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 条搜索结果

爱染王法

爱染王之修法也。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瑜经爱染明王品详述其作法。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摩蚔

见[摩]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示教利喜

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為丑,涅槃為好,分别叁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捨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得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為说法引导而言,汝於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得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為利。喜者谓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恒河

恒伽河之略。长含经曰:「耨达池东有恒伽(玄奘记作殑伽),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於东海(玄奘记作东南海),池南有新头河(玄奘记作信度),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於南海(玄奘记作西南海)。」新婆沙论曰:「殑伽河从池东面金象口出,右遶池一匝,流入东海。」西徼水道篇...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泥楼豆。安慰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光聚

称南方之摩尼部。瑜经曰:「此人如金刚,诸恶不能坏。此身如光聚,能破叁界冥。」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路

到涅槃之一道路也。首楞严经五曰:「此毘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长水之义疏曰:「唯此一路,能通至彼。」传灯录七,盘山语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巡寮

校定清规云:侍者上堂时,先使行者掛巡寮牌,住持巡寮自东廊第一寮巡起。寮眾各出外迎接,仍送出。眾寮人多处,唯寮元一人迎送出入,大眾只立门外。见象器笺九。僧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房。一恐弟子着有為事,二恐着俗论,叁恐着睡眠,四為看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观佛威...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通夜

念诵自夜而达明也。行事钞中叁曰:「僧若佛生日转法轮日,乃至大会,通夜说法。」普通人死时守之彻宵,又谓进荐之勤行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寺内葬

寺為叁宝之住所,死骸葬此亦无咎。行事钞下曰:「高僧传多有寺中葬者,经律中亦有之。僧持律法师,营事比丘,德望比丘,应起塔。相轮悬於幡盖,在屏处安置,不得在经行处作之。」律以尸為不净,禁置於佛殿,故特以此辩解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秘密结集

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勒那识

Ratnaśikhin,译曰宝髻。太子名。见贤愚经八。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揭陀之略。译曰无病。出於可洪音义四。见[伽陀]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毘罗吽欠娑婆訶

陀罗尼之末句,多有娑婆訶一语。秘藏记上曰:「娑婆訶:究竟义,惊觉义,成就义,散去义也。」此為呼胎藏界大日如来功力之咒文。见[娑婆訶]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他利利他深义

净土论有「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等语,曇鸞於论註释之曰:「然覈求其本弥陀如来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眾生而言,宜言他利。」盖不言自利他利,而言自利利他者,他利以眾生得利益為主题,施利者之力...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快目王

贤愚经六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富迦罗跋。时有国王,名须提罗,此言快目。所以名之為快目者,其目明净,清妙无比,彻视墙壁四十里,以是故立字号曰快目。」梵Sudhira。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元贤

福建建阳县人。姓蔡,字永觉。幼修儒学,二十岁补弟子员。二十五岁,闻僧诵法华经,嘆曰:周孔之外,果别有一大事。自是留意教乘,博通经典。寿昌慧经,开法於邑之董岩,师随而参禪,四十岁落髮。慧经迁化后,依止於同门之博山元来,受具戒。寻辞归闽。舟过剑津,偶闻僧诵法华经,...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佛顶

在释尊之右方,表胎藏界叁部之眾德,而立叁佛顶。大日经一曰:「於毫相之右,復画叁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皆应善安立。」一、广大佛顶,又作广生佛顶、极广生佛顶、黄色佛顶、高佛顶、大转轮佛顶。秘藏记末曰:「大转轮佛顶,黄色,右手持莲华,上有一股跋折...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上人

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鉢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名位。鞞跋致之略。玄应音义叁曰:「鞞,此译云不退住,十住经云第七住。」见[鞞跋致]项。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僧用六物

一、僧伽𥠖,梵语僧伽𥠖。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迭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叁、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㲲,东土宜...

《三藏法数》 / 26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缚芻

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罗睺罗出家因缘

未曾有因缘经曰:「佛在园精舍,遣目连至迦毘罗城,请罗睺罗於耶输,舍利弗為和上,目连為教授师,度彼為沙弥。时年十五岁,净饭王怜之。令童子五十人从之出家。」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坚牢地

[坚牢地神]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通智胜

叁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為弥陀。第十六沙弥成佛為今之释迦如来。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盖今之大眾在大通智胜佛时,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种佛眼

佛眼有叁种:一金刚萨埵所变之佛眼尊,瑜经说之。瑜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时金刚萨埵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莲,身作白月暉,两目微笑,二手住脐,如入奢摩他,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作礼敬本出生,於剎那间,一时化作一字顶轮王,皆执...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非时浆

比丘非时得食之浆类。即四药中之非时药也。行事钞下二曰:「非时浆者,僧一切豆穀麦煮之头不卓破者之汁,若苏油、蜜、石蜜、十四种果浆。」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罽那尸弃佛

释迦修行中出初僧满位之佛名。智度论四曰:「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旧俱舍十叁作「刺那尸弃。」新婆沙一百七十七,新俱舍十八作「宝髻。」优婆塞戒经一作「宝顶。」菩萨本行经作「螺髻。」玄应音义九曰:「罽那居例切,秦言宝积,经本或作刺那,力达切。」梵...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降伏

梵语毘遮嚕迦Abhicāraka,译曰降伏。以威力降伏他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降伏魔怨,制诸外道。」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园精舍鐘

园图经曰:「无常院中有一堂,但以白银為饰。院有八鐘,四為白银,四為颇梨。银鐘在院之四角,起而置之。颇梨鐘在无常堂之四角。其颇梨鐘,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崙,乘金狮子,手执白拂。病僧之气(无常堂置病僧)将大渐时,从是金毘崙之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鐘即自鸣,...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转语

机转之一语,谓发扬转翻心机之格外语句也。向於公案而吐意见时所说者。碧巖九十一则曰:「请禪客各下一转语。」传灯录百丈章曰:「黄檗曰:古人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爱染金刚如法佛

爱染明王之异名。此明王有金刚王之别称,且為大日如来之变化,故名金刚如法佛。瑜经爱染王品曰:「叁世叁界中,一切无能越,此名金刚王。」日本安然之瑜经疏曰:「并是以大日尊為本尊,乃至变身成金刚爱染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衣

使比丘持叁衣。使比丘尼持五衣。五衣者於叁衣外加支与覆肩,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五衣者,附明尼制,支覆肩皆入制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井中捞月

律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於空间处,有五百獼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獼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园精舍兴废

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舍卫

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十叁观音

图画普门品所说叁十叁身為叁十叁观音。其典据不明。叁十叁观音者: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瀧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眾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耨观音...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逝多林

Jetavana,旧称陀林,洹林。本為逝多太子所有之林,故云逝多林。须达长者买之而建精舍,以献於佛。即洹精舍是也。西域记六曰:「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陀,讹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释迦叁僧修行

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还从一起,初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叁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於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為初,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

《佛学大辞典》 / 423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耆尼

即[]。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仪轨

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第九,大毘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看病

看护病人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见一切病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僧律二十八说看病人法,其中记世尊洗病比丘之事缘。四分律四十一亦记此事,记佛诫而言曰:「汝曹比丘,自今已后,应看病比丘。(中略)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七聚

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叁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共住,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羯磨僧中共住。叁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鼻地狱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梵语...

《三藏法数》 / 345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园於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难集眾,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俱舍颂

毘达磨俱舍论本颂,一卷,唐玄奘译。是俱舍论之本颂也。有六百颂。世亲最初造此颂文。宣布之於世,以文义幽深,浅智之人不可解,后作论文解之。即俱舍论也。论中本入本颂。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园精舍

陀园林须达精舍之略。涅槃经二十九曰:「时须达长者白舍利弗:大德!此大城(指舍卫城)外何处有地,不近不远,多饶泉池,有好林树,花果蔚茂,清净闲豫,我当於中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曰:陀(太子名)园林,不近不远,(中略)此处最胜,可安立精舍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释迦发心

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圣言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 二、不闻言不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 叁、不觉言不觉,谓鼻觉香、舌觉...

《三藏法数》 / 20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颂古

举古则為韵语,发明其意者,称為颂古。禪林宝训下曰:「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竇宏其音,显其旨,汪汪乎不可涯。」碧巖第一则颂评曰:「颂古是绕路说禪,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碧巖种电钞一乾曰:「盖颂古者颂出古则之奥义,令知斧头元是铁也。其中或有扬或有抑,虽涉言语...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世

(亦名叁际,出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叁、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

《三藏法数》 / 13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神药树

有神药树,名摩陀主厌。有大神蛇,身长百二十丈。蛇行索食。有黑头虫,身长五丈,行道中与蛇相逢。蛇适举头,欲断前之大虫。闻药香,屈头欲走。蛇身罗於药树,身即中断為两段。头半生得走,尾便臭烂。诸毒闻此蛇臭,诸恶毒皆消灭。见善信经下,经律异相叁。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心叁观

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溈山摘茶

「溈山与仰山摘茶次。溈云:终日闻子声,不见子形。仰遂撼茶树。溈云:子得其用,不得其体。仰云:和尚得其体,不得其用。溈云:放子叁十棒。」见宗门葛藤集上。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Aśoka,旧称恕伽。新称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育王经,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大数

十大数者,华严经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閦佛国经

支娄迦讖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见[僧支]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长物

一、衣长物,衣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叁衣;叁衣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 二、钵长物,钵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一钵;一钵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 叁、药长物,药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有诸疾病,则许服药调治;若病已...

《三藏法数》 / 128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瞻病五德

律云: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也。(梵语难,华言庆喜。)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谓供给病人...

《三藏法数》 / 323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叁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 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叁明也,行者身口意之叁业也,足者满足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本叁昧耶印

谓行法初之莲华合掌也。无量寿仪轨曰:「二手莲华合掌,诵净叁业真言。」秘藏记私钞六谓行法最初所以作此印者,古相传云:此印习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时所结之印也。為理智不二本地自证之体性,故名本叁昧耶之印,出胎时,乃分两手作拳,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即此位,由此...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秃乘

斥佛道不具功德者之谓。止观七下曰:「一秃乘,无法门具度。」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障者

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藏

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二,律藏。论藏者,但為诸经中詮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 又摩訶僧律叁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藏,无论藏之结集。 又大乘亦立二藏:一,叁藏。经律论结集於别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訶衍藏。说...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不生

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断疑生信

於实相之妙理,断疑生信也。天台以之為法华经一部之功用。法华玄义九曰:「用是如来之妙能,此经之胜用。如来以权实二智為妙能,此经以断疑生信為胜用。二智能断疑生信,生信断疑由於二智,约人约法左右互论耳。」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上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之简称。谓佛之悟也。无过於此之悟,故云无上,离偏邪故云正,悟真理故云觉。梵语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此译无上正等正觉。无量寿经上曰:「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如聋如哑

华严顿教之座,舍利弗等声闻,有耳不得闻圆顿之教,故谓之如聋,有眼不得见舍那之身,而不能讚一语,故谓之如哑。六十华严经四十四曰:「尔时诸大声闻舍利弗目犍连,(中略)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如是等诸大声闻,在洹林,而悉不见如来自在如来庄严。(中略)所以者何?无明障曀覆...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那般那。新称那波那,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那般那者,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劫之略。菩萨修行之年时。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动佛

妙喜世界之閦佛,译作无动佛。维摩经閦佛国品曰:「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詰於彼国没而来生此。」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上座

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四曰:「一、生年上座,生年尊长耆旧者。二、世俗上座,如知法、富贵长者、大财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属、大徒眾,皆和合推為上座者。叁、法性上座,受诸具戒耆旧长宿者,有说此亦生年上座。盖佛说出家受具足戒者名真生故也,若有苾芻得罗汉,则名法性上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叁十叁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二、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於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為颂。叁、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种自在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

《三藏法数》 / 54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下品中生

同上经曰:「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中略)遇善知识,以大慈悲為说弥陀佛十力威德。(中略)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孛经

具名孛经抄,吴支谦译。佛住园有孙陀利女谤怀胎佛子,至第八日,波斯匿王察知其情,佛乃為说往昔行菩萨道时,其名曰孛,為国师,受四臣及夫人之谤,久后方明,今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难易二道

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频婆娑罗王為佛最初檀越

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眾...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部戒本

比丘之戒本与比丘尼之戒本也。行事钞说戒篇曰:「僧云:若诵戒时,应诵二部律。」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唄比丘

又谓之铃声比丘,妙声尊者。其形极為丑陋,而音声最好。其梵唄之声,能感动人畜,故称為唄比丘。曾於过去世在佛塔供养金铃,感此妙声。故又称為铃声比丘。贤愚经无恼指鬘品曰:「时波斯匿王将征讨鸯仇摩罗,路由洹,时洹中有一比丘,形极丑陋,音声异妙,振声高唄,军眾倾耳,...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叁卷,唐不空译。佛在园,莎底苾芻為眾破樵,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难白佛求救,佛為说大孔雀明王神咒救之。前后有数译,世间流通此本。见[孔雀]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耨达龙王

八大龙王之一。住於耨达池,分出四大河以润阎浮洲云,长含十八谓唯此龙王无叁患。智度论七谓:「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西域记一之说,见[耨达池]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爱染王根本印

左右两手於掌内交叉為缚,竪两方之中指使相交而染着。见瑜经爱染王心品。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种颂

一、耨窣睹婆,梵语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偈,但字数满叁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叁、夜,梵语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三藏法数》 / 15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劫

劫。叁无数劫。菩萨修行之年时。 又真言所立叁妄执之异名。劫有时分与妄执之二义。今取妄执之义。凡妄惑有百六十心,分之為叁重:一、麤妄执,执实我者。二、细妄执,执实法者,叁、极细妄执,障中道之无明也。见真言广名目六。 又过现未叁世之劫。过去名庄严劫,现在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智所生叁身

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藏

叁藏者,谓经律论,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 一、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又云善治。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叁、毗达磨藏,梵语...

《三藏法数》 / 16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摩邓伽咒

又曰摩登咒,先梵天咒。摩邓伽种族所传梵天之神咒也,摩邓伽女以之幻惑难。鼻奈耶叁曰:「时母亦澡浴,着白服饰,以牛屎涂地,以五色綖结缕。盛满四瓶水,盛满四碗血,盛满碗四种香水,盛满四碗饼浆。以四口大刀竪牛屎四角头,竪四枚箭,然八明灯。取四死人髑髏,种种香涂其上...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迦毘罗

Ka ila,外道名。又云迦比罗,迦毘梨,劫毘罗等。译曰黄头,赤色等。数论派之祖。立二十五諦之义。百论疏上中曰:「迦毘罗,此云黄头仙,亦云金头。头有金色,故以名之。金七十论云:迦毘罗,此云赤色仙,劫初时,从空而出。」玄应音义二十叁曰:「迦比罗,此云赤色,谓赤色仙人...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篇配五刑

一、波罗夷配死,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此即根本极恶之戒也。谓修行之人,若犯此戒,道果无分,死堕地狱。四分律云:譬如断人头,不可复生;若犯此法,不复成比丘。以由此罪极重,故以死配之。 二、僧残配流,毗尼母云: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盖言人若犯...

《三藏法数》 / 41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上正遍知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古译。註维摩经七曰:「肇曰:耨多罗,秦言无上。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莫法不知,正徧知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灌顶

日本东密一流,於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灌顶。谓两部之灌顶為金胎二、瑜灌顶為金胎不二。因而為五种叁昧中第五叁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於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 又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大灵塔

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毘罗城龙弥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叁、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眾分离...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召请童子

八大童子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左五位。梵名羯囉洒也,译言召请,密号称為普集金刚,主召请眾生於菩提道之德。為童子形,叁髻,黄色,右手持独股戟,左手持细叶青莲,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厕之位置

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东岳

泰山之神也。吴澄山岳碑曰:「岳者地,其祭坛而弗庙。五岳四瀆总立庙,自拓拔氏始。唐乃各立庙於五岳之麓。东岳之徧於天下,则肇於宋之中叶。」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难之信也。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受戒闍梨

五种闍梨之一。见[闍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神明

天神地也,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无量寿经下曰:「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曰:「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曰:「解奏神明,呼诸魍魎。」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当以神明為证。」又言眾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曰:「开神明之正路,通正道之明津。」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师匠

师成弟子之叁学,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為匠。大宝积经百十二曰:「无量禪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為师匠。」有部毘奈耶四十曰:「汝等当觅上好师匠。」演密钞四曰:「匠是工匠,如世工匠能匠成诸器,闍梨法匠,能匠成叁乘叁学法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须达

Sudatta,又作须达多。新称苏达多。译言善与,善给,善授,善温等。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园精舍之施主也。玄应音义叁曰:「须达多,此云善与,故得给孤独名也。」慧苑音义下曰:「须达多,此云善给,施无依怙也。」华严疏钞六曰:「须达多,正言賑济无依,义云给孤独也,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嚕力迦

多罗观音之真言也。唎多罗陀罗尼嚕力品曰:「唵,嚕力迦,娑缚訶。」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尽灯

法门名。以一人之法展转开导百千人而无尽,譬如以一灯燃百灯,故云无尽灯。此為横之无尽也。维摩经菩萨品曰:「维摩詰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眾生,令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其道意亦不...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师子国饿鬼

月支摩訶衍传法菩萨游化苏摩耶诸国,至师子国海畔,见五百饿鬼。问住海渚几时矣?饿鬼答曰:不知几时,见大海七变兴耳。见法华传记九。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昆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神分心经

法会之初,為劝请神读般若心经一卷,以拂魔障。见[神分]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閦供养法

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之略。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闍世

又作闍貰。王名。旧称闍世。新称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恶祁尼

或作些吉利多耶尼,译曰火神。见名义集二。见尼条。(CBETA註:疑為见[]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神分

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為始。若讚嘆法宝,以神分為初。」神分者。於法事之初,对於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為总神分般...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仰月点

成菩提之大空点有二样:一圆点•,一仰月点等五字局於仰月(见[大空点]条。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判那

衣名。毘曇经下曰:「判那者,库麻杂吉贝衣也。」见[芻摩]条。梵Āva ana。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梵语曰驮怒沙。印度尺度名。大毘婆沙论百叁十六,杂毘曇心论二,俱舍论十二,谓七[麩-夫+广]麦,成一指节,二十四指节成一肘,四肘為一弓。方广大庄严经四,谓一麦成一指节,十二指节成一搩手,两搩手成一肘,四肘成一弓,四肘一弓之说,诸经论大致相同,然配之於我国丈尺,则有...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十住经

一卷,东晋多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 《佛说菩萨十住经》

药师真言

「唵,呼嚧呼嚧,战驮利,摩橙,莎訶。」见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鞞多庶罗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Āgama,小乘经之总名。新称笈摩。旧称含,鋡,含暮。译曰法归。万法归趣於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曰无比法,谓无类之妙法也。或译曰趣无,所说之旨毕竟无归趣之义。长含经序曰:「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名义集四曰:「含正云笈多,此云教,...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Ahūṁ,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金刚乘

真言教之异名。教法坚利如金刚也。瑜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徧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说如来叁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āna,但於印度特指佛教中阴阳和合派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上正等正觉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云无,耨多罗云上,叁云正,藐云等。又叁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贫女一灯

闍世王授决经曰:「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洹。王与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瑜伽

Yoga,一作瑜誐。男声呼曰瑜伽,女声呼曰瑜Yogin,与物相应之义(瑜Yogin為瑜伽Yoga之修行者,其体声第一格為Yogi女声為Yogini此解及末出大日经疏之解有疑)。相应有五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叁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此中显宗多取理相应之义,瑜伽唯识之瑜...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生入妙觉

天台宗所说。叁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叁大劫,不得至於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於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於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獼猴婬鱉

摩訶僧律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鱉,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獼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鱉张口而眠,时彼獼猴更欲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鱉口中。鱉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鱉急捉獼猴,却行欲入水。獼猴急怖,便作是念...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付属

又曰付嘱。付者付与物也。属者付托事也。嘱者以言语托所思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佛欲以此妙法莲华经付属有在。」同嘱累品曰:「我於无量百千万亿劫,修习是难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罗阅

又曰罗阅耆,罗阅,罗越,罗阅迦罗,罗阅揭黎醯,囉惹讫哩呬Rājagṛha等。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梵名也。法华文句一曰:「王舍城者,天竺称罗阅伽罗,罗阅此云王舍,伽罗此云城。」十二游经曰:「罗阅,此言王舍城。」善见律十七曰:「罗阅城,王舍城,摩竭国。此叁义一名异,汉...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百八烦恼

与[百八结业]同。又,五十校计经对於眼根之好色中有阴果,有集因,对於恶色中,有阴有集,对於平平色中,有阴有集。一根有六。六根合為叁十六,配之於心意识之叁世而有百八,是為百八烦恼,经中就五十法一一举此百八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使有七,合為九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莫耆

与[摩]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心越禪师

讳兴儔,字心越,号东皋,明杭州金华府婓郡浦阳人。清康熙七年叁十岁,謁翠微阁堂,叁年参容狗子话,得师之印可。日本延宝五年至长崎。后改造水户之天德寺,号园寺。為开山。寿五十七寂。见日本洞上联灯录。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枳罗苏

Kilāsa,山名。译曰白。翻梵语九曰:「枳罗苏,应云枳罗婆(婆应為娑之误),译曰白也。僧律第叁十四卷。」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色列次

一、白赤黄青黑(大日经一、叁,略出经叁,瞿醯经中,大疏六,不空羂索经九所说五色界道;大疏四所明五佛色,同五所出五色线)。二、白青黄赤黑(摄真实经下,大集轨所示五佛色,但至黑色彼经作杂,又轨云绿)。叁、白黄赤青黑(大疏六所说受染色,又十六所明五宝色,陀罗尼集经七...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难具八法

梵语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大疏

台密之目:一、大日经义释,十四卷,唐善无畏叁藏说,一行记。二、金刚顶经疏,七卷,日本慈觉着。叁、苏悉地经疏,七卷,日本慈觉着。四、菩提场一字经疏,五卷,日本智证着。五、瑜经行法记,一名瑜经疏,一卷,日本安然着。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字本不生

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為字之实义,何谓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為元初根本者,必為不生之法。生法必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於知此為不生之义,故託於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相轮

又曰轮相。塔上之九轮也。相者表相,表相高出,故谓之相。又相者视也,人仰视之,故云相。行事钞资持记下四之一曰:「相轮者,圆轮耸出,以為表相故也。」名义集七曰:「言轮相者,僧云:佛造迦叶佛塔,上施盘盖,长表轮相。经中多云相轮,以人仰望而瞻视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金刚顶瑜伽中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论

一卷,龙树菩萨作。唐不空译。常略曰菩提心论。乃真言宗十卷书之一。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恶比丘

佛藏经往古品曰:「过去大庄严如来灭度后百岁诸弟子分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叁名萨和多,四名将去,五名跋难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说之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餘四比丘则以捨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乾子之论,命终堕於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瑜伽师地论

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师地,瑜伽师之地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餘依地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洹精舍

即[园精舍]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释子

释迦佛之弟子也。从释迦师之教化而出生,故名释子。大般若经四百五十叁曰:「非沙门,非释迦子。」楞严经六曰:「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释子。」维摩经慧远疏曰:「从佛释师教化出生,故名释子。」增一含经云:佛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復本性,但言沙门释子。所...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佉訶囉嚩

A此五字為五大之种子。佉為空大,訶為风大,囉為火大,嚩為水大,為地大也。五轮之塔婆為形於五大者自下积上為方(地大)圆(水大)叁角(火大)半月(风大)团形(空大)故其种子自上读下,為佉訶囉嚩也。见[五大]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Anuttara-samyak-saṁbodhi,佛智名。旧译曰无上正徧知,无上正徧道。真正徧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维摩经佛国品肇註曰:「耨多罗,秦言无上。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徧知也。」净土论註曰:「佛所得法,名為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菩提

一、发心菩提,為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叁、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得无生法忍而出叁界,到一切智者。五、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僧

劫之略。译作叁无数长时。菩萨修行之年时也。见[叁劫]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唱礼

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净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知净语

比丘有净语,犹如忌词。如比丘要草木时,谓斫木摘花等,是為不净语。谓「知之」「看之」者,是為净语。又如对金钱而言「收」「取」等,是尽属不净语。净语凡有四种,一汝知是,二汝看是,叁我须是,四我与是。从此四净语中之第一种曰知净语。又云知净。行事钞中坏生种戒曰:「五分...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种不翻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犍度论

具名毗曇八犍度论,叁十卷,迦旃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等译。為毗达磨发智论之旧译。以所说之法聚名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甄迦罗

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天台四释

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AU,又作沤。者无之义。欧者有之义。外道之经前必置此二字,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法华文句一上曰:「对破外道欧二字不如不是。」同记一上曰:「沤者:无,沤有。一切外经,以二字為首,以其所计此二為本。」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仙人

梵语曰哩始,Ṛṣi称外道之高德者為仙人。以其多入山行道故也。仙果已极,得五种通力。故谓為五通仙。又称佛亦曰大仙。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餘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劝修苦行成五通神仙。」楞伽经四曰:「大慧!...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万行

一切之行法也。菩提心论曰:「復经叁僧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证佛果。」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弥陀相好印相

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降叁世与閦如来

依金刚界五智如来之分相门,则金刚萨埵乃閦如来,四亲近菩萨之第一,故随而降叁世,為东方閦如来之教令轮身也。补陀落海会轨曰:「降叁世閦佛忿怒,自性轮金刚萨埵菩萨。」降叁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曰:「閦普贤(普贤即金刚萨埵),大弘誓甚深故,示现忿怒形相。」仁王经念...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热

龙种有叁种之热恼,又云叁患。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為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叁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為苦恼,唯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為苦恼,唯耨达龙王无如...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毘罗吽欠

又作尾罗吽欠,毘罗吽剑,味罗[合牛]欠。khaṁ,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也。大日经叁曰:「尔时毘卢遮那世尊,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刚戏叁昧,说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句字:南麼叁曼多勃駄喃,味罗[合牛]欠。」大日经疏十一曰:「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毘...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有七种大

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寒林

林葬之处,定一林為墓所,运死尸而弃於此,饲诸禽兽也。梵语尸陀,尸陀Śitavana,其林幽邃而寒故。又横死尸所,入之者畏而毛戴寒栗。故名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為尸陀林者,...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斑足王

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偈,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钵吉帝

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难。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仪轨

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即瑜经第十二品),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一卷。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 《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

五结

繫缚眾生使流转於叁界之妄惑,谓之结。有五种:一贪结,二恚结,叁慢结,四嫉结,五慳结。出於毘达磨集论四。详见[结]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又作洹,桓。园為树园,陀园,树给孤独园之略。洹桓二字,经论互用。或云梵语,或云汉语。桓者林也。释要曰:「桓者,梵语也。若作方言释者,应法师曰:桓即林也,即陀太子林也。以古桓字与园字同用也」。案园若為梵语,则洹字為正,桓為假借。若為汉语,则桓字...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普光如来

胜鬘夫人当来正觉之佛号。胜鬘经曰:「过二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分别

论云:唯一意识有叁种分别也。 一、自性分别,谓意识对于现在六尘之境,自性而起分别,故名自性分别。(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随念分别,谓意识昔曾对于六尘之境,追念不忘,而起分别,故名随念分别。 叁、计度分别,谓意识于不现见事,计较...

《三藏法数》 / 135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不退转

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也。略云不退,即梵语之毘跋致也。无量寿经上曰:「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十住毘婆娑论曰:「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法华经序品曰:「此於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不退转。」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金刚嬉戏菩萨

Vajralāsi,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内四供养菩萨第一。是為由中央大日如来供养东方閦如来心中流出之嬉戏叁摩地女菩萨也。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嬉戏法乐标帜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嬉戏天女菩萨形,住毘卢遮那如来东南隅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种修法

修法有五种之别也。一、扇底迦,译言息灾或寂灾。二、布瑟徵迦,译言增益,增荣,或增长。叁、毘遮嚕迦,译言调伏或降伏。四、羯沙尼,译言鉤召,摄召,或招召。五、伐施迦囉拏。译言敬爱,爱敬,或庆爱。说详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参照[护摩]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献身

献身於佛也。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说行者以身献閦等之四佛曰:「為欲承事诸如来,捨身奉献閦佛。全身委地以心礼,金刚合掌舒顶上。(中略)由此献身方便故,便能示现种种身。」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夜。」玄义六上曰:「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结集

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為大乘经之结集。第叁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毘舍离城之结集...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师迦王

佛灭后再造园精舍之王名。法苑珠林叁十九曰:「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年,被贼烧尽。经十叁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庄丽,皆宝庄严。」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发智论

毘达磨发智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种甚深

甚深者,即如来所证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义微妙不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证实相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 叁、内证甚深,内证甚深者,谓如来所证...

《三藏法数》 / 265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捺女域因缘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柰女生於柰树上,后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為世之名医,能治种种之奇病,并出往昔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四修罗王。如婆稚修罗王,佉罗騫駄修罗王,毘摩质多罗修罗王,罗睺修罗王。各有百千之眷属。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金刚位

称真言行者初地之位。瑜经曰:「一时共成就,速得大金刚位,乃至普贤菩萨位。」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欢喜地

十地之第一地。菩萨经一大劫之修行,初成断惑证理之一分,大欢喜之位也。自此十地之间,经二大劫而成佛。新译仁王经下曰:「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為欢喜地。」观经天台疏曰:「欢喜地者,初证圣处,多生欢喜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园寺蚁

精舍建立时过去世世於地见蚁。净心诫观发真钞中本曰:「灵感传云: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即洹也),须达自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中略)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曰:汝今见此地中蚁子不?答曰见。时舍利弗语须达言:汝於过去毘婆尸佛,亦於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Asaṁkhya,旧称。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智度论曰:「僧秦言数,秦言无。」新称僧企耶。译曰无央数。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僧企耶,此云无央数。旧言,讹略也。」按為数之极。以万万為亿万亿為兆计之。一凡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梵...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吉庆利沙偈

行灌顶时,贺受者吉事所唱之伽陀名。又曰吉祥伽陀。利沙偈者,古圣主所作伽陀之通称。见[利沙]条。大日经疏八曰:「经云吉祥伽陀等广多美妙言者,此颂凡有叁种:一名曰吉庆,二名曰吉祥,叁名曰极吉祥,皆是利沙偈。用之庆慰其心,仍有加持用,闍梨当自说之。次於次文,且...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