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地更始,盪盪空虚,了无所有,亦无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优梨聚中。时,诸比丘,中饭之后坐于讲堂,私共讲议:“人命致短,身安无几,当就后世。天人众物无生不死。愚闇之人,悭贪不施,不奉经道,谓善无福,恶无重殃。恣心快志,恶无不至,违于佛教,后悔何益?”佛以天耳,遥闻诸比丘讲议非常无上之谈,世尊即...
《六度集经》 / 1473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第十九地狱品曰:「久受苦已,乃出豺狼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剑树地狱。剑树地狱,纵横五百由旬,罪人入彼剑树林中,有大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着手手绝,着足足绝,身体头面,无不伤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闲居深惟:“众生自始至终,厌五欲者鲜。”过日中后,至向佛所,稽首毕退白言:“唯世尊!吾闲坐深惟:“众生知足者鲜,不厌五欲者众。”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如尔之云。所以然者?往古有王,名曰顶生,东西南北靡不臣属。王有...
《六度集经》 / 1090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法野菩提道场,坐金刚摩尼宝师子之座,有菩萨摩诃萨众周匝围绕,复有十佛刹百千俱胝那由他众听佛说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不思议光王,即从座起,瞻视大会诸菩萨已而白众言:“汝诸佛子,今当谛听!此娑婆世界满一大劫,较量时分,是彼...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618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禪林之语。与通常所言下火同,别曰秉炬者,因秉炬语长,下火语短,下火一人行之,秉炬数人行之。行荼毘式时,秉炬火為法语之佛事也。若用真火,则移刻易烬,故刻木炬涂朱為火之状,或用红绵繒造花着之於炬首,不点火。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察微,志清行净唯归三尊,禀玩佛经靖心存义,深睹人原始自本无生。元气强者为地,软者为水,暖者为火,动者为风,四者和焉识神生焉。上明能觉,止欲空心还神本无,因誓曰:“觉不寤之畴,神依四立,大仁为天,小仁为人,众秽杂行为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由行受...
《六度集经》 / 804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姚兴於长安寺建四个大寺,第一大寺名草堂寺。即罗什译场草堂所在之处。唐昭宗重建之。佛祖统纪五十叁曰:「昭宗勅罗什译经处,重建草堂寺。」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当勤精进听闻讽诵,莫得懈怠阴盖所覆。吾念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名一切度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时为一切诸天人民不可计数而说经法。是时众中有两比丘,其一比丘名精进辩,一比丘名德乐正,共听经法。精进辩者闻经欢喜,应...
《六度集经》 / 856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一、尽智,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智,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叁界受生,是名无生智。(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西方阿弥陀佛之叁昧耶形也。瞿醯经中曰:「其幡竿者端直及长,各於八方去处不远,如法安置。东着白幡,东南红幡,正南黑幡,西南烟色幡,西方赤色幡,西北青色幡,正北黄色幡,东北赤白幡,如是八色,随方而置。」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归命三尊具奉十善,德被遐迩靡不承风,兵刃不施,牢狱无有,风雨时节国丰民富,四表康休,路无怨嗟,华伪小书举国绝口,六度真化靡人不诵。时有梵志,执操清净,闲居山林不豫流俗,唯德是务。夜渴行饮,误得国人所种莲华池水,饮毕意悟曰:“彼买此池,以华奉佛...
《六度集经》 / 733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天人之衣。其量至轻者。瓔珞本业经下曰:「净居天,衣重叁銖。」长阿含经二十曰:「忉利天衣,重六銖。」智度论叁十四曰:「四天王,衣重二两。忉利天,衣重一两。(中略)色界天,衣无重相。」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含多咏味兹焉。 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佉勒国人也,龆龀...
《增壹阿含经》 / 532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圣勇菩萨等造 颠倒垢染苦恼缠盖边际如空,所谓随顺听闻菩萨因行。云何相貌?声闻、缘觉上有可求故云动转,大乘至极安固无动,涅槃止息清净寂默,圆满无对善性无染,力用可求秘因无作,心境暗合粗重无边,力用广大本智发生无间永断。圣性起时凡性已离,上妙闻持舍怖畏义,摄藏最...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463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音之大者,譬之於海潮。又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悲之音声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法华经普门品曰:「梵音海潮音。」楞严经二曰:「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眾。发海潮音。徧告同会诸善男子!」长水之义疏曰:「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闻物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沙门:“往昔有国名波罗奈,王有太子,名曰墓魄,生有无穷之明,过去现在未来众事,其智无碍,端正晖光,犹星中月。王唯有一子,国无不爱,而年十三,闭口不言,有若喑人。王后忧焉,呼诸梵志,问其所由。对曰:“斯为不祥也,端...
《六度集经》 / 972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圣勇菩萨等造 爱乐希求无上智力,运载有情殊胜彼岸,第六意识勤修智道,诚实布施求根本行。是处究竟制度法义,听闻亡相修布施法,蕴集清净殊胜智力,净觉有情无碍神足。圆满闻持具足力用,道行福缘最上胜行,寂静了知圆满施法,有情卒暴缠缚境界。四种梵行希求发起,生类因缘无...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6332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八宗之一。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詮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諦相品之意。又名普為乘...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生身,生身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身也。 二、法身,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 60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菩萨守戒行净,积功累德,遂获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游处舍卫国。天龙鬼神、帝王臣民靡不归宗,虫道邪术值佛影隆,犹日明盛萤火隐退。贪嫉之兴,不睹亡身之火,邪党构谋,劝女弟子名曰好首,以毁天尊。国人未获真谛者,有沉吟之疑,心疑诸沙门,王亦怪焉。蛊道贪浊,...
《六度集经》 / 1918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一、如来所应供养,谓如来出现世间,咸欲利乐一切众生,于天人中,最尊最上,不降伏者而降伏之,无救护者而救护之,未度脱者而度脱之,以是因缘,一切天人所应供养。 二、阿罗汉所应供养,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而能利益有情,为世福田,以是因缘...
《三藏法数》 / 186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断断,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 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 叁、随护断,谓于无漏真实叁昧相中,随顺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四、...
《三藏法数》 / 144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
《三藏法数》 / 371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智度论四十曰:「时劫名华积,佛皆号觉华。」 又(譬喻)譬真觉於华。觉者智慧也,智慧之开,如华之开。长阿含经曰:「受法而能行,觉华而為供。」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圣勇菩萨等造 智慧清净无我慢众,有善友力除颠倒行,增上德行胜义根本,难行净施最上无诤,精舍安住能断贪欲,颠倒支分意出染缚,寂静妙理如是求证。名色如如湛然安住,胜义德行真实无诤,善净智慧迁变自在。无彼时分如是自性,胜义无诤随顺智慧,寂静妙理德行无缚,病患之因处...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743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佛告阿难:“我今于此大众之所,略说造塔所得功德,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假使以四天下满中所有草木丛林,皆为人身,彼一一人发心修行,随其所证或有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及缘觉果。时有长者以净施心长时供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尽其形寿令无所乏,至灭度...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454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维摩詰,借师子座於须弥灯王佛。维摩经不思议品曰:「过东方叁十六恒沙国有世界,名為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於是长者维摩詰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叁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使来入维摩詰室。」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 109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圣勇菩萨等造 心意自在义利圆满,持戒清净安住律仪,彼此希求无烦恼障,意地支分寂静止息,此名色相五蕴为性,如是心等欲求无诤,福德善利寂然圆满。如是灾祸其数有三,四大五蕴迁变。寂静安乐善妙自性,菩萨增上。是大有情自在有力,禅定心寂意识无动,如是闻持普能运载,根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3294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禪之公案。殃崛摩罗入城托鉢,到一长者家,值其妇產难。长者告曰:沙门是佛弟子,有何方便,救我家產难?殃崛返白佛,以佛教,使子分娩。见会元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中有大国王,名曰尸毗,所都之城号提婆底,地唯沃壤人多丰乐,统领八万四千小国,后妃采女其数二万,太子五百,臣佐一万。王蕴慈行仁恕和平,爱念庶民犹如赤子。是时三十三天帝释天主,五衰相貌虑将退堕。彼有近臣毗首天子,见是事已白...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060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四姓家遭宿命殃,贫窭尤困,草衣草席,菜糜自供;虽为极困,足不蹈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众邪不能染其心。朝禀暮讲,经戒不释于口,世尊所叹,众智所敬,虽衣食不供于身口,奉养圣众,随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忽一日。诸...
《六度集经》 / 507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香醉山五髻乾闼婆王宫。彼有种种鼓乐弦歌出微妙音。 尔时世尊处大殿中。与诸菩萨摩诃萨众俱。复有诸大圣众皆来集会。所谓有学无学诸声闻众。并无量无边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复有无量无边成就持明持金刚者。金刚手及忿怒王持明...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2589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罗什门下四哲之一。初以老庄為心要,尝读老子嘆曰:美则美矣,未尽善也。后读旧译之维摩经,欢喜顶受,始知所归,自此出家。闻罗什至姑臧,自远从之。乃什至长安,姚兴命僧肇,僧睿等入逍遥园,评定经论。着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以尽玄微,见者莫不称嘆。晋义熙十年没於长安,...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叁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叁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译曰命天。长命之天也。楞严经二曰:「王言:我生叁岁,慈母携我,謁耆婆天。」长水疏曰:「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天神。子生叁岁,即謁彼庙,谢求得也。」此天為帝释天左右之侍卫。长阿含经曰:「释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大天子,随从侍卫。何等為十?一名因陀罗,二名瞿夷...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在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於鸿臚寺。遂取寺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间,俱重修。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叁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尔时世尊游化居止摩竭陀国王舍城中,将诸弟子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彼国王名洴沙王,禀性仁贤久植德本,已证初果得不坏信,奉佛之心倍加隆厚,常以上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如来及比丘众。是时国中先有外道六师之徒富阑那等,久在王境宣布邪教,诳惑民庶信服者众,王...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2718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圣勇菩萨等造 真实善净如是德行,染缚相尽获得安乐,如是胜义平等皆尽,发生布施圆满止寂。修胜义因殊胜有力,止息烦恼力用自在,作秘密行自在诚谛,炽然修因名色无坏。彼十善行烦恼不生,能持自性清净有力,时分之法随顺寂静,王者修崇道德无尽。相应力用修布施行,究竟善净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444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訶迦叶欲结集叁藏,议言谁能结集毘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圣勇菩萨等造 处大如海无智难测,静住真实无瀑流行,是处有我全无悲导,损坏布施乱起言说。无实寂静增上修因,荷负有力运转无尽,痴迷灾祸无真实因,获胜妙报种种相貌,处无止息何能运载,是处最上清净无比。菩萨上妙最胜支分造作无尽,随顺坛法清净供养,秘密之咒更无过上。有...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521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对小乘之叁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叁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缘,谓须弥山,佉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阤罗山,伊沙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
《三藏法数》 / 564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沙门闲居深惟:“世人习邪乐欲,自始至终无厌五乐者。何谓五乐?眼色、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夫斯五欲,至其命终,岂有厌者乎?”日中之后,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立白言:“吾等,世尊!惟世愚者惑于五欲,至厥命终,岂有厌者不...
《六度集经》 / 929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庄严重阁善胜讲堂,与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其名曰:光明幢菩萨、须弥山幢菩萨、宝幢菩萨、无碍幢菩萨、花幢菩萨、净幢菩萨、日光幢菩萨、静正幢菩萨、离尘幢菩萨、世静幢菩萨、地威德幢菩萨、宝威德菩萨、大威德菩萨、金...
《佛说罗摩伽经》 / 13439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3日僧伽尼城北。迦叶佛时偷婆。陷在下方金刚际。佛从天上为母说法。还于此城下。阿难问佛。佛从天下以何为帜。佛言。今当现证。即申手下方。执迦叶佛偷婆出。此偷婆以杂色玉石作偷婆。名僧伽尸。迦叶佛父。名说立婆留言慈造。高三百肘方三里半。本真七宝合。故有七种色。现城即以此偷...
《佛说枯树经》 / 281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6日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俱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黑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下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大楼炭经之略名。六卷,西晋法立译,记世界之成坏者。即长阿含第四分世起经也。隋闍那崛多译之谓為起世经。隋梵摩笈多译之,谓為起世因本经。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圣勇菩萨等造 时分胜因本际如如,十善崇修流转无有,根本知见闻持具足,清净智慧自性真实,听闻相状荷负修作,正解义趣求难得,无边方所寂然安静。比丘远离根本缠缚,布施因行圆满无动,智解增上了知无畏,清净胜因布施无减,寂静边际力用可得。有学相状烦恼止息,无学圣人根随...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2967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女人为罪本 能散于资生 若为彼所伏 于乐则何有 女人多谄曲 常怀于嫉妒 乐造作不善 于业得自在 巧言诳于他 常生和合想 无正念思惟 喜赞于欲事 彼暂生柔顺 后则多刚狠 虽珍异庄严 于恩曾不念 设百千众生 咸生于爱乐 自性无有常 犹如彼飞电...
《诸法集要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2340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净居天中。与诸天大众净居天王。伊首罗天王魔醯首罗天王。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及诸天众。宝莲华师子之座而说妙法。逾如日光照明一切。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礼佛足已整理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罗尼。名不空罥...
《佛说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 / 4525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有二:一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称。一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唐宝思惟译。此二為同本,校量数珠之体质而以菩提子為至极者。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忉利天帝释宫中善法堂会。而于是时忽有阿素啰王。与诸眷属部领兵众。各各身被甲胄手执器仗。前后围绕来相战斗。讨伐忉利天宫。尔时帝释天主与诸天众。身严宝铠执持器仗与之共战。时阿素啰王兵众得胜。忉利天众退败怖散驰走。 是时帝释天主。隐天主容仪现...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 2214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叁十种外道中有建立净外道与不建立无净外道两种,是曰建。爪者,长爪梵志,外道名。大日经疏二曰:「建立净,不建立无净等。种种宗计,皆不相应。乃至长爪梵尼诸大论师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天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祖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於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於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於尔时住於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於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繫...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Udāyīn,又作乌陀夷,鄔陀夷。人名。译曰出现。法华经义疏九曰:「优陀夷,亦乌陀夷,此云出也。」唯识述记七本曰:「鄔陀夷,此名出现。日出时生,故以名也。」佛本行集经五十二优陀夷品曰:「长者优陀夷。」 又(经名)出於顺正理论十二,依人而名经者。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Śāri,鸟名。 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见[舍利弗]条。 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鎦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叁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髮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法性身,法性即法身也。谓此法性之身,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身菩萨,是名法性身。 二、生死身,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身。
《三藏法数》 / 116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复次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复何名为如来语密语业清净。所谓如来于昼夜中。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昼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间。如来未尝宣说一字亦无诠表。何以故。以佛如来常在三摩呬多故。如来亦无出息入息若寻若伺。以无寻伺故。所出语言离诸邪妄。而...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695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汝等谛听!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当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何等五法?一、贪欲;二、瞋恚;三、昏沉睡眠;四、掉悔;五、疑。此五盖障应当除断。 何等七法?一、择法觉支;二、念觉支;三、精进...
《佛说清净心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282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6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略。又,中略曰般若心经。宋史艺文志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俗亦简称心经。」说大般若精要诸法皆空之理。餘详[般若心经]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本站介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白佛言。惟愿世尊。神力加持令此正法于后时后分后五百岁。阎浮提中广宣流布。佛言。秘密主。我有密护正法秘密大明章句。汝能记念不。是章句者。我昔曾于宝月如来所亲所听闻。金刚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记念。佛言。秘密主。汝今宜应为此众会。密护正法令...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925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僧具之一。世所谓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处,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释氏要览中曰:「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是亦一说也。然比丘之百一资具及曼陀罗诸尊之器仗,无见类於如意者,盖是始於支那也。佛祖统纪智者传曰:「南岳手持如意,临...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少寡守节,归命三尊,处贫乐道,精进不倦,蠲除凶利,卖膏为业。时有沙门,年在西夕,志存高行,不遑文学,内否之类谓之无明矣。礼敬有偏,终始无就,分卫麻油以供佛前,独母照然,贡不缺日。有一除馑,稽首佛足,叉手质曰:“斯老除馑,其虽鲜明,戒具行高,...
《六度集经》 / 504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当谛听。我有六字大明王陀罗尼。乃是过去无量诸佛。为诸大士之所宣说。阿难。我今复为汝等及末世有情。宣说是陀罗尼。当使有情。于未来世。得此陀罗尼者。而得大利。 尔时阿难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709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Śuddhi anthaka又Kṣudra anthaka,又作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迦,周梨槃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半託迦,翻曰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槃特。后又於路上生一子,名曰周利槃特。槃特者,路之义。周利槃特者,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切诸佛威神恩,诸过去、当来、今现在亦尔。 佛在摩竭提国时,法清净处,其处号曰在所问清净。 始作佛时,光景甚明。自然金刚莲华,周匝甚大。自然师子座,诸佛过去时亦悉于上坐,仪法等无有异。 极相法中,出生极过度已。诸佛身体行,悉等具足,明无所复挂碍。 不可...
《佛说兜沙经》 / 2394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6日缘色声等之六尘也。楞严经二曰:「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长水之义疏曰:「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觉性甚深湛然,譬如海也。楞严经六曰:「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长水疏曰:「觉性周徧,甚深湛然,故如海也。」续入藏经明神宗序曰:「假筏迷津,施航觉海。」 又谓佛教也,佛以觉悟為宗。言海者,喻其教义之深广也。卢思道文曰:「投心觉海,束意玄门。」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御制 大朴既散,有为遂作。名利牵乎代,巧智丧乎真,爱恶攻其性情,因缘坚其染习,内则百虑无节,外则六根竞诱,天理灭而莫知,道源迷而忘返,沦溺苦海,劫尽还初。惟至人了万物之宗,越三界之表,廓独立而不改,遍诸有而常然,故能开导群疑济拔流品。六波罗蜜经者,众法之津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 691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堕,又曰宾头卢突罗闍,宾度罗跋罗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佛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Śaila又作势罗,施罗,译言石,山。玄应音义二十五曰:「世罗鄔波,此云小石也。」俱舍光记八曰:「世罗,唐言山。鄔波世罗,唐言小山。大小不同,故以小标别。」增一阿含经曰:「施罗比丘。」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梵名矩吒檀底之译意。又云施积。十罗剎女之一。形像如天女仙,衣色青,面低伏,前捧香花,长跪而居。為半跏坐。密家以之為西方阿弥陀佛之化身。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有叁译,一北凉曇无讖译,四卷,题曰金光明经。一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曰合部金光明经。一唐义净译,十卷,题曰金光明最胜王经。叁译中此经在最后,而文义周足。但金光明经由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本经各家之註述如下: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阴为我,余四阴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对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极之涅槃為第一义空。小乘之涅槃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叁藏法数四十六曰:「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无有相,是為第一义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名道林,唐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於荆州果愿寺受戒。至京师謁径山道钦禪师而契悟心要。后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禪师。有鹊巢於侧,人又曰鹊巢和尚。元和年中,白居易出知杭州。闻师之道,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菩萨,与五百商人,俱入巨海欲采众宝。入海数月,其所获宝,重载盈舟。将旋本土,道逢飘风,雷电震地,水神云集,四周若城,眼中出火,波涌灌山,众人嚾啼曰:“吾等死矣!”恐怖易色,仰天求哀。菩萨怆然,心生计曰:“吾之求佛,但为众生耳。海神所恶,死尸为甚。危命济众,斯...
《六度集经》 / 421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秘密主。汝可乐说菩萨苦行。诣菩提场降伏魔军。转正法轮。庄严佛土等事。我今欲闻愿为开发。此如是等希有之事汝现证知。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菩萨苦行等事。具有无量功德庄严。假使住世一劫尽其寿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诏译 / 1038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有数本:一罗什所译摩訶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為佛说摩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徧智藏...
《佛学大辞典》 / 911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袈裟名。六祖坛经曰:「朕积善餘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标註曰:「或云:高丽国產,世所珍奇,未见其所由,可重考矣。」东坡全集磨衲赞序曰:「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高丽所贡磨衲赐之。」鸡林志曰:「...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元代所刻之大藏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于汝意云何。地界与众生界孰为多邪。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地界非多众生界多。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众生界多。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乃至普及诸有情界。于一刹那...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485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多所饶益。修大乘者一切众生。谓诸天人虽受天人中乐。乃能亲近无上涅槃最胜妙乐。世尊。有几种法而能随转摄受大乘。复有几法于大乘中而能多作。复有几法于大乘中而极难作。复有几法增长大乘。复有几法于大乘中而为障难。世尊。复以何缘说名大...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4317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Vai 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新云毘富罗。十二部经之第十。译曰方广经。称方正广大之经典。小乘之长阿含经,大乘之华严法华等诸经是也。若对於小乘,则一切之大乘经悉為方广经。大乘义章一曰:「毘佛略经,此名方广。理正曰方,义备名广。若依小乘,诸正為方,言多曰广。」慧...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大比丘众,游化依止王舍大城。是时如来从座而起,步蹑虚空现希有事,足下显出千辐轮相,一一辐间复出八万四千众宝莲华;一一华出八万四千微妙须叶,次第庄严,遍覆十方无量世界。是诸华上各有无量微妙数佛,足下皆现千辐轮文。是时会中净饭父王,见是事已心大欢喜...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2020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唐高宗时於长安立之。佛祖统纪五十叁曰:「唐高宗勅建西明寺大殿十叁所。」稽古略叁曰:「戊午显庆叁年,六月十二日,帝创西明寺成。十叁日帝出绣像长幡,送寺安奉。(中略)七月,詔迎玄奘法师入居西明寺。」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菩萨,位为天王,精存微行,志进若流,每到斋日,乘于马车巡四天下,宣佛奥典开化众生,消其瑕秽,令崇如来.应仪.正真觉.天中之天.众圣中王.道教之尊,可离三涂众苦之原。调达亦为魔天王,行四天下,教人为恶从心所欲,无有太山殃祸之报。行逢菩萨,问曰:“子何行乎?”答...
《六度集经》 / 276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昔者菩萨,为清信士,归命三尊,慈弘仁普,恕济群生,守清不盗,布施等至,贞净不妷,观捐内淫,信同四时、重如须弥,绝酒不饮,尊孝喻亲,以正月奉六斋精进无倦,所生遇佛,德行日隆,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法御.天人师,教化周旋。 时行历市,睹一老翁斗量卖鱼,哀恸...
《六度集经》 / 633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又作祇支。译曰覆腋衣。长方形,自左肩覆右腋者。玄应音义四曰:「竭支或作僧祇支者,皆讹也,应言僧伽鵄,此译云覆腋。若着瞿修罗,则不着僧伽鵄。瞿修罗者,此云圌也,像其衣形而立名也。」资持记中叁之叁曰:「竭支即祇支,相量四方。」Saṁkakṣik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别译阿含经四谓人之老病死衰耗,如四山之压迫。坏山即衰耗山也。文曰:「老山能坏壮年盛色,(中略)衰耗之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妻子丧没,眷属分离,钱财亡失。」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我生已尽,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叁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梵行已立,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
《三藏法数》 / 192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一、正直音,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二、和雅音,谓诸梵天,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犷,是名和雅音。 叁、清彻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
《三藏法数》 / 222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以四马譬四等之比丘。杂阿含经叁十叁曰:「世有四种良马:一第一良马,顾其鞭影驰驱,迟速左右随御者意。二第二良马,以鞭杖触其毛尾察御者意而随其意。叁第叁良马,鞭杖小侵,随御者意。四第四良马,铁锥刺身伤骨然后着路,随御者之叱。比丘有如是四种。」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佛制比丘贮放生器,日常罗漉水囊之生类容之,以放之於泉池河水。未有放生会之事。及天台智者制天台山海曲為放生池,使海上渔人放鱼介於此。放之当為授叁归戒,说大法以结法缘。盖取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救生之事缘也。是為放生会之滥觴。其后天台之慈云四明,盛行之,慈云之金园集...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满所思念得授记已。安慰其心生大欢喜。踊跃庆快前白佛言。世尊。我今勤请世尊降赴我所居止秘密宫中。微伸供养期满七日。并请菩萨声闻大众。愿佛慈悲哀受我请。何以故。世尊。旷野大城中。有多夜叉罗刹鸠盘茶必舍左乾闼婆摩睺罗伽等。异类众生悉住于彼。令...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923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又作婆私瑟搋。婆罗门名。此婆罗门之母丧六子而狂乱,露形驰走,见世尊而还本心,受叁归戒(杂阿含经叁十四,经律异相二十叁)。俱舍论十五曰:「愁毒缠坏。心遂发狂。如婆私等。」俱舍光记十五曰:「婆沙一百二十六曰:如契经说。婆私瑟搋婆罗门女丧六子故。心发狂乱。露形驰走。...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往昔有王名布杀陀王,王顶上忽生疱,自疱生一子。后长大為金轮王,称顶生王。顶生金轮王既征服四天下,遂上忉利天欲害帝释而己代之,不成还下地,困病而死。顶生王者,今之释迦佛是也。俱舍光记八曰:「曼驮多,是王名。唐云我养,是从布杀王顶疱而生,顏貌端正,王抱入宫告谁能养...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託於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於彼五时。见[五味]条。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复次舍利子。时彼菩萨摩诃萨说是偈已。而更前诣最上众佛般涅盘所。头面礼竟涕泪交流。绕百千匝却住一面。复说伽陀曰。 如来于诸有情中 善说最上真实法 我今发起真实心 愿求无上菩提果 佛具大智真实身 今灭度已我不见 志发誓愿等如来 当获殊妙诸相好 我昔曾于俗...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6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一、理入,谓众生深信本有真性,不一不异,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寂静无为,无有分别,因此深信能入于理,是名理入。 二、行入,行即依理起修之行,谓行此行时,心不倾倚,无念无求,安住不动,犹如大地;因行入理,是名行入。
《三藏法数》 / 10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八卷二十四品。隋宝贵天竺叁藏闍那堀多Jñānagu ta(译德志)以自译之一品与前朝之曇无讖Dharmarakṣa译,真諦Paramārtha译之诸品,合為一经二十四品者。故谓之合部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槃。」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普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民赖其休,犹慈子之宁亲也。邻国有王,治法以正,力如师子,走攫飞鸟。宰人亡肉,晨奔市索,路睹新尸,取之为肴,味兼畜肉。后日为馔,甘不如焉。王责太官,宰人归诚叩头...
《六度集经》 / 2198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复次舍利子。有十种称赞之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此称赞法者。谓即有为出离故得有为果。菩萨应当如是布施。即得十种称赞之法。何等为十。一者施食。获得长寿。二者施饮。息除一切渴爱烦恼。三者施诸乘舆。即能获得诸利乐事。四者施妙衣服。即起惭愧之心如获金盖。五者施...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543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此堂在舍卫国。中阿含经四十九曰:「一时佛游舍卫国,在於东园鹿子母堂。」玄应音义十八曰:「鹿子母。梵言蜜利伽罗,此云鹿。磨多,此云母。跛罗裟驮,此云堂。亦言殿也。旧言磨伽罗母堂者,讹略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旧作祇洹、祇树、祇陀林。新作逝多林。逝多,译曰胜。逝多太子之林也。西域记七曰:「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祇陀,讹也。」中阿含经四十叁曰:「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梵Jetavan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界者藏之义,涅槃能藏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涅槃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涅槃界。唯识论十曰:「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复次寂慧。或有天人知彼菩萨降伏魔军。或有天人知彼一切诸恶魔众。不曾来诣菩萨之所。或有天人初知菩萨敷吉祥草就菩提座。或有天人见释迦菩萨处于众宝莲花庄严师子座上。或有天人见其菩萨处于地上。或见菩萨在阿说他树下安详而坐。或见菩萨在波利质多罗树。或俱毗陀罗树。或菩提树...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635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昔者波罗㮈国王太子名迦兰,兄弟二人,父王丧身,以国相让,无适立者。兄将妻遁迈入山学道,止临江水。时,他国有犯罪者,国政杌其手足、截其鼻耳,败舡流之。罪人呼天相属。道士闻之怆然,悲楚曰:“彼何人哉?厥困尤甚。夫弘慈恕己危命,济群生之厄者,斯大士之业矣。”投身于水荡...
《六度集经》 / 657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无心,谓无分别识心也。非全无心,但分别识心不行,故言五位无心也。 一、睡眠,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二、闷绝,谓诸众生,惊倒闷绝,六识昏昧,见闻觉知,一时顿息,是名闷绝无心。...
《三藏法数》 / 256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於自心内也。此一品為譬喻品中第二之领解段。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法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悟其意,世尊為於上譬喻品广引叁车一车之譬,而说会叁归一之旨。於是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连四大声闻,始领悟其旨,欲...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信解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小乘之大眾部立四藏。加杂藏也。杂藏者诸大乘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叁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谓阿含、阿毘曇、毘尼、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阿难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藏教...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