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口尸]罗拏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救婆俱婆罗门。日本内外之典。举随求陀罗尼经之功德,其中屡引此名。按随求经有二译:一為不空译,二卷,名普徧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一為宝思惟译,一卷,名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检此二经无俱缚婆罗门之名。但说有一优婆塞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通称道高臈长之比丘。如长老舍利弗,长老须菩提等。汉书外戚传曰:「近世之事,语尚在长老之耳。」增一阿含经曰:「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十诵律曰:「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尔时但唤长老不...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日月星也。一日天子,法华经名宝光天子,有经,言观音名為宝意,作日天子者是也。二月天子,法华经名,名月天子,有经言大势至菩萨名為宝吉祥作月天子者是也。叁明星天子,法华经名普光天子,有经言虚空藏菩萨名為宝光作星天子者是也。法华经序品曰:「名月天子,普光天子,宝光天...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眾水入海。则為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则皆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眾。又譬眾之多者曰海。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此阎浮提有四大河,一切诸流皆投归於海。眾僧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决水以入於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往生要集中本曰:「清净大海眾。」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具名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佛顶尊之陀罗尼也。帝释天,悯善住天子有从今受七度畜生恶道身之业因,诣祇园精舍请佛救济之法,佛為说此陀罗尼,令诵之。尊胜陀罗尼经曰:「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中略)佛告天帝:此佛顶尊胜陀...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於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諦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叁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諦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諦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諦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諦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曰:「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八法者,地、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曰:「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是地分由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宣说,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身,於法座下顶戴其足。而此大地眾味增长,药草华果皆悉具足,眾生食已,增长寿命。」地藏本愿经地神护法品曰:「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Cam aka,又作占婆,瞻婆,瞻匐,瞻博,旃波迦,瞻博迦,睒婆。树名。译曰金色花树。其花有香气远熏。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瞻博花,旧言旃簸迦,或作瞻波花,亦作瞻匐,又作占婆花,皆方夏之差耳。此云金色花,大论云黄花树也,树形高大,花亦甚香,其气逐风弥远也。」玄应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曰檀那Dāna,译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享祀时至,布施优裕。」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韩非显学篇曰...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不二自证之性,故名本叁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U ādhyā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餘多用尚字。本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闐国等则称和社,和闍(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叁藏翻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於是国人每...
《佛学大辞典》 / 675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Dāna,又作檀那,陀那。译曰布施,施与。大乘义章十二曰:「言檀者是外国语,此名布施。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為布。惙己惠人目之為施。」慧琳音义十二曰:「陀那,正云驮曩。唐云施,古曰檀那,一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广大之极,更无盖之者也。与无上等同。又谓无所不盖也。无量寿经上曰:「如来以无盖大悲,矜哀叁界。」同净影疏曰:「佛悲殊胜,餘不能加,不能盖上,名无盖悲。」同嘉祥疏曰:「无盖悲者,佛慈悲无所不覆盖耳。」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非理之言论。无义之言论。又不问理非理,总斥一切之言论。与俗所谓滑稽,冗谈等同。大日经疏十九曰:「戏论者,如世戏人以散乱心动作种种身口,但悦前人而无实义。今妄见者所作者亦同於此,故名戏论也。」大乘玄论二曰:「戏论是借譬之名。(中略)於道无所剋获,如小儿戏论為耳。...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Sumeru,又作修迷楼,苏弥楼,须弥楼,弥楼。新作苏迷卢,苏迷嚧。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译言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等。凡器世界之最下為风轮,其上為水轮,其上為金轮即地轮,其上有九山八海,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须弥之八山八海与铁围山也,...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选集百缘经二曰:「尔时诸罗汉六万二千将诣拘毘罗国,彼诸民眾,稟性贤善,仁慈孝顺,意志宽博。於时如来作是念言:吾今当作牛头旃檀重阁讲堂,化彼民眾。作是念已,时天帝释知佛心念,即与天龙夜叉究槃荼等各各齎持牛头旃檀树奉上世尊,為如来造大讲堂。天之诸床榻卧具被褥,天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Candra rabha,国王名。译曰月光。西域记叁曰:「如来昔修菩萨行,為大国主,号战达罗鉢剌婆,唐言月光。志求菩提,断头惠施。」贤愚经五曰:「旃陀婆罗鞞王,晋言月光。」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外典净行围陀Atharvaveda论中有火祠之法。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其所以然者,為欲摄伏一类,故以佛之围陀摄伏之也。见大日经疏十九,同义释十四。经疏说火法四十四种,其所列者,惟二十七耳。见[火神]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羯若鞠闍Kanyākubja,所谓曲女城也。今曰克脑其Kanauj,在恒河禪那河之间。太古王城曰拘苏磨补罗Kusuma ura,在梵授王时,触仙人之怒,以其恶咒使九十九婇女一时腰曲,故有此名。续高僧传作鞬拏究拨闍。翻為耳出城。玄奘渡天时,吠奢种曷利沙伐弹那Harṣavardhana,王君临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七金山者,谓山皆有金色光明故也。七重环绕须弥山外,高广形量,次第减半;如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双持山止高四万二千由旬之类是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叁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一、双持山,双持山者,谓二山相倚也。又言持双者,文互用耳。此山高...
《三藏法数》 / 35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足,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足。」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足。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Buddha,又Stū 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為觉。」秘藏记本曰:...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搂者揽取也。[序-予+(袌-〦)]取也。凡鼠食栗,必取其实,全其皮壳,穿内而不损外,以喻或师以不空假名宗,谓诸法之性实,虽為空无,而假之諦非為全无也。不空假名宗者,对於空假名宗而立假名之世諦不空也。大乘玄论一曰:「不空假名者,但无性实有。假世諦不可全全,如鼠嘍栗。」...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灼羯罗,斫迦罗,斫迦婆罗。梵音Cakravāda,遮迦山名。译曰轮铁围,即铁围山也。起世经一曰:「斫迦罗隋言轮围。」正法念经十六曰:「斫迦婆罗山魏言轮山。」慧苑音义上曰:「斫迦罗山正云灼羯罗,此曰轮围山。」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柘迦罗此云轮山,旧言铁围。围即轮义,本...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传灯录五,六祖章曰:「仪凤元年,届南海,遇印宗法师於法性寺讲涅槃经。师寓止廊廡间,暮夜风颺剎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復酬答,未曾契理。师曰:非风幡动,动者自心耳。印宗窃闻此语,竦然异之。」无门关第二十七则曰:「非风非幡。」因此世俗称僧德曰:「论妙...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
《三藏法数》 / 358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叁藐叁佛陀,叁耶叁佛檀。梵音Samyakaṁbuddha之具略耳。译言正徧知。正徧觉。等正觉等。如来十号之一。放光般若经一曰:「咀萨阿竭阿罗訶叁耶叁佛。」支谦译阿弥陀经曰:「南无阿弥陀叁耶叁佛檀。」玄应音义叁曰:「叁耶叁佛,大品经作叁藐叁菩陀,此云正徧知也。」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俱舍论九曰:「如讫栗枳王梦所见十事:谓大象、井、麨、栴檀、妙园林、小象、二獼猴、广坚衣、斗諍。」俱舍光记八曰:「讫栗枳,此云作事。是迦叶波佛父,夜梦十事。旦迦叶白佛。佛言此表当来释迦遗法弟子先兆:一,王梦见有一大象,被闭室中,更无门户,唯有小窗。其象以方便投身...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Nanda,比丘名。译曰善欢喜。亦名牧牛。对於孙陀罗难陀而谓為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根本律云:「难鐸迦尊者,佛遣彼為尼眾说法教诫时,五百苾芻尼闻法得阿罗汉果。」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於世,為眾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寺院之异名。為精行者所居,故曰精舍。非精妙之谓。此名自祇园精舍而来。学林新编曰:「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舍於殿门,引沙门居之。因此俗谓佛寺曰静舍,亦曰精舍。」按汉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悉称精舍。范书包咸传:咸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党錮传:刘淑檀敷俱立精舍教授。姜肱传...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Jambunadasuvarṇa,又作炎浮檀金,阎浮那提金,阎浮那陀金,剡浮那他金。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智度论叁十五曰:「此洲上有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為阎浮檀金。」玄应音义...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尘,即垢染之义。谓此五尘能染污真性故也。 一、色尘,谓眼所见青黄赤白及男女形貌等色,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耳所闻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是名声尘。 叁、香尘,谓鼻所嗅栴檀沉水饮食,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四、味尘,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
《三藏法数》 / 154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达磨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一等,无有分别。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焉。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三藏法数》 / 488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印度人亦称我国曰真丹,与震旦,神丹。皆异译之字也。西域记曰:「翻摩訶支那為大汉国,或谓日出东隅,其色如丹。故云震旦真丹者,此皆讹说。今谓神丹者,唯借其音耳。」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尘即色尘,谓眼、耳、鼻、舌、身五种胜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禅定中所发之色识,心缘想过去未来之境,皆是尘也。以此色尘微细难见,不可分析,邻于虚空,故名邻虚。然于此极微之中,又有五种不同,非人、天之眼能见,乃慧眼等所见之色也。(胜义根者,即五根所具...
《三藏法数》 / 29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违陀天。婆罗门所事之天神也。慧琳师言是私建陀Skanda天之误,译曰阴天。金光明经鬼神品曰:「风水诸神,韦陀天神,及毘纽天。」大方等大云经叁曰:「见事韦駄作韦駄像,见事天母作天母像。」涅槃经七曰:「梵天,大自在天,违陀天,迦旃延天。」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违陀天,...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獼猴江。在毘舍离国菴罗园之侧。佛在此处说诸经。天竺五精舍之一。玄应音义十四曰:「獼猴江,梵言末迦吒此云猴,贺逻驮,此云池。在毘舍离菴罗侧,昔獼猴為佛共集穿池,今言江者译人义立耳。」西域记七(吠舍釐国)曰:「石柱南有池,是群獼猴為佛穿也,在昔如来曾住於此。」...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金刚水。真言行者受叁昧耶戒时,為表誓约所饮之水名。大日经疏五曰:「又於别器调和香水,以鬱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亦以真言加持,授与令饮少许,此名金刚水。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狱重障皆悉除灭。内外俱净,堪為法器也。阿闍梨言:此即名為誓水。亦顺世諦犹如盟誓之法,令...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如幻喻,谓如幻师,幻作种种诸物及男女等相,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明幻作,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于诸幻法,心无所着,皆悉空寂,故说如幻。(空观者,谓观一切法皆空也。) 二、如焰喻,谓无智之人,初见阳焰,妄以为水。诸烦恼法,亦...
《三藏法数》 / 81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指凡诸佛之教化,谓之佛事。观无量寿经曰:「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同註「什曰:佛事谓化眾生。」同菩萨品曰:「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為,无非佛事。」同註「肇曰:佛事者以有益為事耳。」又,害佛道谓之魔事...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
《三藏法数》 / 27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欲漏。欲界之修惑也。但除无明。二有漏。上二界之修惑也。但除无明。叁无明漏。叁界之无明也。四见漏。叁界之见惑也。漏是烦恼之异名。此四漏与四流之体同,惟次第稍异耳。出大藏法数二十叁。参照[四流]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罗阅耆,罗阅,罗越,罗阅祇迦罗,罗阅揭黎醯,囉惹讫哩呬Rājagṛha等。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梵名也。法华文句一曰:「王舍城者,天竺称罗阅祇伽罗,罗阅祇此云王舍,伽罗此云城。」十二游经曰:「罗阅祇,此言王舍城。」善见律十七曰:「罗阅城,王舍城,摩竭国。此叁义一名异,汉...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Cina,又作振旦,真丹,神丹。翻译名义集曰:「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近人或云:震即秦,乃一声之转。旦,若所谓斯坦,於义為地。盖言秦地耳。参照[支那]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教化人之道也。与[教道]同。净土论注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止观五下曰:「圣师有慧眼力明法药,有法眼力识於病障,有化道力愈病授药,令得服行。」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施愿吉祥金刚。文殊师利也。大日经叁曰:「以嚩字门及施愿金刚。」义释十曰:「嚩字并施愿吉祥金刚者,是文殊也。种子是嚩耳。」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鱼山。地名。魏曹植在此处始製梵唄。因而梵唄谓之渔唄渔梵等。玄赞四曰:「陈思王登渔山,闻巖岫诵经,清婉遒亮,远谷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唄。故今俗中,谓之渔梵。冥会西域叁契七声闻俱胝耳等所作法也。」文句记五中曰:「按梁宣验记云:陈思王,姓曹名植,字子建,魏武帝...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波罗Pāra,译曰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业烦恼譬之中流,涅槃譬之彼岸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秦言彼岸。」又曰:「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维摩经佛国品曰:「稽首已到彼岸。」註「肇曰: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岂崖岸之有?以我异於彼,借我谓之耳。」思益经一...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在中印度,周六千餘里,土地沃壤,气序热,都城宫内有大精舍,高六千餘尺,内有刻檀佛像,是优填王所作。诸国君王来欲移之,不能。遂图而供养,俱言得真。城东不远,有故[土尃]室,世亲菩萨於此作唯识论。其东菴没罗林中有故基,无着菩萨於此作显扬论。自此东北七百餘里殑伽河边有...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比丘乞食,此之五处,当避嫌疑,不可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唱令家,唱令家者,谓歌唱曲令,但取欢娱,能乱禅定。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二、淫女家,淫女家者,行止不洁,声名不正,色欲因缘,障道根本。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叁、酤酒家,酤...
《三藏法数》 / 267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二天加鳩摩罗天则為叁天,叁仙加若提子则為四仙。智度论二曰:「如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叁眼骑白牛;如韦纽天,秦言徧闻,四臂捉贝持轮骑金翅鸟;如鳩摩罗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鸡持铃提赤幡骑孔雀;皆是诸天大将。」入大乘论上曰:「诸外道不解因缘,而起四执。僧佉所说有...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言但喫粥饭无有一用之僧也。南部新书曰:「清泰朝李专美除北院,甚有舟楫之嘆。时韩伯裔已登庸。因赐之诗曰:伯裔登庸汝未登,凤池鸡池冷如冰,如何且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饭僧。」五代史李愚传曰:「废帝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耳,以為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也。」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那伽Nāga,长身,无足,蛇属之长也。八部眾之一。有神力。变化云雨。智度论曰:「那伽,秦言龙。」梵语杂名曰:「龙,梵名曩誐。」善见论十七曰:「龙者长身无足。」慈云之天竺别集上曰:「天龙一鳞虫耳,得一渧之水,散六虚以為洪流。」辅行四曰:「龙得小水以降大雨。」五...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行事钞上之一曰:「增一阿含云:若打鐘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付法藏传五云:月支国栴檀罽呢吒王,与安息国王战而胜,杀九亿人。死后生於大海中為千头鱼,剑轮绕身而斫头,随斫随生。时有罗汉僧维那。王白曰:我闻鐘声时,苦痛少息,愿為我长打鐘。自此此寺至今长打。唐高...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Suyāmadeva,裁断一切眾生善恶业之天。叁昧耶形為人头之杖。又名檀荼头。人头表向净颇梨镜,知善恶之业。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二。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烦恼能生菩提之华,故名為泥。以与泥能生莲相类故也。维摩经佛道品曰:「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為法入正位者,终不復能生於佛法,烦恼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涅槃经叁十叁曰:「调婆达多。」观无量寿经曰:「调达。」法华经提婆品曰:「提婆达多。」同陀罗尼品曰:「调达。」具略之异耳。译曰天热。又译天授。见[提婆达多]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檀者布施也。布施有二种,施法清净,近於佛道,谓之佛檀。反之谓之魔檀。智度论十二曰:「檀有二种:一者魔檀,二者佛檀。」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云九难,亦云九横,亦云九罪报。佛现生所受之九种灾难也。智度论九曰:「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繫木盂作腹谤佛。叁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逆木刺脚。五者毘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以宾头卢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勅,永住此世,济度眾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於法住记。此法住记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諦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為汝麤更宣说。」则原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
《佛学大辞典》 / 53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资身为道,谓修行之人,若无饮食,则身疲力倦,命且不支,岂能进道。若得饮食资益于身,则心安体健,乃可进道。故须食也。 二、养身中虫,谓人身中多有诸虫,若缺饮食,则虫钻刺,身亦不安。必当及时进食而调养之,故须食也。 叁、生施者福,谓修行之人,持戒清净,专心修...
《三藏法数》 / 23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浴像功德经曰:「应以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鬱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如是等妙香。随所得者以為汤水,置净器中。」然禪宗之一法,但用七种之香。象器笺十叁曰:「旧说曰浴佛香汤方,沈香(一两),白檀(一两),甘松(半两),丁子(半两),熏陆(...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Dānavana,园名。译曰施林。翻梵语九曰:「增一第十檀那槃那(檀那槃那疑檀槃那之误),应云檀那槃那,译曰施林。」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吴越时,杭州法相寺长耳行修和尚,泉南陈氏子。长耳垂肩。七岁犹不言。或问之,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出家金陵瓦棺寺。参雪峰,得其心印。自是猛兽驯若。灵异益着。僧问如何是长耳?师以手曳耳示之。问南峰难到麼?曰:只為他会不过。曰到后如何?曰孤峰独宿。吴越王...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多罗树為高大之树,故凡形容物之高者曰八多罗树。言有多罗树八本之高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以赤旃檀作诸殿堂,叁十有二,高八多罗树。」见[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尝见行脚禪和。佩带小摺经目。奉為法宝。阅其名目卷数。与藏内多不相符。欲究其根源而未得也。一日检西游记。见有唐僧取经目次。即此摺所由来矣。按西游记係邱长春借唐僧取经名相。演道家修炼内丹之术。其於经卷数目。不过借以表五千四十八黄道耳。所以任意摭拾。全未考核也。乃后...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无体随情假,世间之人於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為徧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妄情而於虚假执我法也,故谓之无体随情假。是世间常用之我法也。二、有体施设假,谓依他起性上假施设之我法也。即内识所变之见相二分為依他法,从实之种子而生,有实之体用...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玄沙接物利生。玄沙师备,假盲聋哑叁种病人之济度,示无為五官机能转於尘裡者,宜别开发真佛智见,有心眼存者。景德传灯录第十八玄沙传所谓:「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且问汝,只如盲聋哑叁种病人,汝作麼生接?拈槌竪拂,他眼且不见,耳又不闻,口復哑,若接不得,则佛法尽无...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Uraga-sāracandana,木名。探玄记二十曰:「忧陀伽娑罗栴檀者,具云地毘乌罗伽娑罗也。地毘此云妙,乌罗伽此云腹行,即龙蛇之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固胜出,在龙宫,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楞严经叁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法华经第叁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於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极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说小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 《化城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多言也。隋书曰:「齐时谣云:饶舌老母不得语。」吴越备史曰:「僧延寿告王曰:长耳和尚,定光佛应身也。王趣驾参礼,行修默然。但云延寿饶舌。」传灯录曰:「閭丘公牧台州,乞丰干一言。曰到任后謁文殊普贤,在国清寺执爨涤器者,寒山拾得是也。閭丘访之,见二人,致拜。二人笑曰...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Nāga,梵语,那伽。译曰龙。又译象。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佛氏称為龙象。盖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為喻也。涅槃经二曰:「世尊我今已与大龙象菩萨摩訶萨,断诸结漏,文殊师利法王子等。」旧华严经七曰:「威仪巧妙最无比,是名龙象自在力。」智度论叁曰:...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说文曰:「无髮也。」经中斥破戒无行之比丘,谓之秃人,又云秃居士。以彼虽剃髮而无出家沙门之行,但是秃头之俗人秃头之居士耳。涅槃经叁曰:「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又曰:「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秃人。」北齐书文宣帝纪曰:「晋阳有沙门乍愚乍智,时人呼阿秃师。」...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足,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足。」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足。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出叁藏记十四(罗什传)曰:「性率达,不礪小检。修行者颇非之。什自得於心,未尝介心。(中略)姚主尝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已来,不住僧房,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华,但...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小儿在母胎中之八时期也:一、羯罗蓝Kalala,二、额部曇Arbuda,叁、闭尸Peśī,四、健南Ghana,五、鉢罗奢佉Praśākhā,六、毛髮爪齿位,七、根位,八、形位,受胎后七日间曰羯罗蓝,译作凝滑。受胎二七日后其形如疮疱,谓之额部曇,译作疱。受胎至叁七日则其状如聚血,谓之闭尸,...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暱缚喃Parinirvāṇa。译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修禅定者,须善识病源,设或不知,则难于治疗,疾苦相仍,行道有妨。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相,善加调治,则身心安隐,不废修业矣。 一、四大增动病相,四大,地水火风也。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
《三藏法数》 / 37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音封,即橐驼也)比牛。以形软发黑,轻举色美,比知是少;以面皱发白等,比知是老。以具如来...
《三藏法数》 / 57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禪家以心传心也。唐诗纪事僧希运曰:「上乘之印,惟是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一空,万缘俱寂。裴休录之為传心法要。」传心法要上曰:「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餘佛。以法传法,不说餘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说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唯此一事...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说第八识所藏之种子,皆為先天所固有,非新被薰习者,种子本来為第八识之功能作用,故為自无始即具有者,薰习惟增长其功能耳,若种子非先天的本有,则五性各别之义无意味矣。此為护月之说,法相宗之异义也。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註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此大地之总名。此地中央有赡部树,以树名洲。又赡部树Jambū,下生好金,名為赡部檀金,以此金名洲。旧作剡浮洲,阎浮提洲Jambudvi a等。一洲分四主,雪山以南為象主,以多出象也,以北為马主,以多出马也,以西為宝主,以多出宝也,以东為人主,以人文最备也。统此四主者名為轮王...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叁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叁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叁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叁者无畏施。」以此叁檀摄六度。金刚般若论上曰:「檀那有叁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叁、法施者谓毘梨耶波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庄严净土之七宝,柔软如草,故云宝性功德草。以草為喻也。净土论偈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同论註曰:「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為草耶?当以其葻能荣[卄/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机谓属於内而慟於心者。境谓属於外而显於形者。释尊拈华為境,迦叶会其消息,破顏微笑,為机。又如烟為境,见之早知是有火,為机。碧巖录马大师不安则垂示,有曰:「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个入处。好肉上剜疮,成窝成窟,大用现前,不存规则。」此即机境也。涉於言句者,欲暂...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於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眾宝庄严,於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四缘觉之一。麟喻独觉也。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北端第八位。密号曰清冷金刚。形瘦,色黄白,左掌向外,立於胸之胁,右手执袈裟角,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Sudāya,Sudāna,又作须陀,须陀那,沙弥名。译曰善施。俱舍光记十四曰:「苏陀夷,此云善施。年始七岁。佛问:汝家在何?彼答言:叁界无家。称可佛心。未满二十,佛许僧中羯磨受戒。」旃陀越国王经详说之。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与金篦,金錍,金箄同。金所作之箸。以决开眼膜者。大日经二曰:「次应执金篦在於彼前住,慰喻令欢喜说如是伽陀。佛子!佛為汝决除无智膜,犹如世医王善开於金筹。」同疏九曰:「西方治眼法,以金為箸,两头圆滑中细,犹如杵形,可长四五寸许。用时以两头涂药,各用一头内一眼中涂...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女名。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女名也,摩登祇,女之总名。阿死罗,女之别名。此女由卑贱故,恒以拂帚為业,用给衣食也。」即旃荼罗女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利根,修佛道根性之锐利者,二、钝根,修佛道根性之纯弱者。无量寿经下曰:「诸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 又一、正根,二、扶根。扶根又名扶尘根,浮尘根。我等所见及之血肉所成之五根也。此唯為正根之依处,更无发识取境之用,眼如葡萄,耳如卷...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彩画之佛像也。密教谓之曼陀罗。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人於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幢盖敬心而供养。」大唐内典录一曰:「秦景使还於月支国,得优填王旃檀像,师第四画像样。来至雒阳,帝勅图之,於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供养。自尔素丹流演於今。」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眼触受,触,即触着,亦对也。受,领纳也。谓眼与好恶之色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眼触受。 二、耳触受,谓耳与好恶之声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耳触受。 叁、鼻触受,谓鼻与香臭之物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鼻触受。 四、舌触受,谓舌与美恶之味相触对时...
《三藏法数》 / 207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总有四种:一、大疏四所谓白坛曼荼罗之五佛。中央大日如来阎浮檀紫摩金色,宝幢如来白色如朝日,其餘华开敷佛,无量寿佛,鼓音佛之叁如来共為真金色。二、大疏六所谓,毘庐遮那白,是净法界之色。為一切诸法之本源,故為最初。宝幢如来赤,既发菩提心,於明道之中,降伏魔怨,灭除...
《佛学大辞典》 / 456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阎魔王之公判庭。十王经曰:「大城四面周围铁墻,四方开铁门,左右有檀荼幢,上安人头形,人能见人间,如见掌中菴罗果。右黑闇天女幢,左泰山府君幢,(中略)左神记恶,形如罗剎,常随不离。悉记小恶,右神记善,形如吉祥,常随不离,皆录微善。总名双童。(中略)其王以簿推问亡...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西域记地理考证曰:「印度称城為普尔。或作波尔,或作婆耳,或作不耳,或作波罗,或作补罗,或作波里,或作波力,或作普力,又作古耳、土耳、各耳。」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由檀家归属之寺也。檀那為施与之义,俗家施与僧寺以资缘,则自僧称俗曰檀那。又曰檀家。僧施与俗家以法利,则自俗家呼僧寺為檀那寺。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佛上叁十叁天,夏中叁月不在阎浮时,拘翼国优填王慕佛以栴檀造五尺之佛像,舍卫国波斯匿王闻之,以紫磨金铸五尺之佛像而供养之,於时阎浮提之内始有二像,见增一阿含经二十八。又优填王造金像,见观佛叁昧经六。波斯匿王造栴檀像,见外国图记。诸经中说造像之功德者,如大乘造像功...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展者,将作礼,初欲展坐具(坐具即尼师檀),师家止之,乃作摺势,鞠躬叙事情,是為一展。復欲重展,復被止,乃作摺势叙寒暖,是為两展。然不拜则情不足,故不展坐具以手持之触地叁拜也。勅修清规游方参请曰:「起至炉前,两展叁礼谢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点,特此拜谢,下情不胜...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层之宝剎。钮树玉说文新附考。谓古无塔字。宝剎即宝塔。其说极精。南史虞愿传。帝以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剎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為两剎,各五层。此尤宝剎即宝塔之明证。愚按说文亦无剎字。则作剎与作塔无异。同一后出字...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就布施言,以施者受者与施物谓之叁轮。此叁轮之相存於意中,称為有相之叁轮,而非真檀波罗蜜之行。灭此叁轮,住於无心而行之施,為叁轮清净之檀波罗蜜。金刚经曰:「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能断金刚经论上曰:「摄伏在叁轮,於相心除遣。(中略)此显所捨之物及所施眾并施者...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与泥洹,涅槃同。僧肇无名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叁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秦言无為,亦名灭度。」资持记上一之一曰:「泥曰,或云泥洹,涅槃等,西音之转。小远疏中翻之為灭。智论涅名為出,槃名為趣,言永出诸趣。」见[涅槃]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立,摄人最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於京城建之,其后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后,使於方等戒坛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叁月二十八日,勅大兴善寺,方等戒坛所须,一切官给。至四月,勅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大日经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於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大之深义者也。其先本不生為字,空大之义,而一切诸法等虚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诸法本来不生不灭,故其為空与虚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观,有遮...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袈裟之异名。以袈裟之形相与敷物同也。十诵律七曰:「六群比丘以纯黑羊毛作敷具。」六物图曰:「通名者总括经律,名袈裟。(中略)或名卧具,或云敷具(皆谓相同被褥)。」 又敷於佛前之卓上者。汉字书卓围。经论曰敷具。十住论九曰:「诸佛师子座,金薄幃帐,柔软滑泽种种天衣,...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Candra ati-sūtra,一卷,宋沮渠京声译。旃陀越国王信婆罗门之譖,埋怀胎之夫人於土中。儿生於塚中,母之半身不朽,叁年饮乳。至六岁,佛度使出家,证阿罗汉果。乃以神通化其父王。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隐而不传於人曰秘。蕴蓄於内曰藏。秘藏者称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守护之不妄宣说故也。以非器而妄传,便為破法故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萨演其实事。」同嘉祥疏九曰:「昔来隐而不传,目之為秘,如人妙宝蕴在於内,故名為藏。」维摩经问疾品曰:「诸佛秘藏无...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像器笺十四曰:「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宗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本据矣。」案殆因佛灭后第一结集之五百罗汉或毘婆沙论结集之五百罗汉等数目而私举其名号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大唐内典录一曰:「汉秦景使还於月支国,得优填王旃檀像,师第四画像样,来至洛阳,帝勅图之,於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供养,自尔素丹流演於今。」(第四画像之事详瑞像部)。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眼相应想,谓眼根对色时,与识相应,而起想念,是名眼相应想。 二、耳相应想,谓耳根闻声时,与识相应,而起想念,是名耳相应想。 叁、鼻相应想,谓鼻根闻香时,与识相应,而起想念,是名鼻相应想。 四、舌相应想,谓舌根尝味时,与识相应,而起想念,是名舌相应想。 五...
《三藏法数》 / 174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如阎浮檀那紫金,二如王之宝印,叁如如意珠,四如秘咒,五如力士之髻珠,六如金刚山。见观佛叁昧经十,往生要集下末。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Mahāvai 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ū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依今梵本,云摩訶毘佛略勃陀健拏驃訶修多罗,此云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今略杂饰字耳。」同钞曰:「若别对者,摩訶言大,毘佛略云方广,勃陀云觉者,即是佛字,略存梵音故。...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目连昔称阿周陀道人,在檀特山时,见须大拏太子(释迦如来因位时名)发愿為神通第一之弟子。见佛本行集经,大部补註叁。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Bhadrakal a,又作波陀劫。颰陀劫簸之略。劫簸為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今即成劫也。常略曰劫。颰陀译曰贤或善,此一劫中千佛出世。故名贤劫。智度论叁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分,颰陀者秦言善。有千万劫过去空无有佛,是一劫中有千佛兴,诸净居天欢喜故名為善劫。」修行本起经上...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本尊之身与真言及印,曰叁法道,此叁法之界畔,曰叁法道界。言真言行者,於此叁法界内修行,不可越此界畔也。大日经密印品曰:「不越叁法界道界,圆满地波罗蜜。」义释十曰:「此明力故,能满诸地,能令修者得现叁法,谓成就有叁法,谓本尊之身真言及印等。此叁法具,即得成就也。...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无量寿经说:往生弥陀净土之人其业行之浅深有上中下之叁类:一、上辈,捨家弃欲而為沙门,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者。二、中辈,身不能為沙门修大功德。而能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起立塔像,饭食沙门等,多少修善者。叁、下辈,但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乃至十念者。此...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聻。詰问辞之餘声也。[口尔]亦同。诸录俗语解曰:「[斩/耳]亦作聻,正字通音儞,梵书聻為助语。如禪录云何故[斩/耳]未见桃花时[斩/耳],皆语餘声。」宗门统要七曰:「百丈夹起火曰:儞道无,这个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佛之说法,随於眾生之乐欲,随於眾生之机宜,随於对治眾生之所迷,随於第一义也。即四悉檀也。摩訶止观一之二曰:「禪经曰:佛以四随说法,随乐、随宜、随治、随义。」四明教行录四曰:「智论立悉檀被机,禪经用四随益物。」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密教之修法,由洒水器取水散之者。本束生茅而作之,后世以梅木换之。大日经疏二十曰:「洒水谓閼伽水也。閼伽别有方法如悉地中说耳。然此洒水有二法:若以茅作小束,置閼伽碗中而洒之,洒时顺洒,右旋洒也。若直用手洒亦得。」真言修行钞二曰:「教舜口传云:散杖汉朝始作之。天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名阿弥都檀那Amṛtodana,释种师子颊王之子,释尊之叔父也。父為师子颊王,诸经论多一致,但五分律十五以之為尼休罗,眾许摩訶帝经二以為星贺贺努。又其兄弟有异说,起世经十,起世因本经十,佛本行集经五,及智度论叁,以為有净饭等叁兄一妹。眾许摩訶帝经二,五分律十五,彰所...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Daṇḍa,又作檀陀,但荼。译曰棒,杖。陀罗尼集经四曰:「檀陀,唐言策杖。」演密钞八曰:「但荼,棒也。」 又(地名)山名,与檀特山同。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Aviddhakarṇa,译曰不穿耳。在中印度波罗奈斯国东,战主国之伽蓝。昔国王為覩货逻国沙门建立。西域记七记其因缘。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
《三藏法数》 / 870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因地之修行(修行佛因之位為因地),又修行成佛之因也(本為修因,对於果证而颠倒其句耳)。慈恩传序曰:「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证。」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有两种:一腹大口狭,用以插花,此密家之华(同花)瓶也。一口大如瓢,用以立杂华,两侧有耳,此禪家之华(如字)瓶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以本国言文与外国言文互译也。亦作繙译。隋书经籍志曰:「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齎经至洛,翻译最為通解。」说文曰:「译,传译四夷之言者,从言睪声。」李善註东京赋引作传四夷之语者。后汉书和帝纪註引亦作语。尚书大传曰:「越裳以叁象重九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栴檀之林,寺院之尊称也。李绅诗曰:「世人遥礼二檀林。」西域记叙曰:「业光上首,擢秀檀林。德契中庸,腾芬兰室。」观佛叁昧经说念佛之功德曰:「如伊兰林,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华果发狂,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纔欲成树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麼迦吒。此云獼猴。贺逻驮。此云池。而云江者,乃译人义立耳。此池在毘舍离宫城外,约五六里,菴罗女园侧。是昔獼猴群集,為佛穿作此池也。参照[獼猴池]项。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瘞於葬处之钱也。释门正统四曰:「唐王岐传云:玄宗时,岐為祖祭使,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覡。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俚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岐乃用之。则是丧祭之焚纸钱,起於汉世之瘞钱也。其祷神而用寓钱,则自王岐始耳。」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性者体也。」探玄记十八曰:「性是因义。」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一者种子因本之义,二体义名性,叁不改名性,四性别為性。」智度论叁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传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密迹金刚之梵语。玄应音义一曰:「密迹,梵言散那,译云密主。密是名也,以知佛之密功德故也,主者夜叉主也。案梵本都无迹义,当以示迹為神,故译经者义立名耳。」梵Ṣaṇḍa。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叁、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
《三藏法数》 / 197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涅槃之具名。涅槃玄义上曰:「毘婆沙云涅槃那,今经无那字,盖译人存略耳。」大乘义章十八曰:「涅槃,此名灭。那者名息。究竟解脱永苏息故。」华严疏钞五十二曰:「那,入义。」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而不使有遗餘,故曰觉了诸法。二、化度眾生,菩萨以无上涅槃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之一切眾生,悉使出离诸趣,故曰化度眾生。叁、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藏之具庄严...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义净叁藏渡天时,天竺之小乘宗唯有四部。寄归传一曰:「诸部流派,生起不同,西国相承大纲唯四。註云:一、阿难耶莫訶僧祇尼迦耶,周云圣大眾部。分出七部,叁藏各有十万颂,合叁十万颂,周译可成千卷。二、阿离耶悉他陛攞尼迦耶,周云圣上座部。分出叁部,叁藏多少同前。叁、阿离...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Ā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為流注漏泄之义,叁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於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Anāsrava,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於叁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俱舍论二十曰:「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触即触着,亦对也。 一、眼触生爱,谓眼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青黄赤白等种种之色,贪爱不舍,是名眼触生爱。 二、耳触生爱,谓耳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丝竹歌咏等种种之声,贪爱不舍,是名耳触生爱。 叁、鼻触生爱,谓鼻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栴檀沉水等种种之香,贪爱不舍,是...
《三藏法数》 / 24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Poṣadhakhaṇḍa,犍度為篇聚之名,律中集布萨之法於一处,谓之布萨犍度。四分律二十犍度中谓之说戒犍度。说戒者就其作法而名,布萨者就其功能而名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大乘戒坛也,方等者,大乘之别名。盖坛法出自诸律,律即小乘之教。小乘教中宜一一如法,稍有乖违,则令受者不得戒。而临坛之人為犯罪。如大乘方等即不拘根缺缘差,并得受戒,但令发大心领纳之耳。此准於大乘方等之教文而立戒坛,故名方等戒坛。唐代宗永泰元年,勅大兴善寺立之。见...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為五部。今為便於解释,列之如次:一莲华部,眾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眾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