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文句二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二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媧,是此二菩萨,共...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叁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
《三藏法数》 / 313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日月星也。一日天子,法华经名宝光天子,有经,言观音名為宝意,作日天子者是也。二月天子,法华经名,名月天子,有经言大势至菩萨名為宝吉祥作月天子者是也。叁明星天子,法华经名普光天子,有经言虚空藏菩萨名為宝光作星天子者是也。法华经序品曰:「名月天子,普光天子,宝光天...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正食之时,即日午时也。叁世诸佛之法,过中一髮,已不得食。阿弥陀经曰:「其国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沙弥十戒仪则经曰:「若受斋食时不得过中午,日出至午前可许受斋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经文者契人之机,合法之理,故云契。大乘义章一曰:「以其圣教称当人情,契合法相。从义立目,名之為契。」玄义八上曰:「翻為契者,契缘契事契义。」义林章二本曰:「今大乘解,梵言素呾缆,此名契经。(中略)契者,契当至合之义。」探玄记一曰:「素呾缆,此云契经。契有二义,...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作檀德,檀陀,单多罗迦,弹多落迦Dantaloka,山名。译曰阴山。西域记,谓此山在北印度健驮罗国。為往昔须大拏太於修菩萨行之处。西域记二曰:「昔苏达拏太子摈在弹多落迦山,旧曰檀特山,讹也。(中略)跋虏城东北二十餘里至弹多落迦山,岭上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苏达拏太子...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道即能通之义。谓叁道更互相通。从烦恼通至业,从业通至苦,从苦复通至烦恼,展转相通,生死不绝,故名叁道。 一、苦道,苦即生死之苦也。谓叁界六道众生,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苦道,(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Saṁ rāgata,译作善至,正至,时至。旧称僧跋。译作等施。於大眾食前使维那唱此语,然后使大眾食。南山旧律以之為施主对於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语。义净新律,以此為消食毒之秘密语。行事钞下叁之叁曰:「梵摩难经夫欲施者,皆应平心,不同大小,佛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眾僧饭...
《佛学大辞典》 / 481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於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经之序分说叁福,正宗分之末开之為九品。即十六观中下叁观也。观经玄义分曰:「从日观下至十叁观已来,名為定善,叁福九品名為散善。」同序分义曰:「如来方便显开叁福,以应散动根机。」选择集末曰:「九品者,开前叁福為九品业。」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出家之大衣也。有九条至二十五条之别,故曰条衣。萨婆多论曰:「大衣分叁品:九条十一条十叁条两长一短,名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叁长一短,名中品。二十一条二十叁条二十五条四长一短,名上品。」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至心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住善界法门。大海智法门。智潮法门。神通行法门。虚空神通法门。无热法门。初成法门。随行法门。施喜法门。善至心法门。善男子。是名十法门...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7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不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不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天台依智度论二「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之文而释叁身如来。法相二字,即法身如来也,法相者如如之境也,解者如如之智也,如如之理,為如如之智境,是名法身,此法身,徧一切处,而无有异為如。不动而来应一切处為来。解之一字,报身如来也,乘如实之道而如法相解也,是契於如如之...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因缘生之有為法谓為事。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谓為理,即事者森罗万象之相,理者真如之体也。然如大乘中叁论宗谓理為真空,非别有理之实体。如法相宗谓理虽有实体。然惟為事之所依,依事之缘起而无何等之关係,即不障之能作因也。如华严宗谓真如之理。虽為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身,然依无明...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名五执。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也。大方等大集经四十曰:「见虚空中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各守常度,為於天下作照明。」宿曜经上曰:「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為次第,行度缓急於斯彰。」岁星者木曜。即五行中木之精,东方苍帝之子也。荧...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阿僧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叁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於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為初阿僧祇,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
《佛学大辞典》 / 423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叁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
《三藏法数》 / 312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十大数者,华严经阿僧祇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Tukhāra,国名。西域记一曰:「出铁门至覩货罗国(旧曰吐火罗国误也),其地南北千餘里,东西叁千餘里。东阨葱岭,西接波刺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中略)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叁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中本起经云:佛成道后,姨母大爱道,求出家学道,佛不许。阿难白佛:愿听出家。佛言:止,止,无使女人入我法中为沙门也。譬如族姓之家,多女少男,即知其家衰弱,不得强盛。阿难再请,佛乃说八敬法,若能依此,听许出家。大爱道顶戴信受,遂度为尼。(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
《三藏法数》 / 439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优婆毱多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兄弟二人名。以其早离父母,故名。净土本缘经:「无数劫昔有国,名摩湿波吒。有梵志名长那,妻名摩耶斯罗。生二子,兄云早离,弟云速离。兄七岁弟五岁时,母摩耶斯罗病死。父娶后妻,时遇饥年,父入海求食。继母在家欲害二子,欺二子,引之海岸,弃於绝岛而还。二子在孤岛昼夜悲痛...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此宗以华严经為所依,故称曰华严宗。我国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為叁祖,清凉澄观法师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师為五祖。至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為七祖,大唐道璿律师於日本天平八年齎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駄天急追取还,至唐代授南山道宣律师。鬼盗双牙之说,出后分涅槃经。曰:「尔时帝释,持七宝瓶,至荼毘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言:莫輒自取,可待大眾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灭。於佛口...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于兜率天宫,将欲降生,先观五事而后托胎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一、观诸众生熟与未熟,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根机,熟与未熟。以此土众生根机成熟可度,故现降生也。 二、观时至未至,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可度之时至与未至。以度生时至,故现降生也。 叁、...
《三藏法数》 / 309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珍宝之洲渚也,涅槃经以譬究竟之涅槃。同於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处採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眾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地狱名。此地狱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身冷如冰。欲热时,狱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上,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上。支节燃火,身体燋散。狱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身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蒙古库腾汉,於岁次巳未,有疾,多人诊视不能痊。术穷。因议及西边地方有奇异通晓五识名萨斯嘉恭噶嘉勒灿喇斯,延请医治,庶几有益。遂令韦玛郭特之道尔达达尔罕為首。往请怕克巴巴喇密特。係是戍子年以来纪叁千叁百七十五年岁次壬寅降生。至戊辰年二十七岁,往额訥特珂克与左道六...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西域国名。史记大宛列传曰:「月氏在大宛西,可二叁千里,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大宛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月氏在天竺北可七千里)。」西域记一曰:「从此西北,入大沙磧,绝无水草,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以知所指,以纪经途。行五百餘里,至颯秣建...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叁种心,当得往生。(彼国者,西方安养净土也。) 一、至诚心,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 二、深心,谓求无上佛果,必须心契深理;欲契深理,必须厚种善根。涅...
《三藏法数》 / 19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叁世业报智力,知一切眾生叁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叁、知诸禪解脱叁昧智力,知诸禪定及八解脱叁叁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顺正理论叁十一云鬼之种类有叁: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叁,多财鬼。此叁各有叁。无财鬼之叁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叁,臭口鬼。少财鬼之叁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叁,癭鬼。多财鬼之叁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阿闍世王授决经曰:「阿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叁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
《三藏法数》 / 117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影护念佛行者之菩萨也。十往生经曰:「若有眾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四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之鉢也。长水金刚纂要刊定记曰:「梵语鉢多罗,此云应量器。是过去维卫佛鉢,龙王将在宫中供养。释迦成道,龙王送至海水上。四天王欲取,化為四鉢,各得一鉢,奉如来。如来受已,重叠四鉢在左手,以右手以按之,合成一鉢。」 (CBETA註:原书分类為「器物」...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北斗七星中,当於其人生年之星曰本命星。二十七宿(唐用二十八宿西国除牛宿),中当於其人生年之星曰本命宿。算求本命宿之法,如宿曜经下,假令有人生於二月十七日,则先以十七日為位,於此加十叁日共得叁十。即自二月之角宿,歷亢氐房。至於軫二十七宿為一周,除此数,尚餘叁,即...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在天竺灵鷲山之二基石塔也。频毘娑罗王所建。西域记九曰:「宫城东北行十四里,至鷲峰,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频毘娑罗王為闻法故,发兴人徒,由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為阶,广十餘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率堵婆,一云下乘,王至此徒行以进。一云退凡,即简...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名希那衍Hinayānā,对於大乘之称。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為尽未来际眾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為灰身灭智归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寺院之美称也。欲界色界之中间有大宝坊,佛於此说大集经。大集经一曰:「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力,渐渐至彼七宝坊中。」又曰:「诸大菩萨俱共发,来至娑婆世界大宝坊中。」六祖坛经曰:「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 又给孤长者,布黄金地為伽蓝,故寺宇号為宝坊。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优婆毱多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禪宗五家之一。出所有二说: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后者颠倒行次,為语便也。祖庭事苑七曰:「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為曹溪,盖不知世裔...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超日月光佛。」楞严经五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语曰檀那Dāna,译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享祀时至,布施优裕。」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韩非显学篇曰...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叁、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叁、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作周罗,首罗,译言小髻,小髻云周罗髮。沙弥得道时,顶留五叁小髻,至和尚前,互跪,和尚乃剃除此小髻也。行事钞下四曰:「与剃髮时,当顶留五叁周罗髮,来至和尚前互跪。和尚问云:今為汝去顶髮可?答言尔便為除之。」同资持记曰:「周罗,经音义云:此翻為小,梵僧云小髻也。...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Mahāsthāma rā ta,译曰大势至。可洪音义二下曰:「摩訶那鉢,此云大势至菩萨。」见[大势至]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行事钞二谓报命之支持,无过於药,分之為四:一时药,日日為新由旦至日中听服之,五种之蒲闍尼Bhojanīya(译曰正食),麨,饭,乾饭,鱼,肉是也。又五种之佉闍尼Khādanīya(译曰不正食),枝,叶,华,果,细末磨食是也。此等是比丘之常食。此外有时食与时浆,时食者蔓菁根,葱根...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也。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毘跋致也。无量寿经上曰:「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十住毘婆娑论曰:「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法华经序品曰:「此於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不退转。」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西天之法。旋遶长上,表恭敬爱慕之意也。西域记二曰:「随所宗事多有旋遶,或唯一周,或復叁匝。」释氏要览中曰:「遶佛亦云旋遶,此方称行道。(中略)归敬至也,唯佛法右遶。」法华经曰:「头面礼足,遶佛叁匝。」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智度论十叁云:舍利弗目连遇雨宿陶家。暗中先有女人,二人不知。女人夜梦失精,晨朝水浴。瞿伽离见之谓二人行不净,叁度為佛所呵,不改。遂生疮死,堕於大莲华地狱。杂宝藏经叁。杂阿含经四十八。十诵律叁十七亦见之。涅槃经二十曰:「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中吴纪闻曰:「灵巖寺,乃智积开山之地。智积当东晋末。自西土来刱立伽蓝,泗州僧伽至无锡,闻智积在苏即回。曰:彼处已有人矣,由是名遂显,有贫嫗持角黍為献,智积受之,嫗因得度,至今上已日号智积生日,聚数百嫗為角黍会。」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於拘睒弥国。鳩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使留其本,至龟兹国,王抑留之,以妹妻之。生罗什。使齎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迎请此像,还江左,止於龙光寺。世号龙光之瑞像。见资持记下叁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犹言灵魂。宝积经百九曰:「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涯,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中略)此神识界亦復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现色。」增一阿含经七曰:「吾是神识也,吾是形体之...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於一偈,随喜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於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眾。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无断绝故,发起常见,是名常论。 二、边无边论,谓外道若忆念坏劫,坏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成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无边想,是名边无边论。(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322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音封,即橐驼也)比牛。以形软发黑,轻举色美,比知是少;以面皱发白等,比知是老。以具如来...
《三藏法数》 / 57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印度以一岁分為叁期,而立名者,亦云叁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叁期冥加,世尊叁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叁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具名徧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普徧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真言曰:南麼。(中略)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佛游奈丛树间,於石室中晏坐叁月,变身至东方普光世界天王佛处,与诸佛说要集之法,乃至说文殊尽其神力不能起离意女之入定事。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却后七日,皆当命终。共相议言,我等既得五通,以己神力,何所不办,岂不能避此难也。四人虽各往避,死终不免。佛以道眼,观见其死终不可避,而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五通者,...
《三藏法数》 / 331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密教為速疾成就悉地,辟除诸魔,结金刚甲冑之印。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曰:「次於诸有情,当兴大悲心,无尽生死中,恒被大誓甲,為净佛国土,降伏诸天魔,成最正觉故,被如来甲冑,二羽金刚拳,当心舒进力,二度相縈遶,心背次两膝,斋腰至两肩,喉项额又顶,各各叁旋遶,徐徐前...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七圣之一。旧译為见得,新译為见至。声闻乘之人,入於修道之位而為利根者。利根自见法得理,故云见得。得由因之见至果之见,谓之见至。见四教仪集註中。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小儿在母胎中之八时期也:一、羯罗蓝Kalala,二、额部曇Arbuda,叁、闭尸Peśī,四、健南Ghana,五、鉢罗奢佉Praśākhā,六、毛髮爪齿位,七、根位,八、形位,受胎后七日间曰羯罗蓝,译作凝滑。受胎二七日后其形如疮疱,谓之额部曇,译作疱。受胎至叁七日则其状如聚血,谓之闭尸,...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七岁至十叁,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於进具故也。叁、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语菴罗Āmra,旧译曰柰。柰苑,即菴罗树园也。说维摩经之处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一时佛在毘耶离菴树罗园。」玄应音义八曰:「菴罗果,形似梨。(中略)旧译云柰,应误也。」鸡跖集曰:「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為伽蓝,故曰柰苑。」慈恩寺...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密宗於结缘作法行补闕啟白也。其文曰:「自开闢之始,至於结愿之今,致随分精诚虽勤修,具缚凡夫分段依身故,行法之间难制餘念。然者经叁业亘六根,所犯有误事,仍诵秘密神咒唱诸尊名号,懺所犯充补闕。」次唱真言佛名毕,又云:「依念秘密真言唱诸宝号,成如法如说功德了。」见考...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月天也。月天之名云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应现也。法华经文句二曰:「名月是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有经云: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名根本禪,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定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叁会说法。故云龙华叁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
《三藏法数》 / 46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珍宝之所也。法华经化城喻品以譬究竟之涅槃。经曰:「欲过此道至珍宝所,(中略)前至宝所。」又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止观一曰:「如是道品,直通宝所。」戒本一上曰:「利者以慧资成,便至宝所。」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