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0 条搜索结果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九

圣勇菩萨等造 求彼真实无修可得,最上颠倒成就灾祸,善因无有憍慢情深,无我远离。是处伽蓝寂静无缚,布施虽多全无诤讼,有情所居广大清净,声闻动转大乘安固,彼天如空智慧最胜,秘密甚深因行无倒,了知边际力用无尽,虚空无性随顺容物,贪爱颠倒自性迁移,彼彼复增听闻诚实。...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105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八十万。菩萨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复有自在大自在等诸梵天子。及无数百千净光天子。如是等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 尔时圣观...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5643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常悲菩萨本生

八十一、 众祐自说,为菩萨时,名曰常悲。常悲菩萨,常流泪且行。时世无佛,经典悉尽,不睹沙门贤圣之众,常思睹佛闻经妙旨。时世秽浊,背正向邪,华伪趣利犹蛾之乐火;四等六度永康之宅,而世废佛斯法,就彼危祸,以自破碎也,故为愁荒哀恸且行。往昔有佛名影法无秽如来王,灭...

《六度集经》 / 1054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2501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一肘

印度尺数名。俱舍论十二谓,七麦為一指节,叁指节為一指,横列二十四指為一肘,竪布四肘為一弓。西域记二谓,七宿麦為一指节,二十四指為一肘,四肘為一弓。据此而论,俱舍论之一肘,当一指节之七十二倍。西域记之说,仅当二十四倍。人指之广狭不同,肘之长亦无一定,惟有一说,一...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渴伽

Khaḍga,又作朅伽,佉伽。译曰犀牛。玄应音义一曰:「佉伽婆沙,又作喝伽,皆讹也。正言朅伽。朅音去謁切,此译云犀牛。毘沙拏,此云角,谓犀牛一角也。一亦独也,喻独觉也。」大日经疏十五曰:「独觉本云犀角,论云麟角。」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

四、 昔者菩萨,时为逝心,恒处山泽,专精念道不犯诸恶。食果饮水不畜微余,慈念众生愚痴自衰,每睹危厄没命济之。行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后,疲困乏食,饥馑心荒,欲还食子。菩萨睹之怆然心悲,哀念众生处世忧苦其为无量,母子相吞其痛难言,哽咽流泪。回身四顾,索可以食...

《六度集经》 / 292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化佛

菩萨等以神通力化作之佛形也。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中略)彼佛圆光,如百亿叁千大千世界。於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陀恒河沙化佛。」是佛变现之化佛也。法华经普门品曰:「若有国土眾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為说法。」...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常不轻菩萨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1680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十夜

净土宗每年自十月六日至十五日,营修十夜之诵经念佛事。经曰:「於此修善十日十夜,胜於他方诸佛国土為善千岁。」是十夜之所据也。但实為十日十夜。兹略為十夜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牟娑罗

Musāragalva,又作牟娑洛,具名牟娑洛揭婆。译曰马脑。又作曰车渠。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牟娑洛揭婆,或言目娑囉伽罗婆,此云码瑙,经论中或云车渠也。」同二十二曰:「牟娑罗,或作謨萨罗,或作摩沙罗,亦作目娑罗,梵言讹转也。此云马脑,案此宝或色如马脑,因此以為名也。」同...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此叁僧祇,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叁?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祇,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

《三藏法数》 / 369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鸡雀寺

在摩揭陀国波吒釐子城。阿育王所建。杂阿含经二十五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曰:「鸡雀寺。」阿育王传叁曰:「鸡头末寺。」阿育王经五曰:「鸡寺。」西域记八曰:「鸡园。」皆同一处也。见[鸡园]条。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六妙门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鹿菩萨

有鹿菩萨,角白如雪,其毛九色,能救人命。昔有一人漂溺水中,鹿入河救之,王问此鹿,知者重赏,其人示处,将杀鹿。其人发癩。王问知,不杀鹿,因发心。见九色鹿经。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一分菩萨

受一分戒之菩萨也。瓔珞本业经下曰:「有受一分戒者,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叁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护戒神

守佛制戒之善神也。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善神护之,又受五戒者,五戒一一各有五神,合有二十五神,护持五戒者。灌顶经一曰:「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受归戒,归有叁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戒有二十五神,营护左右门户之上,辟除凶恶。」参照[二十五神]条。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月光王

释尊在过去世施头於婆罗门时之名,又曰月光菩萨。见[月光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散支

又曰散脂。具名散脂迦,散脂修摩。新称僧慎尔耶,半只迦,半支迦。译作密神Pañcika,或谓是欢喜母即鬼子母神之子,或谓是鬼子母神之夫,北方毘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其所管有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间,赏罚善恶。金光明经叁曰:「散支鬼神品。」最胜王经八曰:「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内官赎所犍牛得男根缘

昔乾陀卫国,有一屠儿,将五百头小牛,尽欲刑犍。时有内官,以金钱赎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缘,现身即得男根具足。还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行,未曾通白,今何故尔?”王时即唤问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见屠儿,将五百头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赎放。以...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53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金大王

二十八部眾之一。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但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出之二十八部眾中。缺此神之名。出於佛像图汇第四。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普贤菩萨劝发品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1823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二智

一、如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 二、如量智,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三藏法数》 / 95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叁、善恶无记之叁性,四、欲色无色之叁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九、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观音曼荼罗八大菩萨

一、金刚观自在菩萨。二、与愿观自在菩萨。叁、数珠观自在菩萨。四、鉤召观自在菩萨。五、除障观自在菩萨(亦云施无畏)。六、宝剑观自在菩萨。七、宝印观自在菩萨。八、不退转金轮观自在菩萨。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衣

叁衣中僧伽梨衣最大,故云大衣。九条以上為大衣,有叁品。释氏要览上曰:「萨婆多论云:僧伽梨有叁品,自九条十一条十叁条名下品衣,皆两长一短作。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名中品衣皆叁长一短作。二十一条二十叁条二十五条名上品衣皆四长一短作。」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一间

旧云一种子。言不还向中一种之圣者,虽断欲界修惑八九品然犹有一品或二品之餘残,更可受欲界之生者。俱舍论二十四曰:「一间者,间谓间隔,彼餘一生為间隔故,不证圆寂,或餘一品欲修所断惑為间隔故,不得不还果,有一间者,说名一间。」玄应音义二十四曰:「一间,梵言翳迦鼻至迦...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楞严叁关

佛祖统纪十慈云传曰:「慈云法师导式居天竺日,有贵宦註楞严,求师印可。师烹烈燄谓之曰:閤下留心佛法,诚為希有。今先申叁问,若答之契理,当為流通。若其不合,当付此火。宦许之。师曰:真精妙元性净明心,不知如何註释?叁四四叁宛转十二,流变叁叠,一十百千,為是何义?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迦陵频伽

Kalaviṅka,又作歌罗频伽,加兰伽,迦兰频伽,羯罗频迦,迦楞频伽,迦陵毘伽,迦陵伽,羯陵伽,羯罗频伽,羯毘伽罗,羯陵伽罗,迦毘伽罗,鶡鵯伽罗,羯脾伽罗,羯鞞伽罗,迦毘伽,迦尾罗等。鸟名。译曰好声,和雅。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紧...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田

以喻菩萨,声闻,阐提之叁种。涅槃经叁十叁曰:「善男子!如叁种田:渠流便易,无诸砂塷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塷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叁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塷瓦石棘刺,种一得一,為藳草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世尊:先种初田,次第二田,后及第叁。初...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身叁昧应现之叁十二身也。楞严经六曰:「我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身与此大同小异。一佛身,二独觉身,叁缘觉身,四声闻身,五梵王身,六帝释身,七自在天身,八大自在天身,九天大将军身,十四天王身,十一四天王太子身,十二人王身,十叁长者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集经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转轮王

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慈尊

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也。往生要集上末曰:「今案之,从释尊入灭至慈尊出世隔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观经散善义曰:「若不亲从慈尊,何能免斯长叹?」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克勤

佛果圆悟碧巖。名克勤,字无着。蜀彭州人。就五祖山法演领奥旨,崇寧年中归乡里。成都府帅,请使开法於六祖寺,改為昭觉寺。政和初,谢事南游,张无尽於荆南謁之,谈华严要旨。张公信礼之,使居夹山灵泉禪院。后移长沙府道林寺。枢密邓公奏赐紫服并佛果之师号。詔使住金陵蒋山。又...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以明离鬼妻经

昔者菩萨,时为凡人,年十有六,志性开达,学博睹弘,无经不贯练精深。思:“众经道术,何经最真?何道最安?”思已喟然而叹曰:“唯佛经最真,无为最安。”重曰:“吾当怀其真处其安矣。”亲欲为纳妻,怅然而曰:“妖祸之盛莫大于色,若妖蛊臻,道德丧矣。吾不遁迈,将为狼吞乎?”于是遂...

《六度集经》 / 524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佛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三藏法数》 / 456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楞严咒

又曰佛顶咒。楞严经所说之神咒也。有四百二十七句,此中最末之八句為心咒。楞严经长水疏曰:「此咒四百二十七句,前诸句数但是归命诸佛菩萨眾贤圣等,及叙咒愿加被离诸恶鬼病等难,至四百十九云哆姪他。此云即说咒曰:从四百二十唵字去方是正咒,如前云六时行道诵咒。每一时诵一百...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无能胜菩萨

梵语阿逸多Ajita,译曰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字,以其威德广大无能胜之者,故云。真言法中以慈氏菩萨(即弥勒)為自性轮身之名,以无能胜胜金刚為释迦如来教令轮身之名(教令轮身者,奉其如来之教令,现忿怒之身以对治恶魔者)。补陀落海会轨曰:「无能胜释迦牟尼佛忿怒,自性轮慈氏...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牛头山

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一生

一生者,谓等觉菩萨,无明之惑未尽,尚有一番变易生死。过此一生,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所以等觉菩萨,称为一生补处。经云:一生当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是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超前诸位,得称为觉。无明者,无所明了,即障理之惑也。变易者,即实报土生死也。因移...

《三藏法数》 / 143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庆昭

钱塘人。姓胡氏,字子文。出家后,侍奉先寺源清十七年。源清寂后,嗣其讲,不坠家风。景德元年,住梵天寺,讲风大振。初源清,洪敏,扶其师晤恩之光明玄义发挥记,作难辞二十条。知礼着扶宗释难以斥之。景德叁年,师与智圆共撰辨讹,亦救发挥之说。知礼作问疑反詰之。往復五番,经...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力

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叁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叁、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罗剎

Rākṣasa,又具曰罗剎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Rākṣasi)。恶鬼之总名也。译為暴恶可畏等。按罗剎本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為畏恶之名词。又谓罗剎男。黑身朱发录眼。罗剎女。為绝美之妇人。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剎娑,或言阿落剎娑,是恶鬼之通名也。又云罗叉娑,此...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舍勒

又云舍吒迦。又云涅槃僧。译作内衣,裙。玄应音义十五曰:「舍勒,此译云衣,或言内衣也。」所量轻重仪下曰:「舍勒,四分云涅槃僧,此名内衣,即舍勒也。」资持记中二之叁曰:「舍勒,梵语。旧记云:短裙之类。鼻奈耶云:泥洹僧也。」梵语杂名曰:「裙,舍吒迦。」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见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怖畏

一、不活畏,谓初学菩萨,虽行布施之行,而不能尽己所有,又恐自己不能过活,是名不活畏。 二、恶名畏,谓初学菩萨,虽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入诸酒肆等,恒惧讥谤,不得似大菩萨安行自若,是名恶名畏。(同事者,同其所作,即酒肆等事也。若大菩萨证果之后,以同事摄诸众生,...

《三藏法数》 / 279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听法五种不作异意

论云:谓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于说法师,有五种处不应作异意,当以纯净心,属耳而听也。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戒不住律仪,我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戒不作异意。 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

《三藏法数》 / 309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密严国

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為此异名。密严者,以叁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严经上曰:「今此世界名曰密严,是中菩萨。悉於欲、色、无色、无想、有情之处,以叁摩地力生智...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婆子烧庵

昔有婆子供养一菴主经二十年,常使一二八女子送饭奉侍。一日使抱定曰:正与麼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叁冬无暖气。女子归,举似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箇俗汉,遂令遣去,烧却庵。见五灯会元六。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部般若

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种璎珞庄严

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千手观音曼荼罗

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娑呵

Sahā,译曰驶流,药名。见慧琳音义二十六。涅槃经二十五曰:「雪山之中有上香药,名曰娑呵。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身密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四万二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是已得神通妙智。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悉从他方诸佛刹中来此集会。已得忍不退转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及三摩地。具无碍辩。能善超度无边佛刹。善于十方无边一切诸佛刹中。建立示现以神通智游戏自在。降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417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十住

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大日经疏十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楞羯梨

国王名。对劳度差婆罗门请一偈,為以千钉钉身。见贤愚经一,经律异相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

四十二、 昔者菩萨,睹世秽浊,君臣无道,背真向邪,难以导化,故隐明藏影处于冢间,习其忍行。冢间有牛犊子,常取其屎尿以为饮食,连其躯命暴露精思,颜貌丑黑人皆恶焉。国人睹之,更相告曰:“斯土有鬼。”见者靡不唾骂,土石扑之。菩萨无丝发之恚,慈心愍曰:“痛夫斯人,不睹...

《六度集经》 / 152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一生

谓善财童子,一生之内,圆成佛果。故慈氏菩萨赞善财言:余诸菩萨,于无量劫,乃能满足菩萨行愿。此长者子,于一生内,能净佛土,能化众生,是名一生。(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俱胝

Bhrukuṭi,又作毘俱知。胎藏界观音院叁十七尊中之一尊也。谓之毘俱胝菩萨。又云毘俱胝观音。又云毘俱胝天女(八大观音之一),毘俱胝者,皱之义,此天女从观音额上之皱中生,故名毘俱胝。译曰瞋目。叁目四手忿怒形之天女也。不空羂索心咒王经下曰:「毘俱胝天女,毘俱胝,周言瞋目...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观音观

观经十六观之一。观念极乐之观音菩萨身相也。观经曰:「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当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陀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中略)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归命瑜伽自在王 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 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 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 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 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心 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心 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 契印密...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043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释提桓因

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释罗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天,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於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叁十叁天)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法相宗

八宗之一。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詮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諦相品之意。又名普為乘...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不思议慧菩萨

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最下端。梵名阿惹底也麼底娜多,密号曰难测金刚。為权实不二智不可思议之主。菩萨形,肉色,左手持莲,上安珠,右手举臂,掌向内,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道

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於叁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叁学之位也。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道。叁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為既解脱惑之正智。...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圆觉经

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乘

一、临门叁车,临门叁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叁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叁车,求出火宅,以喻叁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叁车。(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

《三藏法数》 / 225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十二大人相

一者足下安平。二者足下千辐轮。叁者纤长指。四者肤足跟。五者手足网缦。六者手足柔软。七者肤[跳-兆+专]肠如伊尼近鹿王。八者踝骨不见。九者平身立手摩两膝。十者阴藏如马王。十一者身圆满如尼呴类树。十二者身毛上靡。十叁者一一毛右旋。十四者身如金色。十五者圆光一寻。十六者...

《法门名义集》 / 256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频婆娑罗

Bimbisāra,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佛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佛供养经曰:「摩竭...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涅槃会

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灭之法会。揭涅槃像,读诵遗教经。释氏要览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四卷,秦罗什译。佛,住耆闍崛山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共诣佛,弹琴,使大眾及山川皆悉起舞。天冠菩萨问大树何不成佛?大树语以菩萨十二无满足之法。大树请问宝住叁昧,佛答以修习生起八十种之宝,於世出世之宝,得自在。天冠问佛大树云何以伎乐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因应大树之请,...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八大金刚

八大金刚明王之略。又曰八大明王。大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佛顶经曰:「八大菩萨各现光明轮,各现作八大金刚。金刚手现降叁世,妙吉祥现大威德,虚空藏现大笑,慈氏现大轮,观自在现马头,地藏现无能胜,降一切盖障现不动,普贤现步掷。」能现者菩萨之正法轮身,所现者明王之...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唯识二十

常云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由偈颂之数而名。总有二十一颂,后一颂為结嘆,非明宗义也。有叁译,一后魏般若流支译,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题曰大乘唯识论。叁今论是也。此论慈恩作释,谓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慧

Mahāmati,梵名摩訶摩底。菩萨名。於楞伽经会座為一会之上首,是对扬主也。佛地论一曰:「问答决择无穷尽,故名為大慧。」 又(人名)禪师名。宋杭州径山之佛日禪师,名宗杲,法嗣佛於果圜悟禪师,高宗绍兴十七年詔使住径山,以二十一年事窜梅州,二十八年詔使再住径山,孝宗隆兴...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莲华

天竺有四种之莲华:一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通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有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降焰魔尊

又曰焰漫德迦,又曰六面尊,六足尊,大威德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曰:「圣阎曼德迦威怒王。」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曰:「阎曼德迦忿怒王。」又曰:「大威德尊。」大日经疏六曰:「降焰摩尊。」秘藏记末曰:「阎摩德迦尊。」仁王经仪轨上曰:「威怒六足金...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智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道种智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戴塔吉祥

阿闍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大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大疏六曰:「戴塔吉祥於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大吉祥菩萨,梵号阿梨耶窣堵波摩訶室利Ār...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唯识论疏

又名二十述记。二卷。法相宗慈恩着。释唯识二十论。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半跏趺坐

两足加於两髀,谓之结跏趺坐,又曰全跏坐。一足加於一髀,谓之半跏趺坐,半跏趺。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坐。半跏坐亦有吉祥降魔之二种。以右之单足加於左之髀上,為吉祥之半跏;以左之单足加於右之髀上,為降魔之半跏。全跏坐為如来坐,半跏坐為菩萨坐。禪苑之半跏,降魔之方也。释...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佛说圣多罗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香醉山五髻乾闼婆王宫。彼有种种鼓乐弦歌出微妙音。 尔时世尊处大殿中。与诸菩萨摩诃萨众俱。复有诸大圣众皆来集会。所谓有学无学诸声闻众。并无量无边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复有无量无边成就持明持金刚者。金刚手及忿怒王持明...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2589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僧自恣日

七月十五日也。安居九十日行既竣,而行所谓自恣作法之日也。十方诸佛,欢喜卒其安居之修道,故亦曰佛欢喜日。盂兰盆经曰:「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叁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代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五

圣勇菩萨等造 如彼缚力性用广大,胜义力用尽漏边际;善根发生远离彼倒,如理寂静无有损减,实因义利相状鲜洁,炽盛崇修增上供养;如是聚落处处增修彼彼变易,胜义行边和合无诤;施无颠倒觉悟无诤,如是处中远离二边,善哉自性和合如是。彼布施边诸天爱乐,长夜精进圆满胜义,有...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083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五

圣勇菩萨等造 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之义次第三十。发生施义菩提胜因,清净觉慧默静能离,本修制度忍行寂静梵行调伏,三灾运载十善能离,吉祥胜定趣向发生,了知时分聚落平等殊胜所在听闻了知,所谓听闻菩萨真实,根本相貌边际福德。胜义力用本自无生,道德圆满清净诲示,我...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918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菩萨

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諍论,以梵网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於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叁种僧為其的证。稟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為的证,谓餘佛虽於叁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陀那婆

Dānavat,神名。译曰有施。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陀那婆神:陀那此云施,婆言有,此神得有施名。」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叶衣观自在菩萨

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白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世出世利益安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13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七佛八菩萨

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见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梦行般若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訶萨於梦中入叁叁昧空无相无作叁昧,寧於般若波罗蜜有益耶?」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於昼日入叁叁昧,则於般若波罗蜜有益,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而无异。」见大品般若经梦行品,智度论七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宝积经

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前后诸师译一会或译数会而别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译叁十六会叁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叁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為全本。宝积者法宝之集积也,為大乘深妙之法,故目之為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宝积经论一曰:「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底沙

Tiṣ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讚佛,依其功德於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

《佛学大辞典》 / 486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宗

一、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着天亲宗,翻译名义引叁藏传云:无着夜升睹史...

《三藏法数》 / 191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

昔有四姓,藏妇不使人见。妇值青衣作地窟,与琢银儿相通。夫后觉,妇言:“我生不行,卿莫妄语。”夫言:“当将汝至神树所。”妇言:“佳。”持斋七日入斋室,妇密语琢银儿:“汝当云何?汝诈作狂乱头,于市逢人,抱持牵引之。”夫斋竟便将妇出,妇言:“我生不见市,卿将我过市。”琢银儿便...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182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半遮罗

añjala,译曰笼。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又(人名)长者名。译曰笼或狱。卵生之人也。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佛二种十身

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也。通名无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也。所缘众生既无量,而能缘之心亦无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无量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无量心。 二、悲无量心,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六

圣勇菩萨等造 爱乐希求无上智力,运载有情殊胜彼岸,第六意识勤修智道,诚实布施求根本行。是处究竟制度法义,听闻亡相修布施法,蕴集清净殊胜智力,净觉有情无碍神足。圆满闻持具足力用,道行福缘最上胜行,寂静了知圆满施法,有情卒暴缠缚境界。四种梵行希求发起,生类因缘无...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6332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

菩萨云集妙胜殿上说偈品第十之二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以偈颂曰: 妙哉佛世尊,无量诸如来, 离害心解脱,自度能度彼。 正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 无量无数劫,积德故见佛。 诸行空无实,凡夫谓真谛, 一切无自性,皆悉等虚空。 无尽智所说,说者无所说, 了知有悉无,故得...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 1515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4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善无畏

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宗喀巴

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数珠

梵名鉢塞莫。是念叁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牟黎曼陀咒经曰:「鉢塞莫,云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王(毘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一心归命礼 适悦最吉祥 补多罗迦山 其界以种种 珍宝所严饰 种种宝林树 枝蔓密垂布 有种种成就 俱苏摩妙花 其华光普照 有种种池沼 泉流种种声 亦有种种色 香象及鹿王 蜂王妙歌音 紧那女美曲 犍闼婆奏乐 圣天及人民 牟尼离欲众 恒集于其中...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 3034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憍奢耶

Kāuśeya,又作憍舍耶,憍尸,高世耶。绢衣名。取野蚕茧之丝所作之衣。西域记二曰:「憍奢耶者,野蚕丝也。」玄应音义一曰:「憍奢耶,此译云虫衣,谓以野蚕丝线作衣也。应云俱舍,此云藏,谓蚕藏在茧中,此即野蚕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憍奢耶,五分律云:野蚕所作绵,捻织為...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八

圣勇菩萨等造 智慧清净无我慢众,有善友力除颠倒行,增上德行胜义根本,难行净施最上无诤,精舍安住能断贪欲,颠倒支分意出染缚,寂静妙理如是求证。名色如如湛然安住,胜义德行真实无诤,善净智慧迁变自在。无彼时分如是自性,胜义无诤随顺智慧,寂静妙理德行无缚,病患之因处...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743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波罗奢

树名。译曰赤花树。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波罗奢树,此云赤华树,树汁滓极赤,用之為染,今紫矿是也。」同二十四曰:「紫矿,波罗奢汁也。其色赤,用染皮[(畾/(冗-几+互))毛]也。其树至大,亦名甄叔迦,一物也。花大如升,极赤,叶至坚韧,商人缝以為袋者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观自在菩萨授记品

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而为众生演说安立。劝进随喜解其理趣。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及获二乘人天之果。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示现佛身。安立寂静无住涅槃。若有...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2234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舍闍

Piś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云毘舍闍,又作毘舍遮,鬼名也。饿鬼中胜者也,亦言颠狂鬼也。」同二十四曰:「毕舍遮,旧经中名毘舍闍,亦言辟舍柘。」慧苑音义下曰:「毘舍闍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七

圣勇菩萨等造 心意自在义利圆满,持戒清净安住律仪,彼此希求无烦恼障,意地支分寂静止息,此名色相五蕴为性,如是心等欲求无诤,福德善利寂然圆满。如是灾祸其数有三,四大五蕴迁变。寂静安乐善妙自性,菩萨增上。是大有情自在有力,禅定心寂意识无动,如是闻持普能运载,根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3294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六

圣勇菩萨等造 处大如海无智难测,静住真实无瀑流行,是处有我全无悲导,损坏布施乱起言说。无实寂静增上修因,荷负有力运转无尽,痴迷灾祸无真实因,获胜妙报种种相貌,处无止息何能运载,是处最上清净无比。菩萨上妙最胜支分造作无尽,随顺坛法清净供养,秘密之咒更无过上。有...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521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成就亲见圣观自在菩萨法分第三

若人欲得亲见圣观自在菩萨。应往寂静山寺塔庙之中。或园林河边深山岩谷阿兰若处。着新净衣持八戒斋。受菩萨戒三业清净。入三摩地修四梵行无所吝惜。于诸持戒福德人边常求欢喜。然后于圣观自在菩萨像前受其咒法既受法已。即便于彼清净之处。吉祥草上结加趺坐。应诵不空罥索心咒一心...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288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勇力菩萨先行品第二十

尔时世尊与诸菩萨声闻大众游止鹫峰山中。于日后分离本住处。为诸大众随宜说法。 时阿阇世王。知佛世尊已复山中。宫嫔眷属并王舍城中六万人众。各持种种上妙香花涂香末香等诸供养。出王舍大城诣鹫峰山佛世尊所。到已头面顶礼佛足各住一面。时阿阇世王。前白佛言。世尊。我诸所作...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1908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十五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二

圣勇菩萨等造 颠倒垢染苦恼缠盖边际如空,所谓随顺听闻菩萨因行。云何相貌?声闻、缘觉上有可求故云动转,大乘至极安固无动,涅槃止息清净寂默,圆满无对善性无染,力用可求秘因无作,心境暗合粗重无边,力用广大本智发生无间永断。圣性起时凡性已离,上妙闻持舍怖畏义,摄藏最...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463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微瑟纽

Viṣṇu,又作毘瑟纽、毘纽、韦纽、毘瑟笯、毘瑟怒、毘搜纽、毘瘦纽。那罗延天之别名也。又為自在天之别名。大日经疏五曰:「微瑟纽,旧译谓之毘纽。此是那罗延天也。」同十七曰:「韦纽天,自在天别名。正云毘瑟纽。」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毘瑟笯天,旧云毘搜纽,或云毘纽,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藏

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四

圣勇菩萨等造 真实运载迁变希求,智性圆满世间调伏,寂静圣因荷负真实,觉位边际往古修崇。希求智慧乃至迁变,远离本染寂静无有,四蕴名名质不可得,世间瀑流无暂时住。根本胜义自性无边,非眼能见本智可得,寂静无作有时迁变,成就发生平等时分。自性增上胜义知见,发起力用具...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465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一

圣勇菩萨等造 自性根本智慧了知,增上相状静住无恼,湛然快乐了解脱义。恶趣颠倒我执无尽,忧苦转多烦恼无替,根本灾难相貌无定,瀑流烦恼如来永断。彼自性因迁变止息,随顺具足义利根本,力用可求运载无尽,彼彼增上进止有益。了知意地尽诤希求,烦恼时分颠倒息除,三乘善因制...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308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喜见菩萨

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身,尝為供养法华经而烧身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菩萨,乐习苦行,於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得现一切色身叁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放灯

点灯放夜也。汉明帝时,佛法初东渐,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角法力胜之,明帝勅於上元(正月十五日)点灯以表佛法大明。后代傚之,至叁元(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皆放灯云。僧史略下曰:「案汉法本内传曰:佛法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像无损而发光。又西域十二月叁十日是此...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称赞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功德品第十

尔时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世尊。所有十方世界。贤劫诸菩萨众。现于诸佛世尊所修梵行者。彼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于是诸菩萨众中。常随何等菩萨之后。佛言。舍利子。止止此是不思议行。世间天人于菩萨行。不生信者返招迷乱。若有众生。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即于是中闻已净信不生惊怖...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诏译 / 51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十五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参上堂

谓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之四日上堂也。此外朔望之两日别有祝圣上堂,通计之恰是每五日一参,故曰五参。非曰一月参五度也。见象器笺十一。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种一乘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条

袈裟之一种。在大衣中,此為最大。以二十五条之布横缀之。每一条竪缀长布四,短布一(四长一短)。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月光菩萨

药师如来二胁士之一。药师经曰:「於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訶萨:一名日光徧照,二名月光徧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 又胎藏界第七文殊院之一眾。秘藏记末曰:「月光菩萨,黄色,左手持青莲华,上有半月形。」 又释尊在因位时,作大国王,施头於婆罗门时之名。又曰月光王。见佛...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草二木

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者,梵语Sadā aribhūta之义译也。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曰威音王如来,当其佛像法时,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其菩萨凡有所见,不问四眾皆悉礼拜恭敬,我深敬汝等不敢轻贱。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故言。而此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无间道

二道之一。方断惑而不為惑间隔之无漏智也,旧译谓之无碍道。已断惑已正证理之智曰解脱道,即无间道乃前念之因道,解脱道乃后念之果道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种舍利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叁。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

《三藏法数》 / 242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化地部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地之人,故名化地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地也。化地上人庶,故言化地。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化地部。真諦法师云:正地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佛身

一、法性身,法性即法身也。谓此法性之身,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身菩萨,是名法性身。 二、生死身,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身。

《三藏法数》 / 116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三

圣勇菩萨等造 真实善净如是德行,染缚相尽获得安乐,如是胜义平等皆尽,发生布施圆满止寂。修胜义因殊胜有力,止息烦恼力用自在,作秘密行自在诚谛,炽然修因名色无坏。彼十善行烦恼不生,能持自性清净有力,时分之法随顺寂静,王者修崇道德无尽。相应力用修布施行,究竟善净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444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薄拘罗

Vakkula,又作薄矩罗,薄俱罗,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鳩蠡。罗汉名。译曰善容,或伟形。法华文句二曰:「薄拘罗者,此云善容,或伟形,或大肥盛。(中略)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薄俱罗,旧言薄俱罗,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者也。」俱舍宝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际时

叁际时者,西域一岁分为叁际,即热时、雨时、寒时也。 一、热际时,西域记云:从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时也。 二、雨际时,谓从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雨时也。 叁、寒际时,谓从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为寒时也。

《三藏法数》 / 107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住地惑

五住者,谓叁界见惑为一住,叁界思惑分为叁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地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地惑,一切见者,即叁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409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為多罗菩萨,金刚部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见诸部要目。明王与明妃,其叁摩地相异,明王安立其种子,明妃含藏此种子使之能出生也。大日经疏九曰:「復次若男女交会因缘种子託於胎藏而不失坏,即是相加持义。如是诸佛国王明妃和合共生毘富罗种子,為大...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弥勒叁尊

中尊為弥勒佛,左為法花林菩萨,右為大妙相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不说菩萨

维摩居士也。取默不二之故事而名之也。梁武之金刚般若经懺文云:「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善慧

东阳乌伤居士,傅翕,字玄风,年十六、娶刘氏,生二子,云普建普成。年二十四、遇梵僧嵩头陀知往因,结菴松山之双檮树间,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苦行七年,宴坐之间,见释迦金粟定光叁佛。翕有神异,梁武帝敬重之。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父子叁人之像。陈大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优婆夷

U āsikā,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鄔婆斯迦,鄔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净名疏曰:「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鄔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明星

梵语阿楼那Aruṇa,译曰明星。即太白星也。是為明星天子之宫殿,内有天子住居,谓之明星天子,虚空藏菩萨之应化也。世尊於明星出时豁然大悟云。修行本起经上曰:「菩萨所作已成,智慧明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最上觉。」普曜经曰:「菩萨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又明星天子為虚空藏...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

圣勇菩萨等造 时分胜因本际如如,十善崇修流转无有,根本知见闻持具足,清净智慧自性真实,听闻相状荷负修作,正解义趣求难得,无边方所寂然安静。比丘远离根本缠缚,布施因行圆满无动,智解增上了知无畏,清净胜因布施无减,寂静边际力用可得。有学相状烦恼止息,无学圣人根随...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2967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金刚手菩萨

Vajra āṇi,金刚萨埵也。又名普贤。大日经疏九曰:「以见如是金刚界故名為金刚手,以见如是法界宫故名為普贤。」新译仁王经下曰:「东方金刚手菩萨摩訶萨,手持金刚杵,放青色光,与四俱胝菩萨往护其国。」同念诵仪轨上曰:「手持金刚杵者,表起正智犹如金刚,能断我法微细障故。...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阿伽陀

一作阿揭陀Agada,药名。译曰普去,无价,无病,或作不死药,丸药。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竭陀药,又言竭陀,或云阿伽陀。梵言讹转也,此云丸药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阿揭陀药,阿云普,竭陀云去。言投此药,普去眾疾。又阿言无,竭陀云价,谓此药功高,价直无量。」慧苑音...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种性

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以由菩萨根性不定,故有二种之分也。 一、性种性,性种性者,即本性为性也。谓菩萨六入殊胜,分别一切诸法悉皆明了也。(六入者,谓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殊胜者,菩萨根有胜力,故所见色等一一...

《三藏法数》 / 154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心密品第三之一

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名为菩萨心密心业清净。寂慧当知。菩萨诸所作业。皆智所作非慢所作。悉是不灭神通妙智。以神通智游戏示现。一切事业神通建立。广大势力之所成办。而彼神通智相。即能成立一切行相。又彼神通妙慧。即能观见一切诸法。又神通智...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938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鸟窠禪师

名道林,唐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於荆州果愿寺受戒。至京师謁径山道钦禪师而契悟心要。后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禪师。有鹊巢於侧,人又曰鹊巢和尚。元和年中,白居易出知杭州。闻师之道,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龙女

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通教无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善慧地第九

已说菩萨第八地,如来现大神通力; 震动十方诸刹土,无量亿数难思议。 一切知见无上尊,其身普放大光明; 照曜彼诸无量土,悉使有情获安乐。 菩萨无量百千亿,俱时踊在虚空住; 以过诸天上妙供,供养说中最胜者。 大自在王自在天,悉共同心喜无量; 各以种种...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5659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十戒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世罗

Śaila又作势罗,施罗,译言石,山。玄应音义二十五曰:「世罗鄔波,此云小石也。」俱舍光记八曰:「世罗,唐言山。鄔波世罗,唐言小山。大小不同,故以小标别。」增一阿含经曰:「施罗比丘。」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参日

谓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之四日也。见[五参上堂]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眷属

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大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大日各有内大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水喻真心有十义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宣政院

元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十人,同知副使僉院各二人,同僉院判各叁人,参议经歷各二人,都事叁人,照磨管勾各一人,僧俗并用。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人。以后增省不一。至天歷...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八卷,隋闍那崛多译。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载神咒。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

具名金刚喜菩萨,阿閦如来四亲近之一。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嘱累正法品第二十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白佛言。惟愿世尊。神力加持令此正法于后时后分后五百岁。阎浮提中广宣流布。佛言。秘密主。我有密护正法秘密大明章句。汝能记念不。是章句者。我昔曾于宝月如来所亲所听闻。金刚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记念。佛言。秘密主。汝今宜应为此众会。密护正法令...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925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甘菩遮

Kamboja,国名。又作剑蒲,紺蒲,略曰甘菩。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探玄记十五曰:「甘菩国者,正云剑甫,是北印度。此国多出美女,故以為名也。」华严疏钞四十五曰:「甘菩遮国,正云紺蒲,即是果名。赤白圆满,乍似此方林檎,而復叁约横文。此国多端正女人,面似甘蒲,叁约文成,以...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点

一夜五更,每更五点。遂為二十五点。见[五更]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法退菩提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九出家

释尊出家之年时有十九与二十五两说。见[释迦牟尼]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非心非佛

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為一箇之公案者。无门关叁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碧巖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佛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于般若会上,说通别圆叁教之法,故有共不共般若之名也。 一、共般若,共般若者,即通教也。通即通共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叁乘之人,共依此教而修证也。 二、不共般若,不共般若者,即别、圆二教也,谓此别、圆二教,唯谈菩萨修行之法,不与声闻、...

《三藏法数》 / 124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法云地第十之一

净居天众那庾多,闻此地中之胜行; 空中踊跃心欢喜,悉共虔诚供养佛。 不可思议菩萨众,亦在空中大欢喜; 俱燃最上悦意香,普熏众会令清净。 自在天王与天众,无量亿数在虚空; 普散天衣供养佛,百千万种缤纷下。 天诸婇女无有量,靡不欢喜供养佛; 各奏种种...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5417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

菩萨苦行超胜以受食缘成熟众生品第十一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秘密主。汝可乐说菩萨苦行。诣菩提场降伏魔军。转正法轮。庄严佛土等事。我今欲闻愿为开发。此如是等希有之事汝现证知。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菩萨苦行等事。具有无量功德庄严。假使住世一劫尽其寿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诏译 / 1038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四摄法

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观虚空藏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陀罗山。依正觉仙人所住之处。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贤劫千菩萨弥勒为首。尔时长老优波离。即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世尊。先于功德经中。说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能除一切恶不善业。治王旃陀罗乃至沙门旃陀罗诸恶律仪。如此恶事若欲治。当云何观虚空...

《观虚空藏菩萨经》 /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 4745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提山

佉罗提耶山之略,地藏菩萨所居。地藏菩萨仪轨曰:「尔时释迦牟尼佛,在佉罗提耶山与无量诸地藏菩萨俱。」性灵集二曰:「提山埀迹。」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十戒

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菩萨戒经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诺健那

Niragraṇṭrha,又作荼健那,诺伽那。梵音Nagna译曰露身。裸形,有大力。好战。即大力神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诺健那,谓露身,大力神名也。」俱舍颂疏世品四曰:「诺健那,此云露形神。」同智品二曰:「十凡象力当一香象力,二十香象力当一摩訶诺健那力。」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谛

一、真谛,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叁乘归实际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俗谛,俗谛者,显一性缘起之事也。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

《三藏法数》 / 127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五鬼神

恼童子之十五鬼神也。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香国

佛国之名。维摩詰经曰:「有国名眾香,佛号香积。其国香气,比於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供养彼佛及诸菩萨。维摩詰化作菩萨,到眾香界。礼彼佛足,...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护摩法则品第二十

复次广说护摩法则。令持诵者速得悉地。于尊像前。作护摩炉顿方一肘。四面安椽深半肘量。圆作亦然。念诵之处。若在房室应出于外。望见尊形。而穿作炉。随其事业。依法作之。乳木等物及以香花。置于右边。护摩器皿置于左边。用诸事真言。洒诸物等。坐于茅座。摄心静虑。手持阏伽。启...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1125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开元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纪年為寺号。其后兴废不一。现今存者已无多。 又福建泉州温陵开元寺。唐中宗嗣圣叁年,郡儒黄守恭所创基。以匡护為第一世。九年号兴教寺,神龙元年,改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玄宗勅各州郡置开元寺,復更称為开元寺。至宋代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亿家

舍卫城叁亿之家不见闻佛之出世。智度论九曰:「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九亿家叁亿家眼见佛,叁亿家耳闻有佛,叁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二十五。而此眾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止观四曰:「振丹一国不觉不知,舍卫叁亿不闻不见,着乐诸天及生难处,不来听受。」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元藏

元代所刻之大藏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惑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