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条搜索结果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毘佛略

Vai 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新云毘富罗。十二部经之第十。译曰方广经。称方正广大之经典。小乘之长含经,大乘之华严法华等诸经是也。若对於小乘,则一切之大乘经悉為方广经。大乘义章一曰:「毘佛略经,此名方广。理正曰方,义备名广。若依小乘,诸正為方,言多曰广。」慧...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弟子

如来有十大弟子,此后大法会之大导师或灌顶式之大闍梨等拟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闍梨弟子。陀罗尼集经十二曰:「闍梨把香炉出,领六弟子,一一弟子各执一事,一人执华水,二人共舆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盘,一人擎蜜水盏,一人执炬火,随闍梨后行。普施与一切陪从,并及守...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逸多

Ajita,旧称逸多,嗜多。新称氏多,制多。译曰无能胜,最胜之义。是弥勒菩萨之字。维摩经什註曰:「弥勒,姓也。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玄应音义二十六曰:「氏多,此云无胜,旧言嗜多,或作逸多,皆讹也。是弥勒今生名也。」慧苑音义上曰:「逸多,正...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胎藏界曼陀罗

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於坛场者,曼陀罗為坛场之义,轮圆之义,坛中安置十叁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此曼陀罗乃显眾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陀罗,理曼陀罗,以东方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陀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食堂

又云斋堂。象器笺二曰:「禪林僧堂本食堂也,食堂即斋堂也。」释氏要览曰:「毘奈耶云:给孤长者造寺,復作食,若不彩画便不端严,即白佛。佛曰:随意。未知何物画?佛言:(中略)食堂画持饼药叉。」园图经曰:「最巷北大院名僧食所,自开叁门。中门北有大食堂,堂前列树,方维...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竭支

又作支。译曰覆腋衣。长方形,自左肩覆右腋者。玄应音义四曰:「竭支或作僧支者,皆讹也,应言僧伽鵄,此译云覆腋。若着瞿修罗,则不着僧伽鵄。瞿修罗者,此云圌也,像其衣形而立名也。」资持记中叁之叁曰:「竭支即支,相量四方。」Saṁkakṣik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天神地

欲界所属之夜叉等,又色界已下诸天眾之属隶也。又时為梵天,帝释等之通称。地者,乃人间之鬼神,坚牢地神,八大龙王等也。法华经曰:「诸天神龙王修罗等。」无量寿经私记曰:「吉礼者,云事邦国之鬼神及天神地。」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藏

小乘之大眾部立四藏。加杂藏也。杂藏者诸大乘经也。增一含经序品曰:「契经一藏,律二藏,毘曇经為叁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谓含、毘曇、毘尼、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难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藏教...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转

真言之法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槃。」又曰:「如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鉢多罗

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色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印

四智印也,於金刚界五智如来中除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谓其餘閦如来之大圆镜智,宝生如来之平等性智,无量寿如来之妙观察智,不空成就如来之成所作智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叁摩地

佛眼叁摩地也。大日如来住於此叁摩地而说摄一切大闍梨位真言。见瑜经大闍梨经品。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又作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陈弃药

又云腐烂药。南山旧律家依僧四分所说谓為大小便,义净新律家依有部律谓為人所遗弃之医药。僧律四曰:「若被毒,医言应服大便汁。若自己许不须復受,若他许者当受。比丘病,医言当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应取中。若自己许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许当受。」四分律四十二曰:「尔...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难八不思议

梵语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业

日本叡山所学之课业。一止观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叁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也。四苏悉业,习苏悉地经之经记也。五一字业,习一字顶轮王经之经释也。六瑜业,习瑜经之经记也。初传教立止观遮那二业,於遮那业中摄大日业等诸业,后来渐分业於遮那...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障

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叁昧,盖由离此二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见、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罗汉果时,见、思二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罗汉,华言无学。) 二、叁昧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本行集经

六十卷,隋闍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訶僧师名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為佛生因缘,曇无德师名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為尼藏根本。」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胜林

旧作洹、树、陀林。新作逝多林。逝多,译曰胜。逝多太子之林也。西域记七曰:「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陀,讹也。」中含经四十叁曰:「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梵Jetavan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尾捨

Āveśa,又作尾奢。為托人之法。修验者,摄取鬼魅及病鬼使附托於童男女,问病之轻重,命之长短,一切之灾祥,以除疾禳祅者名曰比舍法。译曰徧入。谓请降天神摄取鬼魅。令徧入於童男女之支体也。摩醯首罗天说尾奢法曰:「时摩醯首罗告那罗延言:汝当諦听。(中略)若欲知未来...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葬

此四葬法,皆西域殡葬之法也。 一、水葬,水葬者,谓弃置江河,以饲鱼鳖也。 二、火葬,火葬者,谓积薪而焚,灭诸有相也。 叁、土葬,土葬者,谓埋藏岸傍,以取速朽也。 四、林葬,林葬者,谓露置寒林,饲诸禽兽也。(寒林,即西域弃尸处。僧律云:谓多死尸,凡入者,可畏...

《三藏法数》 / 124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地论宗

為依学十地论之宗,故名。此论谈六相圆融,明一乘佛性,虽同华严,而立叁成佛,不许一念成佛是故非圆教也。十地论者,与华严经第六会十地之一品,别行之十地经释论也,有坚慧,金刚军,世亲之诸论,今所取者,世亲之十地论也。梁代光统慧顺道慎诸师盛讲衍之,及中唐华严宗勃兴,...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百劫

小乘之菩萨,终叁大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荷担

在背云荷,置肩云担。金刚经曰:「则為荷担如来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华经曰:「為如来肩所荷担。」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摩蛇

药名。见[摩]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八寒八热

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叁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叁、...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智

佛陀之智慧也。梵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不退菩萨

毘跋致之菩萨也。毘跋致,译曰不退,於无上菩提不退转也。分别之有叁种四种之异。法华经序品曰:「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同譬喻品曰:「有得缘觉,不退菩萨。」见[不退]条。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极乐

Sukhāvati,佛土名。弥陀佛之国土。又作安养,安乐,无量清净土,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密严国,清泰国等。梵名须摩提。译曰妙乐。诸事具足圆满,惟有乐而无有苦也。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普贤如来

在金刚界或以名果上之大日如来,或以名因位之普贤菩萨。名大日者,依於大日普贤证成善愿行之义。名為普贤如来又名普贤法身。若依主伴互具之义,则叁十七尊总称為普贤如来也。日本安然之瑜经疏,依於此义而总称叁十七尊為普贤如来。瑜经曰:「金刚界普贤如来。」同疏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足尊

五大明王中大威德明王之别号也。此尊有六头六面六臂六足,所乘之牛,亦為六牛,独以六足名之者,以多足限於此尊也。為西方无量寿佛之忿怒尊,文殊菩萨之所现也。补陀落海会轨曰:「六足尊,无量寿佛忿怒。自性轮,文殊菩萨。」秘藏记钞十曰:「文殊菩萨者,西方四菩萨中第二利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二不可见有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爱染王法

爱染王之修法也。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瑜经爱染明王品详述其作法。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摩蚔

见[摩]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泥楼豆。安慰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恒河

恒伽河之略。长含经曰:「耨达池东有恒伽(玄奘记作殑伽),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於东海(玄奘记作东南海),池南有新头河(玄奘记作信度),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於南海(玄奘记作西南海)。」新婆沙论曰:「殑伽河从池东面金象口出,右遶池一匝,流入东海。」西徼水道篇...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光聚

称南方之摩尼部。瑜经曰:「此人如金刚,诸恶不能坏。此身如光聚,能破叁界冥。」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寂灾真言

南麼叁曼多勃驮喃,,摩訶奢底蘗多,舍底迦罗,鉢罗(二合)舍摩达磨栗惹多,婆缚娑嚩婆嚩达磨,叁曼麼多鉢罗鉢多,莎訶。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Aḥ Mahāśāntigata Śuddhikara  rasama-dharmanirjāta abhāvasvabhāvadharma samanta rā ta Svāhā大日经疏八,同...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巡寮

校定清规云:侍者上堂时,先使行者掛巡寮牌,住持巡寮自东廊第一寮巡起。寮眾各出外迎接,仍送出。眾寮人多处,唯寮元一人迎送出入,大眾只立门外。见象器笺九。僧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房。一恐弟子着有為事,二恐着俗论,叁恐着睡眠,四為看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观佛威...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寺内葬

寺為叁宝之住所,死骸葬此亦无咎。行事钞下曰:「高僧传多有寺中葬者,经律中亦有之。僧持律法师,营事比丘,德望比丘,应起塔。相轮悬於幡盖,在屏处安置,不得在经行处作之。」律以尸為不净,禁置於佛殿,故特以此辩解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通夜

念诵自夜而达明也。行事钞中叁曰:「僧若佛生日转法轮日,乃至大会,通夜说法。」普通人死时守之彻宵,又谓进荐之勤行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秘密结集

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勒那识

Ratnaśikhin,译曰宝髻。太子名。见贤愚经八。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毘罗吽欠娑婆訶

陀罗尼之末句,多有娑婆訶一语。秘藏记上曰:「娑婆訶:究竟义,惊觉义,成就义,散去义也。」此為呼胎藏界大日如来功力之咒文。见[娑婆訶]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空点

在梵字顶上之圆点,发痕ṁ字之音者。此点為总示诸法皆空之理者,是名空点。此空点為白,ma摩字。」吽字义曰:「此吽字上有空点,是空点者摩字所生,摩字兼人法二空义。」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揭陀之略。译曰无病。出於可洪音义四。见[伽陀]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降伏法

修五大明王等法退治怨敌恶魔也。五部尊法之一。补陀落海会轨曰:「叁降伏法,用金刚部尊等,是故有五大忿怒尊等。」不空译之毘遮嚕迦仪轨品明诸种之降伏法。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智

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又曰小食。画字不成之柔者。禪林之常法,朝喫粥。僧律二十九曰:「粥初出釜,划不成字者。」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快目王

贤愚经六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富迦罗跋。时有国王,名须提罗,此言快目。所以名之為快目者,其目明净,清妙无比,彻视墙壁四十里,以是故立字号曰快目。」梵Sudhira。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佛顶

在释尊之右方,表胎藏界叁部之眾德,而立叁佛顶。大日经一曰:「於毫相之右,復画叁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皆应善安立。」一、广大佛顶,又作广生佛顶、极广生佛顶、黄色佛顶、高佛顶、大转轮佛顶。秘藏记末曰:「大转轮佛顶,黄色,右手持莲华,上有一股跋折...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六九

密法不许叁六九人同入灌顶坛。大日经疏四曰:「一曼荼罗中不得同时為叁人六人九人灌顶,盖如来密意,闍梨不释所由。」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上人

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结

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结,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 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唵呼卢呼卢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药师如来之真言有大小二种,此其中之小咒也:「唵。呼卢呼卢。战驮利。摩撜。莎訶。」诸尊真言句义钞上曰:「句义未勘也。但元来言钞,呼卢呼卢者,无能胜药师义也。此不审也,追可考之。」唵之义,见[唵]条。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鉢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名位。鞞跋致之略。玄应音义叁曰:「鞞,此译云不退住,十住经云第七住。」见[鞞跋致]项。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想

又作九相。於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為观禪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叁、壤想Vi 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罗睺罗出家因缘

未曾有因缘经曰:「佛在园精舍,遣目连至迦毘罗城,请罗睺罗於耶输,舍利弗為和上,目连為教授师,度彼為沙弥。时年十五岁,净饭王怜之。令童子五十人从之出家。」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切真言主

称两部之诸尊也。瑜经曰:「一切真言主,及金刚界大曼荼罗王,皆悉集会。」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罽那尸弃佛

释迦修行中出初僧满位之佛名。智度论四曰:「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旧俱舍十叁作「刺那尸弃。」新婆沙一百七十七,新俱舍十八作「宝髻。」优婆塞戒经一作「宝顶。」菩萨本行经作「螺髻。」玄应音义九曰:「罽那居例切,秦言宝积,经本或作刺那,力达切。」梵...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坚牢地

[坚牢地神]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种佛眼

佛眼有叁种:一金刚萨埵所变之佛眼尊,瑜经说之。瑜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时金刚萨埵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莲,身作白月暉,两目微笑,二手住脐,如入奢摩他,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作礼敬本出生,於剎那间,一时化作一字顶轮王,皆执...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通智胜

叁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為弥陀。第十六沙弥成佛為今之释迦如来。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盖今之大眾在大通智胜佛时,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衣

使比丘持叁衣。使比丘尼持五衣。五衣者於叁衣外加支与覆肩,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五衣者,附明尼制,支覆肩皆入制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爱染金刚如法佛

爱染明王之异名。此明王有金刚王之别称,且為大日如来之变化,故名金刚如法佛。瑜经爱染王品曰:「叁世叁界中,一切无能越,此名金刚王。」日本安然之瑜经疏曰:「并是以大日尊為本尊,乃至变身成金刚爱染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园精舍鐘

园图经曰:「无常院中有一堂,但以白银為饰。院有八鐘,四為白银,四為颇梨。银鐘在院之四角,起而置之。颇梨鐘在无常堂之四角。其颇梨鐘,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崙,乘金狮子,手执白拂。病僧之气(无常堂置病僧)将大渐时,从是金毘崙之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鐘即自鸣,...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舍卫

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园精舍兴废

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逝多林

Jetavana,旧称陀林,洹林。本為逝多太子所有之林,故云逝多林。须达长者买之而建精舍,以献於佛。即洹精舍是也。西域记六曰:「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陀,讹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耆尼

即[]。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释迦叁僧修行

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还从一起,初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叁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於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為初,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

《佛学大辞典》 / 423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看病

看护病人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见一切病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僧律二十八说看病人法,其中记世尊洗病比丘之事缘。四分律四十一亦记此事,记佛诫而言曰:「汝曹比丘,自今已后,应看病比丘。(中略)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仪轨

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第九,大毘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园於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难集眾,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释迦发心

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世

(亦名叁际,出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叁、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

《三藏法数》 / 133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心叁观

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十七尊四大轮

金刚顶十八会之第一教王会有四大轮:一、金刚界轮,叁十七尊皆持金刚之印。二、降叁世教令轮,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之印。叁、徧调伏法轮,叁十七尊皆持观世音之印。四、一切义成就轮,叁十七尊皆持虚空藏之印。见瑜经疏二。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颂古

举古则為韵语,发明其意者,称為颂古。禪林宝训下曰:「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竇宏其音,显其旨,汪汪乎不可涯。」碧巖第一则颂评曰:「颂古是绕路说禪,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碧巖种电钞一乾曰:「盖颂古者颂出古则之奥义,令知斧头元是铁也。其中或有扬或有抑,虽涉言语...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园精舍

陀园林须达精舍之略。涅槃经二十九曰:「时须达长者白舍利弗:大德!此大城(指舍卫城)外何处有地,不近不远,多饶泉池,有好林树,花果蔚茂,清净闲豫,我当於中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曰:陀(太子名)园林,不近不远,(中略)此处最胜,可安立精舍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大数

十大数者,华严经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溈山摘茶

「溈山与仰山摘茶次。溈云:终日闻子声,不见子形。仰遂撼茶树。溈云:子得其用,不得其体。仰云:和尚得其体,不得其用。溈云:放子叁十棒。」见宗门葛藤集上。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神药树

有神药树,名摩陀主厌。有大神蛇,身长百二十丈。蛇行索食。有黑头虫,身长五丈,行道中与蛇相逢。蛇适举头,欲断前之大虫。闻药香,屈头欲走。蛇身罗於药树,身即中断為两段。头半生得走,尾便臭烂。诸毒闻此蛇臭,诸恶毒皆消灭。见善信经下,经律异相叁。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叁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 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叁明也,行者身口意之叁业也,足者满足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本叁昧耶印

谓行法初之莲华合掌也。无量寿仪轨曰:「二手莲华合掌,诵净叁业真言。」秘藏记私钞六谓行法最初所以作此印者,古相传云:此印习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时所结之印也。為理智不二本地自证之体性,故名本叁昧耶之印,出胎时,乃分两手作拳,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即此位,由此...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秃乘

斥佛道不具功德者之谓。止观七下曰:「一秃乘,无法门具度。」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见[僧支]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断疑生信

於实相之妙理,断疑生信也。天台以之為法华经一部之功用。法华玄义九曰:「用是如来之妙能,此经之胜用。如来以权实二智為妙能,此经以断疑生信為胜用。二智能断疑生信,生信断疑由於二智,约人约法左右互论耳。」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如聋如哑

华严顿教之座,舍利弗等声闻,有耳不得闻圆顿之教,故谓之如聋,有眼不得见舍那之身,而不能讚一语,故谓之如哑。六十华严经四十四曰:「尔时诸大声闻舍利弗目犍连,(中略)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如是等诸大声闻,在洹林,而悉不见如来自在如来庄严。(中略)所以者何?无明障曀覆...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障者

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不生

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那般那。新称那波那,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那般那者,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下品中生

同上经曰:「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中略)遇善知识,以大慈悲為说弥陀佛十力威德。(中略)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无动佛

妙喜世界之閦佛,译作无动佛。维摩经閦佛国品曰:「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詰於彼国没而来生此。」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难易二道

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叁十叁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二、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於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為颂。叁、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种自在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

《三藏法数》 / 54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施果感五不死

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患头痛。薄拘罗尊者,持一诃梨勒果施彼食之,其病即愈。因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苦厌拘罗,五度加害,皆无所损。及年既长,出家学道,得罗汉果。(梵语毗婆尸,华言胜观。梵语薄...

《三藏法数》 / 355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劫之略。菩萨修行之年时。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频婆娑罗王為佛最初檀越

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眾...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魔王

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彼常率眷属向人界為佛道之障碍,其名谓之波旬。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為魔王,教化眾生也。楞严经六曰:「若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告大迦叶:仁者十...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叁卷,唐不空译。佛在园,莎底苾芻為眾破樵,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难白佛求救,佛為说大孔雀明王神咒救之。前后有数译,世间流通此本。见[孔雀]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牛头

地狱之鬼卒,或為牛头之形,或為马头之形。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蹌矟,駈入城门。」五句辛经曰:「狱卒名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智度论十六曰:「见合会大地狱中,恶罗剎狱卒作种种形,牛马猪羊鵰鷲鶉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种颂

一、耨窣睹婆,梵语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偈,但字数满叁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叁、夜,梵语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三藏法数》 / 15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部戒本

比丘之戒本与比丘尼之戒本也。行事钞说戒篇曰:「僧云:若诵戒时,应诵二部律。」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耨达龙王

八大龙王之一。住於耨达池,分出四大河以润阎浮洲云,长含十八谓唯此龙王无叁患。智度论七谓:「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西域记一之说,见[耨达池]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爱染王根本印

左右两手於掌内交叉為缚,竪两方之中指使相交而染着。见瑜经爱染王心品。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放鉢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唄比丘

又谓之铃声比丘,妙声尊者。其形极為丑陋,而音声最好。其梵唄之声,能感动人畜,故称為唄比丘。曾於过去世在佛塔供养金铃,感此妙声。故又称為铃声比丘。贤愚经无恼指鬘品曰:「时波斯匿王将征讨鸯仇摩罗,路由洹,时洹中有一比丘,形极丑陋,音声异妙,振声高唄,军眾倾耳,...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善根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 叁、无...

《三藏法数》 / 18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