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 条搜索结果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审口也,心若生崇重,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上慰下,则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律摄云:油谓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并五种脂,如法澄滤。苣藤即胡麻也,蔓菁即芜菁也。其根茎叶,可為菜食,子可压油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可见而能对色,耳识可见而能对声,鼻识可见而能对香,舌识可见而能对味,身识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一物将来

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严云:一物将来,放下个甚麼?州云:恁麼则担取去。」是问一物将来,即為既担一物来,故為赵州所勘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性行

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三藏法数》 / 324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懺悔五法

比丘懺悔罪时行五种之方式。着袈裟,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大比丘足。说所犯之罪名。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穿耳僧

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蓝,唐言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性成佛

一、定性半成佛,定性者,根性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乐度生,求佛道,故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有漏四种过失

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寂静过失,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能断惑证果,是为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

《三藏法数》 / 21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性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三藏法数》 / 315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因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故说偈破云:诸法自生,亦从他生,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生,故名自生。(六根者,眼根、...

《三藏法数》 / 275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变真如如水,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善友七事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瞻病五德

僧祇律云: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曾。佛言:汝既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知病人可食可食,谓供给病人...

《三藏法数》 / 32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树提伽在火中生

有大长者,其家巨富,年老无子,忽怀孕,因问六师外道,六师咸言:是女而长命。及其问佛,佛说其為,长年具德。六师闻之,心生嫉妒,以菴罗卑和合毒药使服之,服已寻死。长者多积薪火葬。是时死尸火烧腹裂,子从中出,端坐火中,犹如鸳鸯处於莲华臺。佛告耆婆,汝往火中抱儿来...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种方便

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足;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门禪经要用法

一卷,佛陀蜜多罗撰。宋曇摩蜜多译。说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信士

U āsaka,梵称优婆塞,译云信,又云信士。在家之信者,受叁归五戒或八斋戒者。通俗编曰:今人出财布施曰信士。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某五百,义士即出资助刊者。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士皆改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义士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留拏

五种之一。译曰犍,又作[利-禾+虔]。以刀去势也。见五种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乐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定性缘觉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具本来唯一之缘觉无漏种子者。唯修缘觉之因,证缘觉之果,更进求佛道。谓之定性缘觉。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散乱。心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停心观

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净观,观境界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观,观十二因缘,叁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翻译四例

一、翻字翻音,翻字翻音者,谓如诸咒,字是此方之字,音是彼土之音是也。 二、翻音翻字,翻音翻字者,谓如卍字,以此方万字之音翻之,而卍字之体,犹存梵书是也。 叁、音字俱翻,音字俱翻者,谓诸经文,音与字二者,皆就此方言音字体翻之是也。 四、音字俱翻,音字...

《三藏法数》 / 143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诸境,于一切法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为生死过失所染;譬如莲华,出于水中,而为淤泥所染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也。) 二、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与纤...

《三藏法数》 / 60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圆觉经五性差别

经中依一切眾生断理事二障之浅深迟速而差别五性: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断一毫之惑之人。二、二乘性,声闻缘觉之二乘,但除事障(见思二惑),而未断理障(尘砂无明)之人。叁、菩萨性,渐断二障而证大圆觉之人。四、定性(是圭峰之说,文说顿渐二性),又曰顿超如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兽主

梵名播输鉢多Paśu ati,唯识论所说五种外道之一。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苾芻

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传法灌顶

二种灌顶之第二、五种灌顶之第四。又曰受职灌顶。受大阿闍梨职,上传授密法於人之位之灌顶也。依此灌顶受大日如来之职,自身為传法之阿闍梨也。故具曰传法阿闍梨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出家二戒

一、十戒,谓一杀、二盗、叁淫、四妄语、五饮酒、六坐高广大床、七着花鬘衣、八观听歌舞、九手捉金银财宝、十过中食。此十戒是初出家沙弥所持,是为出家十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 二、具足戒,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谓...

《三藏法数》 / 40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事生天上

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生于天上也。 一、慈心,谓人杀众生,爱惜物命,令众得安,是名慈心。 二、贤良,谓人盗他人财物,布施无悭,济诸穷乏,是名贤良。 叁、贞洁,谓人犯外色,护戒奉斋,是名贞洁。 四、诚信,谓人欺于人,护口四过,永无谄佞,是名诚信。(口...

《三藏法数》 / 159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力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思议境界,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一字

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受明灌顶

又云学法灌顶。五种灌顶之一。见[灌顶]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邻虚五尘

尘即色尘,谓眼、耳、鼻、舌、身五种胜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禅定中所发之色识,心缘想过去未来之境,皆是尘也。以此色尘微细难见,可分析,邻于虚空,故名邻虚。然于此极微之中,又有五种同,非人、天之眼能见,乃慧眼等所见之色也。(胜义根者,即五根所具...

《三藏法数》 / 29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也。十善者,杀、...

《三藏法数》 / 36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善根

贪,二瞋,叁痴。十住毘婆沙论一曰:「善根者,痴,一切善法从此叁生。」智度论叁十曰:「一切诸善法皆从叁善法生增长。」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种结界

一摄僧界,二摄衣界,叁摄食界。摄僧界中又有叁种:一、大界,一伽蓝地之外界為小极限,广者至十里乃至百里。佛使结此大界者,欲令為说戒等僧事时,一聚之僧尽和集,无一人乖隔故也。凡僧事之法,一界中,有一人和集者,则其事成就。夫无结界之法,阎浮提界僧眾,尽和集,...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杂染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清净故也。 叁、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

《三藏法数》 / 141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世间五种难得宝

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

《三藏法数》 / 31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善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盗...

《三藏法数》 / 44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叁昧

一、分修叁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修慧,或修慧修定,是名分修叁昧。(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叁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叁昧。 叁、圣正叁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

《三藏法数》 / 152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净肉

一、见杀,谓眼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闻杀,谓耳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叁、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余残者,是为净肉。

《三藏法数》 / 10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波吒釐子城缘起

西域记八谓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受业。学徒一日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悵望。同儔谓曰:汝何忧?曰:盛色方刚,学业未成,顾此忧心弥剧。学徒戏曰:今将求子聘婚,乃假立二人為父母,二人為女父母,遂令坐波吒釐树下。谓女婚者树也,採时果,酌清流,陈婚姻之绪。时假女父...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

《三藏法数》 / 456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圣言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见言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可言见。是名见言见。 二、闻言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可言闻。是名闻言闻。 叁、觉言觉,谓鼻觉香、舌觉...

《三藏法数》 / 205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修十种善法如师子王

菩萨因修善法,得无上正真之道,为天人师,令一切邪魔外道,见者无调伏,如师子王,有大威力,而能慑伏诸兽,所向无自在,故以为喻也。 一、得惊怖,谓菩萨以勇猛精进,得最上乘,于诸法中无与等者;故能游戏生死,怖,得大自在,如师子王,于百兽中,莫能与等,游...

《三藏法数》 / 59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法身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莲华合掌

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二自证之性,故名本叁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种精进

一、庄严精进,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叁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休息,是名庄严精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摄善法精进,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

《三藏法数》 / 22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提婆五逆

法华文句八下曰:「诱拐五百比丘,而破和合僧(是一)。掷大石而自佛身出血(是二)。教阿闍世王放醉象使之践佛(是叁)。以拳杀华色比丘尼(是四)。置毒於手之十爪,欲由礼佛足而伤佛(是五)。」是非五种各别之五逆,乃重同类而成五数,盖自佛身出血与教阿闍世王及置毒於爪中,...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中有生缘

欲界之胎卵二生,成中有之当有者,一依於倒心。虽住远方,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而起倒心。若為,则缘母而起欲,若為女,则缘父而起女欲。翻此缘二俱起瞋心(於父起瞋,女於母起瞋),时健达婆(谓中有),由起此二种倒见,便谓己身与所爱合,所憎之人...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住地

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大菩萨

般若理趣经说八大菩萨经曰:「所谓金刚手菩萨摩訶萨,观自在菩萨摩訶萨,虚空藏菩萨摩訶萨,金刚拳菩萨摩訶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訶萨,纔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訶萨,虚空库菩萨摩訶萨,摧一切魔菩萨摩訶萨,与如是等大菩萨眾,恭敬围绕而為说法。」又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说八大菩萨。经曰:...

《佛学大辞典》 / 47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普说

禪家之说法也,普说者,普说正法开宗眾之意。象器笺十一曰:「旧说曰:普说即陞座也。上堂亦陞座也。但普说炷祝香、搭法衣,以為异。自真净始,叁佛亦行之,到大慧方盛,普说须是知见广博人而始得。」华严经离世间品曰:「普说正法,智慧观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凡佛教说减,有二门:一就实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无尽而言。如般若经,即就空理者,如减经,即就无尽者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灭,净,减。」是诸法即真空也,真空无增减也。然如说生佛二界之减,就生界之无尽佛界之无尽而言,二界无增减...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退转法轮

略云退轮。佛菩萨之说法,谓之法轮,菩萨得此法轮,愈增愈进,而退失,故云退转,又所说之理有进无退,故云退转;又為证退之法而转之法轮,故云退转;又使眾生得退转,故云退转法轮。法华经序品曰:「乐说辩才,转退转法轮。」法华经嘉祥义疏二曰:「无生正观,...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部

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叁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 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叁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二之法者,故称曰二部。但是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於金...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梦

智度论六曰:「梦有五种:若身中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復所梦见事,多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毘婆沙论叁十七曰:「应说五缘见所梦事:一由他引,谓若诸天,诸仙神鬼,咒...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洗浴五利

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耆域。耆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室。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遂听入洗浴,故说此五种利也。(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耆域,华言能活。) 一、除垢,除垢者,谓澡浴身体,则诸垢...

《三藏法数》 / 23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见远,见前见后,见内见外,见昼见夜,见上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戒配五常五行

一、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杀,故以杀配仁也。 二、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盗,故以盗配智也。 叁、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邪淫,故以邪淫配义也。 四、妄语配信,真实欺曰信,...

《三藏法数》 / 17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共四变

问云:本识变现根身器世间等,为是自变?为是共变?答:有四种同也。(本识,即藏识也。) 一、共中共变,谓如眼等五根,唯自己第八识中最初一念,托父母遗体时变现,名共;出胎之后,唯自己受用,复名共。如眼识,惟依眼根而发;乃至身识,唯依身根而发,相混杂,...

《三藏法数》 / 32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等上根者唯观初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明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佛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

一卷,唐空译。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及五种之衰损法,五种之可爱乐法。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轮王

此四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顺化者,王...

《三藏法数》 / 49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女有五障

法华经中谓舍利弗知龙女是大乘根器,宿习圆因而得成佛,以为例同报障女流,故说女人有五种障也。然说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当发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也。 一、得作梵天王,谓梵天因中,修持戒善,得获胜报,而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则得作梵天王。 二...

《三藏法数》 / 37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蕴喻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

《三藏法数》 / 36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五种护磨法中总称增益法,成就延命法自他福寿诸愿之真言也。大日经疏七曰:「或有扇多Śānta(是寂义),微戍陀Viśuddha(是清净义)等字,当知是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六染心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种健儿

谓自作恶,既作而能忏悔,更复作,乃是有力量人,故名健儿。 一、自作罪,谓此健儿,身口意业,常自清净,永无过恶,故名自作罪。 二、作已能悔,谓此健儿,虽先作恶,后能改悔,更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力故,水即为清,故名作已能悔。

《三藏法数》 / 111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增盛

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余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

《三藏法数》 / 331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施果感五

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患头痛。薄拘罗尊者,持一诃梨勒果施彼食之,其病即愈。因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苦厌拘罗,五度加害,皆无所损。及年既长,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果。(梵语毗婆尸,华言胜观。梵语薄...

《三藏法数》 / 355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常念

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净,叁十六物之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改之义。性有叁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菩萨有五种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如来有七种语

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乐杀生,乃至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人

一、常没,谓人能修习涅槃之法,则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常没。(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叁、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

《三藏法数》 / 17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寂静法

真言五种护摩中第一之息灾法曰寂灾法,又云寂静法。要略念诵经曰:「修寂静者,结跏趺坐,面向北方,对於圆相一心离缘,作成就法,名扇底迦。」Śāntika。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梵音

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一、正直音,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邪曲,是名正直音。 二、和雅音,谓诸梵天,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犷,是名和雅音。 叁、清彻音,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

《三藏法数》 / 22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出声,见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相容,执相成碍,殊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无尽灯

法门名。以一人之法展转开导百千人而无尽,譬如以一灯燃百灯,故云无尽灯。此為横之无尽也。维摩经菩萨品曰:「维摩詰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眾生,令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其道意亦...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鬼黏五处

智度论十六曰:「精进相者,身心息故。譬如释迦文佛,先世曾作贾客主。将诸贾人,入险难处。是中有罗剎鬼,以手遮之言:汝住莫动,听汝去。贾客主即以右拳击之,拳即着鬼,挽可离。復次左拳击之,亦可离。以右足蹴之,足亦黏着。復以左足蹴之,亦復如是。以头冲之,头即復...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般荼迦

Pāṇḍaka,又曰般吒、半托、半择迦、半释迦。译曰黄门,根之具者也。玄应音义十七曰:「般吒,此讹略也,应言般荼迦,此云黄门。其类有五,般荼迦总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半释伽,此云黄门。」此有五类,见[五种]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供养

一涂香,二华,叁烧香,四饮食,五灯明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事可思议

一、众生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可思议,故云众生可思议。 二、世界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可思议。 叁、龙境界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从眼...

《三藏法数》 / 22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教令轮身

行教令轮之身也。诸明王现忿怒之相者。凡一一之佛,有叁种之轮身:本地之佛体,為自性轮身,现菩萨之身為正法轮身,现明王忿怒之相為教令轮身。例如大日如来為自性轮身,般若菩萨為正法轮身,动明王為教令轮身。又金刚萨埵為正法轮身,降叁世明王為教令轮身也。秘藏记钞二曰:「...

《佛学大辞典》 / 458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摩竭掩室

摩竭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毘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叁七日中而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禪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龟藏六

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与取

他人与而自取即偷盗。五戒中第二戒也。智度论十叁曰:「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梵

八种之梵音也。梵者,清净之义。如来之净梵,名為梵音。玄应音义一曰:「八梵,八种梵音者。按十住断结经云:一音、二女音、叁强音、四软音、五清音、六浊音、七雄音、八雌音。」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梵音

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叁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闍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菩萨五种

一、怜愍相,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是为怜愍相。 二、爱语相,谓菩萨能于一切佛法,巧妙宣说,柔言软语,令诸众生,而得正信,是为爱语相。 叁、勇健相,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生退屈,是为勇健相。 四、开手相,开手...

《三藏法数》 / 18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能,则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瑜祇灌顶

日本东密一流,於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為金胎二、瑜祇灌顶為金胎二。因而為五种叁昧中第五叁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於两部外,立两部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 又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净食

诸食物依五事而清净,适於比丘之食,谓之净食。净者离过之义,如净命,净肉。一、火净,谓食物之宜烧煮者,如法烧煮之,熟方食之也。二、刀净,谓果物之宜以刀去其皮核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叁、爪净,谓果物之宜以爪去其皮壳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四、蔫乾净,谓果物之蔫乾失生...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

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恶生王逆害

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辈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佛初度女人出家,成道之后,因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恳求出家,佛乃度之,故名比丘尼。(梵语摩诃波阇波提,华言大爱道。) 叁...

《三藏法数》 / 221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食出笼

国王欲得雁肉,以笼养之,中有食者,诸雁谓曰何食?食者言忧能食。七日瘠瘦,得从笼孔中出飞去。遥谓肥者曰:卿等贪食害痛在后。见譬喻经六、经律异相四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扫地五种胜利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世相待

谓叁世之法,新新生灭,更相待也。维摩经弟子品曰:「一切法生灭住,如幻如电,诸法相待,乃至一念住。」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人

谓四种死生之人也。见[四种死生]条。 又顺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顺流者顺生死之流也。逆流者,除灭五盖而修觉意截生死之流而名。 又一,常没人,习修涅槃之法,常没流转於生死大海者。二,暂出还没人,生於世间五种之善根持坚固,还復流转生死者。叁,出观人,乍沈...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空宗

以空理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叁论宗是也。原人论於大乘中分叁教,一為大乘法相教,二為大乘破相教,叁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叁十四谓此叁宗如其次第,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叁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叁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叁第一性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增上缘

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蔫乾净

五净食之一。见[五种净食]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慧观五教

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性

一、定性声闻,因果易,名曰定性,闻佛声教而得觉悟名曰声闻,谓惟习声闻之因,而证声闻之果,更进求佛道,是名定性声闻也。 二、定性缘觉,谓观因缘生灭之法,觉悟真空之理,故曰缘觉。谓唯习缘觉之因,而证缘觉之果,更进求佛道,是名定性缘觉也。 叁、菩萨性,菩萨,...

《三藏法数》 / 26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信

梁曇鸞就念佛者立叁叁信:一信心淳,二信心一,叁信心相续。是曰叁。反之则曰叁信。净土论註下曰:「一者信心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一,无决定故。叁者信心相续,餘念间故。此叁句展转相成。以信心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相续。亦可念相续,故得决...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始生天有五种

一、光明覆身相,谓人初生天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相。 二、欲见园林相,谓人初生天时,已见天上所有之物,生希有心,而于园林等则未曾见,故欲见之,而遍观看,是为第二相。 叁、见天女生惭相,谓人...

《三藏法数》 / 218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七种

又名七种那含,七种般。见[还果]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等流果

五果之一。从善因生善果,从恶因生恶果,从无记因生无记果也。例如从前念之善心生后念之善心或善业也。果性似因性而流出,故云等流果。又等流為等同流类之义,因果之性同类,故云等流。旧译谓之习果。对於因,则六因中由同类因与徧行因而生者曰等流果。唯识论二曰:「等流果...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自恣五德

安居竟日行自恣举罪之式,选僧眾而為自恣举罪之任者,必具二种之五德:一爱,二恚,叁怖,四痴,五知自恣与自恣,此名自恣之五德。又:一知时,二真实,叁利益,四柔软,五慈心,此名举罪之五德。行事钞上四曰:「四分律取具二五法者,谓爱恚怖痴,知自恣自恣,此名...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种退

一、究竟退,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二、究竟退,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墯,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三藏法数》 / 105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一相法门

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於法?文殊师利言:善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於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於法而见积集,亦於法而见散失,是即名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

《佛学大辞典》 / 74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七觉分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投华叁昧耶

五种叁昧耶之第二,即结缘灌顶也。胎藏界之诸尊有二百餘体,未知其中与我有往昔之宿缘者為谁,凡开悟得脱,依於宿世之结缘,故投华於曼荼罗界,当其所投之尊,知為吾本尊,乃念其尊,行其法也。是曰投华叁昧耶,亦谓之结缘灌顶。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王生八子

四王同出师子颊王,各生二子,故通有八子也。 一、净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华言顿吉。以其生时诸吉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二、白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

《三藏法数》 / 29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退

一、信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药

行事钞二谓报命之支持,无过於药,分之為四:一时药,日日為新由旦至日中听服之,五种之蒲闍尼Bhojanīya(译曰正食),麨,饭,乾饭,鱼,肉是也。又五种之佉闍尼Khādanīya(译曰正食),枝,叶,华,果,细末磨食是也。此等是比丘之常食。此外有时食与时浆,时食者蔓菁根,葱根...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

(亦名五僧差别,出显宗论) 一、无耻僧,谓毁犯禁戒,守真风,形预僧流,行过俗务,是名无耻僧。 二、哑羊僧,谓于叁藏教无所了达,譬如哑羊,无辩说用,是名哑羊僧。(叁藏教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叁、朋党僧,谓好于游散,惟务斗诤,善生机巧,结构朋党,是名朋党僧...

《三藏法数》 / 16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类境

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叁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过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现生退

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於现生住於所谓正定聚之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证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退转。」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辈事佛

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信正道,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杀、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大论十种戒

一、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戒,是名缺戒。 二、破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破裂,堪为用。若能持护犯,无有破损,是名破戒。 叁、穿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穿漏,堪受物。若能持...

《三藏法数》 / 47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种天

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天也。 一、世间天,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即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之因,受其果报,或生欲界天,或生色界天,或生无色界天,是名生天。(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

《三藏法数》 / 16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布施离五种

一、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择冤亲。于有德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人,起怜愍心,是名选有德无德。 二、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慈,于善善,各随所愿,普皆饶益,是名说善恶。 叁、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

《三藏法数》 / 19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牛羊眼

牛羊之眼,以譬见之劣。智度论八十二曰:「肉眼所见,与牛羊无异。」止观一下曰:「如牛羊眼解方隅。」玄义二上曰:「可以牛羊眼观视眾生,可以凡夫心评量眾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还向

声闻乘四向之一。修向还果之行法之位也。即断欲界修惑九品中第七品第八品之位,还者,还来欲界之义,断第九品已,则再生於欲界,必生於色界无色界之上界,故谓之还果。今七八品断而向其还果之行位,故谓之还向。俱舍论二十四曰:「即断修惑七八品者,应知亦名还果...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僧炎伽陀尼

豫守罪而使起也。文殊师利问经上注曰:「僧炎是逆守义,伽陀尼是令生义。」梵Saṁyamagatāni。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赴请

根本毗柰耶云:有一长者,请佛及僧就家设供。比丘皆去,惟世尊独留在寺,令人取食,赴其请。故说此五种因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为宴默而居,为宴默而居者,谓如来深入禅定,寂然宴默,故赴请。 二、为诸天说法,为诸天说法者,谓如来为诸天众宣说法要,故...

《三藏法数》 / 25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请之友

谓眾生请求,而菩萨以大悲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上曰:「為诸庶类作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為眾生作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眾生。」同宝窟上末曰:「四乘眾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為说,故言请。闻必得益,目之為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持

一、止持,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杀、盗、邪淫、妄语等,是名止持。 二、作持,作犹行也。谓既杀生,又能放生;既偷盗,又能布施;既邪淫,又能恭敬;既妄语,又能实语,是名作持。

《三藏法数》 / 8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世业

一、过去世业,谓过去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业。 二、现在世业,谓现在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

《三藏法数》 / 172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翻者,以此五种可翻故也。 一、秘密翻,微妙深隐曰秘,互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奇特梦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天台叁观

谓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叁谛之法也。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观心假,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若观心中,则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谛。此之叁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叁用,所谓一心叁观也。 一、空观,空者,离性离...

《三藏法数》 / 400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支作法

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佛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

一卷,唐空译。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及五种之哀拔法,五种之爱乐法。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种比丘

昔二比丘在山中学。其一多闻,其一寡浅。寡浅者,持戒诵经,唯通一句,日诵辍,更无他学,天神赞善,愿乐欲闻。多闻比丘见其神应,尽己所闻,高声讽诵,欲求赞美,而神默然。怒其神曰:何厚于彼,而薄于我?神曰:汝自责,而反责我?彼虽少闻,言行相顾;汝虽能诵叁藏,行与...

《三藏法数》 / 25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邪正二戒

一、邪戒,谓外道之人,执邪为道,非因计因,自计前世因从鸡中来,便即独立,行于苦行,或计因从狗中来,便即啖食粪秽,行于苦行,是名邪戒。 二、正戒,谓佛未出世时,轮王亦教人行于杀、盗等十善,即此十善戒法,是名正戒。(十善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三藏法数》 / 13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问答

一、定答,谓决定以实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云:色受想行识常变异否?佛答言:无有色受想行识常变异。盖言五阴之法本空,实非常变异,是名定答。(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分别答,谓分别果报而答也。如梵志问佛云:人作身口意...

《三藏法数》 / 39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后得智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

《三藏法数》 / 29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叁事法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叁、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

《三藏法数》 / 649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圣语

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瀑流

一,欲瀑流。欲界之贪瞋痴,各有五种(四諦修道),合為二十。疑有四(除修),加之以十经,為二十九物,此名欲瀑流。二,有瀑流。色界无色界之贪与慢,各有五种,故為二十(上界总无瞋),疑有八,故总有二十八物,谓之有瀑流。叁,见瀑流。叁界之见惑也,先於欲界苦諦下有身见等...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天根

大自在天之标帜,其形為根者。现今印度教西拔派之神体也。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此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形极伟大。谓诸有趣由之而生,王民同敬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正定业

称弥陀之名号也。以第十八愿為往生之正目而正為其所誓故也。对於五念门中前叁后一之助业而言,观经散善义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问时节久近,念念捨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修法

修法有五种之别也。一、扇底迦,译言息灾或寂灾。二、布瑟徵迦,译言增益,增荣,或增长。叁、阿毘遮嚕迦,译言调伏或降伏。四、阿羯沙尼,译言鉤召,摄召,或招召。五、伐施迦囉拏。译言敬爱,爱敬,或庆爱。说详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参照[护摩]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Na,又作娜,拏,曩。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叁十五字之一,属喉声之第五。金刚顶经曰:「曩字门一切法名可得故。」此由Nāman(名)释之。涅槃经曰:「那者,叁宝安住无有倾动,喻如门閫,是故名那。」智度论四十八曰:「若闻那字,即知一切法去。那,秦言。」...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明心菩提

五种菩提之一。见[菩提]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钵吉帝

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衰相

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小衰相与五种之大衰相。见[五衰]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分科经

叁分者,分即分限。谓诸经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晋道安法师判节诸经,皆具叁分。尔后亲光论自西天传至此土,果有叁分之说。是故诸经皆以叁分而科节也。(亲光论者,谓亲光菩萨所造之论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别序。通序者,谓如是我闻。一...

《三藏法数》 / 47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结界

结界之地形有五相。见[结界]条中结界五相。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渐次

叁渐次者,乃楞严经中,佛欲说修行地位,而先说此叁等渐次以为根本。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同,而皆以此叁种而为进行之本。故经云:如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也。 一、除助因,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薤、韭、蒜、兴渠也...

《三藏法数》 / 40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轻重事

律书名。目连问戒律中五种轻重事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阐陀

又作阐那,车匿,阐择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时為御马者。六群比丘之一。见[车匿]条。 又外道六论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阐陀论释作首卢迦法,佛弟子五通仙等说偈名首卢迦。」 又婆罗门读诵之法也。五分律二十六曰:「有婆罗门兄弟二人诵阐陀鞞陀书,后於正法出家。闻诸比丘诵经...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甚深

甚深者,即如来所证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义微妙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证实相理体,有,非如非异,可思议也。 叁、内证甚深,内证甚深者,谓如来所证...

《三藏法数》 / 26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退转

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更退失转变也。略云退,即梵语之阿毘跋致也。无量寿经上曰:「闻我名字即得至退转者,取正觉。」十住毘婆娑论曰:「若人疾欲至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法华经序品曰:「此於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退转。」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枯木

唐石霜诸禪师会下有禪坐而卧者。天下谓之枯木眾。宋僧传十二(庆绪传)曰:「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眾是也。」传灯录十五石霜章曰:「师止石霜山二十年间,学眾有长坐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眾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药树王身

菩萨应现於六道,救眾生苦难之身也。观音玄义上曰:「如华严云:有上药树,其根深入,枝叶四布,根茎枝叶,皆能愈病。闻香触身,无得益。菩萨亦如是,大悲熏身形声利物,名大药王身。又如如意珠,能雨大千珍宝,随意而尽。菩萨大慈熏身与眾生乐,名如意药王身。」法华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月有十一事喻如来

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性相二宗十异

华严纲要辩性相二宗之十异。一、一乘叁乘异,法相宗以叁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叁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相以五性各别有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叁唯心真妄异,法相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妄想

一、自性妄想,谓妄执根尘等法,各有体性,相混滥,是名自性妄想。 二、差别妄想,谓妄计色等有可见可对之色,有可见可对之色,有可见无对之色,是名差别妄想。(可见可对色者,即青黄等色,眼可见,亦可对也;可见可对色者,即声香味触四者,虽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

《三藏法数》 / 33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苾刍草五德

苾刍,雪山香草,谓其有五种德,以喻比丘亦具此德,故称为苾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体性柔软,体性柔软者,以喻比丘能折伏身语意业之粗犷也。 二、引蔓旁布,引蔓旁布者,以喻比丘传法度人延绵绝也。 叁、馨香远闻,馨香远闻者,以喻比丘戒德芬馥,为众所闻也...

《三藏法数》 / 17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外道四论

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无断绝故,发起常见,是名常论。 二、边无边论,谓外道若忆念坏劫,坏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成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无边想,是名边无边论。(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32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大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假水,则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假地,即便...

《三藏法数》 / 23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扇搋

译曰黄门。具者之称。或為五种中第一生,生而具者之名,或為第一法与第二犍(以刀去者)二种之名,或為五种之总名。慧琳音义五曰:「扇搋,勅加反,此名黄门。其类有五。」俱舍光记叁曰:「扇搋,唯无根。无根有二:一本性扇搋,二损坏扇搋。」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声闻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猒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叁、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

《三藏法数》 / 23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在家二戒

一、五戒,谓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此五戒是在家之人所持,故名在家五戒。 二、八戒,谓五戒之后,更加坐高广大床、着花鬘缨络、习歌舞戏乐,此八戒亦是在家之人所持,故名在家八戒。

《三藏法数》 / 9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十难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问讯

合掌而口问安否也。但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亦云问讯。僧史略上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审口也,心若生崇敬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上慰下则审无病恼,乞食易得,住处无恶伴,水陆...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梵语阿贺罗Āhā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毘婆沙说,食於二时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见[二食]条,四食条,五种净食条。餘见以下附录。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翻之一也。(五种翻者,秘密翻、多含义翻、此方无翻、顺古翻、生善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地寄乘

十地寄乘者,谓十地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叁地,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地,寄于出世间叁乘;惟动、善慧、法云叁地,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叁乘者,声...

《三藏法数》 / 87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密印灌顶

大日经说五种之灌顶,其第五种曰密印灌顶,唯授一人之秘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定性声闻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具本来唯一之声闻无漏种子者。唯修声闻之因,证声闻之果,更进求佛道,是曰定性声闻。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方色喻五道

经云: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以其体性莹净,绝无瑕颣。以喻圆觉净性,在于五道,随类各应。故以方色喻五道也。(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白色喻天,谓天因纯善白业所感,乃得为天,故以西方白色而喻之也。 二、黄色喻人,谓人由持五戒功德所感,乃得为人...

《三藏法数》 / 380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宗

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食

一、正命食,谓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资色身,清净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谓出家之人,依正命而食,则有五种:一为利养故,现奇特相;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叁卜相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是名邪命食。

《三藏法数》 / 11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义欢喜

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六难

一、佛世难遇,谓诸佛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而况众生修胜因,行众善,虽佛出世,亦得遇。故云佛世难遇。 二、正法难闻,谓虽值佛出世,或缘有违逆,身有障难,根有愚钝,能听受。又若佛灭后,或有说正法处,身为他人制伏,能往听;或生邪见,虽听能信受。故云正...

《三藏法数》 / 374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日行五风

经云:佛告诸比丘,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上下四方,悉皆正等,墙壁栏楯,皆以金银琉璃所成。宫殿之形,四方远看似圆。宫殿之中,有五种风吹转而行,故名日行五风也。(月宫亦有五风,众宝严饰,种种墙壁栏楯,与日宫无异。但纵广止有四十九由旬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三藏法数》 / 28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慧解脱

但得慧障解脱之罗汉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断障无漏智慧之见思烦恼,而离障禪定等功德之事用障也,例如但好学问好艺能之人。长阿含经十九曰:「又能善分别灭苦集圣道,则心得解脱,慧解脱亦然。」俱舍论二十五曰:「慧解脱者,未得灭尽定者名慧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愜意。读起信论,乃觉卷之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虚空法身

五种法身之一。谓如来之法身,融通叁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远离诸染也。非言彼身外之虚空即法身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摩地念诵

五种念佛之一。秘藏记末曰:「叁摩地念诵者,都动舌,於心念诵。」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仙避死

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却后七日,皆当命终。共相议言,我等既得五通,以己神力,何所办,岂能避此难也。四人虽各往避,死终免。佛以道眼,观见其死终可避,而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受死。(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五通者,...

《三藏法数》 / 331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国王五种可爱乐法

一、恩养苍生可爱乐法,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爱乐也。 二、英勇具足可爱乐法,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锡,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摄护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爱乐也。 叁...

《三藏法数》 / 315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通解处,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戒与五常

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於五常,谓杀,仁也。偷盗,智也。邪婬,义也。饮酒,礼也。妄语,信也。止观六上所配同:谓仁者杀戒也,义者盗戒也,礼者饮酒戒也,智者妄语戒也,信者邪婬戒也。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生,有(表)空(遮)二,而有之边為本生,空之边亦為本生,故以本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动於有之边,亦动於空之边,故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成败章第五

已知要得佛。要中竟要作要并得要已竟并要已。更无当要。当礼应无所著。名闻无有量。所语言说譬如明月明为弟子得明知畏脑罪从生能坏干已知五种阴得明成败如有当稽首听。佛言。行道者当知。五阴出入成败。譬如人命欲尽在呼吸欲死。便四百四病中前后次第稍发。便见想生恐畏怖。梦中见...

《道地经》 / 天竺须赖拏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4993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即[还向]。又云还果。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性具

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比量

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音封,即橐驼也)比牛。以形软发黑,轻举色美,比知是少;以面皱发白等,比知是老。以具如来...

《三藏法数》 / 57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使者

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於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ś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鄔波髻设尼U akeśini,又作乌波髻施儞,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叁、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族姓子

又云族姓。梵名矩罗补囉Kula- utra,印度有四姓,生於如来家,於诸姓中為最胜,故云。大日经疏五曰:「梵云矩罗,是族义、部义。补怛罗,是子义。若世諦释於四姓中生,皆名大族,今得生如来家。於诸族中為最胜,故名族姓子。」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叁种坚易叁坚法

一、坚财贸易坚财,谓一切世间财物,体非坚固,聚散无常,可久保。若能持用布施清净梵行之人,远求无上安乐涅槃,或求当来天人乐果,即为坚固之财,永久坏矣,是为坚之财贸易坚财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坚身贸易坚身,谓父母所生之身,乃四大假合而成,危...

《三藏法数》 / 288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

涅槃经二十叁。明四种之天。同十八明生天与第一义天之二种,其中生天以在四种中合二处所明為五天,即於彼四种加第一义天為第五也。第一义天是佛及佛所证之涅槃。经曰:「第一义天,谓诸佛菩萨,常变易,以常住故,死。」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具之人也。见[五种]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正食

见[半者蒲饍尼]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异熟等五果

性相门分别因果之相,因分六种,果分五种:一、异熟果,以恶业招来世叁恶之苦果,以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苦乐之果性,皆為无记,与业因之善与恶之性异,故曰异熟果。自六因中之异熟因而来。二、等流果,依前之善心而转生后之善心,依前之恶心而益生后之恶业,依前之无记而生后之...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在家人四种具足法

一、信具足,谓在家之人,于如来所,起敬信心,闻胜妙法,心开意解,生疑谤,信根坚固,是名信具足。 二、戒具足,谓在家之人,起净信心,受佛禁戒,邪淫妄语饮酒,持此五戒,一无毁犯,是名戒具足。 叁、施具足,谓在家之人,受前戒法,能于一切所有之财,...

《三藏法数》 / 20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功德法身

五种法身之一。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法加句

於上五法加於其真言上下之语,各随於其法而定,诸轨之说同。如图五说中,就秘藏记之说而释之,则息灾法安唵字於真言之初者,归命之义也。行者归於本尊,彼此二之义,一切灾难,依於贪瞋痴之烦恼,烦恼之根,无始之间隔(无始无明)也。若生佛二,自他一息,达於如理,则诸灾...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补瑟微迦

五种护摩法中鉤召法之梵名。真言修行钞五曰:「梵,补瑟微迦,此云鉤召。」请知诸尊之修法也(微或為徵字,指增益法)。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见其顶上;二鼻高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四种死

人死由宿业及其他理由而别為四种:一寿尽财尽死,寿命尽而死也。二财尽寿尽死,為贫苦饥死冻死者。叁寿尽财尽死,為贫乏与寿命尽而死者。四寿尽财尽死,诸种之横死也。大藏法数曰:「一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於现生中復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境唯识

约於所观境界之唯识。五种唯识之一。法苑义林章一曰:「一境唯识,阿毘达磨经云:鬼与傍生,人与天,各随其所感,事等心异,故义非真实。如是等文,但说唯识所观之境者,皆境唯识。」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通经

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之五法,而弘通经典。法华经所说五种法师之行是也,文句八上曰:「五种通经,皆得称师。」见[五种法师]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恒行共无明

五种无明之一。见[无明]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自证身

谓理智二之大日法身。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四种法中之自性身是也。此為法界体性智所成。在胎藏界為八叶中胎之大日,在金刚界為一印会之大日是也。就密家之古义言之,此自证身為自受法乐,从自心流出内证之诸眷属,常说两部之大经。就其新义言之,大日之自证身具自利利他之二德,...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出世五食

谓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于世美味,心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等为食,则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间五种食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念食,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二、法喜食,...

《三藏法数》 / 264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纳衣

释氏要览上曰:「粪扫衣有五种:一道路弃衣。二粪扫处衣。叁河边弃衣。四蚁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种:一火烧衣。二水渍衣。叁鼠咬衣。四牛嚼衣。五嬭母弃衣。已上衣,天竺人讳忌,故弃之以任用。义同粪扫。故共纳成衣,名粪扫衣也。」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色粉

五种之染粉也。真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之染料也。陀罗尼集经九曰:五色粉者,一白色,粳米粉是也。二黄色,若鬱金末,若黄土末。叁赤色,若朱沙末,赤土末等。四青色,若青黛末,乾蓝靛等。五黑色,若用墨末,若炭末等。其粉皆和沈香末用。」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人因

為人生原因之行為也。生享尊贵者,施惠普广,敬礼叁宝及长者,忍辱瞋,柔和谦下,博闻经戒故也。又布施贫穷,持戒犯十恶,忍辱乱精进劝化,一心奉孝尽忠,故具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受卑贱之生者,憍慢,刚强,恪,放逸,礼事叁宝,盗窃以為生活,负债返纳故也。至...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性

法相宗所立。一切眾生之机类,分為五性,而定成佛成佛: 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叁、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四、定性,有二种叁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定,有佛果与罗...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十信之菩萨於无量生死中為无上菩提发大心也。二伏心菩提,十住十行十迴向之菩萨於诸烦恼调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也。叁明心菩提,初地已上之菩萨观叁世诸佛之诸法实相,其心明了也。四出到菩提,八地已上之菩萨,於般若中着於般若能灭诸惑,见十方之佛,出叁界而到佛果...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应答

一、试问答,谓此人心怀轻慢,或先自晓了,而作念言:我且设问,试彼为解解。若作此试问者,应为答也。 二、无疑问答,谓凡所演说,为令众生开其昏迷,解释疑网,彼既疑,假设为问者,应为答也。 叁、为悔所犯故问答,谓此人既知所犯,生悔过之心,设为他故...

《三藏法数》 / 20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空观

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諦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諦之理,观此空諦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為析空。通教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為体空。别...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诽谤正法

正法為佛法。诽谤佛法也。其罪最重,永可成佛,故曰谤法阐提(阐提為成佛之义)。无量寿经上曰:「若生者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净土论上曰:「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復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退

净土门立四退。於以上叁退加处退也。即生西方净土者,更退堕秽土也。见西方要决,迦才净土论上。 又法相宗立四退:一、信退,為十信位之第六信,以自后退生邪见故也。二、位退,為十住位之第七住,以自后退入二乘故也。叁、证退,為初地以上,以证得之法退...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相好

Lakṣ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叁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离车

Licchavī,又作利车,离奢,粟唱,隶车,黎昌,律车,梨车毘,离车毘,粟呫婆,粟呫毘等。毘舍离城剎帝利种之名也。译曰薄皮。其祖先从一胞肉中生,因有此名。又译為贵族豪族等。善见论十谓往昔波罗捺国王夫人怀妊,生一肉团,赤如木槿华。以為耻,盛之器中,作金薄,朱书波罗捺国...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八十随形好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现。两踝深隐,骨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

《三藏法数》 / 720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止持

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定地随眠,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舍,故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家家

十八有学之一。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叁生家家,断欲惑叁品,既灭四生,犹餘六品,即叁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餘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叁生或二生,由家转生於家,证极果,入涅槃,故称家家。而叁生二生之一生,与人之一生皆谓之少生或半生。...

《佛学大辞典》 / 67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