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条搜索结果

布施

梵语曰檀那Dāna,译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享祀时至,布施优裕。」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韩非显学篇曰...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见佛

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宗收教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入不二门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所说一实平等之理,谓之不二。明理体之无异无别也。此不二之义為法界中之一门,故名為门,通入此不二之法门,谓之入不二门。大乘义章一曰:「不二者无异之谓,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於彼此,故曰不二。」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见爱

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着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餘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為见。若於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占察

占筮之法也。密教之秘法观我心為月轮或莲华,於其上观字,变阿字為如意宝珠,使其宝珠徧满法界,故其中一切善恶之相悉现,可以知其吉凶祸福。大日经疏四曰:「当自观心莲华上如意宝珠内外明彻,彼諦观察时,所有之善恶悉於中现。」又曰:「此如意珠只是阿字引耳。」秘藏记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无间狱

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叁昧

佛华严叁昧之略。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為理趣。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一心修之谓之叁昧。是华严大经及梵网经所说。无量寿经上曰:「得佛华严叁昧,宣畅一切经典。」六十华严经叁十七曰:「普贤菩萨,正受叁昧,其叁昧名佛华严。」瓔珞经曰:「我先於第叁禪中,集八...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眾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叁阿僧祇劫,於此叁劫越麤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叁妄执,此上更立十地,為开发金刚宝藏位,...

《佛学大辞典》 / 576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游戏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乘五色云。左手安偏膝,游观法界之相。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天耳智证通

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略云天耳通。俱舍光记廿七曰:「天眼天耳是所依根,智是二识相应慧,智缘二境无壅名通,从根及能证為名天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此天耳通有修得报得二种,修得者在於人界修四禪定,依定力发得彼天界之四大於肉眼上,因...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种相

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 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金刚心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尘法界

一微尘即法界也。圆悟录一曰:「一尘含法界,一念徧十方。」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Dha,又作达。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所谓:「駄字门一切法界不可得故」者,自Dharmadhātu(法界)释之。文殊问经所谓:「称駄字时是七圣财声」者,自Dhana(财)释之。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摄利益

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于说法之处常乐听受,不为他缘所害,故名天摄利益。 叁、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有诸相好;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庄严种姓,令生尊贵,故名福摄利益...

《三藏法数》 / 17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字名号一徧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玄门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宫密严国

大日法身之所都曰法界宫,又云密严国。虽常言在第四禪之摩醯首罗天(见[法界宫]条),而深秘之意,谓欲界之都率天亦為依此处云。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缘

一、外缘,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二、内缘,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

《三藏法数》 / 25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法身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阿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成一切成

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為事事无碍法界。此為华严经所明。华严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徧法界。(中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於其身中,普见一切眾生成正觉。(中略)理徧事故,一成一切成。」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通局四句

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提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叁、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提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三藏法数》 / 119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弥陀曼荼罗

以阿弥陀佛為八叶莲台中央之主体,秘密之曼荼罗也。其法以弥陀為普门万德之中央法界体性智,以弥陀四亲近菩萨中第一之金刚法菩萨(即观音)為东方大圆镜智,第二之金刚利菩萨(即文殊)為南方平等性智,第叁之金刚因菩萨(即弥勒)為西方妙观察智,第四之金刚语菩萨(即维摩居士)...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佛地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為妙生菩萨说佛地之五相,谓清净法界及四智也。一一细释。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 《佛说佛地经》

即心念佛

谓唯心之弥陀心,得己身之净土,而念自己心中之佛也。心者周徧法界,假如说弥陀隔十万亿佛土,尚是吾心佛所现,吾人之心性,本為清净之佛体,唯為无明烦恼所覆不能显,其不显者,谓隔十万亿土而已。故观无量寿经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净土门以外诸大乘家之念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智

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七道品

又名叁十七品,叁十七分法,叁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叁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叁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自誓叁昧经曰:「善权随时,叁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见[香印]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使

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圆觉经曰:「妄认四大為自身相,六尘缘影為自心相。」净心诫观下曰:「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尘以染污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為尘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叁本曰:「内心涉境,说名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义叁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於叁世也。...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平等

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法界体性智也。见[法界体性智]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叁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大忍法界

言娑婆世界也。瓔珞本业经上曰:「四非色眾生皆以化生,下至五轮际。是為一佛剎,名為大忍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正遍知海

佛之正徧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於海。观无量寿经曰:「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往生论註上曰:「正徧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徧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观经妙宗钞上曰:「叁智融妙名正徧知,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性具

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一相

谓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即一真法界之一相一味也。文殊般若经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叁昧。」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道无為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胜义谛

一、世间胜义,谓于世间五蕴虚妄之法,而说真如胜妙之义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道理胜义,谓声闻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即是胜妙之义也。 叁、证得胜义,谓声闻证得二空真如之理,即是胜妙之义也。(二空者,人空、法空也。) 四、胜义胜义,谓...

《三藏法数》 / 14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本初

根本元始也。或以名如来之觉体,或以名真如法界,或以名事物之元始。大日经叁曰:「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即身成佛义曰:「我者大日尊自称,本初者本来法然,证得如是大自在一切法之本祖。」瑜祇经曰:「自觉本初。」显密二教论下曰:「自觉本初平等性智。」理趣释曰:「本初...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胜身

华严宗所说龙女,普庄严童子,善财童子,兜率天子,四人名為四胜身成佛。胜身者,彼宗於圆教行位叁种中,约第二之果报以明其位,立叁生成佛之义,叁生之第二生名解行生,正证悟法界之理,穷满圆行之位也。於此位离界内分别之秽身得界外无染清净之金刚身,名解行身,是即胜身也。以...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乐

一出家乐,世间之人,多诸惑业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此苦也。二远离乐,為色界初禪天之乐。初禪能远离欲界之爱染烦恼,生禪定之喜乐也。叁寂静乐,為二禪天之乐。二禪离初禪寻伺之散动,澄心寂静,发深妙之乐也。四菩提乐,成无上道,於法界得自在之法乐也。五涅槃乐,离生死之苦,...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愿行

誓愿与修行也。此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也。大智度论七曰:「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讚阿弥陀佛偈曰:「一切菩萨增愿行。」玄义五上曰:「念念开发,一切法界,愿行事理,自然和融。」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宗叁观

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观。法界者所观之境,叁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金刚法界

胎藏界大日如来依住之宫殿也。大日经一曰:「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依深秘释则金刚為如来之实相智,法界為实相之智体,大日法身住於实相之智体,谓之宫。若依浅略释,则指色界之顶,摩醯首罗天之自在天宫。大日经疏一曰:「金刚喻实相智,(中略)法界者,广大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名色

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為名,色蕴之一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詮目,故号...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之菩萨,说愿迴向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剎云。」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尘沙

如尘如沙,喻物之多也。行事钞上一曰:「法界尘沙。」资持记上一之叁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也。」 又(术语)天台所立叁惑之一,谓為尘沙。尘沙之惑,称為化道障之惑,菩萨教化物之障也。菩萨教化物,必通达如尘沙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间昧。不能通达此尘沙之法门,...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周徧含容观十门

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徧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叁、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剎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

《佛学大辞典》 / 553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空处

又云四无色,无空界之四处也。是乃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梵名Catuarū a一空无边处Ākāśānantāyatana,略名虚空处,又云空处。修虚空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二识无边处Vijñānānantāyatana,略云识处。修心识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叁无所有处Ākiñcanyāyatana,修心识无所有定所生之天...

《佛学大辞典》 / 373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觉

一、本觉,眾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於虚空界,无处不徧,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眾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為觉不觉,在於多劫迷者,本觉熏於内,修治资於外,渐渐觉悟,名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佛

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一、成正觉佛,谓佛于菩提树下,降伏诸魔,朗然大悟,证无上果,是名成正觉佛。(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之菩提树者,以佛于此树下成道,而得名也。) 二、愿佛,谓佛从兜率下生人间,说法度生,酬宿因愿,是名愿佛。(梵...

《三藏法数》 / 412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声闻法界

法界之一。见[法界]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相好

Lakṣ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叁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自在神力加持叁昧

大日如来加持法界眾生有自在不思议妙力之叁昧也。大日如来住於此叁昧而现种种之身,说种种之法。此谓加持身说法。大日经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叁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现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如法界之愿,以十无尽而得成就。若此十句乃有尽者,我愿有尽;以此十句而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是名十无尽句也。 一、众生界无尽,谓诸众生,皆依世界而住其中,众生无有尽故,是名众生界无尽。 二、世界无尽,谓一切世界,皆依...

《三藏法数》 / 529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微细身

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徧於法界。秘藏记末曰:「凡佛者捨有漏五蕴等身,有无漏五蕴等身,无漏五蕴等微细身。微细身如虚空。」同下曰:「法身微细身五大所成,法身微细身虚空乃至草木一切处无不徧,是虚空是草木即法身。於肉眼见麤色,於佛眼微妙之色。」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都坛曼荼罗

大日之曼荼罗,以大日為中胎,而成叁重之都坛,故称都坛曼荼罗,以对於诸尊之别坛曼荼罗。大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时,即知一切眾生悉有成佛因缘故,其所起大悲曼荼罗亦周偏法界。」见[都会坛曼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两足尊

佛之尊号也。以佛在有两足之有情中,為第一尊贵故也。又,两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於此等功德為二足而游行法界故也。法华玄赞叁曰:「佛於二足多足无足一切中尊,今云两足尊於叁类中两足為贵。能入道故,谓人天类。佛亦两足,故言两足尊。」法华嘉祥疏四曰:「两足尊者,...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止观不二

法性寂然為止,寂而常照為观,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止水影现万象,故止与观者,不二一体也。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还门

六妙门之一。谓反照能观之心不可得之理也。法界次第上之下曰:「转心返照,名之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而观之心虚妄无实,即所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為门。」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净秽四句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无所不至明

具名徧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普徧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真言曰:南麼。(中略)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香偈

佛前燃香时所唱之偈。亦称烧香回向文。常用者為华严经:「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臺徧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薰证寂灭。」四句。此外见释氏要览卷上等。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废詮谈旨

法相宗之语。彼宗所立真俗四重之二諦中,第四重之真諦,即一真法界,不能以言语詮显,须废言詮,但以正智於内心证会其理旨也。起信论所谓离言真如也。旨者指所证之真理。义林章二末曰:「胜义胜义諦,亦名废詮谈旨諦。」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晓公四教

唐元晓法师,海东新罗人,来此弘宗,亦立四教判释诸经,故称晓公四教焉。 一、叁乘别教,谓如四谛缘起经等,声闻、缘觉、菩萨叁乘之所共学。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别相,故云叁乘别教。 二、叁乘通教,谓如般若、深密经等,声闻、缘觉、菩萨叁乘之所共学,于中说诸法空,即是...

《三藏法数》 / 201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华严宗所立四种之法界也。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理事无碍十门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

《三藏法数》 / 74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甚深法界?” 尔时,佛赞胜天王言:“善哉,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唯然愿闻。”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有般若故,近...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 575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徧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见[香印]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云门露字

「僧问云门:杀父杀母,向佛前懺悔。杀佛杀祖,向甚麼处懺悔?门云:露。」露者显露,谓徧法界曾无藏匿者,示自己罪恶向自己懺悔之意也。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无碍

一、智慧于境无碍,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证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二、神通作用无碍,谓菩萨由内心证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三藏法数》 / 10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涅槃

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暱缚喃Parinirvāṇa。译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正徧知海

佛之正徧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於海。观无量寿经曰:「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往生论註上曰:「正徧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徧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观经妙宗钞上曰:「叁智融妙名正徧知,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大

楞严经叁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庄严法

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精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精,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实相

法界与实相也。是一体异名,今重言之耳。四教仪曰:「上达根性,味味得入法界实相。」更有一义,实相者别教之理,法界者圆教之理。涅槃经四十曰:「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一生实相,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界。」辅行叁曰:「实相是法理,法界是圆理。」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真地

悟一真法界理之位也。四十二章经曰:「视平等如一真地。」道沛註曰:「平等视眾生,如一真地。以一真法界,绝自他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理事无碍十门

於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係立十门:一理偏於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於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於理,理既徧於事,事亦徧於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徧在一微尘法界。叁、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自觉圣智

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為无师自悟,故称之曰自觉圣智。菩提心义十曰:「如来第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论名法界智。牟利经名法界体性智,又名金刚智。瑜祇经云:唯一金刚断诸烦恼,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金刚如来智,故名金刚智。分别圣位经名自觉圣智,如法华经自然成佛道。...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理事无碍法界

法界之一。同於[理事无碍观]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真无為

言一真法界之体為无為自然。楞严经八曰:「清净无漏,一真无為,性本然。」长水义疏曰:体即真如。无漏清净一真法界。此法界体。具如是无方妙用。故云本然。」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自证身

谓理智不二之大日法身。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四种法中之自性身是也。此為法界体性智所成。在胎藏界為八叶中胎之大日,在金刚界為一印会之大日是也。就密家之古义言之,此自证身為自受法乐,从自心流出内证之诸眷属,常说两部之大经。就其新义言之,大日之自证身具自利利他之二德,...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密

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為如来自证之叁密与眾生修行之叁密而辨之,如来叁密者,身语意之叁业,本来平等,身等於语,语等於意,皆徧法界,谓為法佛平等之叁密。然则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声為语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谓之為密者,非秘隐於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為法佛自证...

《佛学大辞典》 / 709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增益

四种坛法之一。為增益福德,祈念南方宝部诸尊之修法也。大日经疏十一曰:「增益亦名圆满,谓能满一切所愿也。」秘藏记末曰:「增益用宝部尊。」同本曰:「增益法,以白月日出起首,行者面向东方,半跏坐若结跏趺坐。其修福德者即观我身徧法界,成黄金方坛。又观身成降叁世尊极善怡...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寿量四土偈

法华经寿量品偈曰:「常在灵鷲山,及餘诸住处。眾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六句為法界道场偈,亦曰寿量四土偈。以此六句中自具四土也。文句言常在灵鷲山,是实报土,為叁世常住之净土,故谓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為...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标帜

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证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諦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諦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证之德也。」玄应...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法界

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杜顺着。分為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徧含容观之叁。说华严法界之观门者。清凉释,有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圭峰释有註法界观门一卷。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胎藏大日如来之宫殿也,依处在摩醯首罗天。是古佛成菩提之处,具云广大金刚法界宫。金刚喻实相智,法界為智性(即理体),即理智妙合之处也。大日经一曰:「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同疏一曰:「金刚譬实相智,(中略)法界者金刚广大智体也。(中略)妙住之境,心...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人四依

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心是法身

顿悟入道要门下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法界之身。」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佛顶

五佛顶者,在释尊之左方,表五智也。大日经一曰:「救世释师子,圣尊之左方,如来之五顶,最初名白伞,胜顶最胜顶,眾德火光聚,及与捨除顶,是名五大顶。大我之释种,应当依是处,精进造眾相。」一、白伞佛顶,又作白繖佛顶,名曰白伞盖佛顶轮王,以白色伞盖為叁昧耶形之佛顶尊也...

《佛学大辞典》 / 835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身体性

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生佛一如

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观自在妙香印法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徧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佛十无碍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空际

涅槃之异名。涅槃為空寂之际极,故名空际。又曰实际。楞伽经叁曰:「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註解「如如即真如,空际即实际,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即佛法界,此是一体异名。」见[实际]条。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杜顺

唐法顺,姓杜氏,万年人。十八出家,依圣僧道珍,受学定法,现神验。唐太宗詔问朕苦劳热,师之神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病遂愈,因赐号曰帝心。正观十四年坐亡。师着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弘华严,以授云华智儼,儼授贤首...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如如

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智度论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大乘义章叁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法界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一事法界,谓诸眾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宗

此宗以华严经為所依,故称曰华严宗。我国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為叁祖,清凉澄观法师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师為五祖。至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為七祖,大唐道璿律师於日本天平八年齎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陀罗尼叁重配释

守护经一有迴向陀罗尼,据密教之深义,以此陀罗尼叁字,配於叁世之佛,叁世之父母,及地空天之叁神,而迴向供养也。一陀為过去之佛,罗為现在之佛,尼為未来之佛。其义陀罗尼者,梵字字。是据随求陀罗尼仪轨所谓:「陀者过去佛等」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单名法界,又曰法性。合云法界性。法界即法性也。圆觉经曰:「法界性,究竟圆满徧十方。」华严经十九曰:「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法华经第二十五品之名。说观世音菩萨开周徧法界之门而济度眾生者,河西王沮渠蒙逊之代,使别行此一品,称為观音经。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大人相印

法界生之印印弟子,使决得大人之相也。义释十一曰:「如王以印印之,一切信受。今以一切法界印印之,即法印也。即是大人相印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真言四释

一行之大日经疏,处处以浅略释与深秘释解教义,又不可思议(僧名)之供养次第法疏末,就阿字本不生之说者立叁重之秘释,因而总合二者开四重之释义,是真言一家之释例也。一浅略释,解阿字為梵王之说(显教中处处说之)是也。二秘密释,如解毘卢遮那佛说阿字本不生是也。叁秘密中秘...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圆教四门

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於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观见思之假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叁諦相即之假也。二空门。观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叁諦相即之空也。叁亦有亦空门,空假相即,故為亦有亦空,是空假相双之中也。四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字名号一遍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摄菩萨

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四金刚菩萨也。一金刚鉤菩萨,二金刚索菩萨,叁金刚锁菩萨,四金刚铃菩萨。此四摄菩萨是化他之德也。此叁十七尊皆有自行化他二德,叁十七尊位於五轮塔婆中之五解脱轮中者,无為安乐之内证也,此四摄菩萨与叁十七尊中之随一同居塔中,是為内证,然住於月轮外塔之...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叁观

华严宗所立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徧含容观之叁观也。见[叁观]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字轮观

观者空而青又杂色也。其详见於秘藏记四等。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无碍智

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证法界无碍理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苏波訶

Svāhā,又作苏婆訶,娑婆訶,莎缚訶,萨婆訶,率缚訶,娑嚩贺,苏和訶,馺婆訶,馺皤訶,沙訶,娑訶,莎訶等。真言之结句也。仁王经仪轨下曰:「娑缚贺,此云成就义,亦云吉祥义,亦云圆寂义,亦云息灾增益义,亦云无住义。今依无住义,即是无住涅槃。依此无住涅槃尽未来际,利乐...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乘十地

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轮对位

轮有二义,一运转,二摧碾。谓佛菩萨转于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对诸位次也。 一、铜宝轮对十住位,铜似金色,不具金用。虽无铁之粗垢,而犹有查滓,若炼磨攻治,则能成诸器皿,济用于世。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如离粗垢,于四十一品无明之惑未能尽断,如铜之...

《三藏法数》 / 783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住心

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普门

华严经所明一门之中摄入一切法,谓之普门,又云普法。探玄记二曰:「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又曰:「一门有一切门名普门。又若依普门一位即一切位。」 又佛菩萨神通之力开通无量之门,示现种种之身,圆通一切眾生,亦名普门,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大日之普...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体性观

密家观阿毘罗吽敛之五字,谓之字轮观。以字轮观所用之阿等五字即法界之体性故也。叁摩地仪轨曰:「结叁摩地印,入法界体性叁昧,修习五字旋陀罗尼。(中略)旋復諦思惟,字字悟真实,初后虽差别,果证皆归一。」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疑使

為疑惑所驱役,而流转於叁界,谓之疑使。十使之一。大乘义章六曰:「使者如地论说:随逐缚义,名之為使,盖乃就喻以名烦恼。如世公使随逐罪人,得便繫缚。烦恼亦尔,久随行人,繫缚叁有,不令出离,故名為使。有人释言,驱役名使,於义无爽,但非经论。」法界次第上之上曰:「使以...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真言教

真言陀罗尼之教法,阿乃至訶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眾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谓(訶)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圣胎

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贤位。谓為圣胎。因其以自种為因,善友為缘,闻正法而修习长养,至於初地而见道,生於佛家故也。仁王经中曰:「是為菩萨初长养心,為圣胎故。」同良賁疏曰:「於叁贤位俱名圣胎。所谓胎者,自种為因,善友為缘,闻净法界等流正法,修习长养,初地见道,诞佛家矣...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地品中所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之愿,以十无尽而成就,若此十句有尽,则我愿亦尽,此十句无尽,故我愿亦无尽,名為十无尽:一、眾生界无尽,诸眾生皆依世界而住,世界无尽故眾生无尽。二,世间无尽,一切世界依虚空而住,虚空无尽故世界无尽。叁、虚空界无尽,虚空徧十...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归依

於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归以反还為义,依者凭也。」义林章四本曰:「归依者,归敬依投之义。」胜鬘经曰:「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藏与极乐

华藏世界本就释迦之果报而说者,其实通於诸佛,弥陀之极乐,亦即佛藏世界也。探玄记叁曰:「叁世诸佛,严华藏界,皆与此同。」秘藏记本曰:「华藏界义,华者理也,理徧法界,藏诸法於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教被十机

教者,谓华严一乘圆顿之法也。盖毗卢遮那如来演说此经,化被群机,通有十类,故云教被十机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被无信机,谓邪见众生,无有善根,不能信受。或时闻已,反生诽谤,堕诸恶道。虽堕恶道,由闻名故,熏成其种,是名被无信机。 二、被违真机,...

《三藏法数》 / 726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印契

印相者,标示法界之性德,而非偽者,故云契。契者契约。不改之义也。即身成佛义曰:「手作印契,口诵真言,心住叁摩地,叁密相应加持故,早得大悉地。」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观心释华严经题七字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叁、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

《三藏法数》 / 331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恒沙定

多如恒河沙数之禪定。乃地藏菩萨每日晨朝所入观眾机之禪定也。玄奘记十轮经一曰:「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朝时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往生要集上末曰:「地藏菩萨,每日晨朝入恒沙定,周徧法界拔苦眾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等流

持无尽之法而生无量之性功德,名為法界,由此法界应眾生之机而等流出,谓之法界等流。名如来之教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叁观

法界叁观者,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法界即所观之境,叁观即能观之观。此叁种观,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观外别有二叁,良以举一即叁,全叁是一,故也。 一、真空观,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使见色非实...

《三藏法数》 / 328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空有无碍宗

清凉所立十宗之第九。為五教中终教所詮之旨归,当於贤首之真德不空宗。诸法原非偏有偏空。空為即有之空,有為即空之有也。故為互融双绝而不碍两存之宗。约於四法界中理事无碍法界而立。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无為

梵语Asaṁskṛta。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為,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為法有叁种六种之别,叁无為中之择灭无為,六无為中之真如无為,是正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為之异名也。无量寿经上曰:「无為泥洹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註华严法界观门

一卷,唐宗密撰。华严法界观门之註释书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度说意

有二义:一对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对治之故,对於善法有六事:一慳法,二恶业,叁恚心,四懈怠,五乱心,六愚痴也。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為欲坏六法之故,说六波罗蜜。次第生者,菩萨捨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学道,名為檀波罗蜜。既出家,受菩萨戒,名為尸罗波罗蜜。以...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大乘叁藏

藏即含藏之义也。谓经律论叁各含文理,故名叁藏。 一、大乘经藏,经,法也,常也。谓华严等诸大乘经,唯谈法界中道之理,诠示大乘菩萨修行证果之法,是名大乘经藏。 二、大乘律藏,律,即法也。谓梵网等经,唯制大乘菩萨所持之戒,是名大乘律藏。 叁、大乘论藏,论即论议。谓...

《三藏法数》 / 147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為华严经所证之理,犹法华言实相。声闻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如法华之入理,有叁周之别,菩萨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则华严之入理亦有叁处之别:一、十住初心入法界,是上根之菩萨於初住证法界之理者。二、迴向终心入法界,是中根之菩萨於十迴向之满位证法界之理者。叁、初地...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法界

又华严家就所入之法界立五门:一有為法界,是前之事法界也。二无為法界,是前之理法界也。叁亦有為亦无為法界,是前之事理无碍法界也。四非有為非无為法界,是亦事理无碍法界也。以事即理,则非有為,理即事,则非无為故也。五无障碍法界,是前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已上五法界就有為...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同别二教

华严一家之教判,分第五同教為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别教一乘者,永别异於二乘叁乘等诸乘,一多无尽之一乘法也。五教章上明其十别。同教一乘者,為使二乘叁乘等机入於一多无尽之法界,以一乘无尽之法寄显於始教之叁乘法,或终顿之一乘法而说也。然则同教一乘约於所寄之法则為终顿二...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周遍含容观十门

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徧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叁、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剎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

《佛学大辞典》 / 553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别解四类

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大

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徧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盖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相

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不净

愚痴有十种之不净:一、身不净。不惯上品清净之佛性律仪,其身在於生死之泥中,故身不净也。二、口不净。不说上品真如藏性之诚言,徒说烦恼戏论之杂言,故口不净也。叁、意不净。不知自性清净之心体,起妄想不净之诸念,故意不净也。四、行不净。不游行根本智之大地,而游六道轮迴...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两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為自证叁昧故名法界定。金刚界之大日印,金刚顶谓之智拳印者,是两部差别门也。若依通门,则金刚界之大日亦名法界定印。无畏之尊胜轨名此智拳印曰法界印。因之法界定通於两部之大日。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禪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繫缘

广於法界之事物悬思也。对一念之语而言。一念者一思而止也。止观上曰:「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繫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重法界

华严宗所立叁种之观门也。一、理法界,观一切诸法,尽為平等之真如。界者性之义也。二、理事无碍法界,观诸法即真如,真如即诸法。故界具分与性之二义。事者分之义,理者性之义。叁、事事无碍法界,观诸法既具性,则诸法一一復如性融通,而一切事事,悉相融相即。界具性分之二义,...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同如来庄严具

称密印也。密印者,是一切诸佛以此庄严之故成法界之身,又以此加持眾生之故得同於法身,故云同如来庄严具。大日经密印品曰:「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义疏十曰:「一切佛以此為庄严故,得成如来法界之身。若有眾生修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