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 条搜索结果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藏法数》 / 71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又去浴。灌浴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学大辞典》 / 484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天为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藏法数》 / 51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十二、二比丘见祇夜多得生天缘

时南天竺,有二比丘,闻祇夜多有大威德,来向罽宾,到其住处。道由树下,见一比丘,形体甚悴,灶前然火。彼二比丘,而问之言:“汝识尊者祇夜多不?”答言:“我识。”彼比丘言:“今在何处?”语言:“在上第窟中。”彼二比丘,即便上山,往到窟所,见向然火比丘。时二比丘,疑怪所以,...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52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落叉译作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时或寒热雨...

学大辞典》 / 387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弥勒下生成

一卷,唐义净译,弥勒下生经之异译。

学大辞典》 / 15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界。谓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藏法数》 / 804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丈六

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之身量也。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在人倍,人长八尺,则丈六,并依周...

学大辞典》 / 174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分半座迦叶

為示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使坐。华手经一曰:「尔时长老摩訶迦叶在韦提訶山帝释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头陀乞食纳衣,受常坐法随敷树下。少欲知足,乐远离行。时大迦叶以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现,现於竹园行诣所。(中略)世尊遥命之曰:善来迦叶!久乃相见,汝当...

学大辞典》 / 28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藏法数》 / 51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地狱天子

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之果,见[生成]条。

学大辞典》 / 5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贤劫千

过现未住劫,各有一千出世。贤劫千者,祖统纪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為之出世。於第九减劫,始有,名拘留孙。是為千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次為迦叶,次即今之释迦牟尼。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於第十...

学大辞典》 / 151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菩萨

者:维卫、式、随弃、拘留秦、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见七八菩萨神咒经一。

学大辞典》 / 87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界千如

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為十如,盖一界為十如则十界為百如,百界為千如也,乘之以世间,则為千,台家所谓千之诸法是也。观此千之法為一念具足,即一念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千之性...

学大辞典》 / 206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四心断结

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十四心断结也。(藏教者,即经律论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藏法数》 / 832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学大辞典》 / 92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学大辞典》 / 61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底沙

Tiṣya,名。释迦牟尼尝在此所与弥勒共修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讚,依其功德於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

学大辞典》 / 486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藏法数》 / 60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学大辞典》 / 1271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者迴向发愿心。具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学大辞典》 / 394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论之一宗...

学大辞典》 / 952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藏法数》 / 86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罗睺阿修罗

Rā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

学大辞典》 / 33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宝者,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藏法数》 / 489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

学大辞典》 / 83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相

具名十二大人相。此十二相,不限於,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学大辞典》 / 1116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学大辞典》 / 497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藏法数》 / 214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藏法数》 / 456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五

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十五之边至心懺悔。十五者:一释迦牟尼、二金刚不坏宝光、四龙尊王、五精进军、六精进喜、七宝火、八宝月光、九现无愚、十宝月、十一无垢、十二离垢、十勇施、十四清净、十五清净施、十六婆留那、...

学大辞典》 / 27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坐具

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缘制之:一為护身,二為护衣,為护眾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

学大辞典》 / 29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花

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华,莲华持世界。是也...

藏法数》 / 287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者,梵语Sadā aribhūta之义译也。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曰威音王如来,当其像法时,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其菩萨凡有所见,不问四眾皆悉礼拜恭敬,我深敬汝等不敢轻贱。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故言。而此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

学大辞典》 / 352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学大辞典》 / 938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藏法数》 / 594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藏法数》 / 35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恩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

藏法数》 / 187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学大辞典》 / 99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毕陵慢心

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所白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学大辞典》 / 23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献珠

法华经提婆品,记龙女上宝珠於,以表己证圆果曰:「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千大千世界,持以上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曰: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復速於此。」

学大辞典》 / 9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藏法数》 / 66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行道

為敬礼而向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曰:「诸经应云旋右匝,若云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尊胜陀罗尼经曰:「於四衢道,造窣堵波,安...

学大辞典》 / 177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往世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藏法数》 / 756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二果向,...

藏法数》 / 75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种:一五根,二五境,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学大辞典》 / 2493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也。无厨子或堂宇之像也。毘卢舍那之露,在於诸方。

学大辞典》 / 26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学大辞典》 / 670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种礼

勒那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教以七种礼。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身心礼,口唱名,心存相好...

学大辞典》 / 394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藏法数》 / 2142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藏法数》 / 51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德:一、法身德,為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德。而此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点,首罗之目,称為大涅...

学大辞典》 / 551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相

无相好之也,谓身不具十二相而其德与等也。论玄义曰:「天竺十六大国,方八千里,有向化之缘,并為委诚,龙树為无相。」付法藏传优婆毱多称无相好

学大辞典》 / 69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须陀洹

Srota-ā 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鉢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於生死之流也。断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曰:「须陀洹者是外国语。义释有: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

学大辞典》 / 427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藏法数》 / 75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非心非

以是心是之语翻案而為一箇之公案者。无门关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祖曰:非心非。」碧巖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

学大辞典》 / 15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乘有四种:(一)大乘之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学大辞典》 / 882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学大辞典》 / 58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心裁

一、疑,疑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藏法数》 / 383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台家对於观而立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於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繫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於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眾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歷境...

学大辞典》 / 322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日

禪剎古以每旬之八日念诵,一月共有六日。今以上八中八下八為八,一月作日之念诵。见象器笺

学大辞典》 / 43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藏法数》 / 308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日

一日清净至暮,则為一日间之也。宗镜录二十曰:「一念相应一念,一日相应一日。」

学大辞典》 / 39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六部神

灌顶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归者,有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学大辞典》 / 68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藏法数》 / 47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光

阿弥陀之十二光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中略)是故无量寿号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燄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九品往生阿弥陀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

学大辞典》 / 227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大事

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七九,故名為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学大辞典》 / 26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亿家

舍卫城亿之家不见闻之出世。智度论九曰:「在人天中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九亿家亿家眼见亿家耳闻有亿家不闻不见。在舍卫二十五。而此眾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止观四曰:「振丹一国不觉不知,舍卫亿不闻不见,着乐诸天及生难处,不来听受。」

学大辞典》 / 118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杨枝

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学大辞典》 / 494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地者,初禅、二禅、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藏法数》 / 585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律仪

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二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学大辞典》 / 352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曰:「普贤菩萨,左...

学大辞典》 / 592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中天

之尊号。天為人之所尊,更為天之所尊,故曰天中天。又天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天,即也。為天之至极,故曰天中天。又為之小字。释氏要览中曰:「一日抱太子謁释迦增长大天神庙,庙神石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於天神中更為尊胜,宜名天中天。」法华经化城喻品曰:...

学大辞典》 / 123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显密

真言宗之所判。一切教,分显密之二教,自宗為密教,他宗尽為显教。显教者,计眾生之机,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為随他意之教法,其理由显然可知,故云显教。密教者,法身為自受法乐,与自性之眷属,谈话密之法门者。此密之法门,唯為内...

学大辞典》 / 55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说法逆于世谛次...

藏法数》 / 805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楼由

又作楼至。名。见[楼至]条。

学大辞典》 / 14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劫

小乘之菩萨,终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果感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学大辞典》 / 27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得须陀洹果。与月光童子以成之记。且说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学大辞典》 / 514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善道

对於恶道而立善道。由善业所赴,故名善道。一、天道,由上品之善所赴者。二、人道,由中品之善所赴者。、阿修罗道,由下品之善所赴者。智度论十曰:「善有上中下,故有善道,天人阿修罗。」同九十六曰:「善业亦有上中下:上者天,中者人,下者阿修罗等。」

学大辞典》 / 10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旃檀烟

之荼毘也。以旃檀為薪而荼毘也。

学大辞典》 / 1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腨如鹿王相

十二相之一。之腨如鹿之腨,具可爱乐之相也。

学大辞典》 / 2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巴陵转语

巴陵,谓岳州顥鑑禪师也。碧严第十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学大辞典》 / 150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念不生

超越念虑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曰:「顿教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等。」顿教為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一,禪之宗旨当之。冠註曰:「通路云:一念不生等者,即心本是,妄起故為眾生,一念妄心不生,何谓不得名!故达磨碑云: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

学大辞典》 / 164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更

依顏氏家训,漏刻之法,汉魏以来自昏至晓之一夜,分為五刻。或谓之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或曰一鼓二鼓鼓四鼓五鼓,或曰一更二更更四更五更。更者歷也,经也。经歷五时,则曰五更。

学大辞典》 / 77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之古迹也,又之足迹也。见[足石]条。

学大辞典》 / 19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昧经

二卷,失译人名。於灵山入金刚昧说一乘真实之法。摄法华部中。註述有二种,金刚昧经解四卷,明圆澄註。金刚昧经通宗记十二卷,诛震述。 又说金刚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之略称。

学大辞典》 / 8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本行集经

六十卷,隋闍那崛多译。详悉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訶僧祇师名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為生因缘,曇无德师名為释迦牟尼本行,弥沙塞师名為尼藏根本。」

学大辞典》 / 9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周那自宅供旃檀耳羹

据长阿含经,则说自行乞食,到周那(即准陀)宅受最后之供养,食旃檀耳羹,食已说法,中夜命终。是小机之所见也,大小感见之不同不可和会。涅槃经疏四曰:「若见自行乞食,到纯陀舍食旃檀耳羹,中夜入灭,轝向双林以火焚身。此小缘劣见,若见纯陀悲感但献八斛四斗不思议供,...

学大辞典》 / 130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众生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藏法数》 / 98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陈弃药

又云腐烂药。南山旧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说谓為大小便,义净新律家依有部律谓為人所遗弃之医药。僧祇律四曰:「若被毒,医言应服大便汁。若自己许不须復受,若他许者当受。比丘病,医言当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应取中。若自己许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许当受。」四分律四十二曰:「尔...

学大辞典》 / 497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聚名。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藏法数》 / 66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曰:「一切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曰:「照明法,开悟眾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法,宣流正化。」 又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曰:「法界法是真法。」 又所知之法名法,一切诸法即法也。大宝积经四曰...

学大辞典》 / 230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定光

即[燃灯]条。

学大辞典》 / 8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因成假,谓一切诸法,必有所因和合方成。如诸众生,因于父母生成此身,是名因成。了达此身虚幻不实,是名为假。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故名因成假。 二、相续假,谓众生心识念念相续,前念既灭,后念复生,是名相续。了此相续,本无实体,是名为假;一切诸法相续不断,亦复如...

藏法数》 / 20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菩提。二...

学大辞典》 / 246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部诸尊,此即灭身口四意之十恶而显得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

一、小乘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藏法数》 / 303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藏法数》 / 814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失

不护,又名不失。观音义疏下曰:「此是圣人业无谋而徧应一切,亦名不失,轮不思议化也,亦名不护。」见[不护]条。

学大辞典》 / 5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说力故称為力偈:一、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法界力,自心所具之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

学大辞典》 / 21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土

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徧满於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為秽土。随眾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 又一、净土,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有报土化土之二。报...

学大辞典》 / 556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学大辞典》 / 903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葬法

印度之葬法有种,四种。种者:一火葬,二水葬,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殯葬,其仪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曰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曰:「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学大辞典》 / 30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藏法数》 / 40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归依,归依、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藏法数》 / 481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降龙钵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本行集经迦叶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定。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学大辞典》 / 338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净居天真言

(归命语上略)摩拏囉摩达摩婆嚩费婆嚩迦他那。。莎訶。第一句摩拏囉摩為意悦之义,受种种乐,故意悦也。第二句达摩婆嚩為法生之义,此為所化生,不关於世天之垢,自法而生也。第句,费婆嚩為随有之义,第四句迦他那為说之义,通上句曰随有所说,随彼法而生,以之解...

学大辞典》 / 164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也。又多供养,多事善友,多问法要也。或以名天台之观等,多不一种也。辅行序曰:「多之妙运遽阶。」四念处一曰:「多倍际。」助览曰:「或云:观所蕴法多;或云种止观,所蕴法多,故曰多。」四教集解中曰:「言多者,长阿含...

学大辞典》 / 236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大弟子

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訶迦叶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為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叶行十二头陀,為头陀第一。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輒得如愿。 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盋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

学大辞典》 / 233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难

谓见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一地狱;二饿鬼;畜生;四鬱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瘖哑;七世智辨聪;八后,二中间无法之处。维摩经方便品曰:「菩萨成时,国土无有...

学大辞典》 / 199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鞞婆丽陵耆

巴Vebhaliṅga,往昔迦叶时之村邑名。与阿难共行道,到此处而微笑。阿难问故。因说昔迦叶时,此村邑长者有优多罗童子,与难提波罗陶师為亲友,难提婆罗劝优多罗使见出家事。中阿含鞞婆丽陵耆经是也。

学大辞典》 / 93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藏法数》 / 899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灌顶

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增益己身灌顶。四、得阿闍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 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无职眾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四、平座灌顶。

学大辞典》 / 7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放钵经

一卷,失译,即普超昧经奉鉢品之别译也。二百天子欲退大心,化作一人持百味饭食使献即置鉢於地下入地中,至赖毘罗耶剎悬空中,使诸弟子索之,不得,最后,文殊师得索之,还献所,赖毘罗耶因為诸弟子说诸菩萨在娑婆世界行苦道,二百天子闻之,遂发大心。

学大辞典》 / 111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放钵经》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藏法数》 / 82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藏法数》 / 283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学大辞典》 / 697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宿缘

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孙陀利等十事宿缘。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藏法数》 / 259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种之福业。一、世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持十善戒。二、戒福,持归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发菩提心,而行道。观无量寿经曰:「欲生彼国者,当修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归具足眾戒,不犯威仪。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学大辞典》 / 16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学大辞典》 / 57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迦那伽牟尼

Kanakamuni,又作羯诺迦牟尼。名。旧称拘那含牟尼。译曰金寂,金仙人。贤劫中之第二。过去七中之第五。人寿万岁时生於清净城。智度论九曰:「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诺迦牟尼,旧言拘那含牟尼,此云金寂也。」慧琳音义十八曰:「羯诺迦牟尼,唐...

学大辞典》 / 176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罗逻迦蓝

又作阿罗逻迦罗摩。阿罗荼迦逻摩。阿兰迦兰等。本行集经二十一曰:「有一仙人修道之所,名阿罗逻,姓迦蓝氏。」中阿含五十六,罗摩经曰:「盛时年二十九,(中略)便住阿罗逻迦罗摩所。」般若经五百九十九曰:「阿罗荼迦逻摩子。」若依此等说,则阿罗逻迦蓝,為阿逻罗之具名,然...

学大辞典》 / 216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善根

对於毒而立善根:一无贪,二无瞋,无痴。此者皆為生无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见集异门足论。 又即施,慈,慧之者。反於贪瞋痴之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不善根,起施慈慧种善根。」

学大辞典》 / 8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舍利

之遗骨也,见[舍利]条。

学大辞典》 / 12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燃灯

见[然灯]条。然燃通。

学大辞典》 / 11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小二化身

一、大化身,谓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二、小化身,谓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十二相,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

藏法数》 / 25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学大辞典》 / 110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藏法数》 / 47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藏法数》 / 826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白四羯磨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度之羯磨曰白四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羯磨量可,方能成...

学大辞典》 / 210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类说法

一、说,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藏法数》 / 45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大部

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学大辞典》 / 369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藏

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

学大辞典》 / 42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普贤如来

在金刚界或以名果上之大日如来,或以名因位之普贤菩萨。名大日者,依於大日普贤证成善愿行之义。名為普贤如来又名普贤法身。若依主伴互具之义,则十七尊总称為普贤如来也。日本安然之瑜祇经疏,依於此义而总称十七尊為普贤如来。瑜祇经曰:「金刚界普贤如来。」同疏曰:「十...

学大辞典》 / 355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楞伽经所说:一,真识,如来藏也,又自性清净心也。离生灭相之真心也。起信论名之為心,亦名如来藏。性宗唯识不立此识。二,现识,又名藏识。真心与无明和合而生染净法之识体也。起信论所谓阿梨耶识之业转现细也,唯识论所谓阿赖耶识也。但彼不立真妄和合之义。,分别事识,名...

学大辞典》 / 168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观行

(亦名唯识观,出宗镜录) 一、寻伺,谓推寻伺察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即以观观之,是名寻伺。(粗心在缘曰寻,细心分别曰伺。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 二、真如,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藏法数》 / 10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藏法数》 / 474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一、五停心,二、别相念,、总相念。若欲出于界,必以此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藏法数》 / 44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生矣。」白居易诗:「世说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生成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学大辞典》 / 102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性论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学大辞典》 / 711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昧门

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昧為吽字之摩地,吽字备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门,一切...

学大辞典》 / 37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衍众

(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藏法数》 / 23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降龙鉢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本行集经迦叶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定。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学大辞典》 / 33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藏法数》 / 75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者,谓过去庄严劫中,现在贤劫中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藏法数》 / 48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

一、,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為十方之世之,悉是他也。二、通,既於因位断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学大辞典》 / 695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藏法数》 / 147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不男

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学大辞典》 / 42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学大辞典》 / 292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

藏法数》 / 26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优填王经

说优填王经。一卷,西晋法炬译。此经与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共為大宝积经九十七卷优陀延王会之异译,优填王之正后归,得须陀洹果,王信无比夫人之譖欲杀之,发箭,而箭还住於王顶上之空中。王大惊悔,与无比夫人共来所懺罪。為说大夫及夫人之道。

学大辞典》 / 10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优填王经》

提婆与初结讎

本行集经十二曰:「悉多太子十二岁之时,五百童子各在自己园内游嬉。时有群雁飞行虚空,提婆达多射一雁,雁带箭落太子园中,太子愍之,拔箭疗其疮。提婆达多遣使求之不与。是提婆达多构怨最初之因缘也。」

学大辞典》 / 8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须摩提菩萨

Sumati,又作须摩那。菩萨名也。智度论十译為妙意。以五百金钱买须罗婆女五茎华,供养燃灯,受释迦文之记别。智度论十五曰:「如须摩提菩萨,见燃灯。从须罗婆女买五茎华,不肯与之,即以五百金钱得五茎华,女犹不与,而耍之而言:愿我世世常為君妻,当以相与。菩萨以供养...

学大辞典》 / 28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有四说,一从学。五分律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愿学通法。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学大辞典》 / 41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生净土五不退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

藏法数》 / 231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有胜劣之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无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学大辞典》 / 187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八

首楞严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昧,则于诸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昧。 宝印昧,谓菩萨住是昧,于一切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藏法数》 / 539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会曼陀罗由来

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学大辞典》 / 32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学大辞典》 / 16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境

空假中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諦,不思议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諦之理,鎔融相即,一一,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千即空假中...

学大辞典》 / 15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宝盖

饰以宝玉之天盖,菩萨及讲师读师之高座上所悬者。维摩经国品曰:「毘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精,与五百长者子,持七宝盖,来诣所。」

学大辞典》 / 59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理即

六即之一、理即位之也。即理。惟具天然之性而无一毫之解行者,即极恶最下之凡夫也。然自理性言之。则与究竟之相即不二、故云理。四教仪曰:「今虽然即,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证者也。」同集註下曰:「理即,贬之极也。以其全乏解行证即,但有理性...

学大辞典》 / 12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是為旧称,新称云摩地,译曰定,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昧,无漏定谓之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学大辞典》 / 68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等

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 ekṣā)之四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為无量,从能起之心,而谓為等。以於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迦叶端思行四等。」大乘义章十一末曰:「经中名此以為无量,亦云四等。缘於无量诸眾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復名...

学大辞典》 / 451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僧五净德

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菩提,而能怀佩道妙,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毁其形好,谓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去世俗之尘,衣着如来之法服,具威仪,为世福田,是为第二净德也。 、永割亲爱,谓投出家,割...

藏法数》 / 237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