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无明之闇惑。唐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眾生痴闇心。」金光王童子经曰:「远离诸烦恼,痴闇云翳除。」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忍,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二、得无灭忍,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忍...
《三藏法数》 / 25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為一切眾生本性之自性清净心,本来具照明之德,是名本觉,由此本觉之内薰与师教之外缘,始起厌求之心,顺本觉而渐渐生觉悟之智,谓之始觉。即本成之四德(常乐我净)云本觉,始成之四德云始觉也。起信论曰:「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本觉之体相有四种之义。镜亦有四义,故取之為喻。一如实空镜。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相,犹如空镜离一切外物之体,谓之如实空镜。即空真如是也。二因薰习镜。真如之觉体具无量之性德,為净法之因,犹如镜体能现万象,此净法之因能由内薰眾生之妄心,故名因薰习镜,即不空真...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净土论有「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等语,曇鸞於论註释之曰:「然覈求其本阿弥陀如来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眾生而言,宜言他利。」盖不言自利他利,而言自利利他者,他利以眾生得利益為主题,施利者之力...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说此诸佛自证三菩提。不思议法界超越心地。以种种方便道。为众生类。如本性信解而演说法。惟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茶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于大众会中遍观察已。告执金刚秘密主言...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6963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叁佛...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十界假名、五阴、国土叁种,一一差别不同,故名叁种世间。(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阴即众生身,以此身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间(亦名众生世间。)假名者,于十界...
《三藏法数》 / 32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叁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叁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
《三藏法数》 / 17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镜以明净鉴照为义。谓真如本觉之性,有空、有不空、有体、有用,故以四镜喻焉。 一、如实空镜,谓真如实相,体本空寂,离一切妄心境界之相,如明镜无染,故名如实空镜。 二、因熏习镜,谓真如觉体,能作现法之因,复能熏习内心,而一切境界悉于中现,故名因熏习镜。(已上二种...
《三藏法数》 / 234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叁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
《三藏法数》 / 312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 ekṣā)之四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為无量,从能起之心,而谓為等。以於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迦叶端思行四等。」大乘义章十一末曰:「经中名此以為无量,亦云四等。缘於无量诸眾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復名...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欲界之胎卵二生,成中有之当有者,一依於倒心。虽住远方,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而起倒心。若為男,则缘母而起男欲,若為女,则缘父而起女欲。翻此缘二俱起瞋心(男於父起瞋,女於母起瞋),时健达婆(谓中有),由起此二种倒见,便谓己身与所爱合,所憎之人不...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增益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边。(因缘所生法者,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中间一念心起,即是所生法也。) 二、损减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定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边。
《三藏法数》 / 11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梵语誐罗惹哆Garjita。為空中之四大相触而发声者。叁界义曰:「长阿含云:有时地大与水大相触,有时地大与火大相触,有时地大与风大相触,有时水大与火大相触,有时水大与风大相触。以是缘故,虚空中有雷声起。」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少,其富过国王。一时国王与树提伽同车诣佛所问言:世尊,树提伽是我臣,前身有何功德,而妇女家宅过我甚?佛言:树提伽布施功德,现天上受乐也。往昔五百商主,将诸商人齎持重宝,经遇险路,於空山中逢一病道人,给草屋,厚敷床褥,给...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旧名二识,出宗镜录) 一、所缘境相,谓心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其相显现于外,是名所缘境相。 二、能缘识相,谓眼识乃至意识,能缘六尘之境,其相显现于内,是名能缘识相。(眼识乃至意识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
《三藏法数》 / 11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所起之法為自。能起之诸缘為他。一切之事物,一无自性,悉為他缘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我身属於他缘,冥冥不知来处。」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Śamatha,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禪定七名之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於缘,离散乱也。大乘义章十叁曰:「奢摩他,此翻名止。摄心住缘。目之止。」慧琳音义十八曰:「奢摩他,唐云止。」慧苑音义上曰:「奢摩他,此云止息,亦曰寂静。谓正定离沈掉也。」圆觉略疏叁...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心颠倒,心即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谓心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
《三藏法数》 / 17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法会之声明也。唄者唄匿之略。又作婆陟、婆师。音韵屈曲昇降,能契於曲,為讽咏之声,是梵土之法曲,故名梵唄。又曰唄匿。单云唄。翻作止断止息或讚嘆,法事之初唱之,以止断外缘,止息内心,方堪作法事,又其偈颂多讚佛德,故云讚嘆。行事钞上四曰:「说戒者坐已,维那打静,小者...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善业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為招苦果之因缘。一切有情尽由业缘而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新译仁王经下曰:「诸界趣生,随业缘生。如影如响,一切皆空。」法华经序品曰:「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唯识论八曰:「能招后有诸业為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此叁者即叁因佛性。)四果佛性,菩提之果也,正觉之智谓之菩提。五果果佛性,大涅槃也。以菩提之智,显涅槃之理,故云果之果。法华文句十曰:「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互本当,了、缘,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依唯识论有二种:一為波罗门师之计。崇奉四吠陀论,谓其论之声,為诵诸法实义之梵王声,故是常住,他声不契实义,则為无常者。一為学习声论即毘伽罗论者之计。此中有声显论师与声生论师之二派。声之性,本来实有常住,待寻伺等缘為名句文而显於世也。其名句文之音响,谓是无常,声...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如来之施化,但应於缘,初无谋虑也。止观七曰:「无谋权巧,故号能仁。」四教仪集註上曰:「如来妙应,无谋没化。」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于说法之处常乐听受,不为他缘所害,故名天摄利益。 叁、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有诸相好;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庄严种姓,令生尊贵,故名福摄利益...
《三藏法数》 / 170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叁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
《三藏法数》 / 33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外缘,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二、内缘,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
《三藏法数》 / 252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与一切诸佛同共集会。各各宣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时佛入于一切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于是世尊复告执金刚菩萨言。 我昔坐道场 降伏于四魔 以大勤勇声 除众生怖畏 是时梵天等 心喜共称说 由此诸世间 号名大勤勇 我觉本不生 出过语言道...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572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二卷,唐玄奘译。明以十一种殊胜之事故,於十二缘起之。初说无明支。一所缘殊胜,二行相殊胜,叁因缘殊胜,四等起殊胜,五转异殊胜,六邪行殊胜,七相状殊胜,八作业殊胜,九障碍殊胜,十随缚殊胜,十一对治殊胜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定性声闻,因果不易,名曰定性,闻佛声教而得觉悟名曰声闻,谓惟习声闻之因,而证声闻之果,更不进求佛道,是名定性声闻也。 二、定性缘觉,谓观因缘生灭之法,觉悟真空之理,故曰缘觉。谓唯习缘觉之因,而证缘觉之果,更不进求佛道,是名定性缘觉也。 叁、菩萨性,菩萨,...
《三藏法数》 / 26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五见之一,於身执实我之邪见也。梵云萨迦耶达利瑟致Satkayadrṣṭi,萨婆多宗译曰有身见,经部宗译曰怀身见,又译偽身见,大乘作移转身见,又作不实移转身见。常略之而云身见,皆是就所缘之法谓為身见也。若就能缘之迷情,则云我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十智之一。知他人心念之智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禪已上,得发无智,於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曰:「他心智者,非己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智度论二十叁曰:「他心智,缘他心有漏无漏心心数法。」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天也。 一、世间天,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即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之因,受其果报,或生欲界天,或生色界天,或生无色界天,是名生天。(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藏法数》 / 16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名言种子,為现行一切善恶诸法亲因之种子。善种子生善法,恶种子生恶法,无记种子生而无记法,乃至由色种生色法,由心种生心法等,依附於第八阿赖耶识则而為一切诸法之亲因者是也。名之為名言者,或自发名言,而詮显色心之诸法,於自心之前,反现彼诸法之相分,而熏彼诸法种子...
《佛学大辞典》 / 68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诸佛為以方便力,化处处有缘之眾生,分身於十方,而现成佛之相也。法华经见宝塔品為集释迦如来之分身,说叁变土田。见法华玄义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拂虫之具也,许用线拂,羊毛拂,树皮拂等。禁用猫牛尾马尾等类。毘奈耶杂事六曰:「缘在广严城,獼猴池侧,高阁堂中。时诸苾芻為蚊虫所食,身体患痒,爬搔不息。俗人见时问言:圣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圣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许。乃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苾...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作鱼山。地名。魏曹植在此处始製梵唄。因而梵唄谓之渔唄渔梵等。玄赞四曰:「陈思王登渔山,闻巖岫诵经,清婉遒亮,远谷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唄。故今俗中,谓之渔梵。冥会西域叁契七声闻俱胝耳等所作法也。」文句记五中曰:「按梁宣验记云:陈思王,姓曹名植,字子建,魏武帝...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恶事為佛道之缘也。盖对於佛果菩提则恶為逆缘,善為顺缘,对於生死苦果,则善為逆缘,恶為顺缘。总之违逆固体之果性者,皆逆缘也。楞严经六曰:「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然通常所论之顺逆二缘,為对於佛果菩提者,逆佛道之道為逆缘,顺佛道之道為顺缘。而顺逆虽异而其结缘佛道...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佛道有二力,自己所修之善根為自力,佛之本愿力加被力為他力,此中一切诸佛為眾生虽有他力。而特以他力之一法,使眾生成佛道者。為弥陀如来一佛。以是為彼佛之本愿故也,弥陀之本愿曰唯愿信我者往生我土,使成佛道,故捨自力而信弥陀者。与此本愿相应,自成往生成佛之愿果也。而此...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如来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不止一切染净之法,如明镜内无一实质,故谓為空。非谓真如之体是无也。大乘止观一曰:「此心性,虽復缘起建立生死涅槃违顺等法,而復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復性自非有。」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以因明叁支之法,说明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註释如下: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明明昱会释。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地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唯识论对於说万法為识之诸变而称八识為能变。分叁种之次第说之。唯识论一曰:「此能变唯叁,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一,初能变,為八识中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以此為依於善恶业而感无记总报之异熟识故也。七识者,有覆无记而非异熟性,前六识,虽有异熟性然是从第九识起者,...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如病眼之人,见空中如花者浮动,是名虚空华,譬事物之无实体也。楞伽经一曰:「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楞严经二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同於[空华]。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心与心所也。心為身识等之心王。心数者新曰心所。為心王所有贪瞋等多数之别作用也。维摩经五曰:「徧知眾生心心数法。」俱舍论四曰:「心心所皆名有所依,託所依根故,或名有所缘,取所缘境故。(中略)或名相应,等和合故。」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谓一切诸法发生所亲依者。唯识论规定诸心心所為有所依之法,举叁种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对於增上缘依及等无间缘依而言,谓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也。一切有為法,皆依各自之种子而生起,若离种子之因缘,则决无生者。斯一切种子,為诸法之原因,又為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切诸法,分色心二法,有质碍為色法,无质碍而有缘虑之用,或為缘起诸法之根本者為心法。此心法,显密二教相违。显教以心法為无色无形,密教以為有色有形。显密共立种种之心法。见[心]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时因缘,时即时分。因缘者,能生为因,助成为缘。谓五浊不增时,诸有情类,具大威德,好修诸善。盖于彼时,无诸浊恶,其人虽不乐为妙行,而亦自然能行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处因缘,处即处所,谓中国也。人生中国,其性聪敏,志意调柔...
《三藏法数》 / 210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自性妄想,谓妄执根尘等法,各有体性,不相混滥,是名自性妄想。 二、差别妄想,谓妄计色等有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可对之色,有不可见无对之色,是名差别妄想。(可见可对色者,即青黄等色,眼可见,亦可对也;不可见可对色者,即声香味触四者,虽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
《三藏法数》 / 336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究竟退,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二、不究竟退,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墯,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三藏法数》 / 10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繫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於他国。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 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叁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定。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 二、半明半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观烦恼念念不...
《三藏法数》 / 218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叁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名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圣,正也。舍凡性,入正性,故名为圣。贤首宗立为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名异义同也。 一、随信行,行,即进趣之义。谓钝根之人,凭他生解,依信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信行。 二、随法行,谓利根之人,自以智力,依法而行,进...
《三藏法数》 / 328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弥勒上生经曰:「佛告优婆离:弥勒先於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生,劫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家本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伽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凡於僧中说戒授戒等法事,己有事缘,不能出席而於此法事随喜共欲其事之希望,名為欲,此欲意授他出席之比丘谓之与欲,其比丘受彼委托,谓之受欲。出僧中而说之,谓之说欲。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新曰异熟。旧曰果报。果报者,吾人今日之境界。為对於过去世业因(不善不恶也)之结果,故曰果。又為应於其业因而报者,故曰报。然则曰果,曰报,其体為一,总括一切眾生自生至死之间,自己所感受之吉凶事而谓為果报。但分别果报二字,则法华方便品明十如是中,有因缘果报之四,对...
《佛学大辞典》 / 39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於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於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於法而见积集,亦不於法而见散失,是即名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
《佛学大辞典》 / 74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拄身之杖也。毘奈耶杂事六曰:「佛在王舍城鷲峰山顶,有老苾芻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应畜拄杖。闻佛许已,六眾即便以金银等并杂彩物彫饰其杖。俗旅见已,共生嫌贱。苾芻白佛。佛言:苾芻有二种缘应畜拄杖。一谓老瘦无力,二谓病苦婴身。时有苾芻佯作老病而拄其杖,时诸苾芻以缘...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小乘证得佛果,缘觉果及声闻之四果,又大乘证得初地乃至等觉十一地菩萨之分果,佛之满果,谓之证果。证果者,正名无漏之正智也。五灯会元曰:「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忆念受持也。八十华严经一曰:「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智度论四十八曰:「念持智慧,在缘中不令散恼,故名念持。」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以五色之线悬於臂次除病,是婆罗门之法,佛亦為病缘於诸弟子开之。毘奈耶杂事一曰:「六眾乞食,见诸婆罗门以妙香华庄严形体,将五色线繫臂上。六眾亦以五色线繫臂上,入城乞食。诸人见之而讥弄之。佛因制之,言若繫者得越法罪。时有苾芻婴病,诣医问处方。答言圣者取五色线咒之,...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十地寄乘者,谓十地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叁地,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地,寄于出世间叁乘;惟不动、善慧、法云叁地,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叁乘者,声...
《三藏法数》 / 870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譬逆缘即顺缘也。大方等如来秘密藏经下曰:「迦叶!假有人天坠堕於地,堕大地已,还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叶!是眾生等,於如来所,生不善故,堕在恶道。堕恶道已,还缘如来,速得出离。云何名為缘如来?於如来所生慇重心。」大庄严经论二曰:「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得...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南山律宗之意,佛之制戒,有深防与限分之二。制戒本為止业因。业因必由叁毒。凡夫未能了心性,卒然制之甚难,故约於身口二业而制四重。二业既清净,则心自沈静。能见过本。故制四重為道体。是根本制也。更制其餘种类以防四重名為深防。又因过犯尚未穷极,豫加重制,禁微以防着,亦...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於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 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过去世,于罗阅祇城,有长者名曰须檀,大富,多饶财宝、象、马、七珍、僮仆、侍使,产业备足。子名须摩提。其父须檀,奄然命终。须摩提有异母弟,名修...
《佛说兴起行经》 / 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 / 655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叁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见[忍]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着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着。是也。 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二、当...
《三藏法数》 / 15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中有之身,彷徨而求生缘,譬如旅客也。往生十因曰:「形无常住,只有守尸之鬼。神无常家,独跰中有之旅。悲哉冥冥独逝,一人不从。」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事物之待缘而起也。一切之有為法,皆自缘而起者。中论疏十末曰:「缘起者体性可起,待缘而起,故名缘起。」法华经方便品曰:「佛种从缘起。」俱舍论九曰:「诸支因分,说名缘起,由此為缘能起果故。诸支果分,说缘已生,由此皆从缘所生故。」维摩经佛国品曰:「深入缘起,断诸邪见...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俱舍论有六因,成实论因之立叁因:一、生因,法生之时能為因者,如善恶业為苦乐报之因,即六因中之异熟因也。二、习因,如习贪欲而益长贪欲,即六因中之同类因也。叁、依因如以六根六境為所依而生六识,即六因中俱用相应徧行之叁因也。而六因中之能作因,即為四缘中之增上缘,故成...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
《三藏法数》 / 719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於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别教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相应因,应,当也。谓心王与心所共相应,故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故名相应因。(心王,即第八识也。心所,即受想行也。) 二、俱有因,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叁、同类因,同类因,亦名自种因,谓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
《三藏法数》 / 289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一因缘,谓六根為因,六尘為缘也。如眼根对於色尘时,识即随生,餘根亦然,是名因缘。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叁缘缘,谓心心所法,由託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為缘...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叁际,横亘十方也。(叁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
《三藏法数》 / 335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诸变化相,各还本所因处,有八种也。楞严经曰:「佛告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鬱[土孛]还尘,清明还霽,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唯识宗谓识中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我执,第六识对一切之法境,於我法起执。其他前五识及第八识,无我法二执,无能徧计之义云。护法之说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眾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眾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姪,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眾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叁乘圣人达於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眾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触於行住坐卧之缘,对於色声等之境也。即日常之动作。小止观曰:「第二明歷缘对境,修止观者,端身常坐,乃為入道之胜要。而有累之身,必涉事缘。若随缘对境而不修习止观,是则修心有间绝。结业随处而起,岂得疾与佛法相应。(中略)云何名歷缘修止观?所言缘者谓六种缘:一行,二...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五者及见集所断之邪见,见取见,疑,无明,四者。盖十一徧行中,除身边二见者也。俱舍论十九曰:「於十一中,除身边见,所餘九种,亦能上缘。上言正明上界上地,兼显无有缘下随眠。此九虽能通缘自上,然理无...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今生邪婬之咎,於地狱感恶鬼使苦吾身。恶鬼即狱卒也。往生要集上本曰:「狱卒取地狱人,置刀叶林,见彼树头,有好端正严妇女。如是见已,即上彼树。树叶如刀,割其身肉,次割其筋,如是劈割一切处已。得上树已,见彼妇女,復在於地,以欲媚眼,上看罪人。作如是言:念汝因缘,我到...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自外与力,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於内因而言。四缘中之增上缘也。起信论曰:「用重习者,即是眾生外缘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释华严经自十方面者: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叁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释文义。出华严大疏一。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叁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