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日月星也。一日天子,法华经名宝光天子,有经,言观音名為宝意,作日天子者是也。二月天子,法华经名,名月天子,有经言大势至菩萨名為宝吉祥作月天子者是也。叁明星天子,法华经名普光天子,有经言虚空藏菩萨名為宝光作星天子者是也。法华经序品曰:「名月天子,普光天子,宝光天...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文句二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二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媧,是此二菩萨,共...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叁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
《三藏法数》 / 313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正食之时,即日午时也。叁世诸佛之法,过中一髮,已不得食。阿弥陀经曰:「其国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沙弥十戒仪则经曰:「若受斋食时不得过中午,日出至午前可许受斋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檀德,檀陀,单多罗迦,弹多落迦Dantaloka,山名。译曰阴山。西域记,谓此山在北印度健驮罗国。為往昔须大拏太於修菩萨行之处。西域记二曰:「昔苏达拏太子摈在弹多落迦山,旧曰檀特山,讹也。(中略)跋虏城东北二十餘里至弹多落迦山,岭上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苏达拏太子...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ṁ rāgata,译作善至,正至,时至。旧称僧跋。译作等施。於大眾食前使维那唱此语,然后使大眾食。南山旧律以之為施主对於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语。义净新律,以此為消食毒之秘密语。行事钞下叁之叁曰:「梵摩难经夫欲施者,皆应平心,不同大小,佛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眾僧饭...
《佛学大辞典》 / 481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至心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住善界法门。大海智法门。智潮法门。神通行法门。虚空神通法门。无热法门。初成法门。随行法门。施喜法门。善至心法门。善男子。是名十法门...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7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不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不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天台依智度论二「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之文而释叁身如来。法相二字,即法身如来也,法相者如如之境也,解者如如之智也,如如之理,為如如之智境,是名法身,此法身,徧一切处,而无有异為如。不动而来应一切处為来。解之一字,报身如来也,乘如实之道而如法相解也,是契於如如之...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名五执。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也。大方等大集经四十曰:「见虚空中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各守常度,為於天下作照明。」宿曜经上曰:「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為次第,行度缓急於斯彰。」岁星者木曜。即五行中木之精,东方苍帝之子也。荧...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阿僧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叁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於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為初阿僧祇,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
《佛学大辞典》 / 423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点者以茶筅点汤,又点冷水於汤也。文公家礼曰:「主妇执茶筅,执事者执汤瓶随之,点茶。盖以神主櫝前先设盏托,至是乃注汤於盏,用茶筅点之耳。古人饮茶用末。所谓点茶者,先置末茶於器中,然后投以滚汤,点以冷水。而用茶筅调之,今人烧汤煎叶茶,而此犹云点茶者,存旧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叁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
《三藏法数》 / 312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十大数者,华严经阿僧祇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优婆毱多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此八福田,盖言救人之危,济人之乏,恭敬叁宝,孝事父母,与夫普度幽灵,脱离苦趣,亦皆种福之事也。 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 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 叁、平治险隘,...
《三藏法数》 / 38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兄弟二人名。以其早离父母,故名。净土本缘经:「无数劫昔有国,名摩湿波吒。有梵志名长那,妻名摩耶斯罗。生二子,兄云早离,弟云速离。兄七岁弟五岁时,母摩耶斯罗病死。父娶后妻,时遇饥年,父入海求食。继母在家欲害二子,欺二子,引之海岸,弃於绝岛而还。二子在孤岛昼夜悲痛...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法华经云:初中后善,盖言圆顿教中,序、正、流通叁分,理致圆备,故皆称善。(叁分者,一序分,谓序述一经之由;二正宗分,谓正说一经之旨;叁流通分,谓流传此经,使后世通行也。) 一、初善,初善者,序分居初,故名初善。如经序品,为序分是也。 二、中善,中善者,正说分...
《三藏法数》 / 18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此宗以华严经為所依,故称曰华严宗。我国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為叁祖,清凉澄观法师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师為五祖。至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為七祖,大唐道璿律师於日本天平八年齎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駄天急追取还,至唐代授南山道宣律师。鬼盗双牙之说,出后分涅槃经。曰:「尔时帝释,持七宝瓶,至荼毘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言:莫輒自取,可待大眾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灭。於佛口...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于兜率天宫,将欲降生,先观五事而后托胎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一、观诸众生熟与未熟,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根机,熟与未熟。以此土众生根机成熟可度,故现降生也。 二、观时至未至,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可度之时至与未至。以度生时至,故现降生也。 叁、...
《三藏法数》 / 30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珍宝之洲渚也,涅槃经以譬究竟之涅槃。同於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处採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眾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曰战捺囉Candra,遗教经曰:「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諦不可令异。」止观一曰:「月隐重山,举扇类之;风息太虚,动树训之。」月為势至菩萨之化现。见[月天子]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蒙古库腾汉,於岁次巳未,有疾,多人诊视不能痊。术穷。因议及西边地方有奇异通晓五识名萨斯嘉恭噶嘉勒灿喇斯,延请医治,庶几有益。遂令韦玛郭特之道尔达达尔罕為首。往请怕克巴巴喇密特。係是戍子年以来纪叁千叁百七十五年岁次壬寅降生。至戊辰年二十七岁,往额訥特珂克与左道六...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依俱舍论则人寿自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年而至十岁,又人寿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年而至八万岁,此增劫及减劫,一一名為小劫,依智度论则合此一增一减而為小劫。法华经曰:六十小劫,身心不动。按释氏以劫纪时,从十岁增至八万,减至十岁,经二十返為一小劫。又见法苑珠林。道家以叁千六...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定,相续随转之根本蕴,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蕴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叁种心,当得往生。(彼国者,西方安养净土也。) 一、至诚心,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 二、深心,谓求无上佛果,必须心契深理;欲契深理,必须厚种善根。涅...
《三藏法数》 / 193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為天台之叁大部。叁大部补註序曰:「玄、文、止观,共叁十卷,时人谓之叁大部。」释门正统叁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於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叁部相须缺一不可。」 又...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叁世业报智力,知一切眾生叁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叁、知诸禪解脱叁昧智力,知诸禪定及八解脱叁叁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不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不净,叁十六物之不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顺正理论叁十一云鬼之种类有叁: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叁,多财鬼。此叁各有叁。无财鬼之叁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叁,臭口鬼。少财鬼之叁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叁,癭鬼。多财鬼之叁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影护念佛行者之菩萨也。十往生经曰:「若有眾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阿闍世王授决经曰:「阿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四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之鉢也。长水金刚纂要刊定记曰:「梵语鉢多罗,此云应量器。是过去维卫佛鉢,龙王将在宫中供养。释迦成道,龙王送至海水上。四天王欲取,化為四鉢,各得一鉢,奉如来。如来受已,重叠四鉢在左手,以右手以按之,合成一鉢。」 (CBETA註:原书分类為「器物」...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天台宗所说。叁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叁大阿僧祇劫,不得至於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於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於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北斗七星中,当於其人生年之星曰本命星。二十七宿(唐用二十八宿西国除牛宿),中当於其人生年之星曰本命宿。算求本命宿之法,如宿曜经下,假令有人生於二月十七日,则先以十七日為位,於此加十叁日共得叁十。即自二月之角宿,歷亢氐房。至於軫二十七宿為一周,除此数,尚餘叁,即...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眼之一。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又别於前之四眼,四眼至佛则总名為佛眼。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同慧远疏曰:「前四是别,佛眼是总。」法华文句四曰:「佛眼圆通,本胜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毘尼止持音义曰:「谓具肉天慧法四眼...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染污意。染污者,谓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惑常俱。意者,谓常思虑第八识,度量为我,即第七识也。 二、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此识能含藏善恶诸法种子,即第八识也。 叁、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清净。识,翻译名义云:第八阿赖...
《三藏法数》 / 157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名希那衍Hinayānā,对於大乘之称。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為尽未来际眾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為灰身灭智归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寺院之美称也。欲界色界之中间有大宝坊,佛於此说大集经。大集经一曰:「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力,渐渐至彼七宝坊中。」又曰:「诸大菩萨俱共发,来至娑婆世界大宝坊中。」六祖坛经曰:「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 又给孤长者,布黄金地為伽蓝,故寺宇号為宝坊。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优婆毱多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禪宗五家之一。出所有二说: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后者颠倒行次,為语便也。祖庭事苑七曰:「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為曹溪,盖不知世裔...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超日月光佛。」楞严经五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西藏新志中曰:「周赧王二年岁在戊申,额纳特克(中印度)有乌迪雅纳汗者,為邻国所败。自印度逃至雪山,住雅赞塘,遂呼谓雅尔隆氏。其季子生有异表,眾人推為汗(王之意),寻為土伯图国之王。其后七世,有奸臣隆纳木者纂其位。不半载,前汗之子某汗恢復故位。又传七世,至多里隆...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曰檀那Dāna,译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享祀时至,布施优裕。」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韩非显学篇曰...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叁、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叁、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作周罗,首罗,译言小髻,小髻云周罗髮。沙弥得道时,顶留五叁小髻,至和尚前,互跪,和尚乃剃除此小髻也。行事钞下四曰:「与剃髮时,当顶留五叁周罗髮,来至和尚前互跪。和尚问云:今為汝去顶髮可?答言尔便為除之。」同资持记曰:「周罗,经音义云:此翻為小,梵僧云小髻也。...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Mahāsthāma rā ta,译曰大势至。可洪音义二下曰:「摩訶那鉢,此云大势至菩萨。」见[大势至]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行事钞二谓报命之支持,无过於药,分之為四:一时药,日日為新由旦至日中听服之,五种之蒲闍尼Bhojanīya(译曰正食),麨,饭,乾饭,鱼,肉是也。又五种之佉闍尼Khādanīya(译曰不正食),枝,叶,华,果,细末磨食是也。此等是比丘之常食。此外有时食与时浆,时食者蔓菁根,葱根...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西天之法。旋遶长上,表恭敬爱慕之意也。西域记二曰:「随所宗事多有旋遶,或唯一周,或復叁匝。」释氏要览中曰:「遶佛亦云旋遶,此方称行道。(中略)归敬至也,唯佛法右遶。」法华经曰:「头面礼足,遶佛叁匝。」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代史石昂传曰:「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污吾先人。」宋史穆修传曰:「母死不饭浮屠,不為佛事。」儒林公议曰:「马元居丧不為佛事,但诵孝经而已。」元史曰:「文宗纪至顺元年,中书省言近岁帑廩空虚,其费有五:一曰作佛事。」顺帝纪至元二十二年,李士瞻疏时政二十条,一曰省佛事,...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分者,分即分限。谓诸经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晋道安法师判节诸经,皆具叁分。尔后亲光论自西天传至此土,果有叁分之说。是故诸经皆以叁分而科节也。(亲光论者,谓亲光菩萨所造之论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别序。通序者,谓如是我闻。一...
《三藏法数》 / 47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慧思说。说止观二门之深义。唐末经典,流散海外,咸平叁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為作序。见佛祖统纪二十五。明智旭释之曰止观释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於拘睒弥国。鳩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使留其本,至龟兹国,王抑留之,以妹妻之。生罗什。使齎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迎请此像,还江左,止於龙光寺。世号龙光之瑞像。见资持记下叁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无断绝故,发起常见,是名常论。 二、边无边论,谓外道若忆念坏劫,坏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成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无边想,是名边无边论。(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322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许出家之公验也,又云祠部牒。以从尚书省之祠部司出之故也。编年通论十六曰:「天宝五年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唐会要曰:「天宝六载,制僧尼道士令祠部给牒。」唐书食货志曰:「安禄山反,杨国忠遣御史崔眾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永安(现江西庐陵县)人,号天如。中峰明本之法嗣,属於虎丘之门派。元至元中,住苏州师子林,撰楞严会解,后造楞严经圆通疏。凡十卷。此外有禪宗语录,净土或问:十法界图说等。年寿并缺。见续稽古略一,五灯会元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音封,即橐驼也)比牛。以形软发黑,轻举色美,比知是少;以面皱发白等,比知是老。以具如来...
《三藏法数》 / 574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印度以一岁分為叁期,而立名者,亦云叁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叁期冥加,世尊叁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叁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无常之人生,如风吹之灯火也。归敬仪上曰:「经曰: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今日復明日,不觉死时至。冥冥随业缘,不知生何道。」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七圣之一。旧译為见得,新译為见至。声闻乘之人,入於修道之位而為利根者。利根自见法得理,故云见得。得由因之见至果之见,谓之见至。见四教仪集註中。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七岁至十叁,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於进具故也。叁、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Śāṇakavāsa,又作Śāṇavāsa,旧云商那和修、舍那和修、舍那波私,阿难之弟子也。商那,商诺迦為衣名。世世着设诺迦衣,因以為名,设诺迦衣,此译麻衣,旧云胎衣者,义翻也。西域记一谓彼在先身中以设诺迦草续成為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以此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常服此衣,今世...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月天也。月天之名云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应现也。法华经文句二曰:「名月是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有经云: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名根本禪,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定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叁会说法。故云龙华叁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
《三藏法数》 / 46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珍宝之所也。法华经化城喻品以譬究竟之涅槃。经曰:「欲过此道至珍宝所,(中略)前至宝所。」又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止观一曰:「如是道品,直通宝所。」戒本一上曰:「利者以慧资成,便至宝所。」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梵天王诣佛所曰:世有十五鬼神,对於诸童子,作种种之恼害。我说其鬼神之形相及童子恼害之相,及驱除之法。其调治之法有大鬼神王,名旃檀乾闥婆,於诸鬼神最為上首,当以五色之线诵此陀罗尼,一徧一结,作一百八结,并书其所害鬼神之名,使人齎此书与线言於彼徒,今疾走速如风。...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金银珠玉之类。法华经信解品曰:「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同化城喻品曰:「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大集经十六曰:「妻子珍宝及王位,临命终时无随者。」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提醯国王战败,更以象令战,得一大白香象於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无养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来,於王告战諍之非。王听言,遣象至比提醯国讲和。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Kun-dgāgrags,西藏名。译言普喜名闻。又名胆巴Daui a,译言微妙。西藏甘突斯旦麻人。幼孤,為季父所养。十一岁,侍法王上师,习得经科,咒式,坛法,明方等。二十四岁,讲演大喜乐本续等文。寻奉上师命,至西天竺,就古达麻室利学梵典,尽得其传。元中统年中以国师发思八之蔦,...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界中,除佛界自菩萨界至地狱界之九界也。此九界,由佛界言之,悉為迷之境界也。玄义二上曰:「己身他身,微妙寂绝,皆非权非实,而能应於九界之权一界之实。」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為大小乘通说之法门,位於大乘所说八识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称為前六识。此六识在欲界,六识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识,无鼻舌之二识,又第二禪天以上...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叁者,名為駈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為应法沙弥。叁、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八卷,补遗一卷,明释德清笔记。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於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叁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叁月十日抵戌所(憨山师以弘法罹难),於四月朔即命笔。(中略)至七月朔甫完卷半。(中略...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犍茨,健支,建鎡。译曰浅铁鉢。铁鉢中之小鉢也。别名鐼子。应量嚣中累叁个小鉢,自大至小。总名鐼子。其第二曰大键[金咨],其第叁曰小键[金咨]。尼钞曰:「键[金咨]者谓小盌也。」出要律仪曰:「键[金咨]者,為助食器,秦言浅铁鉢也。」释氏要览中曰:「鉢器大小数。」十诵律...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Licchavī,又作利车,离奢,粟唱,隶车,黎昌,律车,梨车毘,离车毘,粟呫婆,粟呫毘等。毘舍离城剎帝利种之名也。译曰薄皮。其祖先从一胞肉中生,因有此名。又译為贵族豪族等。善见论十谓往昔波罗捺国王夫人怀妊,生一肉团,赤如木槿华。以為耻,盛之器中,作金薄,朱书波罗捺国...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如言六阴十叁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有為极度,无第二十九有。十住毘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叁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諦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时舍卫城有婆罗门家,应以声闻得度。迦留陀夷,念言我復度此家,则於舍卫城满千数。晨朝持鉢至其家,主妇闭门煎饼。迦留陀夷现种种神变以化其心,使至祇洹以其饼供僧。因说法使得初果证,与五戒為优婆夷。彼还家导其夫来,其夫亦得初果為优婆塞。夫妻既入道,尽力供养迦留陀夷,命...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於地,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叁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復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若着悭贪,人天所贱,是以智者应当布施。所以者何?我昔曾闻,有大长者,名曰卢至,其家巨富财产无量,仓库盈溢如毗沙门,由其往昔于胜福田修布施因,故获其报。然其施时不能至心,以是之故,虽复富有,意常下劣;所著衣裳,垢腻不净;所可食者,杂谷稗莠藜藿草菜,以充其饥;酢...
《卢至长者因缘经》 /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 500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6日又名挟侍。弥陀如来之两胁有观音势至二菩萨,药师如来之两胁有日光月光二菩萨,释迦如来之两胁有文殊普贤之二菩萨。谓之两胁士。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悉曇体文叁十叁字中,除满口声八字,餘二十五字為类声:一、波等五字唇声也。此中各以最后之一字為涅槃点。大疏七曰:「於迦遮吒多波五类声中復各有五字,其一至第四四字皆慧门,第五字是证门,梵书以此五字皆同圆点。」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