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条搜索结果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小二化身

一、大化身,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好之身,或现微尘数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二、小化身,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二,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叁十二者:足安平、千辐轮、手指纤长、手足柔软、手足缦网、足跟满足、足趺...

《三藏法数》 / 25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定业轮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修忍五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五种也。 一、众生,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生亲友,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 二、法,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在塔顶上之轮盖也。通常有九层,俗曰九轮。经律中,谓為轮轮,金剎,金幢,露盘等。寄归传四曰:「制底如小粟,上置轮,竿若细针。」见[轮]条。 又(杂名)观佛叁昧海经曰:「佛举足时,足下千辐轮。」谓足掌纹如千辐轮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状,谓之八成道。成道虽為八中之一,然為八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於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蕴实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之理,故名五蕴实也。 一、色蕴实,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同体慈悲

观一切眾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眾生,自然熏习常恒不捨,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眾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约位

,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地

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

《三藏法数》 / 58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识境四

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故名识境四。 一、我,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阴也。)...

《三藏法数》 / 21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方便

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故佛假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假,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能持

依梵网经之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十重禁一一说其戒,问汝能持之否,受者答以能持,此於言下受得戒也。梵网经义疏上曰:「直说十重,问能持不。次第答能。」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粗

六粗谓由业转现叁细而生,故名六粗。(业转现,即第八藏识中初起之叁,以其微细,故名叁细也。) 一、智,谓依叁细中,第叁境界,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境界,即叁细中之现也。) 二、,谓依前智,分别于...

《三藏法数》 / 286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轮清净偈

心地观经一曰:「能施所施及施物,於叁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此一偈说无之叁轮故云叁轮清净偈。布施之时诵之故又云布施偈。参照[叁轮]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衣那

俗云為脐带者,资道什记上曰:「九界袈裟者,寻其根元,宿胎内时,自脐生物,犹如海草,本小末大也。譬如袋中纳物,自面前覆背边,而御寒热,令赤子生长。正垂出胎,乃向產门,逆头而生。尔时身先生,衣那后出,故谓后物。於是量赤子臂长,切其脐尾,而以吉酒洗见之时。於其衣那,...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息有四种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

《三藏法数》 / 23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常念

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不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不净,叁十六物之不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悉达太子二

梵语悉达,华言顿吉,即佛幼时之名也。二者,谓佛初生时,净饭王令师占之。师云:太子好,具有轮王及成佛之也。 一、轮王,轮王者,谓转轮圣王,亦具叁十二也。师言:太子具足是,若其在家,当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也。(叁十二者,足安平、千辐轮、...

《三藏法数》 / 34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路迦惫

Lokavit,又作路伽惫。译曰知世间,世间解。佛十号之一。解知世间之性也,智度论二曰:「路伽,秦言世。惫,名知,是名知世间。」大品般若经疏六曰:「路伽备,世间解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停心观

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观,观境界不净之,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观,观十二因缘,叁世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华目

以青莲华譬目之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目净修广如青莲。」肇註曰:「天竺有青莲华,其叶修而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目,故以為喻也。」广弘明集十叁曰:「白毫紺睫之辉,果脣华目之丽。」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之理也。实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所谓诸法如是。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字不说

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额上珠

各人固有之佛性,譬之额上之金刚珠。涅槃经七曰:「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餘力土较力扑。而彼力士,以头抵触其额上,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时有明医,善知方药,即知是疮因珠入体,是珠入皮,即便停住。(中略)是时力...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者,空有二边之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法

一、名,名即假名也。谓一切圣凡,情与无情,若根若尘,各有自,逐体称呼,是为名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即色也。谓叁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9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有作

对无作之语。与[有]同。传通记杂钞五曰:「旧译经论云有作无作,新译经论云安立非安立。安立者有作义也,非安立者无作义也。」 又有作者犹言有為,谓因缘所生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旧名二识,出宗镜录) 一、所缘境,谓心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其显现于外,是名所缘境。 二、能缘识,谓眼识乃至意识,能缘六尘之境,其显现于内,是名能缘识。(眼识乃至意识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

《三藏法数》 / 115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解脱幢

袈裟之异名。袈裟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為邪所倾动,又条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衣,於此起恶心,定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谓不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 二、别,多即非一为别,...

《三藏法数》 / 35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如来叁十二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者,足下安平、千辐轮、手指纤长、手足柔软、手足缦网、足跟满足、足趺高好、腨如鹿王、手过膝、马阴藏、身纵广、毛孔生青色、身毛上靡、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乌瑟腻沙

Uṣṇiṣa,又作嗢瑟尼沙,鬱瑟尼沙,鬱尼沙,坞瑟腻沙。译曰佛顶,肉髻。佛之顶骨隆起成髻形者。叁十二之一。可洪音义一上曰:「乌瑟腻沙,此云佛顶。」玄应音义二十一曰:「乌瑟腻沙,或作嗢瑟尼沙,或作鬱瑟尼沙,此云髻。案无上依经云: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慧琳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又曰轮。塔上之九轮也。者表,表高出,故谓之。又者视也,人仰视之,故云。行事钞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轮者,圆轮耸出,以為表故也。」名义集七曰:「言轮者,僧祇云:佛造迦叶佛塔,上施盘盖,长表轮。经中多云轮,以人仰望而瞻视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如者如法之各各之也,如法之实也。如地之坚,如水之湿,谓之各各之是事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也,此实之如,称為如。故实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念

(一)谓无间道金刚喻定应之智,唯為一剎那也。大般若经叁百九十叁有曰:「从此无间以一剎那金刚喻定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麤重习气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应,觉心初起,心无初,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叁昧

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瑞

法华经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叁昧也。叁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眾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见顶

佛叁十二中乌瑟腻沙中之好也(為大,好為小)。佛顶上有肉块隆起為髻形,谓為乌瑟腻沙,顶上肉髻等,於此中有一切人天不能见之顶点,故名无见顶。观佛经叁曰:「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观无量寿经曰:「唯顶...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忍有二种

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境界

起信论所说叁细之一。自第二之转现一切之境界者。亦名现。又名现识。唯识论所谓果能变。与识之自体分所现之分同。起信论曰:「境界,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识

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谓依前业识初动之,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叁、现识,谓有...

《三藏法数》 / 24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诸法实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秘密

一、令入秘密,声闻之人,执着空法,谓一切法皆空。如来为说大乘之法,破其执空之见,令生胜解,得入圣教,是名令入秘密。 二、秘密,如来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为破诸外道、凡夫邪执着有之,是名秘密。 叁、对治秘密,谓如来宣说隐密之教,皆是对彼众生过失而调...

《三藏法数》 / 213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玉豪

又作玉毫。佛之白毫也。豪為毫之借字。慧琳音义十一曰:「玉豪,假借字也,正体从毛作毫。言玉毫者,如来眉间白毫毛也。皓白光润,犹如白玉,佛从毫,放大光明,照十方界,故云玉毫瑞色也。」西域记张说叙曰:「玉毫流照,甘露洒於大千。金镜扬暉,薰风被於有截。」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并,故得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也。第六识缘第八识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染心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第四计名字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诸法寂灭

诸法之实,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谓之寂灭。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法寂灭,不可以言宣。」又曰:「诸法从本来,常示寂灭。」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神力

一、吐舌。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始生天有五种

一、光明覆身,谓人初生天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 二、欲见园林,谓人初生天时,已见天上所有之物,生希有心,而于园林等则未曾见,故欲见之,而遍观看,是为第二。 叁、见天女生惭,谓人...

《三藏法数》 / 21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万四千

对於劣应身(即化身佛)之叁十二八十种好,而胜应身有八万四千之与好。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一一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圆觉经曰:「妄认四大為自身,六尘缘影為自心。」净心诫观下曰:「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尘以染污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為尘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

一、假名,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故名假名。 二、法,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故名法。(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於境之上,又行於所对境之状,故名行。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為行故。」心识对於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於心内,如镜之於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唯识述记叁本曰:「者体也,即谓境,行於境,名為行。...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恶比丘

佛藏经往古品曰:「过去大庄严如来灭度后百岁诸弟子分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叁名萨和多,四名将去,五名跋难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说之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餘四比丘则以捨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乾子之论,命终堕於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实无

一实之妙体,绝待不二而离诸虚妄之,是曰一实无。无方圆之,如水之妙体。此即诸法之实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涅槃像曼陀罗

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趣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宗十异

华严纲要辩性二宗之十异。一、一乘叁乘异,法宗以叁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叁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叁唯心真妄异,法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鱉谋猴肝

有鱉与林间一獼猴亲,屡往游。其妇妒之,欲杀獼猴,止夫外出,佯卧病,谓夫言:吾病甚重,当得汝所亲獼猴之肝,吾乃活。夫不得已,往请弥猴,谓将供小食,獼猴曰:吾居陆地,卿在水中,安得从。鱉曰:吾当负卿。獼猴便从之。负至中道,谓獼猴言:所以请卿者,因吾妇病困,欲得卿...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枝末无明

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眾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见,境界叁细,名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地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弥勒净土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其内院常為补处菩萨之生处。今弥勒菩萨生於此。故谓之為弥勒之净土。弥勒上生经说净土之。以劝愿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清净

一、心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不生染心,不生嗔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名心清净。(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身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 叁、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身心既皆清净,则能具足好,庄严其身...

《三藏法数》 / 12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曰:「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平等

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十喻

一、如幻喻,谓如幻师,幻作种种诸物及男女等,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明幻作,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于诸幻法,心无所着,皆悉空寂,故说如幻。(空观者,谓观一切法皆空也。) 二、如焰喻,谓无智之人,初见阳焰,妄以为水。诸烦恼法,亦...

《三藏法数》 / 814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小衰与五种之大衰。见[五衰]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叁事法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叁、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自说功能...

《三藏法数》 / 649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菩萨五种

一、怜愍,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是为怜愍。 二、爱语,谓菩萨能于一切佛法,巧妙宣说,柔言软语,令诸众生,而得正信,是为爱语。 叁、勇健,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是为勇健。 四、开手,开手...

《三藏法数》 / 189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证不同

谓修习法华叁昧,于叁七日中,一心精进,有叁种证之不同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谓行人于叁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证之,亦有叁品不同。若于叁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

《三藏法数》 / 67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皆梵语窣堵波(Stū a,巴Thū a)之讹略也。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又名俱攞。译言聚、高显、坟、灵庙等。别有所谓支提或制底(Chaitya),言不藏身骨者。或通称為塔。亦曰支提。法华义疏十一曰:「依僧祇律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地持云:...

《佛学大辞典》 / 468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之叁十二行。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观音顶上十一面

千光眼秘法经曰:「顶有十一面。当前叁面為菩萨,右边叁面白牙出上,左边叁面忿怒,当后一面暴笑,顶上一面如来。」见[十一面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有為

经中说四有為法,又说叁有為,叁有為者:一生,二住异,叁灭也。此中第二之住异,俱舍论有二说:一者谓住者异之别名也,住必有异,故异,谓之住异,非住与异之二。佛说生异灭之叁者,欲於叁世迁流之,使有情生厌畏也。生者引未来之法,使流入现在,异与灭者...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智慧之貌。谓佛之光明也。佛之光明,為佛智显於外之貌也。净土论註下曰:「光明智者。佛光明是智慧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 又起信论所说六尘之一。於叁细中第叁境界,起妄心智用,而分别可爱不可爱之境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华严宗叁观

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观。法界者所观之境,叁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故名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放光瑞

法佛六瑞之一。佛将说法华,先放毫光,照此土及东方万八千世界。序品曰:「佛放眉间白毫光,徧照东方万八千世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阿弥陀好印

阿弥陀之好印,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说法四谤

一、定有是增益谤,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 二、定无是损减谤,定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言真如决定是无者,则成损减谤也。 叁、亦有亦无是违谤,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

《三藏法数》 / 212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文字

詮表义理之具也。实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詮实,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眾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身

身即聚集之义。瑜伽师地论云:佛、菩萨是能说者,语是能说,名句文身是所说,声名句文和合,即为此方能诠之教体也。 一、名身,名即名字。楞伽经云:名身者,谓依事立名;盖一名非身,众名连合,方名为身。又唯识论云:名诠自性,是为名身。(名诠自性者,谓诸法自性,由名...

《三藏法数》 / 270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净秽四句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人四依

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破顏微笑

灵山会上迦叶尊者得道之也。见[拈花微笑]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传之吉祥标,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海十

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地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地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理事无碍十门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

《三藏法数》 / 74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表彰有為法之事体者有四:一生,起事物也。二住,安事物也。叁异,衰事物也。四灭,坏事物也。有此四者為有為法。无此四者為无為法。俱舍论五曰:「颂曰:,谓诸有為生住异灭性。论曰:由此四种是有為,法若有此,应是有為。与此违是无為法。此於诸法能起名生,...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法身,空性之诸法实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和合為佛,故实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导师

导人入佛道者。佛菩萨之通称。释氏要览上曰:「十住断结经云:号导师者,令眾生类示其正道故。华首经云:能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佛报恩经云: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為常乐故。」法华经序品曰:「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法华经涌出品曰:「是四菩...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观法

天台所立观心之法规,有叁种:一、託事观,又名歷事观,事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观也。如观王舍城為心王,观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观,故云观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释中之观心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教起十缘

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叁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劫时...

《三藏法数》 / 728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掌珍论

具名大乘掌珍论,一卷,清辩菩萨造,唐玄奘译。明诸法无之义,破护法之诸法有,即破宗之根本论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世间之人於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為徧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妄情而於虚假执我法也,故谓之无体随情假。是世间常用之我法也。二、有体施设假,谓依他起性上假施设之我法也。即内识所变之见二分為依他法,从实之种子而生,有实之体用...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无我

一、人无我,自主自在之我為我。凡夫不了五蕴假合和之义,固执实有自主自在之人体,曰人我,今了五蕴假和合之义,达实无人体,曰人无我,是為小乘之观道,以断烦恼障,而得涅槃者也。二、法无我,固执诸法有实体,有实用,曰法我,今了诸法因缘生之义,达实无自性,曰法无我,是為...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

一、标,标即表也。谓如见烟,即知是火等,是名标。 二、形,形即形状。谓长短方圆等,是名形。 叁、体,体即体质。谓如火以热为质等,是名体

《三藏法数》 / 7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观一切法空

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訶萨,观一切法、空,如实、不转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是说一切法真如实之状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种戒

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諦

一、俗諦,迷情所见世间之事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事,於俗為实,故云諦。二、真諦,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諦。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Lakṣ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细之可爱乐者,谓之好。者大,好者更為庄严大之小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有叁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八十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容,执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种心

一、心内,谓心体本,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是名心内。 二、心外,谓心随有所念,种种境界皆悉现前,是名心外

《三藏法数》 / 68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问

大日经初,金刚手先问佛十题,佛一一答之。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如何?叁、有几心次第得是菩提心乎?四、此诸心差别之如何?五、凡经几时得究竟之菩提心?六、菩提心所具微妙之功德如何?七、将以何行修行?八、云何修行之?九、眾生之异熟心...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门

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而说於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於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於法而见积集,亦不於法而见散失,是即名為一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

《佛学大辞典》 / 742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如来叁十二中之白毫也。见[白毫]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鹿头梵志

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有鹿头梵志,叩诸髑髏知各死及其生处,但叩罗汉髑髏不知其所。」耆域之事与此同。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面毘卢遮那

金刚界之智法身也。金刚顶义诀曰:「四面毘卢遮那者,(鍐)字轮中法身如来,四面圆满向四方作叁昧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智境四

谓于有所证取之心,迤逦浅深,有此四之异,故后之叁,皆因我根本而立,与金刚般若四所言不同,盖彼于迷妄之心,执为四故也。 一、我,我者,谓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经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是也。(梵语...

《三藏法数》 / 35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右旋

言佛之白毫向右方旋绕也。观无量寿经曰:「眉目白毫,右旋婉转,如五须弥山。」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食

一、正命食,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谓出家之人,不依正命而食,则有五种:一为利养故,现奇特;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叁卜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是名邪命食。

《三藏法数》 / 111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病

修禅定者,须善识病源,设或不知,则难于治疗,疾苦仍,行道有妨。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善加调治,则身心安隐,不废修业矣。 一、四大增动病,四大,地水火风也。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

《三藏法数》 / 37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种分别真伪禅

一、辨邪伪禅发,谓修禅之人,于禅定中,或觉自身如缚如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欢喜躁动,忧愁悲思,如是种种邪伪之,与禅俱发。心若爱着,即与鬼法应,多失心颠狂。是故修禅定者,于此诸,即当一心寂静,辨其邪伪,知彼虚诳,不爱不着,则自然灭谢,是为辨邪伪禅发。...

《三藏法数》 / 193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七善

夫七善之法,乃通大小。今依法华所明,是圆顿大乘之七善也。 一、时节善,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叁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二、义善,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其义深远,即是顿教了义之理,...

《三藏法数》 / 376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宗

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叁宗。 一、法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是名法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二、破宗...

《三藏法数》 / 269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无性

一、无性,谓一切众生,于世间之,处处计着,执为实有。佛为除此妄执,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故名无性。 二、生无性,谓一切诸法,皆托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名生无性。 叁、胜义无性,谓前无性、生无性,因破众生妄执之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是故佛说胜义无性者...

《三藏法数》 / 140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种动

即涌没之。涌谓涌起,没谓隐没也。以东西南北中边互而言之,故有六种焉。亦名六种震动。 一、东涌,谓于世界东方而涌也。 二、西没,谓于世界西方而没也。 叁、南涌,谓于世界南方而涌也。 四、北没,谓于世界北方而没也。 五、中涌,谓于世界中间而涌也。 六、边没,...

《三藏法数》 / 137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菩萨叁修学

一、百劫顶寂定中修诸叁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叁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叁昧已,入金刚叁昧,与一切法性冥而得一合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叁昧者,金刚最坚至利...

《三藏法数》 / 253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密

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為如来自证之叁密与眾生修行之叁密而辨之,如来叁密者,身语意之叁业,本来平等,身等於语,语等於意,皆徧法界,谓為法佛平等之叁密。然则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声為语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谓之為密者,非秘隐於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為法佛自证...

《佛学大辞典》 / 70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解脱,言无生死之也。二、离,言无涅槃之也。叁、灭,言生死涅槃之无,其无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一味,所谓解脱。」文句七上曰:「解脱者,无生死,离者,无涅槃,灭者无,亦无。」又曰:叁有...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结界五

大界之形有五种:一方,二圆,叁鼓形,四半月,五叁角。各以天然之山水或木石等為其界标。见善见论十七、叁藏法数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理事无碍十门

於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係立十门:一理偏於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於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於理,理既徧於事,事亦徧於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徧在一微尘法界。叁、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真如实

真如与实,同体异名,约於假諦之妙有而曰实,约於空諦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其实為叁諦之总名,故真如实通於空假中也。观佛叁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空即...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神光

诸佛之光明,神变不测,离分别之。故称神光。讚阿弥陀佛偈曰:「神光离不可名,故佛又号无称光。」止观一之二曰:「弥陀佛放神光现月盖门。」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身有

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宛然,非真空无之法性。是故叁惑究竟清净,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净也,以此即谈别...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袈裟十二名

释氏要览上曰:「大集经云:袈裟名离染服,贤愚经云:出世服,如幻叁昧经云:无垢衣,又名忍辱鎧,又名莲华衣,谓不為欲泥染故。又名幢。谓不為邪所倾故。又名田衣。谓不為见者生恶故。又名痟瘦衣。谓着此衣烦恼痟瘦故,又名离染服,去秽衣,又名振起。」又六物图曰:「一、袈...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

因明列叁种:一、标,如见烟知為火。二、形,如长短方圆等之形状。叁、体,即体质。如火以热為体质。 又智度论所说:一、假名,世间一切事物及眾生,由眾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然皆无自性,虚假不实。眾生迷故,於此假名起执取之,故名為假名。二、法,五蕴十二入十...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