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条搜索结果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应供养

一、如来所应供养,谓如来出现世间,咸欲利乐一切众生,于天人中,最尊最上,不降伏者而降伏之,救护者而救护之,未度脱者而度脱之,以是因缘,一切天人所应供养。 二、阿罗汉所应供养,梵语阿罗汉,华言学。谓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而能利益有情,为世福田,以是因缘...

《三藏法数》 / 18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空见

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路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槃,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

《三藏法数》 / 128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恩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叁、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

《三藏法数》 / 18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空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光音天下生人间

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地更始,盪盪空虚,了所有,亦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所记别,故名记。 一、能变记,谓第八识心王,是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所分别,故名能变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十一品思惑

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嗔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为四地,色界空处、识处、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嗔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三藏法数》 / 206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途对叁毒

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自在

一、得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生智慧,舍于叁界,性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一乘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碍。顿教但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碍,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面观音

经轨十二面观音,是誌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通载九曰:「梁武令僧繇写誌公像,公以指[(改-己+牙)/力]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山谷外集十四曰:「十二面观音正面,注僧伽至临淮,尝卧贺跋氏家,现十二面观音形。其家欣庆,遂捨宅归焉,即今寺也。见宋高僧传。」临济录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兰若

Āriṇya,寺院之总名。是比丘之住处。又作阿兰那,阿兰攘,阿兰若迦,阿练若,阿烂拏,阿练茹,曷剌[羊儿]等。译曰諍声,闲寂,远离处。离人里五百弓之处。华严经一曰:「阿兰若法,菩提道场。」大乘义章十五曰:「阿兰若者,此翻名為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阿兰若言阿兰那...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量心

量心者,慈悲喜舍也。通名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也。所缘众生既量,而能缘之心亦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量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量心。 二、悲量心,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断一切断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智,妄外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三藏法数》 / 80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不共法

一者诸佛身失。身行善顺。名身失。二者口失。口业善顺。名口失。叁者念失。念顺差。名念失。四者异相。怨亲等节护。名异想。五者不定心。常住叁昧。散须臾。故名不定心。六者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知已舍。七者欲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质直

质者正也,正直之心,諂曲也。佛道在悟达眾生本有之天真,故示其意曰质直是净土。法华经寿量品曰:「眾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眾僧,俱出灵鷲山。」又曰:「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维摩经佛道品曰:「直心是菩萨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空定

又云四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边之虚空心,与空边相应,故名空边定。二识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边之解,心与识边相应,故名识边处定。叁...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体非伪妄曰真,性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 10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魔

四魔又加净之四為八魔。是前四為凡夫之魔,后四為二乘之魔也。涅槃经二十二曰:「八魔者,所谓四魔净。」法华文句六曰:「圆教法身安处空理,復通别二惑八魔等畏,故言踞师子床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束芦二义

一、互相依,谓如束芦互相依倚。以譬六根六尘,更相由藉而成染惑也。以由根依尘故,而发妄知,尘依根故,而有幻相,是名互相依。(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取中空,谓取芦苇中本空虚,自性不实,...

《三藏法数》 / 130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通教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逼迫相,集和合相,灭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万法

总该万有事理之语,法者自体之义,轨则之义,万有之事理,一一有自体,具轨则,故皆名法。乃至龟毛兔角毕竟者,亦名為法。以彼有之自体,有之轨则也。故比之外典之万有万事万物等言,而此言為最汎。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能坏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量义经曰:「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相,以何因缘名為相?善男子!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如是相。故名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乾闥婆城

又作犍闥婆城、犍闥缚城、巘达嚩城。译寻香城、蜃气楼。乐人名為乾闥婆,彼乐人能幻作楼阁以使人观,故名之為乾闥婆城。而现於空中之蜃气楼类是,故亦称為乾闥婆城。以譬物之幻有实也。智度论六曰:「犍闥婆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櫓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法性

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

《三藏法数》 / 153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失,佛自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失。二、口失,佛具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失。叁、念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身,谓二乘因持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身,故名戒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犯,名作戒也。) 二、定身...

《三藏法数》 / 366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相涅槃,至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相,至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狗子佛性

又作赵州狗子,赵州字。赵州从諗寄託狗子佛性打破有之执见也。五灯会元第四曰:「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师曰。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螻蚁,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却?师曰:為伊有业识性在。又有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否?师曰有。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这个皮袋裹?师曰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假

一、因成假,谓一切诸法,必有所因和合方成。如诸众生,因于父母生成此身,是名因成。了达此身虚幻不实,是名为假。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故名因成假。 二、相续假,谓众生心识念念相续,前念既灭,后念复生,是名相续。了此相续,本实体,是名为假;一切诸法相续不断,亦复如...

《三藏法数》 / 20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位

心,谓分别识心也。非全心,但分别识心不行,故言五位心也。 一、睡眠,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二、闷绝,谓诸众生,惊倒闷绝,六识昏昧,见闻觉知,一时顿息,是名闷绝心。...

《三藏法数》 / 25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洹,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空

一生空,言眾生之空。二法空,言事物之空。见智度论十八及二十。又,此二者,又名我空法空。见唯识论。又,此二者,名人空法空,见法藏心经略疏。 又一内空,言内身之空。二外空,言外器之空。见般若经五,杂阿毘曇论七,吉藏仁王经疏二。 又一但空。小乘之空,但见空也...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藏法数》 / 585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我印

叁法印之一。凡愚妄於色身假合上固执常一之我,作种种之妄业,佛為破其妄计,说我之理,此理决定而不可违越,又為证异於外说之印契,故云我印。见[叁法印]条。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法退菩提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杀

一、自杀,谓慈悲之心,于诸物命,辄自杀害,是名自杀。 二、教他杀,谓慈悲之心,即自杀生,亦教他人杀生,是名教他杀。

《三藏法数》 / 57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施有四事

一、施多得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多,而福报,是名施多得福少。 二、施少得福多,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得福多。 叁、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是名施少得福少。 四、施多得福...

《三藏法数》 / 182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想天以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法,则对於过去未来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果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外道七种

一、作已而舍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常,故云作已而舍常。 二、形处坏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开显

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积聚,出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净居天

色界第四禪,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烦天,一切烦杂之处。二、热天,一切热恼之处。叁、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不出叁境:一、性境,二、带质境,叁、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三藏法数》 / 32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钝使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 二、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边

一是有,二是,叁亦有亦,四非有非,五非非有非非也。此中前四句就所缘之境,后一句就能缘之观。依之而建立五边。二教论上曰:「亦出四句,亦离五边。」释摩訶衍论曰:「清净本觉,性德圆满,本智具足,亦出四句,亦离五边。」通玄钞曰:「第一执有是增益谤、第二执是损...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因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记法与记心和合也。(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大我

我者自在之义。凡夫虽认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心一自在者,思為我者。惟迷倒之见耳。我之实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见。然彼但知凡夫之倒我小我,更不知佛之有真我有大我。佛所证之涅槃,真我也,大我也,佛得八自在,离一切之繫累,於万法自在,以之為涅槃之大我。涅槃经一部...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境,境外心,心境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如来唄

如来妙色身等二偈八句,讽梵唄之调子,故云如来唄。简称之曰梵唄。胜鬘经曰:「如来妙色身,世间与等。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尽,智慧亦復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第一偈,嘆佛之应身,次二句,嘆佛之报身,一切法常住一句,嘆佛之法身。法会之常式,多唱此文...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行

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准提求愿观想法

若求分别,当观分别记念,若求色,当观文字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门,当观两臂,若求四量,当观四臂,若求六神通,当观六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当观十臂,若求如来普徧广地,当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当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若求叁...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大集经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先后性。是也。(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菩萨十戒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内外道四执

又云四宗。叁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道,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毘曇宗,即萨婆多,虽已得人我,而执法之有性者。叁成实宗,虽具辨二空,而明空犹不了者。四大执,大乘中一切有所得之见也。叁论玄义曰:「但邪谬纷论,难可备序。叁论所斥,略辩四宗:一摧外道,二析毘曇...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Laṅkāvatāra-sūtra,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為本经叁译中之最古者。楞伽者,山名,阿跋多罗者,入之义,佛入此山说法,故名入,新译云入楞伽经者是也。宝字乃译人添加,因楞伽宝表经义之上宝也。或言阿者,也,跋多罗者,上也,阿跋多罗宝即上宝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衣

一毛,二芻摩迦,此方所。叁奢搦迦,此方所。四羯播死迦,白毡也。五独孤洛迦,紵布也。六高詁薄迦,是上毛緂,此方所。七阿般阑得迦,是北方地名,彼处有此衣。又有名释者,是絁羂之衣耳。见有部毘奈耶十八。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边处地,七识边处地,八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有,故名二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观

观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观,遣其着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观,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臰烂不净之相,心生猒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着是色欲,贪求猒。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臰烂不...

《三藏法数》 / 23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赖耶

Ālaya,又作阿剌耶。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旧称阿梨耶。译曰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失,谓佛从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说品第十七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秘密主。世尊如来授仁者记邪。金刚手言。善男子。佛授我记如梦自性。寂慧言。今汝授记有何所得。金刚手言。所得故而我得记。寂慧言。何法所得。金刚手言。我人众生寿者悉所得。彼蕴处界亦所得。乃至若善不善。有罪罪有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14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世间七丈夫

谓能制心离欲,身过恶,心怀道德,修诸梵行,具此七法,名为世间丈夫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长寿,长寿者,谓寿命延长,久住世间,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二、妙色,妙色者,谓形仪英伟,色相端严,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叁、病,病者,谓宿福深厚,病少恼,能...

《三藏法数》 / 26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空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我。二乘悟之,入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藏法数》 / 152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众

一、发起众,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 二、当机众,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植者,种也。德本者,众善之根本也。) 叁、影响众,影响众者,谓古往诸佛、菩萨...

《三藏法数》 / 270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作戒

又云教,新译曰表。戒体有二、一作戒,二作戒,作戒者,谓受戒时如法动作身口意叁业,可见闻之业体。作戒者,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於身中不可见闻之业体。此业体初发之缘,虽由身口意动作(即作戒),而一旦生了,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恒常相续,故称為作。作戒於身口动...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明,菩提心论谓之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慧明,故曰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

《三藏法数》 / 23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涅槃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量微妙功德,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槃,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

《三藏法数》 / 212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嗔恨行、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大部

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叁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叁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叁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一卷,西晋法炬译。此经与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共為大宝积经九十七卷优陀延王会之异译,优填王之正后归佛,得须陀洹果,王信比夫人之譖欲杀之,发叁箭,而箭还住於王顶上之空中。王大惊悔,与比夫人共来佛所懺罪。佛為说大夫及夫人之道。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 《优填王经》

天女

梵语曰泥缚迦儞也Devakanyā,欲界六天之女性也。色界以上之诸天婬欲,故男女之相。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懺悔心

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育王石刻文

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没识

第八识十八名之一。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没识者。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所隐没,故没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阿梨耶及阿赖耶者,但梵言讹也。梁朝真諦叁藏训名翻為没识,今时奘法师就义翻為藏识,但藏是摄藏义,没是不失义,义一名异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恶

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 叁、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四、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三藏法数》 / 27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客尘二义

一、客义,谓见、思等惑,皆由众生不了外尘之境,种种妄想而生,若以智慧观察,惑体本空,则法性理显,惑亦何有?经云:不住名客,是名客义。 二、尘义,谓微细之惑,而能染污清净真性。譬如牖隙光流,诸尘相现,亦能乱于虚空之性。若智慧发明,了惑本,则空理现前,尘亦何有...

《三藏法数》 / 13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真心离妄念,谓之心。非云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心。如五位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叁昧,繫心一处。若久习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修忍五相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辩

菩萨得七种之辩:一、捷疾辩,於一切之法,碍故。二、利辩,有人虽能捷疾而不能深入,以能深入乃名為利。叁、不尽辩,此以利辩说诸法实相,尽也。四、不可断辩,於般若之中诸戏论,故能问难之离间者,即名為不可断辩。五、随应辩,能断法爱,故随眾生之所应而说之也。...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事理

因缘生之有為法谓為事。不生不灭之為法谓為理,即事者森罗万象之相,理者真如之体也。然如大乘中叁论宗谓理為真空,非别有理之实体。如法相宗谓理虽有实体。然惟為事之所依,依事之缘起而何等之关係,即不障之能作因也。如华严宗谓真如之理。虽為不生不灭之為法身,然依明...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羊角

即羚羊角。以譬烦恼也。金刚至坚,喻佛性。羚羊角能坏之。即烦恼能坏佛性也。传心法要下曰:「你若道是有是,非有非,总成羊角。羊角者,即你求觅者也。」又云:「设你有者,皆名羊角。」六祖金刚经序曰:「金刚喻佛性,羚羊角喻烦恼。金虽坚刚,羚羊角能碎。佛性虽坚,烦恼能...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法印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常、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常。众生不了,于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不男

法华经云:菩萨不应亲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不男,谓人从生来,男根不满,是名生不男。 二、犍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根,是为犍不男。 叁、妒不男,谓男根似,见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根,是名妒不男。 四、变不男,谓根能变现也,遇男则变...

《三藏法数》 / 15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生净土五不退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叁、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

《三藏法数》 / 23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修

有胜劣之叁种:一、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苦对叁界

一、苦苦对欲界,谓叁界受生,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叁、行苦对色界,谓虽苦乐...

《三藏法数》 / 16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不成

晋道安净土论所说。就净土与秽土之土体本质而论一异,立叁种不成之义:一、一质不成,如维摩经佛国品所云:佛以足指按地,则草木瓦砾之秽土忽变為七宝庄严之净土,此秽心所见為徧界秽土,净心所见為徧界净土也。依如此净心秽心之相违,净秽之二相盈亏时,知土体亦不為一。是一质不...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退失。当知有叁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

《三藏法数》 / 266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