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条搜索结果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般涅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藪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苦集灭道

即四諦也。苦集二者如上。灭者谓灭生死苦果之涅。道者谓可得涅果之正道。盖苦集灭道者為世间与出世间,即生死与涅之一双因果,苦為生死之果,集為生死之因,灭為涅之果,道為涅之因也。但先果而后因者,以果显着易知,因幽微难知故也。此四种之理,皆是真实,故云諦。声...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身华梵

(亦名叁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身,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

《三藏法数》 / 33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正道

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应音义叁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 一、正见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

《佛学大辞典》 / 59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金刚心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见[涅会]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修大涅得五事

,梵语具云摩诃般涅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四德

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諦论

四卷,婆藪跋摩造,陈真諦译。分别四諦之义。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生

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阿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阿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阿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通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舍利弗目连先佛入灭

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叁月,当入涅。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又月光菩萨经说...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Dānavana,园名。译曰施林。翻梵语九曰:「增一第十檀那那(檀那那疑檀那之误),应云檀那那,译曰施林。」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宝渚

珍宝之洲渚也,涅经以譬究竟之涅。同於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处採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眾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天台宗五时教

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般涅

译為入灭。常略曰涅。见[涅]条。俱舍光记二十叁曰:「梵云般涅,此云圆。涅,此云寂。」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苾芻

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苏跋陀罗

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外道之梵天

外道所见之梵天,有叁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鞞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一卷,婆藪菩萨造,元魏菩提流支译。论经义者為优婆提舍,是论无量寿经经义而造之愿生偈也。愿生偈者,愿生於安乐国之偈文也。又无量寿经论亦名往生论,净土论。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流

一、顺流,流即生死流也。盖六道众生,顺从生死之流,唯务趣下,而不知返;所谓顺生死流,逆涅道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逆流,谓初果须陀洹,依戒定慧,精勤修习,则能断叁界见惑,出离四趣生死,而证真空涅;所谓逆生死流...

《三藏法数》 / 16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毒鼓

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种立题

隋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叁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

《三藏法数》 / 459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人

一、常没,谓人不能修习涅之法,则不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常没。(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不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叁、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

《三藏法数》 / 17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佛性

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此叁者即叁因佛性。)四果佛性,菩提之果也,正觉之智谓之菩提。五果果佛性,大涅也。以菩提之智,显涅之理,故云果之果。法华文句十曰:「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互本当,了、缘,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大灵塔

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毘罗城龙弥儞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叁、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眾分离...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僧伽跋陀罗

Saṁghabhadra,译曰眾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於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藪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闍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叁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毘婆沙义,叁摩耶译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偈,救毘...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陀蜜多罗

Buddhamitra,论师名。译曰觉亲。婆藪法师之师也。见婆藪法师傅。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E,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曀,蔼,曳[口垔]。字记曰:「短蔼字去声,声近樱係反。」大日经作「翳」,金刚顶作「曀」,涅经作:「[口垔]」。金刚顶经字母品曰:「曀字门一切法求,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曀字时,是起所求声。」大庄严经曰:「唱翳字时,出所...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私婆吒

梵志名。略曰婆吒,译曰最胜。為邪见外道,执涅之无常,且计草木有命。涅经叁十九曰:「復有梵志姓婆私吒,復作是言:瞿曇!所说涅常耶?」(已下广与佛对论涅之常无常)。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私吒,此云最胜,或云无上,亦同闍提,邪见宗也。」楞严经十曰:「是人则堕...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富娄沙富罗

Purṣa ura,国名。译作丈夫土。在北天竺。是天亲菩萨之生国。天亲传曰:「婆藪法师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人也。富娄沙,译為丈夫。富罗,译為土。」法显传曰:「从犍陀卫国南行四日,到弗楼沙国。」续高僧传二曰:「富留沙富逻,此言丈夫宫。」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小乘涅与大乘涅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随经律

於律藏之中,明定慧之法,谓之随律经,於经藏之中明戒律,谓之随经律。如涅经说五篇七治之戒。戒疏一上曰:「如涅经中八秽七治十篇五戒,阿含中七灭六报犯聚等相,岂是俗行,故名斯经随经之律。」又曰:「餘二藏明律相处,皆名眾律,故论云随经律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特神变

增一阿含经叁曰:「以神足力能自隐翳,所谓特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梨特是。」法句譬喻经二曰:「贤者特解一偈义,精理入神,身口意寂如天。」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譬之洲渚也。智度论七十一曰:「涅是為洲,眾生没在四流水中,佛以八正道船引着涅洲上。」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像曼陀罗

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趣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奇特梦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像法决疑经

一卷,大周刊定眾经目录列之於偽经目录中。然天台以之為涅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法华文句九下曰:「像法决疑经结成涅。」释籤十曰:「彼像法决疑结涅。」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常修多罗宗

宗之异名也。涅经说涅常住之义,故名常修多罗,彼宗成於此经,故称常修多罗宗。如云涅宗。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鼠唧鸟空

斥滥谈圆理者,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之即义,又私诸法皆空之空义,不达即空之深义,谓如怪鼠唧唧之声,怪鸟空空之声也。止观八曰:「谬谓即,是犹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諦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是涅。亦如怪鸟作空空声...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仙

Maharṣi,行道而求长生之人名為仙,佛子為仙中之极尊,故称為大仙。涅经称佛為大仙,仁王经,称缘觉為大仙,涅经二曰:「大仙入涅,佛日坠於地。」仁王经上曰:「大仙缘觉。」探玄记四曰:「涅中名佛,為大仙也。」祖庭事苑二曰:「汉明帝问摩腾法师:佛道中亦有仙号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如法界之愿,以十无尽而得成就。若此十句乃有尽者,我愿有尽;以此十句而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是名十无尽句也。 一、众生界无尽,谓诸众生,皆依世界而住其中,众生无有尽故,是名众生界无尽。 二、世界无尽,谓一切世界,皆依...

《三藏法数》 / 52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化城喻品

法华经第叁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於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极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说小乘涅...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化城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甘露法

如来之教法,譬之甘露。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為世尊,无能及者。安稳眾生,故现於世,為大眾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说涅。」佛地论叁曰:「如来圣教,於诸外道一切世间邪劣教中,最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永不死故。」註维摩经七:「什曰:佛法中以涅...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天亲传

婆藪传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人

谓四种死生之人也。见[四种死生]条。 又顺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顺流者顺生死之流也。逆流者,除灭五盖而修觉意截生死之流而名。 又一,常没人,不习修涅之法,常没流转於生死大海者。二,暂出还没人,生於世间五种之善根持不坚固,还復流转生死者。叁,出观人,乍沈...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刘虬五教

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缚

(亦名四结,出鞞婆沙论) 缚者,束缚也,又连续也。谓众生由欲爱等业束缚,流转生死,连续不断,故名四缚。 一、欲爱身缚,谓欲界众生,于五欲顺情等境,心生贪爱,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欲爱身缚。(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嗔恚身缚,...

《三藏法数》 / 27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大灵塔

佛之灵塔有八。经云:若人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名称,是人命终,即得生天。然佛之舍利,人间、天上,建塔甚多,此经所载,乃如来降生等处所建之塔也。(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一、在迦毗罗城龙弥你园,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梵语龙弥你,...

《三藏法数》 / 489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种佛

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一、成正觉佛,谓佛于菩提树下,降伏诸魔,朗然大悟,证无上果,是名成正觉佛。(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之菩提树者,以佛于此树下成道,而得名也。) 二、愿佛,谓佛从兜率下生人间,说法度生,酬宿因愿,是名愿佛。(梵...

《三藏法数》 / 41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决定义

决定者,断然不易之谓。如来令阿难甄别真妄,一以审因心果觉之异同,一以审烦恼根本之生起,故有二种决定义也。 一、审因心果觉,佛语阿难:若欲捐舍小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者。盖为阿难不知众生本具之因心,即如来所证之果觉,如来所证之果觉,...

《三藏法数》 / 29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马祀

以马為牺牲之外道修法也。梵语Aśvamedha,百论疏上之下曰:「為求常天故,修马祀。取一白马,放之百日,或云叁年,寻其足迹,以布黄金用施一切,然后取马杀之。当杀马时唱言:婆藪杀汝。马因祀杀,亦得生天。」(此下举真諦叁藏之说引韦陀中马祀之法)。 又外道之邪法,杀马除去...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机

四机者,机即机器,又机缘也,有可发之义,故名为机。 一、人天机,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名人天机。 二、二乘机,谓厌畏生死,忻尚涅,是名二乘机。(梵语涅,华言灭度。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叁、菩萨机,谓先人后己,慈悲仁让,是名菩萨机。(菩萨,梵语具...

《三藏法数》 / 192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彼岸

梵语波罗Pāra,译曰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业烦恼譬之中流,涅譬之彼岸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秦言彼岸。」又曰:「以生死為此岸,涅為彼岸。」维摩经佛国品曰:「稽首已到彼岸。」註「肇曰:彼岸,涅岸也。彼涅岂崖岸之有?以我异於彼,借我谓之耳。」思益经一...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有叁种:一涅,译為灭。涅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月有十一事喻如来

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不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髻珠

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无

一、未有名无,谓梵志妄计涅之法,在众生烦恼心中不可说有。譬如瓶未出泥,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众生烦恼心中实具涅之德。故佛答言,如是涅,非是先无,同泥无瓶。(梵语梵志,华言净裔。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灭已名无,谓梵志妄计灭烦恼已,名为涅,涅即无,...

《三藏法数》 / 333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十法

大品般若说四念处等之叁十七品,次说叁叁昧,四禪,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捨,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之八种法。合為五十。此中四禪四无量心為属於色界之禪定,他皆為属於无色界之禪定。智度论二十一云:问曰:何以故次叁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叁十七品是趣涅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萨婆多部鼻祖迦旃延

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药王烧臂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曰:「过去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彼佛為一切眾喜见菩萨及大眾说法华经,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修苦行,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入此叁昧雨诸妙华妙香,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作是供养已,自念不如以我身供养,服诸妙香,身涂香油。於日...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闍世王之梦

王於如来涅之夜,见月落,日由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落,七彗星现於天上。又天上有大火聚,一时堕地。问之臣下,知如来涅不祥之相也。见大般涅经后分下。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六罗汉

以宾头卢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勅,永住此世,济度眾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於法住记。此法住记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諦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為汝麤更宣说。」则原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

《佛学大辞典》 / 53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顺分

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為定能感涅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缚斯仙

Vasiṣṭha,又曰婆藪。在胎藏界外金刚部东方。六火天之一。為赤肉色仙形,右持莲华,竪左膝,座於筵,右有天后。又有住於虚空藏院者,為肉色苦行仙人形,右手如弹子形。右手持仙杖而立。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烦恼即菩提

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是名苦諦。(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諦。」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之义,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即]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名為定,达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光叁摩耶论

眾贤着。显宗论之异名。光者光显之义,叁摩耶者梵语,义类之义,即光显自宗义类之意也。婆藪法师传曰:「光叁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毘婆沙义,叁摩耶,译為义类。」梵Samaya radi ika(宗显之义)。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法树

佛法能获涅之果实。以树譬之。涅经十九曰:「法幢欲倒,法树欲折。」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性常住

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周陀半託迦

又作周荼半託迦。比丘名。见[周利特]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乌波提涅

译言有苦涅。谓外道小乘之涅也。慧苑音义下曰:「乌波,此翻為有,提云苦也。谓二乘所得无餘涅,未离变易,行苦随故。有餘涅,及诸外道所计涅,并未离叁苦故。」U ādhi-nirvāna。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象王

象中之王。以譬佛者。涅经二十叁曰:「是大涅,唯大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谓诸佛也。」法苑珠林曰:「佛有八十种好相,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师子王。」华严经曰:「象王行处落花红。」又譬菩萨也。无量寿经下曰:「犹如象王,善调伏故。」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善恶

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部鬼众

一、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二、毗舍阇,梵语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叁、鸠荼,梵语鸠荼...

《三藏法数》 / 30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羯罗那

之一类。食之於人无益。见玄应音义二十叁。Kārandava。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西竺诸国精舍

舍婆提国有二处:一祇园精舍,二摩伽罗母堂。婆罗奈斯国有一处,鹿林中之精舍也。名梨师陀那。毘耶离国有二处:一摩訶,二獮猴池岸精舍。鳩睒弥国有一处,名劬师罗园。见智度论叁。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时。」涅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相

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之相也。叁、灭相,言生死涅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文句七上曰:「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又曰:叁有...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一阐提

一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為济度一切眾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性。(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眾生,作尽一切眾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寂静印

叁法印之一。一切眾生起惑作业流转於叁界,故佛说涅寂静之法,使得离生死,至於寂灭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祇哆

Jetavana,旧称祇哆那。新称逝多饭那,誓多饭那。译作胜林。祇洹精舍所在之处。见[祇树]条。翻梵语九曰:「祇洹林,应云祇哆那,亦云祇哆林。译曰:祇多者胜,那者林。华严经叁十一卷。」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四教

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叁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叁、涅之四教也。此叁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籤讲述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乐

一出家乐,世间之人,多诸惑业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此苦也。二远离乐,為色界初禪天之乐。初禪能远离欲界之爱染烦恼,生禪定之喜乐也。叁寂静乐,為二禪天之乐。二禪离初禪寻伺之散动,澄心寂静,发深妙之乐也。四菩提乐,成无上道,於法界得自在之法乐也。五涅乐,离生死之苦,...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那律

Aniruddha,旧称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阿[少/(兔-、)]楼駄,阿楼駄,阿[少/(兔-、)]駄,阿泥[少/(兔-、)],阿泥嚕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為佛之从弟,迦毘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那律陀,旧言阿那律,亦云阿[少/(...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龙华叁会

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叁会说法。故云龙华叁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

《三藏法数》 / 46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涅

叁解脱门之异名。智度论二十曰:「涅城有叁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大部经

禪林以华严,涅,宝积,般若四经為四大部经。勅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叁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於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闕,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宝积珠林為...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尘

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叁、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

《三藏法数》 / 19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摩訶

Mahāvana,林名。译曰大林。翻梵语九曰:「摩訶,应云摩訶那,亦云摩訶婆那。译曰:摩訶者大,那者林。」西域记叁曰:「摩訶伐那,唐言大林。」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无漏因果

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叁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叁界生死逼迫之苦,证真空涅寂灭之乐,是真空涅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

《三藏法数》 / 123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南本涅

初北凉曇无讖,译大乘之大般涅经有四十卷,后南朝刘宋沙门慧观,与谢灵运等再治為叁十六卷,所谓南本涅经也,部文精练,天台章安尊者依此本作疏,但流通於世者甚少,旧本则久行於世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和南

Vandana,又云婆南。新称伴谈,伴题,烦淡,淡,盘荼味,那寐,畔睇,畔弹南等。译曰稽首及敬礼,度我。义林章二曰:「古云南牟,即是敬礼。(中略)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亦云敬礼,讹云和南。」寄归传叁曰:「言和南者,梵云畔睇,或云畔弹南,译為敬礼...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行佛性

有佛性,依之而发大行,感佛果,谓之行佛性,虽有佛性,但具其理,无起行之用,谓之理佛性。是法相宗所立。彼宗言:涅经所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者,就理佛性而言。若据行佛性言之,则有一类之无性眾生。唯识枢要一本曰:「涅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唯说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福田

一学人田,小乘见道位已后,修学圣道之圣者也。是有十八人:一信行,二法行,叁信解,四见到,五身证,六家家,七一种,八向须陀洹,九得须陀洹,十向斯陀洹,十一得斯陀洹,十二向阿那含,十叁得阿那含,十四中般涅,十五生般涅,十六行般涅,十七无行般涅,十八上流色究...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僧伽

Asaṁga,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為法相宗之祖。婆藪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為无着。」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伽:阿此云无,僧伽此云着,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眾。旧云僧佉,讹也。」叁藏法师传叁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法相违

一、烦恼,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无明贪爱之惑也。谓诸众生,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违涅之道也。 二、涅,梵语涅,华言灭度。谓诸众生,猒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证大涅,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甘露灭

甘露為涅之喻,得涅而灭生死,谓之甘露灭。维摩经佛国品曰:「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同註:「肇曰: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天台之维摩经会疏二曰:「见四諦理,名得甘露。正习俱尽,故名灭也。」止观辅行一之二曰:「见无諦理,离生死法,名...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种粥

佛在迦尸国竹园中,与诸比丘一处安居。尔时,诸居士作种种粥,持诣竹园,以施佛僧。故有八种之名。(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居士者,清净自居也。) 一、酥粥,酥粥者,谓以牛马等酥,和于米粟,煮为粥也。 二、油粥,油粥者,谓以荏酥麻等油,和于米粟,煮为粥也。 叁、胡麻粥...

《三藏法数》 / 27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諦梵语

贤慧经十二曰:「佉,叁牟提耶,尼楼陀,末迦(晋言苦习灭道)。」(宋元明叁本俱习字作集梵音出本项)。毘沙论出毘陀语Veda及弥离车语Mleccha之四諦。参照[圣语]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人四依

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具十身

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眾圣点记

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立颂八意

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如圆觉经,长行文中,佛为普眼菩萨说四大和合,各离之相,文义甚长,至于重颂,则以四句,收摄多义。偈云: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等是也。(长行者,经之散文;重颂者,经之偈文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

《三藏法数》 / 38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苏波訶

Svāhā,又作苏婆訶,娑婆訶,莎缚訶,萨婆訶,率缚訶,娑嚩贺,苏和訶,馺婆訶,馺皤訶,沙訶,娑訶,莎訶等。真言之结句也。仁王经仪轨下曰:「娑缚贺,此云成就义,亦云吉祥义,亦云圆寂义,亦云息灾增益义,亦云无住义。今依无住义,即是无住涅。依此无住涅尽未来际,利乐...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圆寂

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為圆寂,即入於涅。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王,久入圆寂。」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暱缚。...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种烦恼现行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叁、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

《三藏法数》 / 958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种天

经二十叁。明四种之天。同十八明生天与第一义天之二种,其中生天以在四种中合二处所明為五天,即於彼四种加第一义天為第五也。第一义天是佛及佛所证之涅。经曰:「第一义天,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现般涅

大日经六(叁叁昧耶品)曰:「復次秘密主,次於一身示现叁种,所谓佛法僧。復次秘密主,从此成立说叁种乘,广作佛事,现般涅,成熟眾生。」般涅,译曰入灭。佛八相成道中示现入涅之相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乐着涅而不利眾生者,是小乘之境界也。金刚叁昧经曰:「无住菩萨言:心得涅,独一无伴,常住涅,应当解脱。佛言:常住涅,是涅缚。」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极七返

又作极七有,极七生。预流之圣者,不断修惑者。於欲界之人与天,七返往来受生中,必圣道成就,证罗汉果,故谓之极七返。此七往来中,於人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於天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合有二十八生,而七之数同,故略云极七生。犹言七处善,七叶树。但云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伊字叁点

梵书(伊字)」之形為纵,譬物在异时為体之别。如花与实。涅经二曰:「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叁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叁目,乃得成伊叁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如来之身亦非涅,摩訶般若亦非涅,叁法各异亦非涅。」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诸行无常

万物常变转之意。涅经十四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此名诸行无常偈。亦曰雪山偈。此一偈為总佛法之大纲,各依其宗义,所释不同。今明通途之一义,则诸叁世迁流之有為法,名為诸行。诸行為无常,是生灭之法,此生灭之法,是苦。此半偈是流转门。灭此生与...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周利特迦

见[周利特]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色无色天计涅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计属於色界第四禪之无想定為涅,又计為无色界之最顶非想非非想处為涅之外道也。行事钞下四之二曰:「以二界有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心沈没处,谓之穷理。」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密语

以密意说之语也,如如来说涅是隐如来常住之意而说,故云密语,涅经九曰:「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叁者水,四者马。(中略)智臣善解大王四种密语,是大乘经亦復如是。」永平之正法眼藏有密语一章。 又密教之陀罗尼云...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譬喻

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具曰涅寂静印。叁法印之一。佛决定而说涅寂静之理,使眾生离烦恼生死。為涅寂静之法印,经中有此法印者,為真实之佛说。犹如世之印契也。又保证得涅证果之印契也。大集经五十叁曰:「若有眾生為我出家,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设不持戒,彼等悉已為涅乐印之所印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爪土

爪甲上之土,以喻受人身者之希也。杂阿含经十六曰:「如甲上土,如是眾生入道者亦復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復如是。」涅经叁十叁曰:「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土多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捨身还得...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流

一、顺流,流即生死之流,六道之眾生,起惑造业,顺生死之流,而背涅之道,即流转之因果也。二、逆流,由初果须陀洹,断已后叁界之惑,渐逆生死之流,而趣涅之道,即还灭之因果也。见涅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婆藪

天亲菩萨之梵名。见下条。(CBETA註:见[婆藪]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涅

见[涅]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家家

十八有学之一。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叁生家家,断欲惑叁品,既灭四生,犹餘六品,即叁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餘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叁生或二生,由家转生於家,证极果,入涅,故称家家。而叁生二生之一生,与人之一生皆谓之少生或半生。...

《佛学大辞典》 / 67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又云灭。涅之异名。维摩问疾品曰:「导人入寂。」净影疏曰:「寂是涅,又寂真諦。」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淫欲即是道

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诸法无行经下曰:「贪欲是涅,恚痴亦如是,於是叁事中,有无量佛法。若有人分别,贪欲瞋恚痴,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智度论六引此文曰:「婬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叁事中,无量诸佛道。」冰之性即如水,贪瞋痴叁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是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烦恼障

二障之一。对於所知障而言。百二十八之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恼乱有情之身心,能障涅,故名為烦恼障。佛地论七曰:「恼乱身心,令不寂静,名烦恼障。」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徧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菩萨修十种念处

念即能念之智,身即所念之处,智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是为十种念处也。 一、身念处,身以积聚为义,谓积聚诸根而成身也。菩萨观察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皆悉远离;又当从顶至踵,遍观其身,而悉无我。是身不净,臭秽可恶。作是观时,身...

《三藏法数》 / 874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伽兰他

译曰结节,教文之一结一节也。婆藪法师传曰:「伽兰他,译為结,亦曰节,谓义类各相结属故曰结。又摄义令不散故云结,义类各有分限故云节。」Grantha。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名四实

一名谓先陀婆,四实谓水、盐、器、马。如是四法,皆同此一名,此是大王密语。经云: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心欲水时,口索先陀婆者,智臣善知王意,即以水奉之。索后叁物,亦称先陀婆。智臣即以叁物随意奉之。以譬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诸大乘经亦...

《三藏法数》 / 456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临般涅

佛垂般涅略说教诫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堪忍地

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南本涅经十一曰:「得四念处已,则得住堪忍地中。菩萨摩訶萨,住此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飢渴、蚊虻蚤蝨、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為住堪忍地。」此堪忍地,配於菩萨之十地,诸师各有异见,天台一家以...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周利般兔

即[周利特]。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宗五时教

叁论玄义曰:「昔涅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製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鵠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於渐教内开為五时:一、叁乘别教,於阿含经等,别说四諦、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叁机者。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塔

东晋法显译大般涅经下曰:「时八王既得舍利,踊跃顶戴,还於本国,各起兜婆。彼婆罗门从诸力士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诸力士等取其一分,於闍维处合餘灰炭而起兜婆。如是凡起十处兜婆。」阿育王经六曰:「佛入涅,起八舍利塔,第九甖塔,第十炭塔。」又后分涅经条目曰:「阎...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同世五师

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叁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一、曇无德,二、摩訶僧祇,叁、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然大集经二十叁,则為一、曇摩毱多,二、萨波若帝婆,叁、迦叶毘部,四、弥沙塞部,五、波蹉富罗。...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真空

小乘之涅也。非偽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諦涅,非偽故真,离相故空。」 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叁观中之真空观是也。 又对於非有之有為妙有,谓非空...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胜叁修

谓菩萨依佛胜教而修,破于声闻劣修,故名胜叁修。 一、常修,常即不迁不变之谓也。盖菩萨了知法身之体,本来常住,无灭无生,以破声闻之人,不应于诸法中执为无常,是名常修。 二、乐修,乐即安隐寂灭之谓也。盖菩萨了知诸法之中,而有涅寂灭之乐,以破声闻之人,不应于诸法...

《三藏法数》 / 215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陀

Budddhavāca,译曰佛说。观经嘉祥疏曰:「佛陀此云觉,遮此云说,即佛说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修行

一、真实修行,谓依佛所说,能知涅、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不实修行,谓不知涅、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三藏法数》 / 73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无餘涅

梵语Anu adhiśeṣa-nirvāṇa,二涅之一。新云无餘依涅。身智皆灰灭之涅也。见[涅]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支语

一、上首语,首,始也。谓佛凡有所说,必以趣向涅之道而为首先,故名上首语。(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美妙语,谓佛所说法,言辞柔软,嘉美微妙,令人乐闻,故名美妙语。 叁、显了语,谓佛说法,随机演畅,于诸事理,显白明了,故名显了语。 四、易解语,谓佛说法,善...

《三藏法数》 / 26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种不还

於前五种不还中,中般生般上流般之叁种般,各分叁种,為九种不还。是於色界入灭圣者之区别也。中般叁种:一、速般,谓於中有断餘惑而般涅也。二、非速般,谓於中有经暂时而般涅也。叁、经久般,谓於中有经久时而般涅也。生般叁种:一、生般,谓生於色界速断餘惑而般涅般也。...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外道小乘涅

具名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叙外道小乘所执二十种之涅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生死际

对於涅际之称。生死涅之二际,无二无别也。见[二际]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种不还

从欲界上色界而般涅之不还果圣者,分九种。即於中有般涅者,有速般,非速般,经久般之叁称。生於色界,不久而般涅者,有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之叁种。生於色界更上转生於天而般涅者,有全超,半超,徧没之叁种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入般涅

入於般涅也。见[般涅]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际

际即际畔。谓生死涅体性是一,本无际畔。不异而异,遂有生死、涅二际之分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涅际,涅际者,若以生死染缘,就涅实理而言,生死即涅,了无虚妄之可分别。无际之际,是名涅际。中论云:涅之实际,及与生死际,无毫厘差别。是也。...

《三藏法数》 / 18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如来光明出已还入

佛涅时示於阿修罗等之奇瑞也。涅经一曰:「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其光明曜覆诸大会,令彼身光悉不復现,所应作已,还从口入。时诸天人及诸会眾阿修罗等,见佛光明还从口入,皆大恐怖,身毛為竪,復作是言:如来光明出已还入,非无因缘,必於十方所作已办,将是最后涅之...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北枕

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於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於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是北枕之起因也。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入拘尸那城,向本生处沙罗双树间,告阿难曰:汝為如来於双树间敷置床座,使头北首而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对曰唯然。即敷座令...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经后分

大般涅经后分之略名。又称為后分涅经,后教涅经。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