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 条搜索结果

楼夷亘罗佛

Lokeśvararāja,世自在王佛之梵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曰:「有过去佛名锭光如来,(中略)復次有佛名楼夷亘罗。」或翻為世饶王佛。无量寿经翻為世自在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监寺

禪宗六知事之一。监督一寺者。与[寺主]。释氏要览下曰:「会要云:监者惣领之称,所以不称寺院主者,盖推尊长老。」祖庭事苑八曰:「僧史曰:知事叁纲者。若网罟之巨缕,提之则百目正矣,梵语摩摩帝,此云寺主,即今监寺也。详其寺主起於东汉白马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於时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火天

胎藏界曼陀罗第十二外金刚院之一眾。大日如来為引摄事火梵志示现火神之形者。其形与[梵天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钵罗佉哆

Saṁ rāgata,译作善至,正至,时至。旧称僧跋。译作等施。於大眾食前使维那唱此语,然后使大眾食。南山旧律以之為施主对於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语。义净新律,以此為消食毒之秘密语。行事钞下叁之叁曰:「梵摩难经夫欲施者,皆应平心,不大小,佛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眾僧饭...

《佛学大辞典》 / 481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帝释拜畜

未曾有经云:「有野干為师子所逐,坠井中,将死,说偈懺悔於佛。帝释闻佛名,感未曾有,自天降,礼拜供养野干,听法要。」止观二曰:「圣大人,皆求其法,不取其人。雪山从鬼请偈,天帝拜畜為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种净食

诸食物依五事而清净,适於比丘之食,谓之净食。净者离过之义,如净命,净肉。一、火净,谓食物之宜烧煮者,如法烧煮之,熟方食之也。二、刀净,谓果物之宜以刀去其皮核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叁、爪净,谓果物之宜以爪去其皮壳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四、蔫乾净,谓果物之蔫乾失生...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消灾经

与[消灾吉祥经]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梵

第四禪天之九天也。仁王经曰:「九梵叁净。」天台疏曰:「言九梵者。谓第四禪九天:一无云、二福生、叁广果、四无想、五无烦、六无热、七善现、八善见、九色究竟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质直

质者正也,正直之心,无諂曲也。佛道在悟达眾生本有之天真,故示其意曰质直是净土。法华经寿量品曰:「眾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眾僧,俱出灵鷲山。」又曰:「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维摩经佛道品曰:「直心是菩萨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贫女宝藏

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贫女之有宝藏也。涅槃经七曰:「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见。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芸除草秽。女...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饮食供养

五种供养之一。真言观行要览曰:「苏悉经二(献食品)曰:略说献食,应用团根、长根、诸果、酥饼、油饼、诸羹曤等,或种种粥,及诸饮食,此四种食,通献诸部。瞿醯经中(奉请供养品)曰:所有臭秽、辛苦、涩味、古残宿、不祥之食,不应供养。或若不办种种羹者,但用小豆羹,而供养...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恶叉

树名。其子似没石子,生必叁颗蔕,以喻惑业苦叁者时具足。见翻译名义集。楞严经曰:「佛告阿难: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参照次项。(CBETA註:即参照[恶叉聚]项)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於白莲华等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佛顶

在释尊之右方,表胎藏界叁部之眾德,而立叁佛顶。大日经一曰:「於毫相之右,復画叁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皆应善安立。」一、广大佛顶,又作广生佛顶、极广生佛顶、黄色佛顶、高佛顶、大转轮佛顶。秘藏记末曰:「大转轮佛顶,黄色,右手持莲华,有一股跋折...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坚固惠

胎藏界地藏院第八位。密号曰超越金刚。主内证坚固不坏,又名坚固深心。菩萨形肉色,右手持莲有羯磨杵,左手立大指,轻屈头指,握餘指,仰置膝,坐赤莲。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浴佛

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訶利帝母画像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曰:「先於白[(畾/(冗-几+互))毛]或素绢,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形。极令殊丽,身白红色天繒宝衣,头冠耳璫,白螺為釧,种种瓔珞,庄严其身,坐宝宣臺。埀下右足,於宣臺两边,傍膝各画二孩子,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梵Priṇi...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七金山

七金山者,谓山皆有金色光明故也。七重环绕须弥山外,高广形量,次第减半;如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双持山止高四万二千由旬之类是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叁等不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一、双持山,双持山者,谓二山相倚也。又言持双者,文互用耳。此山高...

《三藏法数》 / 359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宝手菩萨

又名宝常。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一。肉色,左手取莲华,有叁股杵,右手有宝珠华鬘。见胎曼大钞四。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结跏趺坐

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金轮圣王

与[金轮圣帝]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中,下,中,中中,中下,下,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散华

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曰:「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曰:「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法幢

妙法高耸,如幢之出,故曰法幢。又如猛将之建幢旗以譬佛菩萨之说法,能伏魔军而得胜也。无量寿经曰:「建法幢,震法雷。」涅槃经十九曰:「法殿欲崩,法幢欲倒。」大经慧远疏曰:「宣说证法,证法高胜,如幢出」嘉祥疏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祖庭事苑...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龙树本迹

龙树菩萨之本地,谓為过去之妙云相佛,又曰妙云自在王如来,今為垂迹之身,在初欢喜地之位云。叁宝感应录下曰:「金刚正智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大光明佛,龙树名妙云相佛。大庄严叁昧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日月星明佛,龙树名妙云自在王如来。」弘法之付法传曰:「寻本则妙云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故名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人,如杜子美已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想

又作九相。於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為观禪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叁、壤想Vi 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苦行外道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部

一胎藏部,如。二金刚部,如。叁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 又一胎藏部,如。二金刚部,如。叁不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不二之法者,故称曰不二部。但是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於金...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释迦叁僧祇修行

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阿僧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叁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於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為初阿僧祇,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

《佛学大辞典》 / 423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波吒利弗城结集

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空点

在梵字顶之圆点,发痕ṁ字之音者。此点為总示诸法皆空之理者,是名空点。此空点為白,阿ma摩字。」吽字义曰:「此吽字有空点,是空点者摩字所生,摩字兼人法二空义。」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舍卫

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祇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嚫财也。言下嚫者其意。见象器笺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末尼教

具云末尼火祆教。為波斯国之火教也。末尼為宝珠,火祆言其光明,即彼教之神体太阳也。佛祖统纪叁十九曰:「唐太宗贞观五年,初波斯国苏鲁支,立末尼火祆教,勅於京师立大秦寺。」,「祆,火烟反,胡神,即外道梵志也。波斯国在西海,此云大秦。」四十一曰:「代宗永泰叁年,勅回...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禪林之用语。谓居己位之者云肩。见象器笺五。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中下根不等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真宗

真实之宗旨,是各称自所信之宗也。又明真如法相实理之宗旨,如云性宗,天台之别教,华严之终教已是也。观经散善义曰:「真宗难遇。」五会法事讚本曰:「念佛成佛是真宗。」慈恩传八曰:「臣等夙敬真宗,幸窥天藻。」广百论释论曰:「重显真宗,遗彼餘疑。」教行信证化卷曰:「钞...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天子

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删闍夜毘罗胝子

Samjayin vairaḍi utra(Sañjaya vairatī utra),删闍耶毘罗胝子。新称删逝移毘剌知子。六师外道之一。删闍夜,為其字,译言等胜。毘罗胝,為母之名。因母而名,故曰子。注维摩叁曰:「什曰:删闍夜,字也。毘罗胝,母名也。其人起见,谓要久经生死弥歷劫数然后自尽苦际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宝渚

珍宝之洲渚也,涅槃经以譬究竟之涅槃。於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处採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眾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大涅槃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龙光瑞像

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七种无

一、身无,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是名身无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理即佛

六即佛之一、理即位之佛也。即理佛。惟具天然之佛性而无一毫之解行者,即极恶最下之凡夫也。然自理性言之。则与究竟之佛相即不二、故云理佛。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证者也。」集註下曰:「理即佛,贬之极也。以其全乏解行证即,但有理性...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各人固有之佛性,譬之额之金刚珠。涅槃经七曰:「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餘力土较力相扑。而彼力士,以头抵触其额,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时有明医,善知方药,即知是疮因珠入体,是珠入皮,即便停住。(中略)是时力...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四曰:「一、生年座,生年尊长耆旧者。二、世俗座,如知法、富贵长者、大财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属、大徒眾,皆和合推為座者。叁、法性座,受诸具戒耆旧长宿者,有说此亦生年座。盖佛说出家受具足戒者名真生故也,若有苾芻得阿罗汉,则名法性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无间

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叁、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大我

我者自在之义。凡夫虽认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心无一自在者,思為我者。惟迷倒之见耳。无我之实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见。然彼但知无凡夫之倒我小我,更不知佛之有真我有大我。佛所证之涅槃,真我也,大我也,佛得八自在,离一切之繫累,於万法自在,以之為涅槃之大我。涅槃经一部...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相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

《三藏法数》 / 351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緇衣

紫而浅黑,非正黑。若黑為五方之正色。服之者非法也。僧史略曰:「并部幽州,则尚黑色,若服黑色最為非法也。何耶?黑是染大色,五方正色也。问緇衣者何状貌?答:紫而浅黑,非正色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聚

此日本凝然师便宜所立之类聚也。一波罗夷,如。二僧残,如。叁二不定,自篇门之突吉罪别开。四捨堕,梵云尼萨耆波逸提Naiḥsargika āyattika,尼萨耆者,翻云尽捨,今略云捨。尽捨与所犯之财物於僧中也,波逸提翻云堕,是结堕狱之罪故也,此有叁十戒。五波逸提,译曰堕,此罪...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火车地狱

地狱名。此地狱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身冷如冰。欲热时,狱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支节燃火,身体燋散。狱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身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小乘寺宾头卢為

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為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為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為座,后依不空叁藏之奏请,以文殊為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於宾头卢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為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广说

与[四种广说]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护摩法由来

大日经疏十九曰:「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祀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摄伏一类故,以言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中略)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於所宗韦陀典,自谓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韦陀原本...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乘异

法华玄赞五论叁七异,谓叁者:一、断烦恼障,二、悟生空之理,叁、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字供

与[六字法]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智

一、世间智,谓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执着有无,而不能出离世间,是名世间智。 二、出世间智,谓声闻、缘觉之智也。声闻、缘觉以一切智,修四谛行,而能出离世间,是名出世间智。(一切智者,谓一切诸法皆能了达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171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一异四句

外道所计不出断、常二见,或执为有,即是常见;或执为无,即是断见。于有见中及计一异,遂有四句。 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执有法者,谓外道于五阴等法,执为实有也。有等性者,谓执五阴等法,皆有自性也。其体定一者,谓法之与性其体各无差别,故云定一。(五阴者,色阴...

《三藏法数》 / 229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摩竭掩室

摩竭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毘耶。」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叁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禪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无见顶相

佛叁十二相中乌瑟腻沙相中之好也(相為大相,好為小相)。佛顶有肉块隆起為髻形,谓為乌瑟腻沙相,顶肉髻相等,於此相中有一切人天不能见之顶点,故名无见顶相。观佛经叁曰:「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相次乃至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观无量寿经曰:「唯顶...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默摈

梵曰梵坛,对於强獷之比丘,一切之七眾,不与之往来谈话也。行事钞二之二曰:「言默摈者,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眾不来往交言。」资持记曰:「梵坛者。有云:梵王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坛,餘天不与往来交言。五分因阐陀恼僧,故用此治。」维摩经略疏一曰:「彼...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菩萨

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蕴

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為阴,又译為眾,新译為蕴。阴者积集之义。眾者眾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乘观

乘者,车乘也,叁諦之妙观,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轮叁摩地

观地等五轮之叁摩地也。尊胜轨明二种:一正报观,一器界观。正报观如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大自在天外道

与[自在天外道]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罗网

连缀宝珠為网,以作庄严之具者,帝释殿前之罗网,谓之帝网,法华经曰:「真珠罗网张设其。」无量寿经曰:「道场树高四百万里,(中略)珍妙罗网罗覆其。」净土论曰:「宝栏徧围绕,无量宝交络,罗网徧虚空,种种铃发响。」又捕鱼鸟之具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药厕抳

Yakṣin,不动明王使者之名。译曰勇健神。圣无动尊成就使者法品曰:「次无动尊药厕抳(唐云勇健神)使者像,一身四手。左边手把叁股叉,下手把棒,右边手掌把一轮,下手把羂索。其身青色而大张口,狗牙出,眼赤如血,而有叁眼。顶载髑髏,头髮耸竪,如火燄色。顶缠大蛇,二膊...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如来愍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七位。梵号怛他蘗多母隶底多,译言如来愍。密号曰教命金刚。主如来哀愍之德。肉色,左手持如意宝,右手持荷叶盛花者安膝,着羯磨衣,冥坐荷叶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结使

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结,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结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莲叶千子

贤劫千佛之前因也。杂宝藏经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波罗奈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於石,后有精气堕小行处。有雌鹿来舐,即便有身。生一女子,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时梵豫国王求索此女,立為第二夫人。后时有身。相师占言:当生千子。日月满...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能施太子

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為大医王,疗一切之病,病者甚多,力不足,懊恼而死,生於忉利天。自思惟我今生於天,享福报,然於人无益,自以方便捨天寿,生於娑伽陀龙王宫中,為龙之太子。身已长,又方便而死,生於阎浮提中為大国太子,名曰能施,生而好施,年长大,自身所有皆尽。乃告父母...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优罗尼沙土

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

《佛学大辞典》 / 775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种证相不

谓修习法华叁昧,于叁七日中,一心精进,有叁种证相之不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相,谓行人于叁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叁品不。若于叁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

《三藏法数》 / 675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品惑

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因果歷然

因果之事实,显而明白也。止观义例曰:「存诸教则因果歷然。」宗镜录十二曰:「一切即一,皆无性。一即一切,因果歷然。」济缘记一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歷然。」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乞食四分

乞食之法,一日止以七家为限,为无多贪故也。出家之人,常行乞食;复分作四分,故名乞食四分。 一分奉梵行者,梵行者,谓修净行之人也。凡乞食时,必有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不便行履者,得食归时,则以一分奉之,令其饱满,亦得安心修道也。 一分与穷乞人,与穷乞...

《三藏法数》 / 262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本迹

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肉髻

梵名乌瑟腻沙Uṣṇīṣa,佛顶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叁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叁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叁十二。」玄应音义叁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依经云:鬱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地藏

地藏菩萨秘记引莲华叁昧经曰:「一檀陀地藏,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地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叁宝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地地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衣那

俗云為脐带者,资道什记曰:「九界袈裟者,寻其根元,宿胎内时,自脐生物,犹如海草,本小末大也。譬如袋中纳物,自面前覆背边,而御寒热,令赤子生长。正垂出胎,乃向產门,逆头而生。尔时身先生,衣那后出,故谓后物。於是量赤子臂长,切其脐尾,而以吉酒洗见之时。於其衣那,...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行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归命

Namas Namb Namo,梵语曰南无。译曰归命。有叁义:一,身命归趣於佛之义。二,归顺佛之教命之义。叁,命根还归於一心本元之义。惣為表信心至极之词。起信论净影疏曰:「内正报中,命根為要,故举要命。属彼叁宝,名之為归。」起信论义记曰:「归者趣向义,命谓己身性命。生...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周罗髮

一作周罗,首罗,译言小髻,小髻云周罗髮。沙弥得道时,顶留五叁小髻,至和尚前,互跪,和尚乃剃除此小髻也。行事钞下四曰:「与剃髮时,当顶留五叁周罗髮,来至和尚前互跪。和尚问云:今為汝去顶髮可?答言尔便為除之。」资持记曰:「周罗,经音义云:此翻為小,梵僧云小髻也。...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土砂加持

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於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眾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或散墓,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鳩摩罗伽地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之菩萨。瓔珞本业经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多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道

与[六趣]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护摩

Homa,又作护魔,呼麼。译曰烧。原為事火婆罗门烧火祀天。彼以火為天之口,谓烧饗物於火,则天食之,而与人以福。密教取其法设火炉,烧乳木,以智慧之火,烤烦恼之薪,以真理之性火為尽魔害之标帜。大日经护摩品说婆罗门四十四种之火法,后说佛法之火法十二种。大日疏八曰:「护摩...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爱染

贪爱染着之情也。烦恼之名。智度论一曰:「自法爱染故,毁訾他人法。」叁十四曰:「爱染无门。」净住子曰:「洗除心垢,六尘爱染。」王维诗曰:「爱染日以薄,禪寂日以固。」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掛单

与[掛搭]。僧人投宿寺院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字名号一遍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无盖

广大之极,更无盖之者也。与无。又谓无所不盖也。无量寿经曰:「如来以无盖大悲,矜哀叁界。」净影疏曰:「佛悲殊胜,餘不能加,不能盖,名无盖悲。」嘉祥疏曰:「无盖悲者,佛慈悲无所不覆盖耳。」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种藏

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不思议变易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右膝着地

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指尖着於地,使右股在空。又竪左膝於使左足蹠着於地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脮在空,右指拄地。又左膝戴左指拄地,使叁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Anuttara-samyak-saṁbodhi,佛智名。旧译曰无正徧知,无正徧道。真正徧知。一切真理之无智慧也。维摩经佛国品肇註曰:「阿耨多罗,秦言无。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徧知也。」净土论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百弟子授记品

法华经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说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记别者。受记别之弟子,总有千二百人,分之為二段,初先授记於富楼那一人,后总授记於餘人。然则自人数言之。应言為千二百弟子授记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為有一名号之如来。又此五百人一有立述领解等之特殊事。故特...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 《五百弟子授记品》

圆通大士

观音之别号也。楞严会大小二十五圣各自说所证之圆通方便。佛勅文殊料简是非。文殊歷评已。独以最后观世音之耳根圆通為最。以此土眾生六根中耳根為最利,故以耳根為圆通之方便而為最也。因而二十五圣中圆通之名,独冠於观音。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无為

九种无為之意。即不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叁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是為大眾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与萨婆多部之叁无為,惟萨婆多部计择灭非择灭為多体而大...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无间罪

五无间之罪业。与[五无间业]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平等性智

如来四智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此智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於初地以之菩萨,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也。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為平等性智。」佛智论叁曰:「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一,依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羯磨僧

四人已之比丘,居一结界内,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义章七曰:「羯磨僧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不简凡圣,在一界内。於彼百一羯磨之法,遵不乖,名羯磨僧。」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宗释题

二宗释题者,谓天台、贤首二宗,解释诸经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也。 一、天台通别释题,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余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 二、贤首能所释题,...

《三藏法数》 / 19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不请之友

谓眾生不请求,而菩萨以大悲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曰:「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為眾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眾生。」宝窟末曰:「四乘眾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不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為说,故言不请。闻必得益,目之為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即

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和尚

U ādhyāya,又曰和。律家用字其餘多用尚字。本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闐国等则称和社,和闍(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叁藏翻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於是国人每...

《佛学大辞典》 / 67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见爱

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着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餘也。法界次第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為见。若於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法剑

佛之说法,能断烦恼,故以剑為譬。无量寿经曰:「执法剑,建法幢。」嘉祥疏曰:「剑有斩斫之用,内合佛说法以生物解,有断结之用。」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食堂安文殊像

印度之法,食堂安频头卢尊者像為座,於此供饍。不空叁藏奏请於朝,使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為座。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大乘教

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门也。法相之叁时教,第二时空教已也。叁论之二藏教,菩萨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也。华严之五教,始教已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缘大乘心已也。参照[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行足

譬智慧為目,譬修行為足。玄义二曰:「因於智目,起於行足。」叁下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遍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之座处。在摩朅陀国佛陀伽耶菩提树下。达地面,下据金轮。一大石之顶平圆板者。俱舍论十一曰:「唯此洲中有金刚座,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起金刚喻定。以无餘依及餘处,有坚固力,能持此故。」智度论叁十四曰:「地皆是眾生虚誑业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字文殊法

是亦取真言字数而名之。即唵之八字也。此法為日本慈觉大师门徒最极之秘法。避天变怪异日月蚀之灾及兵阵之难之法也。其本经為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叁昧法),经曰:「若有诸国王统师欲斗战,书此陀罗尼於顶安置,一心常亿念,不為怨敌害。一切诸刀杖...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散花

与[散华]。魏书世祖即位。每引高德沙门共谈。於四月八日与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敬礼。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种俱生惑

惑即昏迷不了之义。谓贪嗔等惑,与身俱生,故名俱生惑。 一、贪惑,谓于五尘顺情境,引取无厌,昏迷不了,是名贪惑。(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嗔惑,谓于五尘违情境,忿怒暴起,昏迷不了,是名嗔惑。 叁、痴惑,谓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分别,颠...

《三藏法数》 / 22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髻珠

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眾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叁阿僧祇劫,於此叁劫越麤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叁妄执,此更立十地,為开发金刚宝藏位,...

《佛学大辞典》 / 57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莲华女

或曰青莲华尼,或曰鬱盋罗华比丘尼,或曰嗢罗苾芻尼,或曰华色比丘尼,或曰莲华色尼,或曰莲华色女,或曰莲华婬女,或曰莲华女。皆是梵汉之不,又译语之左右也,总取美女之容色而名之。而经论中有多数之莲华女,或人,名异人。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一门

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盐香

盐原无香,以譬无法也。於龟毛兔角。成实论二曰:「世间事中,兔角龟毛蛇足盐香风色等,是名无。」万善归集五曰:「何起龟毛兔角之心?作蛇足盐香之见。」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奈利

与[泥梨]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中臺八叶院

胎藏界曼陀罗十叁大院之第一院也。在曼荼罗之中央,有八瓣莲华开敷之形,是乃凡夫肉团心之开敷也。其中臺有大日如来。其八瓣有四佛四菩萨。总為五佛四菩萨之九尊。中臺大日如来為黄金色,入定印。东方宝幢如来,為赤白色,如日初出之色。南方开敷华王如来,為黄金色。西方无量寿如...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化法四教

化法者,佛化众生之方法也。 一、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二、通教,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虽观无生四谛,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利根菩萨,证真空之理时,能于真空,...

《三藏法数》 / 25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昧

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昧耶

Samaya,叁昧耶之义甚多,时(一时佛在),会(大曾经),宗(显宗论),平等,誓愿,惊觉,除垢障也。秘藏记曰:「佛知眾生身中本来自性之理,与佛等无差别,而眾生不知己之本有本始两觉与佛等,恒覆蔽於六尘烦恼而不能显出,是故佛发悲愿,垂我拔济眾生如我之誓愿。若有眾生归依...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与之名天。二、生天,与之生天。叁、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天,即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之生天也。叁、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运心供养

但於心中起供养之思,而不现於事实也。又心中起至诚之供养想也。苏悉地经中曰:「有四供养,徧通诸部一切处用:一谓合掌,二以閼伽,叁用真言及慕捺罗,四但运心。此善品中,随力应作,或復长时,供养中最无过运心。如世尊说,诸行法中,心為其首。若标心而供养者,满一切愿。」...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善恶

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第一义

以名究竟之真理,是為最,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叁本曰:「以其最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為义。」胜鬘宝窟末曰:「理极莫过,名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僧残

律中罪科之名。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śeṣa,巴Saṁghādisesa,译曰僧初残,僧残。此罪為次於波罗夷之重罪。犯之,则必依僧眾而行懺悔法,若不行之,则与犯波罗夷罪。於比丘之资格,入死地者也。解此名者,如行事钞中一引善见论,婆沙论,四分律,毗尼母论之四说。一、善见论谓僧...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烦恼

梵语吉隶舍Kleśa,贪欲瞋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為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為烦恼。」二十七曰:「烦恼名,略说则叁毒,广说则叁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註维摩经二曰:「肇曰:七使九结恼乱眾生,故名為烦恼。」止观八曰:「烦恼是昏烦之法,恼...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萨婆多部鼻祖迦旃延

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铁剌林地狱

犯邪婬人所堕之处。智度论十七曰:「若犯邪婬,侵他妇女,贪受乐触,如是等种种因缘。堕铁剌林地狱中,剌树高一由旬,有大毒蛇,化作善女身,唤此罪人:来共汝作乐。狱卒驱之令,剌皆向下贯剌罪人,身被剌害,入骨彻髓。既至树,化女还復蛇身,破头入腰,处处穿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小乘七种圣

(又名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圣,正也。舍凡性,入正性,故名为圣。贤首宗立为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名异义也。 一、随信行,行,即进趣之义。谓钝根之人,凭他生解,依信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信行。 二、随法行,谓利根之人,自以智力,依法而行,进...

《三藏法数》 / 32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点

以伊字之叁点譬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见[伊字叁点]条。性灵集七曰:「叁点凝心,四量满怀。」梁高僧传八曰:「始自鹿苑,以四諦為言初。终至鵠林,以叁点為圆极。」 又密教称理智事為叁点,手镜钞曰:「法身是自性身,般若是自是自身,解脱是他受用身,是名理智事叁点。即大日...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嗢怛罗犀那王

Uttarasena,王名。译曰军。见西域记叁、释迦方誌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观法

於心观念真理之法也。於[观心]。止观曰:「观法虽正,着心邪。」止观大意曰:「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復因法华叁昧,发陀罗尼,开拓义门,观法周备。」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圣道

与[八正道]。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十五曰:「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本形

六地藏六使者及延命地藏胜军地藏等,并非有本经本轨之典据,但据日本中古台密一流之相传耳,其本经轨之说,如大日经疏五曰:「地藏菩萨,於种种间饰杂宝庄严地,以金银颇胝水精四宝,為莲华座,令穷极巧丽。其菩萨在华座,光燄周徧,其身如在胎藏。(中略)此圣者主持宝王心地...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