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 条搜索结果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通教无生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亦名凡夫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荣正表凡夫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增长天

王天中南方天之名。见[天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意

僧具之一。世所谓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处,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释氏要览中曰:「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是亦一说也。然比丘之百一资具及曼陀罗诸尊之器仗,无见类於如意者,盖是始於支那也。佛祖统纪智者传曰:「南岳手持如意,临...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妙心

心体不可思议,称之曰妙。圆觉经曰:「如来圆觉妙心。」五灯会元一曰:「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教仪曰:「妙心体具,如如意珠。」依台宗之判,则别教以如来之真心名為妙心。圆教直以凡夫之妄心称為妙心。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雁书

佛之前生谭。往昔波罗捺王摩訶罗闍有二子,名善友恶友。兄欲得如意珠恤国人,与弟恶友共入大海得珠,弟嫉之,夺珠,刺兄眼,归谓没於水,父母慟哭,后兄眼恢復,在利师跋国。宫廷初饲一白雁,闻其主不幸,悲呜宛转。母夫人為作书繫於雁颈,雁飞到利师跋国,见善友飞呜。善友知父母...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钝使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摄法

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禅,分为地;无色界空,分为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十随形好

咽已下六十种好。咽已上二十种好。是为八十种好。咽下六十种。二十抓指手八处表里平满。两踝两膝两[阿-可+坐]两肩两腕两股两臂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咽覆(悉皆妙好。是名咽下六种十好)咽上二十者。上下耳齿两唇两龂两颊两发鬓两眼两耳两鼻孔两眉两额两角。已上是名...

《法门名义集》 / 194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捧炉神

谓茶釜之鬼形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圆教无作

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德瓶

又名贤瓶,善瓶,吉祥瓶,如意瓶等。人若祈天神而感得此瓶,则所须如意自瓶中出云。智度论十叁曰:「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得德瓶。」法华玄赞二曰:「智度论戒為德瓶。」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韦陀

梵语韦陀,华言智论,即婆罗门所作邪论也。以世间之智,造养生等书,而有种不同,故名韦陀典。其书不曾传至东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阿由,梵语阿由,华言方命,亦曰寿。谓养生缮性之书也。(缮者,治也。) 二、殊夜,梵语殊夜(无翻),谓祭祀祈祷之书也。...

《三藏法数》 / 176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德瓶

出心所愿者之瓶也。六十华严经五十九曰:「菩提心者,则為天德瓶,满一切所乐欲故。」探玄记二十曰:「天德瓶者,於中所索,悉皆得故。如如意珠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资粮

一、福德资粮,谓由宿世修诸福德,而于今生丰饶财宝,遇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是名福德资粮。 二、智慧资粮,谓由宿世修习智慧,而于今生聪慧明敏,解了法义,是名智慧资粮。 叁、先世资粮,谓由宿世积集善根,而于今生诸根完具,家财富,是名先世资粮。 、现法资...

《三藏法数》 / 145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中天

佛之尊号。天為人之所尊,佛更為天之所尊,故曰天中天。又天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天,即佛也。佛為天之至极,故曰天中天。又為佛之小字。释氏要览中曰:「一日抱太子謁释迦增长大天神庙,庙神石為像,即起礼太子。王曰:我子於天神中更為尊胜,宜名天中天。」法华经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遍行

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八愿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七种净土

佛於毘耶离国菴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之眾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叁、大乘心,、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禪定,九、智慧,十、无量行,十一、摄法,十二、方便,十叁、叁十七品,十、迴向心...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小二化身

一、大化身,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二、小化身,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二相,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叁十二相者: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柔软相、手缦网相、跟满相、趺...

《三藏法数》 / 255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百劫

小乘之菩萨,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修罗

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藏法数》 / 217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灾难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叁、、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

《三藏法数》 / 453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结跏趺坐

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者所谓蛇也),跌者背也,交结左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押左股,次以左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閼伽

又作阿伽,Arghya之略,译曰水。名义集二曰:「阿伽,此云水。」但内典特指奉佛之水而言。即於水入香花者。大日经疏十一曰:「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如意轮仪轨曰:「由献閼伽香水故,行者叁业清净,洗染烦恼垢。」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欲

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

《三藏法数》 / 23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叶莲臺

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一院中臺也。中央為大日,方之八叶,為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之佛,普贤,文殊,观音,弥勒之菩萨,合為九尊,是叁密相应之时,吾人肉团心(心臟)开敷之相也。大日经二曰:「内心大莲华八叶及鬚蕊。」同疏曰:「先观此莲,令其开敷,為八叶白...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宝珠法

宝珠者舍利之标帜也,宝珠法即舍利法也。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曰:「大宝陀罗尼,名曰法身駄都如意宝珠甘露药王金刚精进常经真如宝王大印。」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蚖蛇

以喻地水火风之大。杂阿含经十叁曰:「蚖蛇凶恶毒虐,盛一篋中。(中略)毒蛇者,譬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諍,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諍,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迦絺那

Kaṭhina,又作迦提,羯絺那。衣名。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故名功德衣。五德者,一受此功德衣上不行作法(一云说净作法),畜餘分之衣,亦无罪(寻常以為长衣戒禁之)。二叁衣之中,不携一衣,经一宿亦无罪(寻常以為...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支,叁禅五支,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梵唄

法会之声明也。唄者唄匿之略。又作婆陟、婆师。音韵屈曲昇降,能契於曲,為讽咏之声,是梵土之法曲,故名梵唄。又曰唄匿。单云唄。翻作止断止息或讚嘆,法事之初唱之,以止断外缘,止息内心,方堪作法事,又其偈颂多讚佛德,故云讚嘆。行事钞上曰:「说戒者坐已,维那打静,小者...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供养如意

十八愿中,第二十愿而言:与[供具如意愿]同。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阿难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梵摩尼

宝珠名。译作净珠。又大梵天王之如意宝珠也。弥勒上生经疏下曰:「梵摩尼者,谓净摩尼也,或大梵王如意珠也。」名义集叁曰:「摩尼。应法师云:正云末尼,即珠之总名也。此云离垢,或加梵字显其净也。」Brahma-maṇi。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占察

占筮之法也。密教之秘法观我心為月轮或莲华,於其上观字,变阿字為如意宝珠,使其宝珠徧满法界,故其中一切善恶之相悉现,可以知其吉凶祸福。大日经疏曰:「当自观心莲华上如意宝珠内外明彻,彼諦观察时,所有之善恶悉於中现。」又曰:「此如意珠只是阿字引耳。」秘藏记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欲天

欲界之诸天也。有六重,称曰六欲天。俱舍论八曰:「欲天者一、天王眾天,二、叁十叁天,叁、夜摩天,、覩史多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於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道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菩萨法门

一、智门,谓菩萨以大智慧,善知一切众生根性,随顺调伏,令其解脱,是为菩萨智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慧门,谓菩萨以大妙慧,为诸众生分别宣说深法句义,亦欲令其开发慧性,照了万法本来空寂,是为菩萨慧门。 叁、陀罗尼门,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三藏法数》 / 221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相约位

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分律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种灌顶

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叁、增益己身灌顶。、得阿闍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 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叁、无职眾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平座灌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月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心。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后于净室。山林流水最为上胜。建立道场安置本尊。修真言者面向东方。应以瞿摩夷涂拭其地。以白檀香磨为香泥。以用涂坛。或方或圆随意大小。而于坛上散诸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937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浊

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叁、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命...

《三藏法数》 / 21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百戒

比丘尼具戒之大数也。大爱道比丘尼经上曰:「佛告比丘尼裘曇弥:汝行十戒如法,则有大戒,名具,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事。」毘尼母经八曰:「比丘二百五十法,比丘尼五百法。」药师如来本愿经曰:「比丘尼受持五百戒。」此外经论说五百者颇多。然检诸律,未明示五百...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羯磨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羯磨曰白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羯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结

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结,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 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明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玻璃

又作颇梨,颇黎。新译曰颇胝迦,颇置迦,娑波致迦,塞颇致迦,颯破[木致]迦,窣坡致迦S haṭika,当於此方之水精,有紫白红碧色。玄音应义二曰:「颇梨,力私切。又作黎,力奚切。西国宝名也。梵言塞颇胝迦,又言颇胝,此云水玉,或云白珠。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过千年冰化...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师子吼喻十一事

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勇猛菩萨

坐於胎藏界曼荼罗徧知院叁角智印之左。梵名摩訶尼罗。译言大勇猛。密号称為严迅金刚。据大日经则此座可不安如意宝珠。故於如意宝珠附佛格,列於现图曼荼罗。其内证為雨万法。肉色。左手当脐,持如意法。右手持利剑。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悉达太子二相

梵语悉达,华言顿吉,即佛幼时之名也。二相者,谓佛初生时,净饭王令相师占之。相师云:太子相好,具有轮王及成佛之相也。 一、轮王相,轮王相者,谓转轮圣王,亦具叁十二相也。相师言:太子具是相,若其在家,当作转轮圣王,王天下也。(叁十二相者,安平相、千辐轮相、...

《三藏法数》 / 343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种生死

诸说不同,梁摄论十曰:「如来报障清净,由除七种生死」。而同十卷明种生死。谓一方便生死,菩萨為利生之生死也,於地前及初叁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地。二因缘生死,八相示现之生死也,於五六地感之,灭之而入於七地。叁有有生死,有后有也,於七八九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十地...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忍,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二、得无灭忍,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忍...

《三藏法数》 / 252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欲天五淫

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

《三藏法数》 / 22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

我今顺瑜伽 金刚顶经说 摩尼莲花部 如意念诵法 修此三昧故 能如观自在 先择其弟子 族姓敬法者 多人所敬爱 智慧而勇进 决定毗离耶 觉慧常不舍 尽孝于父母 净信于三宝 乐修菩萨行 于无量心 刹那无有间 常乐大乘法 住于菩萨戒 恭敬阿阇梨...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 / 大唐南天竺国三藏金刚智译 / 5930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种语

佛有七种之语:一、因语,於现在之因中说未来之果也,如说此人乐杀為地狱之人是也。二、果语,於现在之果中说过去之因也。如见贫穷之眾生,顏貌丑陋,说此人定為破戒妒心瞋心之人是也。叁、因果语,於一事说因说果也。如说现在之六人,為过去之果,又為未来之因是也。、喻语,如...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亦名二乘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枯者,表二乘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恶

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 叁、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三藏法数》 / 27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梵名駄缚若Dhvaja,又曰计都Ketu,译曰幢。為竿柱高出,以种种之丝帛庄严者。藉表麾群生,制魔眾,而於佛前建之,或於幢上置如意宝珠,号之為与愿印,宝生如来,或地藏菩萨之叁昧耶形也。大日经疏九曰:「梵云駄缚若,此翻為幢。梵云计都,此翻為旗。其相稍异,幢但以种种杂色丝标...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懺悔五法

比丘懺悔罪时行五种之方式。着袈裟,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大比丘。说所犯之罪名。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行

一、顿成诸行,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惑,则一切惑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故普贤行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二、遍成诸行,遍成诸行者,即依行布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始自发菩提心,终至等觉,位中次第历诸法门,遍修诸行,是名遍...

《三藏法数》 / 139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下分结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不成

晋道安净土论所说。就净土与秽土之土体本质而论一异,立叁种不成之义:一、一质不成,如维摩经佛国品所云:佛以指按地,则草木瓦砾之秽土忽变為七宝庄严之净土,此秽心所见為徧界秽土,净心所见為徧界净土也。依如此净心秽心之相违,净秽之二相盈亏时,知土体亦不為一。是一质不...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出家二戒

一、十戒,谓一不杀、二不盗、叁不淫、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着花鬘衣、八不观听歌舞、九手不捉金银财宝、十不过中食。此十戒是初出家沙弥所持,是为出家十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 二、具戒,具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谓...

《三藏法数》 / 407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横

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二、不量食,食无节制也。叁、不习食,食不习食之食也。、不出食,食未消化而又食也。五、止熟,强制止大小便也。六、不持戒,不持戒行,而遂触世法也。七、近恶知识,近於恶友也。八、入里不时,不时入里井也。九、可避不避,恶疫...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种方便

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不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不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芥子供

修駄都法时於本尊供白芥子也。盖駄都法即如意宝珠之法,其宝珠边,诸魔必伺,故為辟除之,乃行此供也。若无白芥子,则用菜种。又,降伏者,用芥菜之子,其作法於小土器或铜器等,盛芥子,后供养时,於华傍置閼伽以前,取其芥子器,以字供之,后置本处,不令他人见,若人多时,以时...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周行慈

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叁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

《三藏法数》 / 31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之尊号也。以佛在有两之有情中,為第一尊贵故也。又,两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於此等功德為二而游行法界故也。法华玄赞叁曰:「佛於二一切中尊,今云两尊於叁类中两為贵。能入道故,谓人天类。佛亦两,故言两尊。」法华嘉祥疏曰:「两尊者,...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师子

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闍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闍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於尔时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於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又...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教

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教与化仪之教是也。化法之教者:一、叁藏教,经律论之叁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 ekṣā)之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為无量,从能起之心,而谓為等。以於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迦叶端思行等。」大乘义章十一末曰:「经中名此以為无量,亦云等。缘於无量诸眾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復名...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二因缘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安平相】谓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柔软相、手缦网相、跟满相、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尼八敬戒

中本起经云:佛成道后,姨母大爱道,求出家学道,佛不许。阿难白佛:愿听出家。佛言:止,止,无使女人入我法中为沙门也。譬如族姓之家,多女少男,即知其家衰弱,不得强盛。阿难再请,佛乃说八敬法,若能依此,听许出家。大爱道顶戴信受,遂度为尼。(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

《三藏法数》 / 439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无间

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叁、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明行

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叁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 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也,行者,脚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而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名明行。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叁明也,行者身口意之叁业也,者满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本叁昧耶印

谓行法初之莲华合掌也。无量寿仪轨曰:「二手莲华合掌,诵净叁业真言。」秘藏记私钞六谓行法最初所以作此印者,古相传云:此印习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时所结之印也。為理智不二本地自证之体性,故名本叁昧耶之印,出胎时,乃分两手作拳,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即此位,由此...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魔

魔之中除死魔其餘之叁魔也,等觉之菩萨,除此叁魔。瓔珞本业经上曰:「超度叁魔。」见[魔]条。 又止持会集音义释叁魔曰:「一、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妄惑也。修行之人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而五蕴魔亦摄其中。二、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摄也。若人勤...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意摩尼

摩尼者,梵语Mani,珠宝之总名,即如意珠也。探玄记二曰:「摩尼是珠宝通名,简通取别故云如意摩尼。」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禅变化

变即转变,化即幻化。谓此禅诸天,于五欲胜妙之境,悉能次第种种变化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初禅天二变化,初禅天二变化者,一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二、第二禅天叁变化,第二禅天叁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

《三藏法数》 / 262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叁尊观音

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放钵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通

一、天耳通,天耳通者,谓于世间一切众生苦乐、忧喜、种种音声,悉能闻也。 二、天眼通,天眼通者,谓于世间一切种种形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悉能见也。 叁、宿命通,宿命通者,谓于自身、他身,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也。 、他心通,他心通者,谓于他人心中思...

《三藏法数》 / 164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舍利弗目连先佛入灭

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叁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

我今顺瑜伽 金刚顶经说 摩尼莲花部 如意念诵法 修此三昧故 能如观自在 先择其弟子 族姓敬法者 多人所敬爱 智慧而勇进 决定毗离耶 觉慧常不舍 尽孝于父母 净信于三宝 乐修菩提行 于无量心 刹那无有间 常乐大乘法 住于菩萨戒 恭敬阿阇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865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五种法身

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禅,无色界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意宝珠品第十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阿难陀曰:“汝等当知,有陀罗尼名如意宝珠,远离一切灾厄,亦能遮止诸恶雷电,过去如来.应.正等觉所共宣说。我于今时于此经中,亦为汝等大众宣说,能于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令得安乐。”时诸大众及阿难陀闻佛语已,各各至诚瞻仰世尊,听受神...

《金光明最胜王经》 /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制译 / 166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不可得

佛告诸比丘:世有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忏悔五法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云忏悔者,华梵兼称也。谓比丘有罪,须请大比丘为证,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大比丘即上座也。) 一、袒右肩,谓行忏悔时,须着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二、右膝着地,谓行忏悔时,当右膝着地,以显翘勤恳切...

《三藏法数》 / 25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杀鬼

有生者有死,由於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七曰:「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毘奈耶律叁十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中略)於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髮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法句譬喻经一、增一阿含经二十叁、不可得经出曜经二等说梵志避遁於山海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来有七种语

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变化

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摩耶夫人五梦

摩訶摩耶经下说:「佛母摩訶摩耶,在忉利天见五大梦:一须弥山崩,海水竭。二诸罗剎手执利刀,竞排一切眾生眼,时吹黑风,诸罗剎皆悉驰归雪山。叁欲色界诸天悉失宝冠,自绝瓔珞,不安本座,身无光明,犹如聚墨。如意珠王在高幢上,恒雨珍宝,周给一切,有毒龙,口中吐火,吹...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意

吉祥瓶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俱缚婆罗门

又作救婆俱婆罗门。日本内外之典。举随求陀罗尼经之功德,其中屡引此名。按随求经有二译:一為不空译,二卷,名普徧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一為宝思惟译,一卷,名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检此二经无俱缚婆罗门之名。但说有一优婆塞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伽栗斯山。与大菩萨无量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来诣佛所顶礼双。右绕三匝以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有大陀罗尼明咒大坛场法。名青莲华顶栴檀摩尼心金刚秘密常加护持。所谓无障碍观自在莲华如意宝轮王陀罗尼心咒第一希有。能于一切所求之...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 144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天王天

即[天王]所居之天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声闻观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放鉢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种白法

谓修菩萨行者,当习一切白净善法,远离趣诸恶之黑法也。(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欲白法,谓修菩萨行者,闻佛正教理趣深远,心生乐欲而不暂舍,故名欲白法。 二、行白法,谓修菩萨行者,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于自身果报,...

《三藏法数》 / 223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华梵

天即天王,皆帝释之外臣也。又称护世者,以能护持世间故也。(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兼举也。) 一、提头赖吒天王,梵语提头赖吒,又云提多罗吒,华言持国。谓能护持国土也,亦云安民,谓令人民悉得安隐也。居须弥山东黄金山。(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三藏法数》 / 25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思修六意

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鬼黏五处

智度论十六曰:「精进相者,身心不息故。譬如释迦文佛,先世曾作贾客主。将诸贾人,入险难处。是中有罗剎鬼,以手遮之言:汝住莫动,不听汝去。贾客主即以右拳击之,拳即着鬼,挽不可离。復次左拳击之,亦不可离。以右蹴之,亦黏着。復以左蹴之,亦復如是。以头冲之,头即復...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圆教

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教,第為圆教,华严宗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释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多罗佛钵

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之鉢也。长水金刚纂要刊定记曰:「梵语鉢多罗,此云应量器。是过去维卫佛鉢,龙王将在宫中供养。释迦成道,龙王送至海水上。天王欲取,化為鉢,各得一鉢,奉如来。如来受已,重叠鉢在左手,以右手以按之,合成一鉢。」 (CBETA註:原书分类為「器物」...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轮王

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

《三藏法数》 / 49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种立题

隋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叁者而已。因以单复具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

《三藏法数》 / 45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如

元沙门,名惟则,号天如。得法於中峰,住姑苏之师子林。註楞严集唐宋之九解附以补註称為会解,盛行於世。交光之楞严正脉疏曰:「自元末及今二百餘年,海内讲听楞严者,惟知有会解,而他非所尚。」冯梦禎之本住白文序曰:「是经译梵以来,疏解者十餘家,唯天如会解,学者翕然宗之。...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兽渡河

叁兽喻叁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叁界,取证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

《三藏法数》 / 36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五尊观音

一、正观音,二、千手观音,叁、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轮观音,七、不空羂索观音,八、白衣观音,九、叶衣观音,十、水月观音,十一、杨柳观音,十二、阿摩[齿来]观音,十叁、多罗观音,十、青颈观音,十五、香王观音。见诸尊真言句义抄中。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疑

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叁种焉。 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 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自既...

《三藏法数》 / 17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菩提分

Bodhyaṅga,总為念处、正勤、如意、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叁十七道品之名,别為叁十七道品中七觉支之名。分者支分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支分,故名分。又分者因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皆顺趣菩提,故名菩提分。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增盛

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余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

《三藏法数》 / 33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种不净

谓修行之人,恐于自他身分,而起贪着,妨于正道,故令假作此不净之想,破其着心。故有七种也。 一、种子不净,种子有二:一内种,谓人之身从昔烦恼业因而生。二外种,谓此身受父母遗体而生,故名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谓人之生,父母交遘,赤白和合,以成其身,故名受生不...

《三藏法数》 / 32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烦恼

又云惑。於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即无明,愚於我之相而迷无我之理也。二我见,即我执,於非我之法妄计為我也。叁我慢,即倨傲,持所执之我,令心高举也。我爱,即我贪,於所执之我深生耽着也。见成唯识论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地神护法

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曰:「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是地分由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宣说,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身,於法座下顶戴其。而此大地眾味增长,药草华果皆悉具,眾生食已,增长寿命。」地藏本愿经地神护法品曰:「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大人觉

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 二、知觉,谓人虽贫乏,常...

《三藏法数》 / 408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寻思观

小乘俱舍之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寻思观与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玄朗

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如意元年,蒙勅度,配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戒,寻学律仪。又博究经论,精通涅槃,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禪师共商榷禪要,然...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含部

属於阿含之部门也。原為佛说之总称,后大乘经兴,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总名為小乘,遂為小乘经之异名。北方佛教谓长中杂增一為阿含,阿含及属於此者,总称為阿含部。南方所传者,於阿含之外,称小乘杂部為屈阤迦阿含,是為五阿含。至元录六出一百十一部,叁百叁十七卷。註曰...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十七道品

又名叁十七品,叁十七分法,叁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叁十七种。如念处,正勤,如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叁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自誓叁昧经曰:「善权随时,叁十七品具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慧观五教

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大经

又云十八明处。韦陀与六论八论也。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叁、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意轮法

供养念诵如意轮观音之秘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事胜

一、根胜,谓菩萨根性聪利,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名根胜。(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道胜,为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已,复能度脱一切众生,胜于声闻、缘觉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是名道胜。(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精进、五禅定、六智...

《三藏法数》 / 215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