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 条搜索结果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增长业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增长业也。 四、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喜根

菩萨名。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智度论六引此。文殊师利白佛言:昔有佛名狮子音王。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容仪质直,捨世法,又分别善恶,讚少欲知足,讚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语诸弟子,一切诸法,婬欲相、瞋恚相、愚痴相,即是诸法实相,方便教弟子...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使散,持恶法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杨枝

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天华着舍利弗衣

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时维摩詰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能令去。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為如法,所以者何?是华...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净,会归败坏;知身既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菩萨十戒

一、杀戒,杀戒者,谓慈心怜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盗戒,盗戒者,谓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受戒,谓菩萨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戒斋

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与取,取他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邪婬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水喻真心有十义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对出家送丧

僧中有死者,则一山之僧眾送之,附於四葬之一,令诵经咒愿。毘奈耶杂事十八曰:「送丧苾芻,可令能者诵叁啟无常经并说伽陀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净洁,身近死尸身洗浴。佛言:应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龙珠

龙頷下之珠也。四分戒本二上曰:「律中龙珠乌翅,一去。」行宗记二上曰:「龙珠者,昔有螺髻梵志,居恒水边,為龙所挠。佛令从彼乞颈下珠瓔,龙即来。」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法

法宝中有四种:一教法,叁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二理法,教法所詮之义理也。叁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也。四果法,行满所得有為无為之证果也。心地观经二曰:「於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叁者行法,四者果法。」 又菩萨修行之四法也:一捨菩提心,二...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横竪

横与竪也。与纵横同。次第曰竪,次第曰横,又亘於时间曰竪,空间曰横。例如法华文句九曰:「若但性德叁如来是横,修德叁如来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今经圆说横叁如来。」又选择决疑钞叁曰:「若横若竪,具足叁心,而行念佛者,百千皆生,万无一失。」皆有次第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梦虎

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异之四邪,执断常之双计。怖梦虎於长眠,翫空华於久翳。」止观十曰:「今於观支忽发先解,梦虎空华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善见律十二曰:「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和,梦虚实。」梁僧传佛图...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种仙

一地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休息,则食道圆成,名為地行仙,二飞行仙,食松柏等草木而休息。则以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坠地,名為飞行仙。叁游行仙,服丹砂而休息,则能化骨使寿永,使体固,且能化物。使贱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名為游行仙。四空行仙,消息...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退

一位退,既修得之位次退失也。二行退,於所修之行法退失也。叁念退,於正念退转也。此叁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退失,谓之行...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根有四事增上

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身,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身,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身也。 二、导养身,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

《三藏法数》 / 26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分者。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同,皆名善道。(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 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事可久保

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审口也,心若生崇重,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上慰下,则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性成佛

一、定性半成佛,定性者,根性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乐度生,求佛道,故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叁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

《三藏法数》 / 266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大天叁种无间

婆沙论九十九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儿,字大天。商主往他国,久,其母与其子有染。后闻父,与母设计杀父,是第一无间业也。事恐灵,与母逃於摩竭陀国华氏城,彼后遇在本国供养之罗汉,復恐事彰,而杀罗汉,是第二无间业也。其后,母通於他人,大天怒,杀母,是...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向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翻中,第二多含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翻者,秘密翻、多含翻、此方无翻、顺古翻、尊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道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取正觉愿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成就我取正觉(即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其第一愿曰:「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取正觉。」乃至第四十八愿之结句皆然也。依此而谓之取正觉之誓愿。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戒

一、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作是事,名杀戒。 二、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作是事,名偷盗戒。 叁、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

《三藏法数》 / 223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种

法华经云:菩萨应亲近五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男,谓人从生来,男根满,是名生男。 二、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根,是为犍男。 叁、妒男,谓男根似无,见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根,是名妒男。 四、变男,谓根能变现也,遇男则变...

《三藏法数》 / 156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鸟翅

四分戒本疏二上曰:「律中龙珠鸟翅,一去。」行宗记二上曰:「鸟翅者,昔有比丘住林间,正患夜半眾鸟悲鸣。佛教乞鸟两翅,即飞出林矣。」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善根

贪,二瞋,叁痴。十住毘婆沙论一曰:「善根者,痴,一切善法从此叁生。」智度论叁十曰:「一切诸善法皆从叁善法生增长。」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增,在众生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顺于理。行此七罪,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事生天上

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生于天上也。 一、慈心,谓人杀众生,爱惜物命,令众得安,是名慈心。 二、贤良,谓人盗他人财物,布施无悭,济诸穷乏,是名贤良。 叁、贞洁,谓人犯外色,护戒奉斋,是名贞洁。 四、诚信,谓人欺于人,护口四过,永无谄佞,是名诚信。(口...

《三藏法数》 / 159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病难治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

《三藏法数》 / 314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苦对叁界

一、苦苦对欲界,谓叁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叁、行苦对无色界,谓虽无苦乐...

《三藏法数》 / 16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欲天五淫

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

《三藏法数》 / 228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生净土五退

一、大悲摄持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舍,故得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退转也。 叁、常闻法音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

《三藏法数》 / 231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梵坛

法藏以為梵语,译曰默摈。眾僧与之交言语也。智者元照以為汉言,谓梵王於宫前立一坛,天眾如法者则令立坛上餘天与之往来交语,佛依车匿比丘恶性故,制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长阿含经四曰:「阿难白佛言:阐拏比丘(即车匿)虏扈自用,佛灭度后,当如之何?佛告阿难:我灭度后...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舍卫

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祇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乐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部

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叁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 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叁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二之法者,故称曰二部。但是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於金...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可见而能对色,耳识可见而能对声,鼻识可见而能对香,舌识可见而能对味,身识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因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故说偈破云:诸法自生,亦从他生,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生,故名自生。(六根者,眼根、...

《三藏法数》 / 275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出家二戒

一、十戒,谓一杀、二盗、叁淫、四妄语、五饮酒、六坐高广大床、七着花鬘衣、八观听歌舞、九手捉金银财宝、十过中食。此十戒是初出家沙弥所持,是为出家十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 二、具足戒,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谓...

《三藏法数》 / 407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种性行

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三藏法数》 / 32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水月

水中之月也。以譬诸法之无实体。大乘十喻之一。智度论六曰:「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中略)如镜中像,如化。」法华玄义二曰:「水上升,月下降,一月一时普现眾水。」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一字

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一障者

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祇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从空生,亦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诸境,于一切法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为生死过失所染;譬如莲华,出于水中,而为淤泥所染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也。) 二、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与纤...

《三藏法数》 / 60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瞻病五德

僧祇律云: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曾。佛言:汝既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知病人可食可食,谓供给病人...

《三藏法数》 / 323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等上根者唯观初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种方便

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足;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翻译四例

一、翻字翻音,翻字翻音者,谓如诸咒,字是此方之字,音是彼土之音是也。 二、翻音翻字,翻音翻字者,谓如卍字,以此方万字之音翻之,而卍字之体,犹存梵书是也。 叁、音字俱翻,音字俱翻者,谓诸经文,音与字二者,皆就此方言音字体翻之是也。 四、音字俱翻,音字...

《三藏法数》 / 143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佛复告阿难:“何故如来说美菩萨为乎?于是菩萨一切所存、处处造行超越诸有,而逮佛明蠲除诸行,降伏此已则。所以者何?见一切法有往。超度凡夫,捐舍俗慧,入佛明智,获无所住,诸法平夷。所以者何?用致寂界非动凡夫,立圣道塞诸恶路。 勉济情欲,于食无食,...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172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8日

叁杂染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清净故也。 叁、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

《三藏法数》 / 141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一物将来

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严云:一物将来,放下个甚麼?州云:恁麼则担取去。」是问一物将来,即為既担一物来,故為赵州所勘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共四变

问云:本识变现根身器世间等,为是自变?为是共变?答:有四种同也。(本识,即藏识也。) 一、共中共变,谓如眼等五根,唯自己第八识中最初一念,托父母遗体时变现,名共;出胎之后,唯自己受用,复名共。如眼识,惟依眼根而发;乃至身识,唯依身根而发,相混杂,...

《三藏法数》 / 329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圣言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见言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可言见。是名见言见。 二、闻言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可言闻。是名闻言闻。 叁、觉言觉,谓鼻觉香、舌觉...

《三藏法数》 / 205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种净肉

一、见杀,谓眼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闻杀,谓耳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叁、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余残者,是为净肉。

《三藏法数》 / 10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善友七事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性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三藏法数》 / 315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也。十善者,杀、...

《三藏法数》 / 36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事相禪师

斥教相区区闇於观道之禪师,谓為事相禪师。止观七之四曰:「九意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与事相禪师共。」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力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思议境界,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二因缘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恶生王逆害

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变真如如水,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善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盗...

《三藏法数》 / 44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乘戒缓急四句

乘戒者,乘即佛所说大小乘法也;戒即佛所制轻重诸戒也。缓者,宽缓也;急者,急切也。 一、乘急戒缓,谓因戒缓故,堕于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之中。由乘急故,得闻法。如八部中,龙鬼等皆得预会闻法,是名乘急戒缓。(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三藏法数》 / 228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戒配五常五行

一、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杀,故以杀配仁也。 二、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盗,故以盗配智也。 叁、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邪淫,故以邪淫配义也。 四、妄语配信,真实欺曰信,...

《三藏法数》 / 178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

《三藏法数》 / 456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