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条搜索结果

善无畏

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数珠

梵名鉢塞莫。是念叁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牟黎曼陀咒经曰:「鉢塞莫,云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王(毘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波罗奢

树名。译曰赤花树。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波罗奢树,此云赤华树,树汁滓极赤,用之為染,今紫矿是也。」同二十四曰:「紫矿,波罗奢汁也。其色赤,用染皮[(畾/(冗-几+互))毛]也。其树至大,亦名甄叔迦,一物也。花大如升,极赤,叶至坚韧,商人缝以為袋者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毘舍闍

Piś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云毘舍闍,又作毘舍遮,鬼名也。饿鬼中胜者也,亦言颠狂鬼也。」同二十四曰:「毕舍遮,旧经中名毘舍闍,亦言辟舍柘。」慧苑音义下曰:「毘舍闍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金杖

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心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微瑟纽

Viṣṇu,又作毘瑟纽、毘纽、韦纽、毘瑟笯、毘瑟怒、毘搜纽、毘瘦纽。那罗延天之别名也。又為自在天之别名。大日经疏五曰:「微瑟纽,旧译谓之毘纽。此是那罗延天也。」同十七曰:「韦纽天,自在天别名。正云毘瑟纽。」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毘瑟笯天,旧云毘搜纽,或云毘纽,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放灯

点灯放夜也。汉明帝时,佛法初东渐,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角法力胜之,明帝勅於上元(正月十五日)点灯以表佛法大明。后代傚之,至叁元(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皆放灯云。僧史略下曰:「案汉法本内传曰:佛法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像无损而发光。又西域十二月叁十日是此...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五条

袈裟之一种。在大衣中,此為最大。以二十五条之布横缀之。每一条竪缀长布四,短布一(四长一短)。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参上堂

谓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之四日上堂也。此外朔望之两日别有祝圣上堂,通计之恰是每五日一参,故曰五参。非曰一月参五度也。见象器笺十一。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十五佛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薄拘罗

Vakkula,又作薄矩罗,薄俱罗,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鳩蠡。罗汉名。译曰善容,或伟形。法华文句二曰:「薄拘罗者,此云善容,或伟形,或大肥盛。(中略)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薄俱罗,旧言薄俱罗,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者也。」俱舍宝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化地部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地之人,故名化地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地也。化地上人庶,故言化地。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化地部。真諦法师云:正地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金刚顶经

真言教叁部经之一。是為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总名,故通於现行流布金刚界之诸经,然特以叁本為主:一為不空所译叁卷之教王经,具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十八会之第一会四品中译其第一品者。二為施护所译叁十卷之教王经,具名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叁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华严宗七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也。东天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取成就物品第二十

复次我今说取物法。于黑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蚀时。地动时日。于其午前而取其物。于念诵时。得境界已。然后应当而取诸物。或澡浴清净。不食持斋。求善境界而取诸物。所说须物。随于方处所有是物者。而就货买。不酬价直而取诸物。或时自觉增加威力。堪忍饥寒。种种异相。当尔...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151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善慧

东阳乌伤居士,傅翕,字玄风,年十六、娶刘氏,生二子,云普建普成。年二十四、遇梵僧嵩头陀知往因,结菴松山之双檮树间,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苦行七年,宴坐之间,见释迦金粟定光叁佛。翕有神异,梁武帝敬重之。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父子叁人之像。陈大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伽陀

一作阿揭陀Agada,药名。译曰普去,无价,无病,或作不死药,丸药。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竭陀药,又言竭陀,或云阿伽陀。梵言讹转也,此云丸药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阿揭陀药,阿云普,竭陀云去。言投此药,普去眾疾。又阿言无,竭陀云价,谓此药功高,价直无量。」慧苑音...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宾头卢颇罗堕

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堕,又曰宾头卢突罗闍,宾度罗跋罗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优婆夷

U āsikā,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鄔婆斯迦,鄔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净名疏曰:「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鄔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宝林

极乐净土七宝之树林也。无量寿经上曰:「七宝诸树周满世界。」又观经宝树观所说是也。 又(寺名)禪宗六慧能大师所住之寺也。在广东韶州曲江县南六十里南华山,即曹溪南华寺也。法海坛经序曰:「先是西国智药叁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

《佛学大辞典》 / 531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天台宗

隋智者大师入寂於天台山,故曰天台大师。天台大师所立,名天台宗。此宗以法华经為本经,以智度论為指南,以涅槃经為扶疏,以大品经為观法,因而明一心叁观之妙理也。先是本宗第一北齐慧文,依中观论始发明此妙理,以授第二南岳之慧思,慧思传之第叁天台之智者。智者曰:传道...

《佛学大辞典》 / 398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参日

谓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之四日也。见[五参上堂]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宣政院

元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十人,同知副使僉院各二人,同僉院判各叁人,参议经歷各二人,都事叁人,照磨管勾各一人,僧俗并用。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人。以后增省不一。至天歷...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五点

一夜五更,每更五点。遂為二十五点。见[五更]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非心非佛

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為一箇之公案者。无门关叁十二则曰:「马因僧问,如何是佛?曰:非心非佛。」碧巖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佛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师云...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隐形印

梵语安怛那印。译曰隐形印。摩利支天经云:左手為空拳,舒右手掌覆之之形。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融叁世间十身

华严经说二种之十身,一谓融叁世间之十身,二谓佛具之十身。融叁世间之十身者:一眾生身,六道之眾生也。二国土身,六道眾生之依处也。叁业报身,生上二身之业因也。(已上叁身属於染分)。四声闻身,观四諦而求涅槃者。五独觉身,观十二因缘而求涅槃者。六菩萨身,修六度而求菩提...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等持

定之别名。梵语旧称叁昧,译曰定,新称叁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於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於定散二心也。假使在於散心而心专注於一境即叁摩地。故译為定者不可也。唯识述记七上曰:「等持者平等持心等,但於境转,故名為等持。故通定散。(中略)叁摩地,此云等持。」俱舍论二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诺健那

Niragraṇṭrha,又作荼健那,诺伽那。梵音Nagna译曰露身。裸形,有大力。好战。即大力神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诺健那,谓露身,大力神名也。」俱舍颂疏世品四曰:「诺健那,此云露形神。」同智品二曰:「十凡象力当一香象力,二十香象力当一摩訶诺健那力。」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菩萨戒经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僧兵

明嘉靖癸丑,倭兵入犯苏淞海滨。其兵民御之,败而走者叁十七阵矣。操江蔡公克廉募僧兵殄灭之。自后我师与倭战多凯旋。凯旋自天员一阵始也。(中略)倭犯杭城,叁司令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於是交兵,大破倭奴。倭人走袭上海太仓。蔡公驻节於苏,走金...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北方七曜眾

二十八宿分配四方,每一方配七宿。北方為胃娄奎壁室危虚七宿即胎藏界曼荼罗中之百药,爱财,适时,贤鉤,和合,满者,阿湿毗你之七天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元藏

元代所刻之大藏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开元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纪年為寺号。其后兴废不一。现今存者已无多。 又福建泉州温陵开元寺。唐中宗嗣圣叁年,郡儒黄守恭所创基。以匡护為第一世。九年号兴教寺,神龙元年,改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玄宗勅各州郡置开元寺,復更称為开元寺。至宋代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合部金光明经

八卷二十四品。隋宝贵天竺叁藏闍那堀多Jñānagu ta(译德志)以自译之一品与前朝之曇无讖Dharmarakṣa译,真諦Paramārtha译之诸品,合為一经二十四品者。故谓之合部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摄受

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眾生也。胜鬘经曰:「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曰:「普能摄受一切眾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梵语駄都Dhātu,译曰界。差别之义。彼此之事物,差别而无混滥也。大乘义章八末曰:「界别為界,诸法性别,故名為界。」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 又性之义。谓事物固有之体性。大乘义章八末曰:「经名為界,亦名為性。」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亦名性分。」俱舍光记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星祭

宿曜经说人人当年星本命星侵犯则其人有灾。如来说大悲陀罗尼消除之。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经曰:「我有大吉祥真言,名破宿曜,若能受持至心忆念,其灾自灭,变祸為福。」且大集经二十叁昧神足品曰:「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眾生日月年岁皆悉繫属,若...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十随形好

咽已下六十种好。咽已上二十种好。是为八十种好。咽下六十种。足二十抓指手足八处表里平满。两踝两膝两[阿-可+坐]两肩两腕两股两臂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咽覆(悉皆妙好。是名咽下六种十好)咽上二十者。上下耳齿两唇两龂两颊两发鬓两眼两耳两鼻孔两眉两额两角。已上是名...

《法门名义集》 / 194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婆私吒

又作婆私瑟搋。婆罗门名。此婆罗门之母丧六子而狂乱,露形驰走,见世尊而还本心,受叁归戒(杂阿含经叁十四,经律异相二十叁)。俱舍论十五曰:「愁毒缠坏。心遂发狂。如婆私等。」俱舍光记十五曰:「婆沙一百二十六曰:如契经说。婆私瑟搋婆罗门女丧六子故。心发狂乱。露形驰走。...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小乘十八

据宗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叁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则為九部。又上座部於叁百年之初,分為萨婆多部与雪山部(萨婆多部...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蕴论

具名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明大乘所说之五蕴,摄有為法九十四法,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百法。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信解品

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於自心内也。此一品為譬喻品中第二之领解段。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法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悟其意,世尊為於上譬喻品广引叁车一车之譬,而说会叁归一之旨。於是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连四大声闻,始领悟其旨,欲...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信解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金色孔雀王

二十八部眾之一。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据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其形像,身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為细妙色,说无量之妙言。真言曰:唵具光[口半]吒沙罗迦罗放光[口半]...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伊剎尼

Iksaṇi,得知他人心中所思之咒术名。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剎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俱舍光记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剎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如他心通。伊剎尼,此云观察。又真諦云:伊剎尼,是论名。是露形外道师所造,翻為观察。此咒从彼所造论為名,故称伊剎尼。」玄...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准提求愿观想法

若求无分别,当观无分别无记念,若求无相无色,当观文字无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门,当观两臂,若求四无量,当观四臂,若求六神通,当观六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当观十臂,若求如来普徧广地,当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当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若求叁...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婆訶

Vāha,译曰[竺-二+乇],又作篅。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婆訶麻。婆訶,此言[竺-二+乇],或言篅。麻则胡麻也。」俱舍光记十一曰:「佉梨,受一斛。婆訶,此云篅。受二十佉梨。」参照一婆訶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对出家送丧

僧中有死者,则一山之僧眾送之,附於四葬之一,令诵经咒愿。毘奈耶杂事十八曰:「送丧苾芻,可令能者诵叁啟无常经并说伽陀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不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不净洁,身近死尸身不洗浴。佛言:不应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数论外道

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摩诃般若波罗蜜昙无竭品第二十

“尔时昙无竭菩萨语萨陀波仑菩萨言:“善男子!诸佛无所从来,去无所至。何以故?诸法如,不动故。诸法如,即是如来。善男子!无生无来无去,无生即是如来。实际无来无去,实际即是如来。空无来无去,空即是如来。断无来无去,断即是如来。离无来无去,离即是如来。灭无来无去,灭即...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326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

弥沙塞

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傍

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阿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阿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清凉国师

华严四。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行信

净土真宗之名目。念佛曰行,信心曰信。如其次第。即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第十八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其真实行愿者诸佛称名愿,其真实信愿者至心信乐愿,斯乃选择本愿之行信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罗逻

Ārāḍakālāma,又作阿蓝,仙人之名。译曰懈怠。佛出家始就此人学。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逾城至鬱陀迦阿罗逻等大仙人所。」因果经叁曰:「尔时太子即便前至阿罗逻仙人处。」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罗逻此云懈怠,亦获通定者也。」 又寒地狱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罗逻,阿波...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四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乖尊卑次序戒

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叁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此戒即诫不依此次序,坐无前后,如兵奴之法者。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眾坐乖仪戒,太贤谓為坐无次第戒。今依天台之名,出於梵网经,菩萨戒义疏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一

尔时,诸菩萨大会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诸佛刹土不可思议,诸佛净愿不可思议,诸佛种姓不可思议,诸佛出世不可思议,诸佛法身不可思议,诸佛音声不可思议,诸佛智慧不可思议,诸佛神力自在不可思议,诸佛无碍住不可思议,诸佛解脱不可思议。”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即...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 6943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4日

雕像之始

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佛一夏昇忉利天為母说法,拘翼国优填王,思念佛,以旃檀造如来像,高五尺。」西域记五曰:「鄔陀延王(即优填王)请尊者没特伽罗子(即目连),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唯识

唯识二十论之名。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达磨

Dharma,又作达摩、达麼、驮摩。译曰法。轨则之义,轨持之义也。义林章六本曰:「达磨,名法。方广经云:轨则,名法。成唯识云:法谓轨持。能持自相轨生解故。涅槃经说:法,名不觉。 又(人名)Bodhidharma,具名菩提达磨,译曰道法。南天竺之剎帝利种也。父王曰香至。磨為其第...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频婆娑罗梦

寄归传一曰:「频婆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悕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芻,教分十八,趣解脱门,其致一也。此即先兆,王勿见忧耳。」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闍提首那

涅槃经所说十仙之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闍提首那,此翻為愿勇。远法师云:邪见外道,以执涅槃是无常也。」了义灯二本曰:「有云:涅槃经云:上古有仙,名闍提首那。彼仙造论,名叁弥叉,此云观察。广明二十五諦,準此观察即无智慧,与数论名同,数即智慧故。」梵Jati-sena。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灾难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叁、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

《三藏法数》 / 45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开显

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哀经

八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之序品与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之二品。开為二十八品。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梦叠

频婆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分為十八片。佛记為灭后十八分派之兆。见频婆娑罗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黄龙

宋隆兴府黄龙山普觉禪师,名慧南。受法於慈明圆禪师,住於黄龙。神宗熙寧二年寂,寿六十八。大观四年勅謚普觉。传嗣之弟子,有真净之克文,东林之常总,晦堂之心等。见续传灯录七、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叁昧

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分别说部

Vibhajyavādinaḥ,部计名。此部所说有是有非,须能分别简择,故名分别说部。是非小乘二十部等之部计,乃论者假定之名也。俱舍光记二十曰:「说非尽理,半是半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梵云毘婆闍缚地。毘婆闍名分别,缚地名部,旧云毘婆闍婆提者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高王观世音经

东魏天平年中,高王时人所感得之观音经也。续高僧传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谓之观世音救生经,又云高王观世音经。佛统纪五十四谓之十句观音经,稽古略二谓之救苦观音经。续高僧传二十九曰:「昔元魏天平,定洲募士孙敬德,於防所造观音像。及年满还,常加礼事。后為劫贼所引,禁...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观音应现日天子

文句二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二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媧,是此二菩萨,共...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衣名义

一、僧伽梨,梵语僧伽梨,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而合成也。义净法师云:梵语僧伽胝,华言重复衣。宣律师云:此叁衣名,皆无正翻。今以义译之:大衣名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也。若从用为名,则曰入王宫衣,又曰入聚落衣;谓于王宫说法时着,及聚落乞食时着也。萨婆多论云:大衣分叁...

《三藏法数》 / 262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法句

谓一法也。句為章句之义。即谓绝待无為清净之法身也。天亲之净土论,分极乐国土之庄严功德為十七句,如来之庄严功德為八句,菩萨之庄严功德為四句,总為叁种功德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之庄严,略说之,则说入一法句,且自解之曰:一法句者,清净句也。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為法身也...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若加第叁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十天供

谓降伏魔缘,退治曜宿障碍,求国家安寧,五穀成熟,供养天地八方守护神五十天之作法也。五十天者,十二天二十八宿九曜及四臂不动尊也。一说谓是称五大尊十二天二十八宿七曜之五十二天。或谓有五大尊十二天北斗七星十二宫神五星二十八宿之六十九天。或谓有四臂不动四大明王十二天太...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空

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缘空。」天台之仁王经疏中,引智度论以之為六空:一果报空,五蕴空是也。二受用空,十二入空是也。叁性别空,十八界空是也。四徧到空,六大空是也。五境空,四諦空是也。六义空,十二因缘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无断品第二十

佛复告等行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从初发意发菩萨心。修行五法不怀怯弱。云何五法。一者劝进前人不舍道心。二者分别法界不毁法性。三者一意清净无他异想。四者行权方便度未度者。五者得三十二业定意不乱。是谓等行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守菩萨心。修此五法不舍道意。佛复告等行菩萨...

《菩萨璎珞经》 /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 2166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

宝网音香分第二十

佛言。阿弥陀佛刹中。复有无量宝网弥覆其上。皆以金银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网。光色晃曜尽极严丽。又有自然德风徐动。不寒不暑温和柔软。不迟不疾吹诸宝网及诸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清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生。风触其身皆得快乐。...

《佛说大阿弥陀经》 / 180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二

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佛事,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切天人,不能称量,三世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说,除佛神力。何等为十?一切诸佛,于无量无边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兜率天上,修菩萨行而作佛事。无量妙色、无量功德、无量光明、无量音声、无量清净音声、无量三昧、无量智慧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 8301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4日

一增一减

经劫之间人寿一增一减也。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復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之间,新译家称曰中劫。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经无量时,至住劫初,寿方渐减。从无量减,至极十年,即名為初一住中劫。此后十八,皆有增减。谓从十年增至八万...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布达拉

又名普陀罗。达赖喇嘛所居之处也。西藏新志中曰:「布达拉者,平地耸起之山也。高约二里,叠砌成楼,楼高十叁层,上有金殿叁座,亦唐文成公主所建。金殿下有金塔五座,西殿有黄帽喇嘛宗喀巴手足印,日久不化,达赖喇嘛即居於此。」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种衣

一毛,二芻摩迦,此方所无。叁奢搦迦,此方所无。四羯播死迦,白毡也。五独孤洛迦,紵布也。六高詁薄迦,是上毛緂,此方所无。七阿般阑得迦,是北方地名,彼处有此衣。又有名释者,是絁羂之衣耳。见有部毘奈耶十八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体十二光佛

阿弥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别号,又以其誓愿有四十八愿,因是可称為四十八体之十二光佛。十二光佛者,无量,无边,无碍,炎王,清净,欢喜,智慧,不断,难思,无称,超日月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药王菩萨本事品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二品之名。说药王菩萨往昔為供养法华烧身燃臂之本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药王菩萨本事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条衣

出家之大衣也。有九条至二十五条之别,故曰条衣。萨婆多论曰:「大衣分叁品:九条十一条十叁条两长一短,名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叁长一短,名中品。二十一条二十叁条二十五条四长一短,名上品。」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优婆塞

U ā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鄔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鄔波塞迦,鄔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西域记九曰:「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百论

二卷。提婆菩萨造,天亲菩萨释,鳩摩罗什译,叁论之一。依提婆之梵本,原有二十叁品,每一品有五偈(叁十二字為一偈),合有百偈。故称百论。然译者略后十品,现本只存前十品。且依天亲之註解,罗什之翻译,句数稍為增减。现品之偈数无定矣。百论僧肇序曰:「论凡二十品,品各五偈...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罗逻迦蓝

又作阿罗逻迦罗摩。阿罗荼迦逻摩。阿兰迦兰等。佛本行集经二十一曰:「有一仙人修道之所,名阿罗逻,姓迦蓝氏。」中阿含五十六,罗摩经曰:「盛时年二十九,(中略)便住阿罗逻迦罗摩所。」般若经五百九十九曰:「阿罗荼迦逻摩子。」若依此等说,则阿罗逻迦蓝,為阿逻罗之具名,然...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亲

二亲者,父母也。末罗王经云:人受父母遗体乳哺养育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也。(二十八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

《三藏法数》 / 227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取正觉愿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不成就我不取正觉(即不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其第一愿曰:「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乃至第四十八愿之结句皆然也。依此而谓之不取正觉之誓愿。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先尼

Seuika,又作西儞迦,霰尼。外道名。译曰有军,胜军。玄应音义二十叁曰:「西儞迦,此云有军,外道名也,旧云先尼讹也。」可洪音义十一上曰:「西尼亦云先尼,梵志名,唐云胜军。」楞严经十曰:「霰尼。」涅槃经二十九曰:「尔时眾中有梵志名先尼,復作是念:瞿曇有我耶?如来默然...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元贤

福建建阳县人。姓蔡,字永觉。幼修儒学,二十岁补弟子员。二十五岁,闻僧诵法华经,嘆曰:周孔之外,果别有一大事。自是留意教乘,博通经典。寿昌慧经,开法於邑之董岩,师随而参禪,四十岁落髮。慧经迁化后,依止於同门之博山元来,受具戒。寻辞归闽。舟过剑津,偶闻僧诵法华经,...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虚空藏印明

十八道之一。大虚空藏為金刚界南方宝性如来四亲近,宝光幢笑四菩萨之总体,故召请本尊作运心之供养时,结大虚空藏菩萨之印诵明。其印為宝幢形。参照[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自在天与男根

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油钵

持正念譬如持油鉢。涅槃经二十二曰:「譬如世间有诸大眾,满二十五里。王勅一臣持一油鉢,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弃一滴,当断汝命。復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歷尔所大眾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毘首羯磨化人造佛像

止观辅行一曰:「如阿含云:佛昇忉利以神足力制诸弟子不令知处,二王(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忆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养,优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磨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与重宝偿,无能造者。毘首羯磨化為人,来為王造像。下斧之声,上至忉利,闻者解脱。」(二王...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嘱累品第二十

于是总𠢕王菩萨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善分别说此经典义。所演微妙其辞粲丽。菩萨元首所当行者。降制一切诸魔异学。方便随时导御诸典。而复悦可得众生心。出生一切诸乘之行。悉入如来无极功勋。亲具诸愿显现大道。是经典者。所名为何。云何奉行。佛告总𠢕王菩萨。是经号如来大...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09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统纪

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不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不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鉢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禪宗

以禪那為示,故名。禪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為叁学六度之一。初达磨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於禪那,故称為禪宗。所谓禪宗者,非叁学六度之一分禪,於是而如来禪,师禪之称起。以经...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云初分勇力健度第二十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勇王大力微妙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宣说。有健胜田行法门。首楞严法门。勇健神通法门。健力法门。健归法门。众生具足法门。智坚健行法门。坏懒堕法门。广力法门。健调光法门。健意法...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86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应供

如来十号之一。梵语,阿罗訶Arhat,译曰应供。断一切之恶,应受人天之供养者。智度论二十四曰:「应受一切世间供养,故名為应供人。」大乘义章二十末曰:「外国名為阿罗訶也,此云应供。如来诸过悉已断尽,福田清净,应受物供,故名应供。」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德

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為常。二乐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為乐,又运用自在,所為适心,名之為乐。叁我德,解我有二种:一就体自实名為我,如涅槃经哀嘆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寂静品第二十

若尽诸烦恼 则得最上乐 此为寂静通 智者如实说 又彼诸如来 常赞寂静法 得至不灭处 诸苦则不生 若人离放逸 无贪欲过患 乐修寂静行 去菩提不远 若能离贪爱 于境心不乱 及舍恶知识 去菩提不远 若能善观察 不着善不善 离轮回怖畏 去菩提不远...

《诸法集要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300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百丈叁日耳聋

百丈再参马之顷,见丈来。拈禪床角头拂子竪起。丈云:即此用,离此用。掛拂子於旧处。侍立片时,曰:你已后将什麼為人?丈掛拂子於旧处。即振威一喝,丈大悟。后来谓黄檗云:我当时被马一喝,直得叁日耳聋。黄檗不觉悚然吐舌。见传灯录六,百丈传,会元叁大智章。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略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也。為观音菩萨说普门圆通之德者,故名普门品。示现叁十叁身普使一切眾生圆通於佛道也。法华科註八曰:「普门即圆通之门也。」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普门者,普以周普為义,门觉开通无滞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故称為门。」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普陀洛伽山

即[普陀山]也。普陀山志一曰:「一名补陀,华严经又称补怛洛伽山,盖梵名也。犹华言小白华云,乃善财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说法处,传记称东洋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在今定海县之东,距县百餘里,孤峙海中。」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会曼陀罗由来

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叁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叁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人记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说学无学之圣人授与成佛之记者。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摩奴闍

Mānusa,又作Manuṣya,末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曰摩[少/(兔-、)]。又曰摩拏赦,摩[少/(兔-、)]舍喃。译曰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末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曰:「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

巍巍佛德尊,威神不可量, 道法随时化,度脱诸十方。 睹见生死瑕,为现法桥梁, 毁呰终始苦,嗟叹于泥洹。 分别弟子快,而顺示厥行, 稍稍而开导,乃至于大安。 若有修行,见终始患,地狱之毒、畜生之恼、饿鬼之苦、人中忧愦、天上无常,不可堪矣!展转周旋譬如...

《修行道地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3364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贤圣斋品第二十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智积。于过去佛造众德本降伏魔怨。善权变化庄严佛土。于无央数修行忍辱。忍心不阙禅行不废。于大众中为师子吼。独步三界随时上下。靡所不入应适无方。能使山河石壁皆为七宝。给施贫穷四事不乏。解了空观法性清净。分别三世威仪法则。如幻如化如镜中像。如热时...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 111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八正道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杂阿含经二十八卷有八正道经,此其别译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佛说八正道经》

嵐毘尼

Lumdini,又作蓝毘尼、嵐鞞尼、留毘尼、流毘尼、流弥尼、林毘尼、林微尼、楼毘。新称腊伐尼、蓝軬尼。花园名。在迦毘罗城之东,摩耶夫人生佛之处。蓝軬尼,译作盐,上古守园之婢名,因以名园。或译曰可爱。西域记六曰:「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摩迦

草名。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摩迦,亦言摩鲁迦。旧经中作摩楼迦,此亦藤类,蔓生缠遶树至死者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摩娄伽子,此云游子藤也。」梵Maruka。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神我

外道所执之实我也。我体常实而為灵妙不思议,称為神我。数论外道二十五諦之第二十五,称為神我諦Puruṣa,又曰Ātman。以思為体。远离二十叁諦而以神我独尊為涅槃。唯识述记一末曰:「金七十论。神我以思為体。」其他一切之外道,有自我、他我、即蕴、离蕴等差别,而要之於诸种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波吒利弗城结集

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看病

看护病人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见一切病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僧祇律二十八说看病人法,其中记世尊洗病比丘之事缘。四分律四十一亦记此事,记佛诫而言曰:「汝曹比丘,自今已后,应看病比丘。(中略)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力波罗蜜菩萨

胎藏界曼陀罗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罗尼波罗蜜多,密号為勇力金刚,主如来之十力。肉色,着羯磨衣,右手捧荷叶,上有狮子,左手為拳,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婆罗门

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数

一、数量数,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二、色心有为数,色即色身,心即所起之心,皆有生灭,名曰有为。此色、心二法,别而言之,则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数目不同,故名色心有为数。(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十二入...

《三藏法数》 / 189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定图正宗记,定西天之二十,谓付法藏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实义

真实之义理也。华严经二十九曰:「分别实义得究竟。」报恩经六曰:「不可以实义。」正理论二十叁曰:「能止推徵令证实义。」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珂梨罗

又作軻梨罗,可梨罗。朅地罗,佉陀罗。木名。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朅地罗,旧言佉陀罗,木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担山木,梵言朅达罗,旧言佉陀罗,南地多饶此木。」陀罗尼集经二曰:「佉陀罗木,唐云紫薑木也。」详见[軻地罗]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释迦发心

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度加行

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叁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叁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水天

梵语曰缚嚕拏Varuṇa,译為水。是龙神名。在水具自在之力用,故名水天。於金刚界曼荼罗之四大神,及外金刚部二十天,又胎藏界曼荼罗之外金刚部院各占一位。是為水神。故属於西方。為西方守护之天。大日经曰:「缚嚕拏龙王,羂索以為印。」同疏曰:「缚嚕拏,是西方护方龙王。持羂為...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天珠

又书四点。密宗之数珠,每七颗或二十一颗,插入异类异种或同珠之小形者四颗,是非有经轨可凭,惟彼宗常诵真言以七徧或二十一徧為常规,故為其记子而加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毘富罗

Vi ula,又作尾布罗。译曰广大。大日经疏九曰:「梵音毘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毘富罗法界。」 又(地名)Vi ula,又作毘布罗,鞞浮罗,山名。译曰广博胁山。在摩竭陀国,常人所见,故佛处处引之為喻。瑜伽伦记叁上曰:「广博胁山者,旧云毘富...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龙光瑞像

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育王石刻文

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宝车輅印

十八契印之一。见[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舍利弗目连先佛入灭

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叁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讫栗枳王十梦

俱舍论九曰:「如讫栗枳王梦所见十事:谓大象、井、麨、栴檀、妙园林、小象、二獼猴、广坚衣、斗諍。」俱舍光记八曰:「讫栗枳,此云作事。是迦叶波佛父,夜梦十事。旦迦叶白佛。佛言此表当来释迦遗法弟子先兆:一,王梦见有一大象,被闭室中,更无门户,唯有小窗。其象以方便投身...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阿那般那者,阿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臂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烹佛煆

於洪炉中烹煆佛也,谓宗匠之活作略。传灯十六(四江怀忠章)曰:「僧问:洪炉猛炎,烹煆何物?师云:烹佛煆。曰:佛作麼生烹?师云:业在其中。曰:唤作甚麼业?师云:佛力不如。」碧巖集普照序曰:「秉烹佛煆钳鎚。颂出衲僧向上巴鼻。」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结界

一摄僧界,二摄衣界,叁摄食界。摄僧界中又有叁种:一、大界,一伽蓝地之外界為小极限,广者至十里乃至百里。佛使结此大界者,欲令為说戒等僧事时,一聚之僧尽和集,无一人乖隔故也。凡僧事之法,一界中,有一人不和集者,则其事不成就。夫无结界之法,阎浮提界僧眾,不尽和集,不...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石钵

佛将成道时,四天王来各献青石之鉢。佛受之,以四鉢重叠,按為一鉢,故鉢有四际,惟佛用之。弟子不许石鉢。见佛说普曜经七,智度论二十六,同叁十五,义楚二十二。佛入灭时,此鉢付阿难,见处胎经,义楚二十二。晋法显叁藏渡天竺时,在弗楼沙国拜石鉢,言无信心,则虽中以象挽之亦...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日本净土真宗四法

一教法,净土之大无量寿经也。二行法,第十七愿成就之名号也。叁信法,第十八愿成就之信心也。四证法,第十一愿成就之至灭度也。以此四法,总括一宗,一宗之本典,题曰教行信证,為此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五坛别尊法

為破二十五有各别供养,二十五尊之护摩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宗收教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相

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 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石鉢

佛将成道时,四天王来各献青石之鉢。佛受之,以四鉢重叠,按為一鉢,故鉢有四际,惟佛用之。弟子不许石鉢。见佛说普曜经七,智度论二十六,同叁十五,义楚二十二。佛入灭时,此鉢付阿难,见处胎经,义楚二十二。晋法显叁藏渡天竺时,在弗楼沙国拜石鉢,言无信心,则虽中以象挽之亦...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天台宗五时教

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下分结

叁界中,欲界之结惑曰下分结,立五结:一贪结,贪欲之烦恼。二瞋结,瞋恚之烦恼。叁身见结,我见之烦恼。四戒取结,取执非理无道邪戒之烦恼。五疑结,狐疑諦理之烦恼。此五惑於欲界而起者,且為之不能超脱欲界,故谓之下分结。俱舍论谓之顺下分。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四...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苏跋陀罗

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