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 条搜索结果

苾芻

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藏法数》 / 98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不男

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声闻

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汎解有: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论曰:「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地持论所说:我,眾生,人等,唯有名而无实,故目之為声。观此声(即我眾生等)而闻解无我无眾生之义,谓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无间

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藏法数》 / 198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力

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世业报智力,知一切眾生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知诸禪解脱昧智力,知诸禪定及八解脱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度加行

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十位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藏法数》 / 113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藏法数》 / 35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大经

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空定

观空相之禪定。通於内外。内道之空定,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迴於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有,还堕途...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化身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藏法数》 / 21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悔法

一、忏悔,梵语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名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于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

藏法数》 / 19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人说经

一、佛说,谓如来出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诸经,但自金口所宣者,是名佛说。 二、弟子说,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仙说,仙即佛会之中诸大仙人也。谓其从佛入道,誓弘佛化,宣扬正法...

藏法数》 / 28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福田

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

藏法数》 / 16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同七异,谓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藏

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颠倒

一、心颠倒,心即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谓心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

藏法数》 / 17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

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料简

言於义理量裁简别也。為解释之异名。但天台局於问答:称為料简。大部补註四曰:「料者理也。量也。简与拣同。大传云:简车马也。即量裁选择之义。」安乐集记上曰:「料简之言人师不同,今家标章犹名料简。和尚总以解释皆名料简。天台唯局问答名料简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因佛性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德妙果也。(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藏法数》 / 25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鞞多庶罗那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是為旧称,新称云摩地,译曰定,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昧,无漏定谓之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无为

无为者,谓真空寂灭之理,本无造作,故名无为。 一、虚空无为,虚空即无碍之义。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故名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系缚,即证寂灭真空之理,是名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谓声闻之人,证...

藏法数》 / 148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藏法数》 / 47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难

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一地狱;二饿鬼;畜生;四鬱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瘖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维摩经方便品曰:「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眾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阿僧祇劫,於此劫越麤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妄执,此上更立十地,為开发金刚宝藏位,...

《佛学大辞典》 / 57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葬法

印度之葬法有种,四种。种者:一火葬,二水葬,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殯葬,其仪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曰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禅变化

变即转变,化即幻化。谓此四禅诸天,于五欲胜妙之境,悉能次第种种变化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初禅天二变化,初禅天二变化者,一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二、第二禅天变化,第二禅天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

藏法数》 / 26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佛报佛化佛也。即佛菩提等。 又太平之佛鑑禪师慧勤,龙门之佛眼禪师清远,天寧之佛果禪师克勤。此师為杨岐派第祖,五祖山法演之法嗣,称為杨岐之佛,又名演门之杰。释门正统曰:「杨岐佛最為竞爽。」佛祖通载一曰:「演门二勤一远,声价籍甚,丛林谓之杰。」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仙二天

仙者:一、迦毘罗仙,数论之祖也。二、鵂鶹仙,胜论之祖也。、勒沙婆仙,尼犍子之祖也。二天者,一、大自在天。二、毘纽天。大部辅注一曰:「一、伽毘罗,此云黄头,头如金色;二、优楼僧佉,此云鵂鶹仙;、勒沙婆,此云苦行;此即仙也。一、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天;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华经云:初中后善,盖言圆顿教中,序、正、流通分,理致圆备,故皆称善。(分者,一序分,谓序述一经之由;二正宗分,谓正说一经之旨;流通分,谓流传此经,使后世通行也。) 一、初善,初善者,序分居初,故名初善。如经序品,为序分是也。 二、中善,中善者,正说分...

藏法数》 / 181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净说法

又云邪命说法。或说邪法,或说正法,其心邪,故总名之為不净说法。佛藏经曰:「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一者自言尽知佛法,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者於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為人说法。」此佛藏经所说第五之过失有邪命说法之名以卖法而利...

《佛学大辞典》 / 382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藏法数》 / 826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知净语

比丘有净语,犹如忌词。如比丘要草木时,谓斫木摘花等,是為不净语。谓「知之」「看之」者,是為净语。又如对金钱而言「收」「取」等,是尽属不净语。净语凡有四种,一汝知是,二汝看是,我须是,四我与是。从此四净语中之第一种曰知净语。又云知净。行事钞中坏生种戒曰:「五分...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谛者,谛审也。谓谛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谛,即假是俗谛,即中是中谛。此隔历,即是次第谛;一无碍,即是圆融谛。(隔历者,谛不互融也。次第者,前真、次俗、后中,即别教谛也。圆融者,举一即,全是一,即圆教谛也。) 一、真谛,真即真空,...

藏法数》 / 29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言根境识之事和合也。依之而生触之心所。唯识论曰:「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和,触依彼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藏法数》 / 2967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明

一、痴无明,谓人愚痴暗钝,无所明了,而于正法不能生信,唯逐邪师邪教,妄执倒见,是名痴无明。 二、迷无明,谓人昏迷不了,惑于五尘等境,不能观察其患,及起贪染之心,是名迷无明。(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颠无明,谓人无所明了,而于正法起邪倒...

藏法数》 / 135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藏法数》 / 87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

宝有四种:一、一体宝,又云同体宝,又云同相宝。宝一一之体有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药

行事钞二谓报命之支持,无过於药,分之為四:一时药,日日為新由旦至日中听服之,五种之蒲闍尼Bhojanīya(译曰正食),麨,饭,乾饭,鱼,肉是也。又五种之佉闍尼Khādanīya(译曰不正食),枝,叶,华,果,细末磨食是也。此等是比丘之常食。此外有时食与时浆,时食者蔓菁根,葱根...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方便

密教所说身口意之密也。大日经疏一曰:「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者心密门,行者以此方便自净业。即為如来密之所加持。乃至能於此生满足地波罗蜜不復经歷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此毘卢遮那内证之德。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式叉迦罗尼

译曰学,又曰应学。宜学也。為突吉罗之异名。大日经疏五曰:「此中应学,旧译名為式叉迦罗尼。」大部补註二曰:「式叉迦罗尼,此名為学。」四分律四十一见「尸叉罽罗尼」,「突吉罗」梵Śikṣākāraṇī。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

一、理乘,谓理性虚通,自然荷运诸法,故名理乘。(荷,负也;运,动也。无法不具,故名荷;能至极果,故名运。) 二、随乘,谓智随理境,如盖随函,随理荷运,故名随乘。 、得乘,得者,得果得机也。谓得果,故自解脱;得机,故令他解脱;故名得乘。(得果者,得妙觉极果;...

藏法数》 / 124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见结,我见也。二戒取结,行邪戒也。疑结,疑正理也。见惑中此者过最重,故以此结為见惑之总称,断此结為预流果。涅槃经十六曰:「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广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此中如何说断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二者非因见...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修净土五念门

一、礼拜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身业,面对阿弥陀如来,一心翘勤恭敬礼拜,愿生彼国,是名礼拜门。(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赞叹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口业,称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是名赞叹门。 、作愿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意业,发...

藏法数》 / 30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无漏根

二十二根中最后之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捨根,及信,勤,念,定,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道而立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於四魔之中除死魔其餘之魔也,等觉之菩萨,除此魔。瓔珞本业经上曰:「超度魔。」见[魔]条。 又止持会集音义释魔曰:「一、烦恼魔。谓界中一切妄惑也。修行之人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而五蕴魔亦摄其中。二、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摄也。若人勤...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性相二宗十异

华严纲要辩性相二宗之十异。一、一乘乘异,法相宗以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相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唯心真妄异,法相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藏法数》 / 466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藏法数》 / 73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又曰佛陀,佛檀。梵音Samyakaṁbuddha之具略耳。译言正徧知。正徧觉。等正觉等。如来十号之一。放光般若经一曰:「咀萨阿竭阿罗訶佛。」支谦译阿弥陀经曰:「南无阿弥陀佛檀。」玄应音义曰:「佛,大品经作菩陀,此云正徧知也。」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梁曇鸞就念佛者立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是曰不。反之则曰信。净土论註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者信心不相续,餘念间故。此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大数

十大数者,华严经阿僧祇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藏法数》 / 54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阿僧祇劫。无数劫。菩萨修行之年时。 又真言所立妄执之异名。劫有时分与妄执之二义。今取妄执之义。凡妄惑有百六十心,分之為重:一、麤妄执,执实我者。二、细妄执,执实法者,、极细妄执,障中道之无明也。见真言广名目六。 又过现未世之劫。过去名庄严劫,现在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不翻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藏法数》 / 319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车家

又曰四乘家。大乘有乘家与一乘家之异义,如论法相為乘家,其说谓佛之教法,终始不超乘,但法华已前,主说乘,於法华废权之二乘,而归实之一菩萨乘。然则权实双存而有乘,因而谓之為乘家。又如华严天台乘中之菩萨乘与二乘皆為方便假说,至法华更说一佛乘,开会前之...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平等

又名昧。密教谓身口意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华

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昧。此法华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昧之异名。法华昧者,天台之意,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部

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為天台之大部大部补註序曰:「玄、文、止观,共十卷,时人谓之大部。」释门正统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於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部相须缺一不可。」 又...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时教

法相宗所立有空中之时教也。此有年月之时教与义类之时教二者。年月之时教者。一、第一时教,佛成道最初為破外道凡夫实我之执,说四大五蕴等诸法之实有而明人我之為空无。四阿含等之小乘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佛復為破小乘眾实法之执,说一切诸法皆空之理,即诸部之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种法

一、味,二、四禪定,、四无量心,四、四无色定,五、八背捨,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定,八、十一切处,合為五十法。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乘通相五逆

通於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部

禪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為四大部经。勅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於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闕,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槃宝积珠林為...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归依

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归依。(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藏法数》 / 37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白羯磨

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羯磨梵语,译曰作业,即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羯磨者,读羯磨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眾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其次记授戒法於受者之表文,谓之羯磨。是為完全受戒...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分别

论云:唯一意识有种分别也。 一、自性分别,谓意识对于现在六尘之境,自性而起分别,故名自性分别。(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随念分别,谓意识昔曾对于六尘之境,追念不忘,而起分别,故名随念分别。 、计度分别,谓意识于不现见事,计较...

藏法数》 / 13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昧。 一、常坐昧,常坐昧者,亦名一行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藏法数》 / 56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藏法数》 / 49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种神变

一说法神变,如来无碍之大智,知诸眾生之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应之而為说法,名為说法神变。二教诫神变,如来对诸弟子教诫是法应作,是法不应作,是道得声闻乘,是道得缘觉乘,是道得大乘,名為教诫神变。神通神变,如来為调伏憍慢之眾生,现种种之神通,名為神通神变。见大宝积...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种证相不同

谓修习法华昧,于七日中,一心精进,有种证相之不同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相,谓行人于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品不同。若于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

藏法数》 / 675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佛法僧宝名。是尊重之意也。四十二章经曰:「尊者佛法僧也。」出曜经十五曰:「如契经所说,告诸比丘,今当為汝说第一之尊:一者佛為第一之尊,二者法為第一之尊,者僧為第一之尊。」无常经曰:「稽首总敬宝尊。」 又西方之尊尊為阿弥陀,观音,势至。药师之尊,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位无心

一,无想天无心,外道生於色界四禪天之无想天,五百大劫间受无心果报之位也。二,无想定无心,外道為生於无想天而修无相定之位也。,灭界定无心,是俱解脱之阿罗汉,欣乐涅槃妙寂所入之无心定之位也。以七日為最极。四,极睡眠无心,在极睡眠而一时六识不修行之位也。五,极闷绝...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法施

一、世间法施,谓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名世间法施。(五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 二、出世间法施,谓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而修,即得出离世间,故名出世...

藏法数》 / 14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碍

一、总持无碍,谓菩萨获大总持,于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皆不忘失,无所挂碍,是为总持无碍。 二、辩才无碍,谓菩萨获大辩才,于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 、道法无碍,谓菩萨获...

藏法数》 / 153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正像末

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证果者,是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明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华严经说时

华严经之说时,天台宗与华严宗所说各异。天台宗谓华严经一部八会,别為前后二分,前分七会為佛成道后七日间之说法,第八会之后分為其后之说法,华严宗谓為成道后第二七日之说法,八会一时说者。法相宗谓是第二七日之说法,同华严宗,别前后二分,后分华严為后时之说法,与天台宗...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华严时

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耨多罗菩提

Anuttara-samyak-saṁbodhi,佛智名。旧译曰无上正徧知,无上正徧道。真正徧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维摩经佛国品肇註曰:「阿耨多罗,秦言无上。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徧知也。」净土论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罗菩提...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藏法数》 / 1693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火顶山

台州天台山之别峰。大部补注一曰:「大师住寺之北,别峰号曰华顶,登眺不见群山,暄凉永异餘处,大师於此降伏天魔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陀毘罗

又作陀毘荼,达罗毘荼,达罗弭荼。南印土国名。其国言咒语,多甚难解。西域记十曰:「达罗毘荼国,南印度境。」瑜伽论九曰:「达罗弭荼种种明咒。」同伦记九下曰:「景云:南天竺东南海渚有一师子国,名达罗弭荼。(中略)测云:旧论云陀弥国书。旧释云:是鬼国所发语言,不可解了...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无记

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业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捨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工巧无记,作图画彫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於善...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能变

唯识论对於说万法為识之诸变而称八识為能变。分种之次第说之。唯识论一曰:「此能变唯,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一,初能变,為八识中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以此為依於善恶业而感无记总报之异熟识故也。七识者,有覆无记而非异熟性,前六识,虽有异熟性然是从第九识起者,...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摩訶止观

天台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妙观

台宗对於别教隔歷之观而谓圆教圆融之观為妙观。光明记曰:「妙观者空即諦,假中亦然,名即一而諦俱空,假中亦然,名即而一。」四教集解下曰:「以妙观观於阴心,显於諦之理,故云观法也。」秘藏记本曰:「妙观察智,五眼高临。邪正不谬,因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归一

佛於法华经说尔前所说乘之法,為一佛乘之方便,所归者,一佛乘耳。一佛乘之外,无二乘乘,是為会归一。法华玄义七曰:「华合未开,譬隐一乘,分别说。华叶正开,譬会归一,但说一乘。华落莲存,譬绝教冥理。」四教仪曰:「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又言废...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同体

谓佛法僧,名虽有,体性是一,故名同体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

藏法数》 / 13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同教说听四句

同教者,谓会乘归一乘也。(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唯说无听,谓佛真心外,无别众生,以众生真心,即佛真心故。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唯说无听。 二、唯听无说,谓众生心外,更无别佛;以佛真心,即众生真心故。故所说教,即众生自现,是名惟听无说。...

藏法数》 / 200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甚深

甚深者,即如来所证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义微妙不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证实相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 、内证甚深,内证甚深者,谓如来所证...

藏法数》 / 26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和南

Vandana,又云婆南。新称伴谈,伴题,烦淡,槃淡,盘荼味,槃那寐,畔睇,畔弹南等。译曰稽首及敬礼,度我。义林章二曰:「古云南牟,即是敬礼。(中略)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亦云敬礼,讹云和南。」寄归传曰:「言和南者,梵云畔睇,或云畔弹南,译為敬礼...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盂兰盆会

佛弟子目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救法於佛。佛教於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百种供物供宝。请其威,得救七世之父母。因起此法会。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為作盂兰盆,施...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精进心

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昧,以七日为期,于中礼佛忏悔,行道诵经,有事有理,俱当精进,故有二种心也。(梵语昧,华言正定。七日,二十一日也。) 一、事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于道场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

藏法数》 / 29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善根

贪瞋痴之毒也。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不善根,起施慈慧种善根。」智度论六曰:「闻善则喜,闻不善则不欢喜。」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六兽

一时各有兽。总為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為十二时,即有十六兽。寅有: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狐,兔,貉;辰有: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蝉,鲤,蛇;午有:鹿,马,獐;未有: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狖,猿,猴;酉有...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恼

又云九难,亦云九横,亦云九罪报。佛现生所受之九种灾难也。智度论九曰:「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繫木盂作腹谤佛。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逆木刺脚。五者毘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色列次

一、白赤黄青黑(大日经一、,略出经,瞿醯经中,大疏六,不空羂索经九所说五色界道;大疏四所明五佛色,同五所出五色线)。二、白青黄赤黑(摄真实经下,大集轨所示五佛色,但至黑色彼经作杂,又轨云绿)。、白黄赤青黑(大疏六所说受染色,又十六所明五宝色,陀罗尼集经七...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乘

华严所立。说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藏法数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眾...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色

一,息灾為白,白着水色也。二,增益為黄,黄者金,又為地形也。此二者準上之形可知。,敬爱為赤,世人爱乐赤色,故用之。四,降伏為黑,降伏所以用黑色者,黑色為风大之色,风為大力之义。水火风灾之时,风灾力强,故能坏第禪,如来成道时,亦以风指降伏恶魔。降伏之法,摧...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曰:「什曰:法身有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种观法

天台所立观心之法规,有种:一、託事观,又名歷事观,事相一一入於心而於实理成观也。如观王舍城為心王,观万二千声闻於十二入各具千如而為万二千。文句一曰:「一一句入心成观,故云观与经合。」辅行二曰:「槃特扫帚。支佛华飞。并是託事具理之明文也。」四释中之观心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藏法数》 / 28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小乘七种圣

(又名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圣,正也。舍凡性,入正性,故名为圣。贤首宗立为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名异义同也。 一、随信行,行,即进趣之义。谓钝根之人,凭他生解,依信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信行。 二、随法行,谓利根之人,自以智力,依法而行,进...

藏法数》 / 328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迹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不可毁谤宝及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弥楼

山名。译曰高山,光山。或谓与须弥山一体。或谓為别体。依法华经则為别山也。法华嘉祥疏十一曰:「弥楼山此云高山,又云光山。」慧琳音义十五曰:「弥楼山即须弥楼山也,皆梵语讹转也,唐云妙高山,或云妙光山。」大部补註十曰:「有人谓弥楼,此云光明山,即七金山也,金色光明故...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业疏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之异名。南山作,大部之一。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渐次

渐次者,乃楞严经中,佛欲说修行地位,而先说此等渐次以为根本。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不同,而皆以此种而为进行之本。故经云:如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也。 一、除助因,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薤、韭、蒜、兴渠也...

藏法数》 / 40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梵语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昧,心行正直,故名昧。 一、有觉有观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昧。(空、无相、无作,即解脱门也。)...

藏法数》 / 22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菩提

Saṁbodhi,又作糝帽地。译作正等觉。希麟音义四曰:「糝帽地,旧云菩提,此云正等觉也。」见[菩提]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袈裟五德

悲华经八曰:释迦如来,昔於宝藏佛前,誓己成佛时袈裟有五德:一或犯重邪见之四眾,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於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恭敬袈裟少分即得乘不退。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食。四眾生共违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陈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藏法数》 / 731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平等观

又云昧观。观念平等也。即入我我入观。见[平等]条。又,行者正念诵之初,作入我我入之观,谓之平等观。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鬼

顺正理论十一云鬼之种类有: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多财鬼。此各有。无财鬼之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臭口鬼。少财鬼之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癭鬼。多财鬼之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有严

臺州赤城崇善寺法师,名有严,退庵於櫨木下,号曰櫨庵。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归寂。着有大部备检,笺难,助览,或对。见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斛饭

梵名途卢檀那Droṇodana,或作Dotodana,又译曰榖净。师子颊王之子,净饭王之弟,释尊之叔父也。传歷未详。起世经十、彰所知论上等,谓王有阿尼娄驮跋提梨迦之二子,五分律十五、十二游经,有部律破僧事二、释迦谱一等,谓有摩訶男阿尼娄驮之二子,眾许摩訶帝经二、於此加跋[木奈]...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种大师

一、如来,谓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 二、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

藏法数》 / 233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般遮于旬

乐神名。大部补註五曰:「诸经亦云般遮于旬,乃以其琴歌颂佛德,般遮于旬,即五神通人也。」文句私记二曰:「瑞应云:般遮弹琴而歌。又云:帝释般遮伎。」高僧传十曰:「般遮絃歌於石室,请开甘露之初门,净居舞颂於双林,奉报一化之恩德。」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迦叶

梵语迦叶,华言光波。谓身光炎涌映余光故也。毗婆尸佛时,人共立刹柱,以是因缘,感报遂为兄弟。(梵语毗婆尸,华言胜观。) 一、优楼频螺迦叶,梵语优楼频螺,华言木瓜林;谓其居处,近于此林,故以名之。将护四众,供给四事,令无所乏,最为第一。(四众者,一比丘、二比丘...

藏法数》 / 251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藏法数》 / 1706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金藏经

大部补註五曰:「金藏经者,昔宇文邕残酷释氏时,有论师,采集眾经要义,流布於世,号為金藏。」义疏六帖中往往引之,今不传。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言空,无相,无愿之解脱也。此者共明空理故曰空。见[昧]条。 又布施行,言受者施者布施物相之空也。少室六门二种入曰:「行檀捨施,心无怖惜。达解空,不倚不着。」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螺

梵语商佉,译曰珂贝。即螺贝也。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眾。又螺声勇猛,以表大法之雄猛。又吹螺而号令军,以譬说法降魔。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鼓音经曰:「吹大战螺,击大战鼓。」嘉祥法华经疏曰:「螺鼓远闻...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神变

神者,以天心而名,天然之内慧也。又神者,阴阳不测之义也,又妙用无方之义也。变為变动之义,又為改常事之义,又為变略之义,以天然之内慧,外示不测无方之变动改异,谓為神通。是五通六通十通中之神境通也。法华文句之一曰:「神变者,神内也,变外也。神名天心,即是天然内慧...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女子从父母从夫从子,谓之从。四十华严经二十八曰:「处女居家从父母,笲年嫡事又从夫,夫亡从子护嫌疑。」贤愚经,智度论九十九亦同。超日明昧经下曰:「女有事隔五事碍。何谓?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长大难子,是谓。」法句譬喻经二曰:「我等稟形生為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真言十心

一、种子心,从久远世间展转相承,有善法之名,然以违理之心,推求种种而不能得,后忽自有念生,我今节食持斋,是善法也。然犹未是佛法中之八关戒。彼以节食自戒,故即觉缘务减少,使我饮食易足不生驰求劳苦,尔时生少分不意之心,欢喜而得安稳,亦数数修有此利益。此是最初微识善...

《佛学大辞典》 / 978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