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条搜索结果

共比量

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昆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微聚

色聚之极小者。盖无单一极微而生之物,欲界之物质,其最為单纯者,為能生之地水火风四大极微,与所造之色香味触四境(声,有无不定,故除之),极微等八种之极微,必以聚合俱生為法。因而所谓最小之色聚,称為微聚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始生天有五种相

一、光明覆身相,谓人初生天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相。 二、欲见园林相,谓人初生天时,已见天上所有之物,生希有心,而于园林等则未曾见,故欲见之,而遍看,是为第二相。 叁、见天女生惭相,谓人...

《三藏法数》 / 21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旋一咒

在佛之周围一旋之间,诵毕一次陀罗尼也。摩訶止第二上,明半行半,坐叁昧中,引大方等陀罗尼经:「礼竟,以志诚心悲泣雨泪,陈悔罪咎竟,起旋百二十匝,一旋一咒,不迟不疾,不高不下。」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性

一、定性声闻,因果不易,名曰定性,闻佛声教而得觉悟名曰声闻,谓惟习声闻之因,而证声闻之果,更不进求佛道,是名定性声闻也。 二、定性缘觉,谓因缘生灭之法,觉悟真空之理,故曰缘觉。谓唯习缘觉之因,而证缘觉之果,更不进求佛道,是名定性缘觉也。 叁、菩萨性,菩萨,...

《三藏法数》 / 26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施俱得净报

谓菩萨达性相空,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着于邪...

《三藏法数》 / 22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孤独地狱

又曰孤地狱。非如八寒八热地狱之有定处,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之地狱也。俱舍颂疏十曰:「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餘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餘处。」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心佛

华严十种佛之一。依心成佛,故曰心佛。又心中所现之佛,谓之心佛。又,是心是佛。故曰心佛。华严经五十二曰:「应知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楞严经七曰:「如来无间顶相,无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无量寿经曰:「是心作佛,是心是...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体法

通教之人,不如藏教人依拆色之法,直体达诸法即空无生而入於真空,谓之体法。法华文句十曰:「有体法叁乘人,同学无生断烦恼尽。」四教仪集註下曰:「体法念处等。」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报定不定

四报定不定者,又于前无报中开出四种也。 一、时定报不定,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叁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叁时者,谓现报、生报、后报也。) 二、报定时不定,谓业力定故,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叁、时报...

《三藏法数》 / 19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出家二戒

一、十戒,谓一不杀、二不盗、叁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着花鬘衣、八不听歌舞、九手不捉金银财宝、十不过中食。此十戒是初出家沙弥所持,是为出家十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 二、具足戒,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谓...

《三藏法数》 / 40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玄门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大

在显教,六大之空不净也。在密教,六大之圆融无碍也。嘉祥仁王经五曰:「作六大,四大空识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种发心

无量寿佛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叁种心,当得往生。(彼国者,西方安养净土也。) 一、至诚心,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 二、深心,谓求无上佛果,必须心契深理;欲契深理,必须厚种善根。涅...

《三藏法数》 / 19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事因缘所生之事相,二、理万法之实性也。诸宗之法,各分此二,如天台一家,以占察经所说唯识实相之二為事理之二,唯识為事,实相為理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经疏曰:「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应文

讳允炆。明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即建文帝也。燕王迫金川门,帝将自尽。王鉞曰:先帝升遐时,附一篋,命临大难时发之。即进一红篋,封锁甚严。帝碎篋之,内有度牒叁叶,一云应文,二云应能,叁云应贤。并有袈裟,帽鞋,剃刀及白金十锭。帝曰:命也。即令程济祝髮,改名应文...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乾慧地

叁乘共十地之第一地。其智慧乾燥而未淳熟,故云乾慧。大乘义章十四曰:「虽有智慧,未得定水,故云乾慧。又此事,未得理水,亦名乾慧。」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业

五趣之业与不定业也。一地狱业,為十恶业之上品者。二畜生业,為十恶业之中品者。叁饿鬼业,為十恶业之下品者。四人业,為散善之下者。五天业,散善之上者,感欲界之六天,八禪定业,感色无色界之八天处。六不定业,微善下恶,受业不定者。见成实论六业品,大乘义章七。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灯明

神佛前所奉之灯火也。六种供具之一。以标佛之智波罗蜜。菩萨藏经曰:「百千灯明懺悔罪。」无量寿经下曰:「為世灯明最胜福田。」同净最疏曰:「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羂索经十九曰:「如是真言,叁徧加持灯明,献供养之,持法者,蠲诸暗障。」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生门

诸法无生之理也,此无生之理者,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五之叁曰:「无生门,能通止,到因至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净名叁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而无生為始(法自在菩萨之入不二门)。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此证无生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心叁智

叁智於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得一切智,修假得道种智,修中道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叁,次第发得叁智。而在天台圆教,则叁融於一心,故即所发之叁智,亦同时於一心证得,无前后并别云。原出大智度论二十七,彼文自為问答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覆油鉢

优婆毱多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金刚九喻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叁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叁、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818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叁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根清净

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华严五教止

一卷,唐杜顺说。又名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说华严五教之止法门者。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后得智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

《三藏法数》 / 298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道无為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十二因缘

一、剎那。是於剎那立十二支也。谓剎那之顷由贪行杀,有具十二支者,盖贪是无明,思欲行杀,思是行,了别所杀之人,及其诸境之事,是识,与其识俱之色想行叁蕴,是名色,名色是总,六处是别,别必在於总住,其所住之法即是六处,意处虽属於过去而原為六处之摄,故说名六处。六处是...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慧文

北齐慧文尊者,姓高氏。阅大智度论一心叁智之文,即依此以修心。谓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此若成,证一心叁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又阅中论因缘所生法句,恍然大悟,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以心授南岳,故...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天台叁

谓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即照了之义。达一念之心,即具叁谛之法也。若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心假,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若心中,则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谛。此之叁,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叁用,所谓一心叁也。 一、空,空者,离性离...

《三藏法数》 / 400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华严时

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叁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行愿胜义菩提心

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為行愿,胜义,叁摩地叁种。第一起利益一切眾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餘有情界,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圆修

在台家圆教,同时修空假中之叁也。又圆满修万行也。圆觉经曰:「圆修叁种。」元照弥陀经疏上曰:「万行圆修,最胜独推果号。」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毛道

又曰毛头。凡夫之异名。谓凡夫行心不定,犹如轻毛之随风而东西也。然依梵本则有婆罗Bāla,缚罗Vāla,之二音。婆罗為愚之义,缚罗為毛之义。古译人误婆罗為缚罗。译為毛。不知婆罗宜译為愚夫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金刚经云毛道生,今云愚夫生,梵云婆罗(去声),此云愚夫,本错云...

《佛学大辞典》 / 41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四根

眼等五根与忧喜等五受,及男女意命四根也。仁王经下曰:「復十四根,所谓五情五受男女意命等,有无量罪过故。」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华严宗叁

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法界者所之境,叁者能之心也。一、真空,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為空。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摩訶止

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境

台宗於法,立所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难

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叁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

《三藏法数》 / 1174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说法四谤

一、定有是增益谤,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 二、定无是损减谤,定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言真如决定是无者,则成损减谤也。 叁、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

《三藏法数》 / 212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南謨阿梨耶婆卢枳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訶萨埵婆耶

Nama āryāvalokiteśvar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大悲咒之首,归命於自在菩萨之语也。总為莲华部之归命句。南謨者归命,阿梨耶者圣,婆卢枳帝者,烁鉢罗耶者自在,菩提萨埵婆耶者菩萨,摩訶萨埵婆耶者摩訶萨。即归命自在菩萨摩訶萨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缘乘

叁界唯心无於心外缘法者,以行菩提之道也。大日经疏二曰:「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叁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如梦幻泡影

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此中有六喻,称為六喻般若。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轮叁摩地

地等五轮之叁摩地也。尊胜轨明二种:一正报,一器界。正报如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治魔法

凡治魔障者,或念叁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九之二。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净土之事,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衣钵

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种发相

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 一、明利心中觉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攀缘念念不住,叁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定。此为明利心中觉发相。 二、半明半昏觉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烦恼念念不...

《三藏法数》 / 21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种

天台所立心之法规,有叁种:一、託事,又名歷事,事相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也。如王舍城為心王,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故云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释中之心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不二

法性寂然為止,寂而常照為,止如明镜止水,如明镜止水影现万象,故止与者,不二一体也。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止不二,境智冥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法门

具名大乘止法门,四卷,陈南岳慧思,说其心要,立五门:一止依止,二止境界,叁止体状,四止断得,五止作用,后更示礼佛止,食时止,大小便利止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篇

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释尊成道已,起金刚座,菩提树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树亦经行。」文句五上曰:「感树恩故察,念地德故经行。」嘉祥义疏四曰:「有人言:此是随从世法,即世界悉檀也。世人思惟凡有二种:一物思惟。二经行思惟。今随从世法,亦作此二也。」玄赞四曰:「树喜...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义欢喜

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大姊

优婆夷之通称。涅槃经一曰:「汝等诸姊,諦。」行事钞下叁之四曰:「善见云:唤婢為大姊,不得云婢。」同资持记曰:「既已出家则非所属,故加美饰不復本名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事降生

佛于兜率天宫,将欲降生,先五事而后托胎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一、诸众生熟与未熟,谓如来将欲降生,先众生根机,熟与未熟。以此土众生根机成熟可度,故现降生也。 二、时至未至,谓如来将欲降生,先众生可度之时至与未至。以度生时至,故现降生也。 叁、...

《三藏法数》 / 309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二业

一引业,於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 又定不之二业:一定业,定受苦乐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叁种。二不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切法空

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訶萨,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转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是说一切法真如实相之状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瓔珞经所说六种性之异名:一住,二行,叁向,四地,五无相,六一切种智。见[六种性]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浴圣

禪家洗浴圣僧像之法也。安置僧堂中央之像,总名圣僧。然其像不定,若大乘之寺安文殊,小乘之寺,安憍陈如或宾头卢或大迦叶或须菩提。见象器笺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叁昧,心行正直,故名叁昧。 一、有觉有叁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叁昧。(空、无相、无作,即叁解脱门也。)...

《三藏法数》 / 22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禪定

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道场

真言行者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平等

又云叁叁昧念叁平等也。即入我我入。见[叁平等]条。又,行者正念诵之初,作入我我入之,谓之叁平等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普眼

世音之慈眼普一切眾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自在。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同十曰:「以此普眼而眾生,故名自在者。」 又一具一切云普法,普法云普眼。宗镜录九曰:「以是圆满之宗普门之法见普法,故名為普眼。(中...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周行慈

五停心中第二為慈悲,是使多瞋之眾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為七种,以叁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徧,於怨亲周徧平等也,又周徧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叁、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九心轮

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大形

地大為方。一切形中四方均等之貌,有安住不动之势力。故维持诸法而使止住,是為方形。次水大為圆。圆形者,轮圆具足不住一性之形也。盖水於一切法中,形体不定,随器而為种种之形者也。故其形相為圆。次火大為叁角。叁角者,炽盛猛利之形也,其故如剑戟等,猛利能破坏一切事物,且...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南謨阿梨耶婆卢枳帝烁鉢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訶萨埵婆耶

Nama āryāvalokiteśvar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大悲咒之首,归命於自在菩萨之语也。总為莲华部之归命句。南謨者归命,阿梨耶者圣,婆卢枳帝者,烁鉢罗耶者自在,菩提萨埵婆耶者菩萨,摩訶萨埵婆耶者摩訶萨。即归命自在菩萨摩訶萨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鎧庵

吴克己,字復之,号鎧庵。幼颖悟,学无所不通。忽患目疾,以人劝念圆通道大土之号,使癒。於是深信佛法,读楞严至空生心内犹云点太清,豁然发蒙。尝读宗镜录。宝积曰:此书无规矩,不如读止。日夜使悟境二字。果有悟人。嘉定七年冬,终於宝山。以僧礼荼毘。寿七十五。所着有法...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迦叶

梵语迦叶,华言光波。谓身光炎涌映余光故也。毗婆尸佛时,叁人共立刹柱,以是因缘,感报遂为兄弟。(梵语毗婆尸,华言胜。) 一、优楼频螺迦叶,梵语优楼频螺,华言木瓜林;谓其居处,近于此林,故以名之。将护四众,供给四事,令无所乏,最为第一。(四众者,一比丘、二比丘...

《三藏法数》 / 251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广大智慧

世音菩萨五智之一。中道实相理之智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清净,广大智慧。悲及慈,常愿常瞻仰。」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人十二因缘

叁人者,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虽同十二因缘,然随智浅深,法成高下,故有叁种之异也。 一、下智故得声闻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声闻之人,用体空之智,初十二因缘生,次十二因缘灭。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证真空之理,是名下智故得声闻菩提...

《三藏法数》 / 401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白槌

又曰白椎。凡鸣槌而白事者,皆是白槌也,然禪林独於开堂称為白槌,乃鸣槌一下,息静群喧,方白於眾,谓法筵龙象眾,当第一义。称之曰白槌,其次长老之对说终。白椎之人,更槌一下,白諦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是曰结槌。祖庭事苑八曰:「白槌,世尊律仪,欲辨佛事,必先秉白,為...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螺髻梵王

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遍计所执

法苑义林章一末曰:「略有五重:一遣虚存实识,徧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此法相宗万法唯识之理,自麤及细,立五重中第一重遣虚存实之唯识也。遣虚存实者,叁性中徧计所执性体性空无而...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护符

书真言种子等之秘符,持之则常為神佛加持护念,避一切之疾病危难等,蒙长寿增智之利益云。密教说种种之符。叁种悉地轨曰:「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比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一字入於五臟,万病不生,况修日。」秽迹金刚禁百变法门经说神变之符四十二曰:「秽迹金刚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圆仁

日本人。曾入唐,礼五臺山。逢志远法师,写得台家诸书。又就元政阿闍梨,义真阿闍梨,玄法寺法全阿闍梨等传受两部曼荼罗之大法。又就智者八代高弟醴泉寺宗颖受止。住长安六年始归国。寿七十一寂。諡曰慈觉。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难陀跋难陀

Nanda-u ananda,摩竭陀国兄弟二龙王之名也。法华文句一曰:「难陀此云欢喜,跋难陀此云善欢喜,兄弟常护摩竭陀国。」法华经光宅疏一曰:「难陀者译言欢喜,跋难陀者為善欢喜也,变為人形,佛边听法。於人有染润之恩,见人皆欢喜也。」愚案跋為优波或鄔波或优婆之约音,有小或亚...

《佛学大辞典》 / 445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生死园

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故名為园。往生论註下曰:「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密

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為如来自证之叁密与眾生修行之叁密而辨之,如来叁密者,身语意之叁业,本来平等,身等於语,语等於意,皆徧法界,谓為法佛平等之叁密。然则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声為语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谓之為密者,非秘隐於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為法佛自证...

《佛学大辞典》 / 70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金刚

Vajra,梵语缚曰罗(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罗。译言金刚。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刚石是也。抱扑子曰:「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鐘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虽铁锥击之,亦不能伤。唯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西使记曰:「金刚钻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网经...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迦楼罗

除诸灾害。如迦楼罗鸟除毒蛇之害,其法名迦楼罗。义译谓之微妙。见守护经。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第二月

翳眼之人见第二月,以譬物之似有非有。圆觉经曰:「妄认四大為自身相,六麤缘影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新译仁王经中曰:「不定相待,有无异一,如第二月。」楞严经二曰:「此见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真真諦之理而断见思之惑之空也。二、清净,於既除见思粪秽之清净身,断尘沙之惑之假也。叁、广大智慧,断无明之惑得广大之智慧之中也。四、悲,以上叁眾生,拔眾生苦之谓也。五、慈。以上叁眾生而与眾生以乐之谓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清净...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化仪四教

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缘觉

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十二因缘,或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帝释四苑

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梵华兼举也。须弥山顶是诸天所住之处。有城名曰善现,乃帝释所都。城有千门,严饰壮丽,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其城四隅,有四台,金银等宝所成,甚可爱乐。城外四面,面各一苑,形皆正方,中央各有一如意池,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三藏法数》 / 303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种授记

一种性未发心记,与上之第一同。二已发心记,与上之第二同。叁现前记,与上之第四同。四不现前记,对面说為现前记,於异处遥说為不现前记。五时觉时定记,记时劫之数量名字,并说佛及国土之名字者。六时无量时不定记,总言於无量劫作佛,不委曲辨时劫之数量及佛国之名号者。地持论...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喫素

郑康成礼注曰:「素食平常之食。」汉书霍光传曰:「昌邑王典丧不素食。」注云:素食,菜食无肉也。金史世宗纪曰:「山陵每以朔望致祭,朔则用素,望则用肉。」东京梦华录曰:「有素食店。」剑南集曰:「有素饭诗。」鼠璞曰:「今俗人食叁长月素。释氏智论,天帝释以大宝镜照四部神...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九句因

因有九句之意。谓因於宗同品及宗异品,以关係之有无,而判其正不,有九种之别也:一同品有异品有,二同品有异品非有,叁同品有异品有非有,四同品非有异品有,五同品非有异品非有,六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七同品有非有异品有,八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九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因明...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华严法界

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门,一卷,唐杜顺着。分為真空,理事无碍,周徧含容之叁。说华严法界之门者。清凉释,有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圭峰释有註法界门一卷。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轮辐辟支佛

胎藏界释迦院上行南端第八位之尊。密号曰摧障金刚。四缘觉之一。又曰圆轮辐辟支佛。轮辐者,十二因缘之轮迴而开觉,故名。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论四释

二諦义中曰:「一随名释,二就因缘释,叁显道释,四无方释。」叁论玄义曰:「总论释义凡有四种:一依名释义,二就理教释义,叁就互相释义,四无方释义。」(案叁论玄义第二第叁倒置,一以浅深次第相违,一以违背二諦义之文故也)。叁论大义章一曰:「一依名释义,二因缘释义,叁显...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不定

天台叁种止之一。见[不定]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家所共

世之财物,為王与贼、火、水、恶子等五家之共有物,不能独用之也。智度论十一曰:「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同十叁曰:「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大疏八曰:「我今捨世间所爱之财,五家所共,多诸过患,用贸...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清河人。姓崔氏。自幼出家。闻罗什入关中。輒行师事之。时有「通情则生(道生)融(道融)上首,精难则(慧)肇(僧肇)第一」之称。尝着法华宗要,什见之称快。晚止京师道场寺,敷扬法化。尝判一代教分二教五时之相。是為吾国判教之嚆矢。刘宋元嘉年中寂。着有所辨宗论,顿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法身

宗家所立之法身各异,其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往生要集中本引诸经,明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如来也。盖丈六之佛身,具叁十二相,所谓该种种之德者,為叁身中应身之事,由凡夫之有差别心,作如是耳,若离凡夫之有差别心,自无差别平等之心之,则诸相尽寂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杂想

经所说十六中之第十叁阿弥陀佛与音势至二菩萨叁尊种种变现杂相之法也。天台经疏曰:「普杂何异而為二耶?普作自身往想,称彼境界一一具。杂明佛菩萨神力自在,转变非恒,大小不定,或随物现,故名為杂。」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两重能所

天台山外之异义,以真性而立境,不许以阴妄之念為所。四明尊者十义书通破之,且於指要钞立两重之能所,明阴妄正為所之境。叁千之能智也,犹如槌。不思议境者叁千之妙諦,即所也,犹如砧。此智与妙境相望而立一重之能所。而阴妄之一念,犹如淳朴,何则?以解阴...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不定

不定受业之略。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助道资缘

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餧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叁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性

法相宗所立。一切眾生之机类,分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 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叁、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四、不定性,有二种叁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不定,有佛果与罗...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地动七因

一、令诸魔生怖,魔有多种,故曰诸魔。令生怖者,谓佛成道时,必须地动,令邪魔恐怖,而回正念也。 二、令众生心不散乱,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恭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 叁、令放逸者生觉知,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

《三藏法数》 / 32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歷缘对境

触於行住坐卧之缘,对於色声等之境也。即日常之动作。小止曰:「第二明歷缘对境,修止者,端身常坐,乃為入道之胜要。而有累之身,必涉事缘。若随缘对境而不修习止,是则修心有间绝。结业随处而起,岂得疾与佛法相应。(中略)云何名歷缘修止?所言缘者谓六种缘:一行,二...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二諦

台家叁中空之异名也,空成就,不但成空諦,復以俗諦歷然显现之故,故云二諦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叶莲华

於吾人之肉团心(心臟)想八叶之莲华,示现胎藏界九尊之法也。大日经疏十二曰:「此心之处即是凡夫肉心,最在於中,是汗栗驮心也,将学者,亦於此处思莲华之形。所以者何?一切眾生此心即是莲华叁昧之因。以未能令开敷。故為诸烦恼等之所缠缚。所以不能自了其心如实之相也。...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相违决定

不定之一。叁十叁过中属於因之过失也。立者先具叁支立一宗之时,敌者对之亦立具叁支正反立者之宗者,此时立敌两立,不能生决定之智,故立敌之因,皆名决定相违,為不定因之一,不定因者,谓使宗法不能决定之因,相违决定者,谓立敌之因各决定成立相违之宗也。立敌各决定而成相违...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阿僧

Asaṁga,阿僧伽之略。无着菩萨之梵名。见[阿僧伽]项。性灵集十曰:「阿僧释龙猛之中。」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不定受业

四业之一。受果报而无决定之业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内心曼荼罗

即自灌顶曼荼罗也。又曰秘密曼荼罗。為大日经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所说。其曼荼罗不须弥等,只大海,大海中大莲华中有金刚莲华臺之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智仪轨经

一卷,不空译。先有归命本经二十八尊之颂,次说成就此法之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叁作如理瑜伽,四随法而行修奢摩他毘钵舍那。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宗

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理秘密教

日本台密於密教中立理秘密,事理俱密之二教,华严法华等之一乘教為理秘密,且立大日释迦同体之义。东密不许之也。菩提心义一末曰:「问:仁王经云五千女人现身成佛者,是於佛世闻仁王经而成佛也?菩萨处胎经云:魔梵释女皆不捨身,不受身,悉於现身成佛者,是於无佛世自而成佛也...

《佛学大辞典》 / 486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二兽

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於列子叁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剎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叁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情猿

心情之动转不定,譬如猿猴,故云情猿。慈恩寺传九曰:「制情猿之逸懆。繫意象之奔驰。」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种叁

叁种叁者,谓以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叁种不同也。 一、别相叁,别相叁者,即历别于叁谛也。谓若从假入空,但得真,尚不得俗,岂得中道?若从空入假,但得俗,未得中道。若入中道正,方得双照二谛,是名别相叁。(从假入空者,谓生死之假,入...

《三藏法数》 / 359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慈恩叁

一、有依他圆成之二性為有也。二、空徧计之一性為空也。叁、中诸法以徧计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圆成之故非空,即非有非空之中道也。然此中道有二。对望中道者,如上所云,叁性对望立非有非空之中道也。一法中道者,叁性一一有非有非空中道之义也。其先徧计性為情有...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阿那阿波那

Anā āna,法名。见[阿那波那]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小止

修习止坐禪法要之异名。二卷,天台大师着。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圆觉叁

一、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 二、叁...

《三藏法数》 / 340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助道人法

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住心

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梦中所现无实事,以譬世间之诸法无实性。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梦。為虚妄见。」演密钞四曰:「言梦者寐中神游也,凡人寝寐神识不定。」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定业

定受生死苦果之定业因也。此有善恶之二,善之定业,定受乐果,恶之定业,定受苦果。又善恶之定业,各有叁种,於造善恶业之生,直感苦乐之果,為顺现受业。隔一世而感其果,為顺生受业。隔二世以上而感其果,為顺后受业。已上皆為定业中之差别,此外善恶皆有不定业之一种,业力微弱...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华座

经所说十六之一。想阿弥陀佛华座之相也。无量寿经曰:「佛告韦提希,欲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中略)华叶小者,纵广叁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中略)释迦毘楞伽宝,以為其臺。」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散乱

谓凡夫之心流荡於六尘之境,一剎那亦不止住者。唯识论六曰:「云何散乱?於诸所缘。令心流荡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為业。谓散乱者发恶慧故。」智度论十七曰:「乱心轻飘,甚於鸿毛。驰散不停,驶过疾风。不可制止,剧於獼猴。暂现转灭,甚於掣电。如是不可禁止。若欲制之,非禪...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随烦恼

又曰随惑。俱舍论有二义:一名一切之烦恼。以一切之烦恼,皆随逐於心,為恼乱之事也。二对於六随眠之根本烦恼,而名其餘之烦恼為随烦恼,又对於根本而名為枝末惑。七十五法中除六大烦恼无明之一。五大烦恼及大不善之二,小烦恼之十,不定中之不善睡眠与恶作等十九法是也。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菩萨修十种念处

念即能念之智,身即所念之处,智即能,处即所之境。菩萨于十种法,常自察,是为十种念处也。 一、身念处,身以积聚为义,谓积聚诸根而成身也。菩萨察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皆悉远离;又当从顶至踵,遍其身,而悉无我。是身不净,臭秽可恶。作是时,身...

《三藏法数》 / 874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本

一圆顿止,大师在荆州玉泉寺说者,章安记為十卷。二渐次止,在瓦官寺说者,弟子法慎记,本叁十卷,章安治定為十卷,今之禪波罗蜜是也。叁不定,即陈尚书令毛喜,请大师出而说者,一卷,今之六妙是也。四小止,大师為俗兄陈缄请出而说者,今之修习止坐禪法要是也。见小...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高丽国沙门。吴越王钱俶发币使於高丽,求天台之教乘。彼国使諦齎之,且诫曰:於中国求师问难,若不能答,则夺教父而回。师既至,闻螺溪义寂,善於讲授,往参謁之,一见心服,逐礼為师。尝以所製四教仪藏於篋,人无知者。师留螺溪,一日坐亡。后人见故篋放光,开而视之,则唯此书...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菩萨十施

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

《三藏法数》 / 870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二道

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华座想

同华座。此法非眼识所对之境,為唯於心上想像者,故名曰华座想。经说了曰:「是為华座想,名第七。」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别教四门

别教缘但中之理,而修位位之行业,此有四门不同:一有门,虚妄之色尽,别有妙色,名為佛性也。二空门,如来藏亦空大涅槃亦空也。叁亦有亦空门,双真空妙有也,四非有非空门,但中法性之理,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也,见止六等。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南山叁

四分律宗南山所立:一、性空,阿含经所说小乘之法也。诸法為因缘生,性空无我也。许因缘生之相许為实有而性之空无,故名性空。二、相空,般若经所说大乘之初门也。诸法之相為空也。视為有实之相,尚為凡夫之妄见,如实无其相,而指空华為实有也。此更进而空无诸法之...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圆顿止

略曰圆顿。静止妄念曰止。真智通达曰。由止成。由资止。止不离。故略称止。亦单曰。此止之法有叁种。為渐次不定圆顿。法华所说之法,為圆顿止,天台大师宣说之,章安大师编集之,名為摩訶止。十卷之大本是也。见[止]条。 又(书名)摩訶止,一名圆顿止...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法界叁

法界叁者,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法界即所之境,叁即能。此叁种,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外别有二叁,良以举一即叁,全叁是一,故也。 一、真空,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使见色非实...

《三藏法数》 / 32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好生

唤起註意时所发之语。生者,语助词。介石智明禪师语录小参条曰:「诸人好生听取。」石溪心月禪师语录上曰:「好生。」即其例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各以其法为乘,运出叁界生死,同到真空涅槃,故名叁乘。(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众,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曰声闻。谓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故以此四谛为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

《三藏法数》 / 308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不但空

二乘之人,一切法悉皆空,见但空而不见不空,故名但空,即偏空也。菩萨不但见但空,兼见不空,故名不但空,即中道空也。天台四教中通教之空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不定性聚

叁聚之一。此性或可為邪,或可為正,无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聚,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业者名定性邪聚,凡夫是不定性聚也。俱舍论九曰:「正邪定餘名不定,彼待二缘可成二故。」同颂疏曰:「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餘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圆教四门

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於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见思之假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叁諦相即之假也。二空门。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叁諦相即之空也。叁亦有亦空门,空假相即,故為亦有亦空,是空假相双之中也。四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法界叁

华严宗所立真空,理事无碍。周徧含容之叁也。见[叁]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两业

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眾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羂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我

一切诸法為无我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理事无碍

华严宗所立法界叁之一。平等之真体為理,有為之形相為事。理如水,事如波,即於平等之理而有万差之事,即於万差之事而有平等之理。如此事理交彻真俗圆融之义,谓之理事无碍。见[十玄门]条。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光宅四乘

光宅者,梁光宅寺,云法师也,立四乘教。谓临门叁车,为叁乘,即权教也;四衢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即实教也。 一、羊车,谓声闻之人,以析空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证真谛理,得离叁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者...

《三藏法数》 / 489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金刚

於身口意之叁处在置吽字,吽字变為五股金刚杵之法也。於行法之初修之,灭吾身口意之罪障,使成金刚不坏之身,犹如五字严身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中道

天台叁之一。中諦之理而断无明之惑也。四教仪曰:「从此用中道,破一分无明,显一分叁德。」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字轮

者空而青又杂色也。其详见於秘藏记四等。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衣鉢

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修禪六妙门

六妙法门之异名,佛祖统纪名為不定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称名

称佛名也。诸佛诸菩萨之名,虽尽可称,而通常多称阿弥陀佛之名。往生要集中本曰:「问念佛叁昧為唯心念為亦口唱?答如止第二云:或唱念俱运,或先念后唱,或先唱后念,唱念相继无休息,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又威禪师云:经言:是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教令可称阿弥陀佛。如是...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毗婆舍那叁行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谓以寂静之慧,察根尘内外诸法,令叁昧成就,进趣菩提,故行有叁焉。(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相,相即境也。谓修之时,于此心之中,分别了知叁昧境界之相...

《三藏法数》 / 220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照之义。吾人静止散乱麤动之心,则诸法之理,自得照,谓之。入於此,谓之入。多以為与[入定]同义。自心之寂静一边用之,名為定。自照理一边用之,谓為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渐顿教

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凉以华严经為顿教法华经為渐顿教是也。前之渐顿教者,陈真諦叁藏等以渐顿二教,判一代教。渐悟菩萨,先习小乘,后迴心向大,而学大乘,佛对此机所说之诸经為渐教。鹿园以下之大小乘经是也。此中之小乘為渐教小乘,而大乘為渐教大乘。直...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迦利沙波拏

又作羯利沙鉢那,羯利沙鉢拏,迦利沙般拏,迦利沙婆拏,罽利沙盘,迦利沙鉢拏等。钱量名。译曰贝齿。四百钱。慧琳音义十叁曰:「羯利沙鉢拏,金名也。计直可当四百钱一颗金也。颗颗圆大如江豆也。」同二十九曰:「迦利沙波拏,此云贝齿。」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利沙鉢拏,亦作迦...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灌顶护摩

修於灌顶中之息灾护摩也。其法於初夜已了金刚界灌顶将移於胎藏界之中间,大阿闍梨,自登护摩坛,以金刚界大日為本尊,使受者坐於阿闍梨左侧,西面而修之。或有阿闍梨不自為此而使亲教师為此者,有於四座或二座叁座修之者。其修法,於火天坛请火天,於部主坛,理智冥合之宝生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重法界

华严宗所立叁种之门也。一、理法界,一切诸法,尽為平等之真如。界者性之义也。二、理事无碍法界,诸法即真如,真如即诸法。故界具分与性之二义。事者分之义,理者性之义。叁、事事无碍法界,诸法既具性,则诸法一一復如性融通,而一切事事,悉相融相即。界具性分之二义,...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引业

对满业之语。牵引眾生五趣四生之业也。又名引因,索引业,或总报业。但大小乘解其名义,其说少异。毘婆娑论十九及俱舍论十七等,谓业能引眾同分等,為引业。圆满庄严其同分,谓之满业。是盖引业约因而解,满业约果而解之故,业果相对也。唯识论述记二等,则别有业业相对,果果相对...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自觉悟心

自觉之心也。心地经发菩提心品曰:「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无有二相。自觉悟心有四相,云何為四?谓诸凡夫二种心: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发菩提。诸佛菩萨有二种心:一者真实理智,二者一切境智。」是凡夫...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轻毛

在十信位之菩萨,譬如轻毛。以其於佛道一进一退不定故也。旧译之仁王经受持品曰:「习忍以前行十善菩萨,有退有进,譬如轻毛随风东西。」法华文句二上曰:「六心已前轻毛菩萨,信根未立,其位犹退。」名义集二曰:「婆罗,隋言毛道。谓行心不定,犹如轻毛随风东西。魏金刚云毛道凡...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玄觉

唐玄觉,字明道。温州永嘉人。初精天台之止,常修禪。后至曹溪,一宿而契旨,有一宿觉之名。还永嘉,学者辐輳,号為真觉大师。着证道歌并永嘉集。先天二年寂,勅謚无相大师。见宋僧传八传灯录五。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大色

地大為黄色。是增味之义也。眾色加黄色,则其色必增光。徧於诸色而不违背,不失其性,是即色法之中义也。徧於眾色而黄色不违,故不失本之自体。示坚固不坏之性。如彼字徧於诸意而不失自体,是故黄色為金刚不坏之地大色,本不生及安住不动与黄色相应法尔之道理也。次水大為白色。白...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睡眠

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為睡。五识闇冥而不慟,谓為眠。心所之一。属於烦恼。於五盖中,名為睡眠盖。於五欲中,谓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為性,障染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破相叁昧

百八叁昧之一。一切诸法,悉如幻梦,不见一法之叁昧也。智度论四十七曰:「破相叁昧,得是叁昧,不见一切法相,何况诸叁昧相?即是无相叁昧。」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念佛

五停心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佛之相好而治之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曼荼罗有画作与作之二种:作者内心想之所作,故是為内坛,又云心坛,画作者云外坛。义释十二所谓「若行者或内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曼荼罗座位」之内敷列是也。作之法,种子之字门而成叁摩耶形,叁摩耶形為本尊也。大日经二曰:「次应转明字门而以作本尊形。」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鉤纽

又作勾纽,[革玄]纽。悬袈裟而结合两片者。作轮形,谓之[巾句],垂絛帛為纽,即叁分袈裟之幅於前后处置[巾句]与纽也。然依律则纽之前后相反。毘奈耶杂事七曰:「佛言:為护衣,应安纽[巾句],可於肩上安[巾句],胸前缀纽,纽有叁种:一如蘡薁子,二如葵子,叁如棠梨子。应於缘后四...

《佛学大辞典》 / 574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种还源

还源说六:一,摄境归心真空。二,从心现境妙有。叁,心境秘密圆融。四,智身影现眾缘。五,多身入一境像。六,主伴互现帝网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拙度

济度法之拙者。对巧度而言,以名小乘之法也。止叁曰:「此止虽出生死而是拙度,灭色入空。」同叁曰:「尚不得拙度道果,何有后叁番叁宝四諦四沙门果?」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菩萨五智

一通达智,能觉梦而通达诸法之智也。二随念智,能忆持过去事而不忘失之智也。叁安立智,能建立正行而使他修习之智也。四和合智,一切法随缘和合之智也。五如意智,随意所欲而无不满足之智也。见摄大乘论五。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种缘慈

缘即缘系,慈即爱念。盖言菩萨常以大慈之心,缘念一切众生,令其皆得安隐快乐,故名缘慈也。 一、有情缘慈,有情缘慈,亦名众生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有情缘慈。 二、法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一切法皆从因缘和...

《三藏法数》 / 212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