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如来出现于世,乃为父王及诸大众演说观佛三昧法门,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黄金色无量光明。是时会中五百释种,观佛身相犹若灰人羸婆罗门,见已号哭自拔头发,举身投地口鼻吐血。如来见之乃安慰曰:“汝勿号哭!吾为汝说。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入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长...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010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洹精舍坐夏安居,时阿难陀于日中分食毕收钵,与诸比丘共诣林间,经行往来宴坐消息,乃相议曰:“今佛世尊出兴于世,甚为奇特,第一希有,于诸众生多所饶益。今此上首憍陈如等五大比丘,最初遇佛成等正觉,趣鹿野苑说四谛法,先得悟解。种何善本?有何因缘?初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831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元初一念之无明,背真性而缘起生死也。即流转是。释摩訶衍论二曰:「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下下转,名為下转门。诸净法有力,诸染法无力,向原上上转,名為上转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六粗谓由业转现叁细而生,故名六粗。(业转现,即第八藏识中初起之叁相,以其微细,故名叁细也。) 一、智相,谓依叁细中,第叁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境界相,即叁细中之现相也。) 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分别于...
《三藏法数》 / 286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在阎浮提西方十二亿那由陀,至极乐国之中途,生於此国者,染着其国土之快乐,而起懈怠憍慢之心,不更进而生於极乐,故谓為懈慢国。疑佛智不思议,杂修自力之善根,而愿生於极乐者生之。菩萨处胎经二曰:「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陀,有懈慢界。国土快乐,作倡伎乐,衣被服饰,香...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真谛,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叁乘归实际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俗谛,俗谛者,显一性缘起之事也。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
《三藏法数》 / 127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虚与空者,无之别称也。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此虚空有体有相,体者平等周徧,相者随於他之物质而彼此别异也。依有部之宗义分之為虚空与空界之色,以其体為虚空,以其相為空界之色。以此虚空為一无為法,数於叁无為之一而摄於法处之中,空界之色者,為眼所见之色法而摄於...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我生已尽,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叁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梵行已立,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
《三藏法数》 / 19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欲爱,谓于欲界五尘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欲爱。(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爱,谓于色界禅定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色爱。 叁、无色爱,谓于无色界禅定而起贪爱也。因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无色爱。 四、无有爱...
《三藏法数》 / 157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西域记五,谓:「羯若鞠若国人长寿时,其旧王城号拘苏磨补罗,王号梵授。福智兼备,威震赡部。具足千子,復有百女,皆仪貌妍雅。时有仙人居殑伽河边,栖神入定。经数万岁,形如枯木。游禽栖集,遗尼拘律果於仙人肩,生芽成大木。经多年所,从定起,欲去其树,恐覆鸟巢,而不敢。时...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四分律五十叁说,世尊在拘睒弥国,王优陀延是宾头卢亲厚之知识,王朝哺常往问讯。时有不信乐之婆罗门大臣,见宾头卢不起迎王,以恶心諫止王。王曰:明日清旦当往,若不起,当夺其命。明旦宾头卢遥见王来,便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意起迎我?答言:為汝故起。...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叁惑之所流转,漂泊叁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见流,见即叁界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
《三藏法数》 / 307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曰福增,年过百岁齿衰力屈,家中大小无不生厌。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是时长者来诣佛所欲求出家,值佛游化,即便往至舍利...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082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大比丘众,游化依止王舍大城。是时如来从座而起,步蹑虚空现希有事,足下显出千辐轮相,一一辐间复出八万四千众宝莲华;一一华出八万四千微妙须叶,次第庄严,遍覆十方无量世界。是诸华上各有无量微妙数佛,足下皆现千辐轮文。是时会中净饭父王,见是事已心大欢喜...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2020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佛為嘱累大法,摩弟子之顶,或為授记摩顶。法华经嘱累品曰:「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訶萨顶,而作是言。」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尔时世尊在摩竭国竹林精舍重阁讲堂,与阿难陀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有衰老夫妇二人,两目失明加复贫悴,唯有一子年始七岁,常出乞丐以赡其亲;或得新好果蓏饮食,先奉父母,有得硬涩残触之物,而自食之。是时阿难念此小儿,虽在幼年而行笃孝,勤意朝夕不失所须。佛分卫讫还归精舍,...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077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於观音之前,引竹籤以卜吉凶者。释门正统叁曰:「又有菩萨一百籤,及越之圆通一百叁十籤,以决群迷吉凶祸福。祷之诚者,纤毫不差。叙其事者,谓是菩萨化身所撰,理或然也。」依此说则有一百籤与一百叁十籤之两种:一百籤者从天竺寺之观音院起,一百叁十籤者从越之圆通寺起。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精舍。有一比丘身患恶疮,形体周遍脓血交流,众所恶见人不亲近,移置疏弊低小房下。世尊知已即以神力,蔽诸大众令无知者,如来独往病比丘所,善言慰喻须水洗之。时帝释天主与诸天子,在善法堂评议政事,佛以威神加被令知,即以无量百千眷属,作天妓乐前后围绕...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64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大叁灾之一。一大劫中第叁期坏劫之末(合成住坏空四中劫為大劫),起而荡尽世界之大风灾也。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第叁禪天。叁灾中灾害最广大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又作金刚起印,惊觉一切如来印。惊觉诸佛,使自定起之印契。修法时,為请诸佛出定护念而结之。真言修行钞二曰:「宪深口传云:上观佛时,虽奉见徧空诸佛,彼诸佛未出定故。今结金刚起印加持时,入定诸佛被惊觉,出定护念行者及法界眾生。千手仪轨云:惊觉一切如来印。摄真实经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经律异相九,有「坐海以救估客」一章。昔菩萨与五百商人入海採宝,遇大飘风。菩萨曰:我為眾生捨身,海神所恶者死尸也。即引刀自害,海神恶之,漂舟上岸。天帝释覩菩萨弘慈,以天之神药灌口。菩萨忽苏,起坐与眾相劳。出杀身济估人经及度无极集。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显色贪,谓于他人身分及青黄赤白等显现之色,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色作青瘀胖胀等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 二、形色贪,谓于长短娇媚等形相之色,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此形相,作烂坏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 叁、妙触贪,触即触着,谓于自他身分细软光滑等触,而...
《三藏法数》 / 196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由贪爱之对境而别為四法:一显色贪,於他人之身分及青黄赤色等显现之色起贪着也。二形色贪,於长短矫媚等形相之色起贪着也。叁妙触贪,於自他身分细软光滑等之触起贪着也。四承事贪,於他人之趋承服事折旋俯仰等起贪着也。此四者皆為相应婬贪心。退治之法则观四外不净。瑜伽师地论...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Ks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乞察,乞叉,吃洒,葛叉,[起-巳+乞]洒,差,叉,剎等。称乞洒字,则一切法尽不可得,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文殊问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原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日本弘传之宗有八宗:一俱舍宗、二成实宗、叁律宗、四法相宗、五叁论宗、六华严宗、七天台宗、八真言宗也。此中前六宗,起於奈良朝,后二宗起於平安朝,古来通称為八宗。八宗纲要奥书曰:「日本所传自昔已来,共许所翫唯此八宗。」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因缘生之有為法谓為事。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谓為理,即事者森罗万象之相,理者真如之体也。然如大乘中叁论宗谓理為真空,非别有理之实体。如法相宗谓理虽有实体。然惟為事之所依,依事之缘起而无何等之关係,即不障之能作因也。如华严宗谓真如之理。虽為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身,然依无明...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不寂静过失,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证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
《三藏法数》 / 219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藏法数》 / 456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增益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边。(因缘所生法者,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中间一念心起,即是所生法也。) 二、损减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定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边。
《三藏法数》 / 110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西域记八谓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受业。学徒一日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悵望。同儔谓曰:汝何忧?曰:盛色方刚,学业未成,顾此忧心弥剧。学徒戏曰:今将求子聘婚,乃假立二人為男父母,二人為女父母,遂令坐波吒釐树下。谓女婚者树也,採时果,酌清流,陈婚姻之绪。时假女父...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尊形為忿怒形,由诸毛孔流出火焰,四臂具足,右手持剑,下手把羂索,左手持棒,次手把叁股叉,一一器杖,皆起火焰。见乌枢瑟摩明王经上,图像钞八。若据陀罗尼集经九,则「面貌端正。极令殊好。」非忿怒之形,且四臂之器杖有差违,更有异形。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凡夫之异名,凡夫轮迴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故曰异生。大日经疏一曰:「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谓由无明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於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曰异生也。」唯识述记二本曰:「异有二义: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趣。此通...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亦名四道,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
《三藏法数》 / 240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
《三藏法数》 / 35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身业,作於身者。二口业。说於口者。叁意业,思於意者。此叁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种,意业唯為实之一种。身业之假法,為取捨屈伸等身形之表色,摄於色处之中。语业之假法,為音声之屈曲,摄於声处。小乘立之為实之业体。身语意叁业之实法,為意识相应之思...
《佛学大辞典》 / 696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又云叁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為之事物,一剎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為未来世,生了為现在世,灭了為过去世。此於事物迁流上,假立叁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叁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為时之经过之叁世,则过去為前,未来為后,其次第為过现未...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罗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律十五曰:「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摄僧界,二摄衣界,叁摄食界。摄僧界中又有叁种:一、大界,一伽蓝地之外界為小极限,广者至十里乃至百里。佛使结此大界者,欲令為说戒等僧事时,一聚之僧尽和集,无一人乖隔故也。凡僧事之法,一界中,有一人不和集者,则其事不成就。夫无结界之法,阎浮提界僧眾,不尽和集,不...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强盛之心。圆觉经曰:「一切眾生於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 又定心也。定心之势力强盛,故名。中阿含经二十五曰:「增上心经。」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贪嗔等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名为烦恼。 一、贪烦恼,贪即贪爱。谓于五欲顺情等境,求而未获,爱而不舍,以不舍故,便起烦恼,故名贪烦恼。(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嗔烦恼,谓于五欲违情等境,即起嗔恚忿恨,缠结记忆在心,而生烦恼,故名嗔烦恼。...
《三藏法数》 / 281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毒者毒害也。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叁、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
《三藏法数》 / 132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 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除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叁昧亦如是,一则奋除障定之惑;二能出入诸禅,捷疾无间,异于余之叁昧,而具出入二义焉。 一、入禅奋迅,入禅奋迅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叁...
《三藏法数》 / 28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一曰:「己所弹琉璃之琴,阎浮檀金,花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在如来前,善自调琴。及餘八万四千伎乐,(中略)时诸一切声闻大眾,闻琴乐音,不能堪任,各从座起,放捨威仪,诞貌逸乐,如小儿舞戏,不能自持。」又见智度论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令入秘密,声闻之人,执着空法,谓一切法皆空。如来为说大乘之法,破其执空之见,令生胜解,得入圣教,是名令入秘密。 二、相秘密,如来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为破诸外道、凡夫邪执着有之相,是名相秘密。 叁、对治秘密,谓如来宣说隐密之教,皆是对彼众生过失而调...
《三藏法数》 / 213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 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叁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
《三藏法数》 / 239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修行之人,恐于自他身分,而起贪着,妨于正道,故令假作此不净之想,破其着心。故有七种也。 一、种子不净,种子有二:一内种,谓人之身从昔烦恼业因而生。二外种,谓此身受父母遗体而生,故名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谓人之生,父母交遘,赤白和合,以成其身,故名受生不...
《三藏法数》 / 322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一、心颠倒,心即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谓心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
《三藏法数》 / 177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缘起者,谓诸法所起因缘,递相摄持,涉入无碍,分为十种,以释前十玄门之义也。 一、诸缘各异义,诸缘各异者,谓诸法缘起各不同也。盖诸法递互相望,要须体用各别,不相杂乱,方成缘起。经云: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是也。 二、互遍相资义,互遍相资者,谓诸法所起,更互周...
《三藏法数》 / 80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非自然之法,而為依於他之因缘而起之法,是曰依他法,亦云依他起性。叁性之一。成唯识论八曰:「由斯理趣,眾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缘,而得起故。」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