杵。」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金刚杵。」孔雀王咒经上曰:「髮闍罗夜夜。」贤愚经二曰:「波闍罗女,晋云金刚。」...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罗禪经之达磨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般若波罗蜜菩萨像

於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乃至

超越中间之辞。摄少之辞。穷边际之辞也。乃至之梵语有二:一為Antaśas,此為示最少之语。善导所谓下至者是也。二為Yāvat,此為中略之义。一英语译為at least,二译為as far as。胜鬘经宝窟中本曰:「乃至者,还是穷到之辞。」辅行二之叁曰:「越却中间,故云乃至。」教行信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半託迦

Panthaka,又曰半他迦,陀迦,般陀,特。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又曰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曰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曰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罗汉果。善见律十六曰:「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通,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宝如来

东方宝净世界之佛,入灭后以本愿為全身舍利。诸佛说法华经,必於其前出现。见[宝塔]条。智度论七曰:「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证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德

大乘大般涅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為常。二乐德,涅之体,寂灭永安,名之為乐,又运用自在,所為适心,名之為乐。叁我德,解我有二种:一就体自实名為我,如涅经哀嘆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太子

四卷楞伽经谓之太子。七卷楞伽经谓之石女儿。盖盘所生之太子,石女所生之儿,与石女非情之义同。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海导师喻菩萨十种善法

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对於生死之河而譬涅於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山。」又佛之入涅,如日之入山,故譬涅於山。涅经十四曰:「佛日将没大涅山。」大日经疏二十曰:「如是大涅迹极通本,眾生有缘薪尽,即如来方便之火息,故涅也。佛日既隐於涅山,故黑色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百戒

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也。大爱道比丘尼经上曰:「佛告比丘尼裘曇弥:汝行十戒如法,则有大戒,名具足,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事。」毘尼母经八曰:「比丘二百五十法,比丘尼五百法。」药师如来本愿经曰:「比丘尼受持五百戒。」此外经论说五百者颇。然检诸律,未明示五百...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弥荔

Preta,饿鬼之梵名。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秘密结集

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涅

梵语涅,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寂灾真言

南麼叁曼勃驮喃,阿,摩訶奢底蘗,舍底迦罗,鉢罗(二合)舍摩达磨儞栗惹,阿婆缚娑嚩婆嚩达磨,叁曼麼鉢罗鉢,莎訶。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Aḥ Mahāśāntigata Śuddhikara  rasama-dharmanirjāta abhāvasvabhāvadharma samanta rā ta Svāhā大日经疏八,同...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味

,梵语具云摩诃般涅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种根本

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贪众生不净观,谓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种乐

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

《三藏法数》 / 27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入涅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涅门,扇解脱风。」般舟讚曰:「念佛即是涅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為涅门。北方為阴之极,故以配於寂静之涅。见[四门]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浊

一、众生浊,谓众生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叁、烦恼浊,谓众生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

《三藏法数》 / 217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大自在天与男根

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為。」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大我

我者自在之义。凡夫虽认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心无一自在者,思為我者。惟迷倒之见耳。无我之实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见。然彼但知无凡夫之倒我小我,更不知佛之有真我有大我。佛所证之涅,真我也,大我也,佛得八自在,离一切之繫累,於万法自在,以之為涅之大我。涅经一部...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修

有胜劣之叁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无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因陀罗尼罗目

Indranilamuktā,又作因陀尼罗,因陀罗尼罗,帝释之青珠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梵言因陀罗尼罗目,是帝释宝,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或解云:帝释所居处,波利质罗树下地,是其宝故,名帝释青。目此云珠,以此宝為珠也。」慧苑音义下曰:「因陀罗尼罗,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提婆达

法华经卷五最初之品名。记释迦如来往昔為闻法华经,奉事今提婆达前身阿私仙人之事。又记提婆达今虽為叁逆罪,在无间地狱,然后来成佛,号天王如来,及八岁龙女依文殊菩萨之化导,於南方无垢世界现身成佛。於一经中為功德最胜之经文。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 《提婆达多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五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枯

(亦名二乘四倒,出涅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卑帝梨耶

Pitṛya,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