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以叁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叁、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叁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释尊因位时,為金毛坚誓师子,念袈裟之德,故為猎师捨身。此说出报恩经七、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报恩经七曰:「昔有一师子曰坚誓,身毛金色,有大威力,游行山泽,见一辟支佛,威仪清净,来亲近,常闻诵经。时有大猎师见师子身毛金色,欲剥其皮奉国王,乃案奇计剃头被袈裟,入山...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又曰佛顶咒。白伞盖者,佛顶尊之名也。白伞盖佛顶尊所说之陀罗尼,名為白伞盖神咒。首楞严经所说总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后之八句,称為心咒,特念诵之。梵名萨怛多般怛罗。译為白伞盖,与妄染不相应為白,徧覆一切為盖,即如来藏心也。楞严经七曰:「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訶萨怛多...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庚申之夜,以青面金刚之像為本尊,造猿形為神,设祭供彻夜,以满足眾愿,谓之守庚申。是本出於道家避叁尸之说,更无佛教之典据。但吾国佛者和之者甚多。僧史略下曰:「近闻周郑之地,邑社多结守庚申会。初集鸣铜鈸,唱佛歌讚。眾人念佛行道,或动丝竹,一夕不睡。以避叁彭奏上帝,...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在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於鸿臚寺。遂取寺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间,俱重修。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叁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虽大方之尊宿,若住持能以礼致之,亦可充此职。是云退位為人。退位為人谓之却来首座。却来者,洞家之奉唱。向正位為向去,自正位来偏位,為却来。祖庭事苑八曰:「首座即古之上座也,梵语悉替耶,此云上座。(中略)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今禪门所谓首座者,即其人也...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叁乘之种子皆具,或可為阿罗汉,或可為辟支佛,或可為佛,无有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此有四类:一具菩萨声闻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二具菩萨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叁具声闻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四叁乘皆具而开果不定也。此中第叁...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又作但荼印。於棒头戴人头者。阎摩王之标帜也。治罚罪人之意。标帜或印契谓之印。大日经疏五曰:「琰摩法王,手执檀拏印。此相犹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极忿怒之状。」大日经密印品曰:「以定慧手相合,风轮地轮入於掌中,餘皆上向,是焰摩但荼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於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於舍利弗前嗅之...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不退之净土也。谓西方之极乐,以彼土為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中之处不退故也。往生拾因曰:「出轮迴之乡至不退之土。」见[不退]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小乘俱舍成实於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於十迴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叁宗,其行相各异。梵Kuśala-mūl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梵语阿楼那Aruṇa,译曰明星。即太白星也。是為明星天子之宫殿,内有天子住居,谓之明星天子,虚空藏菩萨之应化也。世尊於明星出时豁然大悟云。修行本起经上曰:「菩萨所作已成,智慧明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最上觉。」普曜经曰:「菩萨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又明星天子為虚空藏...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差别行,谓遍依诸位各别而修,是名差别行。(诸位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诸位也。) 二、普贤行,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余行也。)
《三藏法数》 / 9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地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不休息,则食道圆成,名為地行仙,二飞行仙,食松柏等草木而不休息。则以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不坠地,名為飞行仙。叁游行仙,服丹砂而不休息,则能化骨使寿永,使体固,且能化物。使贱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名為游行仙。四空行仙,消息...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大海有龟,腹有一眼。随波浮游於中,遇大木之穴则乘之,偶风吹来,遂覆此木,龟仰向其腹之一眼,当於浮木之孔,见日月之光,此譬希有难逢之际遇(见十住论之鼇眼持头),盲龟之喻少异之。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昔毘婆尸佛时,波罗捺国王有太子,名忍辱。太子之父母病重,医云:应以不瞋人肉為药。太子自念我生来不瞋,因名忍辱,可充此药。国中设有不瞋者,岂可以彼救我亲耶?遂自割肉充药,父母病即癒。见大方便佛报恩经二,经律异相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俱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黑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下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谓元初一念之无明,背真性而缘起生死也。即流转是。释摩訶衍论二曰:「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下下转,名為下转门。诸净法有力,诸染法无力,向原上上转,名為上转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云门接人,好说一字,谓之一字禪。碧巖六则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叁字禪:顾筡咦。又说一字禪。僧问:杀父杀母,佛前懺悔;杀佛杀祖,向什麼处懺悔?门云:露。又问如何是正法眼藏?门云:普。」大慧语录十曰:「一字入公门,九牛拽不出。」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旧称泥洹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支即支分。身叁支谓杀、盗、淫,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叁、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三藏法数》 / 18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常略云真宗。日本二十宗之一。净土宗所分出。以他力迴向之信心為净土往生之正因,以信后相续之称名為佛恩报谢之行业,且其宗规许蓄妻噉肉,不别要持戒,伦理纲常,通似世之修斋也。亲鸞為其宗祖。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於大层龕中心,建一柱,开八面,架一切经,设机轮,使可旋转,谓之轮藏。一旋之,则与看读同其功。梁傅大士创之。释门正统塔庙志曰:「復次诸方梵剎立藏殿者,初梁朝善慧大士(傅翕玄风),愍诸世人虽於此道颇知信向,然於赎命法宝,或有男女生来不识字者,或识字而為他缘逼迫不暇...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法宝中有四种:一教法,叁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二理法,教法所詮之义理也。叁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也。四果法,行满所得有為无為之证果也。心地观经二曰:「於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叁者行法,四者果法。」 又菩萨修行之四法也:一不捨菩提心,二...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叁曰:「诸经应云旋右叁匝,若云佛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叁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尊胜陀罗尼经曰:「於四衢道,造窣堵波,安...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叁十种外道中有建立净外道与不建立无净外道两种,是曰建。爪者,长爪梵志,外道名。大日经疏二曰:「建立净,不建立无净等。种种宗计,皆不相应。乃至长爪梵尼诸大论师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四种意识,不出叁境:一、性境,二、带质境,叁、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三藏法数》 / 32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梵名鉢塞莫。是念叁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牟黎曼陀咒经曰:「鉢塞莫,云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王(毘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身,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身,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不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身也。 二、导养身,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
《三藏法数》 / 26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生殖器病之名。译曰妒黄门。因见他婬,方有妒心,而起婬根之病也。出名义集二。Īrṣyā aṇḍaka又见[五种不男]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时维摩詰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治罚比丘之七种作法:一訶责,二摈出,叁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见举,六不懺举,七恶见不捨举也。后叁者谓之叁举,举弃於僧外也。见行事钞上二。巴Kammavāc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僧中有死者,则一山之僧眾送之,附於四葬之一,令诵经咒愿。毘奈耶杂事十八曰:「送丧苾芻,可令能者诵叁啟无常经并说伽陀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不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不净洁,身近死尸身不洗浴。佛言:不应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法藏以為梵语,译曰默摈。眾僧不与之交言语也。智者元照以為汉言,谓梵王於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则令立坛上餘天不与之往来交语,佛依车匿比丘恶性故,制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长阿含经四曰:「阿难白佛言:阐拏比丘(即车匿)虏扈自用,佛灭度后,当如之何?佛告阿难:我灭度后...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横与竪也。与纵横同。次第曰竪,不次第曰横,又亘於时间曰竪,空间曰横。例如法华文句九曰:「若但性德叁如来是横,修德叁如来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今经圆说不纵不横叁如来。」又选择决疑钞叁曰:「若横若竪,具足叁心,而行念佛者,百千皆生,万无一失。」皆有次第不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又作可漏子。可壳唐音相近,故假用。壳者卵之皮甲,漏者漏泄污物之义,子者指物之语,此譬人之身体也。传灯录(价禪师章)曰:「师将圆寂。谓眾曰:离此壳漏子。向什麼处与吾相见?眾无对。」传灯录(长庆稜禪师章)曰:「保福迁化。人问师:保福拋却壳漏子,向什麼处去也?师曰:...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叁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儞,向他道什麼?叁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叁则)。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叁、相似觉。於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觉也。五、究竟觉,於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叁藏法数二十。 又五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智能见事物,故名眼,智即眼也。又智之眼也。谓非肉眼也。唐华严经六十一曰:「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成实论十九曰:「智慧现在前,犹明眼见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发起起立塔像,书写经典等,摠关於佛道善根之人也。此人以此善根愿成佛或往生,故名為愿主,又曰本愿。无量寿经下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见行,為我见邪见等迷理之惑。即见修二惑中之见惑也。二、爱行,為贪欲瞋恚等迷事之惑。其中以爱惑為主要,故举一以摄他,即一切之修惑也。行者常作心行。心识之行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捨。」智度论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48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异之四邪,执断常之双计。怖梦虎於长眠,翫空华於久翳。」止观十曰:「今於观支忽发先解,梦虎空华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善见律十二曰:「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不和,梦虚不实。」梁僧传佛图...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