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条搜索结果

行香

行者,施与之义,香者為对信心之使(见[香]条),故施与僧而烧之以使劝请也。汉书高帝纪曰:「行田宅」,「苏林曰:行音行酒之行,犹付与也。」此事為法会之严仪,非大会不作,作之者多係上位之人。普达王经曰:「言:乃昔摩訶文时,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尊,父命子传...

学大辞典》 / 578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孙陀利

Sundari,孙陀罗难陀尊者之本妻,译曰艳。 又Sundari罗汉名。一聚落之小儿,生而端正,名孙陀利,波斯匿王率小儿诣所,说四諦之法,小儿悟道,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十。 又有婬女名孙陀利,在大眾中诽谤,是十难之一。说其往昔之因缘。名為孙陀利宿缘经。摄於兴起行经...

学大辞典》 / 124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月面

之寿命,仅一日一夜。华严疏钞十二曰:「如月面寿,一日夜故。名经第六云:(中略)月面寿一日夜,日面寿一千八百岁,梵面寿二十千岁。」弥陀经略记曰:「或有短眾生长,如东方月面如来,彼寿命,一日一夜。」碧严第则曰:「马大师不安,院主问近日尊候如何...

学大辞典》 / 131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过去。為迦叶诸。现在。為释迦牟尼。未来。為弥勒诸。此即经所云世诸也。

学大辞典》 / 47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叩不知所之。白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学大辞典》 / 431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三、女因扫地见生欢喜生天缘

南天竺法,家有童女,必使早起,净扫庭中门户左右。有长者女,早起扫地,会值如来于门前过,见生欢喜,注意看。寿命短促即终生天。夫生天者,法有三念,自思惟言:“本是何身?”自知人身;“今生何处?”定知是天;“昔作何业,来生于此?”知由见欢喜善业,得此果报。感重恩,来...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81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乘。乘者即别解别行及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学大辞典》 / 547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藏法数》 / 688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学大辞典》 / 654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即

天台观行疏就而判六即:一、理,即理即位之,於恶之眾生身,无一毫之修善,唯具性者。二、名字,即名字即位之。宿福之人天,仅闻之名字者。、观行,即观行即位之。四、相似,即相似即位之,於十信之位,彷理而与真解同者。五、分证,即分真即位...

学大辞典》 / 262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比丘

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学大辞典》 / 212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十七、波斯匿王劝化乞索时有贫人以㲲施王得生天缘

昔舍卫国,波斯匿王,作是言曰:“须达长者,尚能劝化一切人民,作诸福业,我今亦当为众生故,教导乞索,令其得福。”于是行化,处处乞索。时有一人,贫穷多乏,唯有一㲲,即便持施波斯匿王;王得㲲已,转以奉。其后贫人,命终生天,感大恩,而来供养,为说法,获须陀洹。...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66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僧护

舍利弗弟子名。与五百商人共入海,归路迟同伴,於海边歷见五十地狱。归而问之於一一答之。见因缘僧护经。

学大辞典》 / 47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眼尊

具云一切眼大金刚吉祥一切母,略云眼部母,又云母,更略云眼尊,又云母身、母尊。密教所立尊体之名,又名虚空,以虚空為之异名也。密教之部五部,各部有主部母。眼尊為生部功德之母,故云母,又云部母,以具五眼,故云眼。秘藏记末曰:「部金轮...

学大辞典》 / 180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藏法数》 / 376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福田

梵网经有八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疏下曰:「八福田者:一、二圣人、和尚(受戒本师)、四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阿闍梨)、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学大辞典》 / 272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此僧祇,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祇,谓如来始从古释迦至尸弃,值七万五千,名初阿僧祇。(大论云:释迦文先世作瓦师,...

藏法数》 / 369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学大辞典》 / 799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行像

西域之俗,每年生日,庄严像载之以车巡行城内,谓之行像。法显传记巴连弗邑之行像云:「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櫨偃戟,高二丈许,其状如塔。以白毡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行像,以金银琉璃庄严其上。悬繒幡盖,四边作龕,皆有坐,菩萨立侍,可有...

学大辞典》 / 18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学大辞典》 / 1215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藏法数》 / 280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劫一一有一千出世。见[]条。

学大辞典》 / 20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念无失,修...

学大辞典》 / 72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唐天台山西南隅有一峰名陇。故称天台之智者大师,亦曰陇。释门正统曰:「及陇一出,则南北风靡。」大部补註一曰:「天台山西南隅一峰名為陇,游其山者多见像,是故云也。」

学大辞典》 / 7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学大辞典》 / 97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学大辞典》 / 806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宝悉地成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住於如意宝珠王摩地,而说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眾生心性之宝珠,且标舍利之宝印也。

学大辞典》 / 74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空王

过去世之一。空王為之总名,而今為一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於空王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於空王所,同时发阿耨多罗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於因位為比丘时,与他比丘共拜此之白毫相而成。见...

学大辞典》 / 192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力

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念力,...

学大辞典》 / 408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摩訶波闍波提

Mahā rajā ati,又作摩訶鉢剌闍鉢底,鉢逻闍鉢底,波闍鉢提,波闍波提。译曰大爱道,大生主。之姨母名。法华文句二曰:「波闍波提,此翻大爱道,亦云憍曇弥,此云眾主。」西域记六曰:「姨母鉢逻闍鉢底,唐言生主,旧云波闍波提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摩訶鉢剌闍鉢底,此...

学大辞典》 / 208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频婆娑罗

Bimbisāra,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供养经曰:「摩竭...

学大辞典》 / 35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藏法数》 / 91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瓦师

释迦先世為瓦师,名大光明。智度论曰:「释迦文,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犍连,阿难。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事,供养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於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如今,名释迦文。...

学大辞典》 / 122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閦

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译曰无动,不动。无瞋恚。往昔於去此东方千剎,出现於阿比罗提国之大目如来所发愿,修行后,成於东方,其国土名善快,今现於其土说法。又依密教谓阿閦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於东方之如来。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黄金色。阿弥陀经曰:「...

学大辞典》 / 210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学大辞典》 / 549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王如来

提婆达多未来成道时之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為极恶人。言彼為权者。往昔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於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彼实非恶人,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说。经曰:「告诸四眾,提...

学大辞典》 / 237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方广大庄严经

十二卷,唐地婆訶罗译。在祇洹,中夜入庄严昧,放顶髻之光,照净居天,净居天子来问法,受其请,晨朝為眾宣说,有二十七品,说住兜率天宫乃至降生成道转法轮之八相。与[普曜经]同本,但品有开合。

学大辞典》 / 8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一、贫女人以㲲施须达生天缘

尔时须达长者,作是思惟:“生我家者,命终之后,无堕恶道,何以故?我尽教以净法故,贫穷困苦,信与不信,我今亦当教以善法,使供养僧。”于是具以上事,启波斯匿王,王便击鼓鸣铃。却后七日,须达长者,欲劝化乞索供养三宝,一切人民,各各随喜,多少布施。至七日头,须达长者,...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57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藏法数》 / 806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生饭

又曰出饭。律有出眾生食之语。於食前為眾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因,一為旷野鬼也。涅槃经十六谓,尝游旷野,有一鬼名旷野。食血肉,日杀一人,不受之教化。為大力之鬼神。鬼怖伏。还本身,使受不杀生戒。命以后从弟子受饭食。...

学大辞典》 / 219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五、妇以甘蔗施罗汉生天缘

昔舍卫国,有罗汉比丘,入城乞食,次到压甘蔗家。其家儿妇,以一粗大甘蔗,着比丘钵中。姑见瞋之,便捉杖打,遇着腰脉,即时命终得生忉利天,而作女身,所处宫殿纯是甘蔗。诸天之众集善法堂,时彼天女亦集此堂,帝释以偈而问言: 汝昔作何业,而得妙色身, 光明色无比,犹如...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72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财首菩萨

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名释迦牟尼。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像,且称南无。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得甚深念昧。以来无数劫不堕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昧。见观昧经九、安乐集上,往生...

学大辞典》 / 117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藏法数》 / 426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学大辞典》 / 397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鸚鵡请

鸚鵡请於林中说法宴坐,后得生天。见百缘经六,义楚二十

学大辞典》 / 2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九、长者婢为主送食值即施获报生天缘

舍卫国中,有长者子,共诸长者子,游戏园中。欲去之时,语其家内:“为我送食。”其家于后,遣婢送食。婢到门外,遇见于,即以其食,供养如来。还复归家,取食更送,亦于路中,见舍利弗、目犍连等,即复与之。第三取食,与长者子。长者子食竟,自来还归,语其妇言:“今日送食何为...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51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乃能知之。又云:诸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藏法数》 / 452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学大辞典》 / 397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藏法数》 / 71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又去浴。灌浴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学大辞典》 / 484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天为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藏法数》 / 51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十二、二比丘见祇夜多得生天缘

时南天竺,有二比丘,闻祇夜多有大威德,来向罽宾,到其住处。道由树下,见一比丘,形体甚悴,灶前然火。彼二比丘,而问之言:“汝识尊者祇夜多不?”答言:“我识。”彼比丘言:“今在何处?”语言:“在上第窟中。”彼二比丘,即便上山,往到窟所,见向然火比丘。时二比丘,疑怪所以,...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52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落叉译作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时或寒热雨...

学大辞典》 / 387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弥勒下生成

一卷,唐义净译,弥勒下生经之异译。

学大辞典》 / 15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界。谓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藏法数》 / 804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丈六

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之身量也。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在人倍,人长八尺,则丈六,并依周...

学大辞典》 / 174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分半座迦叶

為示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使坐。华手经一曰:「尔时长老摩訶迦叶在韦提訶山帝释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头陀乞食纳衣,受常坐法随敷树下。少欲知足,乐远离行。时大迦叶以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现,现於竹园行诣所。(中略)世尊遥命之曰:善来迦叶!久乃相见,汝当...

学大辞典》 / 28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藏法数》 / 51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地狱天子

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之果,见[生成]条。

学大辞典》 / 5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贤劫千

过现未住劫,各有一千出世。贤劫千者,祖统纪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為之出世。於第九减劫,始有,名拘留孙。是為千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次為迦叶,次即今之释迦牟尼。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於第十...

学大辞典》 / 151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界千如

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為十如,盖一界為十如则十界為百如,百界為千如也,乘之以世间,则為千,台家所谓千之诸法是也。观此千之法為一念具足,即一念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千之性...

学大辞典》 / 206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四心断结

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十四心断结也。(藏教者,即经律论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藏法数》 / 832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学大辞典》 / 92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学大辞典》 / 61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底沙

Tiṣya,名。释迦牟尼尝在此所与弥勒共修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讚,依其功德於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

学大辞典》 / 486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藏法数》 / 60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学大辞典》 / 1271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不出境:一、性境,二、带质境,、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藏法数》 / 327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者迴向发愿心。具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学大辞典》 / 394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论之一宗...

学大辞典》 / 952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藏法数》 / 86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罗睺阿修罗

Rā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

学大辞典》 / 33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宝者,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藏法数》 / 489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

学大辞典》 / 83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相

具名十二大人相。此十二相,不限於,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学大辞典》 / 1116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学大辞典》 / 497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藏法数》 / 214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藏法数》 / 456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五

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十五之边至心懺悔。十五者:一释迦牟尼、二金刚不坏宝光、四龙尊王、五精进军、六精进喜、七宝火、八宝月光、九现无愚、十宝月、十一无垢、十二离垢、十勇施、十四清净、十五清净施、十六婆留那、...

学大辞典》 / 27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坐具

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缘制之:一為护身,二為护衣,為护眾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

学大辞典》 / 29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花

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华,莲华持世界。是也...

藏法数》 / 287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者,梵语Sadā aribhūta之义译也。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曰威音王如来,当其像法时,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其菩萨凡有所见,不问四眾皆悉礼拜恭敬,我深敬汝等不敢轻贱。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故言。而此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

学大辞典》 / 352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学大辞典》 / 938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藏法数》 / 594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藏法数》 / 35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恩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

藏法数》 / 187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学大辞典》 / 99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献珠

法华经提婆品,记龙女上宝珠於,以表己证圆果曰:「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千大千世界,持以上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曰: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復速於此。」

学大辞典》 / 9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藏法数》 / 66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行道

為敬礼而向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曰:「诸经应云旋右匝,若云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尊胜陀罗尼经曰:「於四衢道,造窣堵波,安...

学大辞典》 / 177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往世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藏法数》 / 756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二果向,...

藏法数》 / 75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种:一五根,二五境,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学大辞典》 / 2493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也。无厨子或堂宇之像也。毘卢舍那之露,在於诸方。

学大辞典》 / 26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学大辞典》 / 670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种礼

勒那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教以七种礼。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身心礼,口唱名,心存相好...

学大辞典》 / 394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藏法数》 / 2142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受者领纳外境也。境有顺违俱非之,故受有苦乐捨之:一、苦受,领纳违情之境而起苦恼之感者。二、乐受,领纳顺情之境而起适恒之感者。、不苦不乐受,又曰捨受,领纳不适不顺之境而苦乐之感共捨离者。俱舍论一曰:「受蕴,谓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

学大辞典》 / 108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藏法数》 / 51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德:一、法身德,為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德。而此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点,首罗之目,称為大涅...

学大辞典》 / 551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相

无相好之也,谓身不具十二相而其德与等也。论玄义曰:「天竺十六大国,方八千里,有向化之缘,并為委诚,龙树為无相。」付法藏传优婆毱多称无相好

学大辞典》 / 69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须陀洹

Srota-ā 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鉢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於生死之流也。断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曰:「须陀洹者是外国语。义释有: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

学大辞典》 / 427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藏法数》 / 75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非心非

以是心是之语翻案而為一箇之公案者。无门关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祖曰:非心非。」碧巖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

学大辞典》 / 15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乘有四种:(一)大乘之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学大辞典》 / 882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学大辞典》 / 58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心裁

一、疑,疑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藏法数》 / 383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音教

教判名。唯以一音说一切教之意。鳩摩罗什并菩提流支所立。华严经疏第一,出一音教中。有曰:「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以一音演说法,眾生...

学大辞典》 / 355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台家对於观而立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於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繫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於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眾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歷境...

学大辞典》 / 322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日

一日清净至暮,则為一日间之也。宗镜录二十曰:「一念相应一念,一日相应一日。」

学大辞典》 / 39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六部神

灌顶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归者,有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学大辞典》 / 68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藏法数》 / 47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帝生驴胎

辅行四曰:「法句经云:昔有天帝自知命终生於驴中,愁忧不已,云救苦厄者唯世尊,便至所稽首伏地,归依於。未起之间,其命便终,生於驴胎。[革室]断破他陶宗坏器,器主打之,遂破其胎还入天帝身中。言殞命之际归依宝,罪懟已毕,天帝闻之得初果。」

学大辞典》 / 108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大事

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七九,故名為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学大辞典》 / 26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亿家

舍卫城亿之家不见闻之出世。智度论九曰:「在人天中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九亿家亿家眼见亿家耳闻有亿家不闻不见。在舍卫二十五。而此眾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止观四曰:「振丹一国不觉不知,舍卫亿不闻不见,着乐诸天及生难处,不来听受。」

学大辞典》 / 118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杨枝

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学大辞典》 / 494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地者,初禅、二禅、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藏法数》 / 585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燄口

饿鬼名。阿难独坐静室,其夜更,见一饿鬼,名焰口。身体枯瘦,咽如针,口吐火焰。告阿难曰:却后日汝命尽,将生饿鬼中。阿难恐,问免苦之方便。鬼曰:汝明日為我等百千饿鬼及诸婆罗门仙人等各施一斛食,且為我供养宝,则汝得增寿,我得生天。阿难以白即说陀罗尼曰:诵...

学大辞典》 / 140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律仪

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二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学大辞典》 / 352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曰:「普贤菩萨,左...

学大辞典》 / 592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