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条搜索结果

大乘

慈恩大师窥基,為大乘家之泰斗,故尊之曰大乘基。宋高僧传窥基传曰:「慈恩寺传中云:奘师龙朔叁年,於玉华宫译大般若经终笔,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奉表奏闻。(中略)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琮不全斥故云大乘基。」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摩訶耶那提婆

Mahāyānadeva,译曰大乘天。印度人称玄奘叁藏為大乘天。西域记十二曰:「印度学人咸仰盛德,既曰经笥,亦称法。将小乘学徒号木叉提婆(唐言解脱天),大乘法眾号摩訶耶那提婆(唐言大乘天)。」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求不得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止观

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慧思说。说止观二门之深义。唐末经典,流散海外,咸平叁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為作序。见佛祖统纪二十五。明智旭释之曰止观释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一卷,马鸣菩萨集。宋日称等译。尼犍外道诣大乘学者所,问无我之义,大乘学者為说无我之义,有偈颂。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海中娑伽罗龙王宫庄严道场。与大比丘众七千五百人俱。并诸得大智慧菩萨摩诃萨。自十方世界皆来集会。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誐噜拏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亦来集会。 尔时世尊见彼一切大众来集会已。告娑伽罗龙王言。龙主。观...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 391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教王经

有叁部: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叁卷,唐不空译。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唐不空译。一、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叁昧大教王经,叁十卷,赵宋施护译。此中常称為教王经者,指不空译之叁卷。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寺宾头卢為上座

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為上座,后依不空叁藏之奏请,以文殊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於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使

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内凡

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叁贤位為外凡。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為内凡。大乘之行位,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已上之叁贤位為内凡。天台之六即,观行即以前為外凡,相似即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金刚理趣经

大乘金刚不空真实叁摩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同性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大摩罗耶精妙山顶摩诃园林华池沼边大持咒神所居止处人不能行最得道者所居之处。共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摩诃声闻所作已办。已过一切凡夫之地。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连。与如是等诸大声闻...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7131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大乘无量寿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同会坐。尔时世尊。告曼殊室利童子。曼殊上方有世界。名无量功德聚。彼土有佛。号无量智决定王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为众生开示说法。曼殊谛听。南门浮提人皆短寿。大限百年。于中夭...

大乘无量寿经》 / 528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八人地

通教十地之第叁地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地。」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叁本曰:「内心涉境,说名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义叁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於叁世也。...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窗一猿

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獼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獼猴徧歷,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為正义。六窗一猿,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谓於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諦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為疑?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於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為是人為非人等。...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密严经

具名大乘密严经,前后有两译,前译為唐之地婆訶罗译,叁卷,后译為唐之不空译,叁卷,佛住出过叁界密严国有金刚藏菩萨,问佛第一义法性,佛答以如来藏不生不灭。次对金刚藏菩萨诸士,开说如来藏阿赖耶识等大乘法相。一经始终,皆係此说。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断肉

佛於小乘律,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律,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律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女有五障

法华经中谓舍利弗不知龙女是大乘根器,宿习圆因而得成佛,以为例同报障女流,故说女人有五种障也。然说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当发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也。 一、不得作梵天王,谓梵天因中,修持戒善,得获胜报,而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则不得作梵天王。 二...

《三藏法数》 / 378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沓婆迴心

沓婆罗汉迴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律之大乘,五证之一也。见[五义分通]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门也。法相之叁时教,第二时空教已上也。叁论之二藏教,菩萨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上也。华严之五教,始教已上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缘大乘心已上也。参照[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论释

释无着之摄大乘论者。有二本:一為世亲菩萨作,一為无性菩萨作。前之一本有叁译,一為陈真諦译,十五卷,二為隋笈多译,十卷,叁為唐玄奘译,十卷。后之一本,唯玄奘译,十卷。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无上法

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於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於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為后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金刚萨埵仪轨

大乘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律仪

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华严时

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叁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佛灭度后,阿难结集如来所说经法。以此八藏,类摄无遗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胎化藏,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经。是也。 二、摩诃衍藏,梵语摩诃衍,华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说法华、涅槃、华严等诸大乘经。是也。 叁...

《三藏法数》 / 366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业

一身业,作於身者。二口业。说於口者。叁意业,思於意者。此叁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种,意业唯為实之一种。身业之假法,為取捨屈伸等身形之表色,摄於色处之中。语业之假法,為音声之屈曲,摄於声处。小乘立之為实之业体。身语意叁业之实法,為意识相应之思...

《佛学大辞典》 / 696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摩訶止观

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虚空无為

叁无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為虚空,二无為虚空也。凡现於无色像所者,是有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為虚空也。有為虚空者有分限,有生灭,属於眼识之所见。因是称此為空界之色,為五蕴中色蕴之所摄,六大中空大之所摄。是有為无常也。无為虚空者,无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

《佛学大辞典》 / 51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神力

楞伽经云: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听受问义。(建立,犹加被也。) 一、现身面言说神力,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入于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力等者,由佛神力加被,...

《三藏法数》 / 27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声闻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猒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叁、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

《三藏法数》 / 236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二

尔时世尊。告尊者护国言。有四种法。于诸菩萨而为缚法。何等四法。一者轻慢他人。二者于世间事方便趣求。三者散乱用心如行险难。四者于其眷属一心贪着。如是四法。为菩萨缚。复说颂曰。 若行轻慢于他人 方便唯求世间事 散乱如行险道中 如象陷身深泥里 于自眷属生爱着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5492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悟真理谓為入。大乘义章一曰:「证会名之為入。」 又解知事物曰入。无量寿经上曰:「入眾言音。」净影疏曰:「入谓解也。」 又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如十二入。新译言十二处。大乘义章八末曰:「根尘互相顺入亦名為入。」止观五曰:「入者涉入。」 又二入见本条。十二入...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人四依

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众中。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乘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义。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云何说有哀啼戏笑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生。是我所疑。愿赐除断。 如来所言。身与本性。有无云何。佛言外道。谛听谛受。...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 125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龙树四教

龙树菩萨以四门判释经论,是曰龙树四教:一有门,谓四阿含经等,说一切因果皆实有者。二空门,谓般若经等,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眾生之情执者。叁亦有亦空门,谓深密经等诸大乘经,说性空相有者。四非有非空门,谓中论等双破有空者。见华严经疏钞六。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逆

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於理,故谓之逆。是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叁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相

表彰有為法之事体者有四:一生相,起事物也。二住相,安事物也。叁异相,衰事物也。四灭相,坏事物也。有此四相者為有為法。无此四相者為无為法。俱舍论五曰:「颂曰:相,谓诸有為生住异灭性。论曰:由此四种是有為相,法若有此,应是有為。与此相违是无為法。此於诸法能起名生,...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止观法门

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南岳慧思,说其心要,立五门:一止观依止,二止观境界,叁止观体状,四止观断得,五止观作用,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止观。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空行

修空法之行。空法有大小浅深,以為大乘小乘菩萨声闻之别。涅槃经一曰:「為欲利益安乐眾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

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 太子汝当知 莫著于迷醉 于此险难中 勤求于出离 如佛所说言 若离迷醉者 此人大勇猛 善行于律仪 清净无瑕秽 所见诸众生 心生慈愍行 成佛当不久 过去一切佛 现在及未来 皆从众善生 远离贪瞋痴 饮食及衣服 金银摩尼宝...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4356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為大小乘通说之法门,位於大乘所说八识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称為前六识。此六识在欲界,六识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识,无鼻舌之二识,又第二禪天以上...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眾生心

一切眾生所有之心也。起信论曰:「摩訶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眾生心。」眾生心有真妄二者,依严家则以真心為大乘之体,即如来藏心也。义记上曰:「眾生心者出其法体,谓如来藏心。」依台家则以妄心為大乘之法体,所谓介尔阴妄之心是也。依相宗...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大苾刍众五十万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余烦恼。安住寂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辨。舍诸重担得大善利。诸有结缚皆悉已尽。正智无碍诸心善寂神通具足。复有菩萨摩诃萨众。皆得不退转地一生补处。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434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十六心见道

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為修道。然小乘之曇无德部,成实谓十六心為见道。是台家四教仪等所说也。成实论与大乘义章对比,则成实以无相行為见道,不敢如俱舍别观四諦之十六行相,但以无相之一行相断见惑為见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见四个大乘条。(CBETA註:疑為见[四箇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了义经

说示究竟显了之义之经典也。从大乘言之,则小乘总為不了义经。然大小乘经典中亦有了义不了义之别。故佛言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也。见[四依]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諦

一、俗諦,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事相,於俗為实,故云諦。二、真諦,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諦。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相好

Lakṣ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叁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相大乘

法相宗為大乘教,故称曰法相大乘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大城普妙宫殿。为欲化导无量众生。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等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皆共恭敬周匝围绕。瞻仰世尊身心不动。时彼众中有大菩萨。名文殊师利。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闻如来有大...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 3611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了本生死经,稻秆经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大乘品第十

于是普行菩萨白世尊曰。何谓大圣名于菩萨志于大乘当何以观。世尊以颂答普行曰。 若志求佛道 未曾慕于色 如色道亦然 斯为意慕道 色与道无异 行者亦如兹 所愿无所坏 则道第一慧 无坏义道义 道者无利义 其修第一义 乃为志求道 于阴求佛道 众种及诸入...

《持心梵天所问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9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4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同性经卷下

是时杂类众生。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悭妒等心。各各唯有善心慈心安乐之心。犹如父母兄弟姊妹。当于是时一切众生得如是等心行安乐欢喜踊跃遍满诸根。无复寒热及以忧愁。如是一切众生乐心具足。不闻高声及诸大声。复此大地平正如掌琉璃所成。化出种种深广妙池。七宝为砌金沙布底。八功德...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9262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相空观

南山所立叁观之一。既观诸法之性空无上,更观诸法之相空无。即大乘之初门也。见行事钞中四。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于是,贤者分耨文陀尼弗白佛言:“唯,天中天!我应堪任讲论摩诃萨号义之所趣乎?” 世尊曰:“应所论也。” 分耨文陀尼弗言:“摩诃僧那僧涅被大德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衍,志大乘乎?彼其人者为乘大乘。是故,天中天!摩诃萨号摩诃萨也!” 舍利弗谓分耨文陀尼弗:“以何因缘...

《光赞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3733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5日

恶觉

恶之思想。有八种之别。大乘义章五末曰:「邪心思想,名之為觉。违正理,故称為恶。恶觉不同,离分有八。」止观五之四曰:「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品第十

于是等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发行大乘?”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菩萨不坏色,发行菩提心, 知色即菩提,是名行菩提。 如色菩提然,等入于如相, 不坏诸法性,是名行菩提。 不坏诸法性,则为菩提义, 是菩提义中,亦无有菩提, 正行第一义,是名行菩...

《思益梵天所问经》 /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2358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4日

十一空

(一)内空(二)外空(叁)内外空(四)有為空(五)无為空(六)无始空(七)性空(八)无所有空(九)第一义空(十)空空(十一)大空。见涅槃经十六,大乘义章四。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善见变化文殊问法经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七善

夫七善之法,乃通大小。今依法华所明,是圆顿大乘之七善也。 一、时节善,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叁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二、义善,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其义深远,即是顿教了义之理,...

《三藏法数》 / 376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证契大乘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罗耶顶大山胜处园林广茂池流皎洁诸大持明游华栖托灵神所居非人所履获果仙通上成就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大声闻所作已办所谓超度一切婆罗凡夫等地。其名曰长老阿若憍陈如。阿说视多。摩诃迦叶。舍利弗。大目乾连。如是等而为上首。复与大菩萨...

《证契大乘经》 /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6965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因明叁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国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於是生断定某為中国人之结果矣。 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经

十二部经中之九部也。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义章一曰:「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授记无问自说及以方广。大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因缘譬喻论义。大小各九。」四教仪集注上曰:「别言之,小乘让叁存九,小乘灰断,无方广经,说必假缘,无无问自说。虽有受记,作佛者少。」叁论玄义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僧伽

Asaṁga,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為法相宗之祖。婆藪槃豆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為无着。」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伽:阿此云无,僧伽此云着,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眾。旧云僧佉,讹也。」叁藏法师传叁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贤者舍利弗问分耨文陀尼弗:“云何菩萨摩诃萨乘于摩诃衍?” 分耨谓舍利弗:“唯,贤者!菩萨摩诃萨于是行般若波罗蜜,乘檀波罗蜜亦复不得檀波罗蜜,亦无菩萨,不见受者有所得也,亦无所获也,乘檀波罗蜜则谓菩萨摩诃萨;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光赞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84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5日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二千人俱。其名曰庄严菩萨。师子游戏菩萨。不动光菩萨。欢喜无垢光菩萨。日光焰菩萨。甚深离垢菩萨。莲华相菩萨。师子智菩萨。金色相菩萨。梵天音菩萨。师子慧王菩萨。无垢金光菩萨。微妙色身菩萨。...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诏译 / 3670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有為法

一色法。质碍之法。小乘俱舍,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也。大乘法相,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法也。二心法。虑知之法。俱舍心王一与心所法四十六之四十七法也。大乘心王八与心所法五十一之五十九法也。叁非色非心法。俱舍不相应法之十四法也。大乘不相应法之二十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毘奈耶

Vinaya,一作鼻那夜,毘那耶,又云毘尼,鞞尼迦。叁藏之一,谓佛所说之戒律。译曰灭,或律,新译曰调伏。戒律灭诸过非,故云灭,如世间之律法,断决轻重之罪者,故云律,调和身语意之作业,制伏诸要行,故云调伏。毘尼母论一曰:「毘尼,名灭。灭诸恶法,故名毘尼。」大乘义章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空始教

华严宗所立五教中第二為大乘始教,此始教,分空始教,相始教之二,詮般若叁论等诸法皆空之理者為空始教。建立深密瑜伽等诸法者為相始教。俱為大乘之初门,故谓為始教。起信论义记上曰:「一、随相法执宗,即小乘诸部是也。二、真空无相宗,即般若等经,中观等论所说是也。叁、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不思议变易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秘密

如来说法之秘密有四种:一、令入秘密,声闻之人,执着空法谓一切之法皆空。如来為说大乘之法,破其执空之具,便生胜解,入於圣教也。二、相秘密,如来说一切之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以破外道凡夫执着有相也。叁、对治秘密,如来宣说隐密之教,皆是对彼眾生之过失而调治之。如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于四圣谛,心生颠倒,恒处轮回不能免离,说此真实四圣谛法。” 文...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 2823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

叁恒河沙

涅槃经六说眾生信解大乘教典,於熙连河沙与八恒河沙之诸佛所闻法之功德。道绰之安乐集上明此中初之熙连河沙及叁恒河沙发心曰:「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眾生於熙连半恒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於恶世中闻是大乘经典不生诽谤。若有於一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缘觉

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贤圣

外典谓之圣贤。内典谓之贤圣。贤者和於善之义。圣者会於正之义。和於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不断惑,在凡夫之位者,谓之贤。既发无漏智,证理断惑,次捨凡夫之性者,谓之圣。见道前七方便之位,名為贤。见道以上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本曰:「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十种喻法

一、般若為母,二、方便為父,叁、檀為乳母,四、尸罗為养母,五、忍為庄严具,六、勤為养育者,七、禪為浣濯人,八、善知识為教授师,九、一切菩提分為伴侣,十、一切善法為眷属,十一、一切菩萨為兄弟,十二、菩提心為家,十叁、如理修行為家法,十四、诸地為家处,十五、诸忍為...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刘虯所立五时教

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小二乘

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於小机说罗汉之道。為小乘,以对於大机说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是故不於声闻人中说摩訶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无量识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疑城胎宫

阿弥陀佛国土之边地有一宫殿,以七宝庄严,若於疑心中念阿弥陀佛者,胎生於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叁宝之名。為疑惑人所住,故曰疑城。為胎生之宫殿,故曰胎宫。但笼居宫殿中,不得见佛闻法之益,故曰胎生。以其似四生中之胎生,故云。无量寿经下曰:「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显识经卷上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于去来今照了无碍,是大那伽;如佛之教,所作已办弃大重担,获于己利,已断流转生死有苦,以正智力,善知众生心之所趣——如是大声闻众,长老...

大乘显识经》 /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 / 5230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9日

佛所护念

以名大乘甚深之经典,护持忆念,不滥开演者。法华经序品曰:「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敬菩萨法,佛所护念。」阿弥陀经曰:「汝等眾生,当信是称讚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光宅四乘

光宅法师依法华经譬喻品之意立四乘教:一羊车谓声闻乘,二鹿车谓缘觉乘,叁牛车谓小乘之菩萨,四大白牛车谓大乘之菩萨。是於叁乘教外,别发明纯大之一乘教,开天台华严诸大乘之基础者。见华严大疏一,叁藏法数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

证契大乘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称赞大乘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法界藏诸佛所行众宝庄严大功德殿。与无央数大声闻众大菩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示为女相名德严华。承佛威神从座而起。稽首作礼而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恶友。新学菩萨知已远离。尔时佛告德严华言。我观世间。无有...

《称赞大乘功德经》 /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1966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五万五千俱胝;一心行菩提行,无能胜菩萨等八万百千无数俱胝那臾多;诸天人等百千那臾多。 尔时,世尊于其食时着衣持钵,与苾刍众并诸菩萨、天龙神等,恭敬围绕,入王舍大城,于彼乞食。 是时,频婆娑罗王子名宝月童子,...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1964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五味禪

五种交杂之禪也。对一味禪而言。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之五种。禪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四相

小四相者,此就一念而论也。 一、生相,谓以根对尘,一念心生,是为生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住相,谓一念之心,蹔尔相续,是为住相。 叁、异相,谓一念之心,初后不同,是为异相。 四、灭相,谓尘境既忘,心念亦灭,是为灭相。

《三藏法数》 / 11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

佛告天子。此妙吉祥菩萨从是已后。复于七十二殑伽沙数佛世尊所发菩提心。最初有佛。名尸邻捺啰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于彼佛所发菩提心。其后有佛。名宝光行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莲华上变化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清净宝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无边宝...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3573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佛道

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為道。道有叁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叁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恆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天台五悔

天台大师為修法华叁昧者依弥勒问经占察经普贤观经等之意,说五种之懺悔法,使於昼夜六时修之。名為六时五悔:一、懺悔,发露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也。二、劝请,劝请十方如来以转法轮也。叁、随喜,於自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讚嘆也。四、迴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於眾生,又向於佛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慧远

慧远有二人:一,庐山东林寺慧远,俗姓贾氏,雁门人。初学儒,二十一岁出家,以道安為师,达大乘之奥旨。时襄阳有寇乱,道安散徒眾,远辞而至荆州,将往罗浮,抵潯阳,爱庐峰清静,住於山阴。时有沙门慧永,在西林寺,原為同门。永劝刺史桓伊兴东林寺,使远居之。於是隐士刘遗民雷...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解脱

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种神变

神即神通,变即变化也。 一、说法神变,谓如来无碍大智,知诸众生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或以声闻、缘觉之法及以大乘之法而得解脱,如是知已,则现一切神变而为说法,是名说法神变。 二、教诫神变,教即教诲,诫即警诫。谓如来教诸弟子,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

《三藏法数》 / 256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凡

内凡外凡也。叁乘之行人,见諦已前為凡位,凡位分為二,但闻教法而信之者為外凡。正行其法,近於圣位者為内凡。小乘之叁贤,大乘之十信位,是外凡也。小乘之四善根,大乘之十住已上,是内凡也。法华玄义叁曰:「四教并以外凡為教,内凡為行,圣位為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生法二身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谓王宫所生之身為生身,戒定慧等之功德為法身(大乘义章十九),大乘谓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随机现生之应化身為生身,即合法报应身叁中之法报二身為法身,应身為生身也。佛地论七曰:「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百福相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普妙宫中。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恭敬围绕。瞻仰尊颜身心不动。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于大众中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一切众生根性差别欲乐不同。如来一音随类演说。种...

大乘百福相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2949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不变真如

对随缘真如之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曰不变真如,即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也。此不变之体,随缘生叁界六道之相,谓之随缘真如。权大乘不许真如之缘起,故不立随缘真如之义,实大乘於真如立不变随缘之二义,所以明不变之真如造作有為之万法者。金錍论曰:「万法是真如...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证契大乘经卷下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何因缘故佛今现大神通未曾有事庄严佛刹。当问如来应正等觉决所不了。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即以右膝跪莲华上。曲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欲请开晓愿垂听许。佛告弥勒。汝有所疑恣汝所问如来应正等觉当为除断。弥勒菩萨摩诃萨蒙...

《证契大乘经》 /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6561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祈祷

小乘教中无祈祷之法,大乘显教中如金光明经仁王经虽有其意,而修法之仪轨不全备,独於大乘密教则全。其法随事千差万别,而要不过於四法。四法者,一息灾法,二增益法,叁敬爱法,四调伏法(建立轨秘藏记)。佛菩萨明王诸天等各有本誓,应其本誓而修法,故感应不空,是谓之祈祷。案...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方等戒坛

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立,摄人最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於京城建之,其后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后,使於方等戒坛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叁月二十八日,勅大兴善寺,方等戒坛所须,一切官给。至四月,勅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中

尔时普华幢天子复白佛言。世尊。今此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为久近耶。佛言天子。此妙吉祥菩萨过于无量无边殑伽沙数劫。已发菩提心。天子。我今为汝及诸大众。略说其一。是时普华幢天子白佛言。世尊。愿为我等一切众会。如理宣说。佛言天子。过去度如微尘数劫。尔时此娑婆世界。...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432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法相叁论

法相宗与叁论宗也。华严天台两家贬此二宗曰权大乘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四

尔时会中有频婆娑王。其王夫人名贤吉祥。亦名酤胝金光。阿阇世王是彼所生。从座而起五体投地礼如来足。如是礼已。双膝踞地长跪合掌色相怡悦。以妙音声赞叹佛德。复以百千无价众宝微妙衣服奉上世尊以为供养。复以五百七宝之华散虚空中。成华云盖遍覆众会。时贤吉祥作是种种诸供养已...

《佛说大乘智印经》 / 2545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

四有為相

生住异灭之四者,此有二种。一一期四相。法之初有名生,生已而相似相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二剎那生灭。谓一剎那中具四相也。此有大小乘之别,大乘法相宗谓色心之法体,自有生住异灭四相之变化。即言四相者,以其变化分位而名之假法也。本无今有之位名生。生位暂停...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圆顿戒坛

依法华圆顿之旨而立者。即是纯一之大乘戒坛也。為大乘僧者,必当就之受戒。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因缘

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还迦兰陀林。食时食已结跏趺坐。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百万人俱。欢喜围绕。是诸大众。皆得陀罗尼平等无碍。心悟总持得三摩地。安住空性无相无愿解脱法门。具足无量殊胜功德。言议思惟皆不可及。为众所知为众所识。寂静安住如是法...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068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

十一种不还

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即得罗汉者。俱舍无之。叁、中般,五种不还中之中般也。四、生般,五种不还中之生般也。五、有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有行般也。六、无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无行般也。七、乐定,...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瞿拏鉢剌婆

Guna rabha,又作瞿拏鉢赖婆。印度论师名。译曰德光。西域记四曰:「昔瞿拏鉢剌婆论师(唐曰德光),於此作辩真等论凡百餘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毘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宗

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本跡二门

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权实二教

如来以权智初开叁乘之教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叁教為权教,圆教之一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叁论者,止於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名四实

一名谓先陀婆,四实谓水、盐、器、马。如是四法,皆同此一名,此是大王密语。经云: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心欲水时,口索先陀婆者,智臣善知王意,即以水奉之。索后叁物,亦称先陀婆。智臣即以叁物随意奉之。以譬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诸大乘经亦...

《三藏法数》 / 456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乖理之行。於现在与将来招苦之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 又aḥ,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為阿之转声,即於无点之阿字傍加涅槃点者也。谓為沈没之声,又谓有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摄论

无着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名摄大乘论。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梁真諦,唐玄奘,各翻译之,故有五名。一无着摄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名曰摄大乘论,陈真諦译,叁卷,亦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叁卷,名摄大乘论本。天亲摄论,又名世亲摄论。天亲菩萨,通释无...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部合断

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叁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与独觉先於凡夫地以有漏智之六行观,合断下八地之见修五部也(不能以有漏智断第九地之惑见[六行观]条),合断此之法,八地之五部,分上上品乃至下下品之九品,先自上上品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杂藏

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叁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為叁藏之结集。大眾部為四藏或五藏之结集。四藏者叁藏与杂藏也。此中摄一切菩萨之教行。增一阿含经序品曰:「方等大乘总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九部

十二部经完具曰大乘经,此中除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仅说九部曰小乘经。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此九部法,随顺眾生说,入大乘為本。」见[九部]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别理随缘

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药师十二誓愿

第一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第二威德巍巍开晓眾生之愿。第叁使眾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之愿。第四使一切眾生安立大乘之愿。第五使一切眾生行梵行,具叁聚戒之愿。第六使一切不具者诸根完具之愿。第七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乐,证得无上菩提之愿。第八转女成男之愿。第九使诸有情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种变易生死

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善恶

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破恶见论

玄奘叁藏在印度造。世不传。慈恩寺传四曰:「时法师欲往乌荼,乃访得小乘所製破大乘义七百颂者。(中略)备得其旨,遂寻其谬节,用大乘义而破之,為一千六百颂,名破恶论,将呈戒贤法师。」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声闻与缘觉同异

大乘义章十七末言五同六异。法华文句七下言六同十异。法华义疏八言七同十一异。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办。弃诸重担随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诸心寂静皆到彼岸。唯一补特伽罗。所谓阿难。 复有五百大菩萨众。悉得一切陀罗尼门及三摩地...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1853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

佛有五事

一、当转法轮,当转法轮者,谓如来出世,既成道已,当转法轮,度脱有情,饶益一切。如转四谛法轮,先度五比丘等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五比丘者,一阿鞞、二跋提、叁拘利、四陈如、五迦叶也。) 二、与父说法,与父说法者,谓如来既成道已,惟念父恩最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道

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五

尔时欢喜王菩萨弥勒菩萨妙吉祥菩萨。并六十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等。在大众中而为上首。合掌恭敬咸白佛言大悲世尊。我等今者得闻如是微妙胜法。于彼未来坚固守护。教诸众生发无上慧。于此胜法如说而行。远离诸恶不生憍慢亦不贡高。无有谄曲爱憎之心。于彼自他怨亲之境悉皆平等。于诸...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宝轮大师赐紫沙门金总持等奉诏译 / 4154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

大乘

大乘之中,分权实之二,立一切皆成佛之宗,為实大乘,不然者為权大乘。盖华严天台等為实大乘,法相叁论為权大乘也。但此判為华严天台自己所说,而法相叁论无首肯者。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衍门

衍者,梵语摩訶衍Mahāyāna之略。译曰大乘。门者部门。对小乘谓大乘云衍门。文句记一上曰:「古人唯知衍门一大。」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南山叁观

四分律宗南山所立:一、性空观,阿含经所说小乘之观法也。观诸法為因缘生,性空无我也。许因缘生之相许為实有而观性之空无,故名性空观。二、相空观,般若经所说大乘之初门也。观诸法之相為空也。视為有实之相,尚為凡夫之妄见,如实无其相,而指空华為实有也。此更进而空无诸法之...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名字菩萨

大乘行位中小信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下曰:「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相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密教十波罗夷

有二种:一為大日经疏所说,一為无畏叁藏禪要所说。经疏所说者,一不捨佛宝,二不捨法宝,叁不捨僧宝,四不捨菩提心,五不谤一切叁乘经法,六不慳吝一切法,七不起邪见,八不沮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怠而不劝发,九不差机说法,十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见大日经疏十七,叁昧耶戒仪...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戒体叁种

定戒体之性通大小乘而有叁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為四大所生,故為色法,而摄於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二心法,受戒之时有发动思之心所,此心所之种子相绩而有防非止恶之功能,...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闼婆城庄严 愚人贪爱富亦然 不知是妄生耽着 百种苦求于财富 得已极苦逼于身 王官水火散坏时 智者岂生于爱着 妻子眷属随所爱 广作诸罪当破坏 极重过失不觉知 智者于身不生着 悭吝者求财富时 父母亦不生尊重 妻子眷属返憎嫌 一向常...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2450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憍闪弥瞿尸罗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是时无比摩建你迦女而起瞋恚,憎嫉舍摩嚩底妃后,于日子王边说言:“天子知耶?舍摩嚩底妃后等五百女,共其沙门而行淫欲。我今告言,要天子知,实难容恕。” 是时日子王闻无比摩建你迦女说已,...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5227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三

尔时会中复有殑伽沙那庾多数一切菩萨。闻佛如来说是三摩地。离诸障碍心得解脱。于陀罗尼秘密深法。随意悟入印证明了决定住持。复有六十八那庾多菩萨。于百千劫已修习禅定解脱。离诸妄想生死怖畏。常乐熏修微妙胜行。闻此最上三摩地法心怀踊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证陀...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506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

二德

一、智德,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眾生所具之缘因至於佛性果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 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 又一、性德,本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