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 条搜索结果

佛十无碍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梵语,摩醯首罗宫。大天之宫殿也。色界之顶。外道所祭祀之大天住於此。又第十地之菩萨将成佛时。於此处变现净土。十方诸佛施成佛之灌顶。唯识论七曰:「诸异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后必生净居天上大宫得故。」同述记七末曰:「大宫者,净居上有...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宝光明池

摩伽陀国,佛此池边说宝篋印陀罗尼经。宝篋印陀罗尼经曰:「一时佛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小乘叁藏

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转五蕴成叁德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品沙弥

一、下品沙弥,七岁至十叁者,名為駈乌沙弥。二、中品沙弥,十四岁至十九者,名為应法沙弥。叁、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胜身

华严宗所说龙女,普庄严童子,善财童子,兜率天子,四人名為四胜身成佛。胜身者,彼宗於圆教行位叁种中,约第二之果报以明其位,立叁生成佛之义,叁生之第二生名解行生,正证悟法界之理,穷满圆行之位也。於此位离界内分别之秽身得界外无染清净之金刚身,名解行身,是即胜身也。以...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耳叁藏

唐代宗时,有西天之大耳叁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勅使与忠国师试验。叁藏方见师,便礼拜而立於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道老僧即今什麼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什麼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天津桥上...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报应叁身

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虚空无為

叁无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為虚空,二无為虚空也。凡现於无色像所者,是有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為虚空也。有為虚空者有分限,有生灭,属於眼识之所见。因是称此為空界之色,為五蕴中色蕴之所摄,六大中空大之所摄。是有為无常也。无為虚空者,无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

《佛学大辞典》 / 510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德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叁,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诸佛不增,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迷悟虽殊,体性...

《三藏法数》 / 22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十叁智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同居土,或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无惭外道

此外道计一切罪福皆是大天作為,非人间之所关知,天喜,则眾生安乐,瞋则眾生苦。人间之罪福,一繫於大天之意,使全责任负於大天,犯罪而不惭愧,则不堕於恶道。惭愧,则却堕於地狱云。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华严五为

一、正为,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余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兼为,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

《三藏法数》 / 39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有见

执着於有之邪见。又云常见。智度论七曰:「有二种见:有见无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空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法华经义疏四曰:「智度论云:爱多者着有故起有见,见多者着无故起无见。又云:四见多者着有,邪见多者着无也。」法华玄赞四曰:「若有者执我...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菩萨四净

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叁、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着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

《三藏法数》 / 144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鬼分九类

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勿力伽难提

应云蜜利伽罗,此云鹿难提,亦云喜,总言之名鹿喜。善见律曰:鹿杖沙门。鹿杖,其名也。沙门者,如沙门形,剃头留少许周罗发,着坏色衣,一以覆身,一以置肩上。入寺依止比丘,拾取残食以活命。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授职灌顶

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於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眾宝庄严,於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救世观世音

观音者略名,观世音為具名,新译谓之观。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须陀须摩

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譬喻

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出世五食

谓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于世美味,心不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等为食,则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间五种食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念食,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二、法喜食,...

《三藏法数》 / 26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障

障正道害善心者有叁:一、烦恼障,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惑。二、业障,五逆十恶之业。叁、报障,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见涅槃经十一。 又一、皮烦恼障,叁界中之思惑也。贪瞋等之惑,对於外之六应而起。如皮之身外。二、肉烦恼障,叁界中之见惑也。断见常见等皆属於内心之分别者。...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经王

称其经胜於他经,曰经王。即经中之王也。法华经药王品曰:「如帝释於叁十叁天中王,此经亦復如是,诸经中王。(中略)如佛為诸法王,此经亦復如是,诸经中王。」法华嘉祥疏九曰:「言经王者,此经於今昔权实开合,故称為王。又独一无二,亦是王义。」最胜王经一曰:「金光明妙...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苏波訶

Svāhā,又作苏婆訶,娑婆訶,莎缚訶,萨婆訶,率缚訶,娑嚩贺,苏和訶,馺婆訶,馺皤訶,沙訶,娑訶,莎訶等。真言之结句也。仁王经仪轨下曰:「娑缚贺,此云成就义,亦云吉祥义,亦云圆寂义,亦云息灾增益义,亦云无住义。今依无住义,即是无住涅槃。依此无住涅槃尽未来际,利乐...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螺髻梵王

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九会曼陀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证身

谓理智不二之大日法身。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四种法中之性身是也。此為法界体性智所成。胎藏界為八叶中胎之大日,金刚界為一印会之大日是也。就密家之古义言之,此证身為受法乐,从心流出内证之诸眷属,常说两部之大经。就其新义言之,大日之证身具利利他之二德,...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周徧含容观十门

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徧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叁、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剎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一尘中而现,如...

《佛学大辞典》 / 55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摩訶摩耶经

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说法经,二卷,齐曇景译。佛一夏昇於忉利天為母摩耶说法,使证初果。后天下,渐次化度,受魔王之请,入於涅槃。摩耶趣来棺所,开佛棺,母子相见,说法以彰孝道。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界身

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普眼

观世音之慈眼普观一切眾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同十曰:「以此普眼而观眾生,故名观者。」 又一具一切云普法,观普法云普眼。宗镜录九曰:「以是圆满之宗普门之法见普法,故名為普眼。(中...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身

有叁种:(一)楞伽经所说。一化佛,二功德佛,叁智慧佛,四如如佛。其中第一之化佛即化身,第二之功德佛与第叁之智慧佛,是报身,报身佛之功德虽多,而要智与德,故分之為二,第四之如如佛即法身也。(二)唯识论所说。一性身,二他受用身,叁受用身,四变化身。性身即法...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翻叁染成叁德

翻即翻转之义。叁染者,谓苦、惑、业也;以其皆能染污本性,不得清净故也。叁德者,谓法身、般若、解脱,皆具常乐我净之德,名为叁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常也,离生死苦乐也,谓之我也,惑尽谓之净也。) 一、翻苦身成法身德,谓于生灭无常之身,...

《三藏法数》 / 281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八十随形好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

《三藏法数》 / 72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凡夫十重妄

凡夫阿赖耶识之不觉义,分為十重言也。禪源诸詮四曰:「此识(阿赖耶识)凡,常有觉与不觉二义。觉是叁乘圣贤之本。今且示凡夫本末,总有十重(今每重以梦喻一一合之):谓一切眾生虽皆有本觉真心(此第一重。如一富贵人,端正多智,宅中住);未遇善友开示,法尔本来不觉(...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业菩萨

Vajrakarma,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司如来事业之德。梵语羯磨,译言业。秘藏记末曰:「肉色,二手合掌扬顶上。」略出经曰:「由结金刚羯磨契故,得為金刚坚固性。」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业虚空库藏叁摩地智,受用故,(中略)成...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空观

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諦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諦之理,观此空諦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為体空。别...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家宝藏

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师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家宝藏不愿,拋家散走作什麼?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麼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八成立因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王菩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舍卫城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其名曰弥勒菩萨。得大势菩萨。师子意菩萨。师子相菩萨。大相菩萨如是上首一万人俱。尔时世尊。大众围绕恭敬为发大乘意众生演说经典。尔时众中有菩萨。名王。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

王菩萨经》 /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815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

如法袈裟色叁种

一似黑,二似青,叁似赤。似黑者,即緇色,為黑泥之色,似青者,铜青也,似赤者,果实之染色,天竺谓之乾陀色,支那谓之木兰色,日本谓之香染者(香染丁子香以染之)。百一羯磨九曰:「凡作卧具(叁衣),应作两重染令坏色。或青(极好深青,律文不许,随时污色,事开听)或泥(...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万法一心

一切之法,尽為此心所生之唯心论的见地也。唐华严经叁十一曰:「叁界所有,唯是一心。」晋华严经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无造。」心地观经八曰:「心如画师能画种种色故。心如僮僕,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故。心如怨贼,能令身...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梵如意天

大梵天也,彼天有威力,得如意,故曰如意。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波罗夷

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种叁观

观叁諦之理之观心,有叁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叁观,於别途观叁諦也。二、通相叁观,於一观之中圆解叁諦也。叁、一心叁观,於一念之心观叁諦也。宗镜录叁十五曰:「一、别相叁观者,歷别观叁諦。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浮根

又曰扶尘根。五根有二种,内正有发识取境之用者,名為胜义根。眼之如葡萄,耳之如卷叶,外形谓為浮根扶根或扶尘根。浮者浮虚不实之义也。楞严经一曰:「我观此浮根四尘祇我面。」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毕鉢罗窟

巴Vebhāra-guhā,梵Vaibhāra,又作卑鉢罗窟,宾鉢罗窟。以窟上有毕鉢罗树繁生,故名,或言毕鉢罗為大迦叶名(父母祈树神而生,故名,又迦叶所居之窟,故名毕鉢罗窟,此虽古释,然非也),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之西,大迦叶结集叁藏处也。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辞如来往耆闍崛...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堪忍地

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南本涅槃经十一曰:「得四念处已,则得住堪忍地中。菩萨摩訶萨,住此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飢渴、蚊虻蚤蝨、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為住堪忍地。」此堪忍地,配於菩萨之十地,诸师各有异见,天台一家以...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杀生报

一、短命,短命者,谓因前世伤害物命,令其不得以尽天年,故感今生身亦短命也。 二、多病,多病者,谓因前世恼害众生,令其不得,故感今生身亦多疾病也。

《三藏法数》 / 7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雉救林火

昔野火烧林。林有一雉,以水洒林,往返不止。时天帝来问言:汝何作?答曰:我愍眾生,故欲救此林,此林荫影清凉,我诸种类眷属,皆悉依仰,我身有力,云何怠而不救之?天帝问言:汝精勤可至几时?答曰:将以死為期。天帝言:汝心虽尔,谁证知之?即立誓,我心至诚不虚,火即当灭...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神力

一令远处见闻神力,佛一处说法,以神通力使他方异土之眾生,皆得见闻也。二令各各见佛神力,佛一处说法,能使一一眾生各佛前见说法,如日出而影现於眾水也。见智度论九。 又一现身面言说神力,初地之菩萨,住於佛之神力,入於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之一切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伊字叁点

梵书(伊字)」之形為纵,譬物异时為体之别。如花与实。涅槃经二曰:「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叁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叁目,乃得成伊叁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叁法各异亦非涅槃。」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十种烦恼现行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叁、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

《三藏法数》 / 958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诸法五位

佛家建立诸法,先有叁门:一小乘俱舍宗立七十五法,小乘成实宗立八十四法,大乘法相宗立百法,总以之收束於五位:一、色法,有物质之形者,又以物质為因而生者。二、心法,了识事物者。叁、心所法,随附於心法而起者,是為心法所有之法,故名心所法。四、不相应法,不附随於心法者...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生死

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叁界六道果报也。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故曰分段。具见思惑之一切凡夫是也。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诸无漏之善业,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果报也。為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之生死。不思议者。以业用之神妙不测而名,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恣日

夏安居之竟日也。见[恣]项。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云门光明

「云门垂语云:人人尽有光明,看时不见暗昏昏,作麼生是诸人光明?代云:厨库叁门。又云:好事不如无。」见碧巖八十六则,种电钞九。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种资粮

瑜伽论所说。一福德资粮如前。二智德资粮,如前。叁先世资粮,由宿世积集之善根,今生為完具之福智资粮也。四现法资粮,今生修习之福智资粮也。见叁藏法数十七。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果

以十二因缘配於叁世言之。一、识,胎内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為名。身為色。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叁、六处,六根具足,将出胎内之位。四、触,既出胎内而触於外境之位。五、受,分别苦药之位。即十二因缘中第叁至第七者。以无明与行之二者為过去之因,以此五者為现之果,...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补陀落迦

Potalaka,又作补陀落伽、逋多、逋多罗、补怛洛迦、布呾洛迦、补但落迦、补陀落。山名。译作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印度之南海岸,為观音之住处。其山形為八角。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於此南方有山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同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底彦多

又作丁岸哆Tiṅanta,即Tin+anta,梵语文法二声之一。示动词之变化者,有十八转。彦多者后之义,底字為置於后之声。是以动词中第叁人称单数之语尾名,為动词语尾一般之名目也。唯识枢要上本曰:「底彦多声有十八囀,辨此声中底字居后,彦多是后义,则是底字居后声也。」寄归传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阿支罗迦叶经

具名佛為阿支罗迦叶他作苦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方便

疏云:方是智所诣之偏法,便是善权巧用之能。巧用诸法,随机利物,故云方便。(偏法者,即小乘偏权之法也。) 一、行方便,谓佛及四十一位,心内所证不思议二谛之理,是名行方便。(四十一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

《三藏法数》 / 28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六大无碍

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大之义,虽為显密共通之法相,然论六大无碍者,则惟密教。无碍者,互相融通而无障碍,如光与光,六大互相融通也,他之六大互相融通,是為六大之性,法尔之德,故云法性。即佛陀之身為六大所成,凡夫之身亦六大所成也,六大之性,无碍平等,故...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满泥

Vande,又作漫提。译曰礼拜。观如意轮瑜伽法要曰:「行人面於西,漫提王,次礼餘方佛。」一本作满泥。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满泥王,梵语也。唐云礼拜,王者无量寿佛。」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一名四实

一名谓先陀婆,四实谓水、盐、器、马。如是四法,皆同此一名,此是大王密语。经云: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心欲水时,口索先陀婆者,智臣善知王意,即以水奉之。索后叁物,亦称先陀婆。智臣即以叁物随意奉之。以譬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诸大乘经亦...

《三藏法数》 / 456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怀胎死四

谓调达比丘,染着世利,于阿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由。时阿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着供养,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

《三藏法数》 / 282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维摩经折衷疏

六卷,明释大贤述。其法弟大艤為之序云:此经秦译以来,始出肇师註。而多引什师之语。其文简。其旨深。(中略)近时无我疏印天台四教六即四悉叁观等语,其文浩汗。义旨重叠,诚繁矣。吾兄古德法师,新出斯解,义乃折衷云云。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味禪

五种交杂之禪也。对一味禪而言。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之五种。禪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领

一曰探领。二曰齐领。法华经信解品,四大声闻。陈述己之领解。其领解如来未出世前,法身地照声闻之机,之大悲状者。谓之探领。是探佛意之底蕴而领解者也。一品之中:「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已上之文足也。齐领一名齐教领:「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慧山

江苏无锡县西。西域僧慧照居此,故名。又名惠山。第二泉焉。吴地记古名华山。一名西神山。又名斗龙山。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灵鹫山。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众俱。 尔时圣观菩萨摩诃萨。彼众会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欲显说普贤陀罗尼。世尊此陀罗尼。我于月上光如来所受得。若菩萨乘者。才闻此陀罗尼。即得不退转。速疾承事一切如来应供正遍知者。能销...

《观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855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助道资缘

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餧不安,道法焉?答:行者有二,谓家出家也。其家人,家业,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叁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寿量四土偈

法华经寿量品偈曰:「常灵鷲山,及餘诸住处。眾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六句為法界道场偈,亦曰寿量四土偈。以此六句中具四土也。文句言常灵鷲山,是实报土,為叁世常住之净土,故谓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為...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大海

须弥山四方之大海也,须弥山四大海之中央,四大海中各有一大洲,四大海外,则铁围山围绕之。参照[九山八海]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菩萨五种

菩萨悲智并运,万行满足,其于寿命受生等事,故得无碍也。 一、寿命,谓菩萨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不为长,促一念不为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而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是为寿命。 二、生,谓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

《三藏法数》 / 298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种禪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菩提资粮论

六卷,龙树菩萨造,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明般若波罗密等為菩提之资粮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偷盗报

一、贫穷,贫穷者,谓因前世盗他财物,令彼空乏,故感今生亦贫穷也。 二、不得,不得者,谓因前世劫夺他财而令他人不得,故感今生,虽有财物,而属五家,不得受用也。(五家者,水、火、盗贼、恶子、官家也。)

《三藏法数》 / 98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种叁世

唯识宗所云:过现未之叁世,有叁种之别:一、道理叁世。又云种子曾当之因果。於现法上以道理假立之叁世也。现之法,為过去因之酬,故假现法之因為过去,现之法,有未来必引果之义,故假果而名為未来。即於现一剎那之法立叁世也。二、神通叁世。过未非实体,而由宿命智观...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般涅槃

梵语摩訶般涅槃那Mahā arinirvāṇa,译言大入灭息,或大灭度,大圆寂入等。大者美灭德之称,灭者,灭烦恼灭身心之义,息者安息之义,度者,超度生死之义,圆寂者圆满功德寂灭相累之义,入者归於灭也。大乘义章十八曰:「摩訶般涅槃那,磨訶為大,大义有六。(中略)槃,此翻為入,...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王

佛於法。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於诸法得,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誌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於诸法得胜,故名法王。」 又(职位)...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为叁事故修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即禅定也。 一、不放逸,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二、庄严大智,谓修禅定,既得离诸散乱,则本性寂静之慧,然照朗,内外洞彻,于诸佛法,无不通达;此之智慧,非定不发,是为庄严大智也。 叁、得,谓修禅定,能灭...

《三藏法数》 / 144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不回向

净土门立二种之回向:一、往相回向,愿所修之功德回向而往生净土也。二、还相回向,愿成佛后迴入生死教化一切眾生也。此二种回向為菩提心所具之通相,行者依力勤修,為佛教通途之义。故净土一门,皆欲依力成就此回向,独净土真宗一派谓此二种回向。於信之一念,弥陀之方回向...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十犍度

一,受戒犍度,说受戒之法,故名。二,说戒犍度,说每月说戒懺悔之法,故名。叁,安居犍度,说每年五月(旧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恣犍度,说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随意举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着皮革说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佛為阿支罗迦叶他作苦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為阿支罗迦叶说苦非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迦叶因而见諦得道,触於牛而死,入灭。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叁惊觉。四摄伏。五叁身。」一归命者,归依於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佛他佛之二,佛者,心之本觉佛,即缠如来也,莲华叁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解脱

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有為相

生住异灭之四者,此有二种。一一期四相。法之初有名生,生已而相似相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二剎那生灭。谓一剎那中具四相也。此有大小乘之别,大乘法相宗谓色心之法体,有生住异灭四相之变化。即言四相者,以其变化分位而名之假法也。本无今有之位名生。生位暂停...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顶瑜伽他化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七十论

Hiraṇyasa tati,数论师黑作,有七十行偈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為名誉,而名為金七十论,或云论之长行(解释偈颂之语曰长行)為天亲所作者非是,述彼宗二十五諦之义,叁卷,陈真諦译。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铃菩萨

Vajragh-anta,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四摄菩萨之一。手执铃以标大日如来警醒迷有情之德。又标欢喜。秘藏记末曰:「青色,取铃。」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般若波罗蜜金刚铃叁摩地智,受用故,(中略)成金刚铃菩萨形,守精进户,住北门月轮。」略出经曰:「由结金刚铃契...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界叁观

法界叁观者,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法界即所观之境,叁观即能观之观。此叁种观,虽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观外别有二叁,良以举一即叁,全叁是一,故也。 一、真空观,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使见色非实...

《三藏法数》 / 328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一面观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补陀落山大圣观宫殿中。其山无量娑罗。多么罗。瞻卜。无忧阿底目。多迦种种花树庄严。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复有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菩萨俱。无量百千净居天众。梵王天子而为上首。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时观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往诣世尊...

《十一面观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 开府议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076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二重曼荼罗

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胎藏界者,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叁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於叁部中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曼荼罗也。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德故。」又秘密品所说者,為毘卢...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為诸菩萨,诸阿修罗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达赖喇嘛

DalaiLama,达赖者,蒙古语,大海之意,喇嘛者西藏语,Lama,胜者之义。為西藏喇嘛教之教主,属於黄衣派。為禪定菩萨之化身,主都剌萨。相承者,喇嘛死时,国内派人以奇瑞為表徵,求死喇嘛之转生者,令婴儿继嗣。西藏新志中曰:「达赖喇嘛者,喇嘛僧中至大至高全国所最尊崇者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鏁菩萨

Vajra-śrinkhalā,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四摄菩萨之一。以大悲之鏁,标繫留一切眾生菩提心之德。住成身会之西门。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拳,右手鏁。」略出经曰:「由结金刚鉤鏁契故,能繫留止之。」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坚固金刚鏁械叁摩地智,受用故,(中略)...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救世

又作救世尊、救世者、救世大悲者等。佛菩萨之通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於叁界狱,勉出诸眾生。」起信论曰:「最胜业徧知,色无碍,救世大悲者。」此等皆以名佛者。法华经普门品曰:「眾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此特以名...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王菩萨经卷下

王。何谓菩萨摩诃萨谛智。求声闻者。以谛法证声闻解脱。菩萨得此谛而不证解脱。是名。求辟支佛者。以谛法证辟支佛解脱。菩萨得此谛而不证解脱。是名。谛智者。苦谛虚妄知见。云何知见苦虚妄不实得时故为苦。以倒故有。若菩萨知苦无生无起。是名知见苦谛。云何断集诸法...

王菩萨经》 /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7364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

八秽

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眾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足,是為不净。二、种植根栽。比丘当勤修道业,於世间资生之事,不生贪着。若不為眾,私种植田园,内妨行业。是為不净。叁、贮聚穀粟。谓比丘当乞食资身,清净活命。若不為眾,私藏贮穀粟米麦,是為...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王菩萨经

二卷,秦罗什译。王菩萨请问法於佛,佛答以戒,五神通,乃至无碍慧等,及说菩萨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劣叁修

谓声闻所修比于菩萨所修则劣,故名劣叁修。 一、无常修,谓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理,而观叁界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生灭无常,是名无常修。(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非乐修,非乐即苦也。谓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之中,本有涅槃寂灭之乐;而观一切诸法,悉皆是苦...

《三藏法数》 / 17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苑

又作四园,忉利天之王,帝释所居善见城外四面之庭苑也。一眾车苑,东方,此苑中随天之福力而现种种之车。二麤恶苑,南方,旧作麤涩园。天欲战时,随其所应而现甲仗等。叁杂林苑,西方,诸天入中而所愿皆同,共生胜喜。四喜林苑。旧云欢喜园。极妙之欲尘,殊类皆集,歷观无厌...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天台五悔

天台大师為修法华叁昧者依弥勒问经占察经普贤观经等之意,说五种之懺悔法,使於昼夜六时修之。名為六时五悔:一、懺悔,发露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也。二、劝请,劝请十方如来以转法轮也。叁、随喜,於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讚嘆也。四、迴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於眾生,又向於佛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跋难陀

U ananda,比丘名。译曰善喜,贤喜,闻佛涅槃而欢喜之恶比丘也,善见论谓之须跋陀罗摩訶罗。长阿含经四曰:「时彼眾中有释种子。字跋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彼老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今已后随我所為。」四分律五十四曰:「尔时有跋难陀释子,...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赖耶四分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有此四分之义焉。 一、相分,相即形相。有叁种:一、境相名相,谓此识能与根心而为境界故。二、相状名相,谓世间有为之法,皆有相状,惟是此识之所变现故。叁、义相名相,即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亦是此识之所变现。故...

《三藏法数》 / 3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圣观菩萨一百八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补怛落迦山圣观菩萨宫。其山峰峙众宝所成。无垢清净阎浮檀金。摩尼宝王种种珍宝。妙色光明常普照曜复有如意天劫波树。恒时流出阿僧祇数。苏罗鼻香栴檀沉水。俱苏摩华柔软适意。妙色芬芳处处严饰。复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

《圣观菩萨一百八名经》 /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三藏明教大师天息灾奉诏译 / 2910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叁昧耶智

密教為佛智之称,此有总别二者:一、总名五佛之智,而解之则金刚智以平等之义而译為平等性智。不空译理趣经之叁昧耶智,金刚智译理趣经以為平等性智也。又不空取本誓之义,译為誓智。谓此智如显教不许证,必就灌顶佛受之。是佛之本誓也。不空译之理趣经曰:「薄伽梵,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如来所持之我德具八大,故称佛曰人。易行品曰:「度亦度彼,我礼人。」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顶经瑜伽观王如来修行法

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华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猛精进随念相应。慈悲喜舍无有间断。如是之人方应修习。其曼茶罗画像等法。广如余所说。凡入精舍欲顺念时。先以五轮着地。顶礼本尊观王如来。次礼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乃至无动...

《金刚顶经瑜伽观王如来修行法》 / 唐南天竺国三藏金刚智译 / 4174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二法身

有五种(一)金光明经所说。一理法身,本觉之理性,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眾生,為无明隐没,诸佛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為理法身。二智法身,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金光明经曰:「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象尊

印度之国王皆尊象,故谓之象尊国。寄归传一曰:「鸡贵象尊之国。」註曰:「言象尊者。西国君王以象為最,五天并悉同然。」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一面观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卷中

此仪轨通莲花部一切尊念诵。 我今说修行仪轨。通一切观法。结护迎请供养等。修行者先应澡浴洁身净服。于清净处对尊像。当结本部三么耶印。二手合莲花掌。散余六指如开敷莲花。观本部三么耶密言曰。 唵钵纳谟(二合)纳婆(二合)缚(引)也娑嚩(二合引)诃(引) 次应加持...

《十一面观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 开府仪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650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十叁大院

胎藏界之曼荼罗也。青龙轨,十叁院具有之,现图曼荼罗略四大护院而為十二院。其所以略之者,一说谓為四重总故也。愚案十叁院其数与十叁层之法界塔婆相应也。见现图曼荼罗条。(CBETA註:疑為见[现图曼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罗睺罗

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后於法华会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於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心月轮

真言之金胎两部,胎藏界观眾生之肉团心為莲华,以其开合分因果,金刚界观之為月轮,以其圆缺分凡圣。其月轮标帜菩提心圆明之体也。金刚顶经一曰:「时菩萨白一切如来言,世尊如来我徧知已,我见心形如圆月,一切如来告言:汝已发一切如来普贤心,获得齐等金刚坚固。」菩提心论曰...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助道人法

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因

一随说因。於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繫缚之法,及不繫缚之法,随其见闻觉知而起言说,是名随说因。二观待因。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繫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於彼之所缘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观彼而对此,是名观待因。叁牵引因。由净不净之熏习,叁界善恶诸行,於可爱不可爱之趣中...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心法身

吾人之心性即法身,為缠如来,故曰心法身。莲华叁昧经曰:「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是归命於缠如来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劣应身

台家分叁身中之报身為受用,他受用。他受用之报身名為胜应身。即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而应现之尊特舍那身也。又是真应二身中之应身也。又对於地前之凡夫二乘而应现之丈六佛身曰劣应身,為八相成道之佛身。法报应叁身中之应身也。四教仪曰:「示从兜率降下,託摩耶胎住胎、出胎、纳...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止观四本

一圆顿止观,大师荆州玉泉寺说者,章安记為十卷。二渐次止观,瓦官寺说者,弟子法慎记,本叁十卷,章安治定為十卷,今之禪波罗蜜是也。叁不定止观,即陈尚书令毛喜,请大师出而说者,一卷,今之六妙是也。四小止观,大师為俗兄陈缄请出而说者,今之修习止观坐禪法要是也。见小...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菩萨随心经

菩萨怛嚩多利随心陀罗尼经之别本。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逋卢羯底摄伐罗

Avalokiteśvara,观菩萨之梵名也。探玄记十九曰:「观世音者,有名光世音,有名观,梵名逋卢羯底摄伐罗、逋卢羯底,此云观。毘卢,此云光。以声字相近,是以有翻為光。摄伐罗,此云。摄多,此云音。勘梵本诸经中有作摄多,或摄伐罗。是以翻译不同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不二门

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於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為心。二、内外,眾生诸佛及依报名為外,唯己之心法名為内...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

一、观境,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诸法圆融,是名观境。 二、作用,谓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而得,是名作用

《三藏法数》 / 90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佛并坐

法华会座,迹门叁周说法已后,涌出於灵山空中之多宝塔中二佛也。初宝塔涌出空中,依大眾之请释迦佛开其塔门,多宝佛全身舍利结跏趺座,结法界定印,其时多宝佛宝塔中分半座使释迦佛坐,谓之二佛并座。多宝表法佛及定,释迦表报佛及慧,并座表法报不二,定慧一如也。此二佛孰左...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真我

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谓涅槃之我德云真我。以涅槃所具之八,是真实之我故也。大藏法数十二曰:「我者无碍之谓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於五蕴身强立主宰执之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称為我者,即是真我,故名我德。」 又对佛教之俗我(即假我),谓外道凡夫所...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支那五山

一、径山兴圣万寿寺,杭州。二、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寧波。叁、太白山天童景德寺,寧波。四、北山景德灵隐寺,杭州。五、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杭州。此為宋南渡后所定。后元文宗时,建金陵之天界大龙翔集庆寺独為五山之冠。明朝依之。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阿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不空王叁昧

大乐金刚不空叁昧也。大日如来所入之叁昧也。金刚顶经出生义曰:「住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入不空王叁昧,普集诸贤圣,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十犍度

犍度為梵语Khaṇḍa,译作章篇。戒律,於作持门之戒,区别為二十类。四分律叁十一卷至五十叁卷。编集之為二十篇。如受戒犍度、说戒犍度、安居犍度、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药犍度、迦稀那衣犍度、俱睒弥犍度、瞻波犍度、呵责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灭諍犍...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忻妙观

六行观之第五。观初禪之禪定不动為上妙,初禪之身,虽有形,而如镜中之像,忻妙因妙果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為麤,即忻初禪定之乐心定不动,是為果妙。復厌欲界臭秽之身為麤,即忻受得初禪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為果妙。得妙胜麤...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乖理之行。於现与将来招苦之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将来,由斯招苦。」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 又aḥ,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為阿之转声,即於无点之阿字傍加涅槃点者也。谓為沈没之声,又谓有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樊笼

木作曰樊,竹作曰笼,以容禽兽者。喻业烦恼之繫缚及叁界之苦域。宝积经九十二曰:「是人多爱染,往来婬女家,如鸟入樊笼。」大日经义释十一曰:「為业烦恼之所樊笼,繫属生死,不能得之力。」往生要集上本曰:「樊笼未出,随事有碍。」通真记上曰:「樊笼囚眾生之具也,木作曰...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护法

护持己所得之善法也。又拥护佛之正法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护法者,谓於所得善防护。」无量寿经上曰:「严护法城。」佛菩萨觉世济人之道,无大有力者护之,则道将灭。故上梵天帝释八部鬼神,下至人世帝王及诸檀越,皆保护佛法之人,称之曰护法。 又(人名)Dharma āla,...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那提迦叶

Nadikāśya a,叁迦叶之一。又作捺提迦叶簸。新曰捺地迦叶波。迦叶其姓,那提為河名,此人那提河边得道。故谓為那提迦叶。光宅法华疏一曰:「迦叶姓也,那提者河名也。昔此外道,其人事外神领五百徒眾,住那提河边。值仙受道,得罗汉道犹以昔河為名也。」慧琳音义二十曰:「那...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种变易生死

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阿[少/(兔-、)]罗陀补罗

梵名Anurādha ura,锡兰之古都。岛之北部。此地佛教初传以来至西历第八世纪末,以為锡兰岛之首府,故关於佛教之遗物存者不少。塔园,无畏山塔,逝多林园Jetavanārāma及铜宫,其最着者也。其中以塔园為最古。此地东方有眉沙迦山者,阿育王之子摩哂陀初此地教化国王及其岛人...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上

我依瑜伽金刚顶经。说莲华部千手千眼观菩萨身口意金刚秘密修行法。行者应从瑜伽阿阇梨处。求受菩提心律仪戒入大曼荼罗。受灌顶。位胜解行地。舍身命财。勇猛精进。怀悲愍心。不厌生死。决定求证普贤菩萨身。历侍诸佛。乐修胜义般若波罗蜜。具慈悲喜舍。饶益有情。或于山间胜地...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菩萨修行仪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732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二道

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身,為欲蠲除便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十二眾

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佛性不受罪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受罪眾生有佛性否?答:亦同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不同入。问:正入之时,佛性復何处?答:亦同入。问:既同入,正入时眾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随眾生同入,是眾生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问:既同入,因何...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种

一命,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也。二心,菩萨智慧方便,调伏心,能入无量之大叁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也。叁资具,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也。四业,菩萨随诸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碍也。五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性横修纵

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圆教為不纵不横,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am,又作菴,暗。是十二摩多之第十一,转声五转之第四轮成菩提也。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闇字门,一切法边际不可得故。」理趣释曰:「菴字者觉悟义。」文殊问经曰:「称暗字时,是无我所声。」大庄严经曰:「菴者,能遮一切诸不净物。於佛法中,能捨一切金银宝物,是...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无方

方者方所方法,佛之设化,而无一定之方所,无一定之方法也。瓔珞本业经曰:「大用无方法王法主。」叁论玄义曰:「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行事钞上一之二曰:「药病相叩,利润无方。」同资持记曰:「方谓方所。如来立法,量同空界。群生万类,无不沾益,故其所利,不一隅。故...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圣观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夫修瑜伽者。先于静处建立曼荼罗。以香水散洒。以种种时华散于坛上。行者先须澡浴着新净衣。次入道场对尊像前。五轮投地发殷重心。顶礼一切如来及诸菩萨。即结跏趺坐。观想诸佛如目前。然后至诚忏一切罪。作如是言。我某甲从无始已来。轮回生死乃至今日。所造众罪无量无边。不...

《圣观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 2242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宗说俱通

宗通,说通也。禪门悟彻底云宗通。说法曰说通。宗说俱通為大宗师。祖庭事苑七曰:「清凉云:宗通修行,说通示未悟。」楞伽经叁曰:「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说通。」同註曰:「宗者道之本,说者教之迹。」证道歌曰:「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瓶碎失宝

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叁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復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以本国言文与外国言文互译也。亦作繙译。隋书经籍志曰:「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齎经至洛,翻译最為通解。」说文曰:「译,传译四夷之言者,从言睪声。」李善註东京赋引作传四夷之语者。后汉书和帝纪註引亦作语。尚书大传曰:「越裳以叁象重九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迦兰陀竹林

Kāraṇḍa-veṇūvana,又云迦兰陀竹园,迦蓝陀竹园,迦陵竹园,迦邻竹园等。迦兰陀鸟所栖之竹林。又迦兰陀长者所有之竹林也。摩竭陀国王舍城与上茅城之间。係迦兰陀长者所有,本与尼犍外道,后奉佛為僧园,是為印度僧园之初,所谓竹林精舍是也。慧琳音义四十一曰:「迦兰多迦,古...

《佛学大辞典》 / 713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佛说大天子因地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于其食时着衣持钵。以精进力运大神通放无数光。其光金色遍照虚空。复以神力变化其身。或大或小或一或多。如火光炎。往昆仑山山峰如雪。其山顶内以金银琉璃真珠码瑙珊瑚摩尼种种诸宝庄严其地。有诸宫殿。一切珍宝殊妙庄严。...

《佛说大天子因地经》 / 323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十一面观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卷下

我今说成就处。依教择得地。吉日吉宿吉曜。净其地离诸过患。晨朝欢喜心摄受地作辟除法。应作是言。所有于此地方障碍者。应远离。午时面南应作辟除法。烧佉陀罗木。以芥子油投白芥子护摩。用甘露军荼利。 金刚心密言曰。 唵阿(引)密哩(二合)帝吽发 复以湿嚩嚩诃密言。加持...

《十一面观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538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己之盛事而心高傲也。唯识论六曰:「云何為憍?於盛事,深生染着,醉傲為性。」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杀生戒

戒断人畜之命者。下手而杀,与教人使杀同罪。五戒、八戒、十戒各有杀生戒。此不分别人畜。比丘之具足戒分之為杀人戒与杀畜生戒之二种。杀人戒為大杀生戒,為四波罗夷罪之一。杀畜生戒為小杀生戒,為九十单堕罪之一。罪分轻重也。又比丘之杀,五分律四分律,杀者结偷兰...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迴向

或作迴向。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谓之迴向。期施己之善根功德与於他者,迴向於眾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他皆成佛果者,迴向於佛道也。大乘义章九曰:「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往生论註下曰:「迴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适莫

适者适我意也。莫者不适也。无量寿经上曰:「去来进止,情无所係。随意,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净影疏曰:「於眾生所无适适之亲,无莫莫之疏,名无适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菩萨念诵仪轨

尔时世尊。为欲利益诸众生故。演说诸佛相应大教。佛言若阿阇梨及与行人。为欲修行菩提分法及种种成就者。当于观菩萨法而修习之。若修此法先求静处。依于仪轨专心不懈。修其先行令得精熟。然后依法作其观想及诵吽字。择地结界作法遣魔已。乃于彼处敷草而坐。时持诵人。将欲运心...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菩萨念诵仪轨》 / 3524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五种比量

五种之推理法也:一、相比量,就所见而推理其他也。显扬圣教论十一曰:「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二、体比量,如由甲之体性而推乙,由一部之体而推理全部也。同上曰:「由现见彼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

次结莲华涂香菩萨印。二手莲华合掌。当胸上分散。如涂香势。想从印中流出涂香云海。普遍供养一切如来海会。即诵莲华涂香真言曰。 唵巘驮布(引)惹(慈攞反引)三(去)么曳摩贺跛娜么(二合)矩罗(二)际致矩噜(三)萨嚩羯么(引)抳谜(四)跛娜么(二合)悉地吽(引五) 由结此印诵真言供养...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菩萨修行仪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7183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本有

对於修成或修生之称。谓本来固有之性德也。依性宗之谈,则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圣不增,凡亦不灭,譬如矿中之金,暗中之宝,是為本有。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為法身。」涅槃经十曰:「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叁世有法,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乌鐸迦汉荼

Uṭakhāṇda,北印度健駄罗国之都城名。信度河之北岸。玄奘印度归,至此流失多数之经卷云。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玄门无碍十因

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一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為唯一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之理。二法无定性故,诸法為如来藏心之缘起法,原无一定之性。故有彼此和融之理。叁缘起相由故,缘起之法,不得单独保体,必為相由而仅成体者,故随而有可和融之理。四法...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世因果

亘过去现未来叁世而寻因果也。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因。」(古以此文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流通之经无此文)。涅槃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叁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种神通

一、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此智通為出生知过去际之方便者。是宿命通也。二、出生无碍天耳智通。此智通為出生闻十方音声无碍天耳之方便者。是天耳通也。叁、出生知一切眾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通。此智通為出生知一切不可思议心心所法之方便者。是他心通也。四、出生无碍天眼观察...

《佛学大辞典》 / 462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大叁摩地

大日如来将说金刚炽盛光明佛顶十字真言,先使尽虚空界成為一甘露焰鬘之叁昧也。大妙经曰:「於是如来入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大叁摩地,尽虚空界无有边处,成一甘露焰鬘。」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曼陀枳尼

池名,忉利天上。六波罗蜜多经二曰:「善法堂中眾议长隔,曼陀枳尼殊胜池水沐浴无由。」慧琳音义四十一曰:「曼陀枳尼池梵语,大龙象王浴池名也。准起世经及立世阿毘曇论等,皆说此池此赡部洲大雪山北有此池,是善住象王之所浴处。今经意云,是诸天浴池。若尔即合忉利天上,...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色蕴

五蕴之一。俱舍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成实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唯识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於一而称為色蕴。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共相

诸法有共二相,局於体之相曰相,通於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於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染净

爱着之念及所爱着之法,谓之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谓之净。盖染者无明之法,净者法性之法也。十不二门指要钞下曰:「以缠心变造诸法。一多相碍,念念住着,名之為染。以离障心应赴眾缘。一多,念念捨离,名之為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祖师西来意

初祖达磨西天来此土传禪法,究竟意思如何?究此意思者,即究佛祖之心印也。五灯会元(赵州章)曰:「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碧巖十七则曰:「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同二十则曰:「龙牙问翠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微云:与我过禪...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行位叁道

一、见道,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智而观諦理,以断一切见惑之位。声闻乘為世第一法后之预流向,菩萨乘為初地之入心。二、修道,更观諦理而断一切修惑之位。声闻乘為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菩萨乘為初地住心已后乃至第十地。叁、无学道,证理断惑究意,更无法可学之位。声闻...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义分通

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為小乘,然与其餘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通於大乘者。求其义於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通大乘,谓之五义分通: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叁明十叁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字轮观

观者空而青又杂色也。其详见於秘藏记四等。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波罗尼蜜

Paranirmita-vaśavartin,天名。译曰他化。玄应音义叁曰:「波罗尼蜜天,或云婆舍跋提天,此云他化天。」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虚空会

从法华经见宝塔品末:「尔时大眾见二如来,七宝塔中师子座,结跏趺坐。」至嘱累品中:「多宝佛塔还可如故。」佛与大眾悉住虚空之中,故名虚空会,加以前后之两会灵山,谓之两处叁会之说。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乘十地

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鳩摩罗什

具名鳩摩罗什婆、鳩摩罗时婆、鳩摩罗耆婆。译曰童寿。见[鳩摩罗耆婆]条。罗什父,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於国王之妹,生什。顷之,其母出家,得道果。什年七岁,随母出家,徧游西域,总贯群籍,最善於大乘。时龟兹,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苻坚...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转教付财

天台所立五时中第四之般若时,佛故使须菩提等声闻人代说般若经於大乘之菩萨,谓為转教。大乘之妙理,愿非声闻人所知,但以佛之加被力,移转佛之教於他也。佛所以使须菩提转教者,其意使须菩提领知大乘之妙理,故寄喻而谓為付财。付财之信,取法华经信解品之喻,示转教之本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具名缠真如。即真如法性之理隐烦恼缠缚之中也。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叁所谓:「缠名正性。」起信论义记中末所谓:「缠者性净不空如来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得意

所贵於得其意也。文句一上曰:「贵得意,不烦笔墨。」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智拘絺罗菩萨

胎藏界释迦院上行南端第二位。密号曰正圆金刚,或宿慧金刚。主释迦精进之德。七集虽以此尊為比丘形,列於声闻眾,而释迦院则為供养云海二菩萨中之一尊,為肉色使者形,合掌中入未敷莲华作供佛之状,坐於荷叶。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无諍智

諍者烦恼之异名,使他人对於己身而不起贪欲瞋恚烦恼之智,谓之无諍智。利根之二乘及佛有此智。俱舍论二十七曰:「知己身福田中胜,恐他烦恼復缘己生故。思引发如是相智。由此方便,令他有情不缘己身生贪瞋等。此行能息诸有情类烦恼諍,故得无諍名。」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九种大禪

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婆婆即寂光

常寂光土為周徧法界之法礼,故叁五之色质皆寂光一理之上而宛然,是故凡圣同居土之娑婆即常寂光土也。经云常灵鷲山,即其证也。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法华文句记九曰:「经云:我土不毁,常灵山。岂离迦耶别求常寂,非...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為五部。今為便於解释,列之如次:一莲华部,眾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眾生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生死之泥中经无数...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陀罗尼叁重配释

守护经一有迴向陀罗尼,据密教之深义,以此陀罗尼叁字,配於叁世之佛,叁世之父母,及地空天之叁神,而迴向供养也。一陀為过去之佛,罗為现之佛,尼為未来之佛。其义陀罗尼者,梵字字。是据随求陀罗尼仪轨所谓:「陀者过去佛等」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化作苦经

佛為阿支罗迦叶化作苦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乞食

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為资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净之正命。若作种种生业而活,称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叁曰:「善见云:叁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果分

对於因分而言。果之分齐之意。即超绝因人言说思虑之不可思议境界也。具云性海果分,亦称果分不可说。冠註五教章上之一所谓「性海果分者,是当不可说之义,即十佛境界,」是也。依华严探玄记十,有说所詮之义為果分,有说地上之证智為果分,有说十地之圆满為果分,有说亡詮证入十...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乐

对於欲乐而有法乐。以法味乐神。名之為法乐。又行善积德以娱,亦曰法乐。维摩经菩萨品曰:「有法乐可以娱,不应復乐五欲乐也。天女即问,何谓法乐?答曰: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眾。(中略)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萨法乐。」唯识论十曰:「受用身,尽未来际恒受用...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种通

五种之通力。身口意叁业,通用无碍,变化,谓之通力。一、道通,以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之,如菩萨之通力无碍者。二、神通,神為心神,凝心修定所得,如罗汉之通力者。叁、依通,依凭药饵符咒等所得,如神仙之灵变者。四、报通,亦名业通,以果报而得之,如诸天之变...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我

二我之一。法执也。执色心等法有实之体性,而得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灯菩萨

Vajrāloka,金刚界外四供养菩萨之一。為女天之菩萨形。以灯明奉中臺之尊者。秘藏记末曰:「白色,持烧炉。」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明云海叁摩地智,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灯明侍女菩萨形,住西北角金刚宝楼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精舍

智度论叁曰:「五山中有五精舍。」见[五山]条。 又一给孤独园,舍卫国。二鷲岭,摩揭陀国。叁獮猴池,毗耶离国。四菴罗树园,毗耶离国。五竹林精舍,又名迦兰陀竹园,摩揭陀国王舍城傍。见叁藏法数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恣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见[犍度]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罗汉

一,时解脱罗汉。纯根之罗汉,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方证罗汉之机根也。二,不时解脱罗汉。利根之罗汉,不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解法之道理,随时证罗汉之人也。见俱舍论二十五。 又一,慧解脱罗汉。但得慧障解脱,发得无漏地,即证涅槃之罗汉也。二,俱解脱罗汉,解脱慧障,...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真如

菩萨十地所得之十真如也。一徧行真如,此真如為我法二空所显,一法无所不,故名徧行。二最胜真如,此真如具足无边之德,於一切法為最胜,故名最胜。叁胜流真如,此真如所流之教法极為殊胜,故名胜流。四无摄受真如,此真如无所繫属,非我执等之依所取,故名无摄受。五无别真如,...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如来日

又云实相日。越过现未叁时无相平等之日时也。大日经一曰:「越叁时如来之日。」同疏一曰:「以净眼观之,叁际之相了不可得,无终无始,亦无去无来,此实相之日。觉明常住,湛若虚空,无有时分修短之异。然以佛神力故,令瑜伽行者於无量劫谓如食顷,或演食顷以為无量劫,延促,...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攀缘

心不独起,必有所对之境,攀缘於彼而起。恰如老人之攀杖而起,谓之攀缘。又心忽彼忽此,驰回外界之事物,如猿攀木枝,忽彼处,忽此处,谓之攀缘。常略之以缘之一字而说之。心為能缘,境為所缘,心涉於境,谓之缘。楞伽经一曰:「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楞严...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烦恼阵

烦恼四面群起而攻击身心,故名為阵。止观五曰:「此金刚观割烦恼阵,此牢强足越生死野。」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密教四无量观

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心无所住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绝,即名无未来事。现事已现,於一切事,但知无着。无着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喜菩萨

Vajrasādhu,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五月轮之五尊中,位於阿閦如来后方之菩萨名。司欢喜之德。秘藏记末曰:「金刚喜菩萨,肉色,二手当胸拳。」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善哉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善哉菩萨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后边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针孔

於地上立针,天上投纤缕,使入针孔,事之甚难者。以譬人身之难受也。法苑珠林叁十一曰:「提谓经云:如有一人须弥山上以纤缕投之,一人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嵐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受甚过於是。」(万善同归集五引文同之)。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Ṭ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以為「一切法长养不可得」之义。文殊问经曰:「称[女它]字时,是出置答声。」出置答者Tha aniya(sthā)释之。又涅槃经以為「咃者法身具足,喻如满月,是故名咃。」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解脱门

解脱,即之义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叁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叁解脱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空解脱门,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

《三藏法数》 / 282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鉢刺婆刺拏

Pravraṇa巴Pavāraṇā,译曰随意恣。当安居之末日,使他随意於见闻疑叁事,举发安居中己之过罪,以為忆念懺悔云。旧译云恣。使他恣举己愆也。寄归传二曰:「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当名随意,即是随他於叁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恣者义翻也。(中略)鉢刺婆刺拏译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身说法

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於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四明教行录四曰:「当知剎剎尘尘,俱说俱听。说听同时,妙哉此境,不可以言想求...

《佛学大辞典》 / 123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难禪

[九种大禪]之一。以修行困难而有此名。有叁种:第一之难禪者,菩萨久修禪定,心则。而為救眾生故,捨禪定之乐而生於欲界也。第二之难禪者,菩萨修了无数量之诸深禪定,而拔於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也。第叁之难禪者,菩萨由禪定而达於无上之觉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如来

一出缠如来,一切诸佛出障圆明位之称也。二缠如来,一切有情缠垢中之称也。凡行者之供养,即供养此二种如来也。见秘藏记钞一。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地仙

与[地行仙]条。又,喻安乐也。五代史,张筠居洛阳,拥其貲,以酒色声伎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此类人得此称者甚多。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餘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禪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种

一寿命,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罣碍也。二生,菩萨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非乐,地狱非苦,去住无碍也。叁业,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重障

别教之菩萨於十地所渐断之十种重障也。一、异生性障,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菩萨初地之入心入於见道,即断此障,以捨异生性而得圣性也。二、邪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悞犯叁业也。所知障障二地极净之尸罗戒故入二地时,...

《佛学大辞典》 / 56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决定

於心於缘於决定之意也。申言之,即谓心缘决定叁点校量,辨五逆十恶之罪人,仅由临终十念之功而得往生,决不违背业道之理也。按观经等谓若有眾生,造五逆十恶等诸不善业者,应堕恶道,多劫间受无量苦,而临命终时,遇善智识教,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经轨

有如意轮菩萨念诵法一卷,观如意轮瑜伽一卷,如意轮菩萨观门义註秘诀一卷,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一卷,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佛说观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一卷,观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百四十不共法

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十力,四无畏,叁念处,叁不护,大悲,常不忘失,断烦恼习,一切智也。四净者,具曰四一切行净,一身净,永断习气,得清净之气,成无上菩提,身得而生灭由,名為身净。二缘净,神通,名為缘净。叁心净,修集善法,心离烦恼,名為心净。四智净...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破无明叁昧

除一切盖障菩萨净除他惑障之叁昧也,又称為金刚叁昧,即第二转之字也。见大疏十。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色身

叁种身之一,四大五尘等色法而成之身,谓之色身。楞严经十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舞菩萨

Vajranṛti,金刚界内四供养菩萨之第四。是為由中央大日如来供养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心中流出之旋舞叁摩地女菩萨也。金刚顶仪轨曰:「二拳生舞仪,旋转掌於顶。」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法舞神通游戏叁摩地智,受用故,(中略)成金刚法舞天女形菩萨,住毘卢遮那东...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U,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叁音。又作乌、欧、郁、忧、于、嗢、甌、鬱、优、有、偽、温、鄔、佛、盂。金刚顶经字母品曰:「坞字门,一切法譬喻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称坞(上)字时,是多种逼迫声。」大庄严经四曰:「唱乌(上声)字时,出世间诸恼乱事声。」...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布萨护

八戒斋之异名。就家之人而言。以家之优婆塞优婆夷受持八戒而為布萨故也。心曰护。身口曰戒。护即戒之别名也。智度论十叁曰:「受持八戒,是则布萨。」行事钞上四曰:「俱舍论名八戒為布萨护也,明了言,心名护,身口名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山王

一、雪山王Himālaya-girrāja,山中具诸药草,能疗眾病,取之无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之法药,用之不竭,以破无明,超前之行位也。二、香山王Gandhamādana-girirāja,此山中徧满一切诸香,以譬离垢地菩萨戒行威仪功德之妙香徧熏一切也。叁、鞞陀梨山,梵语鞞陀梨Vaidharī,华云...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八种

如来之大我,有八种之。见[八大我]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我慢

梵语Asmimāna,恃我而贡高,慢他也。唯识论四曰:「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慢矜高,諂曲心不实。」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极喜地

又曰欢喜地。菩萨修道位十中之第一地。菩萨既竣第一阿僧祇劫之行,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而达於一分二空所显之理,断分别起之烦恼,因而得离凡夫之性,成為法身之菩萨。為极生欢喜之位,故曰极喜地,又曰欢喜地。唯识论九曰:「极喜地,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他,生大喜故。...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别教说听四句

别教者,圆融具德,异前诸教。 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诸佛心中,故则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惟说无听。 二、惟听无说,谓佛全众生心中故,则因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即众生心中现,是名唯听无说。 叁、说听双存,谓生佛互,则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

《三藏法数》 / 21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外道十一宗

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 一数论师,计冥諦生。从数起论,故名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諦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諦。前二十四諦从神我生,以神我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

《佛学大辞典》 / 833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胎生

四生之一。如人类母胎内完具身体而生者,劫初之人,男女未分,皆為化生,其后发婬情而生男女二根,始為胎生也。俱舍论八曰:「有情类生从胎藏是名胎生,如象马牛猪羊驴等。」 又极乐有胎生化生二类,或生边地,或生莲内,而花不开,為不能见闻叁宝恰如胎生之人胎内,故名胎生...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光菩萨

Vajrateja,住於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南方月轮五尊中宝生如来右方前之菩萨名。司宝生如来威光之德。秘藏记末曰:「金刚光菩萨,肉色,左手拳,右手持光日形。」圣位经曰:「毘卢遮那如来於内心证得金刚威光叁摩地智,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威光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右边月轮。」出生...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籤之呼毕勒罕

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经言:达赖六世班禪七世后,不復再来。故登座者,亦无復真观密諦。清高宗深知其弊,创颁金奔巴瓶一,送往西藏。设遇达赖或班禪示寂,则由驻藏大臣行文各路。民间有生子灵异,呈报确有徵验者若干人,择日以金瓶使掣籤。先七日,各寺喇嘛虔诚诵经。传知各呼图...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莲华部通法

有观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六外论

一因中有果论,是如雨眾外道,计因為常恒,具有果性者。雨眾外道者,数论师之大弟子,十八部之主也。二从缘显了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声显论师,计法先即有,但依缘而显者。叁去来实有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时论外道,又如小乘萨婆多部,计过去未来為实有之事如现者。四计我...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普贤叁昧

普贤菩萨之修法也,有显密二法,显教即普贤观经所说,以普贤菩萨為本尊,观诸法实相之理,懺悔六根之罪障也,又云法华叁昧。成此叁昧,则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示现於道场。密教即普贤金刚萨埵念诵仪轨所说,身口意之叁密相应,则现成普贤之身。名曰普贤叁昧。 又普贤文殊二大士為...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色心

有形质碍之法,无知觉之用者谓之色,反之而无形质可见,有知觉之用者,谓之心。於诸法,谓之色心,於有情,谓之心身。身即色也。仁王经上曰:「色心是眾生根本。」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观世

大日经疏五曰:「观世者,即是莲华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胜应身

又名尊时身。天台立法报应之叁身,其报身分為受用,他受用之二、其他受用之报身,对於受用而名為应身,对於第叁应身之劣而名為胜,盖胜应身為他受用之报身也。法华文句记九之一曰:「故他受用亦得名报,亦得名应。若胜若劣,俱名应故。」止观一之二说见相发心,四教之人见佛之...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花大曼拏攞品

尔时观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降三世仪轨法王会中说心真言。世尊若才称说一切如来。三昧现前一切怖畏厄难灾障。及诸病恼皆得消灭。 尔时薄伽梵。告观菩萨言。善哉善哉汝应善说。时观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即说心真言曰。 适说此心真言时。一切如来...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 102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鉢和罗

Pravārana,又作盋和罗,鉢和兰。玄应师之说,安居竟谓為恣日。即七月十五日也。此日供养叁宝之饭食,谓為鉢罗,译曰恣食。宗密师之说,鉢和罗為鉢多罗之误。玄应音义五曰:「鉢和罗,亦言鉢多罗,梵音讹转,此云恣食也。」盂兰盆经曰:「大眾中,皆同一心受鉢和罗饭。」...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眷属妙

天台所立法华迹门十妙之第九。受如来之法者,助如来之化者,总為如来之眷属。分别之有五种:一理性眷属,眾生与佛,本来一如,理性平等,然相关。是不关於结缘,虽不结缘,皆是子也。二业生眷属,由往昔闻法之善业,今生於佛世受道得度者。於大通佛所结缘,尔来至今日為受化之眾...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本觉内熏

真如本觉有内熏外缘之二用,内熏者,真如之体相熏习也,无始以来具无漏之法内冥冥熏习眾生之妄心,能使眾生不知不识,厌生死之苦,乐求涅槃,信己身有真如之法,发心修行。然之作用也。外缘者,真如之用熏习也,法身垂报化二身,使眾生成见佛闻法之外缘,无作之作用也。起...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訶佛骂祖

公案名。五灯会元曰:「德山宣鉴禪师抵溈山,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菴,訶佛骂祖去。」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诸有

眾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叁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仁王经中曰:「永无分段超诸有。」大乘义章八曰:「生死果报,是有不无,故名為有。」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铁二锁

金锁铁锁虽有胜劣,而被缚则一,以譬内着外着,其邪一也。止观十上曰:「外道见通韦陀,乃至圆门,叁念处叁解脱,名数是同。所起见罪繫缚无异,如金铁二锁。」同辅行十之二曰:「大论二十五云:譬囹圄,桎梏所拘。虽復蒙赦,更繫金锁。人為爱繫,如囹圄。虽得出家,更着禁戒,...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刚顶经观王如来修行法

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花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猛精进随念相应。慈悲喜舍无有间断。如是之人方应修习。其曼茶罗画像等法广如余经所说。凡入精舍欲念诵时。先以五轮着地。顶礼本尊观王如来。次礼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乃至无动宝...

《金刚顶经观王如来修行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04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叁无漏学

戒字慧之叁学,凡夫之身為有漏,圣者之身為无漏。楞严经六曰:「摄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為叁无漏学。」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日月轮

真言行者约於果地之智德,以日轮观月心之形,约於因果之进修,以月轮观心之形也。因果之进修者,如月有十六分之渐明,渐修十六菩萨之十六叁昧,而从因至果也。菩萨心论曰:「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於内心中观日月轮。」菩提心义一末曰:「一字佛顶瑜伽及爱...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胎藏界叁部

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利门,故约转识所提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於五部,胎藏界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叁德,统收其曼荼罗於叁部:一佛部,是於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臺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為大定。二莲华部,此為如来之大悲叁昧,能...

《佛学大辞典》 / 418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六宗

是耆闍寺凛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此二者同前。叁不真宗,如诸大乘经说诸法如幻化等者。四真宗,说诸法真空之理者(清凉云:第叁第四仅法(第四)喻(第叁)之别)。五常宗,如涅槃经说真理有恒沙功德常恒等义者,与前第四之真宗同。六圆宗,如华严经说法界缘起,德用圆...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摩多

以上十二或十六為摩多,其他字者,摩多受体文也。见梵汉对映集上。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所依真如

十真如之一。於第九善慧地证悟之真如。无碍智所依之真如也。此地得四无碍智,得知,故有此名。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觉蕊

正觉為修行之根而发者,故譬之於花。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阿轆轆地

阿者助语。轆轆者车轨之道,运转之义。碧巖集五十叁则评云:「丈云:我适来哭,如今却哭。看他悟后,阿轆轆地,罗笼不住,然玲瓏。」是即示无碍由圆转之境界之意。与所谓转轆轆地同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眾

一发起眾,如法华经会座因舍利弗叁请,而发起本经之说法,击扬发动,令如来有所说,是曰发起眾。二当机眾,正当座之机眾也,如诸声闻正闻本经得证悟之益者。叁影向眾,如文殊观音来他方,助佛化,庄严法座者。四结缘眾,薄福眾生,今无证悟之益,而结见佛闻法之因缘,作未来得道...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本跡

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作善恶之业而受苦乐之果也。正法念经七,狱卒呵责罪人说偈曰:「非异人作恶,非人受苦报,得果,眾生皆如是。」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六天

欲界有六天:一、四王天,二、忉利天,叁、夜摩天,四、兜率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天也。他化天王多具眷属,為佛道之障碍,故称為第六天之魔王。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不相应法之一。梵语鉢罗鉢多Prā ta,谓有情所得之法,繫於有情之身者。因而譬以绳,谓之得绳。如善恶之诸业及圣道,此得绳繫於吾身故,全归我有也。谓以所得法上之「得绳」生而得其法也。此得有四种之别:一法俱得,所得之法现,此得亦现者。二法前得,所得之法尚未来,仅...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逍遥

谓无所拘束也。五灯会元曰:「性空妙普菴主,建炎初,荷策往见贼魁徐明,明欲斩之,為文祭。有云:二十四腊,逍遥,逢人则喜,见佛不拜,贼骇异释之。」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凡于此门中欲修习者。须知法式次第。若不备解仪轨。徒而为功推弃时日。由是参验诸经事法法门及瑜伽门。相会纽成一部。为彼初心求解脱者。得阶地位故。我修缉成就彼行。诸习学者。先应入于灌顶大三昧耶坛。受菩萨戒行起大悲意。舍身命财饶益有情。专心希于佛菩萨。身不着贪恚。勤心...

《观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531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惟儼

山西絳州人,姓韩氏,十七岁出家。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叹曰:大丈夫当离法净,谁能屑屑行细事。即诣石头希迁室,次参马祖道一,言下契悟,侍奉叁年。后还石头,為其法嗣。年八十四寂。勅諡弘道大师。见传灯录十四,传法正宗记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处叁会

法华经之说会也。二处者,灵山与虚空,叁会者,初至宝塔品之半,灵山说,故曰灵山会。以大音声普告四眾至神力品之终坐於虚空中之多宝塔中,又佛以神力使大眾亦虚空,故曰虚空会。嘱累品已下由塔出还本座说,故曰復灵山会。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释师子

释尊之德号也,佛於叁界无畏,如兽中之师子王,故称释师子。法华经序品曰:「其六波罗蜜今见释师子。」大日经一曰:「释师子救世。」大日经疏十六曰:「释师子漫荼罗,即释迦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诸佛如来般若波罗蜜多生。般若波罗蜜多為诸佛之母,故称佛母。见[佛母]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种

一得分别,住於菩萨第八不动地即捨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於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也。二得剎土,菩萨住於不动地深心清净,於诸剎土亦得清净得出生也。叁得智,菩萨住於第九善慧地,得无碍之智慧演说诸法,称於理而得也。四得业,菩萨住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遮难

十六遮,十叁难也。小乘律之法,拣受具足戒人之器非器,以此十六遮与十叁难。遮者总非性之恶,但以於受具不适,遮止之不使受戒,故名為遮。难者為性恶,毕竟非受具之器,故名之為难。有此遮难中之一者,不得受具戒。故於受戒之前,先有教授师,向受者问此遮难之有无。其遮难至...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解脱

谓诸众生常为业绳所缚,不能脱离,若解其缚,即得;故名解脱。 一、性净解脱,谓众生性本清净,而无系缚染污之相,是名性净解脱也。 二、障尽解脱,谓众生由烦恼之惑障蔽圣道,不得出离,若离此障,即得,是名障尽解脱也。

《三藏法数》 / 102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仪轨

记密部本经所说佛菩萨诸天神等念诵供养仪式轨则之书。谓之仪轨。原為龙树所诵出,最為广博。不空善无畏其中抄出而传译之者,即今之仪轨也。宋元以下之大藏经中载之。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分别智

分别有為事相之智也,佛為后得之权智,凡夫為虚妄之计度。离此虚妄之计度与真理冥符,是曰无分别智,即佛之根本实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能别不极成

宗法九过之一。凡立宗,所别(声),能别(无常)之言,必用立敌共许者,是以能别所别之言為宗之所依,非為宗体(所别能别分离者為宗依,所别能别关连者為宗体)而立敌所諍者,於宗体,不依於宗者故也。然宗依已举不共许之言,则於此处既為立敌之諍,故名之為能别不极成,所别...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悲胎藏曼荼罗

大日经所说,谓胎藏界之曼荼罗。為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罗。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罗。大日经一曰:「惟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罗王,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眾生,為救护安乐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说,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者,即是心实相华臺。大悲胎藏...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龙主仙

念诵羂索而成就,名為龙主仙。於诸龙中得。见圣迦抳金刚童子轨上。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圣性离生

唯识作圣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生无漏智而断烦恼,谓為圣性。声闻缘觉之二乘,入於见道之位,生一分之无漏智,断分别起之烦恼障。菩萨生一分之无漏智,断烦恼所知之二障,因而得一分之圣性。永离异性(凡夫)之生,谓為圣性离生。唯识论九曰:「二乘见道现前时,唯断一种名...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种炉形

修护摩时,从其种类而异其炉形。四种者摄六种护摩中延命鉤召二法於增益法中:一息灾者圆。圆形者,水轮之形,水有息灾之功能。一者洗净不净,是息灾之义也。二者鍐字為种子,鍐字為离言说之义,若离言,则成寂静,寂静者息灾之义也。叁能灭火,世间眾生之热恼如火,毘卢遮那之智水...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我德

我者之义,佛具八种之為我德。涅槃四德之一。见[八大我]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两部

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於第九住心,故準於因果之胜劣,而次第為金胎。盖以胎藏界為因门,金刚界為果...

《佛学大辞典》 / 944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化法四教

谓天台之教判藏通别圆也。教化之内容而分,故有化法之名。见[四教]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如来果上法门

谓真言宗金胎两部之密教。诸宗之法门,乃如来之应化身,对於因位之凡夫二乘菩萨说彼等行证之分际。是因人之法门。金胎两部之密教乃大日如来集内证之眷属為受法乐谈证者,则是果上之法门也。二教论上曰:「如来应化身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说叁乘教法,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萨说显...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显露秘密二教

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於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叁教,顿渐不定,谓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餘之人知之者,為秘密教,公开而使他一般知之者,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空观破怖畏

小乘有魔鬼等之怖畏时,以叁念八念破之。大乘修空观破之。但大乘中有相违,显教观豁虚无物為空,本来无物,则谁為能障,谁為所障。密教不然,观我之身口意,与佛之身口意,魔之身口意,平等而周徧於法界,泯此中他能所之相,為不二一如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密教五大

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轮。其种子為阿尾罗吽欠,或阿缚罗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 善无畏於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於东西南北中。不空...

《佛学大辞典》 / 1243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叁覆八校

五戒经之说。叁覆者,正五九月各月之一日,四天王之善神覆奏人中善恶於天王,而校格是非。八校者,岁之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也。於此日復覆奏而校格之。嘉祥之无量寿经疏曰:「一切眾生皆有二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右肩上书其作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两部曼荼罗

金刚界之曼荼罗与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独立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於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為属眾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於理,配於因。金刚界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真言乘

又曰神通乘。乘真言之教法而到佛地,故云真言乘。喻其迅速,故云神通乘。秘藏宝钥中曰:「密教者,性法身大毘卢遮那如来,与眷属,受法乐故,所说法是也。所谓真言乘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东台二密

此為日本密教之派别。吾国密教式微,故特详着之。日本弘法於东寺弘通之密教,谓之东密,日本慈觉於天臺山,智证於园城寺弘传之密教,谓之台密,二密不同者,东密以大日為本位,台密以释迦為本位也。故东密以大日与释迦為别体,台密以大日与释迦為同体。又台密於密教,分理秘密教与...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贤首十宗

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為通理,而佛教中立有我,故谓之附佛法之外道。俱舍论破我中,严破此宗。二、有法无我宗。此立法即实有而我即空无之宗也。叁、法无去来宗。此立现法為有,过未法為无之宗也。四、现通假实宗。此立现...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支那十剎

一、中天竺山天寧万寿永祚寺,杭州。二、道场山护圣万寿寺,乌程县。叁、蒋山太平兴国寺,南京。四、万寿山报恩光孝寺,苏州。五、雪竇山资圣寺,寧波。六、江心山龙翔寺,永嘉县。七、雪峰山崇圣寺,福建侯官县。八、云黄山宝林寺,金华。九、虎丘山云巖寺,苏...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妙悟

殊妙之觉悟。唐华严经十二曰:「妙悟皆满,二行永断。」涅槃无名论曰:「玄道於妙悟,妙悟於即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身笑

身体作笑也。智度论七曰:「经曰:尔时世尊,从叁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眼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復次,一切毛孔皆开,故名為笑。由口笑欢喜故,一切毛孔皆开。问曰:佛至尊重,...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所生色

五种法处摄色之一。定中变现出生之色体也。如入火定而现火光,入水定而现水。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摄

一、摄,以力而摄取也。二、他摄,以他力為他所摄也。略论曰:「一切万法,皆有力他力摄他摄。」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Da,又作陀、捺,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所谓「那字门一切法施不可得故」者,Dāna(布施)释之。文殊问经所谓「称娜字时是施调伏律仪寂静安隐声」者,Dama(调伏)释之。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忻出观

六行观之第六。观初禪之心,离欲染而為由,与初禪之身,得五通而為由,因出果出共忻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禪心得出离,是為因出。復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即忻初禪获得五通之身无碍,是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禪波罗蜜次第法门)...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鐶釧

鐶者指之饰,釧者臂之饰。是西国之俗风。菩萨之像有之。涅槃经四十曰:「额上者名之為鬘,颈下者名之為缨,臂上者名之為釧,指上者名之為鐶。」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如意通

五通之一。又云神足通,神境通。变现如意,故名如意。飞行,故名神足。六尘之境,转变,故名神境。见[五通]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能通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信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之第一十位也。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一、信心,灭尽一切妄想,而中道纯真之谓也。二、念心,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虽经几多生死,亦不遗忘现前之习气也。叁、精进心,以妙圆纯真之精明,进趣於真净也。四、慧心,心精现前,则纯真之智慧,...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变

阿赖耶识,以种子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感也。如山河等。虽是人人所变各别,然同一处不相障碍,如眾多之灯明,共一室而不相障碍,一一各别,而处所无异也。不共相,為唯变而用者,如内之五根等。瑜伽六十...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上入於下也。理入於事也。报恩经二曰:「我於尔时堕火车地狱中。」唐华严经叁十九曰:「受佛智识堕佛教,能為眾生广作佛事。」同十九曰:「叁世堕法,说名為世间。」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宝积叁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入宝积叁昧,叁昧起,与文殊问答法身不生不灭之深义,后舍利弗与文殊应答。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观练薰修

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八门两益

因明入正理论一部所明也。八门者何?一曰能立,因喻满足,圆成宗义,生他之正智者也。二曰能破,检出他过失之量,我能斥其非(名之曰显过破),或立量而破之(名之曰立量破)者也。叁曰似能立,宗因喻之叁支互有缺,或叁支完全,而所陈有过(叁十叁过是也),堕於负者也。四曰似...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白夏

夏安居中日日警告大眾而劝精进也。行事钞上四之二曰:「安居上座於一切僧集时、食时、粥时、浆时,应白言:尔许时已过,餘有尔许时。若行此等行法者,是名僧父母,亦名僧师。」同资持记曰:「於小食上维那打槌告云:白大眾,安居已过一日,餘有八十九日。当勤精进,谨慎莫放逸...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天有

七有之一。依过去之戒定等因,而感得现之天界乐果也。因果不失,故名有。大藏法数曰:「天者,天然然,乐胜身胜也。谓眾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快乐之果。不亡,故名天有。」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我执习气

叁种习气之一。谓随我执所熏成之种子也。此虽亦為名言熏习,而由我执之熏种,使他差别,故别立之。成唯识论八曰:「我执习气,谓虚妄执我我所种。我执有二:一俱生我执,即修所断我我所执。二分别我执,即见所断我我所执。随二我执所熏成种,令有情等他差别。」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落草

落於下贱之意。碧巖叁十四则曰:「云门云:此语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同评唱曰:「若是出草之谈,则不恁麼。」碧巖第叁则颂古着语曰:「是儞落草。」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障

菩萨於十地断十障,而证十真如:一於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行,异生性障者,此地入心中断之所,即见道所断之烦恼所知二障也,此二障為无始以来凡夫异生之性,故云异生性。二於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邪行障者其体為俱生所知障之一分。於诸有情身為行邪之障,故名邪行障。...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东流

谓佛法印度流转於支那也。四教仪曰:「东流一代圣教。」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尘

六尘之一。一切之法,為意识之所缘者谓之法尘。十二处中,谓之法处,十八界中谓之法界,於根境相对之语,则曰法境。楞严经一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闭,犹為分别影事。」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留多寿行

阿罗汉成就之神通者,以愿力与第四禪之定力转感富之业因,而為感寿之业因,以永住於世也。俱舍论二曰:「留多寿行,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若於僧眾若於别人,以诸命缘衣体等物随分布施。施已发愿,即入第四边际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皆转招寿异...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驱乌

七岁至十叁岁之沙弥也。能驱逐乌鸟不使夺食之义。四分律叁十四曰:「尔时阿难有檀越家死尽,唯有一小儿,将至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佛知而故问:此是何等小儿?阿难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言:何故不度令出家?答言:世尊先有制,不得度减年十二者,是以不度。佛问阿...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等至

定之别名。梵名叁摩鉢底,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通於有心无心,若有心定,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為平等,谓之等,以定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定,则约定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地中第八位地之名。色性而无有碍,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讲师读师高座

讲师读师宜昇之高座,佛前左右。讲师之座佛右,读师之座佛左,而相对。读师读经题,讲师讲经义。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无碍

一、用周无碍,於佛剎尘等处,现法界身云,起无边之业用也。二、相徧无碍,佛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之佛剎,神变种种,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相而眾相皆具,万德斯圆也。叁、寂用无碍,佛常住叁昧,而為寂,无妨利物為用,即定即用,无碍也。四、依起无碍,佛虽寂用无心,然...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延促劫智

谓佛之智力伟大,得超越伸缩劫(时间)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有体过未无体

经量部之说,谓一切诸法惟现之时,為实,於过去与未来為非实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神力

又曰神通力。神為妙用不测之义,通為通融之义,力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通也。是定慧,為定力所生属於慧。如来之四智五智,属於成所作智。法华经序品偈曰:「诸佛神力,智慧希有。」参照[通]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真解脱

断一切烦恼障而证得佛之涅槃也。离缚云解,云脱。佛之涅槃具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今就解脱之一德谓之解脱。又二乘之解脱,住於涅槃,故非真解脱。佛以大悲之故不住於涅槃,又以大智之故不住於生死,即為不住涅槃,故云真。涅槃经四相品曰:「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唯识论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国土海

对於世界海而言。谓不可思议佛剎即十佛体所居之依报也。五教章卷下所谓彼十佛境界所依,有二,一国土海,圆融,当不可说,若寄法显示,如第二会初所说,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心所名。小烦恼地法之一。谓己因身知恶事為恶事而不改,执着至饱,不用他人之諫言,但懊恼烦闷也。又為二十随烦恼之一。谓追想过去之行事,或由现之事物不满於意,懊恼之精神作用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间隔

谓无始之间隔,一念之间隔等。乃真言宗之用语,根本无明之异名,不达法界平等之理而执差别之妄念也。由此差别之妄念而起贪瞋等之烦恼,造诸恶业,轮迴於生死。一切生死之根本皆此一念之间隔。此妄情為凡夫之性,由无始而相续,故云无始之间隔。菩提心论有此名,起信论谓之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佛无二

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内,不外,不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知法

显教谓能知诸经之深义者曰知法,密教谓能知秘密之事相者曰知法。涅槃经十五曰:「了知十二部经,名為知法。」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跡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玄琬

雍州新丰(陕西临潼东北)人。十五岁出家,师事曇延。受具后,就洪遵学四分律,涉猎律部者叁年。又於曇迁稟摄论,研讨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论,百论等。又造经四藏,备尽庄严。常慨懺悔授戒之法有亏,寻讨诸懺法,严饰道场,每春於受戒之首,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

《佛学大辞典》 / 430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两垢

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叁外道

一劫比罗,即数论师也。二嗢露迦,即胜论师也。叁大天,以天為生因者。四大梵外道,以梵天為生因者。五时外道,计时為生因者。六方外道,计方為生因者。七本际外道,计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生万物者。八然外道,计万物由然而生者。九虚空外道,以虚空為生因者。十我外...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心眼

观念之心,能照了诸法,故曰心眼。观无量寿经曰:「尔时大王虽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往生要集中本曰:「行者以心眼见於己身,亦於彼光明照中。」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明达

明者叁明,达者叁达。阿罗汉云叁明,佛云叁达,明者明了之义。达者通达之义。无量寿经下曰:「智慧明达。」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秘教

秘密之教法也。又谓之密教。总称大日如来之教法。非显露可说示者,故曰秘。亦曰密。二教论曰:「他受用应化身随机之说谓之显也。受用法性佛说内证智境是名秘也。」又曰:「唯有性法身以如义真实言能说是绝离境界。是名真言秘教。金刚顶等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乘宗

佛灭后诸宗纷起,其中求罗汉之证悟者為小乘宗,求作佛者為大乘宗。先印度,依寄归传之记惟中观瑜伽之二宗,為大乘,餘皆為小乘。中观即中国之叁论宗。瑜伽则法相宗也。中国日本之诸宗,惟俱舍、成实、為小乘,餘皆為大乘宗。但其二宗亦為学习法门而存,无有行之者,故谓之依学...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迦比罗

外道名。见[迦毘罗]条。 又(地名)古代中印度之地名。梵语亦作迦毘罗。又曰迦比罗伐窣堵。即释迦父王所主国也。释迦世之年。其国即已灭亡。地今尼泊尔西南境。拉普的Ra ti河以东。晋法显旅行时。已云城址荒芜。民家仅数十。唐玄奘西游。尚见伽蓝窣堵波及阿育王所建大石柱。...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种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池中取琉璃譬

涅槃经二曰:「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大池浴,乘船游戏,失琉璃宝,没深水中。是时诸人悉共入水求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砂砾,各各谓得琉璃珠。欢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时宝珠犹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於是大眾乃见宝珠故水下,犹如仰观虚空月形。是时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相缚

為六尘之境相所缚而心不也。唯识论五曰:「言相缚,谓於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相分所拘,不得,故名相缚。」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曹溪

六祖慧能之别号。大明一统志七十九曰:「韶州府曹溪府城东南叁十里,源出狗耳岭西流合湞水。」皇舆考八曰:「韶州府曹溪,府城东南。梁时有天竺国僧,西来汎舶曹溪口。闻异香。曰:上流必有胜地,寻之,遂开山立石,乃云:百七十年后当遇无上法师此演法,今六祖南华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业繫苦相

起信论所说六麤相之一。谓由业所感之生死苦果也。由恶业受苦果业报之繫缚而不,故云繫。起信论曰:「六者业繫苦相,以依业受报不故。」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世俗之中者。谓不能修正道之人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毉罗跋那

Īśvaravāṇa,又作毉罗跋那。佛之声。译曰声,圆音。以佛之声於一音具眾音故也。华严疏钞十二曰:「毉罗跋那者,具云毉湿弗罗跋那。毉湿弗,也。罗跋那者,声也。即圆音耳。」慧苑音义上曰:「毉罗跋那。毉者,具云毉湿弗罗跋,此云也。罗跋那者,大声也。谓佛号大...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龙藏寺碑

畿辅通志云隆兴寺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為龙藏寺。寺有碑。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云。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所薰四义

由七转识薰习种子之第八识,具备四义也:一、坚住性,无前后始终忧喜变动,一类而相续不断也。二、无记性,具中容性质,為无覆无记性,对善与染污皆不相违背。若有强胜之善,或有染污之性质,则互相违背,不能宽容也。叁、可重性,有不依他生起之之势力,与他融合之性质者。四...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人生

鞞婆沙论问曰云: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劫初人也。朱子亦尝言及,其云佛经说初生人云云,今见阿含经。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足,体重无光,日月始生。因贪食故,地肥灭没,復生婆罗。婆罗灭没,復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见缚

叁界之见惑。非理之执见缚人而使不得,故云缚。二缚,又四缚之一。行事钞下四曰:「大宝积经云:出家有二种缚:一见缚,二利养缚。」无量寿经净影疏曰:「缚谓四缚,(中略)叁界诸见,名為见缚。」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色女

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女,身黄金色,头髮紺青,时年十六,父母欲為求婿,女言,為我求婿,须得身相与[我]同者。於国中索之不得。佛时舍卫国,舍卫国贾人至波罗奈,言国中有其人。王闻之喜,使贾人作书迎其人。贾人即作书与佛,说此女端正无比,言欲為佛娶之之意。佛时祇洹,為诸...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二宫

位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分為四方。大疏以為月天之眷属。与今日之天文学,方位有异,而大体则同。东方者為夫妇宫(又曰双女宫);羊宫(又曰白羊宫);牛宫(又曰金牛宫);西方者為秤宫(又曰天秤宫秤量宫);蝎宫(又曰天蝎宫蝎虫宫);弓宫(又曰人马宫);南方者為...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金轮际

水面至八万由旬之下,有厚叁亿二万由旬之金轮。此金轮之所谓之金轮际。见[金轮]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无尽缘起

四种缘起之一。又云法界缘起。华严经所说缘起之法门也。一切之法,互相為缘互相起法也。缘一法而起万法,缘万法而起一法,重重缘起,而缘起之义无穷,故曰无尽缘起。故云万法相即相入,无碍。见五教章十。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逆顺叁昧

於顺逆诸法得之禪定。智度论四十七曰:「得此叁昧,於诸法中逆顺。」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十八问

汾阳太子院之善照禪师举凡参禪学道者之為问状态,有十八种。盖师家常於教化学人前,先辨其学人之问道状态,有无斯种类,以能适其时机之答教化之。不然则彼此互不得其效果也。一、请益问,请教化之益而问也。二、呈解问,学人呈见解而问也。叁、察辨问,巧為辨难试察师家之问也。...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悲曼荼罗

胎藏界曼荼罗之异名。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罗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睡眠也。使身不,使心昏昧,以障观者。唯识论七曰:「眠谓睡眠,令不昧略為性,障观為业。」大乘义章二曰:「身心昏昧,略缘境界名眠。」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

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结解

如言缚脱。為烦恼所缚而不,故云结,悟理而脱结缚,谓之解。楞严经五曰:「结缚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法尔

尔,法然,天然,然同。不假他之造作其法然也。如火之热水之湿也。宗圆记四曰:「法尔者,尔此也。谓不构造,其法如此,犹云然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有教

对空教之语。指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依此而一者对於小乘之成实宗,一者对於大乘之叁论宗,而称為有教或有宗。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进退无碍,谓之。又心离烦恼之繫缚,通达无碍。谓之。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唯识演秘四末曰:「施為无拥,名為。」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有可话说事也。碧巖五十四则曰:「云门问僧:近离甚处?僧云西禪。门云:西禪近日有何言句?僧展两手。门打一掌。僧云:某甲话。门却展两手。僧无语。」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曼荼罗王

称阿字也,真言之梵名曰曼荼罗。阿字為真言中之王。故称為大曼荼罗王。大疏十曰:「於大悲胎藏大曼荼罗王如所通达,净净法门各各乐欲陈说之。」同六曰:「此阿字门為一切真言之王,犹如世尊為诸法之王。」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一戒,二神通,叁智,四慧,谓之四。见王经。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国王

為前世持十善戒今生得其果报者,得诸天之保护故又云天子。仁王经教化品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金光明王经叁曰:「因集业故,生於人中。王领国土,故称人王。处胎中诸天守护,或先守护然后入胎,虽人中生為人王,以天护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水定

於水得之禪定也。若具此定,则得使身之内外為水。犹如具火定得使依正尽為火。见[水观]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实相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王叁昧

又名叁昧王叁昧。又曰叁昧王。叁昧中之最胜者。首楞严定之异名也。放光般若经一曰:「其叁昧名叁昧王,一切叁昧,悉入其中。」智度论七释之曰:「云何名叁昧王叁昧?此叁昧於诸叁昧中最第一,能缘无量诸法,如诸人中王為第一。(中略)一切诸叁昧,皆入其中,故名叁昧王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观菩萨之念诵法也,观為莲华部之主。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行布门

菩萨之阶位,初后相即,谓之圆融,初后次第,谓之行布。华严经所说,有此二意,是华严宗之所判也。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之二十八品,说信住行向地及佛果之次第差别,為行布门。如他言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者,则圆融门也。探玄记一曰:「显位故者,為显菩萨修行佛因一道,...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之一。见[]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焰胎

光焰围绕其身,如胎藏,谓之焰胎。大日经一曰:「身处於焰胎。」同疏五曰:「光焰周徧苦身。如胎藏。故云处焰胎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迦留陀夷

Kālodayin,比丘名。亦名乌陀夷。译曰起时,黑曜,黑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宫时之师,出家為比丘,六群比丘之一。嘉祥法华经义疏九曰:「迦留陀夷者,迦留,此翻时。陀夷,名之為起。十八部疏云:迦留者黑,陀夷者上,谓悉达太子宫时师也。」慈恩弥陀经疏曰:「迦留陀夷者,...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

一观境,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之诸法圆融也。二作用,谓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由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眾生,圆融也。见华严大疏六。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木槵经

晋代失译之木槵子经一卷,藏经小乘部中。更有不空译之木槵经。藏经秘密部中。是同本重译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烂脱

一行之大日经疏,文句前后,义理不连续,是名烂脱。此不依师,则难读,藉免破法因缘之善巧方便也。大日经疏十八曰:「前说真言品即令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眾生耶?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以利根分别者,智力说诸...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感应

眾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於眾生,应属於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眾生。(中略)应是赴义。」叁藏法数叁十七曰:「感即眾生,应即佛也。谓眾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眾水。」正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受法乐

法乐者翫妙法真味,而乐之谓也,其法乐受於身,故云受法乐。唯识论十曰:「受用身,常受用广大法乐。」二教论下曰:「诸佛菩萨受法乐,故各说证叁密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言阿罗汉解脱一切定障而禪定得也。即俱解脱阿罗汉也。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阿罗汉心者。」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大日如来之尊称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上曰:「薄伽梵大毘卢遮那能為王,演说金刚界无边功德法。」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色缚

贪等之叁毒缚色法,使色业不得。故名色缚。仁王经中曰:「灭色缚诸烦恼。」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表义名言种子

显境名言种子之对。谓名言种子中,由他之名言,显色心诸法之体,於心前变现其相分,而薰习其种子於第八识之体者也。即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名言传而薰习之种子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常住果

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修曰因,证曰果,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果也。此有七种。见[七常住果]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二种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眷属长寿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五。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限量,除其本愿脩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大经钞题為眷属长寿愿。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繫缚人,不使得,故曰缚。大乘义章五本曰:「羈繫行人故曰為缚。」梵语杂名曰:「缚,满駄,又缚訶。」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种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近圆

具足戒之异名。圆為涅槃之称。具足戒為近涅槃之法也。寄归传叁曰:「既受戒已,名鄔婆叁鉢那。」註曰:「鄔婆是近,叁鉢那是圆,谓涅槃也。今受大戒,即是亲近涅槃,旧云具足者,言其汎意。」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言广大之力用无论何事皆作得也。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诸佛有大神通之力。」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神通力

唐华严经一曰:「如来神通之力。」见[神通]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却来

与却入同。洞家之举唱向正位(从假入空)為向去,正位来偏位(从空出假)為却来。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有结

有者生死之果报。其可招果报之烦恼谓之结。贪瞋痴之烦恼,东缚人而使住生死之中,故名结。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法华文名一上曰:「诸有,二十五有生处也,结即二十五有生因也。」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掛大佛

西藏新志中曰:「叁月初一日,掛大佛亮宝布达拉山上。(中略)男妇不下六七万,山坡无隙地。紬画大佛像,山上第五层楼悬掛,垂至山麓,约长叁十餘丈。」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缠报

缠缚有情而使不之生死苦报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四种佛心

法性身,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变化身四佛之心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见网

种种之邪见缠缚身不使脱免,故譬以罗网。文句四下曰:「十六知见,六十二等,犹如罗网,又似稠林,缠缚屈曲,不能得出。」华严经叁十七曰:「我慢溉灌,见网增长。」宗镜录十八曰:「客尘遮,见网隔。」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月藏经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之略名。十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大集经六十卷中,第四十六至五十六之月藏分十一卷是也。月藏為菩萨名。月藏菩萨西方来说方等之妙理者。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印光

佛陀心印而发之光明。大日经疏六曰:「菩提印光。」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共报

国土等他可共受用之果报也。是共业之所感。论经下曰:「眾生為别报之体,国土為共报之用。」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轮差

轮番也,上位差遣到下位,復还及上位,如车轮。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