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条搜索结果

牛头山

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驱龙

持戒之罗汉,依戒力而驱逐毒龙也。婆沙论四十四曰:「昔此迦湿弥罗国中一毒龙,名无怯惧(梵云阿利那),稟性暴恶,多為损害。去彼不远,毘訶弥(译曰寺),数数為彼龙所嬈恼。寺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不能遣。阿罗汉自外来,诸旧住僧為说上事。时...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色身之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情,餘时之情也。是情各自之身形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因果不亡曰,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亦名不可),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 二、畜生...

《三藏法数》 / 371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方丈

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莲华

天竺四种之莲华:一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通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帝释巖

又云帝释窟。在摩伽陀,帝释尝於此请问疑事於佛,佛演释之,即佛说帝释所问经是也。弥勒菩萨今在窟中。西域记九曰:「因陀罗势罗窶訶山,唐言帝释窟,其山岩谷杳冥,花林蓊鬱。岭两峰岌然突起,西方南岩间大石室,广而不高,昔如来尝於中止。时天帝释以四十二疑事画石请问,佛...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十五

二十五,不出六道,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菩萨僧

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諍论,以梵网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為一、而其戒法别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於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叁种僧為其的证。稟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為的证,谓餘佛虽於叁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帝释与修罗战

法华义疏二曰:「问:何故常与帝释战?答:婆沙云:修罗美女而无好食,诸天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斗战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為夺其女,起此斗諍。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為求四种苏陀味故,共相战諍。」长阿含经二十曰:「大阿修罗王名罗呵...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字章句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地

又名九。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触

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身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叁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身如水冷也。六曰暖触,身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阿修罗界

阿修罗之世界。叁界义曰:「若依十地经妙高山(须弥山)北,大海下,过二万一千由旬罗睺阿修罗王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勇健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华鬘王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毘摩质多罗王宫。若依起世经,须弥东西面,去此一千由旬外毘摩质多罗宫,纵横八万由旬。又云修罗...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尊胜法

念尊胜佛顶尊诵尊胜陀罗尼之修法也。尊胜佛顶,一名除障佛顶,释迦如来五佛顶之一。释迦如来為救善住天子七徧堕恶趣之苦,由佛顶现轮王而说尊胜陀罗尼也。见尊胜轨。本尊乃大日如来也。百二十尊法曰:「观想坛中八叶大莲华,莲华上八师子座,座上七宝楼阁,阁中大叶宝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准胝法

此道场观,先观想地结上金刚墻内大海,大海中大宝山,山上楼阁,阁中八叶莲华臺,莲华上月轮,轮中嚩字,其字变成未敷莲华,莲华变成七俱胝佛母尊。白黄色。十八臂。持种种叁昧耶形(出本顶),着白轻罗绵,坐赤莲花。额眼(即叁眼),眷属围绕。其印契以二小指二...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摩竭陀

Magadha,又作摩訶陀,摩竭提,摩伽陀。中印度国名,王舍城所在。译言持甘露,善胜,无恼,无害等。或為星名。或為古仙人或帝释前身之名。仁王经吉藏疏一曰:「摩訶陀者,名持甘露处。」西域记七曰:「摩竭陀国,旧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讹也。」玄应音义一曰:「摩竭提,或云...

《佛学大辞典》 / 543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饿鬼

梵语,薜荔哆Preta,译曰饿鬼。叁涂之一。法华经云:受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是也。又為六趣之一。饿鬼趣常苦飢饿,由其所受果报不同,而胜劣。福德者,则為山林塚庙之神。下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刀杖之苦。杂心论八曰:「从他希求故,说饿鬼。」婆沙论百七十二曰:「说飢...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婆罗门子,名火鬘;复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无我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狗子佛性

又作赵州狗子,赵州无字。赵州从諗寄託狗子佛性打破无之执见也。五灯会元第四曰:「僧问狗子还佛性也无?师曰无。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螻蚁,皆佛性,狗子為甚麼却无?师曰:為伊业识性在。又僧问狗子还佛性也否?师曰。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这个皮袋裹?师曰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即空

谓一切為法其自性本空。非坏灭法然后始空也。仁王经上曰:「是法即生即住即灭,即即空。」天台疏中曰:「即即空者,色性自空,非色坏故空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修

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外道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葬法

印度之葬法叁种,四种。叁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殯葬,其仪叁: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叁曰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非空

唯识论所说之中道也。一切诸法偏计所执性(凡夫迷悟所现之虚妄相也,如於绳见蛇),与依他起性(因缘所生之法也,如绳之相),及圆成实性(诸法之实性即真如也,如绳之麻)之叁性。此叁性,偏计為空而非,故為非,依他圆成為而非空,故為非空。要之心外之法(偏计)為非...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星祭

宿曜经说人人当年星本命星侵犯则其人灾。如来说大悲陀罗尼消除之。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经曰:「我大吉祥真言,名破宿曜,若能受持至心忆念,其灾自灭,变祸為福。」且大集经二十叁昧神足品曰:「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眾生日月年岁皆悉繫属,若...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密教普贤

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本始之异。而本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因果不亡曰。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生死,既生死,必色身,既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阴。) 一、生,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

《三藏法数》 / 213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一念

其说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果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阿修罗四生

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藏法数》 / 217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海底四宝

经云:譬如大海,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

《三藏法数》 / 321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形世界之最顶,故称顶(此外无色界无形之世界),顶之,如宋之,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天),今称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色之顶也。」 又无色...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极乐

Sukhāvati,佛土名。阿弥陀佛之国土。又作安养,安乐,无量清净土,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密严国,清泰国等。梵名须摩提。译曰妙乐。诸事具足圆满,惟乐而无苦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世界,名曰极乐。其土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事不可久保

经云: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不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衰,盈必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果果

谓涅槃也。菩提為修行之结果,故谓之為果。依其菩提而证涅槃,故涅槃曰果果。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者,因因,果果。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果者即是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四教仪十曰:「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法体恒,谓叁世之法歷然实,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种色

一可见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二不可见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土

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徧满於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為秽土。随眾生之心行而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 又一、净土,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报土化土之二。报...

《佛学大辞典》 / 556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贫女宝藏

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贫女之宝藏也。涅槃经七曰:「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眾生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见。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知者。时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芸除草秽。女...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云初分解脱德转藏健度第九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十种大云见流不可思议功德宝藏法门。唯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乐慈藏法门。乐悲藏法门。乐喜藏法门。乐舍藏法门。宝水流藏法门。大海行法门。如来所说法流法门。时入藏法门。想意宝藏入...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208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叁叁昧

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漏无漏二种: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光天

日月星也。一日天子,法华经名宝光天子,经,言观音名為宝意,作日天子者是也。二月天子,法华经名,名月天子,经言大势至菩萨名為宝吉祥作月天子者是也。叁明星天子,法华经名普光天子,经言虚空藏菩萨名為宝光作星天子者是也。法华经序品曰:「名月天子,普光天子,宝光天...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空处定

此四通言空处定者,以其定体无形色,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定也。 一、空处定,谓行者厌患色质,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叁种色故,不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定。(叁种色者,可见对色、不可见...

《三藏法数》 / 338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三等分第四十五

佛言。其次斋戒清净。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欲生其刹。十昼夜不断绝者。命终必得往生。纵不得昼夜。当绝虑去忧。勿与家事。勿近妇人。端身正心。断除爱欲。斋戒清净。志心忆念彼佛。持诵名号欲生其刹。止一昼夜不绝断者。命终亦得往生。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佛说大阿弥陀经》 / 165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不相应行法十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风轮

此世界之最下底,风轮下,虚空也,但準於后叁轮名之為空轮,合為四轮。俱舍论十一曰:「先於最下依止虚空风轮生,广无数,厚十六亿踰缮那。」虚空者即空轮也,此空轮之上风轮生,风轮之上水轮生,水轮之上金轮生,上九山八海。轮者取其形横圆,且其体质坚实而名之也。俱舍论十...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金山

七金山者,谓山皆金色光明故也。七重环绕须弥山外,高广形量,次第减半;如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双持山止高四万二千由旬之类是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叁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一、双持山,双持山者,谓二山相倚也。又言持双者,文互用耳。此山高...

《三藏法数》 / 359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喜受,而与意识相应,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无性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先尼

Seuika,又作西儞迦,霰尼。外道名。译曰军,胜军。玄应音义二十叁曰:「西儞迦,此云军,外道名也,旧云先尼讹也。」可洪音义十一上曰:「西尼亦云先尼,梵志名,唐云胜军。」楞严经十曰:「霰尼。」涅槃经二十九曰:「尔时眾中梵志名先尼,復作是念:瞿曇我耶?如来默然...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曰妙。以对於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业疏济缘记一上曰:「是知妙则一毫不立,真空则因果歷然。」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手炉

柄香炉也。唐语曰手炉。释氏要览中曰:「法苑云: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略云:前十六师子白象,於二兽头上别起莲华臺以為炉。后师子蹲居,顶上九龙绕承金华,华内金臺宝子盛香。佛说法时常执此炉,比观今世手炉之制,小倣法焉。」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