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界六道之生死,為载人运转之车轮,故曰生死轮。智度论五曰:「生死轮载人,诸烦恼浩业。大力自在转,无人能禁止。」止观辅行曰:「业相是能运,生死是所运,载生死之轮名生死轮。」毘奈耶杂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生死之苦果轮转不止,故云轮。胜天王般若经一曰:「眾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仁王经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同良賁疏四曰:「苦轮海者,苦通叁界,谓叁苦也。依苦乐捨,立為苦故,往返不息,迴转如轮。昇沈出没,深大如海。」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善能知人种种疾病;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风湿,或由冷热,乃至饮食色欲之类,发于众病。以喻如来善知众生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 叁、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善...
《三藏法数》 / 31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地狱名。此地狱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身冷如冰。欲热时,狱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上,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上。支节燃火,身体燋散。狱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身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转烦恼依菩提,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证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
《三藏法数》 / 22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生者有死,由於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七曰:「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毘奈耶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中略)於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髮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法句譬喻经一、增一阿含经二十叁、四不可得经出曜经二等说四梵志避遁於山海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常没,谓人不能修习涅槃之法,则不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常没。(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不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叁、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
《三藏法数》 / 174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见结,我见也。二戒取结,行邪戒也。叁疑结,疑正理也。见惑中此叁者过最重,故以此叁结為见惑之总称,断此叁结為预流果。涅槃经叁十六曰:「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广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此中如何说断叁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二者非因见...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谓四种死生之人也。见[四种死生]条。 又顺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顺流者顺生死之流也。逆流者,除灭五盖而修觉意截生死之流而名。 又一,常没人,不习修涅槃之法,常没流转於生死大海者。二,暂出还没人,生於世间五种之善根持不坚固,还復流转生死者。叁,出观人,乍沈...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又云四圣諦。苦集灭道之四諦也。其理真正,故云真諦,為圣者之所见,故云圣諦。涅槃经十五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諦,是故又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諦,则得断生死。」知度论二曰:「佛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说四真諦法苦集灭道諦。」见[四圣諦]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叁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
《三藏法数》 / 17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於四魔之中除死魔其餘之叁魔也,等觉之菩萨,除此叁魔。瓔珞本业经上曰:「超度叁魔。」见[魔]条。 又止持会集音义释叁魔曰:「一、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妄惑也。修行之人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而五蕴魔亦摄其中。二、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摄也。若人勤...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又曰:「生死涅槃,同於[起灭]。妙觉圆照,离於华翳。」 又(人名)京兆蓝田(陕西蓝田县)人。姓张氏。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师出家,研钻维摩法华因明唯识等,傍究儒典,特精律藏。唐开元年间,奉勅预译...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地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眾生,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迴向故。」同论註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名最后生,最后有,或后身菩萨。即住於生死身最后之生之菩萨也。俱舍论十八曰:「住最后有,名最后生。」俱舍光记十八释之曰:「即是王宫所生身。」又瑜伽论略纂十一曰:「最后身,谓已生欲界,即於此身成道。此身為生死身最后有,故名最后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微细之意识也。又名细心。即於生死等之位相续不断之微细意识也。成唯识论叁所谓「有餘部执生死等位,别有一类微细意识,行相所缘俱不可了,应知即是此第八识。」是也。是為小乘上座部所立,但本末之执计不同。见唯识述记四、了义灯四等。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谓如来初降生时,于四方面各行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行七步已,先观东方,口自出言:世间之中,我为最胜。我从今日,生分已尽。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余方悉然。 一、东行七步,东行七步者,涅槃经云:示为众生,而作导首也。 二、南行七步,南行七步者,经云:示...
《三藏法数》 / 18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叁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
《三藏法数》 / 230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漏,失也落也。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漏落叁界生死,不能出离也,然有因果之分。惑业为诸漏之因,生死为诸漏之果也。 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二、有漏...
《三藏法数》 / 196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如幻喻,谓如幻师,幻作种种诸物及男女等相,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明幻作,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于诸幻法,心无所着,皆悉空寂,故说如幻。(空观者,谓观一切法皆空也。) 二、如焰喻,谓无智之人,初见阳焰,妄以为水。诸烦恼法,亦...
《三藏法数》 / 814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叁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叁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叁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叁归依。(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三藏法数》 / 37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名悦喜叁昧耶,大叁昧耶真实印,素囉多大誓真实印。即谓行者发菩提心,灭除诸障,既為金刚萨埵,观自他无别,為同体大悲时,自住於无上欢悦之想也。大教王经一曰:「尔时薄伽梵復入极喜王大菩萨叁昧耶,所生萨埵加持,名金刚叁摩地,一切如来极喜叁昧耶也。」普贤念诵仪轨曰:「...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顺流,流即生死流也。盖六道众生,顺从生死之流,唯务趣下,而不知返;所谓顺生死流,逆涅槃道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逆流,谓初果须陀洹,依戒定慧,精勤修习,则能断叁界见惑,出离四趣生死,而证真空涅槃;所谓逆生死流...
《三藏法数》 / 162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一、成正觉佛,谓佛于菩提树下,降伏诸魔,朗然大悟,证无上果,是名成正觉佛。(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之菩提树者,以佛于此树下成道,而得名也。) 二、愿佛,谓佛从兜率下生人间,说法度生,酬宿因愿,是名愿佛。(梵...
《三藏法数》 / 41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法性土,谓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土、体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是名法性土。 二、实报土,谓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无漏五蕴为体。此由往昔修习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成就无碍庄严境智,融泯称实,感报之所招感,是名实报土。(无漏者,不漏...
《三藏法数》 / 50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二种生死之一,為轮迴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迴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叁世分异,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终谢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万法由因缘而生,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為性也。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一者不二之义,如者相似之义,以万法空性不二而相似也。对万之言而云一如,若对妄之言,则曰真如,如者正指空性之理体而言。往生十因曰:「而今觉知法界唯真,万法一如,...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恶事為佛道之缘也。盖对於佛果菩提则恶為逆缘,善為顺缘,对於生死苦果,则善為逆缘,恶為顺缘。总之违逆固体之果性者,皆逆缘也。楞严经六曰:「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然通常所论之顺逆二缘,為对於佛果菩提者,逆佛道之道為逆缘,顺佛道之道為顺缘。而顺逆虽异而其结缘佛道...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斥滥谈圆理者,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即义,又私诸法皆空之空义,不达即空之深义,谓如怪鼠唧唧之声,怪鸟空空之声也。止观八曰:「谬谓即,是犹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諦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波罗Pāra,译曰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业烦恼譬之中流,涅槃譬之彼岸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秦言彼岸。」又曰:「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维摩经佛国品曰:「稽首已到彼岸。」註「肇曰: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岂崖岸之有?以我异於彼,借我谓之耳。」思益经一...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世俗智,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法智,谓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下,苦法等无漏之智,能断欲界见惑烦恼,故名法智。(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
《三藏法数》 / 56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昔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广说妙法。有一梵志长者居在路侧,财富无数,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为娶妇未满七日,夫妇相敬言语相顺,妇语其夫:“欲至后园中看戏,为得尔不?”上春三月夫妇相将至后园中,有一㮈树高大华好,妇欲得华无人与取,夫知妇意欲得㮈华,即便上树正...
《法句譬喻经》 /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 83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凡夫流转生死。无明之昏,未寝之间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為生死长夜。」胜鬘宝窟中本曰:「长夜者,生死远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又生死难晓,故称长夜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名四障。佛性论二曰:「声闻、缘觉、大力菩萨,住无漏界,有四种怨障,不得如来法身四德。」见[生死]条。 又一惑障,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思惑也,能障蔽正道。二业障,身口意所造之恶业也,能障蔽正道。叁报障,叁恶趣之苦报也,能障蔽正道。四...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和尚先有所与,復请餘分,谓之请益。其法,学者若愿请益,则先稟烧香侍者,侍者通於住持,若允,则因住持之指挥,定时。多為定鐘后。侍者於方丈秉烛烧香,引入参学者而出外,或依住持之命,立於椽之左。参学者於当面问讯烧香,大展九拜,收具进云:某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望和...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槃,是名苦諦。(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諦。」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即]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槃名為定,达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四机者,机即机器,又机缘也,有可发之义,故名为机。 一、人天机,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名人天机。 二、二乘机,谓厌畏生死,忻尚涅槃,是名二乘机。(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叁、菩萨机,谓先人后己,慈悲仁让,是名菩萨机。(菩萨,梵语具...
《三藏法数》 / 192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為圆寂,即入於涅槃。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王,久入圆寂。」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暱缚。...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甘露為涅槃之喻,得涅槃而灭生死,谓之甘露灭。维摩经佛国品曰:「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同註:「肇曰: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天台之维摩经会疏二曰:「见四諦理,名得甘露。正习俱尽,故名灭也。」止观辅行一之二曰:「见无諦理,离生死法,名...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见惑思惑也。又云见爱、见修、四住、染污无智、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皆概括叁界烦恼之通称。见惑者诸种之妄见,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思惑者贪瞋痴等之迷情,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為理惑,称思惑為事惑。何则?以见惑為迷於无常无...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苦法智,苦是欲界生死之苦,法是所证真如之理,智是能证之智。谓观欲界生死之苦,真智发而证真如之理,是名苦法智。 二、苦类智,谓观欲界苦谛之后,复观上二界苦谛,真智明发,是欲界苦法智之流类,是名苦类智。(上二界者,谓色界、无色界也。) 叁、集法智,谓观欲界集...
《三藏法数》 / 490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猒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叁、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
《三藏法数》 / 236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性调伏,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证菩提,是名性调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众生调伏,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
《三藏法数》 / 400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理障,谓本觉心源,湛然清净,由无明妄染,碍正知见,不达真如之理,是名理障。 二、事障,谓众生由无明障覆,生死相续,无由脱离,是名事障。
《三藏法数》 / 66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不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结集之义,繫缚之义。烦恼之异名。為烦恼因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又繫缚眾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即為生死之因者。大乘义章五本曰:「结集生死,目之為结。结缚生死,亦名為结。」同五末曰:「烦恼闇惑,结缚行人,故名為结。又能缚心,亦名為结。亦能结集一切生死故。」叁藏...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Nāga,译言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為摩訶那伽,喻其有大力用也。玄应音义叁曰:「那伽,此云龙,或云象也。言其大力故以喻焉。」同二十叁曰:「那伽有叁义:一云龙,二云象,叁云不来。孔雀经名佛為那伽,由佛不更来生死故也。」智度论叁曰:「摩訶那伽,名阿罗汉。摩訶...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Mahā rajñā āramitā,译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智度论十八曰:「摩呵,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心经法藏疏曰:「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净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如来,谓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 二、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
《三藏法数》 / 233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以喻不知因果之道理。而惑溺於生死之凡夫也。大日经一曰:「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着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大日经疏一曰:「萨埵略有叁种:一者愚童萨埵,谓六道凡夫。不知实諦因果,心行邪道,修习苦因,恋着叁界,坚执不捨,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了本生死经,稻秆经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梵名须伽陀Sugata,译曰善逝,又曰好去。诸佛十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如来者,乘如实之道而善来娑婆界之义,善逝者,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之义,以此二名显来往自在之德。智度论二曰:「佛一切智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大乘义章二十末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暱缚喃Parinirvāṇa。译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有十种之妄惑,缠缚眾生,不使出生死,不使证涅槃,故名十缠:一无惭、二无愧、叁嫉、四慳、五悔、六睡眠、七掉举、八昏沈、九瞋忿十覆也。见智度论七,俱舍论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净土论所云:得往生於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為配於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眾门,叁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為生彼...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对於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叁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支。若约於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於壮年以后。(叁)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谓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于世美味,心不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等为食,则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间五种食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念食,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二、法喜食,...
《三藏法数》 / 264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信满成佛,於十信之满位,决定信诸法之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名為信满成佛。二解满成佛,於十住(旧云十解)之满位,深解法性,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名解满成佛。叁行满成佛,於十地之满心,能除一切无明诸惑,菩提之愿行皆具足,是名行...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南山律宗之意,佛之制戒,有深防与限分之二。制戒本為止业因。业因必由叁毒。凡夫未能了心性,卒然制之甚难,故约於身口二业而制四重。二业既清净,则心自沈静。能见过本。故制四重為道体。是根本制也。更制其餘种类以防四重名為深防。又因过犯尚未穷极,豫加重制,禁微以防着,亦...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於变易生死中,因果相移易,修一分之因,感一分之果,而生后之叁种也。一,变易生死,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麤惑,所感殊胜之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為生死,故名。二,不思议身,菩萨以无漏定力及愿力而身所示现之妙用难测,故名。叁,意成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於十方世界,...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為园。往生论註下曰:「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槃之相也。叁、灭相,言生死涅槃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文句七上曰:「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又曰:叁有...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使身心苦之果报。从恶业而生者。总言之,则生死之果报皆苦也。就中分别之,则如天上者乐果,如地狱者苦果。如人界者苦乐互立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Sugata,旧称修伽陀,修伽度,修伽多,莎伽陀等。新称,苏揭多,索蘗多。译曰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去生死海而不再回来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苏揭多,旧言修伽陀,或作修伽度,或作修伽多,此云善逝,即如来德之一号也。有叁义:一讚嘆,二不迴,叁圆满也。」慧琳音义十曰:「正...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烦恼,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无明贪爱之惑也。谓诸众生,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违涅槃之道也。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猒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证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生死肉身,叁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為惑业受叁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也。二法性生身,既证得无生法性捨叁界生死肉身受不生不死不思议变易身之菩萨也。此法性生身,经论之说,多谓是初地以上,或以為八地以上,如往生论註。智度论七十四曰:「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叁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叁界生死逼迫之苦,证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
《三藏法数》 / 123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精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精,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
《三藏法数》 / 553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叁界六道果报也。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故曰分段。具见思惑之一切凡夫是也。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诸无漏之善业,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果报也。為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之生死。不思议者。以业用之神妙不测而名,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Saṁsāra,流者相续之义,转者起之义,谓有為法之因果相续而生起也。盖一切凡夫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轮迴於六趣也。瑜伽论五十二曰:「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唯识述记四末曰:「流是相续义,转是起义。」圆觉经曰:「有妄业故有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唐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於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别教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厌离有为发心,谓人厌恶世间皆是有为之法,能招叁界生死之苦,欲求出离此苦,即发心修行,是名厌离有为发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所求菩提发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人宿有善本,具正知见,欲求出世妙道,即发心修行,是名所求菩提发心。 叁、饶益有...
《三藏法数》 / 168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叁、...
《三藏法数》 / 18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漏,即失也,落也。谓因烦恼惑业,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漏自性,谓六根对于六尘,而起贪嗔痴等烦恼诸惑,由惑造业,遂招叁界生死,是则惑自性业为有漏之因,是名漏自性。(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
《三藏法数》 / 38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Bhava,译曰有。叁有二十五有之有。一切生死之果报也。又十二缘起中之有支,招未来苦果之善恶业也。名义集六曰:「乌波,或云萨遮,此云有。婆沙云:有是何义?谓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业能令后世续生,是名為有。」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有漏因,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叁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有漏果,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者生死之果报。即叁有二十五有等之有。轮者生死之果报旋转而无停止。故譬以车轮。安乐集上曰:「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轮。」嘉祥仁王经疏叁曰:「发一念菩提心故,破无始有轮。」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顺流,流即生死之流,六道之眾生,起惑造业,顺生死之流,而背涅槃之道,即流转之因果也。二、逆流,由初果须陀洹,断已后叁界之惑,渐逆生死之流,而趣涅槃之道,即还灭之因果也。见涅槃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存即存活,济即救济。谓以饮食存济其生也。 一、有罪存济,谓有一等之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如是得饮食已,欢喜受用,贪爱不舍,不见生死过患,不知出离之法,是名有罪存济。 二、无罪存济,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着...
《三藏法数》 / 14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生死不能缚,生死即五阴起灭轮转之相也。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故云生死不能缚。 二、境相不能缚,境相即一切境界之相也。菩萨离凡,虽见一切境界而不生着,故云境相不能缚。 叁、现惑不能缚,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着,而能见之心亦无,故...
《三藏法数》 / 21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大小乘之别,小乘谓王宫所生之身為生身,戒定慧等之功德為法身(大乘义章十九),大乘谓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随机现生之应化身為生身,即合法报应身叁中之法报二身為法身,应身為生身也。佛地论七曰:「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切眾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叁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周梦顏着。是书凡四种。印光法师曰:「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顏,一名思仁。江苏崑山诸生也。博通叁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着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於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着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眾生造业,唯此...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净土门所立。一往相迴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眾生愿同往生阿弥陀如来之安乐世界也。二还相迴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愿迴来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眾生使向净土也。见往生论註下。 又眾生与佛果也。天台仁王经疏上曰:「迴向二种:一者所作回施眾生,二者所作迴向佛果。」 又一...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叁、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
《三藏法数》 / 958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见流,叁界之见惑也。二欲流,欲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叁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叁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叁界。四无明流,叁界之无明也。有情為此四法漂流而不息,故名為流。见科本辅行一之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唯识宗所云:过现未之叁世,有叁种之别:一、道理叁世。又云种子曾当之因果。於现在法上以道理假立之叁世也。现在之法,為过去因之酬,故假现在法之因為过去,现在之法,有未来必引果之义,故假果而名為未来。即於现在一剎那之法立叁世也。二、神通叁世。过未非实体,而由宿命智观...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无餘死,阿罗汉也。二度於死,阿那含度欲界之死也。叁有餘死,斯陀含往还於欲界之人天也。四学度死,须陀含之见道諦也。五无数死,八忍八智之人也。六欢喜死,学禪一心之人也(念佛一心之人亦是也)。七数数死,恶戒之人也。八悔死,凡夫也。九横死,孤独穷苦之人也。十缚苦死,...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佛告比丘:我见有叁种人,于诸有情多获利益,其恩难报;假使尽其形寿,以诸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缘而供养之,亦不能报也。 一、令出家者,谓若有人,为其说法,劝令出家,剃发染衣,以正信心受持净戒,乃至成就菩提,其恩难报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令知...
《三藏法数》 / 248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Naivasaṁjñānāsaṁjñāyatana,智度论谓為非有想非无想。俱舍论谓為非想非非想。无色界之第四处,即叁界之最顶也。生於此处者无如下地麤想之烦恼,故曰非有想,又曰非想。非无细想之烦恼,故曰非无想,又曰非非想。以非有想之故,外道以此处為真之涅槃处,以非无想之故,佛者知尚為...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摩訶般涅槃那Mahā arinirvāṇa,译言大入灭息,或大灭度,大圆寂入等。大者美灭德之称,灭者,灭烦恼灭身心之义,息者安息之义,度者,超度生死之义,圆寂者圆满功德寂灭相累之义,入者归於灭也。大乘义章十八曰:「摩訶般涅槃那,磨訶為大,大义有六。(中略)槃,此翻為入,...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诸法无行经下曰:「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於是叁事中,有无量佛法。若有人分别,贪欲瞋恚痴,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智度论六引此文曰:「婬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叁事中,无量诸佛道。」冰之性即如水,贪瞋痴叁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是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云无生。因而观无生之理以破生灭之烦恼也。圆觉经曰:「一切眾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一曰:「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為涅槃。」仁王经中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谓生死界中最后之身。阿罗汉及等觉菩萨之身也。法华方便品曰:「得阿罗汉最后身。」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最后身菩萨,菩萨之人,於最后生未成佛前名最后。」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為法。字相之释,通於显教,字义之释,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訶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為本不生之义,訶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於阿...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出家四愿者,谓释迦如来初欲出家,发此四誓愿度脱众生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一、愿济众生困厄,谓我设成正觉,得一切智时,众生困厄,被诸恼患,吾当济脱令断恩爱也。 二、愿除众生惑障,谓众生没在生死苦海,无明暗蔽,悉无所知,我当为其显示如清净眼,内外无障,令...
《三藏法数》 / 20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时希有,时希有者,谓佛出世之时不常有也。一切众生从旷劫来,无明覆蔽,流转生死,无有穷尽;今值佛出世,闻说正法,依教修行,得免生死之苦,实为希有也。 二、处希有,处希有者,谓佛生于迦毗罗城,乃在叁千世界之中;佛不于余处现,而于此处降生,实为希有也。(梵语迦...
《三藏法数》 / 264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五译:一,题曰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佛说灌顶经十二所载,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一卷。二,宋慧简译,一卷,药师琉璃光经(不入藏经)。叁,隋达摩笈多译,一卷,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四,唐玄奘译,一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五,唐义净译,二卷,药师琉璃光七佛...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声闻观苦谛为初门,苦即叁界生死之苦也,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知果苦而断集,因慕寂灭而修道品,谛观五阴生死之身,即是众苦之本,故观苦谛为初门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缘觉观集谛为初门,集即招集之...
《三藏法数》 / 278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之德号,以佛证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故也。晋华严经五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往生论註下曰:「无碍者,知生死即涅槃。」讚阿弥陀佛偈曰:「我以一心讚一佛,愿徧十方无碍人。」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壳為鸟卵之外皮,无明能生育生死故以卵壳為譬也。药师经上曰:「破无明壳。竭烦恼河。」慧琳音义十一曰:「经言无明壳,喻根本无明及以贪爱,包含无量结使烦恼,陶铸有情命业生死,宛转其中不能出离无明窟宅。如鸟居卵壳。故引為喻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真如之法性由内部而感化也。真如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诸佛之法身也。此法身在内薰其妄心,又诸佛之报化二身垂教法由外薰之,配之於叁大,则真如法身為体相二大,报化二身為用大。依此内外之二薰,眾生渐生厌求之菩提心也。一切皆成佛之义,依之而成。起信论曰:「真如薰习义有...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Ātyantika,译曰毕竟。毕竟无成佛之性之义。毕竟无善心之义。唯识论枢要上本曰:「第五性有叁种:一名一阐底迦,二名阿阐底迦,叁名阿颠底迦。一阐底迦,是乐欲义,乐生死故。阿阐底迦,是不乐欲义,不乐涅槃故。阿颠底迦,名為毕竟,毕竟无涅槃性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阿颠...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有部宗谓涅槃為本来实有。断烦恼时,起所谓离繫得之绳属之於行者之身也,成实宗谓涅槃為无法,生死因果之无,是涅槃也。大乘玄论叁曰:「小乘二师者,毘曇计无為為涅槃。是善是常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於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乘,即运载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各以其法为乘,运出叁界生死,同到真空涅槃,故名叁乘。(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众,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曰声闻。谓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故以此四谛为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
《三藏法数》 / 308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际即际畔。谓生死涅槃体性是一,本无际畔。不异而异,遂有生死、涅槃二际之分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涅槃际,涅槃际者,若以生死染缘,就涅槃实理而言,生死即涅槃,了无虚妄之可分别。无际之际,是名涅槃际。中论云:涅槃之实际,及与生死际,无毫厘差别。是也。...
《三藏法数》 / 187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Vitāśoka,又Vigatāśoka,达磨阿输迦王之弟。智度论二十谓之韦駄输,阿育王经叁谓之毘多输迦,阿育王传二谓之宿大哆。善见律二谓之帝须。由阿输迦之方便為七日王,遂发心者。阿育王经叁言阿育王之弟毘多输迦,信外道之法,谤王供养佛僧,王告大臣言:我弟信外道之言,我当以方便使...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光宅者,梁光宅寺,云法师也,立四乘教。谓临门叁车,为叁乘,即权教也;四衢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即实教也。 一、羊车,谓声闻之人,以析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证真谛理,得离叁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观者...
《三藏法数》 / 489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者叁有或二十五有,言叁界之生死也,如来為破坏叁界之生死而出世,故谓為破有之法王。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破有法王,出现世间。」心地观经一曰:「破有法王甚奇特。」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菩萨却来生死海而济度眾生也。文句记五中曰:「却入生死之说,惊入火宅之喻。」大部补註六曰:「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吾又恣心入诸尘劳生死之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於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部行二种,独身无伴侣,如麟一角,為前者,有伴侣而同一独悟,為部行。出於无佛世,不藉佛之教法,则一也。是不依佛之声教,故胜於声闻,自脱生死而止,不能兼济他,故不及...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精舍。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为汝说经。比丘应。唯然世尊。愿受教敕。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
《十二品生死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31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7日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為诸兽之王,於诸兽中游行无畏。毘卢遮那亦如是。為诸法之王,於诸法中不变无碍,故坐师子座。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於诸兽中无过之者,金刚部王皆据其上者,表坚力无碍也。又兔马象叁兽渡河象王独极底,象马车步四兵中,以象為第一,於诸兽...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凡夫之分段生死谓之有為生死,菩萨之变易生死名為无為生死。胜鬘经曰:「有有為生死无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餘及无餘。」宝窟下本曰:「分段名曰有為,变易名曰无為。分段之因名為有漏,变易因名為无漏。分段果名有為,变易果為无為。对界内有漏,语界外為无漏,然实是有漏。对界...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Ā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為流注漏泄之义,叁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於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或喻昼夜,或譬日月。宾头卢突罗闍為优陀延王说法经曰:「昔日有人,行在旷野。逢大恶象,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有白黑鼠,牙嚙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大毒龙,傍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叁...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叁餘之一。二乘之人,既脱界内之生死,犹餘界外之生死也。叁藏法数十一曰:「二乘之人,已出叁界分段生死,尚有变易生死之苦,故名苦餘。」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為五部。今為便於解释,列之如次:一莲华部,眾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眾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出离生死之要道也。地藏十轮经六曰:「叁乘要道四圣諦等相应正法。」十地义记四本曰:「出要者,谓果為出,因為要道。」行事钞上一曰:「慕存要道,无染於世。」止观七曰:「如救头燃,以求出要。」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Om maui admehūṃ又作唵摩尼鉢头迷吽,唵麼抳鉢訥铭吽。祈宝珠莲上之义。喇嘛教徒常口唱之咒文,即莲华手菩萨Padma āṇi祈未来极乐往生时所唱之六字题目也。彼教徒信此菩萨,如彼阿弥陀如来,在极乐莲臺,救济祈者,生生世世,出离因果无穷之生死,故不问僧俗,皆口唱之,...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